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张掖 >> 肃南县 >> 祁丰藏族乡

祁丰藏族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祁丰藏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祁丰藏族乡简介

  祁丰藏族乡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东与大河乡相望,西接肃北县,南与青海省祁连县、天俊县为邻,北与肃州区、嘉峪关市、玉门市接壤。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5公里,总面积1020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为文殊沟,辖13个行政村,居住着藏、裕固、回、土、蒙古、汉6种民族。境内驻有酒泉钢铁公司镜铁山矿、西沟石灰石矿、县祁丰林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装甲团。
   祁丰,以祁连山水草丰盛而得名。聚居在该乡的藏民原居西康,元时征战到次,后变兵为民定居此地。史称东乐克部落。解放前属酒泉县管辖。解放后建政祁连直属乡,1950年与莲花乡(今明花乡)合并建为祁明区,属酒泉县辖。1954年划归肃南县,改称祁丰区。1958年改为祁丰公社,后易名灯塔公社。1959年与双海公社(今明花乡)合并为祁明公社,1960年分建祁丰、双海两个公社。1962年将祁丰公社划分为祁丰祁文两个公社,不久合建为祁丰区。1971年将祁连、祁林划归酒泉县,祁青、祁文划归嘉峪关市,区制撤销,1972年属归肃南县辖,并恢复祁丰区建制。2004年撤销原区建制,成立祁丰藏族乡。
   祁丰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在4000米左右,祁连山雪峰将全乡分为前山地区和后山地区。
   境内主要山峰有素珠链(海拔5564米)、镜铁山、班赛尔、陶莱南山等,主要河流有陶莱河、洪水坝河、丰乐等。
   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青羊、黄羊、豹、猞猁、熊、野牛、野马、野驴、藏羚、雪鸡、蓝马鸡等。
   已初步探明的矿藏有铜、铁、石绵、玉石、石膏、煤、金、钨钼、石灰石等。
   主要药材有羌活、大黄、雪莲、黄芪等。
   全乡草原总面积809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612万亩,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荒漠草场、森林面积约15万亩。
   文物古迹有创建于北魏时期的文殊寺石窟群,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七一”冰川、观山海子、乔沟溏等景区是旅游探险的理想之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0202平方公里 620721205 734000 0936 查看 祁丰藏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祁丰藏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黄草坝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黄草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甘坝口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甘坝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祁林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祁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山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红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青稞地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青稞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瓷窑口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瓷窑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观山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观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文殊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文殊村谷歌卫星地图
堡子滩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堡子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祁文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祁文村谷歌卫星地图
腰泉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腰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珠龙关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珠龙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陶丰村 ·肃南县旅游·肃南县特产·肃南县十大特产·肃南县十景·张掖旅 0

----

查看 陶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祁丰藏族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红湾寺镇

  红湾寺镇始建于1985年5月,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县政府所在地,也是肃南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居住着裕固、藏、汉、蒙、土、回等11种民族,现有2193户6436人,总面积3.8平方公里。镇党委、镇政府下辖裕兴、隆畅、红湾3个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武装部、计生站、环卫站、民政司法所各1个、劳动保障服务站4个,有在职干部职工22人,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21人。辖区内有各类行政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136个。近年来,红湾寺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干部职工高举改革、发展的旗帜,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和再就业工作,实施城镇乐民、安民、塑民、悦民“四大工程”,进一步创新党的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机制,推行社区党建“八联八共”模式,使全镇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镇创建“卫生先进社区”、“先进文化社区” 、“民主法制示范社区”、“交通安全文明社区”各1 个;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29个;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322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34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811万元,利润76万元,镇办福利煤厂生产蜂窝煤1050吨,完成产值15.75万元。.  

皇城镇

  皇城镇位于祁连山东段北坡,其南部为冷龙岭山地,北部为盖掌达扳山地,海拔在2500-5254米。南与前青海省门源县毗邻,北接武威市和永昌县,东连天祝县,西靠原山丹军马场。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72公里,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皇城镇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总面积约50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1万亩,林地面积86.98万亩。    境内共有草原面积289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2115.27平方公里,主要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是甘肃省的著名草原之一。森林面积163.66万亩,木材积蓄量114.4万立方米。    野生动物有鹿、獐、熊、豹、猞猁、青羊等,都属国家或省级保护动物。    主要河流有东大河,流域面积1545平方公里,境内长度65.8公里,还有冰川面积54.28平方公里和库面、湖泊、天池等众多的水面资源。    现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铜、金、莹石、石绵、石灰石、花岗岩等。    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有石佛崖石窟,1981年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永昌王妃墓(俗称娘娘坟),位于泱翔境内,始建于元代末年;另外,还有庙尔沟、上石桥、皇城水库以及河西走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沙沟寺等风景名胜区。    1949年划归青海省门源县辖;1959年划归肃南县辖;1962年改制皇城区;1971年划归永昌县辖;1972年归属肃南县至今。2004年12月撤销原区建制,成立皇城镇,下设18个行政村。.  

康乐镇

  康乐乡位于县城东部46公里处。东靠马蹄乡,西接大河乡,南与青海省祁连县毗邻,北于临泽县、张掖市接壤。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69公里,总面积242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居住着裕固、藏、汉、蒙古、土、回、东乡7个民族,农牧民共1036户,3711人。境内驻有宝瓶河牧场,康乐林场、寺大隆林场。    康乐乡以驻地康隆寺而得名。解放前,系裕固东八个马家,十五个马家(大头目)、四个马家、罗儿家、杨哥家、五个部落聚居区。解放后建政为张掖县十一区,1954年归肃南管辖,名曰康乐区,1958年改制为泉源公社,1962年恢复康乐区建制,1967年更为继红区1970年更名为康乐区。2004年12月全县进行大规模区划调整后,撤销原区建制,成立康乐乡。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底,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南部拉盖梁将全区隔为前山和后山地区,前山较平缓,后山较陡峻,平均海拔2625 米左右,气候前后山各异,前山属半湿润山地草原气候,后山属湿润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70-120天,年日照2683小时,年降雨量250-350毫米。主要河流有大长干河、小长干河、寺大隆河、梨园河、白杨河、石窑河、泉源河、康隆寺河、椤基河、海牙沟河等。    全区山地植被较好,草原大体属草甸草场、草原草场、半荒漠草场,草原面积268万亩,可利用草原220万亩,森林面积约45万亩。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马鹿、白唇鹿、獐、熊、猞猁、豹、貂、青羊、蓝马鸡、雪鸡等,中药材有雪莲、大黄、黄莲、香茅草等。    矿藏已初步探明有煤、铬、铜、铁、铅锌、石膏、白矾、玉石、石灰石等。    文物名胜古迹有红西路军石窝会议遗址、康隆寺、转轮寺、58年土法炼钢炉遗址等,并有风景独特的草原风光、原始森林和丹霞地貌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马蹄藏族乡

  马蹄藏族乡成立于2004年12月,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城东南165公里处,东靠民乐县,西与本县康乐乡隔河相望,南与青海省祁连县、北与民乐县、甘州区接壤,距张掖市区65公里,东西长约73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总面积1879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居住着藏、裕固、土、回、蒙古、汉6种民族,共1141户4379人。其中:少数民族2517人,占总人口的59%。    马蹄是一个以牧为主的乡,境内有丰富的矿藏、水能、草畜、生态、旅游资源。全乡有草原面积240.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46.7万亩,2004年饲养各类牲畜9.8万头(只)。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煤、铜、铁、石灰石、锰、钨、铅锌等7种11个矿点;黑河、大都麻河、大野口河等9条河流呈现扇形流经全乡,年出境水量约19亿立方米,其巨大的落差和河流的长度是开发建设梯级电站的理想地域,建有大野口、双树寺、瓦房城等4座水库,已建和在建的西流水、小孤山、三道湾、二龙山等4座黑河大型梯级电站,总投资27.6亿元。已论证拟建的电站2座。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有天然原始森林66.6万亩,野生动物1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盘羊等4种,二级保护动物马鹿、兰马鸡、猞猁、藏雪鸡、狐、青羊等10种。    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建北魏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又有裕固、藏族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既有可与莫高窟相媲美的石窟壁画艺术,又有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既有雪山冰川,幽谷深涧,又有草原森林,河流瀑布,交通便利,通讯、服务设施齐全,目前马蹄寺已建成国家3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开放的马蹄热忱欢迎中外嘉宾和各界人士前来马蹄观光、旅游、投资,共同开发,建设马蹄。.  

白银蒙古族乡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蒙古族乡位于县城东北61公里处,地处梨园河下游,东隔黑河与马蹄藏族乡相望,西靠大河乡,南与康乐乡接壤,北与临泽县倪家营乡、甘州区甘浚镇毗邻。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28公里,全乡总面积448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72万亩,主要以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高山草甸草原为主。耕地面积576亩。境内地势东北低西南高,平均海拔2600米 ,境内气候属半荒漠草原气候区,无霜期短,年降水量少。境内有石灰石、煤、炭、铁、铜等矿产资源,栖息有獐、白唇鹿、青羊、雪鸡、兰马鸡等野生动物。全乡辖东牛毛、西牛毛、黑窑洞三个行政村,居住有蒙古、裕固、回、藏、汉五种民族178户604人。省道213线、榆康公路穿境而过,牧民居住地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广播、电视、通迅便捷,牧民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白银乡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境内的蒙古族一直保持着古老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并且大部分蒙古族祖籍属于外蒙,是三十年代从外蒙古的陶里古尼部落(今:草给特苏门)、建贝部落(今:阿斯旦苏门)、土财公部落迁移而来,几经周折,在现居住地安家落户放牧为生。于1984年10月正式成立白银蒙古族乡,成为自治县第一个成立的民族乡。2004年根据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从原康乐区行政区划中独立划归为白银蒙古族乡。.  

大河乡

  大河乡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中段北麓,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西北22公里处,东靠康乐区,西依祁丰区,南与青海省祁连县接壤,北与高台、临泽县为邻,全区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总面积2992.9平方公里。全区平均海拔2660米,年日照时数2680小时,无霜期90—120天,年平均气温3℃,年降水量150—300毫米。    境内有草原352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97万亩,占总面积的84.4%,森林面积约11万亩。    境内主要有煤、铜、金、石膏、石灰石等。    全区森林面积约11万亩,有雪莲、大黄、羌活、野党参、柴胡等多种中药材,主要河流有隆畅河、大河、摆浪河、水关河、石灰关河、马营河。    全乡辖17个行政村,居住着裕固、藏、汉、回、蒙、土6种民族。2004年全区总人口1284户4177人,其中:农业人口1137户3794人,劳动力1489人。.  

明花乡

  花乡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藏、汉、回、土、哈萨克等民族居住的多民族聚居地,全乡辖14个行政 村,总人口925户2935人,共有贫困户549户1799人(含特困户64户195人,五保7户7人,低保户3户5人)。   明花乡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藏、汉、回、土、哈萨克等民族居住的多民族聚居地,全乡辖14个行政 明花乡村,总人口925户2935人,共有贫困户549户1799人(含特困户64户195人,五保7户7人,低保户3户5人)。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兰新铁路及临清高速公路北侧。东与高台县接壤,西与酒泉市肃州区毗邻。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704.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1450米,年降水量66—8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2800毫米,属典型的内陆沙漠型气候,也是肃南县唯一的平川地区。   -   乡镇建设   肃南县明花乡以创建“文明乡镇”为主线,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各类活动为载体,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   该乡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加快群众增收致富这一主题,在抓好农牧民“钱袋子”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促发展、保稳定的大事来抓。乡上累计投资51万元,先后在13个村建起多功能文化活动室,6个村委会实现了电信广播宽带光缆进村入户;先后投资1.5万元,绘制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两条共500多米,修建喷绘宣传牌8座,书写固定宣传标语150多条,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号文件”等及时宣传到农牧民中。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20户、“科技示范户”350户。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全乡85%以上的农牧户已经达到“信用户”标准。   积极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殖保健知识,全乡五通、五改、四化率均达5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5%。同时大力开展抓综治保稳定、环境治理和先进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形成了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建设现代化美好家园的新格局。  

祁丰藏族乡

  祁丰藏族乡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东与大河乡相望,西接肃北县,南与青海省祁连县、天俊县为邻,北与肃州区、嘉峪关市、玉门市接壤。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5公里,总面积1020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为文殊沟,辖13个行政村,居住着藏、裕固、回、土、蒙古、汉6种民族。境内驻有酒泉钢铁公司镜铁山矿、西沟石灰石矿、县祁丰林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装甲团。    祁丰,以祁连山水草丰盛而得名。聚居在该乡的藏民原居西康,元时征战到次,后变兵为民定居此地。史称东乐克部落。解放前属酒泉县管辖。解放后建政祁连直属乡,1950年与莲花乡(今明花乡)合并建为祁明区,属酒泉县辖。1954年划归肃南县,改称祁丰区。1958年改为祁丰公社,后易名灯塔公社。1959年与双海公社(今明花乡)合并为祁明公社,1960年分建祁丰、双海两个公社。1962年将祁丰公社划分为祁丰祁文两个公社,不久合建为祁丰区。1971年将祁连、祁林划归酒泉县,祁青、祁文划归嘉峪关市,区制撤销,1972年属归肃南县辖,并恢复祁丰区建制。2004年撤销原区建制,成立祁丰藏族乡。    祁丰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在4000米左右,祁连山雪峰将全乡分为前山地区和后山地区。    境内主要山峰有素珠链(海拔5564米)、镜铁山、班赛尔、陶莱南山等,主要河流有陶莱河、洪水坝河、丰乐等。    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青羊、黄羊、豹、猞猁、熊、野牛、野马、野驴、藏羚、雪鸡、蓝马鸡等。    已初步探明的矿藏有铜、铁、石绵、玉石、石膏、煤、金、钨钼、石灰石等。    主要药材有羌活、大黄、雪莲、黄芪等。    全乡草原总面积809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612万亩,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荒漠草场、森林面积约15万亩。    文物古迹有创建于北魏时期的文殊寺石窟群,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七一”冰川、观山海子、乔沟溏等景区是旅游探险的理想之地。.  


祁丰藏族乡特产大全




祁丰藏族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