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里镇位于文安县东北部,东邻天津、北接胜芳,辖十五个行政村,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2001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
滩里镇自古为商家云集之地,物阜民丰,且地理位置优越。大清河横贯东西,丰水时节,白帆点点,莲菱飘香。省道廊崔线南北走势贯穿全境,距津保高速公路3公里,须臾可进京下卫。目前全镇拥有35kvA变电站一座,中国电信、联通网站两座,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了以西瓜、棉花为主,香菇、天鹰椒、中药材、速生林等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且特种养殖发展迅速,獭兔、美国落地王鸽等养殖初具规模。以胶合板、化工、铝合金制品、服装为支柱行业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并带动了小五金、塑料等行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拥有固定资产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29家,县20强企业3家。其中安里屯冷拉厂苏志英梅花钢冷拉一次成型获尤里卡金奖。华明木业的“福祥”细木工板被国家评为多项优质产品。
滩里镇,民风纯朴,人民勤劳智慧,镇党委政府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优良的环境,诚挚的心情,衷心欢迎有志之士与滩里合作共谋大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7万人 | 60.4平方公里 | 131026105 | 065800 | 0316 | 查看 滩里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文安镇 |
文安镇地处县域中心地带,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下辖27个行政村(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东关、西关、南关、房庄、前孙章、后孙章、徐郭、袁郭、赵村、相公庄、麻各庄、西光洲、北光洲、东光洲、泗各庄、大叩皂、边王赵、元里、留郡、大-庄子、张庄、阜安、吉村),2003年文安镇总面积50.77平方公里,农业总人口27000余人,可耕地36148亩。完成工农业经济总收入1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41691万元,工商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46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2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经济发展步伐走在全县前列。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2年~2003年,镇党委、政府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按照调整一产,促进二产,繁荣三产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全镇形成了多业并举、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农业,以发展效益农业为突破口,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涌现出观赏鱼、绒山羊、奶牛、獭兔养殖,苜蓿、棚菜、林木种植等独具特色的农业基地。其中,观赏鱼主要出口美国和西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2003年累计完成产值4000万元,创汇800万美元,成为全县出口创汇的亮点。个体私营经济,通过扶持、引导、服务,形成胶合板生产、模具加工、塑料化工、粮食深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涌现出派皇集团、银光木业等全县20强企业。2002年、2003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58127万元,创利税27068万元。第三产业,形成以服装百货、餐饮娱乐、副食批发为主导的服务型商业群体,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涌现出盛泰超市、孙记照相等明星示范单位。项目建设,2003年全镇共谋划运作1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近2亿。 【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两年间,文安镇先后投资65万元,在镇中学修建教室62间,并对校园进行了美化、亮化。一村投资120万元建起1100平米教学楼。泗各庄投资25万元,建教室20间。赵村投资50万元,建教室26间。张庄、吉村、阜安三村投资60万元合建新世纪小学。大叩皂投资120万元,建起1800平米高标准教学楼,改善了办学条件。. |
新镇镇 |
新镇镇政府驻地新镇,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辖区有24个行政村(北村、西洋町、南舍兴、北舍兴、西庄头、二村、三村、四村、东街、西街、北街、王元子、田各庄、王庄子、鹿町、辛村、芦阜庄、口头、太保庄、周庄子、东代、西代、鲁庄子、孔家务)。2003年,全镇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0公顷,总人口28855人,工农业总产值90432万元,农业总产值4931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46150万元,财政收入1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0元。 【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新镇镇始终坚持"引导、扶持、激励、推动"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个体私营企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2003年,全镇谋划项目50个,总投资达29150万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个,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404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增加值46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在推动乡镇企业发展上,新镇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能够改善全镇经济结构的大项目和能够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龙头项目,拉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促进发展。2003年为企业协调用地400余亩,为企业用电增容13000伏,修建两座11万千瓦变电站,一座已建成,另一座在建设中。 【市场建设更上一层楼】 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新镇镇下大力加强市场建设。2003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芦阜庄钢材市场,改造106国道以西门市200家,建起高标准框架结构大棚450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田各庄五金建材市场,占地150亩,门市120家,1000平方米的框架结构大棚正在建设之中。同时投资1000万元,积极建设和完善6个工业小区,提高小区的承载能力。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新镇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市场引导,典型带动,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的原则,以特种养殖等高效农业为突破口,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动引导。进一步宣传西街小尾寒羊和鲁庄子鲁西肉牛等畜牧品种的养殖,加快4个养殖小区建设并已形成规模。2003年底,肉鸡存栏45000只,创利51万元,蛋鸡存栏44万只,产值580万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典型带动,政策扶持,明确产权,以市场效益激发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 |
苏桥镇 |
苏桥镇位于文安县北部,“牛角洼”地带,镇域面积4659.67公顷,耕地面积37505亩。辖17个行政村(崔家坊、团结、民主、民生、农工、武各庄、善来营、苑口、宋庄伙、东三官、中三官、西三官、北留寨、中留寨、南留寨、李庄、王庄)。镇政府驻地民生村,位于文安县城北20公里。总人口:2002年20555人,2003年20496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9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4654亿元,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9.1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48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002年为21370万元,2003年为24500万元;工商企业营业收入:2002年为75052万元,总利润7505万元,同比增长16%,2003年为86510万元,总利润8651万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2002年为3032万元,2003年为3052万元;镇财政收入:2002年为271万元,2003年为3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02年为3320元,2003年为3420元。 【蛋鸡养殖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 2001年3月苏桥镇被廊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蛋鸡养殖专业乡”,经过2002年~2003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全镇蛋鸡饲养量由2001年的50万只发展到80多万只,日产鲜蛋2万多公斤,形成了延绵10公里,涉及14个村街,容纳530多个养殖户的蛋鸡养殖基地。广州市港兴、裕兴、书和三大蛋品公司长年驻村收购,日产日销,使苏桥镇“清河牌”土鸡蛋直销广州、深圳、珠海及京、津等地,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苏桥镇坚持政策引路与典型带动相结合的方针,以机制创新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充分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努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上档升级,从而逐步形成了以五金加工、家具、塑料为龙头的产业链条。2003年新上百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崇亮五金厂发动机支架生产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引资500万元,自筹500万元,年可创利200万元;天华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新型节能变压器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年可创利150万元;海河化工厂彩色地板砖项目,投资100万元,年可创利30万元。. |
大柳河镇 |
文安县大柳河镇位于文安县东北部,文胜公路贯穿全境,下辖35个行政村,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人均收入3350元,耕地7.2万亩。 人杰地灵的宝地造就了大柳河人勤劳,朴实的性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人心,大柳河镇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农业方面,随着农业投入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粮食年年丰收,基本形成了以大豆、小麦为主的育种基地;以速成杨为主的林业基地和以养鸡为主的畜牧业基地,使我镇农业逐步走向“精品农业,经济农业”的混合产业。工业方面镇党委政府确定了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强化服务的方针,并具体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大柳河镇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胶合板制造业、塑料、五金三大主导行业,且三大主导行业逐步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截止到现在,大柳河镇已有各类乡镇企业883家,其中合资企业2家,2000年产值达8.5亿元,出口创汇75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073万元。 目前,全镇上下政通人和、秩序井然,民心思稳,民心思富。世纪之初,我们将认真地把-同志的“-”思想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大柳河人愿与各界朋友携手为大柳河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
左各庄镇 |
左各庄镇地处文安县东北部,辖22个行政村(东新村、左各庄村、河西村、福新村、老席店村、西曹庄村、崇新村、中心村、十间房村、吴淀庄村、王淀庄村、苏淀庄村、高淀庄村、黄淀庄村、姚淀庄村、张管营村、张营堤村、南艾头村、中艾头村、北艾头村、南陶村、北陶村)。镇政府驻地左各庄村。2003年全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659.2亩,人口22848人。有企业804家,其中列全县20强企业4家,列县百颗星企业18家。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7.85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7.2亿元,工业总产值26.3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8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50元。2002年~2003年,左各庄镇被市委评为“造林绿化红旗镇”、“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 【项目建设又上新台阶】 2002年~2003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以三产促二产、以二产带一产”的发展思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步伐。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谋划了一批立县、立镇的大项目和重点项目。2002年项目建设累计投资5200万元,温州商贸城、南环路亮化工程、宏源中密度生产线、金秋环保胶等19个重点项目相继完工。2003年项目建设累计投资3.19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4个,百万元以上项目9个。南环路直通工程、凯跃高密度生产线项目、泰和中密度生产线项目、双军中密度生产线项目、金秋板林一体化项目、万亩棉花种植项目、清河花园小区项目顺利完工。投资1.6亿元的中国左各庄人造板交易中心,占地280亩,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吸纳660户商家入驻。 【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 左各庄镇是国家级“小城镇改革试点镇”,省级“改革与发展重点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民营科技园区”,市级“科技乡镇”。镇党委、政府始终立足长远发展,科学管理,坚持强村与立镇同步,外树形象与内强基础并举,建设与管理并进,新区与旧区交汇发展,全力构筑城镇发展平台,在有限的区域内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城市功能。2002年-2003年,镇党委、政府投资60万元,聘请重庆都会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对左各庄镇环保工业园区进行规划测量。. |
滩里镇 |
滩里镇位于文安县东北部,东邻天津、北接胜芳,辖十五个行政村,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2001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 滩里镇自古为商家云集之地,物阜民丰,且地理位置优越。大清河横贯东西,丰水时节,白帆点点,莲菱飘香。省道廊崔线南北走势贯穿全境,距津保高速公路3公里,须臾可进京下卫。目前全镇拥有35kvA变电站一座,中国电信、联通网站两座,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了以西瓜、棉花为主,香菇、天鹰椒、中药材、速生林等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且特种养殖发展迅速,獭兔、美国落地王鸽等养殖初具规模。以胶合板、化工、铝合金制品、服装为支柱行业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并带动了小五金、塑料等行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拥有固定资产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29家,县20强企业3家。其中安里屯冷拉厂苏志英梅花钢冷拉一次成型获尤里卡金奖。华明木业的“福祥”细木工板被国家评为多项优质产品。 滩里镇,民风纯朴,人民勤劳智慧,镇党委政府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优良的环境,诚挚的心情,衷心欢迎有志之士与滩里合作共谋大业。. |
史各庄镇 |
2003年,全镇总面积3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70亩,总人口22430人。镇政府驻地史各庄,位于县城西北15.5公里。辖区有17个行政村(一村、二村、三村、西疃、南疃、北辛庄、武各庄、崔马庄、潘庄子、二合庄、秦各庄、张各庄、王村、口上、韩各庄、杨庄子、新村)。2002年,工农业经济总收入81360万元,2003年为93800万元,同比增长15%;2002年乡镇企业增加值为23270万元,2003年为26900万元,同比增长15%;2002年总利润为8140万元,2003年为9270万元,同比增长13%;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为3700万元,2003年为3850万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为4666元;2002年财政收入为596万元,2003年为623万元,同比增长4%。 【项目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3年,镇党委、政府多次深入企业搞调研,针对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规模不大,项目不新,发展不快的实际,提出了“念观念经,打区位牌,走开放路,吃环境饭”的项目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全镇的投资环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再次腾飞。截止年底,新上项目12个,完成项目投资4100万元,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廊坊彤鑫脚轮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的创脚轮项目、王村欣兴塑料厂投资320万元的塑料管件项目、廊坊昌盛线缆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的电力电缆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新村钢衫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宇龙桥架项目。项目建设为企业新增产值达7500万元。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 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电瓶、电线电缆、阻燃管、板房、注塑、食品批发六大市场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市场,提高技术含量,加大投资力度,使企业类型逐步向高、精、强方向发展。2003年,盛安、昌盛等十几家企业率先通过ISO9002国标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镇线缆行业的排头兵;欣能蓄电池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获省优产品称号;文辉电池有限公司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创名牌企业;王村板房业更是异军突起。同时,通过投资3000万元的“金三角”工业区二期工程的顺利开工,打造起全镇私营企业经济发展的航母平台。. |
赵各庄镇 |
文安县赵各庄镇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4公顷,总人口22514人。镇府驻地赵各庄,位于县城西8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赵各庄、杨村、常村、澎耳湾、徐屯、大王东、李各庄、尹村、芦各庄、赵郭、冯郭、郭辛庄、东营、西营、大堡、小堡)。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8.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4亿元,农业总产值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财政总收入637万元。 2003年,赵各庄镇党委、政府把防治“非典”工作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非典”。 镇党委、政府及时关闭了塑料市场、集贸市场、网吧、浴池、旅馆、饭店、红白理事会等公共场所,有效地切断了传染源。对返乡人员进行排查和体检监控。全镇设检查点82个,检查员300人,共排查返乡人员548人。全镇用于防治“非典”资金42万元,累计捐款27万元,印发宣传册、明白卡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经过努力,全镇上下形成了一个横纵相交、点面结合、错落有序的领导和防控体系,没有发现一例病例,“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2002年,赵各庄镇实施了静王西线畅通工程,对静王西线的车辆拥堵、公路两侧乱堆乱放、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现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工程涉及路段9公里,清理私搭乱建270处、店外经营临时摊点486个;修建辅道19740平方米、人行道3960平方米、排水沟2090米;安装高标准路灯156盏。工程累计投资200多万元。经过治理,静王西线呈现出安全畅通、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为赵各庄镇乃至全县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为消除全镇塑料行业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2003 年镇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对塑料市场消防安全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治理整顿,成立了由公安、电业、工商、消防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全镇1000多家塑料经营户进行了排查,共下达整改通知书500多家,其中责令200余户停业整顿。各村塑料经营户全部修建了消防蓄水池,配齐配足消防器材设施,共配备灭火器500余台。通过整改,赵各庄镇塑料市场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
兴隆宫镇 |
兴隆宫镇地处文安县最西端,辖区总面积54.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369亩,2003年全 镇总人口26391人。镇政府驻地兴隆宫,位于县城西北25.2公里。辖区有18个行政村(小郭庄、大郭庄、夏村、北斗村、回回营、朱何村、四合村、付王店、兴隆宫、河北庄、张村、宋家牌、贾村、大龙华、沙窝、店子、温 庄、小龙华)。2002年全镇工农业经济总收入62731万元,2003年为71788万元,同比增长 14.4%;2002年乡镇企业增加值16170万元,2003年为19390万元,同比增长19.9%;2002年工商企业营业收入57970万元,2003年为 69400万元,同比增长19.7%;2002年总利润为6240万元,2003年为7460万元,同比增长19.6%;2002年固定资产投入4180万元,2003年为4470万元,同比增长6.9%;2002年财政总收入708.2万元,2003年为733万元,同比增长3.5%;2002年人均纯收入3840元,2003年为4032元,增长了192元。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 2003年,兴隆宫镇党委、政府按照“搞好规划调结构、立足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本地人才、资源优势,明确了以“万亩果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依托华北明珠白洋淀的优势,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总体思路。一是搞好“万亩果园”的品种更新。全年共更新果树品种2500多亩,品种有美人指葡萄、黄金梨、早熟桃、晚熟桃等。全镇果品产量达18130吨。二是创新造林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农民植树造林。2003年植树造林4477.4亩,比上年增加2427.4亩,基本完成了全镇“三堤六坡、一洼一套”的植树绿化工程及方田林网工程。三是扶持、引导畜牧养殖,从年初开始,就制定了“养殖增量、鼓励家养、发展特养”的发展方向,同时发挥典型示范户的示范辐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镇2003年猪、牛、羊、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8420头、2130头、26450只、38.5万只。全镇农业逐步向多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
大留镇镇 |
大留镇镇政府驻地大留镇,位于文安县城西南15公里处。辖区有25个行政村(黄李村、北李村、大李村、小李村、韩村、霍村、大留镇、小留镇、东店、西店、靳村、小齐观、大齐观、彩家务、小务、石桥、孟庄、花木厂、北付花、南付花、巨付花、王付花、刘付花、胡屯、小王东)。2003年,全镇总面积7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852.5亩,总人口3.7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3.0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农业总产值6726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财政总收入772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升级】 2002年~2003年,镇党委、政府按照种养一体化经营策略,积极推进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由“满洼粮”向“一洼牛羊,一洼树”转变,加大“四荒”拍卖和退耕还林力度,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不断创新造林机制。两年内造林8000亩,种树64万株,森林覆盖率达25%。大力扶持养殖业,重点扶持了小齐观华彬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园区占地600多亩,集种植、养殖、饲料加工于一体,已投资500万元,形成养鸡1.8万只,养羊600余只的规模。以石桥、霍村养殖小区为龙头的畜牧养殖规模日益壮大,拉动作用明显。同时,镇政府与信用社协调帮助养殖户解决小额贷款25万元,极大地推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区域产业特色日趋明显】 大留镇镇是个农业大镇,个体私营经济产业层次低,项目匮乏,缺少龙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为此,镇党委提出了“营造宽松环境,加快发展”的口号,按照依托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工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工作思路,掀起了全镇项目建设的新0。2003年 新建、扩建1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6500万元,引进域外资金1000万元。投资1800万元的德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汽车座椅项目、永新金属搪瓷制品有限公司新建彩色金属搪瓷生产线项目、华北油田磁力研究所意向投资5000万元建抽油机厂项目,均进展顺利。汽车配件、废旧塑料、节能灯具、机床四大特色市场运行平稳,在镇政府大力扶持、规范管理下,年成交额达7.8亿元,实现利税8294万元,占利税总额的75%。. |
孙氏镇 |
孙氏镇县城南12公里,政府驻地孙氏。辖区有21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6公顷,总人口21762人。镇内经济以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为主。. |
德归镇 |
德归镇位于文安县东部,东与天津市静海县搭界,南与大城县接壤,全镇辖13个行政村(大长田、小长田、西长田、齐庄、李庄、北德归、西德归、东德归、东柴沟、西柴沟、翟村、南三岔口、北三岔口)。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镇。乡镇企业以五金加工、砖瓦制造业为主。2003年全镇总面积55.75平方公里,人口1.16万人。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782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48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4元。 【农业结构调整成果喜人】 镇党委、政府为彻底改变农民种植传统作物附加值低、农业项目单一的状况,调整工作思路,加大政策倾斜,走“特色化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的路子。在种植方面,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附加值高的棉花、小甜瓜、小辣椒等农业作物,为了促使民间资本向农业的投入,镇政府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加速土地流转,对投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予以补贴,打深机井一眼补贴2万元,打浅机井一眼补贴500元。2003年,全镇共种植棉花1.3万亩,达到人均一亩棉花,仅此一项人均增收700元。在养殖方面,施行典型带动,规模发展的思路。普人牧业公司,是集畜牧、种养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特色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横向联合,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它的带动下,翟村、南三、大长田、小长田、齐庄等养殖小区迅速发展起来。截止到2003年年底,全镇猪存栏2017头,羊存栏3619只,鸡存栏7.2万只。 【项目建设成绩突出】 德归镇交通便利,境内廊大、文王路交汇贯通,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宜林、宜牧,粘土资源丰富。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整合资源,不断优化外部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把项目建设作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对投资德归的项目,实行征地、用水、用电、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一站式服务。2003年新上1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德归钢结构生产厂,投资300万元引进轧钢生产线一条,预计产值1200万元,利税120万元。新利轧钢公司,总投资520万元,主要产品为无缝钢管,预计年生产钢管500吨,实现利润150万元。北德归轧钢厂,投资100万元,生产冷轧钢板,年产量300吨,年产值450万元,利税100万元。. |
大围河回族满族乡 |
大围河回满族乡座落于文安县西北部,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乡总人口1.96万人,总耕地面积3.34万亩。全乡种植业:主要以林业为主,今春林业面积达2200多亩,11万株。养殖业:以蓄牧业为主,全乡7个养殖专业小区,其中以樊庄村的肉鸡养殖,大围河村的牛、羊养殖为主;另外东桥村的肉鸡养殖厂投达资百万元。本乡的农业结构调整现已在种植、养殖方面收到了成效,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农民的增效。全乡企业集中,重点项目有岛田公司的热镀锌板带厂;与台湾合资的廊坊精工工艺,主要为铁编工艺;矿泉水;龙骨;电线、电缆。 在养殖业和林业方面创造出大围河乡的民族性特色及特色性养殖共十项;在西桥村、这安里村、南辛庄村建立几个工业化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