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张掖 >> 民乐县 >> 顺化镇

顺化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顺化镇谷歌卫星地图)


顺化镇简介

  位于县城西面,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9公里,因乡政府驻地顺化堡而得名。辖14个村委会,96个村民小组。4307户,171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7人,占总人口的1.38%。
   地势南高北低,纵坡大,沟壑多。属冷凉半湿润区。具体气象资料尚无观测与记载。
   明代,属甘州五卫中的一个卫管辖,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东乐县丞后,隶东乐、民乐县。 
   全乡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4903.4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07.27万元,林业产值152.84万元,牧业产值1143.31万元。财政收入233万元,财政支出3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8元。乡村劳动力总源总数9582人,占总人口的55.72%。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525人,应享受和已享受五保56人。村镇现有房屋54.76万m2,其中:居民拥有40.3万m2,人均居住面积23.4m2。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2751户。年末耕地面积6.5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5.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09万亩,油料0.35万亩,蒜菜、中药材等1.01万亩。果园8516亩。当年造林作业面积8220亩,零星(四旁)植树2.3万株。大牲畜合计5740头(匹),年末存栏猪9824口,羊1.83万只,鸡5.97万只。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4台和2312台。有乡镇企业193个,从业人员1327人,总产值6000万元。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705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1955人。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4个。乡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14个,病床18张,医务人员31人。
   境内石蹄子、宗家寨等汉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潮坝自然风光旅游区,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景点。.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2万人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620722109 734000 0936 查看 顺化镇谷歌卫星地图

顺化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顺化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顺化村谷歌卫星地图
青松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青松村谷歌卫星地图
土城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土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油房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油房村谷歌卫星地图
列四坝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列四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旧堡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旧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营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曹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宋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张宋村谷歌卫星地图
宗家寨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宗家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天乐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上天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天乐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新天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天乐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下天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松树村 ·民乐旅游·民乐特产·民乐十大特产·民乐十景·张掖旅游·张掖 0

----

查看 松树村谷歌卫星地图

顺化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洪水镇

  因驻地洪水城而得名,2000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在县城东街。辖29个村民委员会,208个村民小组。8986户,348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52人,占总人口的22.5%。    全镇地势南高北低,洪水大河把全镇分割成大小悬殊的河东、河西两片。气象资料与上述城关镇的相雷同。    镇区浇灌童子坝河水的村寨,在明清均属山丹管辖,其余村寨属张掖,至清乾隆八年(1743年)后,隶属东乐县丞,此时的洪水城,东街归山 丹县,西街属东乐县,就连洪水高等小学堂也由两县各委一校长。民国18年后,洪水城才统一归民乐县并作为县治。    全镇地处城郊,市场经济较发达。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9310.8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320.1万元,林业产值257.93万元,牧业产值1732.78万元。财政收入331万元,财政支出6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5元。国道227线和民花(寨)、民平(坡)公路穿越全境,民新(城子)公路正在兴建,交通便利。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1230人,占总人口的60.84%,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022人,应享受五保38人,已享受36人。村镇现有房屋98.71万m2,其中:居民拥有89.38万m2,人均居住面积25.6m2。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3490户,部分村通有线电视。年末耕地面积10.8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4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75万亩,油料作物2.40万亩,菜蒜、药材等3.25万亩。当年造林作业面积1.45万亩,零星(四旁)植树2.6万株。大牲畜合计8553头(匹),年末存栏猪1.44万口,羊1.45万只,鸡2.41万只。有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35台和3697台。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2897人,农村小学26所,在校学生4792人,农村适龄儿童总人数30197人,在园(学前班)幼儿748人。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29个。乡卫生院1所,病床203张,农村卫生机构58个,病床36张,乡村医务人员84人。各项事业呈现出全面稳步增长的势头。    破山嘴墓群、土墩沟烽燧等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坝镇

  自然环境:六坝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直线距离25公里。总土地面积40.8万亩,耕地面积5.7万亩。平均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4.2℃,年平均降水量233.1毫米,全年元霜期73天。   行政区划:辖1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050户,乡镇总人口16539人,乡镇从业人员9570人。   六通情况:14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23人,病床33张。有各类学校l11所,教师173人,在校学生2419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67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553公顷,粮食总产量1791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财政收入504万元,财政支出443万元。   名优特产:苹果梨、中药材、食用菌。   旅游景点:六坝东灰山文化遗址和宋代修建的圆通寺塔,明代古槐、北大寺、石岗墩烽隧。.  

新天镇

  位于县城西面,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23公里。共和国初,因区、乡政府设在新添堡而得名。1966年取“敢教日月换新天”之意,更名新天。2000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在韩家营,海拔2193米。辖13个村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3408户,139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6人,占总人口的1.91%。    全镇地处冷凉半湿润区,具体气象资料尚无观测与记载。    全境位于古之沐化坝今之大堵麻河流域,清代归山丹县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后方划归民乐县。    全镇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5169.0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356.83万元,林业产值329.1万元,牧业产值483.12万元。财政收入379万元,财政支出4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5元。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8901人,占总人口的63.94%。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30人,应享受五保23人,已享受16人。村镇现有房屋50.03万m2,其中:居民拥有33.36万m2,人均居住面积24m2。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1627户。年末耕地面积6.0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5.8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75万亩,油料作物0.22万亩,菜蒜、药材、饲草等1.89万亩。果园2895亩。当年造林作业面积1.96万亩,零星(四旁)植树2.9万株,大牲畜合计6556头(匹),年末存栏猪0.84万口,羊1.51万只,鸡3.44万只。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15台和1710台。有乡镇企业244个,从业人员1238人,总产值6600万元。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856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1566人。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3个。中心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13个,病床35张,医务人员27人。    境内的王什寨汉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姚庄汉墓群、东洼山烽燧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古镇

  自然环境:南古镇位于县城最西面,总土地面积15.8万亩,耕地面积5.4万亩。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3.8℃,年平均降水量332毫米,全年元霜期120天。   行政区划:辖1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3727户,乡镇总人口15300人,乡镇从业人员8761人。   六通情况:15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5人,病床25张。有各类学校16所,教师116人,在校学生2191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414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333公顷,粮食总产量1362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941元;财政收入469万元,财政支出370万元。   名优特产:中药材、大麦、白豌豆。.  

永固镇

  位于县城东南,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12公里。东临山丹马场,是古甘凉大道的必经重镇。2002年撤乡建镇。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4152户,173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7人,占总人的1.02%。    全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永固镇海拔2486米。镇处寒冷湿润区,宜农宜牧。气候资料尚无观测与记载。    永固城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到秦朝,为乌孙、月氏人住地,一度称月氏城。后匈奴击走月氏,又成为浑邪王的驻牧地,史称单干城。十六国时,前凉升平五年(361年)置祁连郡于此城。明清属山丹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划归民乐县管辖。    全镇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4778.8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733.77万元,林业产值270.31万元,牧业产值774.8万元。财政收入149万元,财政支出3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万元。村镇现有房屋14.03万m2,其中:居中拥有9.78万m2,人均居住面积5.6m2(因地震受灾减少)。乡村劳动力资源总计13752人,占总人口的79%。全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67人,享受五保的23人。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1555户。年末耕地面积6.8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5.9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13万亩,油料作物3.05万亩,蔬菜、大蒜、药材等0.76万亩。梨园256亩。当年造林作业面积1.91万亩,零星(四旁)植树2.6万株。大牲畜合计5822头(匹),年末存栏猪0.46万口,羊1.7万只,鸡3.29万只。养蜂680箱。有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12台和2170台。乡镇企业263个,从业人员1638人,总产值9500万元。初中1所,在校学生574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1692人,占农村适龄儿童总人数2458人的92.19%,在园(学前班)幼儿323人。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5个。镇卫生院1所,病床6张,村卫生机构9个,病床17张,医务人员30人。    镇内八卦营汉墓群、永固墓群、八卦古城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固城遗址、永固砖塔、总寨汉墓群等,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堡镇

  位于县城北面,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14公里。因镇政府驻地三堡村而得名,2002年撤乡建镇。辖19个居民委员会,95个村民小组。3902户,159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4人,占总人口的1.71%。    全镇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镇所在地海拔2029米。属冷凉半湿润区。气象资料尚无观测与记载。    明代,属甘州五卫中的一个卫管辖,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东乐县丞后,属东乐县管辖。    全镇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5597.1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667.07万元,林业产值61.2万元,牧业产值868.91万元。财政收入283万元,财政支出4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国道227线纵贯全境,交通方便。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0232人,占总人口的64.02%。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46人,应享受和已享受五保25人。村镇现有房屋69.39万m2,其中:居民拥有48万m2,人均居住面积30m2。通自来水18个村,19个村村村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1903户。年末耕地面积7.13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7.66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3.61万亩,油料作物2.4万亩,蔬菜、药材等1.65万亩。果园1.28万亩。当年零星(四旁)植树2.4万株。大牲畜合计5302头匹,年末存栏猪9251口,羊1.12万只,鸡3.17万只。有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21台和2286台。乡镇企业348个,从业人员1478人,总产值8800万元。有初中1所,有在校学生920人,农村小学14所,在校学生1935人,占适龄儿童总人数2868人的99.55%。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个。乡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23个,病床20张。乡村医务人员49人。    韩庄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张庄汉墓群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丰镇

  位于县境南部,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16公里。寓南部丰收之意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卫家庄,海拔2590米。辖20个村民委员会,74个村民小组。5221户,205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2人,占总人口的1.52%。    全乡地势南高北低,纵坡很大,有大片地域是祁连山山地。属寒冷湿润区。气象资料缺无观测与记载。    境内地处童子坝流域,有资料表明,从明代至民国中期,此一地域一直属山丹卫、山丹县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归属东乐县更名后的民乐县管辖。    全乡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3735.0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621.57万元,林业产值7.6万元,牧业产值1105.88万元。乡财政收入236万元,财政支出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5元。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4681人,占总人口的71.29%。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48人,应享受五保45人,已享受5人。乡村现有房屋52.58万m2,其中:居民拥有50.58万m2,人均居住面积24.6m2,已实现村村能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3459户。年末耕地面积9.90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8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42万亩,油料作物5.26万亩,饲草、药材等1.12万亩。梨园487亩。当年零星(四旁)植树5.2万株。大牲畜合计6839头(匹),年末存栏猪6147口,羊2.87万只,鸡3.14万只。有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12台和3016台。乡镇企业201个,从业人员1591人,总产值9600万元。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1094人,农村小学13所,在校学生2191人,农村适龄儿童总人数3321人,在园(学前班)幼儿443人。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20个;乡卫生院1所,病床12张,农村医疗点36个,病床29张,乡村医务人员63人。    境内有马营墩、羊胸子等汉代烽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点有扁都口峡谷。.  

民联镇

  位于民乐县县城东北,治所距县城10公里。取人-合之意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张明寨,海拔2166米。   -   行政区划   辖27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5436户、214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8人,占总人口的1.01%。   -   地势气候   全乡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长42公里。南部气候冷凉湿润,北部温凉半干旱。具体气候象资料无观测与记载。   -   历史沿革   全乡地处童子坝流域,元代隶属关系不明。明清皆属山丹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始归民乐县管辖。   -   经济建设   全乡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9068.3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097.91万元,林业产值489.82万元,牧业产值2480.59万元。财政收入236万元,财政支出4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5元。民平(坡)公路纵贯全境。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4752人,占总人口的68.66%。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49人,应享受五保40人,已享受27人。村镇现有房屋87.93万m2,其中:居民拥有83.24万m2,人均居住面积39m2。通自来水的26个村,受益人口占总人口99%。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27个村,有电话5232户。年末耕地面积12.8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30万亩,油料作物0.3万亩,饲草、菜蒜、药材等3.6万亩。果园6999亩。当年造林作业面积2.67万亩,零星(四旁)植树3.3万株。大牲畜合计8768头(匹),年末存栏猪8720口,羊3.18万只,鸡2.63万只。有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26台和3280台。乡镇企业260个,从业人员1408人,总产值7801万元。   -   附设机构   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713人,小学20所,在校学生2503人,适龄儿童总数1877人,在园(学前班)幼儿353人。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27个。乡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6个,病床48张,医务人员52人。   -   旅游资源   清末民初的四家魅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造于魏晋时期的童子寺石窟、孤山子汉墓群等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翟寨子水库为新辟旅游景点。   魁星楼   从童子寺石窟沿河下行约十五公里,便到了-太和村。公路尽头,遥遥便望见一座飞檐攒顶的三层高楼,这便是魁星楼。魁星楼位于-乡太和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年,民国十年、1959年,1998年分别进行了维修。底座以石土筑起,外表砌砖,饰以花纹。楼身为三层六角,高三丈六尺。全用木料建成。造型美观,结构精美。是清乾隆年间的精品之作。每个翘角都镶有青砖雕刻的龙头,翘脊上装饰着感磷、狮子等陶瓷兽物。各翘角下都悬挂风铃,微风吹动,音响清远。三层楼壁,都饰有壁画,形象生动。顶层乓壁绘有魁星之像,赤发蓝面,立于鳌头之上,左手提斗,右手执笔,意为笔定科举中试。楼顶藻井之上,书有“笔点清池”四个道劲大字,与楼门口对联“出门试看三级浪,动人更上一层楼”相映咸趣。攒尖上安有宝瓶,瓶上有“大启文明”四字,意为文运临几,人才辈出。   太和村素以武术著称。明末时,李自咸部下的贺锦将军即出此村。贺锦率部攻城掠池,威震西北,为推翻明王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事迹已载入史册。   武术之士-张有龙   太和村最有名的武术之士,张有龙,(?-2010年),-乡苏家庄人。此人自幼从小习武,精通各种武术套路及手法,是当地有名的武术之豪杰,此人为人忠贞,仗义。现在弟子已达数百人。由此人创建的“四家舞狮队”,在当地也是远近文明。此舞狮队利用武术技巧加杂技技巧,能在10米多高空默走梅花桩。节目精彩而又神奇!曾代表民乐县,在市级,省级获奖无数。被誉为“神师队”!   甘肃省唯一的“神狮队”  

顺化镇

  位于县城西面,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9公里,因乡政府驻地顺化堡而得名。辖14个村委会,96个村民小组。4307户,171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7人,占总人口的1.38%。    地势南高北低,纵坡大,沟壑多。属冷凉半湿润区。具体气象资料尚无观测与记载。    明代,属甘州五卫中的一个卫管辖,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东乐县丞后,隶东乐、民乐县。     全乡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4903.4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07.27万元,林业产值152.84万元,牧业产值1143.31万元。财政收入233万元,财政支出3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8元。乡村劳动力总源总数9582人,占总人口的55.72%。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525人,应享受和已享受五保56人。村镇现有房屋54.76万m2,其中:居民拥有40.3万m2,人均居住面积23.4m2。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2751户。年末耕地面积6.5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5.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09万亩,油料0.35万亩,蒜菜、中药材等1.01万亩。果园8516亩。当年造林作业面积8220亩,零星(四旁)植树2.3万株。大牲畜合计5740头(匹),年末存栏猪9824口,羊1.83万只,鸡5.97万只。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4台和2312台。有乡镇企业193个,从业人员1327人,总产值6000万元。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705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1955人。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4个。乡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14个,病床18张,医务人员31人。    境内石蹄子、宗家寨等汉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潮坝自然风光旅游区,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景点。.  

丰乐镇

  位于县城西面,治所与县城直线距离16公里。取五谷丰登、人民安乐之意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张满 寨,海拔2246米。辖13个村民委会,66个村民小组,4156户,152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人,占总人口的1.77%。    全乡地势南高北低,属冷凉半湿润区。具体气象资料无观测与记载。    历史沿革同顺化乡。    全乡现价农林牧业总产值6030.0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114.44万元,林业产值328.57万元,牧业产值587.02万元。财政收入205万元,财政支出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6元。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9965人,占总人口的65.49%,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140人,应享受和已享受五保7人。乡村现有房屋56.31万m2,其中:居民拥有42.44万m2,人均居住面积27.9m2。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汽车、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电话2667户。年末耕地面积7.71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2亩,油料作物0.55万亩,菜蒜、中药材、饲草等2.05万亩。果园4724亩。当年造林作业面积2.02万亩,零星(四旁)植树3.1万株。大牲畜合计4749头(匹),年末存栏猪0.59万口,羊1.33万只,鸡3.39万只。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分别为11台1606台。有乡镇企业98个,从业人员1006人,总产值5700万元。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635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1682人。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5个。乡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12个,病床30张,医务人员35人。    卧马山、张满寨等汉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化镇特产大全




顺化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