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廊坊 >> 三河市 >> 燕郊镇

燕郊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燕郊镇谷歌卫星地图)


燕郊镇简介

  燕郊镇地处首都东大门,距北京天安门30公里,全镇辖55个村街,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8家中省直单位、8所大专院校、2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总人口13万人,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全镇生产总值50.5亿元,财政收入3.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4元。截止目前,共引进项目600余个,实际利用内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多美元。先后被国务院体改办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五部委命名 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被省委、省0命名为文明乡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万人 108.2平方公里 131082109 102800 0316 查看 燕郊镇谷歌卫星地图

燕郊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燕郊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洵阳镇

  泃阳镇为三河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泃阳镇地处三河市市区,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腹地,西距北京58公里,南偏东至天津100公里,东至秦皇岛145公里,南偏西距廊坊85公里。京秦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102国道(京哈公路)横贯东西,北京市930路公共汽车直通市区、市内1—9路小公共汽车遍及城郊。    建制人口: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村落,明未清初在此建镇。1948年9月解放后,一直为县、区、乡治所。1964年建置城关镇。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高各庄公社并入,改称泃阳镇。1996年4月撤乡并镇,赵河沟乡并入。现辖48个村街,镇域面积64平方千米,总耕地55935亩,总户数13939户,总人口496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00人。    经济概况: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8361万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92万元,财政收入完成3382万元,引进域外资金58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1元。    小城镇建设:2000年以来,泃阳镇充分发挥地处城区的区位优势,本着“开发兴城,开发强镇”的工作思路,全方位规划城镇建设布局,大搞环城沿路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先后启动和完成了市府路西延、兴源商贸城、新十中、福源小区、园丁苑住宅小区、镇机关办公楼、市府路东延、西关新村一、二、三、四期工程等12个较大基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突破36.6万平方米,总投资突破3.2亿元。因小城镇建设规模大、起点高,成绩突出,效果显著,曾多次被廊坊、三河命名为村镇建设先进镇。.  

李旗庄镇

  李旗庄镇位于河北省廊坊地区三河市,镇域面积48.6平方公里,现辖32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44801亩,总人口23606人。    改革开放以来,李旗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河北省乡镇百颗星中的位次连续四年跳跃式前移,连续六年跨入廊坊市“十强乡镇”行列,在三河市年度综合考核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    李旗庄镇向来以乡镇企业搞得出色而遐迩闻名,始终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土地优势和政策优势,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先后吸引了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以及数十家市属以上外埠企、事业单位来此落户。目前,全镇拥有各级企业630家,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精密铸造、精细化工、手工艺品、奶牛养殖六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了原野食品化工有限公司、京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精益机械铸造厂、化工实验厂、航燕机械公司、冀东水泥厂、宏达钢管厂、水磨石厂等近百家年产值超过1000 万元的规模企业。甜味剂、C5石油树脂、书背胶、铝塑复合管、盾石水泥、金宇水磨石等60多种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并能够加工组装各种精密度极高的汽车配件、军工民用模具和高科技全自动化生产线。二00二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6.1亿元,增加值10.5亿元,实现利润3.6亿元,上缴税金2796万元。    古今成就大事者,无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改革开放经济大潮这个天时因素早已具备,那么地利、人和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到李旗庄镇投资,具有独特的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李旗庄镇地处京、津、唐金三角经济区域腹地,西距首都机场40公里、天安门50公里,南距天津135公里,东距唐山110公里。京秦、大秦铁路和102国道横贯镇区,并设有铁路货运站和930汽车站,3路、7路市内公共汽车川流不息,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半小时可进京上天,一小时可入津下海。    基础设施优势。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内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已达到“五通一平”..  

杨庄镇

  杨庄镇位于三河市城南五公里,西距北京5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东距唐山12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三香路、平香路纵贯镇区南北,直接联通102国道和京沈高速、京秦电气化铁路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经济概况:全镇辖362上行政村,7323户,2.7万人口,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几年来,杨庄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综合实力一直处于三河市领先位次,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1亿元,财政收入1608万元,地方固定资产投入12119万元,人均纯收入4272元。   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1.5万人口,其中商住楼1.6万平方米,热力厂一座,占地10亩,供热能力30万平方米,邮电支局一座,占地8亩,交换机容量5000门,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封闭式小市场一个,占地16.5亩,现已有9家商户入驻,有线电视及宽带网连接工程正在实施当中。   农业产业化发展:种植业不断加大“两区一带”建设力度,“两区”即在镇区东部沿泃河村作为设施农业示范区,在镇区西部沿三香路两侧,依托国家“863”万亩节水农业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区,该项目实施可使粮食作物亩产提高25%以上,平均亩节水30立方米以上,减少农业投入资本,增加农民收入,全镇装订设备800多台套,变压器20多台,运输车辆70余辆,年可创产值9000万元,实现利润1350万元,上缴税金420万元,印装城位于杨庄镇政府西侧,占地618亩,预计总投资42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060万元。    社会公益事业:全镇有中学两所、中心小学六所、幼儿园六所,有在校生4300名,幼儿510名,教职工274名,镇级卫生院两所,医疗器械基本齐全,医护人员43名。    全镇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杨庄村被命名为“省级先进文明村街”,杨庄镇被省命名为群众“衔进体育镇”,被廊坊市命名为“文明乡镇”。.  

皇庄镇

  皇庄镇最早建制于宋朝末年,由后曹庄、西小街、德圣村、黄庄等四个村组成。明朝中期,在德圣村立集后,四村合为一体称德圣镇。据传,清康熙年间因康熙到此微服私访而改称为皇庄镇,沿用至今。1996年4月,原昝辛屯乡、西定府乡与原皇庄镇并为皇庄镇。全镇幅员面积65.4平方公里,共辖49个行政村,10768户,总人口4.4万人。    皇庄镇位于三河市区南10.75公里处,域内平香路、三香路、三皇路纵贯皇庄南北,侯谭路横穿东西,镇域内有5路、9路公交车直通市区。    皇庄镇地上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鲍邱河、甫池河、武河从镇内穿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皇庄镇在三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亿元大关,完成4.2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5%。财政收入完成169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长城输送机制造、链条总厂、长城链条集团公司三家企业纳税超过百万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15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7.5%。农民人均纯收入4639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27元。    全镇共有各类企业340家,从业人员8198人。有工业企业7个,从业人员6881人,分别占总数的24%和84%。其中:制造业30个,4109人,机械工业4个,431人,建材工业10个,780人,木材工业8个,118人,纺织缝纫皮革业1个,370人,造纸文教用品25个,1073人。涌现出“长城”牌输送机、“天久”牌链条、“天勋”牌暖气片、“捷英”牌羊绒衫和“警神”牌防盗门窗等名牌产品,域内有近百家豆片加工户,相对集中在毛坟、桥河两村,因工艺精、品感好而享誉市内外。    皇庄镇是全市农业大镇,总耕地面积5.3万亩,其中,麦田3.6万亩,今年夏粮单产360公斤,总产近1.3万吨。农业人口4万人,从事农业劳力近万人,吨粮村39个,蔬菜专业村10个,全镇目前禽类存栏27万只,生猪存栏2.9万头,肉牛1.2万头。    皇庄镇现有28岁以下青年为5218人,团员2786人,有5个基层团委,66个团支部。    皇庄镇团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团的独立活动,充分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年年受到团市委的表彰。2002年被评为廊坊市级“五四红旗团委”,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级的“五四红旗团委”。.  

新集镇

  新集镇位于三河市东南角,距三河市中心16.25公里,地处三河市、香河县、天津市蓟县、宝坻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0′07″—117°15′00″,北纬39°50′21″—39°49′10″。东西横距11.7公里,南北纵距4.5公里,全镇总面积为63.4平方公里。泃河、引泃入潮河、鲍邱河三条河流环镇而过,北、东隔泃河与蓟县相望,南与香河县、宝坻县为邻,西与皇庄镇相连。由于水运发达,历史上,新集镇曾是京、津之间重要的水路码头,自古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素有“一京二卫三新集”的美称。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水陆交通已逐渐废弃。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4034元,同比增长6%。    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453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4人,占人口总数的2.33%;农业人口44267人,占人口总数的97.67%。2003年,全镇人口出生率6.43‰,计划生育率88.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7‰。少数民族计有回、满、蒙古、朝鲜等,人口数898人,占人口总数的1.98%。   新集镇回族是三河市回族的主要聚居地。主要分布在回民村、菜园、大王庄等村。据2004年7月的统计,全镇回族总人口617人。分布情况:回民村402人,菜园83人,大王庄51人,小王庄36人,西门外32人,邢家园8人,张庄5人。回民以杨、李、王、马、穆、张、刘姓为主,其中杨、李两姓居多。本镇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在回民队村建有一座清真寺,供教徒开展宗教活动。    自然环境    新集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秋短冬长,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光照充足,火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气温下降迅速,冬季寒冷干燥。全年无霜期185天。年平均气温11.2°,年均日照2867.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5%。夏季和初秋受偏南海洋暧湿气流控制,雨水较多并高度集中在7至8月。由于地势低洼,新集每年降水量明显多于三河其他地区。    农业生产    新集镇为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广阔,地形由东向西倾斜,海拔高度为7—30米,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成份丰富,宜耕性强,适应性广,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自古就有“麦窝”之称,是三河市的粮食主产区,传统的农业大镇、强镇。    全镇可耕地面积5.3万亩,适合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段甲岭镇

  段甲岭镇位于三河市区东10公里处,属半山区,辖26个自然行政村,总人口 20702 人。全镇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26平方公里,平原36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27451亩,林地面积14500亩(含山坡地),果树面积8035亩。共有各级各类企业1469家,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436家,以采矿、运输为主业。共有党员 874 人,党支部 46 个。镇域内有国办中学1所,镇办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村小5所,中心幼儿园4所。在校生2097 人,教职员工256 人。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000万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87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8元。新上、续建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18个,累计完成投资9460万元,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010万元。    2004年度段甲岭镇被廊坊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乡镇,防治高致病性-工作先进集体,廊坊市农村“讲科学、讲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国土资源执法模范镇;被廊坊市委机要局评为县乡传真工作先进单位;被廊坊市人事局、监察局评为乡镇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廊坊市计生委评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被三河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黄土庄镇

  黄土庄镇位于三河市城区东1.5公里。镇域总面积63.48平方公里。全镇39个行政村,总人口32807人。镇域内共有各类企业150家。分为四大行业,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印刷装订。    2004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全镇上下牢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实现了新的发展。    全镇经济呈现出持续协调发展新态势    2004年,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镇的第一要务,采取有力措施,使全镇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年内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9亿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600万元,其中国税933万元,地税6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97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上,积极探索项目融资、开发聚资、企业投资等多元化投资新渠道,通过大户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有效形式,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回报率高的项目。2004年,全镇共有竣工投产项目13个,总投资9340万元;有开工在建项目5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已完成投资1250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为全镇的经济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劲。    “双通”工程见到新成效    以优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实施“双通”工程。2004年,投资80余万元完成前沿口、小营、小石庄、大唐回、栲四、栲一、尚庄子、白庄子8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新打机井8眼,安装变频泵8台,铺设管网10万余米。另外,还完成了韩屯、大石庄、栲二、栲三、城子5个村打井任务。在通路工程方面,投资136万元,新修柏油路8条,全长8440米,特别是投资260万元修建的三平路至白云石矿“进山路”的开通,为区内企业建材产品外运创造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使企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高楼镇

  高楼镇隶属河北省三河市,元初建村并因清初修建一高大戏楼而得名。总面积78.5平方公里,辖37个自然村,人口3.4万,耕地74800亩。    几年来,高楼镇党委、政府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闻名全国的汇福粮油、福成养牛、0养猪、燕赵园林四大龙头企业,显示着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新兴的木业产业蓬勃发展,产品享誉国内市场。 2004年,全镇企业营业收入25亿元,财政收入3400万元,位居三河市先进行列。    高楼镇以其独特区位优势,丰富的土地,便捷的交通,优惠的政策,淳朴的民风,倍受社会关注,成为继燕郊开发区之后客商投资的理想场所。.  

齐心庄镇

  齐心庄镇位于三河市区西北,北临平谷、顺义两区,南近102国道,座落于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两区的中心腹地,西距天安门45公里,西北距首都机场25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唐山125公里。位于大北京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占据着潜力巨大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基地位置。镇域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004年总耕地面积47199亩,总户数5431户,总人口22730人,党员1115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5500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96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54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快速便捷的交通优势。102国道在镇区南侧擦肩而过,距镇区2公里。京哈铁路分支三平线纵贯镇域南北,另有专线直达三河煤矿。2003年底,随着燕灵路、三密路建成通车和“村村通柏油路”工程的全面峻工,域内已形成公路“主道两纵一横,支道阡陌交错”和铁路“一线两支两站”的道路建设新格局。镇区周围公路、铁路、空运四通八达,运输条件快速便捷。    潜力巨大的开发优势。随着全镇道路建设的全面升级和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的规划(位于镇域东侧),全镇的开发潜力、开放优势已全面显现。地处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两区中心地带,北邻平谷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近大厂民族工业园区。两路沿线待开发土地2000亩。.  

燕郊镇

  燕郊镇地处首都东大门,距北京天安门30公里,全镇辖55个村街,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8家中省直单位、8所大专院校、2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总人口13万人,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全镇生产总值50.5亿元,财政收入3.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4元。截止目前,共引进项目600余个,实际利用内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多美元。先后被国务院体改办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五部委命名 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被省委、省0命名为文明乡镇。.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北廊坊三河市。下辖:   131082450001 123 铁南居委会   131082450002 123 铁北居委会   131082450003 123 阳光居委会   131082450004 123 迎宾居委会   131082450005 123 燕兴居委会   131082450006 123 花园居委会   131082450007 123 学院居委会   131082450008 123 东方夏威夷居委会   131082450009 123 工业园居委会   131082450010 123 紫竹园居委会   131082450012 123 潮白居委会   


燕郊镇特产大全




燕郊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