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乡位于崇信县北部塬区东端,紧靠312国道,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37.3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7村,8800人。
柏树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崇信县万亩酥梨和万亩苹果基地的主产地。现有果园面积7800亩,挂果面积3500亩,年产优质果品1400万吨,销往西北各省(区、市),所产砀山酥梨、秋富一号苹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地金奖,被认定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柏树乡农区畜牧业发达。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已发展人工种草面积3600亩,该乡三星村曾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小尾寒羊的引种和繁育基地,部分群众因此脱贫致富,现已发展小尾寒羊专业村4个,年饲养量6800只,出栏近7000只。该乡地处平、泾、崇交汇之处,商贸和牲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该乡牲畜交易专业市场是崇信县重点畜产品交易基地之一,全乡常年牲畜交易经纪人200多人,集日成交商品肉牛近100头、小尾寒羊200多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7.3平方公里 | 620823102 | 744000 | 0933 | 查看 柏树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木家坡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木家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吴家湾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吴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新庄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马新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阎湾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阎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湾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张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陶坡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陶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信家庄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信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申家庄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申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风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东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党洼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党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星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三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
柏树村 | ·崇信县旅游·崇信县特产·崇信县十大特产·崇信县十景·平凉品 | 0 |
---- |
查看 柏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锦屏街道 |
锦屏街道位于甘肃省平凉崇信县。下辖: 620823001001 121 西街居委会 620823001002 121 东街居委会 620823001003 121 滨河路居委会 |
锦屏镇 |
锦屏镇位于崇信县中心地带,芮河中游,是崇信县城所在地。东西长34.5公里,南北宽14公里,耕地10.52万亩,总面积255.74平方公里,26个村行政,132 个合作社,总人口38108人。 锦屏镇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近年来,该镇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确立了“抓果务菜,兴工富商,发展草畜”的发展思路,初步建成了林果、蔬菜、商贸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建成了万亩酥梨基地,所产砀山酥梨被评为全省名牌果品,在平凉地区首届果品交易会上被授予银质奖章。千亩蔬菜基地初具规模,建成日光温室1500座,年产蔬菜3100吨。工业基本建成了建筑、建材、塑料食品、造纸等地方工业体系,粮油、蔬菜、果品、牲畜和建材等专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镇内有秀色天成的AA级省级风景名胜龙泉寺,山秀水香,以独具特色的龙泉八景和龙泉优质矿泉水享誉陇上,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康王庙、象征信义的三义柏等旅游景点,风景宜人的植物园,吸引着众多的省内外游客。 发展战略 总体思路:工贸强镇,果菜富镇,项目兴镇 主攻四大产业:工贸产业、林果产业、蔬菜产业、草畜产业。 推进五项重点工作:招商引资,非公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计划生育,退耕还林建设 落实四项保障措施:项目支撑,典型带动,机制创新,靠实责任。工作目标 农业增加值188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8元,地方财政收入计划283万元,出生率控制在13‰,计划生育率达到82%。 产业开发现状 林果:全镇退耕还林5272亩,果树经济林达到10923亩,其中黄金梨园1590亩,现有挂果果园面积2200亩。果品总产量2544.70吨。主要分布在薛家湾、刘家沟、平头沟3村。 蔬菜:蔬菜播种面积3400亩,其中复种面积达到2800亩,建成梁坡村蔬菜专业村,蔬菜年总产量87吨左右。主要分布于西街、梁坡、东街3村。 工贸:全镇有砖瓦、建筑、木器加工、地毯、水泥预制等镇村企业和私营企业26个,从业人员1760人,发展个体工商户527户,从业人员743人,实现总收入13700万元,上缴税金60万元。主要分布在西街、梁坡、东街3村。. |
新窑镇 |
新窑镇位于崇信县西南山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2.9万亩,7个村,4500人。省道304线纵贯全境。 镇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13.2亿吨,是省列新赤工业开发区的重点乡(镇)。现已建成生产矿井4对,年原煤产量90万吨,其它工业企业3户,年工业总产值6000万元。区域内电力供应充足,西北地区第一个无人值守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在其境内,年输送电能力4000千瓦时。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开发区规划面积95.71公顷,建成面积57.4公顷,城镇人口5408人。 镇内山大沟深,天然草原面积居全县之首,农民素有养牛传统,农村经济以草畜产业为主导产业。已建成了5130亩人工优质牧草基地,全镇牛饲养量8000多头,羊饲养量4800多只,年出栏肉品270吨。崇信县肉牛胚胎移植中心设在新窑镇,胚胎移植技术居全省领先水平。 镇内植被保护较好。有成片的天然次生林,主要落叶乔木有松、柏、桦、椴和漆树,桦、栎、椴材质细密坚硬,不裂不翘,耐湿耐腐,是工业生产特种用材,漆树所产生漆、生腊、漆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核桃、野生山毛桃面积较大,年产约200吨,核仁含量率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县镇两乡正在筹建高级保健食用油加工厂。还有野生药材及鹿、金钱豹等珍贵动物资源。. |
柏树镇 |
柏树乡位于崇信县北部塬区东端,紧靠312国道,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37.3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7村,8800人。 柏树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崇信县万亩酥梨和万亩苹果基地的主产地。现有果园面积7800亩,挂果面积3500亩,年产优质果品1400万吨,销往西北各省(区、市),所产砀山酥梨、秋富一号苹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地金奖,被认定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柏树乡农区畜牧业发达。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已发展人工种草面积3600亩,该乡三星村曾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小尾寒羊的引种和繁育基地,部分群众因此脱贫致富,现已发展小尾寒羊专业村4个,年饲养量6800只,出栏近7000只。该乡地处平、泾、崇交汇之处,商贸和牲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该乡牲畜交易专业市场是崇信县重点畜产品交易基地之一,全乡常年牲畜交易经纪人200多人,集日成交商品肉牛近100头、小尾寒羊200多只。. |
黄寨镇 |
黄寨乡位于崇信县西北部,面积96.7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11个村,10887人。黄寨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于农、林、牧综合开发。全乡以农村经济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荞麦、糜子、油料等。近年来,乡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果、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在全区率先建成了万亩优质苹果基地,现有苹果园13360亩,人均1.25亩,有5000亩果园已进入结果期,年产苹果1000多吨。全乡退耕种植优质饲草10512亩,大家畜存栏6100头,羊存栏10937只,年肉品总产量约1500吨。黄寨乡地毯加工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全乡现有57家地毯加工厂,家庭加工户500多户。. |
黄花乡 |
黄花乡因七十年代三位小英雄闻名全省。位于崇信县南部山塬区,面积72.27平方公里,耕地3.93万亩,人均6.5亩。全乡共6村6180人。经济以农业为主,草畜产业为主导产业。全乡已规模退耕种草0.7万亩,年肉牛饲养量3600头,出栏近千头。建成了万亩仁用杏生产基地,平头沟仁用杏示范点是全省退耕还林重点工程。重点乡镇企业新周煤矿设计能力6万吨,年产原煤6万吨。境内有渭河以北仅有的一株佛教圣树--娑罗树,是崇信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发展战略: 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乡战略、项目带动战略、财政攻坚战略。 主攻三大产业:煤炭产业、草畜产业、林果产业。 实现三个突破: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在财源建设项目上求突破。二是以搞活机制为动力,在发展乡村企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求突破。三是以抓点示范为切入点,在典型工作上求突破。 落实五项保障措施:项目支撑、典型带动、整顿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机制、靠实工作责任。. |
木林乡 |
木林乡地处泾、灵、崇三县交界处,总面积72.64平方公里,全乡地形东低西高,海拔1300米,塬面狭长,土地肥沃。全乡共辖9村,9129人,总耕地面积3.91万亩,人均耕地4.28亩。 近年来,木林乡大力发展草畜主导产业。截止2000年底,全乡已培育产业专业村5个,规模退耕种植优质饲草8800亩,修建养畜温棚136座,饲养肉牛4100头,形成了年出栏肉牛1100头的能力。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乡退耕种植优质饲草2万亩,肉牛达到年饲养1万头以上,商品量达到5000头以上,草畜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把木林乡建设成为草畜产业开发强乡。 木林乡牲畜交易市场是崇信县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之一,有常年经纪人200多人,日交易肉牛约70多头,羊300只,辐射宁夏、陕西等省和周边平凉、泾川、灵台等地。. |
新窑工业园区 |
新窑煤炭工业园:规划面积14.13平方公里,由主体部分—新窑煤炭工业组团(面积12.37平方公里)和两块飞地—五举矿区(面积0.27平方公里)、柏家沟矿区(面积1.49平方公里)三大块组成。 新窑煤炭工业园主要以煤炭开采、洗选和初加工为主。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有赤城煤矿、五举煤矿以及周家寨、南坡、沈家庄等矿井建设和新周60万吨、百贯沟60万吨、新安90万吨洗煤厂建设项目等。2013年,全县生产原煤787万吨,煤炭企业完成产值30.5亿元、增加值15.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 |
五举农场 |
五举农场创建于生活困难时期的1960年,当时国家发展农业的方针是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综合发展,所以新建的农场起了个时兴的名字叫“五举”农场。五举农场地处崇信县南部山区,达溪河上游,北接崇信县新窑、赤城,东邻灵台县的龙门,西南与陕西省陇县接壤,东西长10公里,南北8公里,原为一块“三不管”的丘陵沟壑区。 农场创建时,环境恶劣,条件十分艰苦,场子交通不便,电信不通,建场者住山洞,宿破庙,啃干粮,吃野菜,特别是水土不好,克山病、大骨节、壮脖子等地方病严重。职工要在这种环境中办农场,其难度可想而知。农场办起后,均称国营农场,先由地方管理,后由甘肃省农垦局领导。 历史编辑 1965年,国家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庆阳地区的环县、镇原县、庆阳县新成立了10多个造林林场,从地方抽调一批干部,从北大荒调来一批转业军人,又从兰州、天水、平凉、西峰招收了一批社会青年和刚毕业的青年学生,组成了“国营蒲河造林总场”。 总场刚成立,就与庆阳、平凉原有的农林场及天水的两个林场共同组建成立“甘肃水土保持建设师”,时后,西北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水保师又改为“西北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建设第二师”,简称“林二师”。这时,国家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来一批干部,充实到全师各农林场,大家在山沟中、林区内开荒种地,管护森林,培育苗木,植树造林,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紧接着,全国加强战备,林二师又改为“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建设第二师”,番号兰字930部队,为了加强军训,国家又从部队调入一批现役军人,加强领导,备战备荒。林二师2万多人,师团机关、直属单位以及下属的百余个农林场均为部队建制。五举农场为林三团(933部队)的营。 后来,国家投资造林经费压缩,老一团即庆阳新建的造林林场撤销交地方管理,人员分散到其他经营林场和农场,这期间,1968年上山下乡高潮中,兰州、白银3000多知识青年来到林二师各农林场,五举、万宝川、张老寺各接收几百名知青,使农场人员增加,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几个团的文艺宣传队曾享有盛誉,活跃于庆平两地及周边的县城乡镇。 1975年,兵团建制撤销,农林场转交地方管理,平凉地区成立了林业总场、农业总场,五举隶属平凉地区农业总场,后又改为平凉农垦局、平凉农垦分公司,归属省农垦局、省农垦总公司管理,现又称为平凉农垦股份有限公司,属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管理。 |
铜城工业园区 |
铜城煤电化循环经济园:规划面积5.87平方公里,位于崇信县城以西12公里处,为汭河河谷川区,地势平坦。规划用地东至马沟小学,西至庙台小学,南以汭河为界,北以铜城塬子北山根为界。南北宽约1.6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 铜城循环经济园重点发展火电、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四大产业。 目前,园内现有发电企业1户,即中水集团崇信发电公司,已于2010年底建成发电,装机容量为2×600MW,年设计发电量72亿度,年可就地转化原煤32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2亿度,上缴税金2.5亿元。2013年,崇信电厂发电57亿度,实现产值14.4亿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崇信电厂二期2×100MW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西北电网公司审查。 在建企业2户,即由山东东岳机械集团建办的新型建材生产项目和崇信县森源实木家俱生产有限公司建办的家具生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