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平凉 >> 庄浪县 >> 南湖镇

南湖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南湖镇简介

  南湖镇地处庄浪县西北部,西接静宁县,东靠宁夏隆德县,属两省三县六乡镇中心。距县城27公里,庄静、秦隆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下辖16个行政村,113个自然社,33个镇属机关单位,现有人口24273人,其中农业人口23149人,城区人口8600多人。辖区面积110.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9836亩。城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740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69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3200万元,财政收入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
   95年南湖镇被平凉地区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抢抓机遇,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按照“统一规划、超前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全面开始了拆迁建设。十年来,在城镇建设上共完成投资8454万元,对小城镇进行全方位的拆迁整治,拓宽了东华街、西华街、维新街、中心路、希望路5条旧路,打通了公园路、寺巷路和消防路3条新路,配套建成了排洪渠、人行道衬砌、铺油、硬化等基础工程,“三街五路五大区”的主体框架初步形成。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依法治镇、文明建镇、工贸强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投资200万元的百货市场和投资1000万元的农贸市场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投资50万元,在城区安装路灯65盏;投资100万元,对南湖公园进行开发,在南湖公园内新筑湖堤1000米使水域面积达到了60亩,栽植金丝柳600株、油松500株、廊坊杨4000株、刺柏150株、侧柏6万株。良好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受到了各地客商的青睐。
  目前,南湖镇商业网点达到665户,个体工商户达到632户,其中外来本镇商办企业118户,以粉条、砖瓦加工为主的私营、民营企业达到68户, “工贸型”小城镇的雏型基本形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43万人 110.9平方公里 620825101 744000 0933 查看 南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南湖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李湾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李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庄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大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关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北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门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南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庄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陈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席河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席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庙岔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庙岔村谷歌卫星地图
寺门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寺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汪家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汪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堡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双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峡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石峡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阳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石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房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高房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庄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李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湾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曹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贾门村 ·庄浪县旅游·庄浪县特产·庄浪县十大特产·庄浪县十景·平凉品 0

----

查看 贾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湖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水洛街道

  水洛街道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办事处共有东街、西街、北城3个社区,均成立于2002年10月,2006年4月,为适应城市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庄浪县水洛街道办事处,将3个社区由水洛镇管理划转到由水洛街道办事处管理,理顺了社区工作关系,提升了社会化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城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有行政事业单位89个,企业38个,学校9所,医疗服务机构4所,其中二甲医院1所,医疗服务门店81家,各类临街门店1543个,居民住宅楼182幢,居民4021户12384人,有汉、回、满3个民族。设东街、西街、北城、机关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91名,其中街道办9名,社区182名,帮助4个民营企业组建了党小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按照“社区建设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不断理顺社区各种工作关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把创建一个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街道社区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已初步建立起了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使社区功能日益完善,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水洛镇

  自然环境概况:水洛镇位于庄浪县中部,是县人民政府驻地。东临良邑、南坪乡,南接盘安乡、朱店镇,西与卧龙乡毗连,北靠柳梁乡,总面积74.2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新昌路。全镇辖18个村,1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59户,总人口34375人,耕地面积50247亩,人均耕地1.46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元,粮食总产量8000吨,财政收入469万元。   水洛镇地处水洛河东部川区,有南北2条洛河,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有水洛北山,南有旗鼓山,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1570米-1820米。气候比较温和,春夏比较干旱,间有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无霜期160天,平均气温8.4度,年均降水量547毫米。   经济概况:镇内有蔬菜、果品、木材、建材、汽修、百货等专业市场,农业经济形成了以果菜、洋芋、乡企、劳务为主的四大支柱、特色产业,建有万亩苹果基地、千亩仁用杏基地、中川百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和2个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厂,个体工商业户986户,投资上2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8户,产值达到2000万元。玻璃、粉条、地毯等产品销往外地,市场前景看好。   水洛镇民风淳朴,民优小吃风味独特,风味小吃有凉粉、擀面皮、酿皮、包子、甜醅、烧烤、搅团、臊子面、馓饭、摊馍馍。   小城镇建设概况:小城镇开发拆迁农户170户,拆迁总面积1.19万平方米,兑现各类拆迁补偿资金213万元,修建新徐路上宅下店欧式等风格的小康建筑屋103户,总投资1016万元,建筑总面积15450平方米。集资120万元修建水洛镇家属楼2处,建筑总面积2600平方米。拆除镇政府门面120平方米,镇农机站门面180平方米,投资230万元修建水洛镇宿办楼2处,建筑总面积3210平方米;投资60万元修建镇农机站办公楼,建筑总面积700平方米。.  

南湖镇

  南湖镇地处庄浪县西北部,西接静宁县,东靠宁夏隆德县,属两省三县六乡镇中心。距县城27公里,庄静、秦隆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下辖16个行政村,113个自然社,33个镇属机关单位,现有人口24273人,其中农业人口23149人,城区人口8600多人。辖区面积110.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9836亩。城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740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69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3200万元,财政收入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    95年南湖镇被平凉地区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抢抓机遇,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按照“统一规划、超前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全面开始了拆迁建设。十年来,在城镇建设上共完成投资8454万元,对小城镇进行全方位的拆迁整治,拓宽了东华街、西华街、维新街、中心路、希望路5条旧路,打通了公园路、寺巷路和消防路3条新路,配套建成了排洪渠、人行道衬砌、铺油、硬化等基础工程,“三街五路五大区”的主体框架初步形成。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依法治镇、文明建镇、工贸强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投资200万元的百货市场和投资1000万元的农贸市场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投资50万元,在城区安装路灯65盏;投资100万元,对南湖公园进行开发,在南湖公园内新筑湖堤1000米使水域面积达到了60亩,栽植金丝柳600株、油松500株、廊坊杨4000株、刺柏150株、侧柏6万株。良好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受到了各地客商的青睐。   目前,南湖镇商业网点达到665户,个体工商户达到632户,其中外来本镇商办企业118户,以粉条、砖瓦加工为主的私营、民营企业达到68户, “工贸型”小城镇的雏型基本形成。.  

朱店镇

  朱店镇位于庄浪县西部,东邻盘安乡,南接张家川县,西连万泉镇,北靠水洛镇、卧龙乡,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106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6公里,泾甘公路横穿而过。    一、行政区划:共辖37个行政村,136个自然社,7563户,总人口369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7人,总耕地面积57648亩。    二、地理气候:地处水洛河下游,大庙山主峰屹立在东南部,形成一川一山两面坡地形。平均海泼1507米,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达150天左右,年总降水量为686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2%。    三、经济指标: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年产值1700万元,经济作物主要以蔬菜、果品为主,年产值达2050万元左右,养殖业以生猪、羊只等为主,年产值达1500万元,工业以粉条、砖瓦、草编等加工为主,年产值达5000万元左右。    四、基础设施:建成北部人饮上水工程两处,解决了全镇2万多人的吃水困难;有300千伏地级变电所,村村通电;村级道路24条,村村通汽车;建成中学1所、小学20多所,村部30个,有地方上学和村级办事;并有中心卫生院和40多个村级及个体卫生诊所,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建成了西关综合市场、东街果菜市场和小康开发区,并配套了亮化、绿化工程,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万泉镇

  万泉镇位于庄浪县西南部,洛河下游,泾甘公路沿线,东邻朱店镇,南接张川县和秦安县,西与静宁毗连,北靠阳川、大-庄乡。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面积62.3平方公里,辖21村、75社,总户数5864户,总人口29088人,其中农业人口25288人,非农业人口3800人,总有耕地40100亩,人均1.4亩。   万泉解放前属新泰乡,解放后设新泰区,1958年公社化后属朱店公社,1960年设万泉公社,1983年改为万泉乡政府,2002年万泉撤乡建镇至今。万泉因政府所驻地万泉沟门有一大水泉,水质清澈、甘甜,故合称万泉。现任-金润全,镇长苏存金,人大主席李耀武。   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有行政单位4个,事业单位36个,各类企业54户,个体工商户185户,境内建成有规模的集贸市场1个,煤炭经销市场1个,木材销售市场1个。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6160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2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2960万元,粮食总产量6251吨。   万泉镇地处水洛河与清水沟汇合口以东,南为大庙山余脉,北有水洛北山余脉,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沿河两岸土地肥沃,全年气候温和,雨水蒸发量大,无霜期较长。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充足的水源,带动了万泉果品蔬菜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县果品蔬菜的重点生产区域,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目前,全镇共发展果园1.5万亩,其中挂果园1万亩,幼园0.5万亩,种植花椒4000亩,利用复种、套种技术,蔬菜面积达8000亩,年果菜收入3207万元,果菜收入已成为全镇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17所,村级小学7所,在校教职工264人,在校学生646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先后在重点村和乡中心小学开办了学前班9个,建成幼儿园1个。   全镇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医疗网络健全,有各级医务人员41人。中心卫生院现有专业医务人员11人,其中中级以上5人,床位12个,正建的住院部大楼面积1100平方米,能开展常见病治疗和部分疑难病例诊断处理。   万泉镇境内有小墩山“齐家文化”遗址和万泉塬“仰韶文化”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韩店镇

   韩店镇地处六盘山西麓,位于庄浪县东部,东靠关山与华亭,宁夏泾源两县接界,南与张川县毗连,西接良邑、南坪、盘安等乡,北靠永宁乡。镇政府驻地东门村,距县城17公里。镇辖面积176平方公里(不含菜湾、聂坪两村为174平方公里)。村庄海拔高度1724(潘河村)-2301(吴家湾)。水洛河南河沿镇顺流而下,省道304线(泾川至甘谷)公路横贯全境,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   韩店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按县内气候划分为温寒温润区或温寒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7.9℃,平均降雨量547.8mm,平均最高温度25.8℃,极端高温34.8℃,平均最低温度-10.6℃,极端低温-23℃。年平均日照时数2179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平均风速2.3米/秒,大风日数14日,最大冻土深度1.2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干旱、霜冻、干热风和沙尘暴等。全镇共辖29村4589户21879人,其中农业人口2879人。2005年度人均纯收入1376元。   韩店镇现有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龙头的农、工、商并举的经济发展格局,镇内农业基础条件良好,水电、道路、通讯配套齐全,区域支柱产业、高效农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了以洋芋种植、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养殖业和旅游为重点的粮、油、药、果、菜、肉羊、肉牛生产基地。特别是洋芋种植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品种多、质量好,已成为该镇的两大种植业支柱产业。韩店的洋芋、中药材、山野菜、竹木山货、肉牛、肉羊等特产响誉省内外。   近年来,韩店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建筑业、加工业、运输、商贸服务业、旅游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自然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是全县产要农林产品、畜牧业和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盛产冬小麦、玉米、土豆、胡麻等作物。现存森林面积22万亩,野生中药材300余种,珍禽异兽30多种。      

卧龙镇

  一、基本情况    卧龙乡区域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共有24个村,101个社,6483户,31083人,耕地面积82284亩,人均2.7亩,200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322元。是全县山区人口最多的乡镇。    近年来,卧龙乡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区域优势,立足乡情,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基本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依托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依托梯田优势,大力开展产业开发,依托项目建设,下决心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一是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2005年全乡共落实以陇薯2号、庄薯3号为主的高淀粉洋芋1.8万亩;全乡以仇梁、郝家、杨魏等村为主,共落实纤维亚麻6000亩,其中订单4000亩;在石何示范区及张余村、孙河村共种植以柴胡为主的药材2000亩,其中订单500亩;养殖业方面: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在石山村发展5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50户,全部采用暖棚猪舍和配方饲养。在阴李村发展10头以上养猪大户20户,全乡生猪饲养量达到7000多头,年出栏仔猪2400 头,育肥猪6200头,年总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全乡发展3头以上养牛户20户,300只养鸡户30户,共计新发展养殖大户220户。    二是林果业已初具规模。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实施造林累计面积29659.1亩。共中退耕还林工程15136.1亩,三荒造林14523亩,累计建成早酥梨、花椒等果园面积达5000亩。其中梨园3200亩,花椒园1800亩。    三是下决心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卧龙乡现有各级各类小学30所,其中完小16所,初小9所,村学5所,有教学班168个,学生4959名,共有教职工162人,现在校舍面积18668.6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765.6平方米,C级危房1264平方米B级危房246平方米。排危建校工作自2002年开展以来,先后投资150万元,共排除D级危房140间5120m2。2005年经过多方争取立项,建成卧龙中学教学楼和实验楼,建筑面积3867m2;整校搬迁的仇梁小学在中石化兰州石化分公司的大力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成教室4栋8间360m2,教师宿舍10间170m2;排危建校涉及石山、杨魏两所小学,修建教室4栋320m2。.  

阳川镇

  " 阳川乡位于庄浪县西南部,西与静宁县接壤,南与天水重镇莲花镇毗邻,全乡总面积78.7平方公里,有16个行政村,65个社、4905户、24505人,耕地面积47236亩,其中川地10137亩,山地37099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贯穿全境的葫芦河灌溉配套渠系,使全乡有效灌溉面积达14815亩,人均0.66亩。乡域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了天然小盆地气候,年平均气温7.9℃,无霜期159天,正常降雨量600mm,素有庄浪“小江南”之称。有利的交通、地理和气候资源,为阳川乡发展果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出产的红富士苹果,色泽艳丽,果形端庄,酸甜适度,风味浓香,硬度适中,耐贮耐运,属优质高档果,连续几年在国家果品博览会上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赢得了“平凉金果”的美誉。    1998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当地资源,按照庄浪县委、县政府产业开发总体规划,将果品与劳务确定为两大支柱产业。经过全乡干部群众多年努力,目前全乡建成10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15个,总输出劳务人员4800人,年劳务收入2000万元左右。发展优质红富士为主的果园18000亩,其中花椒干果4000亩,富士苹果累计14000亩,幼园10000亩,盛果园4000亩,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2005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818元。    今年,在新农村建设精神的鼓舞下,阳川乡顺风扬帆,确立了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突出劳务与果菜两大产业,培育阳川人饮工程、小城镇建设、2000亩早熟地膜商品薯、岳坪村千亩优质红富士示范园区建设四个典型,实施乡村两级改革,办好乡村道路、D级校舍危房改建等十件实事的工作思路,把年内人均纯收入达到1958元,果菜产业值达到1500万元,劳务产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9730吨作为奋斗目标。围绕这一思路与目标,阳川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群策群力,使全乡各项建设事业和经济建设工作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盘安镇

  盘安乡位于庄浪县东南部,东邻韩店,南与张川交界,北接南坪,东西长23.3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84.5平方公里,海拨1503—2105米。乡政府所在地王宫村,盘安乡以盘安镇而取名于1929年,沿用至今。全乡18个村,63个社,55459户,25971人,全乡有耕地面积56019亩,粮食总产8215吨。    盘安乡属纯山区乡,位于大庙山主峰东侧,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植被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气候比较温和,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无霜期短,春早。    农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零星兼营二、三产业,经济收入以农产品和劳务输出收入为主,2005年人均纯收入1380元。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水盘路铺油及盘马路王宫至岔李7.5公里村级道路的路基铺砂及辗轧,至06年底,全乡18个村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车路  高度重视,主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全乡18个村督促群众种植洋芋、亚麻、药材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05年共落实洋芋6000亩,亚麻4000亩,中药材2000亩 ;狠抓劳务经济,05年组织赴疆采棉工116人,建立劳务基地4处,发展劳务明星16人,全乡劳务总收入2000万,占农民纯收入的56%。    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乡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全乡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  

大庄镇

  一、自然环境:大庄乡位于庄浪县西南部,东邻朱店镇,西接阳川乡,南靠万泉镇,北与卧龙乡接壤,区域总面积53.94平方公里,乔阳公路贯穿全境。境内丘陵起伏,沟壑错纵,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海拔在1521米(青龙沟村)—1784米(王山村)之间。气候温和湿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7.9℃,平均降雨量513.7mm,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平均蒸发量1310.2mm。    二、经济概况:境内梯田资源优势相当明显,全乡共有优质梯田28344亩,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洋芋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冬油菜、胡麻为主。近年来,大庄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战略,大力发展“果品、洋芋”等主导产业,建成优质苹果示范基地1400亩。建成优质花椒基地4处3000亩。建成优质脱毒商品薯基地1000亩。同时,我乡人力资源优势相当明显,每年向外组织输出务工人员达到3500人以上,创劳务经济收入1600多万元,劳务输出已成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三、集镇建设情况:大庄乡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乡政府所在集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筹集社会闲散资金500万元,建成临街商业门店300间6000平方米,上宅下店式小康屋4幢1100平方米。集镇公共设施建设:建成街道两边排水边沟3000米。铺油硬化主街道1000米,铺设人行道地砖,栽植绿化树2000株。形成了集商贸、修理、加工、餐饮为一体新兴小城镇,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共发展个体工商户310户。.  

通化镇

  通化乡位于庄浪县东北部,北水洛河上游河谷,东隔关山与宁夏泾源县接壤,南邻良邑、永宁乡,西接杨河乡,北靠宁夏隆德县。属关山六乡之一,省道平(凉)庄(浪)公路纵贯境内。总面积114.6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823—2097米。年均无霜期164天,平均气温8.7℃,年平均降水量483mm,平均日照总时数2171.5小时,属温寒半湿润农业气候区。乡人民政府驻地新集村,西去县城18公里。    全乡有21个村,86个社,总户数5455户,农村户数5076户,总人口23987人,其中农业人口23390人,回民268人;劳动力11857人,其中女性5454人。总耕地面积52632亩,每农业人口有地2.25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7055吨,农业总产值5010万元,乡财政收入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    全乡村村通路、通电、通邮,21村通电话,21村通自来水。有乡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所21个,有中小学校21所,教职工207人,在校学生5020名。    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宜林荒山面积2万亩。关山林带有名贵的中药材猪苓、党参、秦艽、贝母、菖蒲、丹参、冬花等。野生蕨菜、刺椿头、蘑菇等畅销省内外。堡子山有“齐家文化”遗址,建于北魏时期的陈家洞文化颇有名气,关山林区内的凉殿峡,相传为元太祖、宪宗、世祖驻跸六盘山避暑之地。.  

永宁镇

  永宁镇位于庄浪县东部,东接宁夏泾源县,总面积8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969米。全乡共有18个行政村、72个合作社、3498户、15566人。总耕地面积39457亩,人均耕地面积2.58亩,其中川地0.19万亩。.  

良邑镇

  良邑乡位于庄浪县中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公里,东邻永宁,南接南坪,西依水洛,北靠杨河、通边,庄平公路纵穿全境。年平均气温7.4℃(最高34.4℃,最低-23.6℃),无霜期142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左右,海拔高度在1657—1951米之间,平均海拔高度1772米,总面积62.49平方公里,南北长10.9公里,东西宽6.7公里。    乡人民政府驻进良邑村,清时称野良店。民国时静宁县设良野乡,31年(1942)庄浪改称良邑乡。1960年6月设良邑人民公社。1990年底至1991年初常住人口1947人,流动人口400余人。各种公共设施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无农贸集市。    2005年底,全乡共16个行政村,72个社,4013户19822人,总耕地面积44845亩,人均2.3亩.由于处于水洛河和章麻河的汇合处,两岸川平土沃,西北有水洛北山,东南有二郎山,属半山半川区,气候比较温和,适宜小麦、玉米、洋芋、苜蓿等农作物的生长。    自然资源方面:水洛河与章麻河流经良邑乡,总长度19公里,年经流量792.93万立方米,流域总面积68.3平方公里,天然供给量63.1万立方米/年,年可开采量达到了44.17万立方米。南北两山面积宽阔,有着丰富的灌丛草滩植被地段,历年来,整流域退耕还林面积达8334.7亩。    招商引资方面:2001年4月投资180万元,建成了庄浪县恒祥草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12月投资50万元建成了良邑乡郭魏秦川牛养殖繁育基地,2004年4月投资18万元建成了良邑乡水禽水产养殖场。    经济发展方面:2002年组织实施完成了杨王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2003年组织实施完成了李咀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2004年组织实施完成了郭魏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并于2002年完成了何川、郭魏、陈峡三个世行扶贫村的起动工程。    名优特产方面: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1996年在何川村建成梨园150亩,1996年在陈峡建成梨园100亩,1996年在李咀建成梨园50亩,2003年4月组织全乡群众在李咀、滴水崖、陈山、陈峡、良邑五村建成梨园3575亩,并套种铁丰8号黄豆1500亩。.  

岳堡镇

  岳堡乡位于庄浪河北部,西邻静宁,北接宁夏隆德县,东与赵墩、南湖接壤,南与杨河乡相邻。乡政府位于岳堡村,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55个社,3559户,16293人,总耕地面积48977亩,人均耕地3.0亩,2005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1450元,人均产粮385公斤,乡财政收入23.55万元。乡属单位10个,基层党支部18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2个,机关党支部5个,民营企业支部1个。共有党员624名,其中女党员62名,干部职工党员92名。岳堡乡先后被县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工作重点,围绕综合经济指标考核的各项目标任务,突出五个经济典型培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即“岳堡乡小城镇建设”、“岔口新农村建设”、“崔家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岳堡乡3000亩洋芋、黄豆基地建设”和“关家养猪基地建设”。全乡干部职工分成六个领导小组,实行科级干部包重点项目,一般干部包社包户责任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柳梁镇

  柳梁镇位于庄浪县中部山区,海泼1789米——1890米,东临良邑乡,南接水洛镇,北与南湖镇、杨河乡接壤,西与卧龙乡毗连,东西长6.2公里,南北长8.2公里,总面积50.1平方公里,乡镇驻地柳家梁。2006年,居民23914人,划设18个村民委员会,112合作社,5010户,其中非农业人口463人。   柳梁镇全乡陵沟壑区,三梁两沟(柳家梁、烽台梁、水洛北山、榆林沟、双堡子沟),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陵沟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气候干燥,无霜期较短、间有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  

南坪镇

  庄浪县南坪镇位于县境中部南水洛河河谷,省道泾(川)甘(谷)公路横穿境内。因境内有苏家坪、沈家坪等八块坪台(俗称“八扇坪”)而命名。乡政府驻靳家大庄村,距县城5公里。境内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半年,夏炎短暂,秋早春迟,光能丰富,降水偏少。海拔高度1600(靳家大庄)—1934米(唐山)。共设21个村民委员会,97个合作社,4166户19980人,其中非农301人;2005年底,共有耕地33360亩,人均1.7亩,其中川地占总耕地的8.7%;粮食总产5635吨,人均287千克;人均纯收入1560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抓机制创新兴乡,抓基础建设强乡,抓产业开发富乡”的总体思路,真抓实干,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建成了3000亩黄豆基地,按照“川地果园化、黄豆连片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坚持“典型引路、连片建设”的产业发展思路和“规范、超前、优质、高效”的建园方针,始终把发展梨园与黄豆种植并重,依托从刘靳村到寺门村10村29社的5000亩梨园,采取间作的方式,多方筹资16万元资金,为农户无偿提供黄豆种子6000公斤,地膜9000公斤,已完成了3000亩黄豆种植。同时,补栽梨树1.3万株,施肥30吨,并深入村社,与县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举办果农培训班10期,培训果农350人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梨园的管护,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时间,集中进行了拉枝、剪枝、喷药、灌水等管理工作,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互利双赢,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二是建成了万只自动化养鸡厂。在2001年建成养鸡示范园区的基础上,不断依托区位优势,扩大养鸡规模和效益,努力提升养鸡产业发展水平。今年,由养鸡大户靳双成在全乡率先办起了自动化养鸡厂,该养鸡厂按照正大饲料集团提供的建设标准和设计结构,共投资50万元,已建成标准化鸡舍1栋、150平方米,鸡饲养量达到1万只,购进自动化饲料配置机械一套,自动化清粪机1台,实现了养鸡产业的自动化、机械化,迈出了规范化养鸡的新步伐。同时,建立了“大庄村养鸡信息服务中心”,健全完善了大庄村养鸡协会和协会章程,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疫病预防、市场销售、风险承保等服务。.  

杨河乡

  杨河乡位于庄浪县北部乐正河河谷,东北与宁夏隆德县接壤。辖境面积72.5平方公里。庄村海拔高度1694米(李润)—2044米(元咀)。有县道南(湖)杨(河)公路与秦(安)隆(德)公路衔接,全乡共3091户,14581人,设13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耕地面积49688亩,人均耕地3.4亩。    近年来,杨河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改变山区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措施来抓,多方争取通水,坚持不懈修路,实现了全乡户户通自来水。建成了直通县城的水杨路、连接南湖镇的南杨路改造铺油、杨河至隆德杨沟和杨河至南湖寺门的四条连接全乡13村的等级公路,实现了杨河道路网络的东西南北贯通,彻底解决了制约杨河发展的“瓶颈”。全乡形成了以花椒、洋芋、亚麻、药材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共种植花椒8600亩、洋芋12010亩、亚麻3506亩,药材种植2530亩,为农民增收夯实了后劲。目前杨河乡人心思治,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呈良性发展势头。.  

赵墩乡

  赵墩乡地处两省(甘、宁)三县(庄浪县、隆德县、静宁县)交界处,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北靠隆德县和岳堡乡,东、南与南湖镇接壤,西与静宁县毗邻,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8.3公里,总面积84.98平方公里。    赵墩乡是纯山区乡,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庙龙沟流域横穿全乡,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全乡由两条主梁分割出9湾18岔,110多条大小沟壑组成。年平均降雨量491mm,年平均气温7.9℃,全年无霜期140天,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处孙庙高庙山海拔1950米,最低处蛟掌小河头1650米。    乡政府驻地赵家墩,距县城34公里。全乡13个行政村,89个社,总户数3735户,总人口17545人。全乡共有劳动力8941人,其中女性4385人。总耕地面积62209亩,人均3.6亩。工业总产值623万,乡镇企业总产值1819万元,农业总产值3281.98万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1334元),人均产粮534公斤。1993年实现了全乡耕地梯田化,大庄村被誉为“中国梯田第一村”。    全乡村村通电、通邮、2村通电话,17村通自来水。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7个。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9所,教职工148人(其中:中学47人,小学101人),在校学生3323名(其中:中学生990名,小学生2333名),农村适龄儿童2697人(其中:男1410人,女1287人)。    全乡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其它经济作物生产为辅。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洋芋、谷子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胡麻、油菜、药材为主;果品主要以苹果、梨为主。 2005年,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69909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150亩,总产量9145吨。夏粮播种面积19200亩,产量3245吨,秋粮播种面积28950亩,总产量5900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000亩,总产量579吨,其中油料面积4200亩。其它作物播种面积15759亩。全乡共有果园面积1813亩,其中梨园990亩(大庄454亩、阳川416亩、孙局120亩),核桃823亩(赵墩210亩、王堡503亩、关道110亩),这些果园于2003年建成,现均为幼园。.  

郑河乡

  郑河乡位于庄浪县东南部,东靠关山与宁夏泾源县接壤,北部、西南部与永宁、韩店乡毗邻,总面积86.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46亩,其中水平梯田面积3055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4%。土壤贫脊,资源馈乏,多以黑麻垆土、红壤土为主。境内平均海拔2348米(最高桃木山海拔2857米,最低卢洼海拔1991米),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600mm,年平均气温6.5℃,全年无霜期短,温差大,是典型 的高寒阴湿山区,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境内有闻名已久的姊妹湫,古称朝那湫,又称灵湫,座落在关山最高峰桃木山和石硌子梁顶。东南与驰名中外的云崖寺毗邻,北与陈家洞相接,珠联璧合,成为庄良县在郑河境内的旅游胜地。这里自然植被良好,峰峦环拱,有天然林33193亩,可谓林木参在,百草丰茂,游人罕至。    全乡共有10个乡直单位,共辖12个行政村,45个合作社,有村委会干部39人,村民小组干部42人,共2562户12259。全乡男女性别比为106:100,农村劳动力6955人,占总人口的54%,全乡共有各类中小学13所 ,其中中学一所,现有教职工30人,学生530人;完小5所,村学7所,共有就读学生1860人,各类小学共配教师70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民办教师18人。    郑河乡由于气候恶劣,地形破碎,土地瘠薄,交通不便,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是全县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县扶贫攻坚重点乡。种植结构相对单一,全乡主要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其它种植玉米、攸麦、洋芋、胡麻、蚕豆等小杂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畜牧业主要以养大家畜为主。近年来,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形势下,乡党委、乡政府利用本乡的气候冷凉有度,雨量较为合适,荒山宜林(草)面积大等优势,围绕洋芋、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亚麻、劳务三个区域产业,加快了区域产业的建设 步伐。2005底,全乡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4092吨,人均产粮350公斤,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262元,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运行良好。.  


南湖镇特产大全




南湖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