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堡乡位于天镇县城西南,距县城3公里,交通比较便利。全乡版图面积138平方公里,属半平川、半山区地形,共辖24个行政,总户数6844户,2.5万口人,土地面积13.7万亩,耕地面积8.7万亩,其中水浇地6.8万亩,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78%。
该乡地处三沙河畔,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平均海拔92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1℃,发展农林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乡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为农牧业,种植业主要以玉米、蔬菜、土豆和小杂粮为主,养殖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乡镇,是天镇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乡和粮食生产重点乡。2004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253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0354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9445吨;年存栏猪2.35万头、牛0.92万头、鸡1.83万只。全乡农业总收入2494.7万元,畜牧业总收入5014.3万元,农村工业总收入7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7元。
近年来,南河堡乡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明显增强。未来该乡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就是要发挥资源优势,以粮、菜、畜、林、草为主导产业,建设五大特色经济区:一是在南河堡、顾家湾、东沙河、于八里、西沙河、王进堡、坨子等几个村,突出玉米这一支柱产业,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建设粮食高产农业区;二是在东沙河、黄家湾、南河堡、于八里等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建设无公害蔬菜产业区;三是在顾家湾、南河堡、上吾其、季冯夭、七里墩等村抓好规模养殖,突出牛羊,稳定生猪,建设畜牧养殖园区;四是在季沙河、薛辛夭、侯家夭、杨家屯、上畔庄、魏家山、沙沟寺等几个丘陵山区村突出小杂粮和土豆,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五是在上吾其、赵小堡、闫家园、东宋家厂、西宋家厂、路八里等几个村抓好苜蓿等牧草建设,开发建设苜蓿饲草产业区。
南河堡乡地域广阔,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发展农业、牧业、林业和加工业前景十分看好,热情好客的南河堡人民真诚欢迎各界人士在这方热土投资创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万人 | 138平方公里 | 140222202 | 037000 | 0352 | 查看 南河堡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南河堡村 | ·天镇县旅游·天镇县特产·天镇县十大特产·天镇县十景·天镇县 | 0 |
---- |
查看 南河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玉泉镇 |
玉泉镇是县政府所在乡镇。全镇东西跨度10公里,南北长8公里,总土地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平川区和山丘区各占总面积的75%和25%。全镇共辖12个行政村、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户数为22000户,总人口51000人(其中农业户6760人,人口19292人)。总耕地面积27818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2600亩。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张同公路横穿东西,天走公路纵贯南北。该镇传统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围绕发展城郊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了以蔬菜种植、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矿产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和蔬菜、菊花、林草、苗木、奶牛园区、农贸市场六大基地。2004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亿元,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396元。. |
谷前堡镇 |
谷前堡镇位于县城北2公里处,北接内蒙古兴和县,西邻阳高县,东连本县逯家湾镇。总面积129.9平方公里,山丘和平川各占50%,总耕地面积44830亩,水浇地面积为2万亩。全县共辖1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8869人。谷前堡镇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无霜期98—135天。谷前堡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不但紧靠县城,而且京包铁路、大张公路横穿东西,天镇县火车站和县主要的工矿企业均在境内,也是新县城开发建设的中心规划区。谷前堡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铁、铅、锌、石墨、稀土、地热水等。其中地热水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经专家鉴定,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天镇县温泉度假村就在境内,洗浴、疗养、休闲、度假者不绝如缕。 谷前堡镇自然风光宜人,既有北山的雄浑又有南洋河水的清冽。境内还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长城遗迹。抗战时的战壕至今依稀可见。加上富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人民,该镇无疑也是一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谷前堡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土豆、蔬菜、杂粮等。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该镇狠抓以农业调产为主的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全镇又发展起了万寿菊、仁用杏、规模养鸡等新型产业,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仁用杏栽植面积达到2万亩,建设了一个2万亩的生态片区。蛋鸡饲养量达到10万只,同时以养獭兔、养狍子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也逐步兴起。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正带动着全镇的农村城镇化。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4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1元。. |
米薪关镇 |
米薪关镇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处,东邻本县南高崖乡、西接南河堡乡、南靠贾家屯乡、北与玉泉镇接壤。全镇平均海拔1208米,无霜期115天左右,年降雨量230毫米。国土面积209.4平方公里,耕地81212亩,水浇地8617亩,全镇共有25个行政村、6175户、20600口人,共有29个基层党支部、695名党员。 全镇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传统农作物有谷子、土豆、黍子、玉米等,畜牧业有猪、牛、羊等。2004年农业总收入2016万元,人均纯收入1036元。2004年饲养大牲畜5503头,其中耕牛588头、奶牛236头、羊16880只、猪16500头。在米薪关、韩小屯、过家屯等村有中型猪厂5处;油房夭村有千头猪厂1处、奶牛养殖基地1个;韩小屯村有精炼油厂1座;米薪关村有选矿厂2个、钢球厂1个。 全镇矿产资源主要有:赵家夭村铁矿和于西堡村矿泉水。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土豆、瓜菜。玉米种植面积每年达到4万多亩,土豆种植面积每年达到3万多亩,瓜菜种植面积每年达到1000多亩。. |
逯家湾镇 |
逯家湾镇西邻本县谷前堡镇,北靠本县新平镇,南接张西河乡,东与河北省怀安县接壤。该镇交通比较便利,京包铁路横贯全镇,境内公路全部硬化。 全镇总面积24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4500户,16500人,耕地面积8.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黍、高梁、土豆、大豆、蔬菜,北山九个村还发展了苹果、梨、金杏等经济林种植。该镇铁矿资源较为丰富。. |
新平镇 |
新平镇位于天镇县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西、北依山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东边隔河与河北省怀安县相望,南邻本县的逯家湾镇,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新平镇有22个行政村,3916户1393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新平堡村,有近3000口人,最少的村庄是十六墩村,有276口人。新平镇地形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总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原有耕地4.5万亩。近几年退耕还林1.13万亩,现有耕地3.3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其中保浇地0.5万亩。源于内蒙古的西洋河,从该镇中部缓缓流向河北省西洋河水库,对于西洋河水的利用,主要依靠大众渠和民政渠两条干渠,冬春可汇耕地近1万亩。杏元夭潜流平均清水径流量为425万方;过去由于缺乏节水措施,年可保浇耕地500亩,冬春汇耕地仅3000亩。目前,正在实施节水工程,完工后节水管灌1500亩,冬春汇耕地5500亩。土壤品质不高,为砂土和砂质壤土。新平镇为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偏长,常年平均气温为6.0℃,无霜期为100—115天,≥10℃的有效积温为2300℃,年降水为350—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于气候的独特性,农作物种植也呈现多样化,主要有玉米、土豆、谷子、黍子、黄豆、油菜、胡麻等,部分山区还种植少量莜麦。该镇黄芪可与浑源正北芪相媲美,特别是近几年结合退耕还林,大力种植黄芪、甘草、黄芩等旱地药材,目前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新平镇交通发达,马走国防公路、柴黄路纵贯全镇,东与110国道相连,距丹拉高速公路入口不足30公里。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新平镇成为全县较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大西洋土豆种植3000多亩,规模养猪、养鸡、养奶牛、养羊等示范户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科学经营管理,2004年底,新平镇粮食总产达7915吨,个体私营企业总产值达1200万元,实现利税130万元,猪、牛、羊平均饲养量分别达到6000头、400头、7000只,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6元。. |
三十里铺乡 |
三十里铺乡位于天镇县西部,距县城15公里,南部与本县赵家沟乡相连,东部与谷前堡镇相邻,西北与阳高县罗文皂、北徐屯、狮子屯接壤。全乡南北长30.6公里,东西宽10.8公里,总面积120.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万亩,其中水浇地4.59万亩。该乡地处大同盆地腹部,属典型的平川丘陵区,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柳林河、白登河穿越东西,年降雨量415毫米左右,无霜期124天左右。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北部有301省道横穿东西,可通往张家口和大同,南部有陈天县道贯穿东西,可通往阳高、大同,卅赵县道横穿全乡南北,可通往阳高、石家庄等地,形成以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辅助,村道为辐射的公路交通网络。该乡辖20个行政村,6192户,22699口人,共有24个基层党支部。 全乡种植业以玉米、蔬菜为主;畜牧业以养牛、养猪、养羊为主。2004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1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5元,粮食产量4027万斤,人均占有粮食1626斤。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使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品种优势日显突出。蔬菜品种以中椒4号,玉米以中单32号、四单19号为主,谷子以红谷为主,这些产品质高价优,已远销京津地区。南部山区以李芳山、阳和塔为主,有铁矿粉。. |
南河堡乡 |
南河堡乡位于天镇县城西南,距县城3公里,交通比较便利。全乡版图面积138平方公里,属半平川、半山区地形,共辖24个行政,总户数6844户,2.5万口人,土地面积13.7万亩,耕地面积8.7万亩,其中水浇地6.8万亩,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78%。 该乡地处三沙河畔,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平均海拔92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1℃,发展农林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乡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为农牧业,种植业主要以玉米、蔬菜、土豆和小杂粮为主,养殖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乡镇,是天镇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乡和粮食生产重点乡。2004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253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0354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9445吨;年存栏猪2.35万头、牛0.92万头、鸡1.83万只。全乡农业总收入2494.7万元,畜牧业总收入5014.3万元,农村工业总收入7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7元。 近年来,南河堡乡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明显增强。未来该乡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就是要发挥资源优势,以粮、菜、畜、林、草为主导产业,建设五大特色经济区:一是在南河堡、顾家湾、东沙河、于八里、西沙河、王进堡、坨子等几个村,突出玉米这一支柱产业,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建设粮食高产农业区;二是在东沙河、黄家湾、南河堡、于八里等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建设无公害蔬菜产业区;三是在顾家湾、南河堡、上吾其、季冯夭、七里墩等村抓好规模养殖,突出牛羊,稳定生猪,建设畜牧养殖园区;四是在季沙河、薛辛夭、侯家夭、杨家屯、上畔庄、魏家山、沙沟寺等几个丘陵山区村突出小杂粮和土豆,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五是在上吾其、赵小堡、闫家园、东宋家厂、西宋家厂、路八里等几个村抓好苜蓿等牧草建设,开发建设苜蓿饲草产业区。 南河堡乡地域广阔,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发展农业、牧业、林业和加工业前景十分看好,热情好客的南河堡人民真诚欢迎各界人士在这方热土投资创业。. |
贾家屯乡 |
贾家屯乡位于县城南19公里处,北接米薪关镇,南通赵家沟乡,东峙南高崖乡,境内有天走公路穿越,途径3村。总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总户数3426户,总人口11741人,全乡共有劳动力资源5542个。贾家屯乡共有耕地5万亩,其中水浇地5000亩,全乡属黄土丘陵地形,山石多、坡地多、沟岔多、水源少。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仅400毫米,最低海拔1400米。贾家屯乡历史悠久,是天镇县革命老区之一,左家屯村曾为天镇县委、县政府驻地。 2004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944.8万元,其中,农林牧总产值1172.4万元,农村工业总产值280万元。粮食总产量654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45元。全乡共有牛150头、羊17000只、猪3000头、鸡、兔3万只,养殖群品种齐全,规模适度。近几年,按照“生态优先、注意发展、结合调产”的原则和“林草、林果、林药”三维治理模式,该乡重点抓了5万亩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保治理工程、1.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万亩飞播牧草工程,全乡退耕地套种药材500亩、苜蓿5000亩、仁用杏2000亩。全乡有15个油房,年加工麻油60万斤;有制砖厂1个,年生产砖500万块;有新明莜面加工厂1个,年生产能力18万斤。 贾家屯乡主导产业以土豆、玉米、小杂粮、西瓜种植和养羊为主,土豆、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70%左右。土豆里外黄,外形美观,肉实且含淀粉大,出粉率高,是加大土豆粉丝的好原料;羊肉鲜嫩少膻,营养丰富;西瓜皮绿肉红,瓤沙味甜,享誉京津;麻油色亮味香,久贮不坏,畅销周边市县;褐煤贮量较丰富,分布于将军庙、杨家夭一带,矿体变化大,碳化度低,植物、茎杆、皮清晰可辨,其底板产有白土矿;大理岩分布在南冯夭、武家山一带,为变质型岩面,出露长2000米,厚20米至50米,岩石呈乳白色、带淡黄绿色点的白色,呈层状产出,以10厘米至15厘米者为多。. |
赵家沟乡 |
赵家沟乡地处晋冀两省结合部。西连阳高县,南邻河北省阳原县,素有天镇县南大门之称。全乡共有15个行政村,2116户,8840人。全乡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水浇地5000亩,分布在赵家沟和杨庄两个村),荒地5000亩。 赵家沟乡是天镇最小的乡镇。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山高沟深、土地较多,每个劳力平均耕作50亩以上。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小康建设难度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 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施五大战略、建设六大基地”的发展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在调产上做文章,林果业上找出路,养殖业上扩规模,工副业上求发展,扎实搞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林草转化增值,全乡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2004年,经济总收入1631.9万元,人均纯收入850元,粮食总产稳定在63.5万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 1、矿产资源。该乡在几千万年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80年代期间,曾在张家山村挖出一只罕见的完整的恐龙化石和部分恐龙蛋。此条恐龙化石由宣化地质学院教授发现发掘,现呈放于石家庄地质博物馆。该乡境内有许多矿藏,主要矿产资源有橄榄石、玛瑙、木炭、红土、铁矿石、铁砂等。 2、牧草资源。该乡最大的优势是,土地面积广阔,林草资源丰富,人均5亩耕地。2001年以来,该乡共完成退耕还林1.58万亩、配荒1.58万亩、禁牧1.2万亩、人工种草1.2万亩,发展苜蓿2.1万亩。在后峪村引种金银花30亩,在张家山、后庄、王凤沟三个移民村退耕地种植药材4500亩。近年来,该乡利用牧草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一是加大养羊品种调换力度,在薛牛坊村买回优质种羊10只,优质母羊450只,种养繁殖较快,通过在各村进行调换,现全乡优质羊存栏1500只。二是在于家夭村建100只优质种兔和5000只兔的示范基地。共建成兔舍200间。三是全乡新增奶牛20头、肉牛100头,奶牛集中在杨庄、赵家沟、曹进庄三村,肉牛各村均有分布。. |
南高崖乡 |
南高崖乡位于天镇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东、南与河北省怀安县、阳原县接壤,西、北与本县米薪关镇、张西河乡为邻。全乡总面积34万亩,耕地面积4.3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共有21个行政村,2410户,8792口人,劳动力2890个。 全乡经济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两大产业为支柱,劳务收入也是一项主要经济来源。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0万元,人均纯收入883元,粮食产量1100万斤。 种植业主要以土豆、玉米、谷、黍、莜麦、莞豆等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羊为主,全乡养羊达到4万只,野生毛菇是南高崖乡独特产品,全乡铁矿资源丰富。. |
张西河乡 |
张西河乡位于天镇县城东13公里,东与河北省怀安县相毗,南与南高崖乡、米薪关镇相邻,北与逯家湾镇相连,西与玉泉镇相接,有天镇“东大门”之称。该乡交通便利,张(家口)同(大同)公路横贯东西。全乡有21个建制村,3268户12000人。地形为山区环抱平川呈C状。版图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6万亩。林地面积近1000亩,牧草面积3.7万亩。 张西河乡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种植的无公害粮食(如优质玉米、血点红谷子等优质杂粮)和无公害绿色蔬菜(如夏山药蛋、青椒、葱头、南瓜、芫荽等)大批量进京,深受北京市场的青睐。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年平均生产砖块1000万块左右的砖厂有6座;招商引资的3座造铁厂,年产总值在3000万元左右;石材开发加工厂(场)3个,产值在4000万元左右。随着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力度加大,养牛业正在发展壮大。2004年全乡总收入3294万元,人均纯收入1400元。粮食总产1700多万斤,人均粮食1200多斤。 张西河乡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和产品,有质地优良的花岗岩矿;有品位较高、面积较大的赤铁矿;有黄苓、柴胡、知母、甘草等13种野生药材。紧靠黑龙寺林场建有旅游避暑区,山上森林成片,一望无际。林中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野生蘑菇,有狍子等7种野生动物。大东山、大南山退耕还林还草3万多亩,草木丰盛,山鸡、野鸡成群结队,充分显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