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大同 >> 灵丘县 >> 柳科乡

柳科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柳科乡谷歌卫星地图)


柳科乡简介

  柳科乡位于县城东北,东与河北涞源留家庄乡接壤,西靠石家田乡的大部分地区,南与落水河乡和石家田乡部分地区为邻,北与广灵张盆、河北省蔚县果庄子乡毗连,全乡总面积20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为4?c,年均无霜期110天,降水量450mm左右,境内有甸子山,位于柳科乡东部,海拔2151米,是著名的“空中大草原”。
  全乡辖17个行政村,至2003年共2490户,8130口人,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172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1534元。农业方面主要农作物有山药、莜麦、豌豆、油料、谷黍,全乡耕地面积39980亩。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6500亩。粮食总产660万斤;油料播种面积为8000亩。油料总产110万斤。
   畜牧业方面,由于我乡山多坡广,牧草丰富、群众素有从事养殖业的传统,尤为养羊业为主,至2003年全乡有存栏物13000只,牧业收入成为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矿产资源方面,现已探明的金、铜、铁、铅、锌、花岗岩、珍珠岩、大理石、沸石等,尤为铜矿及沸石矿的储量较为丰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202平方公里 140224207 037000 0352 查看 柳科乡谷歌卫星地图

柳科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柳科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武灵镇

  武灵镇是由原城关镇、高家庄乡和唐之洼乡撤并而成,因战国时赵武灵王葬于此地而得名,南望太白与红石塄相连,南望太白山与红石塄相连,北靠虎头寨与石家田乡、史庄乡接壤,西挨东河南镇,东与落水河相邻。京源铁路、大涞公路贯穿东西,天走公路连通南北,唐河由西到东流经全境。境内最高海拔太白山2334米,最低海拔门头峪口850米。全镇占地面积34.95万亩,其中山地11.85万亩,丘陵11.85万亩,平川11.25万亩。税费改革后计税耕地面积81711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中,北跃渠灌区13800亩,其中水浇地23035亩。在水浇地面积中,北跃渠灌区13800亩,井灌5420亩,喷灌和节水灌3815亩。有成片林7.2万亩,零星树300万株。   境内无霜期125------145天,降雨量430-------480mm,≥10℃有效积温2850------3146℃,日照时数为2890小时。   全镇辖44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农业户数14629户,农业人口48538人。2003年大牲畜8000头,猪5340口,羊10958只。    全镇共有学校58所,在校学生10052人。通电的44个村,通电话的39个村,通有线广播电视的10个村。   全镇内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金、银、铜、铁、锰、铅、锌储量较多,正在计划按步骤进行开采,并对矿石进行精选、冶冻深加工,已成为我镇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  

东河南镇

  东河南镇地处灵丘县城西部20公里处,西临浑源县、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镇西南10公里处。大涞公路、京原铁路从镇境内平形而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镇10个村通水泥路,9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85%的村完成了饮水解困,95%的村通电话。该镇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无烟煤、金、银、铜、铁、锰多种矿藏。全镇总版图面积247平方公里,下辖28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8875户、31057口人、79485亩耕地,其中水浇地3万亩,节水灌溉农田1万多亩。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国调整产业结构,经燕家湾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初具规模,全镇现在蔬菜大棚230栋;蔡家峪村稻田养蟹是我国北方首家水产养殖项目,发展稻田养鱼蟹1200亩;生态畜牧建设如火荼,奶牛场、种羊场几在养殖园区各有特色,退耕还林如期完成;经峰北村“灵峰”牌冠名的莜面、黄米面系列产品远销京、津、冀等大中城市;东河南、古之河两村的商住楼拔地而起,全镇现有各类商业摊点1000多家,标志着全镇小城镇建设略具雏形;移民搬迁正在进行,建起了清泥涧移民新村,移民已达50多户。所有这些,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些同时,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也健康发展,镇建起了青年文化中心,卫生、教育事业在全县领先。该镇2003年被省命名为科普文明镇。    东河南镇这个人杰地灵、生机发达的重镇,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将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目标奋力冲刺,大展宏图。.  

上寨镇

  上寨镇地处大同市南部石山区,东与河北涞源县接境,南与河北省涞源阜平相邻。全镇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979亩现辖有19个行政村,4983户,17178人。200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314.9万元。人均纯收入1551元。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上寨河向西向东汇入唐河,注入白洋淀,归海河流域。水资源较丰富。108国道横穿全境。交通便利。不仅是灵丘县南山四乡镇的中心,也是大同高市最南的一大集镇。该镇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黍、豆麦、瓜果等。其中花椒、核桃是该镇的特色农产品。境内山大坡广。牧业前景、广阔、主要畜种有牛、羊、驴等。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矿,花岗石、石英、等。但目前开发利用率不高,还待开发。.  

落水河乡

  落水河乡地处灵丘县城东部八公里处,辖2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6703户,23234人,劳动力8344个,总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647亩。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粮食总产量1200万斤。全乡年降水量420mm,平均气温7?c左右,无霜期140天左右。    境内川下片有较好的水资源条件,土地较平坦,土壤较肥沃。东部山区原招柏乡属干山区,水源缺乏,土地少而贫瘠,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全乡交通较为方便,天走公路顺穿而过,京原铁路横贯全境,为农副产品的运输创造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落水河乡是一个纯农业乡,无其它资源。主要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占种植面积的60%。其余是谷、黍、豆、土豆等,兼种荞麦、黑谷等小杂粮。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全乡种植优种西瓜5000亩,露地蔬菜1500亩,中药材1000亩,水稻500亩,建设容量200头的养牛场一座,搬迁人口1000余人,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存环境,而且胡沟西瓜已成为畅销华北地区的知名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史庄乡

  史庄乡位于灵丘县城西北部,乡政府在地距县城13公里。全乡版图总面积22万亩,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00亩,经济林9000亩,退耕还林总面积达4000亩;全乡辖13个行政村,十个自然村,2056户,7826口人,劳力3574个,外出务工人数453人。按地地理位置分北部山区,中部华山峪平川区和西部梭沟峪丘陵区三部分,多年来一直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境内铁矿石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品位高,近年来得到合理的开采利用,拉动了全乡其它各业经济的发展,2003年底,全乡粮食总产量达560万斤,油料产量达80万斤,大牲畜存栏2745头,其中牛1169头,羊9100只,猪1421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4元.  

赵北乡

  赵北乡位于灵丘县西北山区,北西分别与广灵,浑源毗邻,东西跨度20公里,南北长度25公里,距县城25公里。    全乡版图面积283平方公里,1.8万人,耕地面积5.6万亩,辖31个行政村。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山药、莜麦、豆类为主,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山药、莜麦、大豆。全乡马铃薯种植总面积1.5万亩,年产5000万斤其自主开发的“摘花白”种薯运销5个市区、8个县区,近闻名的马铃薯种薯基地。    畜牧业以牛、羊、生猪为主,全乡存栏5000头,羊存栏2000只,生猪存栏2000头。    林业生产在保护原有林木资源的同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2-2003两年共退耕6045亩,荒山还林8500亩,涉及12个村,797户,3108人。    经济发展迷度由于加大调产力度,大搞劳务输出,世界明显加快趋势。二00三年全乡总收入达到了3663.4万元,人均从收入达到了1400元。.  

石家田乡

  石家田乡位于灵丘县城东北25公里处,版图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东邻柳科乡,西靠武灵镇、史庄乡,南与落水河乡为界,北和广灵县宜兴乡接壤。乡政府所在地石家田村座落在六棱山和牛头山之间,辖17个行政府村、18个自然村,共2497户、9653人,3525个劳力。境内沟壑纵横,坡梁起伏,地形复杂,大部分土地分布在沟梁和山坡上。耕地的土壤结构疏松、肥力较高,是丘陵区最好的农业土壤。    本乡平均海拔130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全年降雨量460mm左右,无霜期110-120天,年平均气温6?c左右。    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谷子、黍子、土豆、油料及杂粮。通过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牧业正逐步发展为全乡的一项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713.2万元,粮食产量2810万斤,油料200万斤。年末大牲畜存栏达到3752头,羊存栏9512只,猪存栏2154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372元。农业总体效益不高,种植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畜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例虽有所有提高,但基本上仍属于纯农业乡,稳定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仍很突出。    本乡自然资源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蕴藏量很大,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经济潜力。金属矿主要以铁为主,非金属矿主要有沸石,珍珠岩和红土。金属矿供应对象主要是境内和境外的两座铁粉加工厂,非金属矿基本都外运出乡。.  

柳科乡

  柳科乡位于县城东北,东与河北涞源留家庄乡接壤,西靠石家田乡的大部分地区,南与落水河乡和石家田乡部分地区为邻,北与广灵张盆、河北省蔚县果庄子乡毗连,全乡总面积20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为4?c,年均无霜期110天,降水量450mm左右,境内有甸子山,位于柳科乡东部,海拔2151米,是著名的“空中大草原”。   全乡辖17个行政村,至2003年共2490户,8130口人,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172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1534元。农业方面主要农作物有山药、莜麦、豌豆、油料、谷黍,全乡耕地面积39980亩。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6500亩。粮食总产660万斤;油料播种面积为8000亩。油料总产110万斤。    畜牧业方面,由于我乡山多坡广,牧草丰富、群众素有从事养殖业的传统,尤为养羊业为主,至2003年全乡有存栏物13000只,牧业收入成为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矿产资源方面,现已探明的金、铜、铁、铅、锌、花岗岩、珍珠岩、大理石、沸石等,尤为铜矿及沸石矿的储量较为丰富。.  

白崖台乡

  白崖台乡位于灵丘的西南山区,距县城35公里,是抗战初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所在地,东北与东河南镇接壤,南与独峪乡为邻,西与繁峙县横涧乡为邻。全乡共有16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575户,6639人2300个劳力。版土于积31.4万亩,其中耕地12438亩,退耕还林地3000亩,宜林地11万亩、牧坡11万亩。全乡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为910-1500米,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无霜期130-150,年平均降雨520mm左右。   境内群山林区。沟壑纵横,气候温和。水源较之足,冉庄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以三楼河流入大青河汇入渤海。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山药、豆类等。全乡草地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畜牧业有看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目前全乡大牲畜饲养量3200余头。其中黄牛饲养量2800余头,羊饲养量23280头,优种羊7000余头。畜牧业是农民收入主渠道。    境内交通便利,通信畅通。来原铁路穿越本乡。之三线公路横贯境内,建有电信,联通机站三座。全乡资源丰富,一是矿山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品位高,仅目前探明的就有金、磷、铁、长石、石英石,、高岭土,纹番岩石等矿藏。二是旅游资源景点多,品位高,影响大。境内有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遗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乔沟古战场”、“平型关关口”。构成武将军题名的“平型关大捷纪念碑”等红色旅游景点,还有“老爷庙”、“松柏不乱的邓峰峙”等古色旅游景点。三是生态资源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全乡11万亩宜林荒山,11 万亩牧破目前林草覆盖平公达到24.29。还有大量荒山荒坡需要开发利用。四是劳务资源立足,发展乡正空间广大。目前全乡现有三家铁选厂。在建的两家,每天投入运输,采矿加工,修理的劳务仅有2000余人,还有大量的畜余劳力。同时由于资源、土地、电力、劳务、交通条件便利,发展乡正前景广阔。.  

红石塄乡

  红石塄乡位于灵丘县东南山区,距县城25公里,版图面积146.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1426户,4552人,耕地面积9000亩。    境内交通便利,京原、大涞、天走三条干线公路贯通全乡,村村通车通电,年平均气温10?c左右,无霜期100-190天,适应各种作物生长,发展干鲜果经济树已成规模,中药村示范种植获得成功。    水资源充足,境内有大小河流8条,其中全最大的河流唐河纵贯全乡20公里;还有大沙湖、下北泉两处冷泉水,经省级鉴定为优质矿泉水,现有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先后建成虹鳟鱼、甲鱼、鸭子等特色水产养殖场和莲藕种植。   境内山大坡广,拥有广阔的宜林面积和草坡面积,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和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树前景可观。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灰岩储量很大,开发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旅游资源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觉山寺以及桃花溶洞,还有北流沟、三道峡、墨皂沟等自然生态保护区,“毛公山”、“空中草原”、“悬空寺”、“一线天”等很多自然景观和景点尚待开发。    200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居住条件、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  

下关乡

  下关乡位于灵丘县南部山区,南与河北省阜平县接壤,总面积为266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境内沟壑纵横,群山环绕,大小河流混交成网,最大的下关河从东折向西南,流入河北境内。全乡气候温和,平均海拔为750米,年平均气温为9.9。C。年平均日照为2829.4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全乡辖1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557户,9250口人,乡政府驻下关村。全乡产粮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六村,耕地面积为112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黍类,生产的大白菜具有少筋、味甜、绵口的特点,是本乡蔬菜种植的传统品种。    辽阔的辖区面积,为林牧业、水产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全乡有荒山荒坡面积11万亩,有林面积9.63万亩,主要林产业有木材、核桃、花椒、桃等。这里出产的核桃、花椒成为营养保健、调味、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水产品养殖初步形成以南铺、谢子坪甲鱼养殖为主的试点,并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主要畜产品有黄牛、青背山羊等。特别是青背山羊的数量已达到4万多只。乡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铜、铁、云母、水晶石、长石、花岗石、石英石等十多个品种,目前已进开发的主要是铁矿石加工和石棉制品。    全乡交通、通迅条件较为便利,有12公里县乡公路与108国道相通,还有7公里出省公路与河北省阜平县连接,每天有十多趟大中型客车往返于大同、灵丘、下关之间。通迅方面程控电话扩展到11个村,移动、联通通迅也在我乡扩展了业务。    下关是革命老区,全乡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过极大的牺牲。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经在杨庄村创办了“特种外科医院”。八路军三五八、三五九旅、雁北地委、灵丘县委也曾在这里战斗、工作。主要景观有特种外科医院、白求恩故居、禅庵寺、药王庙、龙堂会瀑布群等。.  

独峪乡

  独峪乡地处晋东北太行山深处,大同市灵丘县西南山区。是晋冀两省,灵丘、阜平、繁峙三县交汇之处。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大,沟深,坡广。平均海拔1200米,花塔村冉庄河出口处海拔558米,为大同市海拔最低处。地形东西狭长,曾亚铃状。地势东高西低,独峪河、三楼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水源丰富,有沟即有水,小河、小溪纵横成网。本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7。C,降水量1520mm,无霜期120天左右。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石英石、沸石、京红石、水晶石、云母石、高龄土、金、铁、铅锌、钼矿等。全乡总面积2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万亩,人均1.3亩。林地面积8.7万亩,宜林面积11.3万亩,牧坡面积10.5万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兼种黍、谷、小麦、豆类、薯类等。畜牧业以优质绒山羊、改良黄牛为主。经济林以核桃、花椒为主,还有苹果、仁用杏、桃、梨、柿子。用材林主要是油松、落松、杨树、槐树等。全乡辖1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现有人口9357人,2651户。2002年粮食产量450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63元。乡机关所在地独峪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2001年与原三楼乡合并。抗日战争时期,雁北地委,浑、灵、广三县政府曾在此驻扎,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发展思路    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解放思想,加快发展,重点实施三个二工程。    建设两大基地 东部建成以优质绒山羊和改良肉牛为主的生态畜牧基地。实行牛羊入圈,规模养殖,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西部建成以优质桃、花椒为主的干鲜果经济林基地。发展核桃2000亩,花椒树1000亩。核桃量达到500万斤,花椒1万斤。    开发两个旅游区 一是开发花塔生态自然旅游区。发展“村舍游”,搞“采摘节”,发展建“卡巴屋”,集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让游人体味农家田园风情。二是开发曲回寺地下石佛群,揭开曲回寺神秘的面纱,吸引游水人来寻胜探幽。    实施两项惠民工程 一是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二是沿108国道、环独峪河、三楼河流域发展中药材1000亩。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尽快使群众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柳科乡特产大全




柳科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