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酒泉 >> 肃州区 >> 上坝镇

上坝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上坝镇谷歌卫星地图)


上坝镇简介

  自然环境:上坝镇总土地面积17.257万亩,总耕地面积5.74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气温7.9°C,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570户,乡镇总人口20750人,乡镇从业人员10150人。
  六通情况:13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4所,在校学生3748人,教师149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8人,病床75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28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675公顷,粮食总产量2467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985元;财政收入550万元,财政支出550万元。
  名优特产:西瓜、制种、锦丰梨、洋葱、糖料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20902104 735000 0937 查看 上坝镇谷歌卫星地图

上坝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新上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新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光辉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光辉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坝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下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坝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上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沟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小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旧墩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旧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营尔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营尔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沟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东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红村 ·肃州区旅游·肃州区特产·肃州区十大特产·肃州区十景·肃州区 0

----

查看 上红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坝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北街街道

  东北街街道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州区。下辖:   620902001002 111 民主街社区   620902001003 111 北新街社区   620902001004 111 汉唐街北社区   

东南街街道

  东南街街道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州区。下辖:   620902002001 111 尚武街社区   620902002003 111 东文化街社区   620902002005 111 南苑社区   620902002007 111 东关苑社区   620902002008 111 祁连路社区   620902002009 111 汉唐街南社区   

工业园街道

  工业园街道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州区。下辖:   620902003003 111 解放路社区  

新城街道

  新城街道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州区。下辖:   620902004002 111 广厦社区   620902004004 111 阳关路社区   

西北街街道

  西北街街道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州区。下辖:   620902005001 111 新世纪社区   620902005002 111 仓后街社区   620902005003 111 同德巷社区   

西南街街道

  西南街街道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州区。下辖:    620902006004 111 富康路社区   620902006005 111 西文化街社区   

玉管局生活基地街道

  玉门油田生活基地位于甘肃省酒泉肃州区。下辖:   620902007001 111 飞天路社区居委会   620902007002 111 世纪路社区居委会   620902007003 111 肃州路社区居委会   

西洞镇

  自然环境:西洞镇地处肃州区南端,总土地面积14.25万亩,总耕地面积2.23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气温7.6℃,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2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072户,乡镇总人口7721人,乡镇从业人员4386人。   六通情况: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8所,在校学生1327人,教师84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2人,病床18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642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968公顷,粮食总产量729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038元;财政收入350万元,财政支出335万元。   名优特产:百合、药材、由杉、水泥、洋芋、油桃。.  

清水镇

  自然环境:清水镇位于肃州区东部,总土地面积19.8万亩,总耕地面积2.43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气温6.8℃,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5个居民委员会,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508户,乡镇总人口11000人,乡镇从业人员3707人。   六通情况: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5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1所,在校学生1736人,教师11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8人,病床13张。   名优特产:洋葱、锦丰梨、脱水蔬菜、制种玉米、早酥梨。.  

总寨镇

   总寨镇地处河西走廊中段,西距酒泉市区18公里,全镇辖12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民委员会,2万人,辖区面积125.8平方公里,年降水量85毫米,年日照3033小时,平均无霜期130天,年均气温7.3℃。   行政划分   辖7个行政村:三奇堡村、西店村、沙河村、沙格楞村、单长村、单 总寨镇地图闸村、总寨村、双闸村、清泉村、店闸村。注:牌路村与三奇堡村合并为三奇堡村;双闸村与双明村合并为双闸村。   总寨镇古名“永定堡”,因清代左宗棠西征在此设统军总寨而得名。总寨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交通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曾“商贾云集、茶马互市、商业兴隆”。该镇交通便捷,312国道横贯全境,镇村道路互为贯通,是辐射周边四乡一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该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6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6元,是近几年全区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镇”、“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三十多次。   地理自然   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该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这时资源丰富,粮丰林茂,瓜果飘香,祁边雪水用之不竭,地下泉流汇集成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全镇有耕地面积59900亩,盛产小麦、玉米、蚕豆、胡麻、瓜果、蔬菜等100多种农作物,是国家河西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经济情况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艰辛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南果北菜”的发展格局,即以国道312线以南片重点发展林果业,以北片重点发展高效精细蔬菜,截止目前,已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果、菜、草、制种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四大支柱产业。   经济林基地已风成效。总寨以盛产锦丰梨闻名,素有“锦丰梨之乡”的美 总寨镇誉。到2002年全镇经济林面积达1.3万亩,年产果品3500吨。锦丰梨因其品质优良,香脆可口。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部优”产品。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甘肃省授予“优质产品奖”,近几年,产品已远销新加坡、香港、深圳、广州、杭州、沈阳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春来梨花如珠如玉,秋来果实如金如坠”,春日梨花已成为该镇一大奇观,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  

金佛寺镇

  自然环境:金佛寺镇位于肃州区东南54公里处,总土地面积23.55万亩,总耕地面积4.84万亩,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气温7.2℃,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1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523户,乡镇总人口16802人,乡镇从业人员9060人。   六通情况:18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13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20所,在校学生2958人,教师171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45人,病床60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98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840公顷,粮食总产量2126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财政收入415万元,财政支出415万元。   名优特产:锦丰梨、苹果、红香酥梨、凯特杏、洋葱、甜菜。   旅游景点:庵尔庙遗址.  

上坝镇

  自然环境:上坝镇总土地面积17.257万亩,总耕地面积5.74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气温7.9°C,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13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570户,乡镇总人口20750人,乡镇从业人员10150人。   六通情况:13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4所,在校学生3748人,教师149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8人,病床75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28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675公顷,粮食总产量2467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985元;财政收入550万元,财政支出550万元。   名优特产:西瓜、制种、锦丰梨、洋葱、糖料等。.  

三墩镇

  自然环境:三墩镇位于肃州区东20公里处,总土地面积8.1万亩,总耕地面积3.78万亩,平均海拔1390米。年平均降雨量80毫米,年平均气8.5℃,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3343户,乡镇总人口12416人,乡镇从业人员6405人。   六通情况: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0所,在校学生1952人,教师102人。有医院、卫院1所,医生人19,病床22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548万元,粮食播种面积850公顷,粮食总产量659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101元;财政收入281万元,财政支出280万元。   名优特产:孜然、仁用杏、七彩山鸡、肉鸽等。   旅游景点:夹边沟生态观光园.  

银达镇

  银达镇位于肃州区以北7公里处,东接三墩镇,西连果园乡,南与泉湖乡隔讨赖河相邻,北与金塔县接壤。辖14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7555户,29622人,有耕地71299亩,人均占有耕地2.47亩。全镇以蔬菜、制种、禽畜乳、食用菌、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等支柱产业为重点,主攻设施农业、立体套带和科技推广三个重点。银达镇环境优美,水资源十分丰富:有魏家湾、陈家坝坝等15个大型蓄水库,北大河、清水河两条河流。   小城镇面积6万平方米,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600米,镇区内有主干道路1条1公里 银达镇,辖区内大小单位9个,个体商业门点28个,暂住人员及从业人员达270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集镇框架已初步形成,投资210万元,新建了政府综合办公大楼,投资80万元改建和扩建了镇中心卫生院,投资120万元建成银达信用社办公大楼,投资15万元建成镇中心汽车站,2007年底新建成2600平方米的商业小街。   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7.08亿元,其中:农业收入2.26亿元,二、三产业收入4.82亿元,财政收入35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8元。至2006年底,全镇现有各类企业837户,从业人员9868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73亿元,营业收入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148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银达镇把文化积淀融入全镇经济发展中,从单纯发展文化中跳出来,培育以产业文化、致富文化、科技文化为主的“大文化”,并初步形成了“小文化”带动“大文化”、“大文化”带动经济大发展的新格局。  

西峰镇

  酒泉市辖乡。1955年设西峰、香庄、冯候3乡,1958年合设西峰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5公里。面积54.7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 ? 西峰寺、官北沟、塔尔寺、蒲菜、侯家沟、沙子坝、张良沟、中深沟、新村、苜场沟10个村委会。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干燥,温差大,降雨量少。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 ? 西峰寺历年粮食产量较高,1958年-委员长亲临视察,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小麦高产奖状。境内有晋墓群一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湖镇

  泉湖乡地处肃州区东城郊,东西长17.4公里,南北宽3.2公里。全乡土地面积5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6260亩。全乡辖11个行政村和肃州区标准化养殖示范中心,57个村民小组,5141户,18600人。泉湖乡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新旧国道312线穿境而过,酒航路、酒火路等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光缆通讯网络、农电网络遍布辖区各处;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热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酒泉商品粮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沿路沿城郊的区位优势,把日光温室、奶牛和二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招商引资建设力度,积极创建产业龙头项目,全乡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出了做大蔬菜产业,做强二三产业,做优畜牧产业和做实旅游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泉湖乡敞开胸怀,欢迎区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果园镇

  酒泉市辖乡。1950年设中暖乡、樊小乡、果园乡,1958年果园、中所两乡合设果园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5公里。面积127.7平方公里,人口1.3万。312国道线沿乡南缘通过,酒(泉)果(园)公路跨越乡境。辖高闸沟、北闸沟、中所沟、小坝沟、果园沟、西沟、丁家闸、佘家坝、屯庄堡9个村委会。境内土质较肥活,气候干燥,温差大,降雨少。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白菜。境内有 ` 酒泉气象局、地区农科所等。丁家闸、佘家坝、西沟村有汉、晋墓群,已挖掘出的丁家闸五号晋墓对研究东晋十六国的历史和我国美术史有很大价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河清镇

  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个乡办林场,总人口5480人,总农户1595户,劳动力2693个,总耕地面积22900亩(含扩种),其中法定面积19179亩。全乡现有各类企业115户,其中乡办企业5户,村办企业4户,个体私营企业106户,从业人员807人,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户。2002年,全乡工农总产值达到7740万元,经济总收入达到711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054万元,企业收入达到3554万元,企业利润达到165万元,乡财政收入达到131万元,村级集体积累达到6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61元。.  

铧尖镇

  铧尖镇位于肃州区东部,距市区12公里。东临肃南县明花区,南依本市总寨镇,北与泉湖乡、临水乡接壤。本乡距312国道仅2公里,距市区12公里,距机场40公里,公路、铁路运输通往各地,交通便利。   全乡共有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0人。辖区内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达30000亩,宜农荒地开发面积4000多亩。全乡境内有6 个自然形成的小湖泊和7个人工小水库,总蓄水面积1800亩,容量500万立方米。   全乡水草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塞上江南特色,土质肥沃,尤其是水资源在全市19个乡镇中条件得天独厚,适应粮食、制种、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3343""和""再造酒泉""工程,以专业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村级集体积累和乡级财政收入为目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截止2000年底,全乡8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全部建成九配套标准化学校。建成""五有标准""的乡村组文化站室61个,广播、闭路电视,程控电话,交通车,自来水等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的目标。   乡村一体化管理已全面启动,创建文明乡村,文明单位工作向纵深推进,遵纪守法,依法治乡,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逐步提高,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迎接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洞镇

  东洞镇座落于著名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端,距酒泉市区30公里,地势平坦,南望巍峨祁连山,北通全国集镇建设示范点总寨镇,东与素有美称的红山乡接壤,西邻酒泉火车站,所属地段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复线纵贯全境,并与312国道毗邻,全乡通讯方便,集镇环境优美,文化娱乐等各种设施配套,有利于各界仁人志士经商办厂,施展才华。境内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1公里,地域十分辽阔。内辖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7个,现有人口8295人,总耕地面积2904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现已达到3350元,曾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售粮模范乡”称号,98年经省上验收,跻身于小康乡行列。   气候特点:东洞乡地处沿山冷凉灌区,年平均气温在7-8摄氏度,海拔高度为1500-1600米,土地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全年绝对无霜期为140天左右。这些独特的自然优势和区域特色使本乡建立起了甜菜、洋葱、红葱、洋芋、制种、果品、精细蔬菜和肉蛋等8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6大支柱产品。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适宜玉米、经作与共卉制种。为调优产业结构、调活市场经济、调高经济效益,现由开发了大面积草产业,可供加工出口,发展畜牧养殖业。   资源优势:东洞乡不仅具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自然优势资源,还蕴藏着鲜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境内有颇具盛名的“十里丹峡”、“宽沟雄鹰”、“磁窑神泉”、“天斧沙宫”、“瀚海鸣蛙”、“佛指千洞”、“牧野炊烟”、“雪压翠松”等自然风景奇特优美的“东洞八景”。这些都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再造酒泉”战略创造了独到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食粮。乡镇企业重点有精细脱水蔬菜塑料制品厂,产品走销国外。   发展前景:东洞乡党委、政府愿真诚地寻求联合发展的经济合作伙伴,积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各种经济成份介入东洞经济发展领域,对各类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大项目集中支持,好项目优先支持,诚邀海内外仁人志士前来洽谈合作,共谋创业大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丰乐镇

  酒泉市辖乡。1950年设丰乐、红寺、大庄、中截乡,1958年设全丰公社,1959年更名为丰乐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70公里。面积88.4平方公里,人口0.8万。兰新铁路由乡境北通过,有公路与312国道连接。辖涌泉、小坝、大庄、前所、梁渠、下庄、中截7个村委会。地处祁连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坡度大。乡镇企业有农修厂、水泥厂、汽车队、石棉矿、萤石矿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蚕豆、碗豆。以产杏和长把梨著称。境内有汉墓群一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泥堡乡

  酒泉市辖乡。1955年设民族自治乡,1958年改为黄泥堡公社,1981年改为黄泥堡裕固族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26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0.2万,其中裕固族占56%。辖黄泥堡、沙枣园子、新湖3个村委会。地势平坦,草场宽广。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畜养牛、羊等。.  


上坝镇特产大全




上坝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