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酒泉 >> 金塔县 >> 鼎新镇

鼎新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鼎新镇谷歌卫星地图)


鼎新镇简介

  鼎新镇辖11个村,58个村民小组,1个街委会,农村人口13121人,3370户, 43149亩耕地.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到2.2亿元,二三产业总收入达到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8元。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全局,突出项目建设、基础建设、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四大重点,不断推进产业化,加快发展工业化,提升带动城镇化,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环境整治村、旧村改造村、新村建设村、小康示范村"标准,制定了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先后建成了市级小康住宅示范点7个,198户,县级小康住宅示范240户,完成旧宅改造2个村,全面实施了"一池三改五化";投资375万元,铺筑乡村道路7条,24公里,并有4个村25个组,实现了组组通;先后投资69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城区上下水改造、道路铺筑、路灯架设、人行道铺筑、农贸市场新建和中心卫生院办公楼、水管所办公楼、计生服务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以乡镇企业示范区为依托,先后投资1.7亿元,建成了银鑫棉业、气流纺纱、鼎顺建材、兴源棉业、新型建材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龙头企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1万人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620921101 735000 -- 查看 鼎新镇谷歌卫星地图

鼎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上元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上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洪号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洪号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西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新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进化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进化村谷歌卫星地图
头分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头分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明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东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民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新民村谷歌卫星地图
友好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友好村谷歌卫星地图
夹墩湾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夹墩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芨芨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芨芨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树村 ·瓜州县旅游·瓜州县特产·瓜州县十景·瓜州县名人·酒泉品牌网 0

----

查看 双树村谷歌卫星地图

鼎新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街道

  城关街道位于甘肃省酒泉金塔县。下辖:   620921001003 121 东南街社区   620921001004 121 东北街社区   620921001005 121 西南街社区   620921001006 121 西北街社区   

中东镇

  中东镇地处鸳鸯灌区中上游,金塔县西片三乡镇的中心地带。全镇3163户,11182人,辖区总面积288.1万亩,42720亩耕地,农业人口10823人,劳动力5490人。全镇共设梧桐坝、上三分、官营沟、上四分、三湾沟、王子庄、营田地、团结、中五、下四分10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    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全部土地位于南北波浪起伏二阶地带。气候特点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雨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7.3°,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较差14.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70.3毫米左右,年蒸发量平均达到2261.3毫米左右,光照充足,最大冻结度1.35米左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其次是东风和西南风,最大风速28米/秒,平均风速2.4米/秒。镇区域地下水和地表水不足,地表水皆源于祁连山冰雪融化流淌到鸳鸯池蓄水和大气降水,地下水源于河水渗入、田间渠系渗入、地表径流侧向渗入、降水凝结渗入等。    主要的产业是"一绿一红两白",即:绿色制种、酱用番茄、棉花种植和肉羊养殖;主要资源是光热资源、穿山驯铁、铜、煤、石棉、萤石等矿产资源;特产主要有:黑瓜(俗称大瓜)、西瓜、红富士苹果、苹果梨、金凤梨、香水梨、手工粉皮、农家黑醋、黑瓜籽、孜然、红花、羊毛、羊绒等地方农副土特产品。中东镇从90年代开始发展制种产业,目前共有十多家种子公司在中东镇繁育蔬菜种子,品种达20多种,高效制种主要有网式生菜、辣椒、蕃茄、西葫芦、西瓜、甜瓜、南瓜,亩收入约在5000元左右,常规品种有生菜、萝卜、白菜、芥兰、笋子、甜菜、茄子、洋葱、胡萝卜、豆类、花卉、西兰花、瓠茄、丝瓜,亩收入约在2500元左右,产品远销欧美、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全镇今年制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农户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制种产业的收入35%,成为我镇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番茄种植也在近几年中发展成为又一大产业,由于光热充足,全镇种植的番茄适合于加工酱用,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亩,亩均收入在1800元以上,由于投工、投劳、投入资金较少,是受农户青睐的又一种农作物。    棉花是中东镇的支柱产业,主要品种有新陆早优系系列、JT系列、金K系列等10多个品种,供农户选择种植。2007年全镇种植棉花达到20000亩以上,棉花亩产达到150公斤,棉花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67%,人均来自棉花产业的收入3300元。肉羊产业是中东镇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全镇共有设施养殖示范点6个,分布在梧桐坝、三湾沟、王子庄、营田地、下四分等五个村,其中在2006年、2007年修建了人畜分离的高标准示范点2个。2007年全镇肉羊饲养量11.4万只,肉羊总收入850万元,占牧业收入的48.6%。    2007年中东镇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镇区建设上:一是投资30多万元,开通了法庭南路和王子庄路,实现了镇区道路的汇集贯通。二是投资70多万元,开发了法庭南路两侧闲置土地,修建了12套上宅下店二层小康住宅楼群。三是围绕建设新农村,按照"统一位置、统一规划、统一外观、统一布景"四统一的要求,投资11.5万元,对王子庄村四组的60户旧宅进行了整体翻新,实现了镇区周边的居民住宅点、线、面的整齐划一,为全镇旧宅改造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小康住宅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在去年团结村三组建成14套市级小康住宅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示范点规模,投资80多万元又新建高标准小康住宅18户,其中二层宽裕型住宅楼2套,使该点形成一个集住宅、加工、商贸为一体的商贸住宅小区。二是采取政府出资扶持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投资10万元,在王子庄村二组建成了4000平方米人畜分离的高标准设施养殖小区,并完善设施配套,建成了温精授配点进行杂交改良,预计年底肉羊饲养量可达到3600只以上,进一步示范带动了我镇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大力度建设水利设施。积极争取鸳鸯灌区续建配套项目,投资13万元完成二分支渠团结段0.6公里渠道的衬砌。四是以"村村通"工程为契机,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完成上三分村2.6公里油路铺筑。五是完成了劳务输转2435人,组织输转740人,就地输转793人,实现劳务收入425万元。    今后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狠抓工业项目、集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关键,着力发展棉花、制种、番茄、草畜四大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鼎新镇

  鼎新镇辖11个村,58个村民小组,1个街委会,农村人口13121人,3370户, 43149亩耕地.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到2.2亿元,二三产业总收入达到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8元。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全局,突出项目建设、基础建设、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四大重点,不断推进产业化,加快发展工业化,提升带动城镇化,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环境整治村、旧村改造村、新村建设村、小康示范村"标准,制定了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先后建成了市级小康住宅示范点7个,198户,县级小康住宅示范240户,完成旧宅改造2个村,全面实施了"一池三改五化";投资375万元,铺筑乡村道路7条,24公里,并有4个村25个组,实现了组组通;先后投资69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城区上下水改造、道路铺筑、路灯架设、人行道铺筑、农贸市场新建和中心卫生院办公楼、水管所办公楼、计生服务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以乡镇企业示范区为依托,先后投资1.7亿元,建成了银鑫棉业、气流纺纱、鼎顺建材、兴源棉业、新型建材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龙头企业。   

金塔镇

   金塔镇地处城郊,全镇辖11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5438户,19225人,总耕地面积48227亩。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8亿元,二三产业总收入达到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9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适时确定了“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四化”目标,突出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经合组织、劳务输转四大重点,狠抓项目建设、小康住宅、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四大建设,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强化措施,攻坚克难,集中力量,力促落实,使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止目前,全镇初步建成边沟、金大、上杰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个,五星、胜利等千亩棉花种植专业村9个,边沟村五组、胜利一组、中杰二组等设施肉羊养殖整组推进示范点10个,各类大场大户累计达到1296户,标准化圈舍累计达到4310户12608间,全镇畜禽总饲养量达到45.5万头(只),猪、鸡供应分别占到县城市场的75%和80%;新上投资10万元以上企业项目50个,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12个,使具有支撑能力的骨干企业群体累计达到了72户,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1172户,实现二三产业总收入2.7亿元,实现了建设全县万亩无公害蔬菜大镇、万亩优质棉花种植大镇、10万只设施肉羊养殖大镇和非公经济发展强镇的战略调整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更加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镇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余万元,农网改造工程全面结束,衬砌、埋设各类渠道近100公里,农田渠系配套率达90%以上;省、市、县各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农户电视、电话入户率分别达95%和85%以上,实现了电视、电话、油路村村通,新建镇村级小学4所,建成绿色通道近30公里,义务植树50余万株,计划生育、文教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行政区划:辖11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394户,乡镇总人口18674人,乡镇从业人员10329人。   六通情况: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5所,在校学生3474人,教师21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8人,病床18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402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89公顷,粮食总产量645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377元;财政收入585万元,财政支出600万元。.  

东坝镇

   东坝镇地处金塔县鸳鸯灌区下游地带位于三合、-子、古城三乡镇中心,全镇总面积272万亩。辖8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3283户,12594人,现有耕地48074亩。    基本情况:东坝镇镇域内土地以沙土为主,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降水均匀,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废,年降水量8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温度45%,年日照时数3289小时,平均无霜期为150天。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农业用水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组成。地面水依鸳鸯池、解放村两个水库积蓄祁连山脉的雷融之水,搭配地下水灌。水质良好,适宜农灌和人畜饮水,供水量充足,镇域内耕地全系水浇地。由于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胡麻、甜菜、瓜类、蔬菜、油菜、孜然、果品等,棉花、肉羊、日光温室和高效制种为全镇四大支柱产业,石棉开采、棉花精深加工为全镇主要企业。目前,全镇棉花、蔬菜、肉羊等多种农产品在全国得到畅销,赢得了各方来客得青睐。    经济发展:近年来,东坝镇经济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全镇粮、经、草比例达到了14:74:12,二、三产业比重占到农民人均纯收的25%,85%以上的农作物实现了经济型目标。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共有各类企业项目149个,其中个体私营大型企业8家,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全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户户通电,闭路电视收看率也达到了98%以上,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今后东坝镇将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关键,强化项目、特色产业、劳务输出、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村工业化,整体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到23470万元,增长12.7%;农业增加值可达到10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100元。    棉花是东坝镇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镇上不断加大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先后示范推广了棉花双株双层种植技术、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树棉、无菌棉、JD-3、JD-4、新陆早8号、9号,9665等棉花新品种,2007年,全镇共种植棉花面积达到3.9万亩,建成棉花新品种推广示范点49个,棉花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棉花总面积的80%以上,落实棉花膜下的滴灌示范点2个570亩,为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光温室产业是东坝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全镇共有日光温室 座 亩,年可生产反季节蔬菜2600吨,先后引进推广了圣雪、德龙三号、津优三十号、红小玉、美玉、博耐十三号、骄子四号瓜菜新品种13个,注册"大柴梦"商标1个,建成了柴门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使棚均年收入达到了1.5万元以上。    肉羊产业坚持按照"建龙头、带基地、联农户"发展壮大草畜产业的要求,依托饲草基地,走"龙头加工、设施育肥、县内外市场"为一体的发展路子,建成全市纯种小尾寒羊纯繁基地,新建西部牛羊交易市场1个,年交易牛羊30万(头)只以上,新建年屠宰肉羊10万只以上清真肉羊分割屠宰生产线,新建成了集引繁、饲养、育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标准人畜分离综合养殖小区2个,全镇新建温精授配点9个,高代杂交改良点115个,搭建高标准暖棚圈舍2240座,基本实现了肉羊的转型生产,目前全镇肉羊饲养量达到了12.7万只。    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按照"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大水利、道路、农电林网、生态林业、小康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三年来,组织实施了小河口、大坝、西盛农场、永宝农场、良种场及各村组水利渠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新打机井26眼,架设低压管道10.8公里;衬砌斗农渠55.14公里;改造高低压线路8个村49.4公里。完成了大三路、西盛、黑树窝、镇政府至酒航路段17公里柏油路面铺筑及部分村砂石路面铺筑。完成了酒航路东坝段9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其它各交通要道绿色通道22公里,实施治沙造林1825.5亩,完成千米林工程254.2公里,退耕还林2473亩。建成新地、白圪瘩、三下、小河口、梧盛连片示范点6个51户。   自然环境:东坝镇地处金塔县鸳鸯灌区下游,总土地面积270.33万亩,总耕地面积3.33万亩,平均海拔1270米。年平均降雨量59.7毫米,年平均气温9.6°C,全年无霜期186天。   行政区划:辖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3148户,乡镇总人口11907人,乡镇从业人员6337人。   六通情况:13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2所,在校学生1944人,教师11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0人,病床31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2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33公顷,粮食总产量370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386元;财政收入324万元,财政支出424万元。   名优特产:棉花、肉羊、温棚蔬菜。.  

航天镇

  航天镇位于金塔县东北部,南与鼎新接壤。北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毗邻,距县城95公里,距鼎新飞机场11.5公里,距河东里火车站10公里。酒航公路穿镇而过,公路、铁路、空运交通便利。盛产棉花、小麦、玉米、红枣、苹果梨、葡萄、桃、杏及中药材,历来素有“米山面岭,油缸醋井”之美称。全镇辖11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868户,10813人。以汉族为主,并有蒙、回、藏、维吾尔、裕固等少数民族成员235人,占总人口的2.3%。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1.4%,达到20200万元;农业总产值增长11%,达到162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17.4%,达到1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50元,达到4947元。    ----优越的光热气候。境内黑河东岸属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西面紧靠山脉,北有戈壁沙丘,地势尤如一个天然盆地,面积约5274平方公里;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平均气温为8℃(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分别为38.6℃和零下29.0℃)。年平均降水量59.9毫米,蒸发量2538.6毫米。全年日照总数为3193.2小时,无霜期141天。    ----优越的水利资源。有源于祁连山的黑河穿境而过,流程50多公里,流域面积270平方公里。全镇境内共有中小型水库7座,均引蓄黑河水,水质好,水域面积大,在确保农业灌溉的同时,还适宜开发水产养殖,盛产鲤鱼、草鱼、河蟹、青虾、鹅、鸭等水产品;尤其是河蟹、虾、鹅以无公害水产品而备受外商青睐,经空运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勘察探明的各类矿藏达30余种,产地80余处;金属矿藏有金、铜、铁、铅、锌等10多种;非金属矿产有锰、煤、萤石、盐、硅石、冰洲石、芒硝、石灰石、石膏等,产地约42处。尤其紫山子煤炭资源分布广、品种多、热度高,极具开采价值。    ----富饶的农林牧资源。有可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资源42000亩;以红枣为主的林果已具规模并外销;野生植物有甘草、锁阳、苁蓉等名优中药材,产量大、质量高;甘草地下储量大,可形成加工规模,前景诱人。天然草场地域广阔,约为50000亩,畜牧业生产的的潜力很大。本地肉羊以抗病性强,毛细绒长,肉质鲜嫩而运销新疆、内蒙、北京等地,是我镇畜牧业的拳头产品。    ----完善的基础设施。辖区内电力网形成以嘉鼎35千伏电源供电为主的供电网络,总容量2500千伏安,拥有高低压线路190公里,已完成全镇高低压线路改造,充足的电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借助国家黑河节水工程实施的机遇,对全镇干支斗渠进行了改造衬砌,现有干渠2条,54公里;支渠11条,58公里;斗农渠150条,163公里;安装地口闸21000个,可实现保灌面积3万亩。清航(清水至航天城)铁路、酒航公路横穿全境,省道酒额公路穿腹而过,境内通车里程59公里,酒航、酒策铁路已立项开工,可构成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鼎新机场近在眼前,空运十分方便。邮电通讯网络健全、农话普及率65 %;无线寻呼、数字移动通讯覆盖全镇,实现了境内无盲区及全国联网。    ----前景广阔的旅游开发资源。闻名全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离我镇80公里,黑河两岸的汉代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鬼刀神斧的石头城更是奇妙无穷,与分布在田野、山丘、戈壁深处的水库、苇坑泉、胡-、古代烽燧、牛头山、农家园等景点,构成了独特的大漠风光,是休闲、垂钓、旅游的好去处。按照“三区一线”的发展思路,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河东里经济开发区,通过不懈的努力,河东里经济开发区将成为全镇集商贸、工业、旅游为一体的中心集镇,也将成为连接东风航天城的桥梁和纽带。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和快速发展。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卫生防疫预防保健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镇内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水利、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顺利。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7年,航天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重要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强化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增强和农村稳定四项工作基础,全力实施生态建镇、调整活镇、兴工强镇、科技兴镇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为构建繁荣富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20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636万元,增长11.4%;农业总产值达到16250万元,比上年增加1315万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79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增长4.2%。   

大庄子镇

  大庄子镇位于东径98 o-100 o21",北纬39 o47"-40 o59"之间,海拔1300-1400米之间,距金塔县城32公里,是走航天城,过额济的必经之路,是联系金塔绿洲和鼎新绿洲的纽带。    全乡共辖6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42405亩,人均4.4亩,全乡共有2478户,9319人,其中劳力4325人,有比较充足的劳力资源。2006年底全乡经济总收入为19736万元,人均纯收入4881元,   大庄子镇年日照时效为3193.2小时,平均气温8 oC,极端高温38.6 oC,极端低温—29 oC,大于或等于0 oC的积温为2734 oC,平均无霜期达到144天,属温带干旱气候,十分适宜棉花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子乡高温比周边区域高1—2oC,低温比周边区域低1—2oC,温差明显比周边区域大,利于棉花开花结果。全乡主导主业主要以棉花为主,小麦、玉米辅之,孜然、番茄、制种产业为补充。   大庄子镇的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0.97%,含氮0.052%,速效磷9.7PPM,速效钾188PPM,土壤肥力为中下水平,土壤以弱盐沙棕漠土为主,间有风沙土,土层深度2m,理化性状好,是棉花生长发育最理想的土壤。   大庄子镇的水利设施比较齐备,又属于鸳鸯灌区的浇灌大乡,有利用鸳鸯灌区水资源的便利条件,据有关资料表明,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位高、水质好,适于饮用和浇灌,可满足农业生产发展所需。在电力方面,承担着全县工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电及卫星基地发射用电的嘉电局110千伏变电站就在乡政策驻地,可满足任何企业的生产用电。   大庄子镇境内山地面积较大,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铁、莹石、滑石、菱镁石、白云石、花岗岩、盐等10多种。    由于有充足的光照、有利的土壤特性和广阔的草场资源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子乡主要以棉花产业和草畜产业为主,以矿产品加工为辅,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    二、2007年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按照做大做强棉花、草畜、制种三大产业,主攻项目建设、小康住宅、劳务输转、基础设施四大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个文明共同进步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金塔精神,努力打造五型政府,狠抓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全乡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总体上呈现出增产、增收、增长的趋势。经测算,今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可达到22130.3万元,增加2393.8万元,增长12.1%;其中:农业经济收入可达到939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137万元,增加256元,增长5.2%。    1、立足特色抓调整,农业科技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县乡确定的重点产业,加大对各类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新技术和棉花品种换代工作,先后引进示范了棉花膜下滴灌、平衡施肥、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年内,在稳定巩固永丰村2个膜下滴灌示范点(565亩)的基础上,新建牛头湾村250亩膜下滴灌连片点及棉花精品示范点1个。其中,永丰村2个膜下滴灌点今年乡上又加大投入,重新更换了支、毛管和一部分带病构件,确保其正常运转,发挥效益。牛头湾村棉花精品示范点面积22亩,实验种植了丰棉8号、丰棉6号、JC系列、新石K4等14个棉花新品种,为全乡棉花品种的改品换代提供了可行依据。2007年全乡农民来自棉花产业的收入人均达到3100元。    2、新建小区抓草畜,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抓好品种引进、温精授配、肉羊高代杂交和畜禽防疫的同时,注重发挥人畜分离养殖示范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草畜产业向纵深发展。年内,我们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合理布局,相对分离”的原则,在双新村建成高标准人畜分离养殖小区1个,10户,新建圈舍2240平方米。全乡共建成高标准人畜分离养殖小区3个,建成高代杂交示范点182个,杂交优质肉羊6240只,建成温精授配点14个,授配肉羊5480只。引进无角道塞特、夏洛来、波尔山羊等优质肉羊200多只,引进小尾寒羊等基础母羊500多只,全乡肉羊饲养量达到11.5万只。    二三产业抓输转,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展。重点抓了三个重点,一是狠抓劳务输转,全乡共向外输出劳动力1782人次,有组织异地输转782人。二是鼓励个体非公经济发展。积极鼓励引导一些有能力、有财力、有实力的致富能人投资办厂,办企业,搞个体,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农民从二、三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1642元。三是充分发挥经合组织作用。在进一步健全各协会制度章程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子乡肉羊协会、-子村农产品流通协会、永丰村小尾寒羊纯繁协会、永丰村汽车运输协会等4个农村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初步实现了农产品流通、客货运输等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    4、招商引资抓项目,乡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企业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招商引资,搜集信息,筛选项目,充分启动民间资本上项目,使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年内,全乡完成新续建100万元以上项目2个,50万元以上项目1个。一是投资200万元,新建3万吨铁精粉生产线一条。目前,生产铁精粉2.6万吨,所产铁精粉全部用于本厂氧化球团生产。二是投资300万元,新建2.5万吨氧化球团生产线一条。目前,已生产氧化球团2.2万吨,实现收入1400万元。三是投资50万元,新建250万块环保砖生产线一条。    5、优化环境抓基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人饮改造、道路建设、小康住宅、林业生态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全乡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一是道路建设上,投资325万元,完成通村通组路基提垫24公里,铺筑油路18公里,其中:头墩村完成油路铺筑12公里,永丰村完成6公里。二是水利建设上,共投资238万元,全乡2个村共衬砌斗农渠15公里,架设低压管道1.7公里,新修建筑物48座,桥涵25个,配套地口闸1200套,进一步缓解了供需水矛盾,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三是小康住宅上,投资106.7万元,建成永丰村四组整组推进小康示范点1个,20户,完成头墩村一组旧房改造示范点1个,50户。四是能源建设上,投资5万元,分别在头墩村和永丰村建成沼气池23座,为明年沼气项目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础。五是人畜饮水上,先后投资25万元,架设管道5.5公里,解决了三墩村101户421人、-子村45户165人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六是生态建设上,全乡共栽植绿色通道5公里,完成千米防护林36公里,高接换优250亩,人工压沙300亩。七是以资代金项目上,投资11.8万元,完成头墩村九组居民点硬化760米,完成永丰村四组10户的台区和树沟硬化。   金塔县辖乡。1950年设三墩乡、头墩乡、大新乡,1961年合设-子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0.9万。酒(泉)额(济纳旗)公路横穿乡境。辖双桥、-子、上八分、新八分、新民沟、牛头湾、大口子、头墩、永丰、三墩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砖厂、铁选厂、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小麦、玉米、谷子、糜子、黄豆、胡麻、棉花、瓜果,特产哈密瓜含糖量高,远销国内外。.  

西坝镇

   西坝乡位于金塔县西北端,距县城25公里处,处鸳鸯灌区下游,西南与嘉峪关接壤,北与内蒙古额济纳旗相邻,金梧公路贯穿全乡,西坝乡地域宽广,草场丰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年>10℃的有效积温为3249℃,平均无霜期为136天,日照充足,盛产棉花、孜然、黑瓜籽、红花、蔬菜、库尔乐香梨等农副产品。全乡总面积439.6万亩,耕地面积4.2万亩,下辖西移、西红、晨光、金马、张家墩、高桥、共和、双雁共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775户,总人口10276人,劳动力5658人。其中:男性2871人,女性2787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63人,初中文化程度4165人,小学文化程度1388人。    西坝乡有丰富的矿产、农副产品、中药材和宜牧林草地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莹石、芒硝等,农产品资源主要有棉花、黑瓜籽、孜然、红花、梨等,中药材资源主要有甘草、锁阳、肉苁蓉等,同时,有丰富的宜牧林草地资源,宜牧林草地9万亩,为当地的草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统计,今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可达到18426万元,比上年增加1518万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1万元,比上年增加1121万元,增长58%;乡镇企业总收入可达到8842万元,比上年增加1474万元,增长20%;种植业收入达到7080万元,比上年增加137万元,增长1.9%;畜牧业收入达到2123万元,比上年增加91.2万元,增长4.5%。劳务收入370万元,比上年增加90万元,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5013元,比上年净增203元。    近年来,西坝乡在农业创新上狠下功夫,在市场农业向传统农业严峻挑战面前,大力培肓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原有资源优势,以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在加强粮食、棉花、林果、畜牧等老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了以棉花、高效制种、草畜产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    1、棉花产业    近年来,随着棉花市场的发展和逐步完善,加之不断兴起的龙头企业,为棉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棉花的积极性,种植技术亦日趋成熟,种植水平也不断提高,棉花已成为带动我乡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全乡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使棉花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我乡把品种更新换代、规范种植技术、棉花膜下滴灌等技术革新作为提升棉花产业发展水平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棉花单产不断提高,平均亩产籽棉达到350公斤以上,通过品种更新换代,新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年产优质皮棉3700吨,通过技术革新,已建成棉花超高产膜下滴灌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720亩,建成大型棉花加工企业3个。    2、高效制种    近年来,西坝乡依托本地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优势,把发展高效制种产业作做为开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渠道来抓,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从事制种行业的人才,通过内引外联,择优引进,加快转化,区域布局,规模生产,制种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生产订单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育繁销售一体化的高效特色产业格局,已成为全县对外制种大乡,2007年全乡制种面积达到了4350亩。其中,瓜类2050亩,蔬菜2300亩,种子产业总产值预计达1087.5万元,制种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草畜产业    近年来,西坝乡在大农业内部,坚持主攻草畜产业不动摇,继续把畜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引繁结合,设施养殖,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切实转变畜牧业的增长方式,组织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肉羊改良工程。通过调引良种、温精授配等技术,加快改良步伐,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累积调引种公羊1500只;杂交改良肉羊1.2万只。二是实施标准化设施养殖小区工程。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确定示范点和大场大户,采取优惠政策激励,资金物资扶持等措施,新发展设施养殖专业村组8个,全乡累计达到27个,占村民小组的61%,累积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7个,其中,新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2个,全乡设施养殖户累计达到1830户,占总农户的67%,设施养殖量达到5.8万只,占总饲养量的73%。三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程。为了确保畜禽养殖安全生产,降低养殖风险,近年来,我乡把疫病防治做为草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设立了动物防疫机构,配备了防疫专干,成立了防疫队伍,制定了防疫制度,明确了目标责任,狠抓了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了畜禽疫病的发生,为全乡草畜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止目前,全乡牛羊总饲养量达到11.6万头只,其中:肉牛2147头,肉羊113853只,种植优质饲草1.1万亩。全乡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2246.2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31%,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草畜产业的收入达到2690元。   金塔县辖乡。1949年设西红、西头、和平、共和、新民乡,1958年合设西坝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1万。金(塔)梧(桐沟)公路横穿乡境。辖共和、高桥、三五分、张家墩、西头、金马、晨光、前进、西移、西红、二分、白雁墩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农副产品加工、缝纫、榨油等厂和煤矿。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瓜类、蔬菜。.  

古城乡

   古城乡位于金塔县西北部,在东经97°68′至100°20′,北纬39°17′至40°59′之间。全乡现辖8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2953户,10868人。行政区域面积265.46万亩,耕地面积48604亩,人均占有耕地4.7亩。古城乡地势平坦,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水量59.5毫米,蒸发量2538.6毫米,无霜期141天。独特的气候适宜于农作物一季生长,这里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酱用番茄、瓜菜、制种、优质林果等农产品,还盛产苹果、梨、桃、杏、葡萄等优质水果。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弘扬金塔精神、创建‘五型’政府”的精神感召下,紧紧围绕强乡富民这一主题,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通过抓结构调整、科技助推两项关键,突出项目发展、小康住宅、设施养殖三大重点,夯实交通道路、水利工程、生态林业和老点改造四项基础,使我乡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全乡共落实棉花面积31291亩,种植高效制种2285亩,西甜瓜1778亩;引进百万元以上企业项目6个;新建高标准养殖分离小区2个,20户7800平方米;建成小康住宅31户,老点新改示范户160户。经分析测算:预计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到18763.5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074元,比去年净增200元。今后,我们将以-精神为指导,围绕“打造酒嘉地区后花园、建设四大基地”的战略思路,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实现古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古城乡位于金塔县西北部,在东经97°68′至100°20′,北纬39°17′至40°59′之间,总面积265.46万亩,耕地33214亩,地势平坦,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水量59.5毫米,蒸发量2538.6毫米,无霜期141天,适宜于农作物一季生长。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孜然、优质林果、蔬菜等农产品。棉花、孜然、已成为我乡重要的支柱产业。    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2963户,10303人,人均耕地3亩,全乡从业人员5832人。    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7154.2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0元,财政收入达到272.2万元。全乡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乡党委被0金塔县委授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好乡镇党委”称号,先后荣获“县级文明乡镇”和“地级文明单位”称号。    招商引资方面,2003年,个体老板王长国投资260万元,在古城乡四分村建成金举棉业公司,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计划完成1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两个,即:投资1000万元的银花棉业万吨皮棉加工项目;引进个体老板李万君,投资250万元建成脱水菜加工项目。.  

羊井子湾乡

   羊井子湾乡位于金塔县城东北12公里处,1986年由省“两西”投资开发建设,是河西地区第一个集移民安置、管理为一体的试验、示范基地。1995年成立乡人民政府,全乡土地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万亩,辖6村18组1023户4297人。辖区内有“榆树观”旅游开发区、汉代榆树井、会水城遗址。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桃、杏、葡萄、小麦、玉米、棉花、葵花、洋芋、胡萝卜等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围绕农民增收和财力增强两大目标,突出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关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小康住房建设、生态林业建设、社会事业工程建设四项基础,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大力弘扬金塔精神,积极动员全乡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促进了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07年经济总收入到达32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47元。    ----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良优化套种模式,大力发展种植业。根据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按照稳定规模、优化品种、创新技术、提高效益在思路,大力推进棉花新优品种的种植面积,运用高薪技术扩大特色产业。全乡共有耕地11266亩耕地,棉花产业面积达到6350亩,其中丰棉8号、JD--3、JD--4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达5250亩,运用膜下滴灌高新技术的种植面积达到790亩,粮食面积2964亩,酱用番茄500亩,辣椒、玉米等制种面积310亩,继续总结和推广羊井子湾套种模式,立体种植面积达到9600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85%其中石沙孜然套番茄面积1800亩,小麦套葵花套胡萝卜在1300亩左右。    ----着眼长远,科技助推,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立足本乡现状坚持把落实科技措施作为发展草畜产业的关键来抓,我乡建成设施养殖小区7个共220户660间,全乡的暖棚羊圈累计722户。占全乡总农户的85%,建成高代杂交改良点60个,其中从县外(黃城羊场)引进高代杂交种羊35只,从县内引进小尾寒羊基础母羊补栏300只。每年可实现杂交肉羊1200只以上,使全乡羊饲业达到4万只,同时高度重视动植物防疫工作。而且特别重视饲养草料的供应,全乡共落实种植紫花苜蓿300亩,累计饲养草料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及有力的提升了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拓宽就业领域,推动劳务经济稳步发展。结合我乡实际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充分发挥乡劳务工作站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能人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全乡共输转劳动力1400多人次,其中赴嘉峪关、玉门等建筑行业务工870多人,赴酒泉、十号基地务工360多人,就地转移200多人,劳务输出逐步实现了松散型向团队型、劳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实现劳务收入500万元。    -----全面动员,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榆树观旅游景区,建设优质林果示范基地和特色生态园。大力发展优质库尔勒香梨200亩,巩固和培育优质葡萄200亩,栽植埂载枣树230亩,加快林果产业的发展。    ----注重生态,林业建设取得新突破为了彻底解决风沙侵害农田问题,乡上在沿五星通乡政府公路南侧实施了200亩生物治沙滴灌一期工程。总投资50万元,平整沙丘土地200亩,打建灌溉机井2眼,安装低压管道3公里,安装地面滴水管35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1.5公里,新建45平方米泵房一座,安装了无塔压力罐、过滤器等设备,采取一穴多株的办法,栽植红柳、胡杨、沙枣、梭梭、榆树等防风林木14680穴73400株。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制度、包管理的“三定一包”办法,加强管护使工程滴水保灌运行正常,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   金塔县辖乡。1986年成立羊井子湾移基地工程建设指挥部,1992年成立羊井子湾筹备委员会,1994年设羊井子湾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0.7万。酒(泉)额(济纳旗)公路经过。辖金新、羊井子湾、大泉湾、榆树井、黄茨梁、双古城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面粉加工、综合加工、农机具修理。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胡麻、瓜果、蔬菜。药材有甘草。.  

工业园区

  今年以来,金塔工业园区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强基础,建平台,促发展”的思路,立足新优势,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方法,打造新平台,创造新业绩,以创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和打造省级园区为目标,着力在金塔县工业经济“一区四园”功能布局、基础提升、产业转型、招商引资和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使园区平台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一)调功能,优布局,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围绕“一区四园”和工业发展六大产业,从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各产业园主攻重点,进一步修编完善了《金塔工业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使金塔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77.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26.53平方公里。同时,《甘肃酒泉核技术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2017-2030)》于2017年12月通过省国防科工局批复,《甘肃酒泉军民融合产业园规划环评》和《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规划建设方案》也分别于2018年8月、10月通过评审,《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环评》和《金塔工业集中区水资源论证报告》也正在抓紧编制。这些规划的修编完善,为金塔县“一区四园”建设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为了不断加快园区建设发展步伐,金塔县通过积极申报、对接争取,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使金塔工业集中区于今年2月份通过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委评审,并顺利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9月份成功获得省政府批复正式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与此同时,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也于4月份列入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园区的平台效应日趋明显。   (二)夯基础,增动能,发展“硬环境”优势不断凸显。2018年,金塔县坚持以基础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针对制约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的水、电、路难题,投资近亿元,实施了甘肃酒泉核技术产业园和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道路、绿化、防洪堤坝新建、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给排水管网改造架设、金鑫工业园南观光广场配套设施等基础配套工程9项,共铺筑道路5.2公里,栽植林带10.2公里,新建防洪堤坝12公里,改造架设给排水管网20.2公里。按照全域无垃圾整治的相关要求,投资400多万元,集中对“一区四园”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建筑建材、白色垃圾进行了清理整治,并实施了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三杆合一”工程。为了有效各产业园生活设置滞后的问题,先后启动实施了甘肃酒泉核技术产业园“金瑞小镇”和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商贸物流服务区规划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工业集中区环境面貌。同时,着眼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园区,投资近亿元,在金鑫和北河湾建设污水处理厂,有利提升了全县项目承载能力,为县域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优服务,聚人气,发展“软环境”作用有效发挥。按照“你办事、我跑腿”、“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服务方式,推进“放管服”和“四办”改革,指派专人从项目选址、立项审批、公司注册、土地报批、环评安评等多个方面全程跟踪服务,使原来需要近两个月完成的项目手续在两周内全部完成,塑造了新的“软环境”发展优势。帮助金源矿业与甘肃银行、春隆矿业与农业银行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并组织中小企业召开银企对接会3次,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重点围绕化工产业发展,帮助三英化工、吉泰化工等项目解决水、电、路等难题,不断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加强公司化管理运营程度,引导滴立通供排水有限公司和污水处理厂强化管理,确保“一区四园”供水、污水处理等工作顺利推进。为了更好的指导企业项目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生产,聘请了环保、安全、化工工艺等方面的专家3名,促进了更多科技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投资金额大的企业项目在金塔落地建设。   (四)增数量,抓质量,经济贡献能力急剧增加。随着园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引领了工业经济“量”的增长,还带来了新产业和新项目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兴业。今年以来,先后吸引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30多批客商来金考察对接项目,引进落地了欧力特装备制造石油钻杆生产、启力工贸年产10000吨阳离子酸性染料生产加工、鑫海源化工年产5000吨化工中间体、合达星石材年产50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加工等项目24个,涵盖了化工、建材、石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32.4亿元。至目前,已出让土地1650亩,出让收益达5000万元。这些招商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2.87亿元,利税5.6亿元,解决就业1500余人。随着化工产业的兴起,工业集中区“六大产业”经济效益更加凸显,有效壮大了县域经济总量,提升了发展质量,拓展了发展空间,一批以煤焦化延链、化工中间体、核关联、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深入融合项目的关联发展效应正在形成,产业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全县上下和园区的努力对接和积极争取下,成功与民营500强第24位企业新奥集团和央企中核环保产业公司达成了能源综合利用和低碳产业合作协议,有力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为全县工业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抓管理,重监督,园区企业项目蓬勃发展。坚持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推进园区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在延伸产业链、研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打造新品牌等方面下气力,形成产业联盟,促进经济开放转型。强化项目准入和园区企业管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园区企业管理的通知》,切实从项目入驻、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公共管理等方面严格要求,推动企业管理运行更加规范。   一年来,金塔工业集中区共开工吉泰化工、中杰生物、东方中科等新、续、扩、改建项目36个,完成投资17亿元,是我县历年来项目开工建设最多、投资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广、新老产业竞相发展的一年。金塔工业集中区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鼎新镇特产大全




鼎新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