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下庄位于县城东北部的阴山河畔,东邻仙人乡,西接孙家庄镇,南毗牛村镇,北依上社镇,地处土石山区,最高海拔1783米,最低海拔800米,气候温和,年降雨量450--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6天,是典型 的纯农业乡。全乡总面积142230.5亩,其中:耕地25413亩,林地31488.4亩,村民用地4021亩,其它用地81308.1亩,共有23个行政村,3252户,11942口人,其中:非农户480人,劳动力6883人,从业人员6559人。全乡23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路、通车、通电话。乡村党支部28个,党员629名,其中:女党员37名。200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091亩,其中:粮食作物14941亩(其中:谷子1590亩,玉米11924亩,薯类1427亩),油料75亩,蔬菜瓜果类75亩。全乡共有大牲畜548头,其中:牛249头,骡299头。2003年猪年末存栏1750头,羊年末实有3890只,家禽存栏9470只,现有宜林荒3.4万亩,森林覆盖率36%。
2003年全乡企业总产值完成25416万元,乡村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9982万元,农业总产值 完成4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35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000吨;财政总收入完成338.14万元,其中:国税 完成228.03万元,地税 完成11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7元;人口自然增长率-0.008%。
北下庄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年初总体工作思路,以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公路建设、饮水解困、危房改造、畜牧增收为重点,在东木口、石旧都等15个村完成退耕还林14700亩,全面完成了北下庄、王家庄、西麻河驿、东麻河驿、尧子门、东木口、箭河、围沟、张家山九所危房改造工程、关头中心校撤并工程和北下庄乡中学改扩建工程完成了23个村100余公里村通硬化路工程。13个村新打旱井水洞785眼,扩大了生猪圈养和养牛业发展规模,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为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19万人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140322201 | 045000 | 0353 | 查看 北下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郑家沟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郑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麻河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西麻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井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西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北下庄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北下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獐儿坪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獐儿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麻河驿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东麻河驿村谷歌卫星地图 |
老石神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老石神村谷歌卫星地图 |
围沟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围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关头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东关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洞沟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洞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崔家庄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崔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家山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张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坡头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东坡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关头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西关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木口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东木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后川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后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榆林铺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上榆林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旧都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石旧都村谷歌卫星地图 |
香草坪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香草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箭河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箭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王家庄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王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下榆林铺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下榆林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尧子门村 | ·盂县旅游·盂县特产·盂县十大特产·盂县十景·盂县名人·盂县 | 0 |
---- |
查看 尧子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秀水镇 |
秀水镇位于盂县县城中心,原名城关镇(于2000年撤乡并镇更名),镇政府所在地秀水镇北村,是盂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中心,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秀水镇东毗孙家庄镇,北连苌池镇,西南邻南娄镇,东南与路家村镇接壤,总面积4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64亩,森林面积1861公顷。全镇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万人,城市人口8万人,人口密度2000人/平方公里,人口排在全县的第一位。秀水镇党委下辖2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总支1个,党支部35个;机关党支部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企业党总支1个。全镇共有党员1347名,其中:农民党员930名,女党员194名,少数民族(蒙古族)党员14名。共有支委干部118名,村委干部106名(现“两委”交叉数14名,现“一肩挑”的村7个),共有26名大学生村官。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3100万元,项目投资达到3979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0389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11元。 工农业 全镇农业主要种植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蔬菜。蔬菜种植主要集中于秀水河沿岸水车湾和东园村,面积为500亩。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五大农业园区”,即:以北关村双千亩优质核桃集约丰产示范园区、西城武大棚蔬菜种植园区、北庄千亩飘香采摘园、南庄生态农业经济园区、南村千亩“糯玉米”特色种植园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粘土、铝钒土等。个体经济和乡镇集体企业发达!是盂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05年,秀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的基础设施建 地图设。加大村通硬化路工程、通道绿化工程、文明生态建设的建设力度。 地理、气候特点 本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丘陵地区,南有红面山,北有高城山,秀水河、香河流经中部。秀水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年降水量500mm以上,无霜期140天以上。 交通 本镇交通便利,阳泉至五台山、双阳公路、水神山路、运煤专线、石太高速铁路、太阳高速公路连接线、新中高速等公路干线横贯境内,火车站、汽车站均建在本镇境内,村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教育状况 全镇现有学校18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5200人,教职工385人。 荣誉 2007至2010年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008年被授予“阳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阳泉市先进乡镇党委”荣誉,2009年被授予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党委”, 2010年,我镇计生服务站被国家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 |
孙家庄镇 |
孙家庄镇位于县城东部,镇政府驻地孙家庄,距县城5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现有家庭7750户,人口25295人,辖39自然村,设31个村民委员会。地势南低北高,秀水河、香河、在境内南部汇合后横穿而过,地下蕴藏大量烟煤,铁矿、铝矿、粘土资源极为丰富。年降雨量500MM以上,无霜期140天。2001年末有耕地2606公顷,粮食总产达5845吨,主要农作物为谷子、玉米。. |
路家村镇 |
路家村镇位于县城东南,南与阳泉市郊区接壤。镇政府驻地路家村,距县城6公里,总面积92平方公里,现有家庭6840户,人口21420人,共有58个自然村,设37个村民委员会。地势南高北低、沟壑纵横,温河流经北部,与牛村镇为天然界限。地下煤炭资源极为丰富,诸多乡镇均在境内经营煤矿,年降雨量450MM,无霜期150天左右。2001年底,共有耕地2047公顷,粮食总产4902吨,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和高粱。 过去的清城、西沟、南沟等村生产的铁锹、锄、铁锅等,闻名省内外。改革开放生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主要经营煤矿、铸造、运输、石料等。90年代以来,该镇在发挥煤炭工业优势的基础上,狠抓地下企业向地面企业的转轨,先后兴建了机械修配厂、招山陶瓷厂、纸箱包装厂、冶金粉末厂、地板厂、玛瑙洁具厂等地面企业。其中活性碳纤维填补了全国化工领域的空白,远销日本、韩国和西欧一些国家。于1997年建成长6.8公里的城市二级区域干道,被喻为“阳泉村镇第一路”,为该镇的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到2005年将建成集政府、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商业为一体的“卫星集镇”,初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去年全镇农村经济收入达115123万元,人均收入达3304元。 全镇现有初中2所、小学41所、小学入学率达100%。有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所21个,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
南娄镇 |
南娄镇位于盂县南部,是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山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培育发展的中心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下辖4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万人。 南娄镇是盂县的工业大镇,经济强镇。近年来,该镇加大调产力度初步形成了以煤炭、耐火为主导产业、核桃露饮品、铝塑管、焦碳、铸管、水泥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产业和以万亩核桃树生产基地、千头肉牛生产基地、万头养猪场等农业产业。全镇共有16个煤矿年产原煤200万吨,共有35个耐火企业,其中西小坪耐火工业园区武氏兄弟年产各种耐火砖、硅砖30余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硅质耐火砖生产基地,南娄集团大寨饮品有限公司的“大寨”牌核桃露已荣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国名优产品、中国市场饮料健康价值5颗星顶级桂冠等称号,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财政收入108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率先进入了全县宽裕型小康镇行列,争创了全市第一经济强镇。 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宽裕型小康镇称号。2004年2月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和盂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和红旗单位称号,2005年3月被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报命名为“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 南娄镇将继续着力打造煤炭、耐火、焦碳、饮料、铸造等工业基地和万亩核桃树、千头肉牛、万头猪场等农业基地,为争创全省经济强镇并跻身全国500强乡镇,为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全镇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做新贡献。. |
牛村镇 |
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工业有限公司位于盂县县城东部10公里处,是一个有着较长发展历史的镇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下辖煤矿、特种耐火厂等分支企业。其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先进,地域条件优越,基础扎实。在多年创业实践中,工作在历届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战略方针,遵循“讲诚信,重质量,严管理,强队伍”的经营理念,使公司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年产值达到1600万元,年上缴国家税金180万拥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从业人员400余人,多次被授予先进乡镇企业荣誉称号。 煤炭生产在牛村镇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是镇工业有限公司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其生产的煤炭含硫低,热量大,是质量上乘的优质工业用煤。且矿量煤田3.826平方公里,储量:6400多万吨,矿址与县内重要交通要道—盂<盂县>寿<寿阳>省道毗邻。为煤炭外销创造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在生产经营中,煤矿在牢固坚持“安全为主”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一手抓采煤技术的改造提升,一手抓管理营销的全面加强,有力地推进了煤炭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煤炭产量一直稳定在20万吨以上。煤炭工业产值稳定在1200万元以上,利税完成150万元以上,成为全县煤炭战线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为推进兴盂富民大业和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牛村镇有着丰富的铝矾土资源,发展耐火材料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特种耐火材料产业做大做强,镇工业有限公司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依托原有镇办耐火材料厂,从改革管理体制和转换经营机制入手,大胆探索开放兴企之路,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与太原龙宝昌耐火材料厂实行横向联合,改制为太原龙宝昌盂县特耐分厂,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生产的各种特种耐火材料通过GBT9001国家质量认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创产值400余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0余万元。. |
苌池镇 |
苌池镇位于县城西北11公里处,东与孙家庄镇拉壤,东南与秀水镇相邻;西南与东梁乡相邻;西与西烟镇接壤,西北与西潘乡相接;北与上社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东苌池村。 全镇总面积231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7730户、2.5万口人),全镇拥有劳力15560人(其中 :男劳力12913人,女劳力2467人)。全镇 宜林面积5666.6公顷,森林覆盖率40%。全镇有7村、1500余户,4000余口农业入口基本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 苌池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农业方面以种植业、畜牧业、干果业为主。 苌池镇在工业发展方面,重点实施结构优化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现有工矿企业17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均有显著提高。 二00三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313.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实现3.26亿元;人均纯收 入2706元。 苌池川纳天下志士 藏山庙迎八方宾客 这里是你投资的沃土,发展的天地。. |
上社镇 |
上社镇位于盂县北部,北接下社乡、梁家寨乡,南连北下庄乡、孙家庄镇、苌池镇,东与河北省平山县毗邻,西与西潘乡为界。镇政府所在地上社村距县城30公里,2000年撤并乡镇时,由原上社镇、榆林坪乡和肖家汇乡11村合并而成,总面积367平方公里,是阳泉市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共有47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7805人,5730户,耕地面积19620亩。境内黄沙、铁矿石、石英石、蛭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农民收入主要靠蔬菜、粮食、核桃畜牧等四大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2004年-2005年两年时间内,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人民大打通村硬化路攻坚战,完成109.11公里的通村硬化路,基本上构建起农村公路网络。去年我们强抓村村通有线电视的政策机遇,完成有线电视入户2320户,占任务的113 .5%。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上社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为上社人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 |
西烟镇 |
西烟镇地处盂县西端,与阳曲县交界,由原西烟镇、南社乡合并而成,东太国防公路横贯南北,总面积314平方公里。人口2万,现任-胡俊卿,镇长刘家财。 西烟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基础较好,历来是全县粮油主产区之一。现有耕地7.8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土豆为主,油料作物以芥籽、葵花为主,小杂粮品种全、产量高、品质优,特产以芥籽油、土豆为最,乌河沿岸的芥籽油色泽金黄,香味醇厚,远近闻名。 西烟镇牧坡广阔,饲草饲料资源丰实,畜牧养殖业发达。全镇养殖龙头企业、专业村、养殖大户遍地开花,规模较大的有“四大圈养基地”和“四大散养基地”。四大圈养基地是:双宝肉牛养殖股份公司、众鑫原种牛股份公司、金跃种羊基地、西山养猪股份公司。四大散养基地是:洪镇沟、尚家沟、杏村坡沟、地掌沟散养基地。呈现出了“基地带动、大户牵头、群众发展”的畜牧业新格局,今年底实现“123”工程目标。即全镇家畜饲养量达到户均1头牛、2头猪、3只羊。 全镇现有林地面积26万亩,全部是以油松、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3%。自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为建设西烟秀美山川,开始了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四年完成退耕还林2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500亩,荒山造林7500亩。 全镇总面积314平方公里(约47.8万亩)。耕地面积为6.8万亩,占总面积的14%,林地面积26万亩,占总面积的53%,宜林宜牧面积10万亩,其余为不可利用土地。 全镇现有劳动力资源8453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7847人,工业从业人员151人,建筑业从业人员155人,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20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228人,其它行业从业人员56人。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劳动力的95%,是一个剩余劳动力资源大镇。 当前,全镇人民正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朝着建设“粮食生产大镇,畜牧养殖业大镇,小杂粮加工大镇,农业经济强镇”的“三大一强”战略目标迈进。. |
仙人乡 |
盂县仙人乡位于阳泉市北部,东邻河北省,扼守山西东大门,是晋煤外运的主要出口之一。全乡总面积207平方公里,现有户数4666户,人口16247人,辖33个行政村,境内环境优美、森林茂密:蕴藏着丰富的白云石、硅石等矿产资源,著名的旅游景观“玉花洞”变化座落境内,全乡交通发达,207国道、314省道,东清出省路横贯全境,全乡经济以农业和煤炭、硅石等矿业为主,2003年人均纯收入2560元。 2004年3月引进外来资金200万元,对北坡村硅砖厂进行改建2004年5月引资500万元,新建仙人村硅砖厂。 仙人乡现有人口15773人、户数4666户,劳动力约5000人,在外打工的约有2200余人,其余的大多以耕地为生。 仙人乡具有便利的交通、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藏资源,如煤炭、硅石、白云石等及北方罕见的溶洞奇观玉花洞和大量的劳动力,希望有投资以上几方面的人士前来实地考察。. |
北下庄乡 |
北下庄位于县城东北部的阴山河畔,东邻仙人乡,西接孙家庄镇,南毗牛村镇,北依上社镇,地处土石山区,最高海拔1783米,最低海拔800米,气候温和,年降雨量450--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6天,是典型 的纯农业乡。全乡总面积142230.5亩,其中:耕地25413亩,林地31488.4亩,村民用地4021亩,其它用地81308.1亩,共有23个行政村,3252户,11942口人,其中:非农户480人,劳动力6883人,从业人员6559人。全乡23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路、通车、通电话。乡村党支部28个,党员629名,其中:女党员37名。200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091亩,其中:粮食作物14941亩(其中:谷子1590亩,玉米11924亩,薯类1427亩),油料75亩,蔬菜瓜果类75亩。全乡共有大牲畜548头,其中:牛249头,骡299头。2003年猪年末存栏1750头,羊年末实有3890只,家禽存栏9470只,现有宜林荒3.4万亩,森林覆盖率36%。 2003年全乡企业总产值完成25416万元,乡村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9982万元,农业总产值 完成4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35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000吨;财政总收入完成338.14万元,其中:国税 完成228.03万元,地税 完成11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7元;人口自然增长率-0.008%。 北下庄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年初总体工作思路,以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公路建设、饮水解困、危房改造、畜牧增收为重点,在东木口、石旧都等15个村完成退耕还林14700亩,全面完成了北下庄、王家庄、西麻河驿、东麻河驿、尧子门、东木口、箭河、围沟、张家山九所危房改造工程、关头中心校撤并工程和北下庄乡中学改扩建工程完成了23个村100余公里村通硬化路工程。13个村新打旱井水洞785眼,扩大了生猪圈养和养牛业发展规模,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为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下社乡 |
下社乡地处盂县北部地区,全乡面积128平方公里,近万口人,耕地面积9000余亩,交通便利,东纵公路、东太公路、朔黄铁路穿境而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0公里,境内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龙华河、滹沱河、乌河流经全境,全乡海拔500米左右,无霜期长,是一个纯农业乡,很适合蔬菜和干鲜水果的发展,滹沱河、龙华河两岸肥沃的土地资源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是发展 高效、科技农业和无公害蔬菜的理想宝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品质上乘,其中尤以大理石、钾长石等储量较为丰富。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励精图治、奋力赶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干果种植基地发展壮大,态势良好。 下社乡人民勤劳善良、又热情好客,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下社乡作客,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
梁家寨乡 |
盂县梁家寨乡地处县城北部的滹沱河畔,东靠河北平山,北连忻州、五台,西至下社乡,东南毗上社镇。全境面积239平方公里,现辖3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共有家庭3233户,总人口11052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7人,人口密度46人/平方公里。2003年全乡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乡政府驻地原设在梁家寨村,2002年8月迁至大崔家庄村寺平安自然村,现距县城72公里。新建的朔黄铁路由西向东横穿全境,阳石公路纵跨全乡,是通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及佛教圣地五台山的重要通道。全乡29个村通硬化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梁家寨乡境内群山起伏,沟壑交错,河流纵横跨越晋冀两省的滹沱河由西向东横穿中部,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名山药王岭海拔1145米,牛道岭海拔1343米,是全乡最高峰。境内气温偏高,气候湿润,年平均日照3000多小时,平均气温15.4摄氏度,平均海拔450米,年均降水量550毫米,无霜期200余天,有林面积11850亩,森林覆盖率为22%。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长石、大理石、花岗石和铁矿为著,石家塔村的万年青花岗岩和王只村的风景白大理石备受国外客商的青睐。境内的大崔家庄村有独特的天然温泉。出水温度达58摄氏度,温泉水南柔滑,且含有氡、锶、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沐浴可治疗关节炎,皮肤病,骨质增生、牛皮癣、手脚麻木、腰腿疼等多种疾病,发展工矿业和疗养旅游业前景广阔。山西省老干部温泉疗养院和阳煤集团职工疗养院等,共有床位500张。本乡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县委、县政府曾驻扎在诸村,著名的“-渠”全长15KM,至今仍可灌溉良亩1000余亩。 年发运煤炭300万吨的滴硫磴货站将于二OO四年八月份建成投入运行;装机规模为2*2000KM的闫家庄水电站总投资3300万元,已开工建设;煤运三星级娱乐中心占地13亩,总投资约2800万元,已投资900多万元。年产量10万吨的均才铁矿已投入生产。我们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梁家寨乡开发旅游渡假、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我们将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
西潘乡 |
西潘乡位于盂县西北边界,全乡26个行政村,总人口9156人,土地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其中耕 地面积24136亩(或税收后面积)作物种植分布主要以玉米为主。 西潘的地貌为南高北低,东部下社乡、苌池乡、南连西烟镇、西依阳曲县、北靠五台、定襄县,南北两村相距最大里程35公里,东西相距12公里,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南部地区种地面积可达1100米以上,北部地区的土地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下,著称盂县房脊的冷冻尖就座落在本乡北部的均才村,海拨高度为2018米。 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有很大不同,北起白石村,无有霜期在150天以上,南至南羊圈、石家庄无霜期只有110天。 本组地貌和地质的不同,水源也出现南缺北余的情况,南部地区的地层结构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低,人畜吃水困难,北部地区的地层结构为花岗岩,地下水位高,水源丰富。. |
东粱乡 |
东梁乡位于盂县西部,南与寿阳县、阳曲县相邻,西与忻州地区相邻,是盂县的西大门,全乡共辖12人个行政村,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全乡2980户,人口10200人。农业、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是盂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东梁乡交通便利,盂太路自东向西贯穿全乡,东太国防路在东梁村与盂太路平交,全乡12个行政村的通村路全部硬化。 林业情况 全乡林业用地合计112426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8986亩,荒山荒地面积为64346亩,林木覆盖率为46.7%,森林覆盖率为20%,全乡四旁树木约160000株。 劳动力情况 全乡总劳力3566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3341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2941人,工业从业66人,建筑业43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74人,批零贸易业76人,其他从业人员14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