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汉中市 >> 宁强县 >> 太阳岭镇

太阳岭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太阳岭镇谷歌卫星地图)


太阳岭镇简介

  太阳岭镇位于嘉陵江以北,总面积86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地赵家河距县城76公里,有阳两(阳平关-两河口)公路穿境通过。1996年5月县乡机构改革,太阳岭乡行政区划不变。2002年1月再次机构改革中,将原簸箕湾村撤并入赵家河村,同时撤并4个村民小组。原7个行政村合并为6个行政村,原4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4个村民小组,共1508户、6583人。10年内,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扶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至2002年底,全乡粮食总产2200吨,工农业总产值达10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7元,财政收入29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86平方公里 610726116 723000 0916 查看 太阳岭镇谷歌卫星地图

太阳岭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太阳岭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汉源街道

  汉源镇位于汉江源头,是宁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镇域面积22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6594户24403人,非农业人口1.6万人,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5亿元,财政收入339.2万元了,常用耕地面积20083亩,其中水田8471亩,粮食总产量7376吨,油料总产900吨,境内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林特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该镇在宁强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实施“产业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茶、药、畜”三大主导产业和“烟、菌、果、苗”四大骨干项目,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快,特色明显。全镇茶园面积11000亩,可采茶园4500亩;茶叶产量91吨,其中名优茶产量54吨;生猪出栏17168头,种植中药材2200亩,发展烤烟836亩。栽培食用菌85万袋,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园面积达1600亩,育各类苗木462亩。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的发展,带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加快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目前,该镇党委、政府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勾划汉源镇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  

高寨子街道

  高寨子街道位于宁强县城以东,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2个村98个村民小组,20770人。高寨子镇交通便捷,宁勉高速公路、城黄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水、电、矿、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0%以上。全镇耕地总面积1.8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海拔650—950米,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是茶、果、药、苗木、蔬菜等最佳适生区,已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茶叶基地镇”。近年来,高寨子镇党委、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注真务实、走科学发展之路,突出优势,大务实施“城镇带坮,产业带动,开放带动”发展战略,带领全镇人民迈出了强镇富民步伐。2005年全镇GDP达到7632万元,粮油总产6731吨,财政总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2元。    高寨子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在历届镇党委、镇政府的努力下,经全镇人民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步入规范化轨道,以茶、畜、药、果、苗木等为主的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镇茶园总面积9500亩,建立规范化生猪养殖场4个,年生猪出栏2万头以上。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面积达4870亩,苗木面积1100亩,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4500亩。2005年,全镇劳务输出4600人,实现劳务收入1500万元。.  

大安镇

  大安镇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海拔600——1701.8米,地标:东经106 °12′—28′,北纬32° 57′—33°12′,地处宁强东北部,距汉中100公里、县城38公里,素有宁强“东大门”、“古汉江源头第一镇”之称。1996年原三乡一镇(烈金坝乡、白杨林乡、桑树湾乡、大安镇),撤并为现大安镇,2005年撤并村组,原20个村1个居委会,166个村(居)民小组,撤并为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6个村(居)民小组,8289户,总人口29010人,其中农业人口23560人。总面积150.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64亩,其中水田5013亩。辖泗水铺、桑树湾、石窝金(原石窝金和大沟)、金堆铺、观音寺、铁炉沟、江林、新民、八亩田、黄土铺(原黄土铺和干沟峡)、大渔洞(原大渔洞和蒲家沟)、宁家湾(原宁家湾和娑婆沟)、烈金坝(原烈金坝和金牛驿)、分水岭 、汉源等15个村和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    二、物产    1、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金、铜、铁、锰金属矿和滑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岩、石墨、金刚砂等非金属矿。最大矿藏属干沟峡锰矿,储量在5800万吨左右。    2、地方工业产品:主要有金属钙、石棉、滑石粉加工厂;“卧云”牌纯净水、“康源”牌蕨根系列食品生产厂家。    3、土特产:主要有土鸡、生猪、木耳、香菇、核桃、板栗、油桐、红皮萝卜、蚕茧等。    4、名贵药材:有天麻、党参、厚朴、杜仲等。    三、集镇历史沿革和现状    大安镇自古就是文化古镇,交通发达,人杰地灵,镇政府驻大安小街,属大安河与导岭河的交汇处,为唐之金牛县,元之大安州、县治所,唐后曾有金牛道之设。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大安镇,清设大安驿。民国26年(1937年)复建镇。    大安镇集镇规划区,东至石粉厂,西至交警队3平方公里范围,以汉江河、导林河在集镇中心交汇,自古就形成了大街和小街之分、南北之分。随着近年来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投入,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镇内设有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和环境卫生管理站,集镇规划方案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大城管力度,又逐步形成了大街农贸市场、小街商贸住宅,河南企业开发、河北文化重地的格局。.  

代家坝镇

  代家坝位于宁强北部,总面积151.87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4539户,19596人。地处秦岭南坡,巴山北坡,雨量充沛,植被覆盖率高。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铅、锌、铜、铁、锰等有较大储量。阳安铁路横跨东西,省级烈阳公路纵贯南北,镇内交通便利。    立足资源优势,镇域经济以矿产品采选和特色种植业为主。有宁强县明洋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强县秦巴锌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长江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强县有色金属选矿厂、宁强县有色金属选矿厂、宁强县金属锌粉厂等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锌精粉、锌锭、氧化锌、碳酸锌、硫酸等。全镇各类企业达到575个,其中个体私营企业567个,股份制企业5个,集体企业1个,从业人员1836人,被上省市列为乡镇示范小区。镇内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水稻、薯类和豆类等。土特产有核桃、柿饼、香菇、木耳、天麻、杜仲等,尤以柿饼、核桃著称。近年来,建成优质核桃基地10个7000亩、板栗基地8个6565亩、杜仲基地6个1663亩,发展中药材1470亩,种植天麻是947窝,种植烤烟1500亩,建成养猪专业村3个,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到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6亿元,财政收入18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    努力践行“-”重要思想,努力为民办实事、好事。近年来,投资500万元对集镇进行了硬化、美化和亮化;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新型的代家坝中学、中心小学,实现了村级小学无危房;新建文化站和卫生院,文化娱乐和医疗卫生得到全面改善。    代家坝党政委、政府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公有制快速发展,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阳平关镇

  1993年初至1996年4月阳平关仍以区为建制,位于宁强县西北部的秦巴山区之间,系陕、甘、川3省4县(宁强、略阳、广元、康县)交汇之地,嘉陵江由东北向西南穿境而入(四)川。四周分别与四川广元市马家、青林两乡、甘肃康县的两河口镇、阳坝乡以及本省的略阳县双集垭连边交界,同时与本县黄坝驿、金家坪、曾家河、徐家坝、沙河子、舒家坝、南沙河、代家坝、曾家河、徐家坝、中坝等9个乡镇接壤为邻,总面积661.4平方公里地,下辖9乡2镇,71个行政村(496个村民小组),5个居委会(22个居民小组),共17040户71140人。    阳平关行镇区域的管理机构曾有过多次更易,自1996年5月以来,以经两次乡镇合并,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竹坝河乡、双河乡合并形成今之阳平关镇。新镇建立后的党委和政府将辖区内原设的29个村(247个村民小组)、是个居委会(15个居民小组)合并为20个行政村(124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居委会。    境内山川兼备,资源丰富。主产粮油,盛产黑木耳、食用菌、干鲜果、中药材、蚕桑五大特色产品,地下矿产有金、磷、铁、铅银。贮含量以金、磷为优。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这里地理位置、历史声誉、交通状况仅次于县城。宝成、阳安铁路在此交汇接轨,成为连接大西北的交通要塞。宁阳、烈阳、阳青、阳康4条过境公路干道呈“X”型从镇东穿插通过。一江(嘉陵江)三河(三道河、韩家河、清河)纵横其境。110千伏的高压输变电网从镇东的三道河向四面八方伸延。北有子龙山,东有马超梁,南有鸡公山,西有擂鼓台,四周连绵环抱,小鱼山、银屏山叠宕起伏,车流穿梭,山水相映,构成古镇独特景色。.  

燕子砭镇

  燕子砭镇位于宁强县西部,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北与甘肃省康县相连,南与四川广元市朝天区相接。宁青公路从境内穿过,与康燕公路、千大公路在嘉陵江袁家坪大桥交汇。宝成公路过境21公里,设有燕子砭、丁家坝两个火车站。陕西八一铜矿驻本镇。1996年5月,机构改革,由原千丘镇、燕子砭乡、新场乡、中坝乡1镇3乡合并为燕子砭镇。辖28个村,186个村民小组,6810户,27400人,全镇总面积227平方公里。2002年元月,再次乡镇机构改革,将原竹坝河乡的林村坪村划归燕子砭镇管辖,燕子砭总面积230平方公里。2002年下半年,全镇合并4个村,11个村民小组。合并后,燕子砭镇有25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81个村民小组。撤区并乡建镇后,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至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6881吨,油料总产429吨。全镇实现国内总产值9332万元,其中,一产完成产值2912万元,二产完成产值4116万元,财政总收入151.4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8456万元,工业总产值2520万元,发展个体工商户117户,私营企业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1026元。.  

广坪镇

  广坪镇位于宁强西部,三面与四川接壤,面积182.69平方公里,辖10个村90个村民小组2262户9614人。有耕地面积1043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及核桃、木耳、香菇、油桐等,全镇已摆脱贫困,正向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镇党委、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先后建成凤凰街、龙床坝、农贸市场和丁字型新街道,镇内气候温暖适宜,景色秀丽,欢迎各界朋友随时光临。.  

青木川镇

青木川镇青木川镇青木川镇青木川镇青木川镇 ■青木川古镇魏氏古宅 青木川镇 ■青木川古镇魏氏古宅 青木川镇 ■青木川古镇魏氏古宅 青木川镇 ■青木川古镇魏氏古宅   青木川位于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镇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枕陇襟蜀, 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乡镇,距县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沟。    古镇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明朝时始称草场坝,后建回龙寺,遂改称回龙场。解放初期称青木川(因川道树木挺拔高大,蔗天蔽日,改称青木川)。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解放初分为青木川和上坝两乡。五七年调整行政区划,将上坝乡撤并,1996年撤区并乡建镇.,又将玉泉坝乡并入,便形成了现在的下辖9个村4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536人的青木川镇。,    青木川地处三省交界,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早在三国时期,邓艾攻蜀时部队曾入境南下,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闯王李自成义军由青木川过境入川占领青川县,清太平天国兰大顺义军与官军曾在境内秦家垭鏖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军第1师、第64师曾驻扎青木川,企图入四川、甘肃阻挡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残部在青木川驻扎9天,企图利用自然地形负隅顽抗,在解放大军强大攻势下,溃逃入川。1950年人民解放军19军171团一个营驻军青木川,执行剿匪、保卫新政权任务。    青木川人口不断繁衍,历经百年沧桑,现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    古建筑:我镇古建筑主要以回龙场街为主。该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后街下半部遭水冲坏,自清咸丰以来陆续修建,民国年间青木川一一魏姓人也进行了维修,并建有3处魏氏住宅。街道建筑自下而上蜿蜒沿伸866米,金溪河绕着古镇转了个弯,古街被河拉成了弧形。形似一条卧龙,现留有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古建筑房屋260间,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古祠 我镇现存有明清时期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并有立碑刻字,保存度达70%。    古栈道 距古街5公里处,有长达6数公里的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该道路顺河而上,顺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沿途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具有较强的考研价值。.  

毛坝河镇

  毛坝河镇于1996年6月由原三道河、大竹坝、毛坝河3个乡合并而成。政府设在原毛坝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该镇位于宁强县东南部,南与四川省接壤,东与南郑相连,西北与本县高寨子、巴山两镇毗邻,境内东高西低,最高为九垭子海拔2103.7米,最低为镇政府所在地海拔为680米,总面积181.21平方公里,距县城58公里。辖19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3385户、12301人。在2002年下半年村级规模调整中,共合并3个村、22个村民小组,合并后全镇为16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3480户、12660人。境内多为高山悬崖,有西流河、三道河两河汇合流入四川,气候变化复杂。主产玉米、水稻、小麦、豆、薯类等粮食作物,有丰富的土特产品:生漆、核桃、柿子、莘荑花、杜仲、黄莲、党参、冬花、猕猴桃、薇菜、天麻等。    撤乡建镇后是,历届党委政府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市场,优化发展环境,重视交通、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4200吨,油料总产39吨。实现国民总产值1976万元,财政总收入64.8万元,乡镇企业产值820万元,工业产值320万元,发展个体工商户391户,公营企业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元。.  

铁锁关镇

  宁强县铁锁关镇地处秦巴腹地,县城东部20公里处,属古羌州重要关隘。玉带河横贯全境,宁新公路、二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多为浅山和丘陵,总面积150.91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88个村民小组,4104户15414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生物、水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5217万元,财政收入14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1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106万元。招商引资6000余万元,总装机8500kw的铁锁关大关峡电站2005年建成投运。几年来先后获得省级“教育强镇”,“卫生先进单位”、“优秀调解委员会”、市级“文明单位”、“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卫生标兵单位”、“文明集镇”、“信访三无乡镇”、“社会治安模范先进单位标兵”,连续两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一轮改革和建设热潮,镇党委、镇政府将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体表”重要思想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穿一条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集镇建设)实施三大战略(产业带动、开放带动和城镇带动),力促三个加快(水利、生物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努力建设经济强镇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铁锁关美好未来。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开发、建设铁锁关这块待开发的热土。.  

胡家坝镇

  胡家坝镇位于宁强县城以东 40 公里处,西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 136.27 平方公里,辖 21 个行政村 106 个村民小组, 4822 户 16974 人,其中农业人口 4564 户 16654 人,耕地总面积 10978 亩,其中水田 4270 亩,旱地 6708 亩。建镇初期,镇内基础条件差,资源匮乏,农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收入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镇政府从 1999 年以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发展 1 万亩茶园、 1 万亩干果、2万头生猪的112 ”产业布局。    随着产业格局的形成,又相继制定了“长抓茶,短抓牧,当务之急抓劳务”、“兴茶强牧扩油奔小康”的产业思路。近年来,镇政府、镇党委又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始终把茶叶、畜牧产业、中药材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全镇已初步形成产业带动,以发展高效、优质粮油为主的农村经济格局。.  

巴山镇

  巴山镇位于川陕交界地带,距县城38公里,全镇总103.26平方公里。辖12个村,75个村民小组,2982户,10771人。有耕地1724亩,其中小水田,旱地15281亩。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在“-”重要思想指引下,紧抓西部开发历史机遇,按照“围绕中心抓重点抓好重点促发展”的工件思路。立足镇情抓结构调整,突出特色项目,退耕还林,抓经济发展,突出招商引资抓产业化开发。目前,已发展中药材2340余亩,奶花芸豆12600亩,干果园1000余亩,百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个,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59万元,财政税收67万元,人均纯收入1006元,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镇上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作先进乡镇”、“文明单位标兵”,被市委授予“社会治安模范镇”、“信访工作三无乡镇”。.  

巨亭镇

  巨亭镇位于宁强县西北部,东濒嘉陵江与本县曾家河乡、代家坝镇相望,南与太阳岭乡相连,西与苍社乡接壤,北同略阳县毗邻。宝成铁路沿嘉陵江横贯全乡,乡政府驻地巨亭火车站距县城28.2公里。全乡辖巨亭沟、茅坝子、罗家垭、龙岗坝、鸳鸯池5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817户,3699人,总面积47.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587亩,林地46355亩。主产玉米、小麦、豆类及马铃薯。地下蕴涵丰富的铜、金、白铁、石棉等矿产资源,尤以嘉陵江河道沙金独具优势。盛产核桃、柿子、木耳、香菇、杜仲、天麻、银杏、蚕桑等土特产品。.  

舒家坝镇

  舒家坝镇位于宁强西部,属浅山河谷地带。以黄家梁为分水岭。北为喜陵江流域,南为汉江流域,扼宁强至阳平关交通之咽喉。全乡辖11个行政村,2687户10200人,总面积104.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72亩,其中水田4862亩。有林地28674亩,宜林荒山1.2万亩。乡集镇已近200年历史,是周边两镇、两乡特色土特产品的交易中心,人称之谓青龙古镇。舒家坝乡生态环境优越,山清水秀,沿河道两岸农田阡陌纵横,,各类农作物生长茂盛,青龙山松青鹤白,山金寺飞瀑如练。乡境内板踏河、文家河、松树沟等河流水量丰富,灌溉万亩农田,郑家坝溶洞、二郎庙等自然人们认为景观颇具休闲观赏价值。    2002年全乡实现工农业产值24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90万元,工业总产值580万元,财政收入82万元,粮食总产410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0元。.  

太阳岭镇

  太阳岭镇位于嘉陵江以北,总面积86平方公里,乡政府机关驻地赵家河距县城76公里,有阳两(阳平关-两河口)公路穿境通过。1996年5月县乡机构改革,太阳岭乡行政区划不变。2002年1月再次机构改革中,将原簸箕湾村撤并入赵家河村,同时撤并4个村民小组。原7个行政村合并为6个行政村,原4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4个村民小组,共1508户、6583人。10年内,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扶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至2002年底,全乡粮食总产2200吨,工农业总产值达10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7元,财政收入29万元。.  

安乐河镇

  安乐河镇位于宁强西部,东接燕子砭、西连广坪镇、南临四川朝天陈家乡,北靠甘肃康阳坝镇。全乡总面积150.37平方公里,有耕地13560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黄豆、洋芋,盛产核桃、油桐、木耳、香菇等。    安乐河乡党委、政府近年来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政策机遇,外引内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通11条村级公路,实现村村通电,建人畜饮水工程5处,修建了乡政府办公大楼,对街道进行了旧房改造,硬化了街道路面820平方米,修建学校教学楼1022平方米,村级小学全面进行了危房改造。.  

二郎坝镇

  二郎坝镇位于宁强县东南,地处巴山北坡,东连南郑县元坝镇,南接禅家岩乡,毛坝河镇,西与高塞子镇相邻,北与铁锁关镇相通,乡域面积15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水田坪村殷家湾,全乡辖12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70户,7340人,耕地9281亩,是一个以农为主的高寒山区乡。现今的二郎坝乡是2002年元月由原二郎坝、水田坪两乡合并而成。    1993年,原水田坪、二郎坝两乡都隶属铁锁关区公所,原水田坪乡辖三坝子、水田坪、罗家坝、桃园坝、挂子山、板苍坝、茶园子7个村36个村民小组786户2801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有耕地8662亩,原二郎坝乡辖天台山、杨家山、莲花庵、二郎坝、马面山、雷家湾、白果树7个村51个村民小组1054户4265人,总面积57.2平方公里,有耕地8472亩,乡政府驻莲花庵街道。    1996年5月撤区并乡,二郎坝、水田坪两乡仍为独立的行政乡,2002年元月两乡合并,2002年4——5月份,全乡实施农村税费改革,配合税改,当年10月份完成村级规模调整,将马面山村并入二郎坝村,将三坝子村并入水田坪村,全乡行政村由14个调整为12个,村民小组由87个调整为77个,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域格局。    1996年以来,原二郎坝、水田坪两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扶贫攻坚奔小康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快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思路,先后组织实施“温饱工程”,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实施长防、长治、农建工程,解决农业生产条件改善问题;实施产业开发工程,解决农业增收增效问题;实施基础建设工程,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2095.6万元,粮食总产达3269吨,人均纯收入达806元,财政税收实现66.3万元,分别比10年前的1993年增长265%、5%、148%、453.4%,农业结构合理,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共谋发展奔小康的局面。.  

禅家岩镇

  禅家岩镇位于宁强县东南部,东邻南郑县黎坪原始森林,西南与毛坝河镇接壤,北靠二郎坝乡,总面积96.41平方公里,有农户1730户,农业人口5775人,劳动力2625个,辖冷水沟、岩房坝、落水洞、张家坝、谢家院、李家坝、火石子、禅家岩8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    禅家岩乡地处大巴山中,多溶洞、暗河,最高海拔1900米,最低海拔980米,年均气温10℃,耕地面积10950亩,林业用地455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6万立方米,乡域内盛产核桃、板栗、白蜡虫和薇菜,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类和马铃薯,药材主要有天麻、党参、冬花、大黄和黄连,白蜡虫和生漆产量高,质量好,远近有名。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林业乡。    禅家岩乡区位优势好,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有很多独特风景,如和尚洞中的漏米窝、石马、龙洞滩、天生桥、韩家河的三柱香、两对蜡,这些都可开发利用。    近年来,禅家岩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到2002年,全乡发展个体工商户133户,实现总收入406万元,税金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1元。.  


太阳岭镇特产大全




太阳岭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