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良镇位于襄垣县城东15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73.43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5个驻镇单位、19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6508人,耕地40770亩。全镇下设47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3个、企业党支部7个、其它支部7个,共有党员922名,其中农村党员729名,女党员113名。35岁以下171人、大专39人、中专58人、高中115人。
下良镇地下资源丰富,地上山川秀美,全镇经济较为发达。全镇已初步形成采煤业、采矿业、石灰业、养殖业、种植业等五大产业,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发展格局。煤炭行业是下良镇的支柱产业,全镇有煤矿企业7个,成为襄垣县产煤的主要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00万吨。养殖业形成了黄牛、奶牛、生猪、山羊四大养殖基地。
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0860.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866元,财政收入达到了329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粮食总产量33116万斤,计划生育率为88.5%,人口出生率为11‰,自然增长率为2.87‰。
(2006-2010年)全镇工作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以人为本、转变观念、改革开放、打牢基础、调优结构、建强支柱、振兴科教、改善生态、优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落实“三五”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强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为实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6-2010年)全镇主要奋斗目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0万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2006年下良镇以落实“三五”战略,奋战“3168”工程统揽全镇各项工作。今年该镇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抓好9个项目,办好10件实事,坚决打胜“1191”工程硬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65万人 | 173.43平方公里 | 140423107 | 046000 | 0355 | 查看 下良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寨沟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寨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良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上良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庙坡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李庙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曹家坪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曹家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苗庄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苗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故县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西故县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故县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东故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桥院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南桥院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郝村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郝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青南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青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梨树岩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梨树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
红土坡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红土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牛龙嘴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牛龙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庙烟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庙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北下良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北下良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岭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东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邯郸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西邯郸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邯郸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东邯郸村谷歌卫星地图 |
和坡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和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上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寨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河曲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河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神头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南神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圪岔角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圪岔角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碾沟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水碾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井背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井背村谷歌卫星地图 |
段堡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段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强计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强计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梁家庄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梁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杨岭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白杨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碾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水碾村谷歌卫星地图 |
肖家垛村 | ·襄垣旅游·襄垣特产·襄垣十大特产·襄垣十景·襄垣名人·长治 | 0 |
---- |
查看 肖家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古韩镇 |
古韩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古有八景:宝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盛观、漳江春渡、市桥怀故、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嗽玉。历史人物主要有,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张良;东晋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法显;明洪武年间监察御史连楹;明嘉靖年间礼部和吏部尚书刘龙等。 古韩镇地处襄垣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是全县的人口大镇、经济重镇、发展强镇。全镇共辖48个行政村,121个自然村、6个社区、29个重点企业,总人口7.2万人,区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179亩。近年来,古韩镇紧紧围绕市、县发展目标,紧扣该镇提出的“举龙头,靠工业强镇;舞龙身,靠农业富镇;跃龙尾,靠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兴镇”的“龙型”发展战略,狠抓 古韩镇 “两园一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八仙湖旅游区)工程建设,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2.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4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20元。2006年1月-10月份,全镇财政收入已完成1.32亿元,实现了亿元镇目标。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传统煤焦企业进行了改造提升,镇办6矿有4个达到省标Ⅰ级、2个达到省标Ⅱ级标准,并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新上了粗苯、硫铵、煤气发电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煤、焦、电、气、化产业链。同时,瞄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前景广的项目,新上了花宝沟煤矿数字化逆变焊机、天利煤业公司贮氢合金材料等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壮大了实力,增添了活力。该镇曾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小康建设百强乡镇”、“小城镇建设先进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全市“百强调产先进单位”、“发展民营企业十强乡镇”、“上党工业调产第一镇”。 - 历史 据考古证实,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栖息繁衍,东北阳、安宁、上王、五阳、陶家庄、南邯、西营等村及村落附近都有灰坑、石斧、骨器、绳纹陶片、器形鬲是等文物出土。经鉴定,为龙山(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襄垣夏属冀州,商初属上-,后并入黎国。西周复属上-。春秋时期,周桓王二十一年(前699)地属鲁大夫党氏食邑,后被赤狄所夺,地归潞子婴儿国。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景公灭赤狄,地归晋公族食邑。周敬王十二年(前508)行政区调整后,地属干阳。战国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归晋侯赵襄子领地。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曰毅垣。周安王姬骄 古韩镇二十六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首置上党郡,郡治襄垣城。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秦伐韩,割断上党与韩都联系,上党守冯亭以郡归赵,地又属赵。赵王迁十四年(前222),赵被秦灭,地归秦辖。 秦置襄垣县属上党郡。二世胡亥二年(前208)为战国七雄之余魏王豹所据。西汉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襄垣为上党亭。东汉光武建武元年(25),易亭为县,复称襄垣,属并州上党郡。东汉建武四年(28),属匈奴族郝散领地。西晋永嘉二年(308),刘琨迁都尉张倚领上党据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带)筑安民城。东晋咸和三年(328),为后赵石勒辖地。升平二年(358),上党郡治安民城,地属前燕。太和五年(370)苻坚灭燕,地属后秦。太元十一年(386),地归后燕。太元十九年(394),北魏割上党置襄垣郡,领屯留、长子、壶关、寄氏、乐阳五县。北魏泰常五年(420),废郡复县,属乡郡。北魏建义元年(528),复治襄垣郡,领五原、建义、刈陵、襄垣四县,属并州。北齐废郡为县。北周宣政元年(578)改襄垣为潞州,开皇三年(583)罢州。十六年(596)于襄垣置韩州,隋大业初罢州为县,届上党郡。唐武德初,复置韩州于襄垣,因漳水浸城,筑新城于甘水之南(今址)。领襄垣、铜辊、黎城、涉县、武乡等五县。贞观十七年(643)废韩州,以县属潞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地属梁。龙德三年(923)属五代唐。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属五代晋。五代汉天福十二年(947)属五代汉。五代汉乾祜三年(950)属五代周。 - 经济 古韩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锡、硫磺、石膏、云母、石英砂、石灰石、铝土矿、白云石、大理石、磁土等三十余种,其中煤、铁矿极为丰富。全县煤田南起阎村、北至南岩长达45公里,宽10公里,共计450平方公里,煤田属沁水煤田,地质总储量75.8亿吨,煤质以中灰、低硫、高发热量、高熔灰份的贫煤为主,西部和南部储存有煤和配焦煤等优质煤 古韩镇,易开采煤一般在6米左右,覆盖层为40-120米。铁矿分布在王桥、北底、下良、善福、西营等乡镇,总储量为3300万吨。氧化钙品位55%以上,是水泥、电石及其他建筑材料的优质原料。石膏石总储量为150万吨,分布在我县东南部,是全省优质石膏石矿点之一。铝土矿、大理石、白云石、石英砂的矿产资源储量在100万吨以上。丰富的地矿资源为该县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围绕丰富的煤铁资源进行的采掘和加工业日益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享誉上党。新开发的具有浓郁本县特色的“黄土蛋”、红土米、糯玉米、襄王牌陈醋等产品价廉味美,经重新包装和大力宣传,十分畅销,前景可观,特色养殖也走出了新路子。 |
王桥镇 |
襄垣县辖镇。1958年设王桥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5公里。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太焦铁路、榆长公路、黎襄公路过境。辖王桥、洛江沟、西山底、东山底、南沟、五阳、天仓、上王、关道、渠东、炉沟、郭庄、米坪、南偏桥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煤、焦炭、生铁。农业主产玉米、谷子、小麦。. |
候堡镇 |
襄垣县辖镇。1958年设侯堡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2.6万。208国道过境。辖常隆、代庄、段河、候堡、东周、西周、东元垴、东坡、西元垴、桥上、南岭、苏村、高家岩、陶家庄、任家岭、刘家岭、胡家沟、安沟、暴庄、笆子、阎村、常沟、花垴、西岭、西迥元、垴上、东迥元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多功能小型切草机、微型小水泵、矿用多功能电揽挂钩。农业主产玉米、小麦、谷子。. |
夏店镇 |
襄垣县辖镇。1958年设夏店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1.5万。208国首过境。辖夏店、渠街、坡底、王北、南马、范岭、霍村、桥头、付北、岸底、南河口、背里、太平、付村、西北阳、赵家岭、向家庄、化岩岭、新庄、湖家沟、丛城、王家沟、石泉、河口、大平、西石、李家岭、王家岭、崔家岭2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
虒亭镇 |
襄垣县辖镇。1958年设纑亭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太焦铁路、208国道过境。辖纓亭、暖泉、东城、西底、返头、丰岩、赤北、小河、建华、土落、虎口、阳坡、赵村、后湾、莱桥、申家岭、温家庄、大池、送返、进士街、赵家坡、东坡底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
西营镇 |
襄垣县辖镇。1958年设西营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7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1.2万。夏漳、王龙公路过境。辖西营、吴北、牛郎河、兴民、常家坪、观岩、辘轴凹、洞上、磁窑头、丰曲、南坪、城底、义街、拐沟、护驾垴、花果园、崔家岭、马鞍山、南岩、暴垴、郭家垴、南漳、花豹拐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
王村镇 |
襄垣县辖乡。1958年设王村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1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0.8万。辖王村、下庙、史际、杜村、北西岭、南姚、北河、店上、北姚、杏坪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玉米。. |
下良镇 |
" 下良镇位于襄垣县城东15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73.43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5个驻镇单位、19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6508人,耕地40770亩。全镇下设47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3个、企业党支部7个、其它支部7个,共有党员922名,其中农村党员729名,女党员113名。35岁以下171人、大专39人、中专58人、高中115人。 下良镇地下资源丰富,地上山川秀美,全镇经济较为发达。全镇已初步形成采煤业、采矿业、石灰业、养殖业、种植业等五大产业,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发展格局。煤炭行业是下良镇的支柱产业,全镇有煤矿企业7个,成为襄垣县产煤的主要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00万吨。养殖业形成了黄牛、奶牛、生猪、山羊四大养殖基地。 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0860.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866元,财政收入达到了329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粮食总产量33116万斤,计划生育率为88.5%,人口出生率为11‰,自然增长率为2.87‰。 (2006-2010年)全镇工作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以人为本、转变观念、改革开放、打牢基础、调优结构、建强支柱、振兴科教、改善生态、优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落实“三五”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强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为实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6-2010年)全镇主要奋斗目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0万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2006年下良镇以落实“三五”战略,奋战“3168”工程统揽全镇各项工作。今年该镇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抓好9个项目,办好10件实事,坚决打胜“1191”工程硬仗。. |
善福乡 |
襄垣县辖乡。1958年设善福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0公里。面积38.4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善福、贾垴、石楼、槐树庄、庄里、崔家庄、拨沟、郗家沟、上丰、赵家烟、苗家岭、石峪、桑家河、七里脚、路家沟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
北底乡 |
"襄垣县辖乡。1958年设北底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北底、阁老凹、杨家沟、堡后、岸底、南娥、长畛、韩村、冯村、杨家咀、东垴头、堡底、土合、东岭、东宁静、石堕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 |
上马乡 |
襄垣县辖乡。1958年设上马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40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0.5万。夏史公路过境。辖上马、流渠、老岭、磨垴、韩庄、固村、阳沟、里门干、温泉、高崖底、兴庄、燕家沟、姬家沟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 |
富阳工业园区 |
一、园区基本概况 长治市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区是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4月批准设立的市级重点工业园区(副处级建制)。规划面积30.67平方公里,园区已被省经信委发文授牌为山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发改委评审通过山西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现有入园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个,职工1.3万人,划归园区管理的10个行政村、2个场共有耕地2万余亩,农业人口10102人。2012年,园区现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3亿元,实现税收5.4亿元。 二、园区党组织及编制机构设置情况 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区2011年4月27日正式挂牌运行,园区共有编制16名,大学生村官15人,内设办公室、党建工作科、产业发展和规划建设科、农村和社会事务工作科四个科室。所属1个党委,3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现有党员864人,农村党员343人,其中女党员101人。 三、党建活动和村级班子建设开展情况 今年是-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实施推进“四新”机制,注重民生的关键之年,同时更是园区紧抓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设历史机遇率先发展之年。今年园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抓住“四新”建设机遇,紧扣园区党工委中心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园区党工委和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围绕“村企结合,党建支撑,共促共建,村企共兴”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党建发展科学化水平,为园区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自成立以来,园区党工委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以创建高标准“党建亮点工程”为抓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切入点,提出了“打造平台促发展,突出特色抓党建”的党建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争先锋有抓手,服务群众有舞台,发挥作用有动力,力求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在赶超发展上有大跨越,在改善民生上有新成果,先后涌现出了像霍村、王家庄这样的党建亮点样板村,多次迎接了省市县领导以及外地观摩团的视察指导,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具体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变原先的镇管村为园区管村,打破了机制瓶颈,使落户企业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二是坚持特色引领,突出为民服务社会化。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对农村实行综合化管理,各村在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同时,组建了集警务、科技、图书、卫生、超市、文体广场于一体的农民服务中心,使农民享受市民一样的便捷服务。三是坚持村企结合,党建支撑,共促共建,村企共兴的发展思路,使群众利益最大化。四是严格和完善了党建基础工作,主要进行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了有阵地、有师资队伍、有经费、有计划、培训对象涉及面广、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在党费收缴、管理上手续齐全,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五是通过县组织部组织的专题党建例会与其他兄弟单位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 四、园区发展方向和定位 在园区今后的党建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落地企业考虑到党员零散、党组织机构不健全等诸多不利因素因地制宜,达到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单独组建党支部;不足的组合组建,为园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园区控制性详规设计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正在修订完善之中。今年又分别申报,被省经信委和省发改委批准为山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山西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目前我们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作已进入最后论证阶段。到2015年,工业区实现工业产值5OO亿元,利税达到60亿元。争取用二到三年时间建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标准化、集约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带动襄垣县域经济转型,促进长治市乃至全省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