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汉中市 >> 镇巴县 >> 仁村镇

仁村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仁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仁村镇简介

  镇巴县辖乡。1950年为宝山乡、东岳庙乡,1953年改为宝山乡、雪口乡,1958年为宝山、雪口管理区,1961年合并为仁村公社,1966年为永胜公社,1971年复称仁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2.5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0.8万。长(岭)仁(村)公路过境,青水河纵流乡境。辖东院、雪口、田坝、洋鱼塘、兴隆、碾子河、庄房沟、回龙、崔家坪9个村委会。土特产品有木耳、香菇。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铁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08平方公里 610728117 723000 0916 查看 仁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仁村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仁村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泾洋街道

  泾洋街道总面积174.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67.8米,最低海拔645.5米,辖12个村,3个社区居委,11780户、32383人,其中:农业人口13751人,有林地20余万亩,耕地面积19391亩,其中:水田2378亩。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高扬发展主题,以“强基础、保稳定、促发展、上台阶”为工作总要求,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富民”,积极盘活城乡资源,通过采取一系列激活措施的交替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二00三年起,连续三年综合目标考核列镇巴县乡镇第一,镇党委连续三年被镇巴县委授予“泾洋镇位于镇巴县境中北部,地处巴山主脊与星子山之间,撤区并乡时由原城关镇、泾洋乡、高桥乡、草坝乡合并而成,属城乡结合镇,是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境内除县城、鹿子坝、李家坪、捞旗河等几处小盆谷坝外,其余多为高山缓坡地带,地域呈不规则正方形。总面积174.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67.8米,最低海拔645.5米,辖13个村、3个社区居委,9244户,30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4320人。有林地17.6万亩,耕地面积20686亩,其中水田2386亩。镇内实现了村村通电,96%的村通了公路,电视入户率达85%,其中:50%的村通了光缆电视,75%的村通了电话或移动电话。非公有制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畜牧业、药材、大棚蔬菜、茶园、果园等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且正发挥效益。林特产品及中药材种类繁多、产量大,茶叶、木耳、香菇、干果是该镇的传统产品。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高岭土、大理石、粘土、石灰石等。    西部大开发,为泾洋镇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镇党委、政府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主题,致力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打基础、保稳定、促发展、求突破、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全面规划,精心组织,奋力实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渔度镇

盐场镇

  盐场镇地处镇巴县南端,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4030户,16525人。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全镇现有农村党员280人,占全镇农业人口总数的12%;45岁以上党员197人,占党员总数的71%;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2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100人,小学文化程度的158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79%、35.7%和56.4%,全镇有团员250名。从总体情况看,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差,村级班子后继乏人,党员发展工作严重滞后。2003年,市、县委决定实施“五三O”工程:即从2003年至2007年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使农村28岁左右的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0%,初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确定盐场镇为示范点。镇党委抓住机遇,镇团委紧密配合,切实把加快推荐农村优秀团员青年入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夯实责任措施,着力在推优和培养上下功夫、求实效。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全镇已有191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团员青年112人,培养18至25周岁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151人,其中:优秀团员98%,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观音镇

  镇巴县辖镇。1950年建观音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东升公社,1981年复称观音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观音、大市2乡合并设观音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132.5平方公里,人口1.3万。镇(巴)碾(子)公路过境,楮河纵贯镇境。辖恒丰、集中、胜利、新华、元坝、新明、双丰、银丰、茶园、中子岭、群利、新合、联丰、群星、永胜、中心、老房子、柳树、学堂湾、马家营、得胜、金钟22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境内矿产资源有石炭、大理石、板石等矿,为全国最大的板石出口基地。.  

巴庙镇

  巴庙镇位于镇巴县城东部,距县城65公里,幅员面积168平方公里,辖16个村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13户18202人,其中农业人口17715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2566亩,其中水田3274亩,旱地29292亩。二00四年末,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50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10元。    全镇现有1个总支、2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6个,现有党员573名,其中农村党员501名,机关党员72名,党员中:25岁以下22名,60岁以上206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0名,中专文化45名,初高中文化190名,小学文化190名。    全镇现有镇机关干部47名,有村干部31名,组干部90名,村级配套组织成员127名,现任村干部中,有中专及以上文化5名,平均年龄为38岁。    全镇共有学校22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乡镇完全小学3所,村级完全小学5所,村级初小12所;有教学班83个,其中:小学71个,初中12个;共有在校生1963人,其中:初中603人,小学1350人;有专任教师121人,其中:初中41人,小学80人。.  

兴隆镇

  镇巴县兴隆镇位于县城以东楮河中上游,星子山主峰脚下,全境12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24米,最低海拔670米。辖10个村54个村民小组。有3025户12228人,有耕地面积19791亩,人均占有耕地较少,属浅山丘陵地区。以产粮为主,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而靠天吃饭,加之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地上地下资源贫乏,广大农民群众日出作,日落而栖的传统农业观念深深地束缚了手脚,便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土地上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而缓慢地休养生息着。过去的镇情镇貌可以用这样几句话去概述:地理条件好,燃料用稻草,干群同叫苦,难寻致富路,四山光秃秃,换钱靠养猪,农事虽不重,人闲受贫穷。为了尽快摆脱贫困面貌,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人多土地少,剩余劳力多的实际,从二00四年开始鼓励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赚钱。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提出鼓励干部职工赴沿海打工学习锻炼的优惠政策后,-王学忠、镇长刘明江经调查分析后,将组织劳务外出务工挣钱列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一个项目加强了组织领导,现已走出了一条依靠劳务输出致富的新道路,推动了全镇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从二00五年起,每年都有一千多名有组织的劳务大军分布在深圳、珠海、陕北煤矿、河南金矿、佛坪、宁陕等地务工、经商。劳务输出活动的开展,使农民收入巨增,加快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镇情镇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两年,全镇累计净赚回异地现金一千二百多万元。使工农业总产值逐步增长,一九九0年以来,增长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0年的178.97元上升到二00五年的1118元,增长较快。至今年六月底仅本镇信用社农民存款已过五百万元大关,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二00五年有三个村新修了14.5公里的机耕道。到二00六年,修建了村级公路45公里,几乎村村通了公路电话,占地面积4300余平方米的福田街已经建成,架钢丝绳吊桥5座,新增门面47个,如今的兴隆镇,十万元户不稀罕,百万元大户不少见,家庭建设今非昔比,高楼大厦拨地起,摩托车较普遍,瓦房仍有大彩电。.  

长岭镇

  镇巴县辖镇。1950年为长岭乡、望月乡,1956年合并为长岭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长岭、九阵2乡合并设长岭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198.6平方公里,人口1.5万。镇(巴)通(江)公路过境。青水河纵贯境内。辖花园、望月、联青、马家河、新房坪、下坝、小长岭、甘家坪、荆竹沟、麻池寺、分方、和平、降东河、上坝、白果坪、木竹塘、红光、松树梁、白园、中坝、鞍子垭、殷家沟、沙坝、张家岭、叶家坪、宋家沟、文家坪、中碗厂28个村委会。境内有煤、高岭土、石膏等矿藏。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马铃薯为主。盛产核桃、木耳、柿子、白果。是全省油菜种植基地之一。.  

三元镇

  镇巴县辖镇。1950年设三元坝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三元公社,1966年改永红公社,1971年复称三元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0.9万 。镇(巴)通(江)公路过境,尹家河由北向南流境。辖三元坝、刘家沟、涧池沟、茶和、瓦厂坪、提草坝、白家营、安家山、伍家垭、营坪、红星、花河、天观、龙门、西垭、中余、柏坪17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盛产苹果、核桃、木耳、梨。.  

简池镇

  镇巴县辖镇。1950年为安定乡、石虎乡,1960年合并为安定管理区,1961年改简池公社,1966年更名赤北公社,1971年复称简池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2.8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1.3万。镇(巴)两(河口)公路过境,渔洞河纵贯境内。辖简池、白家梁、杨家营、蒿坪、刘家坝、千秋、李塘、木树、长春、铁佛、白溪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无烟煤开采为主。农产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蒿坪寺铁钟,宋绍定二年(1229)铸,重约7吨,一级重点保护文物。.  

碾子镇

  镇巴县辖镇。1950年设碾子乡,1958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东风公社,1981年复称碾子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碾子、新庙、后河3乡合并设碾子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9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3万。镇(巴)碾(子)公路终点。辖碾子、阳坡岭、丁扒、小沟、袁任、莲花、大鞍山、王家沟、中坪、新庙、新生、桂花、刺坝、石梁、阳山、蔡家沟、泉溪沟、关沟、红庙、后河、后沟、纸房沟、大岩、卧龙、梨园、五凤26个村委会。是县东北部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碾子街古建筑武昌会馆、莲花村的汤氏贞节牌坊雄伟壮观。仙山床风景区是消夏避暑憩地。.  

小洋镇

  镇巴县辖乡。1950年为小洋乡、木桥乡,1956年合并为小洋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66年改为长征公社,1971年复称小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103平方公里 ,人口0.8万。210国道、镇(巴)碾(子)公路过境。辖小洋、木桥、唐家山、油房沟、双星、余家湾、三岔河、潘家河、梁家桥、陶家湾、垭口、长店子、铁矿坪、田湾、红石、青岗、双坪、鲁家坝18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为主。境内矿产资源有煤、磷、铁矿等。.  

青水镇

  镇巴县辖乡。1950年为得胜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3年建公社,1983年改青水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1公里。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0.8万。长(岭)青(水)公路通此,青水河流乡境。辖东沟、西沟、营盘、朱家岭、塔河坝、郭坪、向家坪、沿河、小坪、阴岩、古路、石灰溪、白果、皮窝铺、郑家、景家坪、白天河、金竹庵、五池、丁木坝、长岭、黄草梁、楼房、老屋基、鄠砂坪25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产核桃、生漆和大黄等。是附近农产品集散地。境内有高岭土、铁矿等矿产资源。.  

赤南镇

  镇巴县辖乡。1950年建长滩、平落2乡,1953年分设长滩、平落、袁家、曹家4个乡,1956年合并长滩、平落2乡,1958年分别改为管理区,1960年合并为长滩管理区,1961年建赤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50.7公里。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1.5万。大(河口)赤(南)公路过境,渔水河流境。辖经常坪、梅坡、庙子坝、余家河、长龙坪、袁家坝、坪落、上新房、青树、雌鸡岭、月日坪、姚家坝、长滩13个村委会。境内有煤、铁矿等矿藏。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为县主要产粮乡之一。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坪落村庞家院子建立了0陕南县委和陕南县苏维埃政府,为川陕革0据地县府之一。.  

平安镇

  镇巴县辖乡。1950年为老庄乡、平安乡,1956年合并为平安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66年改为革命公社,1971年复称平安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1万。镇(巴)洋(溪)公路过境,楮河纵流乡境。辖平安、桑园坝、老庄坪、何家坪、虎溪沟、土桥、阳安、方家沟、下塘、两河、坎子、蒋家岭、陈家岭、周家岭、白果树、曹家澽、晒家岭、锅厂坪19个村委会。有煤、硫磺、铁等矿藏。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  

杨家河镇

  杨家河镇位于县城30公里,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30公里。东、西、南分别与本县平安乡、陈家滩乡、青水乡接壤,北邻西乡县司上乡。是镇巴县的“北大门”全乡总面积144.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61米,最低海拔508米,平均海拔1241米;气候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无霜期239天,境内山大沟深,悬崖峭壁,多为峡谷地带,相对高差大,土地瘠薄,210国道从中贯穿南北。辖杨家河、口泉河、三湾、贺家山、王家河、构园、6个行政村民委员会23个村民小组1534户,5994人。其中贫困户1173户4774人,6个世行项目村,全乡耕地面积11400亩,其中:水田面积805亩,退耕还林9138亩,实有耕地面积2538亩,林地面积181477.8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41579.25亩,人均耕地面积0.40亩,水田面积0.12亩,经济林园建设面积人均1.46亩,农业主要以玉米、洋芋、水稻、豆类,林特资源有板栗、核桃、木耳、香菇、生漆、茶叶、果树、药材等。2003年农民纯收入1260元,粮食生产达到2559000吨,交通达到70%,电话率达到80%,通电率达到100%,60%的农户都安装小型电视接收机都能看到8——12个台。96年我乡的公路建设除210国道15公里外,无一条村级公路,电话除乡政府外其他村都不通电话,光明工程只有乡政府和部分联户办的微型水发电站供部分单位农户照明,其余都不通电,粮食总产量1939400吨人均占有粮食310.8公斤,人均纯收入608.1元,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通讯、实用技术落后,95%的农户看不到电视,60%农户靠挖坑取水饮用。.  

巴山镇

  巴山镇辖9村58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48.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和蚕桑产业。粮食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种植面积2.6万多亩,年产量4354吨;畜牧产业以猪、白山羊、牛为主,年存栏分别为11520头、2130只和1530头,年出栏分别为13100头、1690只和825头,肉类总产1000余吨;有桑园3000亩,年产蚕茧45吨。.  

黎坝镇

  镇巴县辖乡。1950年为梨坝乡、白云乡,1958年为黎坝、白云管理区,1961年合并为梨坝公社,1966年改红旗公社,1971年复称梨坝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9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万。三(元)黎(坝)公路过境。辖春生、关门、长水、大坪、坪晋、紫刑、苏家沟、柳营、干河子、梨子坝、青坪、杨坪、长柏、康坪、王家坪、魏子坪16个村委会。有煤、铁矿、高岭土资源。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为县主要产粮乡之一。清嘉庆八年(1803)在此地置黎坝巡检署,筑城堡。1934年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部驻此地,建立川陕革0据地。.  

仁村镇

  镇巴县辖乡。1950年为宝山乡、东岳庙乡,1953年改为宝山乡、雪口乡,1958年为宝山、雪口管理区,1961年合并为仁村公社,1966年为永胜公社,1971年复称仁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2.5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0.8万。长(岭)仁(村)公路过境,青水河纵流乡境。辖东院、雪口、田坝、洋鱼塘、兴隆、碾子河、庄房沟、回龙、崔家坪9个村委会。土特产品有木耳、香菇。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铁矿。.  

大池镇

  大池镇辖5村17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干果和中药材。粮食以玉米、土豆为主,种植面积1.7万多亩,年总产量2500吨;畜牧产业以猪、白山羊、牛为主,年存栏分别为6700头、3100只和2000头,年出栏分别为6300头、2600只和500头,肉类总产650余吨;年产核桃40吨、板栗30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200亩,产量愈100吨。(以上数据截止到2003年低).  

永乐镇

  永乐镇地处两省四县七镇交汇处,位于镇巴县最西端,距县城98千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065米,由于地势地貌特殊,山青水秀,境内无常流水河道经过,被称作镇巴的“小西藏”。全镇地域广阔,面积15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7户7320人。全镇有基层党支部9个,党员291人,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两新组织1个,中心小学1所,村小1所,卫生院1个,专业合作社5个。在岗党政干部职工60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5235元。   永乐镇是革命老区,1932年红四军入川在永乐镇建立了第一个红色党支部——核桃树乡党支部,是陕南第一个红色党支部诞生地,永乐镇拥有亚洲最大的原始木竹林——巴山原始木竹林。永乐镇为古代汉中至四川的交通要道,那被称之为古商道,现存部分遗址。核桃树、白阳、新时、天池寺、光辉、大竹有红军墓葬群和部分遗址还有远近闻名的小天池、永乐云海、魁星楼、凌兵洞、石人山、白石沟、八卦梁、水围城、望子石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与镇巴的白天河、南郑县南湖、西乡县午子山、四川通江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诺水河等著名景区相依。   永乐镇特产丰富,紫皮核桃、四六瓣大蒜、酸水豆腐干县内闻名,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园,栽种核桃面积19800亩,栽种大蒜1000亩,经济发展主要由劳务输出、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干果和中药材种植构成。粮食以玉米、土豆为主,种植面积756公顷,年总产量6396吨;油料作物386吨;大蒜年产20吨,中药材种植猪苓年产20吨,金银花年产7吨,天麻年产3吨;外出务工年产值1511.2万元。畜牧产业以猪、白山羊、牛为主,生猪饲养量13000头,家庭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503户。 2012年永乐镇农业总产值5402.4万元,工业产值8750元。永乐镇简池煤矿年产30万吨,目前正在实施30万吨技改项目,光辉村民就地在简池煤矿务工,收入突破800万元。   永乐镇虽地理位置偏僻,缺少水源,条件艰苦,但党员干部作风扎实,人民群众勤劳朴实厚道热情大方,2008年以来,新修水泥路56.8公里,投资1300万元长流饮水工程顺利竣工,水、电、路基本实现全覆盖。   


仁村镇特产大全




仁村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