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河,是以姓氏和自然地下而得名。
翟家河乡地处庆阳市西北部,属黄土 丘陵沟壑区。辖7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6830人。土地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阜桐公路穿乡而过。该乡是长庆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
翟家河乡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油料、瓜类、谷物。境内野生资源丰富,以杏、酸枣、甘草、梨、核桃为主。黄花、黄豆种植初具规模。广阔的天然草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乡羊存栏9600只,牛存栏1700只。人杨结合兴修梯田、为省、地提供了新鲜经验,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目前,全乡人均梯田3.2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17平方公里 | 621021208 | 745000 | 0934 | 查看 翟家河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程家河村 | ·庆城县旅游·庆城县特产·庆城县十大特产·庆城县十景·庆城县 | 0 |
---- |
查看 程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胡家岭村 | ·庆城县旅游·庆城县特产·庆城县十大特产·庆城县十景·庆城县 | 0 |
---- |
查看 胡家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路家掌村 | ·庆城县旅游·庆城县特产·庆城县十大特产·庆城县十景·庆城县 | 0 |
---- |
查看 路家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共和村 | ·庆城县旅游·庆城县特产·庆城县十大特产·庆城县十景·庆城县 | 0 |
---- |
查看 共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店户村 | ·庆城县旅游·庆城县特产·庆城县十大特产·庆城县十景·庆城县 | 0 |
---- |
查看 店户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梨树渠村 | ·庆城县旅游·庆城县特产·庆城县十大特产·庆城县十景·庆城县 | 0 |
---- |
查看 梨树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庆城镇 |
庆城镇因镇址设在庆阳 城内,故取名庆城镇。 庆城镇位于庆阳市中段,为0庆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兴的石油工业基地长庆油田的指挥中心——长庆石油勘探局就设在这里。 庆城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俄池洞、药王洞的周祖陵游人络绎不绝。全镇辖10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5个居委会,51628人。耕地面积3.84万亩。 庆城镇地处城郊,背靠油田,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近年来这里的蔬菜种植、养殖业以及乡镇企业都有圈套规模的发展,对全县经济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驿马镇 |
驿马,相传唐代在此设有驿站,跑马传信,其地势险要,为历代军事要地,故得名驿马关。驿马镇位于庆阳市南部,南与西峰市毗邻,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26611人。近年来,该镇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人均收入1407元。 驿马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境内有各类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百余家,与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联合加工、销售的网络关系,有些与外贸部门直接取得了定点出口权,年经销总额突破2亿元。白瓜籽销往韩国、日本,全区黄花菜总销量的60%通过驿马销往外地。 近年来,全镇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累计治理荒山4万亩。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建起优质果园9000亩,年产果品达3300吨,林果业已成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 全镇教育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近两年投资350万元兴建教学楼4幢。. |
卅铺镇 |
三十铺镇,因此地距庆阳市城三十华里,相传旧时曾有人在这里设铺摆摊,由此而得名。 三十里铺镇位于庆城西川15公里处,211国道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长庆石油勘探局部分单位驻地及庆化集团所在地。具有依托油田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的良好条件,近年又被县上列为西川开发区主要乡镇。全镇辖16个行政村,20786人,土地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5.40万亩。 该镇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以瓜菜、软质果、黄花、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被列为庆阳县科技示范镇。乡镇企业主要以建筑建材、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1998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07亿元。 近年来,这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政策优惠,投资环境宽松,是各界朋友投资开发的好去处。. |
马岭镇 |
马岭建置久远,其地名由来已久。因东沟河在此地与环江汇合,中间有一山岭,名镇枕山(古代是通往南匈奴、西夏的必由之路)山岭状如马,故得名马岭。 马岭镇位于庆阳市北部,辖14个行政村,51184人。面积229.60平方公里。 马岭地处长庆油田腹地,在石油工业的带动下,经济迅速发展。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21元,乡镇企业发展到1158个,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602元,位居全县前列。闻名遐迩的马岭黄酒畅销不衰,荣获“中国第四届艺术节金奖产品”称号。 马岭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狠抓一个战略、两个战役、三条路子,为把集商贸、加工、服务和生产开发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而努力拼搏。. |
玄马镇 |
玄马镇总面积229.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2万亩,人均3亩,森林覆 玄马镇 盖率8%,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共辖10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4114户,22064人(其中农业人口19825人),人均纯收入1680元。2005年玄马镇人均纯收入1710元。 -基本概况 玄马镇人民政府 玄马镇共辖10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4114户,22064人(其中农业人 玄马镇 口19825人),人均纯收入1680元。辖区机关单位13个,党支部16个,党员440名,中小学校16所,教职工176人,在校学生4206人,毕业率98.6%。通电到户率100%,通邮到户率100%,村组道路全部拓宽在5米以上,其中砂石路39.4公里;镇内有人饮工程8处,小堤灌工程12处,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2000户,可灌溉面积3000多亩;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有初级中学2所,全日制小学14所,村学7所,教职员工145名,在校学生3515名,学生入学率98%,毕业率100%;有卫生院1所,职工8名,病房4间,病床8张,基本满足当地群众小病不出镇的需求;镇内有企业10处,其中百万元以上企业5处,企业共拥有固定资产930万元,年产值1860万元,年上缴利税10万元,并很好地解决了当地40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城镇发展 玄马镇 改革开放以来,玄马镇在庆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届乡党委、政府 玄马镇 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建设为龙头,基础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转变群众观念,让群众得到实惠”这一总体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玄马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玄马镇各项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玄马镇党委、镇政府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基层党委、区梨枣示范基地、庆城县科技示范乡镇,连续三年被庆城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经济总量在庆城县其他乡镇中名列前茅,被庆阳市文明委授予地级文明单位,已有六个村被庆城县委命名为“五好村”。 -经济发展 西甜瓜长势喜人 玄马镇旱、涝、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重重,镇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使农业总产值达到3900多 玄马镇 万元,粮食总产量达64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多元。农业产业开发成效显著,特色产业已具雏形。工作思路明晰,镇党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玄马实际,制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和塬区黄花苹果,川区瓜菜梨枣、山区草畜林杂以及“山要变绿、川要变白、水要变清”的奋斗目标,并着力抓好落实,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具有玄马特色的优势产业逐渐壮大,注册了“玄兴”牌梨枣,已发展到600亩,年产值50万元。优质苹果园发展到1000亩,黄花菜累计面积达到7600亩,瓜菜产业也重显生机,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建设大棚204栋,62亩,产值达18万多元,大棚瓜菜生产达到1000亩;油豆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建设舍饲养殖点6处,牛棚、羊舍300座,种草达到12000亩。通过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带动,玄马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玄马实际的发展路玄马镇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东北部,打庆公路沿线,距县城9公里,与华池县接壤,交通十分便利,是典型的城郊乡镇。地形复杂,山川塬兼有,柔远河穿境而过,淡水资源丰富。 |
白马铺镇 |
白马铺乡位于庆阳市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地处陇东交通要道。国道309线,省道202线和县道白赤公路横穿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地面积104.1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3610人。耕地3.84万亩,境内有较宽的原面,土壤肥沃,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 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高梁、糜子、黄豆、荞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荏等;农林特产资源丰富,有苹果、烤烟、黄花、西瓜、杏、梨、枣等;畜牧业以黄牛、驴、马、骡等大性畜为主。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强化农业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挥本乡优势,开发支柱产业,栽种养加一齐上,狠抓了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全乡经济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 |
桐川镇 |
因桐川乡设在桐川桥附近的党崾岘,故将该乡命名为桐川乡。 桐川乡位于庆阳市西部,309国道与阜桐、桐蔡公路贯穿全境。由于受水流冲刷,境内沟壑纵横,山岭重叠,崾岘起伏。 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10768人,土地面积192.75平方公里,耕地6.46万亩。 桐川乡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主产小麦、糜谷、豆类、洋芋等农作物和胡麻等油料作物,黄花菜、烤烟、杏仁、羊毛、羊皮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中黄花菜独具特色,远销国内外。. |
赤城镇 |
赤城,据《庆阳府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参政陈其学在此修筑城堡一座,命名为“赤城”。 赤城乡位于庆阳市城西南约30公里处,白铁公路纵穿南北,交通便利。辖10个行政村,15849人,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4.31万亩。 以粮食、黄花、烤烟、苹果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结构具规模,其中苹果独具特色,苹果专业村、专业户遍布全乡。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21亩,年产果品3000万公斤,产品远销国内外,被誉为“苹果之乡”。1997年被列为全县两个万亩果园片带建设乡镇之一。 民间刺绣、剪贴闻名国内外。乡文化站、工艺美术制品厂被省、地、县评为先进单位,产品远销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有10多个国外友人士前来参观访问。. |
太白梁乡 |
此地有条山梁贯穿南北,梁头有一太白庙,故取名太白梁。 太白梁乡位于庆阳市西部,属全区14个特困乡镇之一。境内山梁绵延,沟壑纵横,大小黑河贯穿南北,309国道环县而过,境内林草盖帽,梯田缠腰。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6267人,土地面积120。06平方公里,粮田面积3。25万亩。 经济作物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区域开发,形成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河西四村种豆养羊,河南三村主攻产粮,一道梁上重点养牛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畜牧、油豆、杏林三大支柱产业逐步壮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日新月异。. |
土桥乡 |
土桥,以本乡管辖境内的“土桥”而得名。 土桥乡位于庆阳西北部、马莲河上游,是全区14个干旱特困乡之一。辖9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39平方公里,耕地3.62万亩。乡内山峦丐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气温8℃,降雨量300—400毫米之间, 全乡农田大部分分布在山湾地带。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高梁、糜子、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葵花等;黄花、杏干、羊毛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畜牧业发展较快。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把养羊、养畜当作一项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深度开发,收益显著。兴办畜牧开发公司辐射带动养殖大户。目前,全乡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来源畜牧业生产。. |
蔡口集乡 |
蔡口集乡位于庆阳市西部,属全区14个特困乡之一。辖8个行政村,5850人。该乡地处山区、山大沟深、地势起伏不平,自然条件较差,雨量不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耕地面积3.69万亩,共打水窖688口,建滴水灌溉高位池7座。 全乡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荞麦、糜子、高梁、油料、豆类、洋芋等。连片开发的万亩油生产基地,年总产值达98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山区村民闭自守的小农意识已渐改变,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牧养殖,兴办畜牧开发公司,年可创效益430万元。. |
高楼乡 |
高楼取名于清朝时在该乡蔡家洼修建的一座庙,此庙为两层楼,高三丈有余,群众称之为高楼庙,后称高楼。 高楼乡辖7个行政村,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 近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群众素质不断提高。见义勇为蔚然成风,正气碑便是历史的见证;女青年张海兰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计划生育、征兵、土地管理、农建工作和乡武装部、项目站分别受到县上的表彰奖励。 ——农业生产、扶贫攻坚、植树造林、地膜小麦、乡镇企业、马莲河流域治理等项工作多次获奖。. |
南庄乡 |
据传说,这里最早居住贾氏人家,位于原籍南端,故称贾南庄,后简称南庄。 南庄乡位于庆阳市东部,与合水县、华池县接壤,属残原沟壑区,是全县8个贫困乡之一。辖8个行政村,10941人。土地面积184.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9万亩。主产小麦、玉米、糜谷、豆类、洋芋等农作物和胡麻等油料作物。黄豆、杏仁、花椒、苹果、甘草、羊毛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养畜业、林果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1998年人均收入1017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狠抓以农田水利、农电道路为主的农业基础建设,走“两高一优”的农业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白瓜籽、林果业等支柱产业,兴办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全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
翟家河乡 |
翟家河,是以姓氏和自然地下而得名。 翟家河乡地处庆阳市西北部,属黄土 丘陵沟壑区。辖7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6830人。土地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阜桐公路穿乡而过。该乡是长庆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 翟家河乡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油料、瓜类、谷物。境内野生资源丰富,以杏、酸枣、甘草、梨、核桃为主。黄花、黄豆种植初具规模。广阔的天然草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乡羊存栏9600只,牛存栏1700只。人杨结合兴修梯田、为省、地提供了新鲜经验,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目前,全乡人均梯田3.2亩。. |
熊家庙乡 |
据传说清朝末年这里建有一座神庙,周围多住熊氏人家,故称熊家庙。 熊家庙乡位于庆阳市城南约50公里处,属黄土高原残原沟壑区。辖6个行政村,8902人。土地面积73.49平方公里,耕地2.80万亩。粮食主产小麦、玉米、糜谷、豆类等,经济作物以胡麻、苹果、黄花菜、烤烟、大枣为主,资源丰富,远销国内外。 乡党委、政府坚持科技兴农,实施“两高一优”旱原农业基地建设。密植地膜经济作物试种,推广成效显著。地膜胡麻种植技术被县科委列项推广;地膜玉米套种地膜洋芋成为全县科技样板田。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曾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双文明”示范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