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豁乡位于武乡中部丘陵山区,距县城25公里处。该乡北与晋中的榆社县接壤,东连大有乡,西接故县,南与监漳毗邻。地理位置为北纬36.47度—36.56度,东经112.56度—113.07度,乡境东西长27公里,南北最宽处为11.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811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的5.96%。
贾豁乡全乡24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2774户,全乡总人口11660人,其中非农人口349人,人口密度约为122人/平方公里。24个行政村分别是:东胡庄、上寺烟、宋家庄、张家庄、刘家沟、陈家沟、上王堡、李家庄、下王堡、韩道沟、石泉、郭村、蒺藜坪、贾豁、槐树烟、桃峪、丰台坪、水泉、古台、田庄、王家垴、下西庄、龙王沟、阳南头。其中:贾豁村是贾豁乡政府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贾豁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地理状况
(一)地质地貌
贾豁地貌类型属于黄土丘陵型,全乡海拔约900米。山大、坡广、沟深是该乡的主要特点。
贾豁乡有河流一条名叫贾豁河,全长22公里,由于近些年来的气候变迁,该河的水量变小。在夏天干旱时期,多呈干枯状态。
(二)气候水文
本乡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春季短暂、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均降水量为500㎜,年均气温为12.6℃。
(三)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是一个以农、林、牧为主的纯农业乡,现耕地面积23811亩。褐土是我乡最主要的农业土壤,是全乡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林业资源分布很广。特别是近几年来,退耕还林的全面开展,使我乡的林业资源更加丰富。截止去年底,新增林地8483.8亩,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该乡虽已探明一些煤炭资源,但由于其深度以及当前技术等原因,暂时还未达到可开采标准。
交通、通信状况
全乡现有乡级公路两条,为:贾—郝线,贾—广线,全长共20公里,是贾豁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承担了全乡90%以上的运输,是全乡的经济命脉,是全乡的经济命脉。除此之外,还有12个村的村村通油路。
现已有9村开通程控电话,总共358部。为人们与外界联系提供了极大方便。无线电话也已开通,全乡40%以上的地方可以接受手机信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96平方公里 | 140429203 | 046000 | 0355 | 查看 贾豁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上王堡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上王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下西庄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下西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韩道沟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韩道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吉利坪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吉利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郭村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郭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寺烟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上寺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凤台坪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凤台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古台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古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刘家沟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刘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龙王沟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龙王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胡庄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胡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陈家沟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陈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家庄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李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王家垴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王家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桃峪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桃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田庄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田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宋家庄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宋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家庄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张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泉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石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
贾豁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贾豁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泉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水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
阳南头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阳南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槐树烟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槐树烟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下王堡村 | ·武乡旅游·武乡特产·武乡十大特产·武乡十景·武乡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下王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丰州镇 |
" 丰州镇位于武乡县中部地区,镇政府设在县城太行街33号,于2000年底由原城关镇和曹村乡合并而成。丰州镇北接榆社,南邻沁县,地处东径112度26分至113度22分,北纬36度39分至37度08分的太行山区,总面积1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107亩,全镇辖47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60人。 地理状况 丰州镇境内属黄土丘陵地带,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区。海拨在920米,属暧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5—10度,年日照时数2592小时,无霜期166天,年蒸发量为1603毫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涅河、马牧河、关河,主要山脉有康家山、郑岗山、狐爷山等。 交通状况 丰州镇交通便利,榆黄公路贯穿南北,沁温公路横贯东西,境内设火车站2个,武墨线和太焦线在该镇交汇,铁路总里程11.3公里,有28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油(水泥、砖)路,总里程60公里。太长高速公路途径我镇10个村共16.5公里,将于2005年10月竣工通车。 经济状况 丰州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的一个农业大镇,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大豆、高梁、土豆、蔬菜等,其中玉米18000亩,谷子6000亩,小麦6000亩,马铃薯6000亩,小杂粮1700亩,大棚菜50亩,明地菜3000亩。2003年粮食总产量2684万斤,农作物特产主要有汾州香小米,优质脱毒马铃薯,绿色蔬菜、优质玉米等。全镇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牛、羊、猪存栏分别达到3401头、1418只和3428头,养殖大户发展到300户,舍饲圈养工程得到大面积推广。 全镇有预制厂7座,砖厂6座,石料厂6座,印刷厂1个,带锯厂1个,面粉厂1个,主要产品有预制建材、砖、石料、料石、优质面粉等。全镇劳务输出人数达到3500人,年增加收入2000万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8元,财政收入204万元。. |
洪水镇 |
洪水镇地处东经112026/至113022/,北纬360至37008/的太行山区之间,居长治市武乡县境内东部距县城50公里,北通左权,东临黎城,西靠榆社,全镇版图面积2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843亩)现有53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7600户,人口近3万,其中农业人口23300,共6008户。 地理状况 洪水全境地处山区,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最高峰为位于左会的板山花儿垴,海拔2008米,最低处位于白和至下寨的蟠洪河沿岸,海拔1005米,为黄土丘陵区。主要山脉有,位于广志一带的朱家垴山、道场山,海拔1700米,位于洪水东庄一带的西阳山、庐坡山,海拔1600米,位于西岭背、石窑郊一带的崇城山,海拔1800米,位于左会拴马一带的板山、天城山,海拔1900米。境内河流主要有位于广志一带的广志河,流域长15公里,平均宽10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位于白和至下寨段的蟠洪河,流域长20公里,平均宽13.4公里,总流域面积260.8平方公里,位于左会至东庄一带的窑湾河,流域长14公里,平均宽10公里,流域面积140平方公里。 洪水镇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平均日照数2592.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无霜期170天左右。 农业方面: 近年来,洪水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情,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调大、调优、调绿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种植上形成了绿色蔬菜、土豆、小杂粮三大龙头产业,全镇现有日光温室大棚266座,明地菜2000余亩;种植土豆2万亩,年产6000万公斤,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500余元;种植小杂粮10000亩,形成了规模生产。在林业发展上,围绕“干果规模化,水果优质化,产权明晰化”的兴林目标,完成造林1.2万亩,其中实施退耕还林8000亩,发展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4000亩。在畜牧业上,以规模化发展为方向,全镇规模以上养殖户达到了600余户,羊饲养量达到了40000只,牛饲养量达到了3000头。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加强,为农业增收开辟了稳定的渠道。. |
蟠龙镇 |
蟠龙镇位于武乡县东部、镇政府驻在蟠龙村,东连洪水镇、西接监漳镇、南临韩北乡、北与大有乡为邻。全镇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下辖54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总人口27000多,其中农业人口24300多。 地理状况: 蟠龙镇地理状况复杂,地形呈丘岭状分布,平均海拨为1130米,蟠洪河流经蟠龙镇7个行政村,长5000米,流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2度,适宜冷凉作物生长如:土豆、谷子、大豆、荞麦、莜麦等。 交通通信状况: 武墨铁路线和沁温公路线从镇中心穿过,境域内有三条主要乡村干线,李祥公路线(李峪—祥良)、(河不凌—石泉)蟠砖公路线(蟠龙—砖壁)。全镇54个行政村有39个村通水泥(油)路;有31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通了程控电话;有22个行政村通广播闭路。 经济状况: 蟠龙镇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农作物多以一年一熟为主,主要有玉米、小麦、大豆、小杂粮等品种,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达到2438万斤,粮食亩产达到420斤;该地盛产马铃薯,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总产3000万斤,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40多元,目前,已初步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同时,晋谷21号优质谷子种植已有了一定规模,逐渐形成了生产基地;以马铃薯和优质谷子为龙头产品,市场销量大,价格高,生产前景看好,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发展养殖业历史悠久,蟠龙镇有优越的发展环境,一是污染小,(东沟、石门、姚庄沟),二是山大坡广、水草丰富,牧养早已成为广大村民的一项致富之道。目前,由于退耕还林,由牧养逐渐向舍饲圈养的方向发展,全镇已有9个以上舍饲圈养示范村,全镇的大牲畜饲养量达到5000头。猪饲养量达到3000头,鸡饲养达到50000只,羊饲养量达到25000只,家庭养殖业发展良好。 蟠龙镇乡镇企业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煤炭、建材等为主,全镇现有煤矿五座,即联营煤矿、柳沟煤矿、庄底煤矿、蟠龙煤矿、温庄煤矿。技改后,年产量可望达到100万吨。建材业有石子厂、洗沙厂、砖厂、予制厂。实心砖、预制件等产品。方便了建筑业,充实了建筑材料市场。. |
监漳镇 |
监漳镇位于武乡中部,浊漳河畔,西距县城25公里,南与襄垣县西营镇相接,东邻蟠龙镇,西靠上司乡,北连大有乡,全镇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有监漳盆地为全县较大盆地之一。地势较低,最低海拔802米,为全县最低点。这里交通便利,武墨铁路,沁温公路,穿行而过,在监漳车行可直达太原、长治,群众出行十分方便。本地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9.2 摄氏度。水源充足,浊漳河、蟠洪河交汇于此。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2742户,10966口人,27390亩耕地,其中可浇灌面积2800亩。 监漳镇是全县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该镇的西香瓜、花生、蔬菜远近闻名,尤其是西香瓜、花生为全县主产区,除占领本县市场外,还销往周边县市。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的西香瓜、花生、露天蔬菜、日光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去年达到12000亩,粮经比例达到6:4,仅西香瓜就种植5000亩,总产达到2500万斤,总收入达到8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纯收入800元。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家庭规模养殖。两年来,新发展养殖大户320多户,其中养羊大户120户,养鸡大户150户,养驴大户30户,养牛大户20户,使大牲畜饲养量达到2000多头,羊饲养量达到10000只以上,鸡饲养量突破50000只,养肉驴200余头。规模养殖成为全镇又一项支柱产业,去年养殖总收入达360万元,人均收入350元。 监漳镇有较好的投资环境,有良好的发展条件。. |
故城镇 |
故城镇位于武乡县西部丘陵山区,距县城25公里处。2001年原东良乡并入故城镇,镇政府设在故城村。故城镇西至权店村与分水岭乡、沁县、平遥县接壤;,东至山交村与涌泉乡相邻;南至狮则沟村与沁县交界,北与石盘开发区毗连。全镇下辖33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4517户,17094口人。国土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174亩。是我县的农业重镇。 地理状况 故城镇地平水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素有“故城-川,肥沃土地三万三”的美誉。该镇海拔900—1100米,年均降水560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年均气温11度,无霜期150天左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主要有涅河、大寨河、高台寺河三条河流。涅河为我镇境内的最大河流。较大山峰有:烂柯山,海拔1174米;还有磨则山、白马山、黑寨垴山等。有南沟、信义、灰咀、北良、大水峪小型水库5座,机井6 眼,大口井 20多 口。有故城万亩灌区,东良灌区,有节水灌溉工程3处;全镇有水浇地16230亩。发展高效农业条件得天独厚。 交通通讯状况 故城镇地势平坦,208国道从我镇穿过,权马路横跨我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我们故城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使我镇的通公路村达到了25个,通电话村达到31个。有线电视村达到25个。 经济状况 故城镇是个地上资源少,地下无矿藏,荒山荒坡广阔,土地比较充足的纯农业乡镇,5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是我县的农业重镇、牧业强镇、蚕果大镇。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502。5万元,人均纯收入1731元。粮食总产量2106.2万斤。五峪村反季节蔬菜远销北京、河南;东良酥梨远近闻名,权店梅杏远销晋城、河南;茅庄青椒远销南方。养殖业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全镇养牛2800多头;养羊12000多只;养猪5000多头;鸡20多万只。近年来我镇大力实施“舍饲圈养工程”,建起了两座奶牛场,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奶牛200多头;发展肉驴500多头。我镇是我县蚕桑第一镇,信义村为全县养蚕第一村;东寨底村为我县养猪第一村。全镇劳务输出5000多人,劳务收入495。3万元。. |
墨镫乡 |
墨镫乡位于武乡县东部,乡政府所在地为墨镫村,距县城60公里。本乡东西北三面均与晋中市左权县接壤,南面与本县洪水镇毗邻。全乡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8375亩。全乡所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41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814人。 地理状况 墨镫乡地处太行山腹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黄土丘陵地带的土石山区。平均海拨在1469米,最高处属于东部崇城山,海拔1824米。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冬季晴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明朗凉爽。年平均气温2-10摄氏度,年日照时数2467小时,无霜期194天,结冰天数为161天,极端最低温度为-22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为32摄氏度,年蒸发量为1409毫米。境内主要河流有墨镫河、化口河。墨镫河发源于后沟双峰山下,流域面积9.7平方公里;化口河发源于左权县温城,流域面积12.01平方公里,经洪水镇白和村汇入蟠洪河干流。主要山脉有崇城山、双峰山、西岭山等。 交通通讯状况 墨镫乡四面环山,虽居崇山峻岭之中,交通却较为便利。自古以来,北出上党,达于冀鲁的官道路经于此。境内沁温公路横贯东西,武墨、墨左铁路穿越本乡境内6个行政村,铁路总里程6.3公里,设火车站1个。全乡有1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水泥、砖)路,总里程20公里。全乡13个村通程控电话,电话用户为800多户;全乡14个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电视机拥有量为1530台。 经济状况 墨镫乡是全县的经济强乡,工业大乡。但因地处高寒山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传统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大豆、高梁、荞麦、莜麦、土豆等,其中玉米3000亩,谷子1000亩,马铃薯2500亩,小杂粮1800亩,大棚菜50亩。2003年粮食总产量260万公斤,平均亩产为400公斤。农作物特产主要有优质脱毒马铃薯,苦荞麦等。近年来,全乡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牛、羊、猪存栏分别达到501头、618只和328头,养殖大户发展到120户,舍饲圈养工程得到大面积推广。其中马堡村太行恒绿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奶牛70头,是全乡农业的龙头企业。. |
韩北乡 |
武乡县辖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51公里。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韩北、窑上沟、北土合、前沟、后沟、陈家垴、石圪垤、王家峪、下合、东枣岭、西头、南上合、东堡、西堡、拐垴、内倾、斗底、土河、土河坪、桥南、大坪、刀把嘴、坪上、固村、烧高墕、牛家岭2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原煤、焦炭、硫磺。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玉米。是抗日战争时期革0据地之一,有八路军总部旧址和-植的白杨树。. |
大有乡 |
大有乡位于太行山西麓,武乡县中部,位于东径112021’,北纬36078’。东连蟠龙镇,西接贾豁、故县乡、北与榆社县大叉沟毗邻,与洪水镇接壤,南与监漳镇、上司乡相望。辖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571亩,荒山牧坡面积35000亩,全乡26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3152户,2900口人,其中乡镇所在地1350人。 地理状况 大有乡属太行山典型丘陵山区,地形呈南北向长带形,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大山所峰岭海拨1000米,大有河贯穿全乡南北,全长20公里,西部马峪河(马村--峪口),全长5公里,两河在峪口汇合向东流入漳河。 交通状况 大有乡交通比较方便,武墨铁路、沁温公里平行穿越该乡南部,与峪下公里(峪口至洪水下黄崖)形“干”字结构,境内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与毗邻乡镇村相接。(武墨铁路、沁温公路大有段长约5公里,峪下公路长25公里)。 经济状况 大有乡是武乡县粮食主产区之一,地下资源比较匮乏,境内农作物种类繁多,北部高寒山区,马铃薯种植闻名全县,亩产马铃薯4000余斤,中部盛产谷子,粒保米黄,有香飘万里之说,南部石科西瓜上市早,糖份大,产量高,色质好,市民赞口不决。境内干水果产来号称全县第一,全乡干水果园面积5000余亩,年产果品500万斤,是大有乡龙头产业之一。境内国营果树场,长乐]滩宜代养鸡场,辐射全乡南北,给该乡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涌现出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如大有村联营养猪场、王海峪醋场、却净养鸡场、峪口预制场、长乐养殖场、李峪砖厂,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3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700元。 文化状况 大有乡素有文化故乡这称,现有中小学校32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31所,在校学生1800余人,境内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26所,文化活动中心1所,重点文物有李峪村地雷战遗址、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古代有上大屈遗址、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古代有上大屈遗址、横岭寺遗址、太子池遗址、老爷搁遗址,近代有裴家庄园。. |
贾豁乡 |
" 贾豁乡位于武乡中部丘陵山区,距县城25公里处。该乡北与晋中的榆社县接壤,东连大有乡,西接故县,南与监漳毗邻。地理位置为北纬36.47度—36.56度,东经112.56度—113.07度,乡境东西长27公里,南北最宽处为11.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811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的5.96%。 贾豁乡全乡24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2774户,全乡总人口11660人,其中非农人口349人,人口密度约为122人/平方公里。24个行政村分别是:东胡庄、上寺烟、宋家庄、张家庄、刘家沟、陈家沟、上王堡、李家庄、下王堡、韩道沟、石泉、郭村、蒺藜坪、贾豁、槐树烟、桃峪、丰台坪、水泉、古台、田庄、王家垴、下西庄、龙王沟、阳南头。其中:贾豁村是贾豁乡政府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贾豁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地理状况 (一)地质地貌 贾豁地貌类型属于黄土丘陵型,全乡海拔约900米。山大、坡广、沟深是该乡的主要特点。 贾豁乡有河流一条名叫贾豁河,全长22公里,由于近些年来的气候变迁,该河的水量变小。在夏天干旱时期,多呈干枯状态。 (二)气候水文 本乡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春季短暂、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均降水量为500㎜,年均气温为12.6℃。 (三)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是一个以农、林、牧为主的纯农业乡,现耕地面积23811亩。褐土是我乡最主要的农业土壤,是全乡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林业资源分布很广。特别是近几年来,退耕还林的全面开展,使我乡的林业资源更加丰富。截止去年底,新增林地8483.8亩,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该乡虽已探明一些煤炭资源,但由于其深度以及当前技术等原因,暂时还未达到可开采标准。 交通、通信状况 全乡现有乡级公路两条,为:贾—郝线,贾—广线,全长共20公里,是贾豁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承担了全乡90%以上的运输,是全乡的经济命脉,是全乡的经济命脉。除此之外,还有12个村的村村通油路。 现已有9村开通程控电话,总共358部。为人们与外界联系提供了极大方便。无线电话也已开通,全乡40%以上的地方可以接受手机信号。. |
故县乡 |
故县镇位于洛宁县最西部的洛(宁)、卢(氏)、灵(宝)三县交界处,位居洛河中上游,在北纬34°05′~34°38′,东经111°08′~111°49′之间,距县城76公里,西接卢氏县,东连上戈镇,东南与下峪镇隔河相望,西北与灵宝市毗邻,横贯东西的省道八官线穿境而过,既是洛宁县的西大门,也是洛阳市的西部边乡,2011年2月实现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141.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2103米,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800米,南宽北窄,形似燕状,多山坡、丘陵和部分河谷盆地。地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极限低温-8℃,极限高温38℃,耕地面积28,000亩,辖12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112个自然村,总人口8730人,属典型的深山区农业乡。境内有故县水库(西施湖)、千年银杏树、莲花岛、龙泉观遗址、老君洞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先后被河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国土绿化模范乡镇”、洛阳市政府“园林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乡镇”、“烟叶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 全镇有林地、宜林荒山、牧坡面积40,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56%。国家“七五”重点水利工程——故县水库主要库区在该镇,该水库库容11.75亿立方米,常年蓄水量6亿立方米左右,水质清冽,属一类水质,可直接饮用,库内水产丰富,鱼种可达近20种,人工养殖有三文鱼、鲟鱼、银鱼等名贵鱼种。 行政区划 故县镇下辖村: 辖寻峪、隍城、西岭、岭南、言里、焦寺河、南原、竹园沟、北窑、高原、窑瓦、东庄12个行政村。 |
上司乡 |
上司乡地处武乡县城中南部,东临监漳,南与襄垣接壤,西与沁县接壤,北与丰州、故县相邻,地势比较高,海拔900-1200米,总面积5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24亩,近年退耕还林还草3762亩,净余20662亩,年内粮食总产量6000多万吨,全乡有2425户,9923口人,辖1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 乡政府有-一名,乡长一名,人大主席一名,副-四名,其中专职二名,兼职二名,副乡长二名,分设计生、民政、财政、经管、农业、土地、农机、统计、水利、林业、蚕桑、果树、文化、妇联、人武等机构15个。 本乡地下无矿藏资源,地上自然资源也比较贫乏。年均日照2529小时,年均气温8.9℃,有效积温3127℃,年降水量650mm,为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昼夜温差较大,土壤多为耕种性红黄褐土,铁、钾、铜含量丰富,非常适合谷类和各种小杂粮等作物生长,本乡也是全县的优质谷子种植基地。本乡还有“梨果之乡”的美称,梨果产量年均570万斤,其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上司、小店、蒋家庄、乐家坪、胡家庄等村。 1992年依托大力发展谷子种植基地建起了“上司乡米厂”,开发了名米“汾州香”。该米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其独特风味,走俏市场,产品远销北京、内蒙、河南、河北及全省各地。1995年改制为“太行名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年产“汾州香”小米500万斤,同时建起了年加工汾州香、黑珍珠、宫庭八珍粉200万斤的产品加工基地。还同步健全完善了一套连户开发,以户代储,集体加工,统一销售的经营体制管理网,从而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 2004年,乡政府将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坚持以“汾州香”小米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米战略,扩大辐射面,连接四周三县,增加种植面积,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太行名米公司将更新观念,引进人才和资金把企业做大做强,以更好地为本地经济服务。. |
石北乡 |
石北乡位于武乡县西北部,北与榆社县接壤,西、南分别与本县的丰州镇、涌泉乡、石盘开发区相邻,总面积7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11亩,全乡辖16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总户1722户,总人口6587人,乡政府设东河村。 地理状况 石北乡地处东经112度26分至113度22分,北纬36度 39分至37度08分的太行山区,境内属黄土丘陵地带,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区,全乡海拔960米--- 1230米,年降水量640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 12.6摄氏度,年日照时数 2592小时,无霜期160天左右,年蒸发量1600毫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马牧河,地下水资源充足,地表覆盖率50%,主要山脉有小良山、乌龙山、成功岭等。 交通状况 石北乡交通便利,榆黄公路贯穿南北,太焦铁路从乡里穿过,在乡政府驻地设有东河站,全乡100%的村通机动车辆,有70%的村通 (水泥、砖)路,村村通程控电话,5个村开通闭路电视。 经济状况 石北乡是个农业乡镇,境内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土豆、蔬菜等。2003年粮食总产3150吨,养牛5600只,牛3340头,养猪1450头,有小良,马家凹,神西三个养殖小区,全乡经济总收入197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0元。全乡有建材厂两个,制氧厂一个,硅澡土厂一个,长玉建材厂的机砖享誉全县。 文化、教育、旅游状况 石北乡现有中学1所 (初中),小学教学点15个,在校学生620人,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6所,有乡文化站一个,全乡村村有篮球场,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硅澡土基地,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10,张村、楼则峪村一带的化石,在世界闻名,是山西省古脊椎动物化石重点保护单位。这里民风淳朴,百姓有习文练武的习惯,石北乡的少林拳(包括小红拳、通臂拳、炮拳等)全县闻名。近年来,石北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持续保持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
涌泉乡 |
涌泉乡位于武乡县城以西14公里处,全乡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共辖21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2200余户,8500多口人,乡政府所在地为涌泉村南坪权马公路北侧。本乡现有八年制初级中学一所,乡村小学17所,初中在校生520名,小学生900多名,乡卫生院一所,职工10余人,另设有信用社、兽医站、邮政电信所。 本乡地处丘陵山区,北部山脉连绵,溪流广布,坡阔沟深,南部地势较为开阔,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县级权马公路东西贯穿,是全县通往省城太原的交通要道。 本乡是全县粮食生产大乡之一,也是一个纯农业生产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为农业生产,财政收入较为困难,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9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5元,为全县较贫困的乡镇之一,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是谷子、马铃薯、豆类等小杂粮。 今年来,乡党委、政府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立足本乡实际,确立了“近抓畜牧,远抓林果”的战略发展思路,狠抓林牧业生产,栽植优质经济林苗木50余万株。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万余亩。畜牧业生产上,结合退耕还林大力推广舍饲生态养殖业,全乡共建成11个生态养殖示范村,新建圈舍500多间,入圈牛数达到40%,有效地缓解了林牧间矛盾,促进了林牧业的协调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养殖业发展,今年又筹建一所千头黄牛交易市场。 2、资源分布、企业状况、主要产品、发展规划等 涌泉乡地处丘陵山区,是一个纯农业生产乡,地下资源较为贫乏,北部山区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南部地平水浅,农业基础较好,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为农牧业生产。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主,每年玉米总产量均在5500吨以上。 近年来,结合畜牧业生产,新建恒昌牛肉制品厂一座,所产冠众牌牛肉畅销周遍县市。另还建成新世纪太行乳业有限公司,主要以加工微粉饲料为主,更好的服务于养殖业发展,目前即将竣工投产。 大力发展舍饲生态养殖业,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狠抓林业生产,建成农、林、牧总体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示范乡是本乡发展的基本规划。. |
分水岭乡 |
分水岭乡位于武乡西部干石山区,全乡辖8个行政村,726户,2653口人,耕地面积10335亩,2002年人均收入1586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党的富民政策和发展林牧、三产特有的资源优势,大胆构思并提出“稳农强林攻牧促三产”的经济发展战略,凭借国道纵贯全乡的特有优势,发展道路经济和以餐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大搞退耕还林,移民并村和舍饲圈养。截至2003年6月底,全乡共退耕3458.6亩,还林4894.3亩,移民61户,、207口人,全乡不足150口人的村已全部移到208国道上,同时强化了水、电、路、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随着移民的稳步推进,将闲置的房屋充分利用起来圈养牲畜,目前新建舍饲圈养示范点3处,解决了林牧并举的矛盾,为全乡人民全面建小康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