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乡地处正宁县北塬最西端,距县城37公里,南与陕西彬县毗邻,西与陕西长武县接壤,北与本省宁县隔无日天沟相望,历来有“鸡鸣听四县”之说。全乡总土地面积11.76万亩,其中耕地5.29万亩,人均2.2亩。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境内塬、梁、川、峁、沟相间,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年平均气温8.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00多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35毫米左右,无霜期年平均180天左右。辖13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5667户,25611人,其中非农3657人。
周家乡人文历史积淀深厚,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出土的石器、彩陶等文物省市罕有;剪纸、香包刺绣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民歌、曲艺等黄河文化源远流长,1994年曾被庆阳地区行署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全乡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油料等,素有“粮仓”之称。大麻生产、柳编加工历史悠久,其加工生产的柳编簸箕远近驰名,行销大西北。
近年来,周家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富民强乡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初步形成了石料、建材、地毯、钢门钢窗、柳编加工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烤烟、林果、蔬菜、畜禽、荏籽五大支柱产业,每年栽培优质烤烟1.4万亩以上,生产优质烟叶540多万斤,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近千元,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756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78万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6万人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621025105 | 745000 | 0934 | 查看 周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周城社区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周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徐家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徐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芦堡子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芦堡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乔坡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乔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庄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西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惠塬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惠塬村谷歌卫星地图 |
车家沟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车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燕家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燕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下冯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下冯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梁家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梁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周家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周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璋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大璋村谷歌卫星地图 |
房村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房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核桃峪村 | ·正宁县旅游·正宁县特产·正宁县十大特产·正宁县十景·庆阳旅 | 0 |
---- |
查看 核桃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山河镇 |
山河镇位于子午岭西麓、县域东北部,东临西坡乡、五顷塬乡,西接宁县米桥乡,北接宁县九岘乡,南与湫头乡、永正乡毗邻,正铜、正长、正艾三条公路主干线穿境而过,交通位置异常重要。该镇是正宁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经济文化中心和各种商品及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境内山、川、塬地兼有,平均海拔1442.21米,年积温2700℃以上,年降水量620mm,全年无霜期180天,年平均气温8.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自然条件优越,属庆阳市历史文化名镇。该镇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共辖11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13个镇直企事业单位, 现有各类学校11所,专职教师179人,在校学生4068人。全镇总户数12181户,总人口43941人,其中农业人口6167户,27131人,非农业人口16810人,总耕地面积5.29万亩,其中山川地2.65万亩,人均耕地1.95亩,土壤肥沃,是一个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工商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经济强镇。2005年粮食总产量12372吨,油料总产量1116吨,肉类总产量643吨,农业增加值3064万元,,农民人均纯入已经达到1986元。主要农副产品有烤烟、苹果、香菇、麻荏、洋芋、花椒、核桃、药材、手工挂面、豆腐等。 近年来,“工业兴镇、项目兴镇”战略在该镇凸显成效。2005年全镇大小企业120余户,固定资产累计5200万元,年产值9800万元,实现利税1700多万元,形成了以酿造、果脯、建材加工为主,香包、香菇、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小杂粮加工为辅的项目发展格局。支柱产业开发有了突破性进展,年种植烤烟6000余亩,产优质烟叶120万公斤;9000多亩优质果园已陆续进入盛产期,年产红富士、红星等优质果品可达1.4万吨;油料产品稳步发展,种植面积每年都在5500亩左右,可产荏籽近100万斤,开发前景可观;以畜禽养殖和饲料加工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生机勃勃,发展大型养殖公司3家,形成规模养殖村3个,规模养殖户150户,农民人均增收显著。. |
榆林子镇 |
榆林子镇位于正宁县西南19公里处的前塬中心地段,银(川)—西(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镇域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总面积93.7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面积5.64万亩,人均1.8亩。全镇共辖12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7159户,3.13万人。2003年被列为省列小城镇建设改革试点镇,2004年被评为“全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05年被省建设厅评为“甘肃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427万元,财政收入完成76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64元,居全县第一位。镇区建成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有镇直机关单位20个,各类工商、服务业门店600多家,镇区人口达到6500多人,是全县典型的人口大镇、农业大镇、财政大镇、产业重镇、工业强镇,成为全县小城镇建设的排头兵、工业建设的排头兵、财源建设的排头兵。 近年来,榆林子镇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人行道彩砖硬化铺设22000平方米,绿地建设1000平方米,砂石硬化单位门前巷道26条,开通南北十字街一条,大大提高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 全镇以烤烟生产为主要产业,年种植4万亩优质烤烟,产烟叶12万担,可为财政增收500万元。为解决群众废旧残次烟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招商引资茄尼醇生产线一条,可有效解决废旧残次烟叶的问题,并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元。长兴日用化工厂是投资800万元引进的一个洗涤日化公司,公司现生产田义、西北美、净浪牌洗衣粉,年产量20000吨,产值6000万元,利税60万元,产品远销宁夏、内蒙等地,该公司今年计划引进一条透明皂、洗洁净生产线,预计8月初将投入生产。 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电讯等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2年投资40万元,建成了镇科技文化中心楼一座。新型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已为全镇26909人办理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85.7%,为农民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2005年底接入宽带网,如今已安装宽带网用户800多户。电讯事业迅速发展,开通程控电话2110门,移动电话10801部。辖区内10个村、2300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农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实现了村村通,户用率达到99%。. |
宫河镇 |
宫河镇位于正宁县宫河塬西部距县城31.5公里处,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东接榆林子镇,南于陕西省彬县永乐乡相临,西与周家乡接壤,北与宁县早胜镇隔沟相望。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银西公路、正周公路纵贯全镇,占地100亩、总投资1000万元的陇盛商城已经建成,高标准的南环路正在建设之中,主街道四条。邮电、金融、卫生、商贸、文化等设施齐全,自然经济条件优越,社会事业发达,是陇东有名的商贸重镇、经济强镇、文化大镇。1994年该镇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高原示范镇,1996年被省民政厅、人事厅评为“甘肃省明星乡镇”,2002年被省体改委列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 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共辖12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7239户,31255人,(其中农业人口26980人),耕地面积5.718万亩,人均耕地1.89亩,其中粮田面积2.315万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371吨,人均产粮26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6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28个,党支部19个,党小组89个,党员821名。拥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14所,教职工398名,在校学生6147人,毕业率98.9%,高考升学率74.3%。 宫河镇历史悠久,曾是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宫河镇王录村,至今还保留有邓小平住过的窑洞,1937年2月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住在王录村群众王度家,现存的这只窑洞,1981年6月被正宁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出宫河街向南2公里,便是风景秀丽的马鞍山,因山体酷似马鞍而得名,山上林草葱郁,果树飘香,牛羊肥壮,山底有百亩鱼塘,鱼儿跳跃,特别是每年三月杏花开放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杏花盛开,在细雨朦朦之中,观赏杏花,如入仙境,别有一番风景。. |
永和镇 |
永和镇位于正宁县西南面,西、南分别与陕西省旬邑县底庙镇、湫坡头乡相接,东与湫头乡毗邻,北与榆林子镇相邻。镇政府驻地于琴宅村,距县城40公里,距西安96公里。国道银(川)西(安)公路、县道南(邑)罗(川)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信息灵通,是正宁南部主要的农产品、工业品集散地和商贸重镇。古称“寺村商城”。先后荣获全县文明卫生乡镇、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乡镇、全市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全镇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5776户,24428人(其中农业人口21700人),耕地总面积4.94万亩,人均2.02亩,其中粮田面积31180公顷,2005年粮食总产量8760吨,人均350公斤。全镇经济总收入1180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53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8元。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18个,党支部17个,党小组85个,党员690个,中心卫生院2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15所,在校学生4443名,教职工247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镇区总规划面积0.75平方公里,中心街区宽20米,实现了“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移动、联通、小灵通等通讯设施齐全,连续两年来,累计规划建成农村小康住宅示范区4处,建成100多院。目前,一个新型的小城镇已初具雏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
永正镇 |
永正乡位于正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北与宁县接壤,南与本县永和镇、榆林子镇毗邻。全乡地形东高西低,南北宽约5公里,东西长约23公里,总面积93平方公里。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高度平均1460米,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8.5℃,年降雨量约为650mm,全年无霜期平均180天左右,是全县优质烤烟生产示范乡之一。 全乡共辖10个村民委员会,72个村民小组,5702户,26676人(其中农业人口25609人,占总人口的96%)。耕地面积5.48亩,人均2.05亩,其中粮田面积27160亩,烟田面积195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7611吨,人均285公斤。乡镇经济总收入10922万元,其0售产品收入688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91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545万元,第二产业449万元,第三产业9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811万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10个,党支部16个,党员685名。中小学校19所,教职工290人,在校学生5474人,毕业率99.6%。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区总体规划2平方公里,中心街已拓宽20米,人行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一个新型的农村小城镇已具雏形。 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电讯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2005年,该乡被评为全市科技示范乡。广播电视不仅实现了村村通,闭路电视已发展到了3个村690户,而且接通了广电宽带网。电讯事业迅速发展,开通了程控电话1.1万门,建成了移动、联通通讯塔两座。辖区内2个村,210户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实现了村村通,大大提高了用电质量。. |
周家镇 |
周家乡地处正宁县北塬最西端,距县城37公里,南与陕西彬县毗邻,西与陕西长武县接壤,北与本省宁县隔无日天沟相望,历来有“鸡鸣听四县”之说。全乡总土地面积11.76万亩,其中耕地5.29万亩,人均2.2亩。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境内塬、梁、川、峁、沟相间,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年平均气温8.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00多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35毫米左右,无霜期年平均180天左右。辖13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5667户,25611人,其中非农3657人。 周家乡人文历史积淀深厚,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出土的石器、彩陶等文物省市罕有;剪纸、香包刺绣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民歌、曲艺等黄河文化源远流长,1994年曾被庆阳地区行署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全乡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油料等,素有“粮仓”之称。大麻生产、柳编加工历史悠久,其加工生产的柳编簸箕远近驰名,行销大西北。 近年来,周家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富民强乡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初步形成了石料、建材、地毯、钢门钢窗、柳编加工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烤烟、林果、蔬菜、畜禽、荏籽五大支柱产业,每年栽培优质烤烟1.4万亩以上,生产优质烟叶540多万斤,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近千元,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756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78万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湫头镇 |
湫头乡位于正宁县东南部,子午岭林缘。东接五倾原乡,南邻三嘉乡,西连永和镇,北与永正乡、山河镇接壤,乡域总面积86.3平方公里。全乡辖7个村,64个村民小组,3985户,18155人。耕地面积30800亩,人均1.7亩。2005年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616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7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942万元、第二产业434万元、第三产业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7元。辖区内有20个机关单位和1个县列完全中学,有党支部16个,党员486名。 南罗公路自东向西穿乡而过,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村庄主干道路晋等升级,农田道路全面联网,现有进村油路1条4.5公里,农二级砂石路7条40公里,群众交通极为便利。湫头街区规划面积40公顷,水电路基础配套齐全,通讯信号覆盖全乡,商贸流通频繁活跃,城乡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农村集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至目前,乡镇集体企业发展到12户,私营个体企业发展到278户,年产值347万元,上交税金37万元,创利润222万元,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网点168个,集市贸易点5处,社会消费品总额904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215万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益,以东街改造和西区开发建设为契机,中心街道拓宽达36米,人行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已完成,一个新型的农村小城镇已初具雏形。 “以果为主、烟果并举”的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凸现,2005年底,全乡有果园2.6万亩,人均1.4亩,果品产量2260万斤,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千元以上。果字号农特产业开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现有果树协会8个,奥神洲果品贸易公司、大地果业有限公司、果品贮销公司、果实套袋厂等开发龙头企业8户,中小气调库200多个,在建和建成大型气调库17座。 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体育工作质量稳步提高,全乡有中小学校9所,教职工327人,在校学生4414人,学生入学率、毕业率98.7%、98.9%。教学楼房率达到85.7%。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399人,湫头卫生院设备先进,医护力量雄厚,科室齐全,可满足全乡群众医疗需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效果明显,全年出生率控制在7‰之内。. |
西坡镇 |
西坡乡位于正宁县东部,子午岭林区西缘,东与陕西省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西、北分别与本县五顷塬乡、山河镇、宁县九岘乡毗邻,地势东高西低,呈现坡形,故称西坡。平均海拔1400米,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60mm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70天左右。 西坡乡地、水、林、草、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全乡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3526户、14601人,耕地总面积3.17万亩,人均2.17亩,地形复杂,山川塬皆有,综合开发潜力巨大;境内有全县最大的河流——四郎河,水流量丰富,年经流量2600立方米;位于四郎河上游的庵里水库,总库容量6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308亩;西坡林场总面积14.5万亩,生长有桦树、油松、侧柏及其它杂木180余种,有柴胡、甘草、黄芪等中药材140余种,有鹿、野猪等野生动物及各种鸟类100余种,有野生油料、生漆、木耳、山毛桃、野山楂等林副产品100种。林区边缘,牧草茂盛,发展畜牧养殖得天独厚。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量7853吨,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131万元,财政收入完成73.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0元。辖区内党支部16个,党员530名,中心学校15所,教职工218名,在校学生3679人,本乡学生3516人,中学生数827人,毕业率99%。. |
五顷塬乡 |
五顷塬回族乡位于正宁县东南部,地处子午岭林缘,毗邻陕西铜川、旬邑,北距正宁县城21公里,是庆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一个山区贫困乡。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属温带大陆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5°C ,积温3000°C,降雨量630mm以上。乡内山、梁、峁、沟纵横交错,山大沟深,回汉杂居,民俗各异。正(宁)铜(川)、正(宁)西(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1988年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被评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集体”,1994年五顷塬乡西渠村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荣获全国统一战线知识竞赛庆阳地区优秀组织奖和全区护林防火先进单位,2003年乡司法所被省司法厅授予“人民满意司法所”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2004年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2005年乡妇联被评为庆阳市“十佳”妇联组织。 全乡总面积55.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1516户、6443人,其中回民540户2310人。耕地总面积1.88万亩,人均2.9亩,山地1.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250亩。粮食总产量由2001年3535吨增加到2005年4649吨,人均年增加46公斤,2005年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941元增加到2005年1242元,年平均增长60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10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31个,党员291名,各类中小学12所,幼儿园1所,教职工90名,在校学生1298人,卫生院1所,医疗站3处。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乡政府所在地街区总规划1.5平方公里、已完成1.2 平方公里。2005年建成商贸楼4幢1160平方米,投资80万元新建乡政府计生服务楼和办公楼960平方米,投资220万元新建二层商贸楼6幢2200平方米。新建成街心花园一处200平方米,完成了街区排污、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提升了小城镇的综合功能。. |
三嘉乡 |
三嘉乡位于正宁县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与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相邻,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1756米,最低海拔1400米,塬、梁、山茆、沟、谷结合,东部多山,为子午岭林区,西部为带状残塬,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4公里,年平均降雨量620mm,年平均气温8.3℃,全年无霜期163天,霜冻、干旱、冰雹为主要自然灾害。 全乡总面积93.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和国营刘家店林场,1718户、7012人,(其中农业人口6774人),耕地面积28890亩,人均4.12亩,其中粮田面积17369亩,果园面积12000亩,经济作物面积45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4620吨,人均658公斤,果品总产量452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55元。辖区内有机关事业单位9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30个,党员339人,中小学10个,教职工99人,在校学生1300名。 小城镇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乡镇驻地规划新建小康住宅30户,街道拓宽、路灯安装、人行道硬化和沿街两旁绿化工程初步成形。 境内现有各类企业12户,有“正宁果瓜之乡”之美称。川区三村以烟畜领先,塬面四村以瓜果著称,由于昼夜温差大,所产西瓜个大、瓤红、汁蜜、味甜,远销陕西、四川等地;红富士苹果外形美观,皮薄色艳,含糖量高,深受客商青睐,畅销广州、深圳等东南沿海和毗邻省市。瓜果经济效益可观,占农民人均纯入的80%。种草养畜是农民的优良传统,以秦川牛、早胜牛为主要商品畜,形成关家川等5个规模养殖小区,基地规模化、养畜良种化、养殖舍饲化、经营市场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草畜产业不断壮大。截止2005年底,5头以上养牛大户达180户,大家畜存栏5200头,人工种植紫花苜蓿5000亩。全乡当年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人,劳务输出1400人,年创劳务收入40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