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镇地处巴山北麓,汉江南岸,西与石泉县毗邻,南与双坪乡及西乡接壤,东与漩涡相连,是汉阴县西南重镇,辖14个行政村,一个集镇居委会,183个村(居)民小组,5576户,20529人,全镇辖2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4个,集镇支部1个,机关企事业支部10个,共有党员629名,其中预备6名,生产一线党员494名、60岁以上党员164名、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党员188名。散居在以集镇为中心的118.78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耕地面积52584亩,其中水田8779亩,人均耕地2.5亩,省道石(泉)紫(阳)公路穿境而过,汉双公路贯穿南北,村村通公路,60%的组通公路,水路直达安康,因汉阳集镇临江而建,商贸繁荣,故有“小汉口”之美誉。
近年来政府以抓好促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三大产业”(畜、姜、桑)加快五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集镇建设、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的发展战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28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1元。新发展黄姜2100亩,桑园总面积达到4259亩,林果面积1580亩,其中2002年新发展柑桔728亩,当年退耕还林1558亩,架接板粟634亩,发展无公害蔬菜1000亩,其中大棚蔬菜32个,发展养殖大户72户,2002年养蚕4108张,产茧144吨。新修塘坝2口,渠道3400平方米,挖水窖126口,抬田造地352亩。发展个体户72户,自动程控电话达620部,建移动通讯直放站2处,村村通电,低压电入户率88%,70%农户吃上干净的自来水。随着喜河电站的开工建设,给该镇又带来无限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决心抢抓机遇,奋力发展,继续坚持以抓好党建、促经济,把汉阳镇建设成为汉阴南山的一个灿烂“明珠”。.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05万人 | ·汉阴县旅游·汉阴县特产·汉阴县十大特产·洛南县十大特产·汉 | 610921108 | 725000 | 0915 | 查看 汉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城关镇居县委、县0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4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面积为132.61平方公里,耕地32000 亩,总人口64100余人,是安康市第二人口大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之首。 近年来,镇党委、0立足镇情,提出了“鼓实劲、兴产业、扬优势、铸名牌”,努力建设市级绿色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已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经商办企业,创办了月河苗圃、汉源水泥厂、秦龙养殖厂、饲料加工厂等一大批规模企业,其中,汉源水泥厂总投资达1.2亿元,是本市引资最大的工业企业。投资1000万元的圣桑集团果桑饮料生产线正在加紧修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黄姜种植面积达到3570亩,桑园面积有2735亩,其中果桑1500亩,药、果、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已发展桔梗、柴胡等中药材800亩,蜜桃、柑桔种植面积1300亩,莲藕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00余亩、建设拐枣园1000亩,初步形成了工农互动、城乡一体的经济格局。2002年全镇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城关镇联系电话:(0915)5212056 |
涧池镇 |
汉阴县涧池镇地处县城东9公里月河川道,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万人,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财政收入276.6万元,实现农业产值4484万元,工业产值5417万元。是一个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交通通讯电力便利的粮油、蚕桑、黄姜、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被列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小区,2002年荣获省级“文明集镇”的称号。 近年来,涧池镇0立足区位优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以集镇建设为依托,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以建设绿色经济强镇为目标,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团结拼搏,苦抓实干,累计发展蚕桑8460亩,黄姜4113亩,无公害蔬菜3119亩,畜牧大户157户,先后引进建成了环球生物化工厂、中日合资丸正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川陕魔芋精粉厂、植酸厂、荣辉建筑工程公司等20余家企业,发展个体工商户达1120家,各类运输车辆近200余辆,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初步形成了农业以蚕桑、黄姜、畜牧、无公害蔬菜为主导,工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为支柱,服务业以餐饮、运输为骨干的农工商贸协调发展的镇域经济新格局,建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带”和“农业生态旅游区”。. |
蒲溪镇 |
汉阴县蒲溪镇位于汉阴县东部,距县城15公里,位于月河川道,总面积51.27平方公里,有耕地18962亩。该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户数6473户,总人口21778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1249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前列,是政治、经济、文化较繁荣的一类乡镇。该镇以桑、畜、姜为主导产业,特产桑果、五香豆腐干、桃花鱼干等绿色食品。地下矿产主要有黄金、石英、花岗岩。境内著名景区“两合崖”是古汉阴八景之一,经营多年已成为集旅游、休闲、佛道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极具看点,其他云雾山、虎形山、盘龙洞等景点极具开发前景。 近年来,该镇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各方面工作都卓有成效,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集镇”,2001年获得了“市级文明集镇”的荣誉;2002年又获得市级“-”学教活动先进集体的奖励。2003年,该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组织实施“三三三”经济发展新战略(即:实施蚕桑、畜牧、非公有制经济三大突破;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园林集镇三大建设;加快生态旅游、绿色食品、蒲溪文化三大开发),为发展绿色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
平梁镇 |
汉阴县平梁镇位于汉阴县城以西,镇域140.6平方公里,西邻石泉县池河镇,南依凤凰山麓与本县汉阳镇接壤,北邻本县观音河乡,东与本县城0关镇接壤,辖20个行政村,165个村(居)民小组,7976户,27752人,有可耕地39723亩,其中水田14133亩。阳安铁路、316国道横贯其境,照明用电通组率、通村公路均达100%;有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12所,在校学生3200余人;镇政府位于平梁集镇,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和农产品商贾交易中心;有中、省、县驻镇单位13个;大部分人口集中位于东西长约7公里的月河川道,由于交通,通讯,信息便捷,以形成全镇农业主导产业和乡镇企业经济带。 平梁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党委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定姜,烟,蚕,畜四大主导产业,采取外引内联等措施,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和设施农业建设。止目前,全镇已种植黄姜3995亩,种烤烟1500余亩,新建优质桑园2283亩,年养蚕发种3000余张,退耕还林1700亩,荒山造林2000余亩,建良种葡萄示范园50亩,培育规模蓄禽养殖大户200余户,建良种猪繁育基地一处,农业产业结构粮经比为4:6;新建人饮工程4处,新修水窖440口,修复堰塘4口;建设小康新村3个,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至2002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1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9.00元。. |
双乳镇 |
双乳镇党委辖14个党支部,75个党小组,有党员438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双乳镇党委坚持以创“六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三个文明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市级文明集镇”“市级文明机关“”-学习先进党委“”干部教育整顿学习先进党委“”争先创优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围绕经济。一是狠抓阵地建设,先后投资60万元先后建起三同、双乳、新塘村标准化支部党员活动室,建起标准化电教村三个,其中三同村被列入汉阴县电化教育示范村;二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四个,组织机关干部学习350场次,村级党员培训120场次;三是创新机制,建立和推行了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机制,严格干部任用机制,注重把工作硬,作风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站所长岗位上,激发广大干部的活力,形成百舟争流的良好局面,五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0人,纳新党员67人,培养后备干部30人。 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创绿色品牌,建绿色经济强县”经济发展战略,共建起百亩多倍体良桑育苗基地1个,栽桑留存面积达5800亩;新栽黄姜2000亩,黄姜留存面积达3500亩;培植养殖大户59户,粮经比实现了4:6,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6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20元。. |
铁佛寺镇 |
铁佛寺镇位于汉阴县北秦岭南部浅山区,东临安康市汉滨区,西毗龙垭、双河口镇,南连涧池镇,北与石条街乡接壤,总面积87平方公里。中河自北向南蜿蜒流淌而过,形成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地貌,平均海拔760米,汉铜、涧鹿公路贯穿全镇。全镇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2855户,11159人,耕地面积35389亩,其中水田3826亩,镇内植被较好,交通、通讯便利,经勘探,方圆80平方公里分布着品位不同的岩金矿资源,尤以金半坡、范家沟、八庙沟、猫耳沟、李家庄、长沟等处储量和品位较高,具有极大开发开采价值。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县委十二次-会精神,全力实施经营绿色战略,以“两个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达2100万元,财政收入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粮经产业结构比实现4:6目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1年度争先创优‘先进党委’”、“村级‘-’学教活动先进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党委”,并被授予市级“文明集镇”、县级“文明机关”等荣誉称号。. |
漩涡镇 |
汉阴县漩涡镇地处凤凰山南麓,东与紫阳县汉王镇接壤,南与本县上七镇交界,西与汉阳镇毗邻,北依凤凰山,距县城51公里,位于汉水之滨。地域总面积185.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725.5亩。镇辖22个村1个居委会,193个村民小组30848人。 近年来,该镇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认真学习贯彻“-”重要思想,转变观念,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从份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了以蚕桑、黄姜、烤烟、茶叶、林果、畜禽养殖为重点的六大支柱产业。建设了3000亩黄姜产业化种植基地,800亩名、优、特林果园,5000亩优质富硒茶园,年养蚕量突破5600张。2002年实现财政收入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4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汉江大桥的建成,石紫三级路的改造,漩涡镇党委、政府加快了集镇开发步伐,确立了以黄姜、烤烟、畜禽养殖、巴硒菇为短期发展项目;以茶叶、黄姜、中药材种植的中期项目;以板栗等名优特林果及生态林建设、汉江文化旅游开发为长期项目的经济发展思路。引进科技人才,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南水北调工程,大力实施绿色家园建设,不断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向着“绿色经济强镇”目标大步迈进!. |
汉阳镇 |
汉阳镇地处巴山北麓,汉江南岸,西与石泉县毗邻,南与双坪乡及西乡接壤,东与漩涡相连,是汉阴县西南重镇,辖14个行政村,一个集镇居委会,183个村(居)民小组,5576户,20529人,全镇辖2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4个,集镇支部1个,机关企事业支部10个,共有党员629名,其中预备6名,生产一线党员494名、60岁以上党员164名、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党员188名。散居在以集镇为中心的118.78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耕地面积52584亩,其中水田8779亩,人均耕地2.5亩,省道石(泉)紫(阳)公路穿境而过,汉双公路贯穿南北,村村通公路,60%的组通公路,水路直达安康,因汉阳集镇临江而建,商贸繁荣,故有“小汉口”之美誉。 近年来政府以抓好促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三大产业”(畜、姜、桑)加快五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集镇建设、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的发展战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28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1元。新发展黄姜2100亩,桑园总面积达到4259亩,林果面积1580亩,其中2002年新发展柑桔728亩,当年退耕还林1558亩,架接板粟634亩,发展无公害蔬菜1000亩,其中大棚蔬菜32个,发展养殖大户72户,2002年养蚕4108张,产茧144吨。新修塘坝2口,渠道3400平方米,挖水窖126口,抬田造地352亩。发展个体户72户,自动程控电话达620部,建移动通讯直放站2处,村村通电,低压电入户率88%,70%农户吃上干净的自来水。随着喜河电站的开工建设,给该镇又带来无限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决心抢抓机遇,奋力发展,继续坚持以抓好党建、促经济,把汉阳镇建设成为汉阴南山的一个灿烂“明珠”。. |
双河口镇 |
双河口镇位于汉阴县城北部秦岭南麓28公里处,因地处楼房河、梨树河两河交汇处而得名。镇土地面积79.8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1388户520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双河口镇的经济贸易以明显增长. 双河口镇自然环境优美,两条小河绕街而过,近年来镇政府紧扣建设绿色经济强镇的目标,提出“强黄姜、优蚕桑、攻畜禽、上药材”的发展思路,制定生态立镇 、产业兴镇、项目强镇、工业带镇的发展战略,全镇绿色主导产业迅猛发展。今年,新发展蚕桑1134.95亩,黄姜3047亩,中药材536亩;今年退耕还林5703亩,荒山造林3000亩前期设计等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松树沟、斑竹园两处投资近12万元的人饮工程已全面峻工,一个文明环保、山绿水秀、村美人富的新双河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
观音河镇 |
观音河镇位于汉阴县城北面,东临龙垭镇、双河口镇,西临平梁、酒店镇,北与宁陕县接壤,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9公里。全乡辖7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2734户,10049人,总版土面积87.6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15148亩。2002年底,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53.7万元,人均纯收入1240元,乡本级财政收入完成82万元。 观音河乡属浅山丘陵与中高山相结合的综合区,植被状况好,森林覆盖面积达65%。这里风景秀丽,景点众多,有全市第二大水库--观音河水库,观音岩、水围寨、峡沟晓月、龟蛇相峙、天鹅饮水、雄狮聚会、水弹琵琶、药王庙等旅游景点散布期间。该乡交通便利,通信畅通,物产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石灰石、板石、黄金等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这里气候土壤特别适宜种植黄姜、蚕桑、烤烟等特色经济作物。黄姜、蚕桑、烤烟三大绿色农业主导产业已成为该乡支柱产业,在全乡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乡种植黄姜2485亩,桑园3488亩,全年发蚕种2806张,产茧79吨,发展优质烤烟528亩,粮经比例达6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