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占乡位于和顺县城以西南40公里处,东邻义兴镇,南接左权县,西毗横岭镇、榆社县,北依马坊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属典型的山地地形,全乡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77亩,其中基本农田8450亩,林地面积14.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易牧面积4.91亩,平均海拔1400——1700米,年平均气温7.4度,年平均降雨量592毫米,无霜期118天,境内山大坡广,水草丰盛,自古就有酿造酒醋的传统,全乡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4259口,其中农业人口4071人,全乡以和顺白酒由于历史的积淀,中国翘酒、阳光陈醋、寒湖月饼享誉全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20平方公里 | 140723204 | 030600 | 0354 | 查看 阳光占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寒湖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寒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上庄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小上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下白岩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下白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
拐子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拐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沙峪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沙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阳光占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阳光占村谷歌卫星地图 |
赵村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赵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内阳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内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建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张建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沟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西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科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张科村谷歌卫星地图 |
阳社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阳社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阳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上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崔上庄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崔上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牛家沟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牛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胡松沟村 | ·和顺县旅游·和顺县特产·和顺县十大特产·和顺县十景·晋中品 | 0 |
---- |
查看 胡松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义兴镇 |
原城关镇,1996年在撤乡并镇中,将原来的紫罗乡、联坪乡并入,组成了现在的义兴镇。位居梁余河、张翼河下游。全镇人口 26300,是全县第一大镇。煤炭、特色农业等是全县的拳头产业。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义兴镇地处和顺县中部,县城位于镇域中心,北依昔阳县,南接喂马乡,东邻坪松乡、李阳镇、牛川乡,西毗马坊、阳光占乡。地理座标位置为东径113°03′33″,北纬37°03′44″,南北宽约20公里,东西长约27.5公里,总面积3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60米。 全镇辖6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8709人,农户9072户,农村劳动力11428个。 二、镇情概述 (一)自然生态状况 我镇地处太行山西翼,是典型的土石山和山质山区,境内地形山峦起伏。平均海拔1260m,最大海拔高差311m。有张翼河、梁余河两条泾流,均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水流丰沛,冬季干涸断流。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592.8mm,一般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年平均气温6.3℃,无霜期124天,土壤质地主要是轻壤和中壤,理化性质多年平均有机质含量在0.48%~14.3%之间,PH值在7.3~8.4之间,全N含量在0.055~0.613之间,全磷含量在0.029~0.106之间。 植被方面共有宜林宜牧面积5.3865万亩,占全镇总面积9%,林草覆盖率为6%,其中林地27.9615万亩,草地5.8527万亩。 (二)社会经济状况 1、土地利用 全镇共有土地57.6万亩,其中:农业用地7.4982万亩,林地27.9615万亩,草地5.8527万亩,果园地0.2149万亩,水域0.7579万亩;未利用土地2.239万亩。其所占比重是:农用地占13%,林地占48.5%,草地占10%,果园地占0.3%,水域占1.3%,未利用地占4.2%,全镇土地利用率100%,耕地面积4.1万亩,人均1.5亩。 2、农业生产 ⑴种植业。全镇共有耕地3.9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土豆、豆类、莜麦、荞麦等,经济作物由油料、蔬菜组成。在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1.7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44%;谷子播种面积0.4万亩,占10%;土豆0.4万亩,占10%,小杂粮0.3万亩,占8%;在经济作物中,油料0.2万亩,占5%,蔬菜0.5万亩,占13%. ⑵林果业。全镇宜林荒山、滩涂广阔,气候适宜发展经济林,现已整修林地3000亩,全镇林业用地27.9615万亩,占总面积48.5%,有林地面积22.575万亩,宜林地面积5.3865万亩,森林覆盖率48.5%。主要树种有油松,杨树,旱柳,落叶松等用材林以及仁用杏、果树等经济林木。 ⑶畜牧业。本镇牧坡广阔,水草丰盛,适宜发展畜牧业,优良的西门塔尔牛在全省享有盛誊,现有养牛园区2个,牛场1个,猪场15个,鸡场20个,2009年底,全镇牛、猪、鸡存栏分别达到了3218头、4325头、89257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3、工副业 我镇境内地下地上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林草优势明显,而且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矿藏有煤炭、铁矿、铝矾、粘土矸等。全镇产业发展以煤炭为主,现有煤矿5个,全镇年产原煤194万吨,实现产值7.56亿元,上缴税费22202.6万元。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蓬勃发展。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为主,现有各类企业2044个,其中集体15个,股份制企业23个,联营企业26个,有限公司8个,个体1862个,从业人员8436人。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8亿元;生产原煤194万吨,实现产值5.63亿元;粮食生产总产量达到7161.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66元,比去年净增318元;上缴税费1.9亿元。 4、基础设施 全镇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207国道、省道榆邢线、县道蔡寺线纵贯东西,境内公路硬化达55公里,有50个村开通电话,58个村接通了闭路电视。有镇办初中1所,小学14所,镇级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32个。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卫生保健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义兴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委、政府“三县目标”和“五县方略”,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建设三大园区,做强四大产业”的工作思路,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龙头,以商贸为重点,以旅游为品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园区经济、开放型经济,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山西省和谐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秉承着党的-浩荡东风,一个区位优越、生态良好、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新义兴正在崛起于三晋大地。 |
李阳镇 |
李阳镇位于和顺县中北部边缘,207国道,阳涉铁路贯穿全境,镇政府所在地三奇村距县城15公里,东靠牛川乡,南依义兴镇,西与义兴紫罗相望,北与昔阳杜庄为邻。全镇31个行政村, 6765户18755口人,国土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60亩,宜林地7.2万亩,宜牧地8.8万亩。二0一一年底,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316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6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5元。李阳镇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韵,是和顺第二大强镇。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阴雨较多,冬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6.3℃,一月零下10℃左右,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五月中旬,无霜期12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00mm左右。境内河道属松溪河流域,主要支流有石勒河、三奇河、回黄河等。 地貌是:“一坪一岭五条沟”一坪是温泊坪,全县最大的盆地,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我镇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五条沟是石勒沟、回黄沟、温源北岔沟、三奇掌沟、柳林沟,这五条沟山大坡广,森林资源丰富,是种草、畜牧,以及农业调产的主导区;一山是蔡岭山,煤炭资源丰富,是煤炭工业区。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铝钒矿、铁矿等。 我镇是松溪河之源,石力王、李阳王故里,人文历史久远,名胜古迹胜多。 |
松烟镇 |
松烟镇属太行干石山区,全镇国土面积284平方公里,辖47个村(36个行政村),共有5143户,15264口人,耕地面积2.7万亩, 2010年底,全镇粮食总产量7161.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65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8元。当地的优势和特点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为: (1)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和顺县境东南,晋冀两省交界处。东与河北省邢台市接壤,西南与左权县相连,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素有“鸡鸣两省,中居三县”之称,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地,商贸流通活跃,人流物流汇集,素有和顺“旱码头”之称。 (2)气候条件独特。年平均气温8.5℃,较全县年平均气温高2.2℃;年平均无霜期140天,较全县平均无霜期多16天;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素有“和顺小江南”之称。水资源比较丰富,清漳河、浊漳河由此汇合,适于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全镇现有核桃树60万株,人均达到40余株,其中挂果核桃树达到7万余株,2008年以来,新发展核桃树近40万株。2010年,全镇核桃总收入达到810万元,人均核桃收入达到532元,近50个大户的核桃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同时,也适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全镇于2005年就在海眼寺发展养殖水面5亩,主要养殖虹鳟鱼、金鳟鱼、中华鲟等品种,并带动水滩、东坪、牛郎峪、雷庄等村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并于2009年在水滩村举办了“和顺县首届水滩休闲旅游垂钓节”。同时依托气候优势,全镇2010年建设设施蔬菜500亩,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3)旅游资源丰富。松烟镇是“中国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故事”发源地,既有海拔2058米的全县最高主峰---阳曲山主峰,也有全县最低海拔1040米的许村、乔庄盆地。境内石佛洞、龙泉寺、黄巢寨、海成知青藏品馆等景点远近闻名,尤其是由潞安集团-发展的“牛郎织女文化景区”和由和合公司-发展的“北地垴渡假村景区”全县两个重点景区正在建设之中,许村“明清一条街”正在完成二期工程。同时,以许村为重点的“农家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发展到70余户,年接待游客达到2万余人次,农家乐户均收入达到1万余元。 (4)交通条件发达。榆邢公路横贯东西,是全县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尤其是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汾邢高速公路、汾邢高速公路连接线、董榆线拓宽改造及邢和铁路工程四条交通干线,将会为全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当地特有的优势,确立了建设“核桃大镇、旅游名镇、文化重镇”的“三镇目标”,现在全镇上下正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实现“三镇目标”和快速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
青城镇 |
青城镇位于和顺县东北端,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933户,9139口人。镇政府所在地青城村距县城45公里。 青城镇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本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东俯河北省邢台县,西北与昔阳县皋落镇、水峪乡为邻,南面与本县松烟镇接壤。出省路范圪线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大东线至西与范圪线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发展商贸流通具有优越条件。 青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著名的人文古迹有:当城背窑湾古人类活动遗址(比北京的山顶洞人还要早14000年)、赵奢垒古战场遗址(是春秋时期“於与之战”和“再战於与”的历史见证)、后虎峪的虎谷坟(是明朝尚书王云凤的墓地);太行一绝“姑崖天险”,是和顺旧十景之中自然景观的一支奇葩;青城音锣鼓、跑炮、响马转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艺正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开放促开发,抓招商引资金。由浙江桐顺旅游公司开发建设的太行龙口景区(百备姑岩庙)和百备“农家乐”已初具规模,将极大带动全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我镇是全县传统的农业大镇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种植业、养牛业源远流长。近年来,全镇不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农业、畜牧、林业三大支柱产业长足发展。2009年底,粮食总产8757吨,牛存栏4011头,新造林780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4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东泰双千头牛场、当城粮中钙杂粮加工厂、晋军农机具加工厂等农字号企业的兴起,将进一步加速全镇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
横岭镇 |
横岭镇位于县城西部,和榆次区接壤,境内八赋岭比较著名。石拐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晋中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马铃薯非常著名。. 横岭镇位于和顺县西部,榆次区与和顺县中间,董榆线横穿全境,具有靠边居中、承西启东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镇国土面积26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共有1794户,5405口人,耕地1.83万亩。横岭镇山川秀美,林丰草茂、土地肥沃,亟待开发—— 自然资源:横岭镇山大坡广,水草丰盛,森林覆盖率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全镇农、林、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成为横岭镇的主导产业。横岭镇主要以养牛为主,是全县的养牛大镇。 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的绝佳圣地 横岭镇山川秀美,景色怡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春秋简子筑城,隋代平城置县,民国石拐建镇,曾召开过抗战史上著名的石拐会议,-、彭德怀、张浩、任弼时、左权、-、-、陈赓、-、-、-等一大批八路军高级将领曾长期战斗在仪城、石拐、官庄、翟家庄一带。全镇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原始林占70%以上,其中松树占到一半以上,这里的山高、壮、深、幽,这里的人朴实无华,因此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还可以感受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是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绝佳圣地。 土地资源:山大坡广,亟待开发 有机农业的特色沃土。横岭镇所在地区属温暖干旱区,平均气温9-10℃,日均气温10℃以上,盛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适宜玉米、谷子、土豆等种植,横岭镇山大坡广,水草丰盛,是发展畜牧业的特色沃地。 “十二五”,横岭镇牢树“和民心、顺民意”理念,围绕打造“五地两区”、实现“三个跨越”、建设山西东大门,实现百亿和顺的总体目标,抓住我省综改试验区建设和张璞书记帮扶横岭镇两大契机,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基础管理工作、镇村干部基本功培养“三基年”活动,奋力实施“书记登台发号令、干部亮剑打头阵、党员挂牌作先锋、群众响应见行动、夯实基础固根本、打响品牌促提升”横岭党建先锋工程,突出土地整理、品种改良、土地流转、民生改善四项重点,着力拉长拉粗玉米种植——肉牛繁育——屠宰加工——蚯蚓养殖、双孢菇种植、有机肥生产——有机种养的循环产业链,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大镇、林牧产业强镇、红色旅游名镇和沟域经济重镇。 |
喂马乡 |
喂马乡地处和顺县城南部10公里处,乡政府驻地东喂马村。 全乡国土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394 亩,辖24个行政村,共2589户,7327口人。 区位优势明显 喂马乡东与松烟镇相邻,南与左权县接壤,西与阳光占乡相连,北与义兴镇相接。素有和顺“南大门”之称。 交通便捷 207国道、阳左高速从全乡境内南北贯通而过,全乡公路通达、通畅率达100%,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物产丰厚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山药等,尤其莜麦颗粒饱满,色泽白净,品味优良而闻名全国,1992年曾获农业博览会“金奖”。全乡山大坡广,水草丰盛,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2011年牛存栏2613头,鸡存栏25060只,猪存栏995头。 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矿藏有煤、铁、耐火粘土、铝钒等,尤以煤炭闻名全县,素有煤乡之称,是喂马乡的经济动脉。2011年全乡煤炭产量完成181万吨,实现产值70246万元,上交税金13058万元。 全乡水、电、路、讯等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大量的人流、物流给喂马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创造了无限商机。在与生俱来的区位、交通、资源、品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面前,喂马乡党委、政府率勤劳智慧的喂马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沿着强乡富民之路,以开放的风范,开拓的精神奋勇拼搏,乡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 201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977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467万元,农民人均纯3775元.上缴税金1.3445亿元。 喂马她有闪光的昨天,有灿烂的今天,必将有辉煌的明天。真诚欢迎广大有识、有志之士到喂马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联系电话 0354-8455040 通讯地址:喂马乡人民政府 邮政编码:032709 |
平松乡 |
" 平松乡位于县城东10公路,全乡共有26个行政村,2424户,8391口人,耕地16870亩。无霜期130天左右,全乡平均海拔1320米,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乡镇企业辅。2005年全乡农村总收入1650万元,人均收入1212元。 和顺县,合山旅游区位于和顺县东部,平松乡合山村东南的卧龙岗下,距县城16公里。为古和邑十景之一,具有山、水、林、文综合园艺特色。合山旅游风景区现保存完好的有两座庙宇。一是合山懿济圣母庙;二是合山大王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
牛川乡 |
川乡位于和顺县城东北,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东靠青城镇,南连坪松乡,西邻李阳镇,北与昔阳县接壤。总面积77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023户,8582口人,耕地面积17464亩,2011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54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8元。全乡地下矿藏资源丰富,是全县四个有煤乡镇之一。 全乡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气候凉爽,生态茂盛。地下资源丰富,尤以黑(煤炭)、白(铝矾)、红(铁矿石)著称。现已探明煤炭含量5000万吨,铝矾储量6000万吨,铁矿石储量3000万吨;农作物以盛产小杂粮著名,其覆盖谷子米粒饱满,色泽晶黄,具有绵、甜、香、粘等特点,甜、苦荞麦蛋白质含量较高,是理想的天然营养食物和药用食物。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凝智转型、聚力跨越”发展战略和建设“五地两区”山西东大门目标,牢固树立和民心、顺民意的理念,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奋发进取,克难奋进,全力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兴乡、宜居名乡”三乡战略,奋力推进“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物流集散区、休闲服务区、宜居城镇区”四区项目建设,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乡呈现出政通人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人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
马坊乡 |
一、地理位置 马坊乡位于太行山腹地、潇河上游,和顺县西北部,北接寿阳,西邻榆次,东北连昔阳,南与我县横岭镇、阳光站乡为邻,东南与义兴镇接壤。地理位置为北纬37°21′30″---37°34′30″,东京113°03′45″---113°22′29″。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 二、社经概况 马坊乡现辖26个行政村,1890户,5180口人,劳力2667人,耕地面积26100亩,荒山面积39300亩,草坡面积237195亩,林地面积280400亩,拥有国土面积432平方公里,为和顺地域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密度12人/平方公里。2010年全乡经济总收入2800万元,农业总收入1337万元,畜牧总收入845万元,林业总收入14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0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10元,是全县较为贫困乡镇之一,属扶贫开发重点乡镇。 三、区域优势 1、环境优美宜人。马坊蓝天碧水,气候清凉,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及各种污染源,是全县乃至全省少有的无公害污染区域之一。全境南高北低,平均海拨1400米,年平均气温6.3℃,年平均降水量592.8毫米,无霜期115—140天,属高寒山区,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2、自然资源丰富。马坊沿黄河水系潇河两岸居住,潇河流域的三条支流纵贯全乡,有泉水出-34处,地下水埋藏较浅,水资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矿物质,水质优良,极具开发利用价值。马坊山大坡广,林丰草茂,林木覆盖率为48%,居全县之首。木材树、山杏、山桃、沙棘、药材、牧草、大型真菌等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有野生鸟类64种,兽类20余种,大型真菌38种,其中食用真菌13种,药用真菌6种。 3、交通通信便利。团西公路横穿全乡,连接榆次、寿阳、和顺三地,通讯快速敏捷,开启了马坊对外开放、走向富裕之门。 四、发展前景 马坊属纯农业乡镇,无污染,地域辽阔,是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开发绿色优势产业、生态庄园经济极具潜力。马坊山大坡广,水草丰盛,发展养牛业条件得天独厚。马坊流域属潇河水系,生态良好,建设我县独具魅力的生态新马坊,我们有一个好的规划,有一条好的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7.29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实施生态文明立乡、种植调整稳乡、畜牧养殖富乡、生态产业兴乡“四乡战略”,突出抓好开放思维、人文挖掘、精神激励、项目拉动、开放引进、组织保证六项举措,努力把马坊建设成为生态名乡、养牛强乡和杂粮大乡。 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42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68元,年均递增10%,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 |
阳光占乡 |
阳光占乡位于和顺县城以西南40公里处,东邻义兴镇,南接左权县,西毗横岭镇、榆社县,北依马坊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属典型的山地地形,全乡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77亩,其中基本农田8450亩,林地面积14.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易牧面积4.91亩,平均海拔1400——1700米,年平均气温7.4度,年平均降雨量592毫米,无霜期118天,境内山大坡广,水草丰盛,自古就有酿造酒醋的传统,全乡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4259口,其中农业人口4071人,全乡以和顺白酒由于历史的积淀,中国翘酒、阳光陈醋、寒湖月饼享誉全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