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镇是经1984年10月安康火石岩水电站库区迁建形成的建制镇,与汉滨区瀛湖镇、紫阳县洞河镇交界,是岚皋的西北门户。乡镇机构改革后,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共1785户6230人。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镇。
近年来,大道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扶贫移民开发为契机,以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形成了边贸经济与库区经济交相辉映的复合型经济体系。一是农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建立以库区村、组为中心的蚕桑、畜禽养殖和黄姜、林果等生产基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培植了支柱产业,农村收入连年增长。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二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努力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生态退耕还林建设,相继建成江南江北码头,发展交通运输业,开通了长途直拨光缆电话,有线光缆电视正在向农村辐射发展。三是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完善。镇内中心卫生院、中学和小学条件逐年改善,一个颇具规模、功能齐全的新型集镇面貌日新月异。这里市场繁荣,商贸发达,社会安定,逐步成为岚皋西部和两县一区相邻的经济文化重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5.8平方公里 | 610925107 | 725000 | 0915 | 查看 大道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城关镇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17.09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辖21个村、2个街道居委会。 境内207省道横贯而过,岚城路、岚大路、岚滔路、岚紫路交汇于此。全镇有耕地2.8万亩,林地9.6万亩,荒山5.2万亩。境内的平溪、六口等地蕴藏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和花岗岩资源。产业建设以畜牧养殖业、蔬菜种植业、三产服务业为主迈上特色化产业之路。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南宫腊肉”、“神河土鸡”商标已成功注册,保卫莲藕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申请工作正有序进行。农村基础设施以路桥、堰渠、河堤、人畜饮水为重点,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到72%,收入达到18916万元。 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2.8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6元,人均增长167元,成为全县的经济强镇。 畜牧产业:以强村大户战略为带动,以抓专业村、示范大户为重点,把专业化生产与千家万户兴牧致富结合起来,坚持猪、羊、禽并举,产、供、销同步,扩大饲养量,提高商品率,建成全县畜牧第一强镇。全年饲养生猪2.8万头,出栏2.1万头;养18万只,出栏15万只;养羊5千只,出栏3千只。目前,“南宫腊肉”、“神河土鸡”商标已成功注册,产品销售邻近市县,享誉川鄂等省。 蔬菜产业:以服务县城,丰富居民菜蓝子,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遵循市场规律,强化产销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注重科技投入,努力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实现全镇蔬菜供应的“数量充足,质量鲜嫩,品种丰富,上市均衡”的目标,并逐步行成我县城乡和毗邻地区的蔬菜供给中心。2005年全镇发展蔬菜种植5000亩,新增标准化大棚100个,实现产值3000万元,人均增收100元。现四坪、水田等村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保卫莲藕的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申请工作正有序进行。 魔芋产业:坚持市场引导,大户示范,群众自愿,政府扶持的发展方针,按照合理规划、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强魔芋产业建设。2006年魔芋产业发展将以万家村为中心辐射春光、双湾、联春、东垭四个村,建成1995亩连片高效栽培示范区。. |
佐龙镇 |
佐龙镇位于安康市南端,岚皋县的北部,207省道贯穿全镇,是安康市至岚皋县城必经的第一镇,素有岚皋“北大门”之称。全镇辖16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176户12232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7万亩,其中水田3000亩。境内最低海拔331米,最高海拔1962米。 近年来,该镇按照“发挥门户优势,打造佐龙品牌”的发展思路,稳定一个蚕桑产业,实现畜牧、劳务输出两个突破,抓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和民营经济四大建设,培育茶叶、魔芋、洋火姜三个增收项目,使全镇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48万元,粮食总产5966吨,人均占有粮食48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4元。目前,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佐龙镇按照“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发展主导产业思路,结合镇情,因地制宜,经过长期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形成了以蚕桑、畜牧为主导,以茶叶、魔芋、洋火姜为重点,以技能劳务培训和输出为特色的主导产业。全镇桑园面积发展达4000亩,年养蚕2100张,年生猪存栏7757头,山羊存栏3783只,土鸡存栏21200只,茶园面积5016亩,年产茶50吨。发展魔芋1100亩,洋火姜800亩,中药材200亩,年劳务输出3200人,其中技能劳务输出211人。全镇退耕还林2.4万亩,竹园建设1.8万亩。. |
滔河镇 |
滔河镇因滔河贯穿全境,故此得名。 滔河,位于大巴山北麓,陕西省南沿边陲,岚皋县东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8°51′至108°55′、北纬32°00′至32°14′之间。南北长约15.2公里,东西宽约6.2公里,总面积92.48平方公里。南与漳河乡毗邻,北与城关镇为邻,东与溢河乡、花里镇交界,西与四季乡接壤。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坡陡沟峡,自然条件垂直差异较大,最高海拔1740米,最低海拔505米,镇党委、镇政府机关位于柏坪村一组号房,该处海拔676米。全镇辖10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1609户5949人。 近几年来,立足实际,按照“镇上三四业,村上两三项,一户一两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村粮经结构,取得初步成效,粮经比例由7:3调整到3:7。全镇大力实施杜仲、厚朴、黄柏、金银花、党参、黄连、天麻等中药材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魔芋、蚕桑、烤烟、畜牧四大产业,积极培植核桃、板栗、生漆三个增收项目,目前,“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2005年,全年发蚕种1600张、种植魔芋2264亩、烤烟484亩、养猪12000头、养鸡120000只,产业创收680万元,人均产业收入1100余元。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14万元,粮食总产3200吨,人均生产粮食500公斤。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镇10个村均建有村级公路,村级公路总里程约40公里,入户率达70%以上;6个村均新修了人畜饮水工程,管堰总长度6.82万延米;9个村的农网改造全部完成,改造农电线路292杆公里;累计改造基本农田1700余亩;农村广播、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60%,无线通讯网络基本实现了零盲区;金淌、汉河两个小集镇已初具规模,镇中心集镇逐步向规范化小城镇发展,继2002年实现集镇路面的硬化后,2005年11月,集镇路灯工程已全面竣工,集镇农贸市场工程业已列入建设计划,正在筹建中。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于2002年通过综合服务镇验收,全面完成了知情选择、村民自治试点工作;4所中小学基础条件、师资配备得到根本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升,成人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荣获市级“教育强镇”称号,目前正在积极争创省级“教育强镇”;以镇中心卫生院辐射金淌、茨竹、汉河三片的农村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得到完善。. |
官元镇 |
官元镇位于岚皋县西南部,南与重庆城口县接壤、西与紫阳县班桃镇毗邻,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1960户,总人口为7277人。镇内最高海拔1800,最低海拔480米,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石煤、大理石、钛磁铁矿、绿色板石、石灰石等。其中境内钛磁铁矿储量达2.7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二,鸡蛋梁5.5万亩人工造林工程面积居陕西第一、全国第四。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蚕桑、魔芋、黄姜、茶叶等优势产业,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全镇产蚕茧60余吨、鲜魔芋1500吨、鲜姜1500吨、茶叶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官元镇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理论储量为4.5万千瓦,可利用开发2万千瓦。目前,境内已规划三个梯级电站,装机达1.6万千瓦。古家村红香贡米、玉米糁、洋芋粉条、红小豆、苦荞、燕麦、天蒜、半边菜、神仙叶、野核桃、野生杨桃等生态绿色食品知名度较高,近年来随着旅游商品开发的蓬勃兴起,多数产品得到初步开发,成为富民强镇的朝阳产业。. |
石门镇 |
石门镇位于岚皋县城西部。相传,早年有一僧背负铁佛,先极轻,至该地忽重,不能移步,即在此建铁佛寺。因此,曾叫铁佛,后因境内横溪河与岚大公路交界处两山壁立,形似石门,故改名石门。清代,岚皋行政区划为东、西、南、北4乡,计50保,铁佛寺为西乡。中华民国(1912年),废清制,设东、西、南、北、中5区,计32保,铁佛寺为西区。1939年,联保改乡,设铁佛乡.。皋解放后,废民国乡镇制。1949年12月始相继设7区,铁佛以区公所驻地命名为铁佛区。1982年,省地名委员会批准铁佛区更名为石门区,辖铁佛乡、立新乡、榨溪乡、八一乡、小沟乡。1996年11月,经省市县委批准撤区并镇,更名为石门镇,将原石门区的铁佛乡、立新乡、小沟乡和官元区的红光乡划并为石门镇。原石门区管辖的榨溪乡、八一乡划归民主镇和堰门乡。全镇现辖1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0864人,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石门镇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四大基地”的产业格局。以红光片为主的优质魔芋种源基地、以岚大公路沿线为主的蚕桑养植基地、以集镇周边为主的畜禽养殖基地、以立新片为主的优质烤烟基地为石门人均年增收150元左右。另外,苦荞、枣皮、绿色食品加工等小型产业也在该镇良性发展。. |
民主镇 |
民主镇位于岚皋县西部,距县城44公里,东连石门镇,西邻堰门乡,南交城关镇,北接铁炉乡。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总人口18205人。近年来,民主镇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面推进蚕桑、烤烟建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按照“高山退耕还林,中低山全面发展蚕桑和烤烟”的发展布局,全镇完成退耕还林14000余亩,每年争取国家粮钱补助230万元。蚕桑、烤烟两大产业已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初步走上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以基础建设为主体,移民新村建设为重点,扶贫攻坚有了新进展,目前全镇已建立了农田、银米、马安、德胜移民新村,累计搬迁农户279户、1075人,争取移民专项资金110.61万元。大力推进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2年底,先后投资200万元对集镇新老街道路面进行了硬化,投资150万元进行了集镇电网改造,投资60万元进行了集镇电信增容。境内有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中心卫生院1座,教育、卫生事业基础雄厚。集镇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近万人,全镇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400余户,实现年利税收入30万元。依托资源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西北五省烟花爆竹重点企业“陕西珠峰花炮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值达到667万元,年均上交利税85万元;榨溪粉条厂已进入正式投产期,年生产优质粉条5万斤,实现产值10万元。镇内信息畅通、设施完善、机构健全,已成为岚皋西部乡镇的文化交流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 |
大道河镇 |
大道镇是经1984年10月安康火石岩水电站库区迁建形成的建制镇,与汉滨区瀛湖镇、紫阳县洞河镇交界,是岚皋的西北门户。乡镇机构改革后,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共1785户6230人。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镇。 近年来,大道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扶贫移民开发为契机,以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形成了边贸经济与库区经济交相辉映的复合型经济体系。一是农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建立以库区村、组为中心的蚕桑、畜禽养殖和黄姜、林果等生产基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培植了支柱产业,农村收入连年增长。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二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努力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生态退耕还林建设,相继建成江南江北码头,发展交通运输业,开通了长途直拨光缆电话,有线光缆电视正在向农村辐射发展。三是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完善。镇内中心卫生院、中学和小学条件逐年改善,一个颇具规模、功能齐全的新型集镇面貌日新月异。这里市场繁荣,商贸发达,社会安定,逐步成为岚皋西部和两县一区相邻的经济文化重镇。. |
堰门镇 |
堰门镇地处岚皋县西部边陲,东与民主镇毗邻,南与官元镇壤,北临铁炉乡,西与紫阳县隔河相望,全乡辖13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2741户、10283人。总面积为73.5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93米。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扣时代主旋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以蚕桑、畜牧、水果为支撑,以个体私营经济为后劲的农村产业格局。2002年养蚕发种5000张,产茧160吨,发展黄姜3000亩,种植魔芋1000亩,产茶13吨,产柑桔15吨,生猪存栏6800头,山羊存栏1600只,家禽存栏1.2万只,年农业经济总收入1700万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元。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麻柳坝大桥贯通岚紫两县,水运通道直达安康,乡村公路呈网状辐射全乡各村,建设总里程达到80公里,通村率实现100%,七个村完成了供电网络改造,程控电话、移动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以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山区小集镇开发初具规模,辐射带动两个扶贫新村,120户高山移民喜迁新居。文教卫生事业是新月异,全乡现有完全小学4所,村办初小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全面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3所乡级卫生院基本保证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
蔺河镇 |
蔺河镇位于岚皋县岚河中游,距县城以东7公里,辖10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2041户、8350人,总面积98平方公里,有耕地11236亩,其中水田2836亩。境内良田阡陌,物产丰富,电力充足,交通方便。 蔺河境内土质肥沃,盛产玉米、水稻,人均粮食产量达600公斤。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蚕桑、黄姜、魔芋三大优势产业,积极扶持蔬菜、育苗、莲藕等增收项目,全乡桑园面积1500亩、魔芋1500亩、黄姜3616亩、林业育亩1000亩,粮经比例调整到3: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全乡农业总产值达2531万元。先后有年产10万吨的县水泥厂、年产2500万匹三星页岩砖厂落户蔺河,有个体私营经济100余户。蔺河集镇建设初具规模,新建移民新村5个,农村电网全部更新改造,4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400余户能收看有线电视,有大型堰渠4条,可保灌农田2500亩,村村通公路。 全乡3所完全小学,教师56人,在校学生937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乡卫生院有医务人员7人,有村级卫生医疗室8个,乡村医生20人,村民基本上能享受初级医疗卫生保健。 蓬勃发展的蔺河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岚水河畔。. |
四季镇 |
岚皋县四季镇地处岚皋县南部边陲,境内有省级旅游景点--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交通便捷,通讯畅达。辖9个村、67个小组、1662户、5899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全乡生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近年来,四季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立了“林业兴乡,产业富民”的乡域经济发展思路,把兴林、务林、营林作为全乡的第一要务,把兴桑养蚕、种植魔芋、栽培黄姜、开发“农家乐”作为富民兴乡的骨干产业项目。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全乡累计退耕还林146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桑园面积达到2500亩,养蚕1300张;魔芋发展到2200亩,是岚皋优质种芋示范乡;黄姜种植1000亩;神河源景区沿线兴办“农家乐”50余家。截止200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元。全乡有完全小学2所,村级小学5所,中心卫生院1所,村村建有卫生室,适龄儿童按期入学,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正常开展。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四季乡党委、政府围绕 “林业兴乡,产业富民”大做文章,全力实施“336”工程,即:到2004年发展魔芋3000亩,洋芋3000亩,玉米6000亩,实行“两芋一玉”间作套种,钱粮双收目标,计划筹建魔芋豆腐和洋芋粉条两个食品加工厂。. |
孟石岭镇 |
孟石岭镇位于岚皋县东端,东与平利县八仙镇接壤,南与滔河镇相联,西北与花里镇毗邻,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2667户10107人。 辖区内207省道穿境而过,通讯、高低压电网四通八达。乡域幅员辽阔,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素有“森林公园、岚河粮川”之称,是清代著名画家甘棠的故居。境内蕴藏丰富的石灰石、板石、煤炭、药材等自然资源。 几年来,乡域经济发展立足“一稳两增”,即稳定人均千斤粮、保证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紧扣“发展主导产业,建设经济强乡”这一主题,全面实施“三五工程”,即黄姜、魔芋、蚕桑三个五千亩,现已培植优质黄姜种源基地村4个,种植面积达5000亩,发展魔芋3000亩,栽桑达到150多万株,年养蚕2000张,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000多万亩。以退耕还林惠民工程为契机,实现退耕还林1000亩。乡镇企业以丰富的板石、工业用煤等自然资源为基础,打开山门,招商引资,现已开办规范化板石、煤矿点31处,其产品质高价廉,倍受县内外消费者青睐,产值高达1200多万元,优质板石年销量30多万平方米,产品远销国内外。全乡3所完小、4所村小均通过“普九”验收,在校学生近千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综合门诊科室齐全,可进行B超、放射、-、心电图、“三常规”化验等检查。2002年被评为安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 |
南宫山镇 |
南宫山镇位于岚皋县东部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宫山南麓,距县城28公里,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564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辖9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851人,其中农业人口6496人。总面积97平方公里,总耕地15304亩,其中水田3206亩。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薯类为主。207省道横贯全境,是连接岚皋与平利、镇坪的交通要道。 近年来,花里镇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新建3000余亩密植桑园,改造老劣桑园500余亩,建蚕室227间,推广省力化蚕具216套,开创了蚕桑产业建设的新局面;新建黄姜示范园1100亩,发展中药材600余亩,全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针对境内水利资源丰富这一特点,镇党委、政府努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先后建成向阳、龙安、滴水岩、界梁、西河等一批小水电企业,电力从业人员百余人,壮大了工业实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保持了地方稳定。 花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坚持“抓大事、办大事、做好事”的原则,把抓项目建设作为兴镇强镇的主攻重点。近年来,陆续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000余亩;实施界梁、向阳两村人畜饮水工程;引资50万元建起柳树沟农贸市场,投资30万元硬化红日村一组新村街道,各种配套设施全部到位;西河大桥即将竣工;开发实施十里沟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一期工程,向阳移民新村初具规模,岚河流域治理工程(30万元)和金竹坪农田灌溉工程(5万元)已经市县初审立项。 “普九”工作顺利达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花里中学2002年秋季、2003年春季全县统考成绩位居全县前三名。镇卫生院添置了医疗设备,改善了工作、居住环境,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有线电视普及全镇7个村、23个组、600余户,传输光缆建设项目已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