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庙乡位于渭源县城西南部,东接清源镇,南邻五竹乡、会川镇,北与上湾乡、庆坪乡及临洮县康家集接壤。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为9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周华寨,距县城15公里。
全乡辖官路、边家堡、露巴、红土庄、祁家沟、石家营、川套、乔家沟、金家坪、烟雾沟、瓦楼、大寨子、郭家山13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167个自然社,4012户,173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人。
地处南山二阴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封神山)2626米,最低海拔(宋家寨)2220米。年平均气温为40C。年降水量560mm,无霜期120天。土壤比较肥沃。主要作物小麦、蚕豆、洋芋,经济作物当归、党参、黄芪、油菜等。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 所,小学15所。共有教职工140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73万人 | 95平方公里 | 621123110 | 743000 | 0932 | 查看 祁家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官路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官路村谷歌卫星地图 |
边家堡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边家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
露巴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露巴村谷歌卫星地图 |
红土庄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红土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祁家沟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祁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家营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石家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川套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川套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乔家沟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乔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家坪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金家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烟雾沟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烟雾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瓦楼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瓦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寨子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大寨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郭家山村 | ·渭源县旅游·渭源县特产·渭源县十大特产·渭源县十景·定西旅 | 0 |
---- |
查看 郭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清源镇 |
地处渭源县中心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依路园镇,西与祁家庙乡、庆坪乡接壤,南与五竹镇和锹峪乡为邻,北接新寨镇、北寨镇。全镇有25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9470户,39837人,耕地面积83705亩,总面积约为209.5平方公里。316国道、定渭、临渭公路穿境而过。 境内清源河由南向东穿行10余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63248亩。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最高海拔2452米,最低海拔2040米。年平均气温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7℃。年总日照期242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43.7毫米。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小豆、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当归、党参、大麻等。古迹名胜有马家窑文化的魁星阁遗址,齐家文化的上关坪遗址、王韶堡、灞陵桥、鸟鼠山、品字泉、秦王寺等。境内柳树湾至池坪苏家山之间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秦长成遗址(属省级文明保护单位)。且有渭源八大盛景之一的七圣雾雨等自然景观,诚邀各地友好人士观光旅游,投资建设。. |
莲峰镇 |
莲峰镇位于渭源县东南部,东接陇西,南邻漳县。为陇、渭、漳三县连接的集市贸易中心。全镇共有23个村,168个社,10623户,44663人。占地1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8392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3281米,最低海拔2000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蚕豆、洋芋,土特产有蕨菜、卧龙头等。经济作物有中药材(红、黄芪、当归、党参)油菜、胡麻等。境内有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省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商贤圣伯夷、叔齐墓,石门水库,天井峡,风景秀丽等旅游胜地。 1、中药材资源发展优势。莲峰镇是全县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盛产当归、党参、红芪、黄芪、板兰根等20多种中药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药材交易市场是邻近几县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之一。现有4户药材深加工企业,加工的各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邻边国家。 2、水资源。莲峰镇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经卫生部门化验鉴定,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元素,水质纯,无污染,莲峰水库和石门水库还可以进一步开发。 3、草场资源。莲峰镇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草场广阔,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发展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境内有风景秀丽的省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商州贤圣首阳山伯夷、叔齐墓,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等风景名胜,并建成了莲峰山庄。交通便利,是游客观赏、度假以及避暑的好去处。. |
会川镇 |
会川镇位于渭源县城西南35公里处,距省城兰州140公里,东接祁家庙乡,西依田家河乡,北连上湾乡。总面积127平方公里,212甘川国道和316福兰公路交汇贯通,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 全镇共辖有22个村,二个居委会,208个村民小组,有9725户农户,总人口39868人。耕地面积81678亩。 会川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洋芋、花卉和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其中洋芋拳头产品主要有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3号、青引5号、高原4号和大西洋及红皮等,因品种纯、品质好、抗逆性强,现已远销白银、临夏、兰州、张掖、武威和四川等10多个城市;中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为主,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好,深受广州、深圳、香港客商的青睐;特别是食用菌,油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亮点;境内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势高峻,风景奇丽,有“小华山”之称,是渭水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还有双石门等旅游景点。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小城镇改建,改变镇容镇貌,吸引外地客商,搞活市场流通,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镇上对西关街和青年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并对洋芋、畜牧、蔬菜、木材四大专业市场得到了更新改建。 为了更多的吸引外商,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商来会川镇开发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目前,引进多种花卉和食用百合品种,畅销省内外各大城市,临洮新兴花卉公司先后租赁土地400亩,建成投入1000万元的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并安装高效节能喷灌设施,有百合60多个品种,唐菖蒲14个品种。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地客商投资的号召作用,全镇种植食用百合已达800亩。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培植新的财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了会川工业发展区,已引进中药材加工项目三个,并建立了甘肃微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近年来,经过全镇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发提高,全镇人民为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 |
五竹镇 |
五竹镇位于渭源县东南部,东与锹峪乡相接,南连漳县,西与会川镇的太白山相邻,东北接邻祁家庙乡和清源镇,全镇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49亩,全镇共辖7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有3333户,139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4人,人口密度为221人/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地五竹村,距县城15公里,有初级中学1所,教职工33人,在校学生525人;全镇有小学18所,1882人,教职工52人;其中:中心小学1所,教职工19人,在校学生396人;幼儿园一所,教职工8人,入托儿童99人;中心卫生院1家,医务工作人员44人,病房12间,床位51张,属全国一级甲等镇镇卫生院;个体私营诊所12家,从业人员25人;文化娱乐场所5处,活动场地8600平方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16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村电网改造线路50.2公里,供电充足。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0.4万门,具备国内国际直拨功能。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集镇内开通了有线电视,转播节目9套,用户达210户。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市场管理机构齐全,供销储运、农技推广、农机管理、良种引进、畜禽防医等农村服务组织配套。 五竹镇交通、通讯便利,316国道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各村均有支线公路相连,程控电话普及全镇7个村。该镇气候阴湿,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2200多米,年平均气温4.7℃,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独特的气候特征,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闻名遐迩的五竹良种洋芋。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着力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推广洋芋种植,现在已种植洋芋面积19402亩,是全国的良种洋芋基地。此外,当归、百合、花卉等特种种植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传统土特产品有蕨菜、青豆、芦角、地打菜等。主要水利设施有峡口水库一座,有效灌溉面积30多万亩。五竹镇经济建设以洋芋产业为主要支柱,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736万元,财政收入211.3万元,人均纯收入1413元,全镇第三产业产值1474万元,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1%。 五竹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顺利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以中环路为中心,316国道、康复路为两翼,逐步形成集物资、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为一体的农村现代化集镇。. |
路园镇 |
" 路园镇位于渭源县城东部,渭河和316国道穿境而过,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1公里,总面积约79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全镇有12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177人,人口密度为264人/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6442亩,其中水浇地28188亩,境内平均海拔2150米,年平均气温6℃,年平均降水量543.7毫米;有事业单位9个,行业协会15个,中小学校15所,教职工246人,学生3633人,有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52家;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475万元,财政收入8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9万元,人均占有粮328公斤。 路园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上坪、寺坪和马家窑文化的王家咀等遗址及斜坡汉墓群。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抢抓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结合本镇实际,按照“围绕一个目标(三增一降一稳定),实抓两个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三大产业(中药材、养殖业、洋芋蔬菜业),突出四个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办以私营性质为主的农业产品加工企业,不失时机的抓好小城镇建设,切实搞好计划生育),最终达到五个实现(路园在渭源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实现梯田化,实现畜牧强镇,实现小康,真正实现路园的经济腾飞)”这样一个工作思路,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使全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集市贸易比较繁荣。镇政府所在地的双轮磨以百货、蔬菜、畜禽、洋芋、药材交易和木材加工销售为主,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840万元。目前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中药材交易市场,占地26亩。 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路园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初稿完成后已在评审之中,初步规划开发“三纵六横”,兴建中药材交易、日杂百货、蔬菜批发和建材四个市场,各项优惠政策已陆续出台。 辖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完善。通信设施先进,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直接与县城联网,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投资200多万元,覆盖路园、清源、锹峪、莲峰、蒲川以及陇西县首阳镇等地的无线移动通讯塔已在上坪动工兴建。各项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基本建全。. |
北寨镇 |
北寨镇位于渭源县北部,东接大安乡和陇西德兴乡,北与秦祁乡接壤,西连新寨镇,南与路园镇毗邻,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17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90亩,平均海拔2070米,年降雨量400毫米,年平均气温5摄氏度,无霜期145天,农作物以小麦、洋芋、玉米、豆类、中药材为主。 2001年3 月撤乡建立北寨镇,镇政府辖13个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镇 政府驻地有中心卫生院、法庭、地税所、国税所、派出所、信用社、供销社、工商所、农行营业所、邮电支局、水保站、粮贸公司、供电所、中学、小学、养路道班、农机站、农技站、畜牧站等机关、事业单位 。交通便利,镇政府驻地前进村与定渭公路、北首公路、北秦公路、北新公路四连,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镇区安装了有线电视,实现自来水供应,有全国第二所全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兰渭希望小学。商贸兴隆,经济繁荣,是渭源县北部乡(镇 )的经济、文化中心。 中药材种植品种有党参、红芪、黄芪、板兰根、黄芩、防风等十多个品种,所产白条党参以质优享誉陇上,所产洋芋以其淀粉含量高而远销省内外。2001年通过结构调整,种植中药材17500亩,洋芋23070亩,成为渭源县中药材、洋芋的商品基地之 一。为投资办厂,进行洋芋、中药材精深加工提供了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
新寨镇 |
新寨镇位于渭源县北部,距县城32公里,渭定公路从中穿过,这里交通便捷,文化发达、东临北寨镇、南连清源镇、西临庆坪、北接秦祁乡,总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473亩。全镇共19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4764户,总人口21672人。 近年来,全镇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实现了由传统单一型农业生产模式向多样型农业生产模式,由以粮为纲向以钱为纲的两个转变,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生活逐渐富裕。 振兴一方经济,必先找准优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镇上把突破点放在了洋芋和中药材种植上,这里干旱少雨适宜种洋芋、高寒阴湿又适宜种中药材,而且产量高,质量好,白条党作为我镇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以体大、身长、色白、味纯质优而闻名全国各地,当地群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多年来,白条党参吸引着广州、上海、深圳、四川、安徽、福建等地客商前来考察和收购,年销售量3000多吨。销售额达2900多万元。洋芋和中药材的发展带动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全镇以党参、洋芋批发加工为主的企业有25家,总资产280多万元, 为了提高新寨的知名度,进一步稳固新寨在周边乡镇的物资集散,储运和中转地位,强化市场的辐射功能,近年累计投资50万元建成的新寨药材市场,占地10亩,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在药材交易旺盛时期,日交易额达40多万元。. |
麻家集镇 |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座落于南屏山鹿,距渭源县城66公里。东于上湾乡相连,西于峡城乡毗临,南连田家河乡,北于临洮县三甲乡接壤;东西宽约10.5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506亩。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暖,民情淳朴,素有“小江南”之称。辖有10个村民委员会,88个村民小组,3757农户,21162人,现驻乡及乡镇机关企业单位29个,乡政府驻地总人口为35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09人。镇政府所在地集市贸易、文化娱乐、居民住宅,工商企业等区域基本形成,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金融保险、工商税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宿餐饮等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健全。 镇政府驻地集市贸易繁荣,市场为商业一条街,全长1公里,以百货、中药材、粮食、蔬菜、畜禽交易和木材加工销售为主。以地方特产洋芋的大宗批发、当归、党参、红芪、黄芪、柴胡、防风等中药材的储运中转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及住宿餐饮服务为主。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68万元,集市贸易活跃,日商品成交额5万元以上。 辖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麻家集供电所有10千伏线路43.5公里,0.4千伏线路268,8公里。通信设施先进,装机容易HTD-04万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与全定西地区联网,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拔业务。交通便利,村村通车,路通临近四乡,麻三公路可直达临洮县三甲水电站,通往兰州。 沈麻公路直通渭源、陇西、临洮等地。 县直部门派出机构10个,有公安派出所、农行营业所、信用社,保险服务所,工商所等。承担着本辖区的社会治安、金融保险、市场管理等管理服务工作。供销储运、农机推广、农机服务、良种引进、畜禽防疫、医疗卫生等农村社会组织配套齐全。 镇政府驻地设有完全中学一所,教职工22人,在校学生541人,中心小学一所,教职工12人,在校学生303人;中心卫生院一家,医疗卫生人员16人,床位23张,各类设施齐全。有个体私营诊所11家,从业人员22人,文化娱乐场所2家,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辖区内有个体私营企业18家,从业人员92人;承担着辖区内的产品粗加工和深加工。地处山区的麻家集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胜地。“高石崖花儿会”南屏山景区为素有“花儿之乡”,“酒乡”之称的麻家集增添了几份色彩,更迎得了许多游人的青睐。. |
锹峪镇 |
锹峪镇位于渭源县南部,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6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锹峪村距县城12.5公里。全乡有11个村民委员会,73个村民小组3740户,15574人。总耕地面积34088亩。 近年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乡各类商业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网点148个,药材年交易额在230万元以上。 交通通讯便捷。梁锹公路、西五公路两条县乡公路贯穿而过,辐射全乡,投资98万元的贯子口大桥连接东西,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村社 道路纵横交错,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开通了程控电话,全乡80%以上的社通了电话。有线电视与县城联网,农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全乡100%的村,100%的社和100%以上的农户通了电。 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投资314万元,先后建成了锹峪中学教学大楼、锹峪一小教学楼。南横学校教学大楼即将交付使用,锹峪二小教学大楼已列项待建。体育事业发展迅速,素有“体育之乡”之美称。 地方物产丰富。境内适宜于种植小麦、蚕豆、洋芋、玉米、油菜等多种农作物,特别是食用百合,多种名贵中药材,花卉种球,蕨菜等区域特色经济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万亩洋芋,万亩药材,500亩食用百合等支柱产业基地。 生态旅游业方兴未艾。位于锹峪乡峡口境内的“天井幽谷”------天井峡,全长7.5公里,有仙女屏、歇佛岩、水帘洞、卧龙潭等20多个各具特色的景点,令人目不暇接。. |
庆坪镇 |
庆坪镇位于渭源县北部,距县城19公里。 全乡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共有14个村, 65个社。 耕地总面积41060亩, 人均耕地2.7亩。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蚕豆、当归、党参、黄芪、胡麻、油菜等。 近年来,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这个主旋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前导,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狠抓了中药材、洋芋的种植, 扩大了药材、洋芋种植面积,使中药材、洋芋成为庆坪乡的两大支柱产业。 庆坪乡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众多。自古享誉为丝绸之路古道的重镇之一。境内有秦长城遗址、夜月崖、王韶堡等名胜。二郎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十分便利,临渭公路穿境而过,是该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开放市场,大力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为外来客商提供场地、水、电、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
祁家庙镇 |
祁家庙乡位于渭源县城西南部,东接清源镇,南邻五竹乡、会川镇,北与上湾乡、庆坪乡及临洮县康家集接壤。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为9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周华寨,距县城15公里。 全乡辖官路、边家堡、露巴、红土庄、祁家沟、石家营、川套、乔家沟、金家坪、烟雾沟、瓦楼、大寨子、郭家山13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167个自然社,4012户,173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人。 地处南山二阴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封神山)2626米,最低海拔(宋家寨)2220米。年平均气温为40C。年降水量560mm,无霜期120天。土壤比较肥沃。主要作物小麦、蚕豆、洋芋,经济作物当归、党参、黄芪、油菜等。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 所,小学15所。共有教职工140人。. |
上湾镇 |
上湾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3公里,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全乡耕地38445亩,辖11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4929户21419人。 上湾乡地处漫坝河河谷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漫坝河由南向北流经12公里,与临洮接壤。最高海拔(马脊山梁)2632米,最低海拔(文家坪)2060米。大部分村社属二阴区川谷地带,气候温和,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1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540毫米,无霜期140天。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粮食作物以小麦、豆类、洋芋为主,经济作物有党参、当归、胡麻、油菜等。 近年来,全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县上提出的以发展洋芋、中药材、畜牧、蔬菜、旅游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方针,结合自身实际,大抓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2001年,全乡种植洋芋5000亩,中药材11084亩,形成了洋芋和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乡上根据土地气候、土壤与我省兰州百合主产地七里河区西果园地区带相近的特点,大力推广百合种植,已在本乡大庄、凡家洼两村推广种植100多亩,经济效益可观。 近年来,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均纯收入已达1500元,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投资24万元的乡卫生院投入使用,呈现出欣欣向荣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喜人形势。. |
大安乡 |
大安乡位于渭源县东北部,东连陇西县,北接定西县,西依秦祁乡,南邻北寨镇。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131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全乡以加大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线,重点扩大洋芋,,药材种植面积。二00一年全乡种植洋芋2000亩以上,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以上两项种植面积占全乡耕地的60﹪。 1999年全乡""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全乡青壮年整体脱盲,教育教学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截止目前共完成雨水灌工程2314眼,""121""工程2446眼,2000年以来累计退耕还林(草)8500亩,荒山造林5000亩。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三为主""奋斗目标。 目前,乡党委、乡政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抓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以江泽民""-""为指导,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平衡发展。. |
秦祁乡 |
秦祁乡地处甘肃省渭源县北部,西北与临洮和定西两县接壤,距渭源县城40公里,距定临公路19.8公里,定渭公路15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多沟深,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7公里,地域面积115.9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岗家岔山顶)2585米,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420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秋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林木面积仅为14228亩,水土流失严重,水质咸苦,境内有秦祁河穿过,秦祁乡以此河而得名。 全乡有11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86人,耕地面积40600亩,人均耕地面积4亩,多数是山旱地。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小豆、洋芋、糜谷、莜麦、扁豆、燕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是胡麻、药材(党参、黄芪、柴胡)等。此外有黄芩、青艽、柴胡、甘草等野生中药材。畜牧业以山羊、绵羊为主,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境内还有白马峡,大理石藏量相当丰富,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开发。 近年来,全乡走“科技抗旱,结构抗旱”发展之路,药材、洋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梯田+水窖+地膜玉米”的模式得到了发展。洋芋、豆类、药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98年全乡基本实现整体脱贫。通过“压夏增秋,压粮增经”,种植结构更趋合理,逐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结构。秦连(临洮连儿湾)公路、秦漫(&127;临洮漫洼)公路已全部打通,乡村、村社道路全部修通,基本实现全乡通车的目标,全乡有农用三轮车440多辆,客车2辆。有“四、七、十”集市贸易市场,个体户70多户,有电话23部,其中芨芨沟、中坪、西坪三村开通了无线电话。广播电视转播站1个,村村通工程3处,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户均有两眼以上的“121”水窖,基本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全乡有完全制中学一所,小学17所,教职工101人,在校学生2100多人。. |
峡城乡 |
峡城乡位于渭源县城西南部,东接田家河乡、会川镇,北连麻家集乡和临洮县的三甲集乡,南与卓尼,临潭县接壤,西与康乐县隔洮河相望。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7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峡城村,距县城65公里。 峡城乡地处四峡(九甸、磨沟、冶木、海奠)之间,形成天然城池,由次得名。峡城乡辖峡城、康家、大林、门楼寺、脱家山、祁家寨、秋池湾、杨家大庄8个行政村46个社,1924户,8579人。 全乡为洮河东岸山谷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洮河由东南向西北绕境而流15公里,最高海拔(侯旗大山)3675米,最低海拔(上峡门)1981米。年平均气温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无霜期150天。土地肥沃,植被较好。森林面积30833亩。耕地面积15425亩,粮食作物以小麦、豆类、洋芋为主,经济界作物有胡麻、油菜、当归、党参、红黄芪、食用百合、蔬菜等,此外,还有柴胡、防风等三十多种野生名贵药材,野生保护动物十余种,而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乡洮河环绕,唐沟河横贯全境,水利资源丰富,已建峡城渠1条,电力提灌工程3处,有效灌溉面积2164亩,保灌面积1560亩。 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在校学生1163人,教师73人,乡有卫生院、兽医站、有线电视转播站、广播放大站。 境内脱甲山,相传为明末李子成战败脱甲之处。船崖寺奇石嶙峋,山色优美,为旅游胜景。颇有名气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莲花山""仅距峡城乡政府驻地30华里,因长期受""莲花山""""花儿会""的熏陶,在陇原大地上享有""花儿之乡""的美誉。. |
田家河乡 |
田家河乡位于渭源县西南部。地处南部高寒阴湿区,地势南高北底,最高海拔3158米,最底海拔2190米,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130天,土地肥沃。全乡占地面积69平方公里,有耕地29234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 全乡共有8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2510户,11277人。 资源优势: 1、交通便利。境内有田峡、沈麻两条县乡公路,与国道212、316线相连,通往会川、峡城、麻家集等乡镇。各村有较好的乡村道路,为农副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胡麻、油菜等,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有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近年来,引进种植的百合,由于土壤呈酸性,PH值<6.0,个体肥大,品质优良,据鉴定,糖份明显高于其他产地。 3、野生药材丰富。处于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区,有大量的柴胡、野生黄芪和党参、贝母、细辛、秦艽等上百种野生药材,以及大量蕨菜、蘑菇、树花、鹿角、鹿龟等多种可食用野菜和菌类可待开发。 4、有明显优势的大面积草山,畜牧业发展喜人。有草场11070亩,牦牛等大家畜存栏4275头,山羊等小家畜5314只,牛羊肉、皮、肠衣等畜产品可待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