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安康市 >> 白河县 >> 西营镇

西营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营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营镇简介

  西营镇位于白河县西部,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54个村民小组,3250户,13486人,耕地总面积24216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全镇共有13个党支部,400名党员。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是54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8元,财政收入108万元,主导产业主要以烟、姜、桑、畜牧、林果、药材为主,并达到规模种植水平。按照“产业立镇、开发活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目前西营镇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环县路穿越境内蔓营、新建、柳树3个村,东接汉白、旬白公路,西与双河乡宋家镇联通。全镇80%的组通公路,境内公路总里程110公里,西漳公路把西营到安康的距离缩短了50公里。境内“一纵两横”公路网初步形成,交通方便。
  镇政府机关地处新建村,是白河县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商贸流通集散中心。集镇内设白河县第三中学,电力配置、通信设施、供水系统齐全。集镇开发,田园小区新增居住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新增集镇人口2000人,集镇功能齐全,政治、教育、投资、行业各项环境和谐,是理想的投资、开发之地。
   境内花房村、白果村富含磁铁和其它矿藏,初步探明磁铁储量可供开采40年,已被白河县政府列入“十一五”重点开发项目。蔓营村正按照“河塘垂柳、生态家园、蔓营古刹”的建设格局,大力实施“巴山民居”工程和“百亩藕塘”生态项目,修复蔓营寨道观,形成新的生态旅游开发景点,是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35万人 105平方公里 610929106 725000 0915 查看 西营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营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白河县城关镇位于县境东南边陲,濒临汉江,北与湖北郧西县老观庙隔江而望,东接湖北十堰,西与本县麻虎乡相连。境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襄渝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70.3平方公里,有耕地1.31万亩,镇辖十一个行政村(共82个村小组)和三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2690人,其中农业人口16740人,城市居民14095人。    2005年度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90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12元,达到1893元。农村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畜牧大户28户,新建大棚40个,全年养蚕1628张,种植二花等中药村千余亩,黄姜稳定在4000亩,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5.3万元。    2006年在农村经济方面,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市场原则指导农业生产,“姜、桑、果、畜、菜”五大产业呈规模发展。黄姜面积稳定在4000亩;“三通”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话,兴水治旱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优势资源,非公经济及城市开发成绩喜人,近年来,全镇现已落户非公企业108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0万元。以桥儿沟为龙头开放的城市服务业开发取得新进展,兴办第三产业65户。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三年累计投入5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两基”达标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镇医疗体系健全,卫生条件改善较快,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依法治理工作不数深入,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普遍提高。    当前,城关镇干群团结一心,以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文明祥和协调发展的新城关正努力奋斗。.  

中厂镇

  中厂镇位于白河县城的东南部,距县城中心5公里,东南与湖北省交界,西与白河县构扒镇接壤,北与白河县城关镇为邻。自然面积148平方公里,系红石河水源保护区全流域,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碧水红石而得名。红石河全长约35公里,流经中厂镇7个村,以石门、坎子瀑布为主要景点的旅游业也初具规模,投资20万元建成的大型游泳池已投入使用,总投资30万元的大型射击场正在申建之中,开办了9家“农家乐”,投资200万元,修复公路25公里,修复仙女庙等景点10余处,有效地提高了中厂镇的知名度,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镇辖9村,44个村民小组,4137户,16034人。从1999年至今,累计退耕还林23360.3亩,其中栽植木瓜10400亩。2005年,全镇以烟、姜、桑、畜牧为突破口,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年发放蚕种4611张,收购鲜茧13万斤,实现产值109万元;在黄姜价格持续偏低的情况下,黄姜留存达到4209亩;发展烤烟643亩,产值31万元,实现利税6.2万元;加大畜牧养殖扶持力度,全年共发放贴息贷款147万元,新发展养殖大户65户,全年畜类存栏量达到28597头;组建畜牧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沼气池120口;种植中药材883亩,新建蔬菜大棚77个,完成人畜饮水二处60户。通过产业建设、劳务输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650.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1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元,比2004年上升了6.8个百分点。    2006年,我镇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难得机遇,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新建密植桑园4000亩,改造低产桑园6200亩。到2010年,全镇沿红石河沿线可视地面将呈现10000亩优质桑园,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300元。按照“厂家企业规模养,能人大户重点养,千家万户普遍养”的思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镇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抓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饲草种植四个环节,积极推广正大模式,已发展养殖大户112户,预计全年畜牧饲养量超过30000头(只)大关。    2006年,我镇抢抓县委、县政府“项目建设年”的机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村级道路硬化12公里;二是农网改造7公里,解决68户农户用电问题;三是继续抓好小流域治理工程。.  

构扒镇

  构扒镇位于白河县东南14公里处,分别与本县城关、中厂、卡子、茅坪、麻虎等乡镇接壤,面积90.5平方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1.2万亩。辖5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2734户、1.1万人,驻镇单位9个。属典型的土石山区旱作农业镇。白界路和白石河穿境而过,两条乡村主干线与白界路构成一纵两横的交通网。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铅锌、毒重石、绿松石、煤、大理石等矿藏。辖区引资企业有:三家矿产开采企业、一家选矿企业;民营企业有:三家水泥预制厂、一家页岩节能砖厂和一个汽车运输车队,个体工商户168家。    农村经济以畜牧、蚕桑、中药材、疏菜等绿色产业和劳务产业为主。    独特的自然景观:棺材岩、笔架山、千佛洞、石窟和千年古银杏树在省内亦属罕见。.  

卡子镇

  卡子镇位于白河县最南端,素有白河“南大门”之称,清朝道光年间在此设卡赋税,故名“卡子”。东与构扒镇相连,西与四新乡毗邻,南与湖北竹山县接壤,镇内有钱家大院、黄家大院和张家大院三座有名的清中期古建筑遗址,属省列文化保护遗产。    原316国道穿境而过,距县城38km。全镇辖9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3442户14023人,其中农业人口13742人,最低海拔240m(钱家大院),最高海拔1817m(圣母山),(镇政府所在地海拔480m),平均海拔1029m。自然面积136.42km2,其中耕地面积31448亩,近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依托境内矿产(银金矿、硫矿、矾矿)、药材、茶叶等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姜、烟、桑、林、畜”五大主导产业,按照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配套、合作组织健全的要求,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子。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  

茅坪镇

  白河县茅坪镇位于县西南部,地处白石河中游,环县四级路横贯其中24公里,镇域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2.45万亩。辖11个村81个村民小组,5327户,总人口19139人。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6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    茅坪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发扬治山创业的白河精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蚕桑、畜牧、大棚蔬菜等产业已颇具规模,尤以劳务输出、大棚蔬菜两项产业为本镇特色。2006年劳务输出5619人,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2734人,先后5次被市县劳动局授予“劳务输出先进集体”“先进劳保所”等称号。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已基本实现公路和程控电话通村化、移动通讯网络化、集镇建设规模化。镇机 关所在地的茅坪集镇,控制范围4平方公里,建成区2.5平方公里,区内有两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近 1000万元,有修理、服装加工、超市、餐饮等个体工商户286户,镇及驻镇机关18个,共有干部职工343人,其中白河县第二中学(市重点中学)、白河县第二人民医院均位于集镇中心区。集镇服务功能相对齐全,是白石河流域最大的商贸中心,被列为全市重点示范镇,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卫生集镇,茅坪镇也先后被评省、市为文明集镇。2005年,镇党委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乡镇党委。2006年茅坪镇枣树村被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全县海拔最高的山峰“五龙尖”位于镇内美丽的南岔河源头,山之气势磅礴而独特,原始森林,神秘浩瀚,自然景观奇秀壮丽,登山远望,宛如置身仙境,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境内的纸坊、朝阳等地已勘探发现有铜、锰等矿。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茅坪人民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观光做客、投资兴业。    进入“十一五”,茅坪镇党委、政府将带领全镇人民继续大力弘扬白河“三苦”精神,紧扣发展主题,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各项工作全局,为实现茅坪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而努力奋斗。.  

宋家镇

  宋家镇地处白石河上游,距县城 58公里,东与茅坪镇接壤,西与双河乡交界,南与湖北省竹山县毗邻,北与桃园乡相邻,全镇自然面积165平方公里,是全县自然面积最大的乡镇。本镇辖10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4381户,16366人,总耕地面积4.65万亩,其中水田898亩,退耕还林面积3.1万亩,纳入天然林保护区面积8万亩。    本镇党政领导班子现有7人,平均年龄34岁,文化程度均大专以上。镇直机关单位6个,在职干部职工138人,中小学校13所,教师84人,在校生2220人。    镇内交通便利,环线路21公里穿境而过,公路通村率达100%,村组公路13条,全长62公里,其中水泥硬化公路13公里。 我镇地理环境优美,适宜优质茶叶生长,盛产的歌风春燕茶,已成为白河县无污染茶叶生产基地。优质茶叶加上先进的制茶技术,使我镇的春燕茶驰名省内外。.  

西营镇

  西营镇位于白河县西部,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54个村民小组,3250户,13486人,耕地总面积24216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全镇共有13个党支部,400名党员。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是54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8元,财政收入108万元,主导产业主要以烟、姜、桑、畜牧、林果、药材为主,并达到规模种植水平。按照“产业立镇、开发活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目前西营镇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环县路穿越境内蔓营、新建、柳树3个村,东接汉白、旬白公路,西与双河乡宋家镇联通。全镇80%的组通公路,境内公路总里程110公里,西漳公路把西营到安康的距离缩短了50公里。境内“一纵两横”公路网初步形成,交通方便。   镇政府机关地处新建村,是白河县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商贸流通集散中心。集镇内设白河县第三中学,电力配置、通信设施、供水系统齐全。集镇开发,田园小区新增居住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新增集镇人口2000人,集镇功能齐全,政治、教育、投资、行业各项环境和谐,是理想的投资、开发之地。    境内花房村、白果村富含磁铁和其它矿藏,初步探明磁铁储量可供开采40年,已被白河县政府列入“十一五”重点开发项目。蔓营村正按照“河塘垂柳、生态家园、蔓营古刹”的建设格局,大力实施“巴山民居”工程和“百亩藕塘”生态项目,修复蔓营寨道观,形成新的生态旅游开发景点,是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仓上镇

  仓上镇位于白河县西部中后山,距县城约70公里,西北与旬阳县兰滩、蜀河、棕溪等乡镇接壤,东南与本县西营、大双、小双等乡镇毗邻,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4655户1.83万人,耕地面积20988亩,属典型农业大镇    2005年,全镇以烟桑姜为主的绿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8000亩,地方财政收入达140万元,较2002年增长了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3元,较2002年净增305元,2002年以来,连续4年“红皮书”综合考核位居全县第一,2004年被安康市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03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2005年被评为市、县“旗帜工程”示范先进党委。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调整结构兴产业,转变作风促发展,有力促进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是绿色产业建设呈规模发展。大力实施以烤烟、蚕桑、黄姜、畜牧、林果等五大主导产业建设,推广以木瓜为主的后续产业,使全镇农村产业综合发展能力稳步增长,2005年,全镇种植烤烟5518亩,养蚕发种5300张,中药材种植3000亩,五大产业产值达到2500万元,占农民收入的51%;二是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围绕集镇建设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商家投资的模式,现已完成征地40余亩,回填土方6万方,新建搬迁住房30余户,投资近400万元的仓南大桥、中心小学、烟站、中心医院、五级客运站、工商所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通过进一步发展,集镇人口从97年的670人上升到4550人,预计2010年集镇面积可达5平方公里,人口可达8000余人;三是非公经济蓬勃发展。以非公经济发展带动二、三产业的进步,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近五年来,全镇共发展个体工商户210户,新建隆盛化工、畜牧产品冷冻厂等企业四家,固定投资2000万元。    目前,全镇干部群众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稳定为第一责任,大力弘扬“三苦”作风,紧紧围绕“五个一”工作目标,突出“五抓”工作措施,以昂扬的斗志向建设社会主义新仓上大步前进!.  

双丰镇

  双丰镇   610929109201 220 双全村委会   610929109202 121 双河村委会   610929109203 220 民主村委会   610929109204 220 双安村委会   610929109205 220 双宝村委会   610929109206 220 孔城村委会   610929109207 220 五星村委会   610929109208 220 闫家村委会   

麻虎镇

  麻虎镇地处白河县城西部,东与城关镇展沟交界,南边于茅坪镇、桃元乡接壤,西与冷水镇毗邻,北邻汉江,与湖北夹河镇隔江相望。全乡面积92.4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3120户11959人。常用耕地面积17775亩,退耕还林面积12469亩,其中木瓜园3300亩,鲜果林基地155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1719元。    乡境内所有村组通公路,通行总长72公里,通行状况良好。316国道、襄渝干线穿乡而过,距县城仅10公里,交通便利。境内资源丰厚,有银、铁、铜、绿松石、重金石、石英石等十多种矿产,已建成以二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汉江白河电站站址所在地辖区,蚕桑、畜牧、林果是乡域农民的主导产业。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水利开发的区域优势,将造就出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绿色麻虎,既是资源开发的好场所,又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冷水镇

  冷水镇地处白河县的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4公里,总面积96.1平方公里。镇辖11个村,62个村民小组,3406户13010人(其中农业人口12602人),现有耕地11729亩,人均仅0.9亩,累计退耕还林9834.7亩。2005年粮食总产达325万公斤,人均250公斤;工农业总产值566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户数达302个,从业人员887人,产值达2662万元,占47%),农民人均纯收入1783元。    汉江沿镇而下,襄渝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过境23公里,镇政府地处冷水火车站、汉江码头、316国道与冷厚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3个年级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58人,现有教师45人;中心小学1所,完小4所,初小5所,共40个教学班1596名学生,现有教师57人。镇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所3个,村卫生室15个。镇境内驻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商所、地税所、交警中队、邮电、电信、电力、信用社等中省派出机构.    经勘测有十里拖板沟重晶石矿、里龙石英石及铁矿、月儿绿松石矿、川大银矿、川共铁矿等矿产资源,现正在招商引资,钻探开采。    全镇现有干部44名,在岗40人,借调2人,外出谋职锻炼2人,干部中领导9名,公务员20名,事业人员23人,工勤人员1人,月工资近7万元,年共计支出需320万元。    2006年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实现项目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突破,突出五大绿色产业、集镇开发和劳务输出三个重点,抓好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四项建设,做好计划生育、财政收入、扶贫开发、农村教育、社会稳定五项工作”的思路,采取了领导分工抓项目,目标任务到人头,专业工作组抓落实,奖惩兑现为保证的工作措施,半年来工作进展顺利。    上半年农民增收预计在80元左右,启动了月镇新农村,瓦屋、星义扶贫重点村,集镇供水,川河11公里公路硬化等项目建设,以冷水水泥厂为龙头的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总户数达320户以上。五大绿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黄姜留存2600亩,种植烤烟520亩,春夏发蚕种2280张,发展畜牧大户104户,退耕管护9834亩,当年新发展樱桃、柑桔等鲜果740亩,完成财政收入40万元,占全年任务60%。.  


西营镇特产大全




西营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