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商洛市 >> 商州区 >> 黑山镇

黑山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黑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黑山镇简介

  商州市辖乡。1952年建黑山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黑山、张家坪、柏树坪、解放沟、樊川、上张湾、东川、西川、双庙9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20平方公里 611002107 711400 0914 查看 黑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黑山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黑山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街道

  城关街道位于北新街香菊路1号,是商洛市和商州区所在地,是商州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商贸活动中心,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13个居民委员会和10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 26378 户,其中农业户3433户,总人口83989。耕地面积3640亩。2007年全年经济总收入14162万元,该办事处的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一是张坡村核桃栽植面积已发展到80多亩,发展奶牛45头,付村核桃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00多亩;二是西沟村养猪大户存栏到年底计划发展100多头。三是办事处已建成商业市场6个,总投资达405万元,年经营贸易额达1568万元。四是办事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总投资完成1421万元,新上企业23个。发展思路:一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出“退二上三加快一,及工业企业退离城区,城区大上第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稳粮、兴药、扩菜、优果、促菌、强畜”发展战略。二是围绕扩容量、增总量、催生小企业全面动员,实现个体私营企业大发展。三是构建发展平台,抓载体建设,从区域布局上突出城市周边绿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园区建设。四是突出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围绕市场、紧扣产业、抓住机遇、优上项目”的思路,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大赵峪街道

   大赵峪街道办事处地处商州城东,丹江北岸,北邻龙王庙,东至沙河子 大赵峪街道镇大面河桥,西邻城关街道办事处东店子村,312国道、西合铁路穿境而过。全办总面积53平方公里,呈北高南低地形,辖 11个行政村,1个社区,93个村民小组,19554人。辖区内有中、省、市、区企业26家。大赵峪街道办事处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种植、养殖条件,依托毗邻城区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目前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3000亩。同时,发展以黄姜、柴胡、杜仲、丹参为主的中药材1500亩。扩大养殖规模,引导培养重点养殖大户17家,年饲养量4500头,经济收入642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劳务输出,每年约有3000多人在外务工,建筑、运输业有着长足的发展,年收入1200余万元。辖区内北部山区石料资源丰富,以石灰石、硅石为主的水泥生产原料带动了全办的工业生产,现有采石企业7个,成为办事处乡镇企业的主力军。同时,312国道沿线分布大小碎石、建筑、租赁、餐饮企业28家。   -   社会事业   大赵峪街道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山顶以油松为主的用材林,山腰以核桃、柿子,山底以樱桃、桃、杏为主的水杂果基地建 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荒山造林累计30000多亩,林地面积已占全办总面积的66%。大赵峪街道办事处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景观,以龙山双塔、龙凤景观、丹江公园和正在建设中的龙山花园及农家乐为市民提供了旅游、休闲和娱乐,成为商州旅游的亮点。路、电、水、讯、视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办村组95%通公路,所有的农户都用上了网电,9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11个行政村4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所有的村开通了移动电话,5个村通了有线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均取得较大成绩。“双基”顺利通过中、省验收,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连年攀升。通过实施农村“四改”、初保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组卫生室建设,全办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商州城东,一个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为特色的经济强办正在崛起。办事处党委、政府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  

陈塬街道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地处312国道沿线,有川道,有山区,辖区面积30.18平方公里。2007年全办共有11个村,91个村民小组,共有3635户,其中农业户3604户,共有总人口14346人,其中农业人口14036人,共有耕地面积8572亩。全办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3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2.2元,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14121万元,总产值完成13651万元。全办新增个体工商户40户,引进百万以上企业3个,全年共组织劳务输出3200人次,主导产业主要是:发展王塬村为工业园区的乡镇企业;以王塬、西新、构峪口、陈塬等村为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餐饮、娱乐、汽车修配等传统行业);同时信托城区,重点发展构峪口,王塬以主农家乐50余户;发展以王塬双乳山、凤山的闯王寨遗址等的旅游资源的特色产业。先后完成王塬村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论证、设计和规划报批工作、蟒龙峪4.3公里水泥路的铺设、上河村的核桃产业园和沼气池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还有油房渠、陈岭劳务输出。  

刘湾街道

  刘湾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区南郊,丹江南岸,312国道及蓝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市污水处理厂、江南住宅小区、威尼斯水城、市生态工业园等在此驻足,辖区内有静泉山、龟山风景旅游区,交通较为便利,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全办共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141个村民小组,6087户,24359人(其中农业人口22414人),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03亩,劳动力10754个。2007年全办农村经济总收入679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3.1元;粮食总产量6494吨,其中夏粮2605 吨,秋粮3889 吨。   在发展主导产业上,主要是迅速扩大蔬菜、板栗、畜牧、药菌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以刘湾村大棚菜和任塬村大蒜为示范,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其中日光温棚菜100亩(大棚47个),无公害大蒜500亩,发展食用菌50万袋,板栗面积达到11000亩,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400亩,畜牧业生猪存栏11027头,出栏12188头,禽存栏40696只,出栏19688只,其中刘湾村元宝虫子鸡蛋不仅在本地市场占一席之地,还畅销省外。狠抓非国有制经济发展,新发展企业4个,其中百万元以上企业3个。创07年乡企营业收入13317万元,总产值12676万元。同时扩大劳务输出,全年劳务输出1938人。   -   基础设施   修通村水泥路3 个村 12.3 公里,实施了红旗、红升、中心3个村的村容村貌工程,新建中学公寓楼1座,小学教学楼2 座,新建村级高标准党员活动室9个,完成了办事处宿办大楼工程和机关建设任务。   -   社会事业   坚持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2007年出生234人,计生率达到96.6%,,节育措施及时率达91%,全年无早婚早孕和多胎现象。教育、文体、卫生和广电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关心关爱-,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使人人都享受到党的温暖阳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   发展的思路   以党的-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更新观念,以和谐稳定、突破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经济发展富有活力的新刘湾。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768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46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96元。  

夜村镇

  商州市辖镇。1958年设夜村管理区,1961年设夜村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南部,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0.7万。312国道过境,丹江河流经境内。辖夜村、高桥、仓房、四岭、将军腿、杨塬、会峪7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沙河子镇

  沙河子镇地处商州城区5公里处,辖24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6877户,27800多人,耕地面积2.7万亩,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20公里,是商州一个文化底蕴高、经经济活跃、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的大镇。.  

杨峪河镇

  商州市辖乡。1950年设赵家塬区,1956年更名谢塬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更名杨峪河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西部,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1万。318国道过境,南秦河流经境内。辖柏朵山、谢塬、四合、赵湾、下赵塬、上赵塬、王间、房湾、张家湾、庙口、银明、杨峪岭、长沟等14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境内有商洛化工厂、南秦水库。.  

金陵寺镇

  金陵寺镇地处商州城西南约17.2公里,全镇总面积112.3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905人,其中农业人口20514人。辖区东西宽,南北狭窄,属中温二类地区。全镇耕地总资源18842亩,常用耕地14567亩,其中水浇地1800亩。耕地以山坡地和坡塬地居多,平地较少,因而农业生产机械化较低。近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在4600吨左右。    金陵寺镇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黑(煤炭)白(白灰)黄(耐火土)”闻名于商州。出产的煤炭、白灰销售于商州及临近个县。金陵寺镇历史悠久,相传因明代朱元璋的叔父在这里出家而得名“金陵寺”,现在,镇内仍有古庙四进,每进三间,是清代人重修后的遗迹,属保护文物。境内风景秀美,“商州八景”之一的“熊耳晚霞”就在金陵寺境内。.  

黑山镇

  商州市辖乡。1952年建黑山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黑山、张家坪、柏树坪、解放沟、樊川、上张湾、东川、西川、双庙9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杨斜镇

  杨斜镇位于秦王山下,地处市区西南方30公里,与蓝田县和柞水县接壤,商柞公路及在修的蓝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45.3平公里,耕地资源19093亩,辖18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4369户、16912人,交通较为便利,是一个农业为主,多种经营并举的山区乡镇。   二,经济状况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全镇截止2006年11月底经济总收入达3600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35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100万元,财政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0元,本镇有金、钨等矿藏,主导产业以林果业核桃、板栗、花椒为主,争取发展以老传统的养猪、养羊、鸡为主,劳务输出也是一大产业,乡镇企业以秦王金矿、及修建高速路带动起来的矿石厂为主。全镇核桃栽植12万株,良种8万株,年产核桃150吨,栽植板栗18万株,产板栗30吨,其中核桃基地四个3200亩、板栗建园8村2500亩、林果收入196万元。畜牧养猪存栏5250头、羊存栏2024只、牛存栏502头、鸡存栏17240只,畜牧业收入246万元,劳务输出8900人次,带回收入2460万元。乡镇企业以秦王金矿为龙头,带动发展个体工商户183户,个体私营8户,尤其2006年建成总资产200万元砂场两个,石场2个,从业人员达到210人,创收入4200万元,实现税金123万元。.  

麻街镇

牧护关镇

  商州市辖乡。1950年设牧护关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秦关、秦岭、东牧护、秦韭、桥沟、秦政、下河湾、秦茂、西沟口、张店、香铺、芝武12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大荆镇

  商州市辖镇。1958年设大荆管理区,1961年改为大荆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4万。317省道过境。辖大荆、周岭、李渠、果园、孟村、堡子、曹河、田渠、寺坪、薜沟、口前、后村、青桥13个村委会。境内有市大荆煤矿。农业以养殖业为主,养鸡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8%。.  

腰市镇

  商州市辖乡。1950年设腰市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市境北部,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1.3万。317省道过境。辖腰市、高堰、庙前、王村、闵村、西里、永红、兴胜、东岭、屈村、北张村、北郭村、上集、北街、石板河、李坪、尧沟17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板桥镇

  商州市辖乡。1950年设板桥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市境北部,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板桥、严村、桃岔河、叶子坪、杨山、胳膊峪、袁河、崔沟、连湾、两岔河、岔口铺、韩村12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北宽坪镇

  北宽坪镇地处商州东北部,北依洛南,东邻丹凤,南接夜村、张村地界。全镇辖17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3908户,15398人,其中农业人口14859人,全镇总面积250907.1亩,其中有林地221081亩,宜畜山坡47069亩,耕地面积16345亩,人均耕地1.1亩。    境内山大沟深,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独特,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形成别具一格的八大人文景观,即:东西二湾月半球,唐渠水泉水对流,猫儿扑鼠洞还在,白虎守山景北观,五峰奇景在山间,古树盘根沙石嘴。在当地较为流传。此八大人文景观均在政府所在地北宽坪村辖区,你若登上五峰高山均可尽收眼底,即:东湾西湾两个组的地形恰好形成两个半月相对,中间以河堤相隔;你瞧,唐渠的水,水泉的水相互对流,清澈见底;猫头对面的山看上去犹如一只猫在扑鼠,守在一个大洞口;葫芦柒沟口下有座山风景十分壮观,像似一只白色的老虎横卧于山头;为何称为“五峰山”?因为在次山的最高处,形成了五个峰,在每个峰间均有一个洞,你若在洞中扔一小石块,只听见石头的碰撞声,却不见底;政府门口的古柏,有千年之久,生长在沙石上,其根外露,错综盘绕,却枝叶茂盛。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争夺政权,为扩大各自的地域,在中原发生突围,展开拉锯式的战争,中央委派-率新四军15团部对与-进行决战,(此时-担任15团军长职务),因负重伤,于1946年率军谴离中原,进驻北宽坪,建立了陕南地区第一个红色全区,在此期间,-与地方革命组织积极进行革命活动,特别以姚金桥为首的革命组织积极响应0的革命力量,积极展开革命斗争,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北宽坪成立了商县政府组织,后因革命的需要,-由中央派汪峰同志护送到陕北延安,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于1948年商县人民政府在北宽坪成立,由姚金桥担任商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革命老区由此得名,商县人民政府在北宽坪开始诞生。    特有的地理条件和山区资源优势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以森林资源为优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8%,成为商州区的一大重点林区,以油松、椴木和板栗为主,群众要靠山吃山,依山致富,那就要养山,使森林资源不断开发利用。近几年来,北宽坪镇积极贯彻党的政策,依托山区资源优势,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负责,高度重视,抓林业生产发展和资源管理工作。.  

三岔河镇

  商州区三岔河镇地处城西南之三十公里处,秦岭腹地,自然面积约23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1万亩,耕地11853亩。全乡辖10个村委会,58个小组,3465户,13240人,劳动力5231人。粮食总产量4297吨,其中夏粮总产2507吨,上年人均纯收入1253元。全年大约有43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    三岔河乡是一个山区贫困大乡,山林面积和荒山面积占到全乡面积的90%以上,核桃、柿子、板栗、水杂果等产量较大。该乡的主导产业以板栗、天麻、地膜洋芋等为主,有较好的大理石板材原料。全乡板栗面积约15000亩,120万株,年产值200多万元。天麻年栽植面积15400平方,可实现收入100余万元。近年来三岔河乡的地膜洋芋种植面积保持在2000亩以上,年产值120多万元。.  

闫村镇

  闫村乡地处秦岭以南商州城西,商山公路(26—44公里)沿线,全乡辖8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1537户,6462人,属亚温带地区。全乡总面积91556.6亩,其中有林业地面积达41011亩,林木总蓄积量达5166立方米;耕地面积5354亩。    该乡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    在种植业上:一是在作物品种上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年总产量达1500多吨,人均200多公斤。二是,抓好以天麻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全乡天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重点产区沙河湾村,户均可达30多平方米。三是抓好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业。    在养殖业生产上,主要是抓好养猪业,户均饲养达2.5头,年存栏4000多头,年出栏达200多头,养猪大户在10头以上的达30多户。是当年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劳务输出,户均有工人以上搞劳务,全乡达3000多人,年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人均500多元。    全乡共有商贸服务业个体户15户,有医疗机构1个,村级卫生所8个,集市1 个。.  


黑山镇特产大全




黑山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