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忻州 >> 代县 >> 阳明堡镇

阳明堡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阳明堡镇谷歌卫星地图)


阳明堡镇简介

   阳明堡原名羊头城。史载春秋晋大夫复姓羊舌,名恬字叔向,相传巡行于此,有人夺羊以肉给叔向母,母埋之,故建羊舌大夫祠。庙塑有羊头像俗称其为羊头城,因地处滹沱河之阳,1065年筑堡。后遂演变为阳明堡。
   二、概况
  阳明堡镇位于代县县城以西9公里处,东经114°29′-114°31′,北纬38°46′-39°53′,是代县的西大门。其地东与上馆镇相连,西与原平市接壤,北与雁门关乡相邻,南以滹沱河为界。全镇总土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辖36村,6061户,20102人。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10元。
  阳明堡镇交通便利, 108国道和京原铁路横贯全镇东西,208国道和108国道在镇中心交汇,形成远近闻名的三行路商贸市场,大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留有进出口,
  阳明堡镇是我国古今重要的军事要地,同时又是商贾票号的起源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较知名的有白仁岩、和府、普济寺、玉楼等。06年阳明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01万人 110平方公里 140923101 034000 -- 查看 阳明堡镇谷歌卫星地图

阳明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阳明堡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上馆镇

  一. 概况   上馆镇地处代县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行政面积96平方公里,耕40378亩、牧草2万亩、经济林1.2万亩,辖29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现有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   二.区划沿革:   上馆镇位于滹沱河北畔,雁门关南川,东连上磨坊乡,南隔滹沱河与新高乡为邻。解放初,划为二区,1953年划城关乡,1956年改城关镇;1958年改星火乡;同年在繁、代合县时期,建代城公社;1961年改城关公社。1981年改城关镇,2002年改为上馆镇。  

阳明堡镇

   阳明堡原名羊头城。史载春秋晋大夫复姓羊舌,名恬字叔向,相传巡行于此,有人夺羊以肉给叔向母,母埋之,故建羊舌大夫祠。庙塑有羊头像俗称其为羊头城,因地处滹沱河之阳,1065年筑堡。后遂演变为阳明堡。    二、概况   阳明堡镇位于代县县城以西9公里处,东经114°29′-114°31′,北纬38°46′-39°53′,是代县的西大门。其地东与上馆镇相连,西与原平市接壤,北与雁门关乡相邻,南以滹沱河为界。全镇总土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辖36村,6061户,20102人。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10元。   阳明堡镇交通便利, 108国道和京原铁路横贯全镇东西,208国道和108国道在镇中心交汇,形成远近闻名的三行路商贸市场,大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留有进出口,   阳明堡镇是我国古今重要的军事要地,同时又是商贾票号的起源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较知名的有白仁岩、和府、普济寺、玉楼等。06年阳明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峨口镇

  代县辖镇。1958年属聂营公社,1961年析置峨口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83.1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京原铁路、太钢峨口铁矿专用铁路及通往五台山的公路过境。水资源丰富,峨河全年有水。省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已竣工。辖峨口镇居委会和郝街、楼街、峨西村、兴圣、富村下前街、富村麻黄街、富村下园街、富村下街、正下社、东下社、西下社、东滩上、上高陵、下高陵、南留属旧村、南留属新村、佛光庄、上木角、下木角、沟子、南井沟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矿、冶炼、商贸、建筑、运输、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主产玉米、水稻、蔬菜,特产辣椒、烟叶。古迹有文革中拆毁,正在重修的东西寺和佛光寺、普照寺。.  

聂营镇

  代县辖镇。1953年设聂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0.93万。苏木公路过境。辖聂营、东高泉、西高泉、东段景、西段景、鲍家沟、黑山庄东村、黑山庄上街、黑山庄下街、黑石、窑子(杨家梁)、云雾、石墙(大红才、初一沟、大水沟)、湾根(韦子坪)、李家庄、蔡家庄、录青、代敏、石湖、王家坪、羊次、南黄草院、甘林头、板铺、梁地、王老庄、河阳沟、长界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高粱、玉米、谷子、水稻。.  

枣林镇

  代县辖镇。1953年置枣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18.9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京原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枣林东村、枣林西村、何家寨、东段村、沱阳、大敦素、小敦素、廿里铺、显旺、西留属、东留属、鹿蹄涧、槐树园、沙沟、蒙家庄、柳树坡、东马村、西马村、东阳沟、西阳沟、山底、东平安、西平安、中平安、康户、肖庄、(段庄、塔沟)、神岗、罗家泉、炭窑湾、南梁、玄窑、尹家岭、李家洼、宫家庄3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高粱、谷子、玉米、梨果。乡镇企业有焦化厂、砖厂。鹿蹄涧村杨家祠堂,闻名全国。.  

滩上镇

  代县辖镇。1953年为滩上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0公里。通柏油路,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0.71万。辖滩上、高凡、殷家会、石家湾、两家店、玄泉、小舍口、小寺、上寺、下寺、赤水掌、化嘴、黄毛、麻黄沟、南石岸、口前、小中嘴、二架阳坡、北正沟、郭家峪、青山、麻地沟、辛庄(口前)、小南岸(口子)、枪杆、半梁、垛窝、碾峪、南正沟(铁鹿寨、石羊槽)、大王庄、大地、牛家渠、六谷、里白草、外白草、马桥、龙王堂、双材树、崔家庄、上苑、上王庄、上阳花、下阳花43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土豆、莜麦为主。部分林区产松、桦、杨、榆木。乡镇企业有采矿(沙金矿和硫铁矿)。著名烈士高凡牺牲在寨里村,后更名为高凡村。.  

新高乡

  新高乡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以南,东接峪口乡,西界原平市,南依五台县,北临滹沱河,全乡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辖41村,5414户,18781人。高效农业、工矿企业、优质畜牧业、绿色旅游业等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全乡经济收入2.48亿元,粮食总产量8200吨,农民人均收入2625元。   新高乡位于县城南2.5公里处,北临滹沱河,南依五台山,西界原平市,面积210平方公里。辖41村,人口18739   山西省代县新高乡地理位置   人。耕地面积4.67万亩。中解河纵贯南北,高苏路横穿东西,赵杲观旅游公路南北相连。   新高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平土肥,水源充足,矿藏资源聚集,“工、农、旅”三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乡农业经济以水稻、辣椒、蔬菜、水果玉米、立体种植为主,林果业以优质酥梨、苹果、葡萄、核桃为主,并且以退耕还草和家畜养殖为主的养殖业正在逐步兴起。工业经济形成了以铁矿采选为主导,以汽车运输、汽修、化工配件等的工业体系和以餐饮、商贸、住宿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加大。旅游业初步形成以国家级森林公园(赵杲观),及古松寺、韩街积萃苑等附属景点为主线的旅游体系。   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1550万元,粮食总产量7464吨,农民人均收入2284元。[1]   -   历史沿革   新高乡,1953年属中解乡,1958年成立新高公社。1984年改新高乡。2000年交口乡并入该乡。  

峪口乡

  代县辖乡。1953年属双徐乡,1958年属新高公社,1961年属下庄公社,1963年改为峪口公社,1984年建峪口乡。面积105.6平方公里,人口1.9万。通公路。辖峪口、东田、西田、高街、下庄、沙洼、金盘、圪塔、选仁、东章、贾村、双徐、胡家沟、西旺、上阳阁、下阳阁、上苑庄、下苑庄、峪里、岗上、舜王寺、阜歌坪、王家会、段家湾、偏桥、六高、武强、讲堂(圪台沟)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高粱、玉米、瓜、菜。.  

磨坊乡

  上磨坊乡位于代县县城东7公里,地处滹沱河北岸,东连枣林镇,西毗上馆镇,北部山区与山阴县衔接,南与胡峪乡隔河为邻,京原铁路、108国道沿乡北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34个自然村,11045人。该乡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村经济发展很快。   二. 区划沿革:   解放初上磨坊乡属代县二区管辖,1953年划为上磨坊乡,1958年属代城公社,1961年成立上磨坊公社,1984年改上磨坊乡,2000年.12月胡家滩乡并入本乡。乡名来历因旧时官府在这里作过磨面作坊故名。   二.磨坊乡下辖村:   磨坊村、上门王村、下门王村、南家寨村、磨坊堡村、十里铺村、里会村、朴村村、西若院村、东若院村、候家沟村、三家村、任家庄村、阿家梁村、神涧村、赤土沟村、小西庄村、红泥湾村、胡家滩村、义城沟村、单马道村、洪塘村、辉跃沟村、铁匠营村、东马圈村、水沟村、大滩梁村、龙王沟村、辛窑村、一道河村、蔡家园村、王二沟村、黄土梁村、称达沟村。  

胡峪乡

  代县辖乡。1961年设胡峪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境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76.6平方公里,人口0.42万。辖胡峪、长畛、望台、赤岸、杨庄、枣园(小石门)、大坪岭、庵上、柴树林、盆窑、天轿坡、郜车坪、巡检司、麻地口、刘家沟、东寺、马圈沟、陡沟1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黍、谷。.  

雁门关乡

   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8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2198户,7505口人,总土地面积166.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境内有驰名中外的国家级文物雁门关和明朝内长城,还有-和阎锡山谈判窑洞和李闯王试刀石等众多文物景点,旅游优势较为明显。   近五年来,全乡坚持“基地兴农、开发兴农、科技兴农、产业兴农”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发展的精神,始终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首先狠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新打深井8眼,维修恢复机井15眼,埋设节水管13000米,新修灌溉渠道12000米,新增和改善水浇地2600亩, 水保初治2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650亩,秋机耕1.13万亩,南口、陈家庄、王庄三村1403口人,285头大牲畜解决了饮水问题。其次在道路建设 方面,涉及16村90公里的通村路,也已全部硬化,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   在特色农业种植方面,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以上田为中心,发展玉米制种2000亩;二是以西五村为中心,发展优种谷子3000 亩;三是以白草口、柳林为中心,发展红芸豆1000亩。另外,推广地膜覆盖4500亩,优种推广26000亩,推广配方施肥新技术15000亩,全乡玉米 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6000亩以上,产量占到粮食总产量的35%以上。与此同时,还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面积达到2350亩。另外,猪、羊大畜的饲养 量逐年上升,畜牧业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0%,“林、草、畜”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1]   雁门关乡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关乡辖:上田村、殿上村、陈家庄村、西段村、新庄村、野庄村、北王庄村、张家河村、西瓦窑头村、黑石头沟村、牛大沟村、城上村、前腰铺村、南口村、太和岭口村、试刀石村、白草口村、秦庄村、王庄村、小沟村、东水泉村、赵庄村、麻布袋沟村、罗庄村、后腰铺村、阜家坪村、高二沟村、雁门关村、大峪沟村、柳林村、老杏沟村等。   


阳明堡镇特产大全




阳明堡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