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商洛市 >> 柞水县 >> 营盘镇

营盘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营盘镇谷歌卫星地图)


营盘镇简介

  营盘镇地处乾佑河源头,柞水县西北部,西与宁陕县相接,北于长安县毗邻,是柞水县的北大门。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的隧道南口就在该镇。境内北高南低,北部的牛背梁海拔2812米,是秦岭东段最高峰,也是商洛境内群山的屋脊。全镇总面积363.5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12人(其中农业人口6531人)。
   营盘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的碾盘石、牛角槽、北沟、老虎沟等地分布有铁、铜、金、雪花大理石等矿产;牛背梁有“天然药库”之称,中药材品种繁多,有连翘、五味子、二花、柴胡、杜仲、丹参、猪苓等;主要用材林有油松、华山松、冷杉、椴树等,其中冷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主要经济林有核桃、板栗等。牛背梁生息繁衍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其它野生动物有豹、熊、野猪、果子狸、猪獾等。境内植被良好,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牛背梁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是该镇经济增长的亮点,发展中药材、经济林和养殖业是该镇构建支柱产业的特色优势。
  近年来,营盘镇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禁伐禁牧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全镇的生态环境、优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镇累计退耕还林3000亩,荒山造林1.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8万亩,林地面积已占全镇总面积的95%,森林覆盖率达90%。
   营盘镇既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又有孝义厅古县城遗址、药王孙思邈采药遗址——晒药台、药王庙等古迹,更有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铁路隧道和亚洲第一的公路隧道等现代人文景观。随着西康铁路的建成运营、西柞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营盘镇距西安距离缩短为59公里,必将融入“环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境内的牛背梁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外商争相投资开发的热点,目前已签订了旅游开发合同,为柞水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路、电、水、讯、视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镇村组90%通公路,所有的农户都用上了网电,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6个行政村3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3个村开通了移动电话,4个村通了有线电视,通过实施移民搬迁使部分高寒村组的群众摆脱了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均取得较大成绩。新建6幢7300平方米中小学教学楼,基本完成绿化、美化任务,达到省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通过实施农村“四改”(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初保和加强村组卫生室建设,全镇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363.52平方公里 611026101 711400 0914 查看 营盘镇谷歌卫星地图

营盘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朱家湾村 ·柞水县旅游·柞水县特产·柞水县十景·商洛旅游·商洛特产·商 0

----

查看 朱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营盘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乾佑街道

  乾佑镇是柞水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旬公路、西康铁路纵贯全境。全镇辖7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4个居民小组,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20250人。    近年来,乾佑镇依托位居县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成了一批养殖业、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02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00万元,实现企业总收入433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2860万元。同时该镇按照“放心、放胆、放手”的六字原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城区闹市更是门店林立,商家云集,市场日益活跃,年上缴税金逾百万元。   境内资源丰富,林特产品众多,除了“露仁”之说的核桃,“贡品”之誉的大红板栗外,天麻、香菇、黑木耳、猕猴桃等林特产品远近闻名,尤其是核桃、板栗、黑木耳等三大产品,不仅享誉国内,而且还出口创汇,年产量分别达到200吨、300吨和50吨。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乡村公路直通7个行政村,其中5个村通柏油路。城镇建设面貌日新月异,老城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了“三纵六横十二巷”主骨架。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基本到位,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 2万人,初步形成园林式旅游山城雏形。    乾佑镇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经商办厂,镇党委、政府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投资环境。.  

营盘镇

  营盘镇地处乾佑河源头,柞水县西北部,西与宁陕县相接,北于长安县毗邻,是柞水县的北大门。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的隧道南口就在该镇。境内北高南低,北部的牛背梁海拔2812米,是秦岭东段最高峰,也是商洛境内群山的屋脊。全镇总面积363.5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12人(其中农业人口6531人)。    营盘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的碾盘石、牛角槽、北沟、老虎沟等地分布有铁、铜、金、雪花大理石等矿产;牛背梁有“天然药库”之称,中药材品种繁多,有连翘、五味子、二花、柴胡、杜仲、丹参、猪苓等;主要用材林有油松、华山松、冷杉、椴树等,其中冷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主要经济林有核桃、板栗等。牛背梁生息繁衍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其它野生动物有豹、熊、野猪、果子狸、猪獾等。境内植被良好,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牛背梁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是该镇经济增长的亮点,发展中药材、经济林和养殖业是该镇构建支柱产业的特色优势。   近年来,营盘镇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禁伐禁牧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全镇的生态环境、优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镇累计退耕还林3000亩,荒山造林1.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8万亩,林地面积已占全镇总面积的95%,森林覆盖率达90%。    营盘镇既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又有孝义厅古县城遗址、药王孙思邈采药遗址——晒药台、药王庙等古迹,更有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铁路隧道和亚洲第一的公路隧道等现代人文景观。随着西康铁路的建成运营、西柞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营盘镇距西安距离缩短为59公里,必将融入“环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境内的牛背梁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外商争相投资开发的热点,目前已签订了旅游开发合同,为柞水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路、电、水、讯、视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镇村组90%通公路,所有的农户都用上了网电,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6个行政村3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3个村开通了移动电话,4个村通了有线电视,通过实施移民搬迁使部分高寒村组的群众摆脱了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均取得较大成绩。新建6幢7300平方米中小学教学楼,基本完成绿化、美化任务,达到省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通过实施农村“四改”(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初保和加强村组卫生室建设,全镇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下梁镇

  下梁镇位于柞水县城城南5公里,是浓缩了乾佑河流域典型风光特色的经济重镇。全镇总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2385户,农业人口10431人、总人口13131人。这里山青、水秀、天蓝,森林覆盖率达83%。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该镇明星村夜珠坪于唐朝万岁通天六年置安业县,明朝景泰三年更名为镇安,是现柞水、镇安两县的古县城遗址,历时758年。曾受周总理两次接见的全国著名骨伤科中医王家成生于该镇西川马坪村六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老年摄影家协会会长刘复汉的故居在该镇解放三组。境内有全国第一个(成立于1976年)板栗研究所。留美博士何北平至今仍在美国就职,将该镇的物产文化传播到大洋彼岸;省级重点职业中专——柞水县职业中专,商洛市重点中学——柞水县中学新址在清清乾佑河东岸落户,搭建起柞水教育腾飞的平台。    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明星村夜珠坪因相传古时群众臼米碾子的碾盘芯里有一夜明珠而得名。沙坪村三组的窟窿崖相传连通地下金殿,世外桃园般的传说至今在当地群众中传颂。此外,铁刹寺、财神庙、老庵寺等古宗教遗迹为镇内的山山岭岭平添几许神秘色彩。在赤水沟的山梁上,有兄弟石、娘娘石、石人、石马、石鹰;在关山,有壁立千韧的罗汉山;在姜家沟,有十道梁、灯盏窝、迷魂阵、娃娃鱼潭、龙潭等前美景无数。现已接待游客的老庵寺水库、龙颈子改河工程等景观,为您到我镇观光旅游、投资发展拉开了一段美丽璞真的快乐行程。    珍稀动植物随处可见。该镇现存战国时期以来树龄两千多年的红豆杉和它的子孙群落,千年紫荆繁衍成数百亩连片的紫荆林和高山木本杜鹃竞香开放;还有千年蟠龙松、千年板栗王、千年桦栎,乾隆年间的红松上高挂着松灯,见证着人类发展的辉煌历史。羚牛、金钱豹、鬃羊、叶猴、金丝猴(待查)、娃娃鱼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娃娃鸡、芍鸡、白冠长尾鸡、锦鸡、榛鸡等随处可见,在山水间畅游自己的乐园。盘龙七、扣子七、七叶一支花、武当玉兰、高山红芍、川红芍、崖百合、手掌参等名贵药材和春兰、惠兰、剑兰等国家保护观赏植物,点缀在树下崖畔,展现着绿色生态家园的清新春天。.  

小岭镇

  小岭镇位于社川河上游,镇政府驻地新华村距柞水县城37公里。全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2906户,11642人。洛柞公路穿境而过,镇内村村通公路,新华、金米两村实现了通村公路“黑色”化。    近年来,小岭镇紧紧抓住社川河特色产业带开发和龙钢大西沟铁矿70万吨技改项目上马的机遇,全面实施兴药、优果、强牧、壮工的发展战略,初步构筑起特色经济格局。2002年底,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9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6元,粮食总产量4771吨,人均年产粮428公斤。    小岭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总储量占全县80%以上,现已探明矿产有银、铅、锌、钴、铜、钡、钛、铁、重晶石、石灰石等十余种,其中大型矿床4个,大西沟铁矿矿石总储量3.02亿吨,占全省铁储量的50%以上;银洞子银铅矿为多金属矿床,银金属量218吨,铅金属量21万吨,锌金属量1.1万吨,铜金属量6.4万吨,钴金属量255吨;李家砭钒钛磁铁矿储量1709万吨;大西沟重晶石矿储量986万吨;小西沟矿泉水储量丰富,年流量大于6万吨,含锶1.70ml/l,偏硅酸37.8mg/l,还含有锌、硒、锶、重酸钙,水质 达国优标准。丰富的矿产资源,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巨大发展,除省属企业陕西银矿外,在小岭镇的县域规模企业有国宝公司、金正公司、大西沟铁矿、岭峰建材公司、秦龙矿泉饮品公司五家。李家砭钡钛磁铁矿年采矿石6万吨的项目基础建设已启动。    小岭镇境内植物资源除粮食作物外,有二花、黄姜、五味子、杜仲、山芋肉等中药材;松树、耳树、板栗、核桃、柿子等经济林木;果子狸、猫头鹰等野生动物;猪、牛、羊、鸡等家养动物;木耳、香茹、天麻、猪苓等食用菌。镇内现有耕地8370亩,人均耕地面积0.75亩;林地总面积12.4万亩,已退耕1200亩,荒山面积14200亩。2002年底,全镇种植黄姜1500亩,五味子400亩,核桃、板栗种植800亩,科管3000亩;生猪存栏3955头,鸡存栏15408只,养羊147只,牛169头。.  

凤凰镇

凤凰镇凤凰镇凤凰镇凤凰镇凤凰镇凤凰镇  凤凰镇位于社川河中游,地处皂河、水滴沟河、社川河交汇处,镇政府所在地的凤镇街距县城45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4806户18512人,总面积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00亩。洛柞公路纵贯全镇,川道村交通便利。凤凰镇历史悠久,唐代始有街市,明清时代成为联结镇安、柞水、山阳乃至西安到安康的集贸重镇,素有“小上海”之美誉,为商洛四大名镇之一,是柞水县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近几年来,以扶贫开发总揽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结构调整主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坚持“城镇建设兴市场,招商引资活企业,结构调整增收入,减轻负担保稳定,科技兴镇促发展,两个文明同步建”的工作思路,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301万元,粮食总产量达443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1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3600万元。    凤凰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黄姜、丹参、五味子、二花、天麻、板兰根、柴胡、桔根等中药材的盛产地。全镇已发展黄姜3000亩,柴胡400多亩,二花1000多亩,五味子500多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本形成。核桃面积达9000亩,板栗面积达2万亩,总产量达450吨。   加工业、运输业、养殖业等个体经济突飞猛进。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300户,加工业和运输业达400户,仅凤镇街村有个体工商户230余户。已建成老街服装、百货日用品市场,西街农副产品、饮食及商贸市场,北街蔬菜、水果和粮油批发市场,南街轻工业产品市场和东街五金建材、家具市场,商品交易日益增大,客流量不断加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繁荣。    凤凰镇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柞水康湾油脂厂总投资823万元,于2001年冬建成投产,年加工大豆1万吨,生产优质大豆油1500吨,畅销县内外。凤凰腐竹厂已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认证,生产的腐竹销往西安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达248万元。桃园、清水、金凤机砖厂技改后,生产的红砖畅销县内外,桃园水泥预制厂、凤镇街空心砖厂等一大批企业先后兴起。.  

红岩寺镇

  红岩寺镇位于柞水县东部,辖17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4159户,16600人,有耕地13360亩,人均0.8亩。全镇总面积190.43平方公里,东邻山阳县,西连蓝田县,南邻镇安县,北接商州区,镇安至商州的公路干线和柞水至商州的公路干线贯穿该镇南北,镇政府所在地距商洛市60公里,离柞水县城75公里,是旬阳、柞水、镇安通往商州的必经之路,素有柞水“东大门”之称。    红岩寺镇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经地质部门勘察论证,该镇境内有金、银、铜、锌、萤石、石墨、花岗岩等3类14种矿产资源,尤以铜、金、萤石、石墨、花岗岩贮量为最大。具有开采价值的红岩寺石墨矿,东起大黑沟,西至芦草沟,矿带长8公里宽1公里,总储量140万吨以上,可露天开采,交通方便。大沙窝铜金矿经地质专家论证,具有较高开采价值。境内林业 资源丰富,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各类林木和野生中草药丰富,宜林荒山和宜草荒坡面积大,发展林牧业条件优越。   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7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元,粮食总产量6146.68吨,人均370公斤。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核桃、板栗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板栗建园面积1.5万多亩,核桃2万多亩,每年销售优质核桃板栗10余万公斤,香茹、木耳肉厚鲜嫩,品质上乘,年产6万余公斤,销往26个省市;天麻有性繁殖发展势头良好,全镇人均天麻栽培7.5平方米。   农贸集市繁荣,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从事中药材、农副产品贩运,粮油农副产品加工,水果蔬菜贩运,农机修理,运输、饮食、娱乐等服务业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00余个,2002年乡镇企业产值1433万元。    镇内交通四通八达,有线电话拉通全镇,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红岩寺街道,洛柞路沿线有线电视全部拉到,水、电等设施齐全。   “普九”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该镇中学、各小学和幼儿园的校貌校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1998年6月红岩寺中心 卫生院顺利通过市一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镇内村级卫生医疗网络健全。.  

曹坪镇

  曹坪镇位于金井河上流,镇政府所在地距柞水县城65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有农耕地3879亩,用材林24000亩,经济林10000亩。辖6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1545户,人口6098人。商柞公路北线穿境而过,是曹丰、曹蓝路的起点。镇政府驻地曹坪街,其集市贸易历史悠久,辐射毗邻的丰北河、马台、九间房、瓦房口、蔡玉窑等乡镇。镇内电讯、电力、供销、储蓄、粮食、卫生、教育等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是柞水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镇用材林以松柏、漆树、青岗松、铁匠木为主,经济林以板栗、核桃、柿树为主,天然生长的名贵中药以天麻、茯芩产量居首,菖蒲、柴胡、川龙龙等药材年产量达100多吨,黄姜种植初具规模。板栗、核桃、天麻、木耳、香茹量大质优,是亨誉已久的土特产品。野生动物以麝、狐狸、熊、锦鸡、野猪为多。地下矿产资源有16种,其中金矿、铁矿储量大,有利于开发利用,已探明金矿点31处,金矿带2条。    在经济发展中,该镇压粮扩经,大搞山地综合开发、多种经营、中药材生产,粮经比已由原来8:2调整为7:3。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坚持科技推进、改良增效的原则,大力发展蓄牧业生产,生猪存栏1800头,牛存栏685头,羊1450只,养殖业收入180万元。广泛争取,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不断加强供水、供电、道路、桥、通讯、校舍等基础设施建。政府牵头,民间组织,2002年全年劳务输出1500多人次,创收121.3万元。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党政一般人带领全镇人民,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认真贯彻-精神和“-”重要思想,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欢迎县内外人士到该镇兴办各类产业。.  

杏坪镇

  杏坪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0公里,地处社川、金井、金钱三大河流交汇处。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4992亩,全镇辖14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5170户,18918人。境内交通便利,商柞、柴凤公路贯通全境,是一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大镇。    近年来,杏坪镇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农村稳定”这个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加快经济发展。2002年底,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57.4万元,占年计划任务的100.2%,同比增长2.9%,财政收入完成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升至1050元。    杏坪镇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成了冷水沟铜矿、肖台铜矿、油房铁矿、云蒙重晶石矿4家矿产企业,8个空心砖厂,其他个体工商户735户。2002年底,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71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8.3万元。    杏坪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按照“扩经、兴药、促烟、强牧、优果”的思路,以药烟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五味子、二花、黄姜、烤烟种植,确定了联合等8个烤烟生产村,中台等4个二花示范村,中山等6个五味子科管村,铁炉等7个黄姜重点村,实现“一村一组,一品一业,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黄姜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五味子科管栽植1500亩,栽植二花1000亩,新增天麻1000平方米,种植柴胡、黄苓等其它中药材1480亩,药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056亩,粮经比达4:6。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开发方案,完成了开发立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首期项目已经启动。    在文教卫生方面,“普九”和“危改”工作富有成效,2002年底,全镇共争取各类排危资金42.5万元,建成杏坪中学教学楼,宿办楼、学生宿舍楼、多功能餐厅、综合实验楼四项工程已完成设计,即将启动。金刚初小217m2校建工程已完工,云蒙小学300m2教学楼主体工程竣工,杏坪中心小学、腰庄初小、联丰小学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镇上建设了卫生院,各村建有卫生室,母婴安全项目全面实施,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提高。.  

瓦房口镇

  瓦房口镇是地处秦岭南麓、九华山沿脉、金井河流域的一个乡。该乡位于柞水县城东南部,全乡共辖7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耕地7843亩,荒山面积3.3万亩,有林地面积7.9万亩,全乡总面积为101平方公里。这里平均海拔800—950米之间,无霜期为220天左右,属中温气候,境内群山连绵交错,地面起伏极为显著,既有河谷平垣地,又有坡垣地和山坡地,大部分村民居住高山、半高山和深山之中,群众生产生活极为艰苦,是柞水有名的贫困乡之一。    近几年来,该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全乡干群智慧,兴全乡之财,倾全民之力,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先发展药材、矿产、林果、烤烟、劳务五大重点产业,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2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1550万元,粮食产量达到2182吨,人均纯收入达到1074元。    依靠科技,示范带动。该乡针对药材、矿产、烤烟、林果、劳务五大产业的实际,全乡共组建专业协会16个,扶持科技示范户385户,累计达到816户,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建园,引进品种,良种推广等措施,实现了农民增产、达效、增收,解决了农民生活问题。调整结构,更新品种。按照粮食不放松,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思路,在确保粮食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2004年全乡种植各类经济作物3100亩,种植地膜洋芋962亩,推广良种7818斤,完成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1000亩,栽种烤烟762亩,种植各类中药材4000亩的同时,发展瘦肉猪3820头,布尔山羊1000只,土鸡2.3万只,畜牧、烤烟、林果、矿产等5个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三产,转移劳力。该乡是柞水县条件最差、最偏远的乡镇,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群众买卖难,基本生产生活必需品难以保证,不断加大三产发展,并根据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的实际,该乡多方联系,从西安、山西等引进资金100万元,开发柿园、大河铜矿、凉水沟金矿、阳坡和瓦房沟铁矿,使有效的资源得到利用。乡政府特制定八条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搞第三产业,全乡现有个体工商户152户,农用三轮车112辆。并向西安、山西等地输出劳务工3100人/次,收入950万元,为今年人均增收200元奠定了基础。.  


营盘镇特产大全




营盘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