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临汾 >> 洪洞县 >> 大槐树镇

大槐树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槐树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槐树镇简介

    大槐树镇,2001年由原来的南王乡、城关镇、冯张乡合并组成。东与明姜镇、广胜寺镇、苏堡镇、曲亭镇为邻,西隔汾河与辛村乡相望,南与甘亭镇相连,北与赵城镇接壤。全镇辖6个居委会,54个村委会,59个自然村,45716户,140103人。全系汉族。
  -
  地理环境
  镇政府驻县城玉峰路全镇地势东高西低,汾河自北部赵城镇入境,蜿蜒向南流去,洪安涧河自东部苏堡镇入境,向西注入汾河。
  南同蒲铁路和霍侯一级公路自北向南平行而过,洪(洞)广(胜寺)公路自南向东,进入广胜寺镇,洪(洞)古(县)公路自西向东,进入苏堡镇,洪(洞)三(交河)公路由县城向西经汾河大桥进入辛村乡。境内有洪洞车站,交通极为便利。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9453公顷,总耕地面积5043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棉花和蔬菜为主。乡镇企业方面,主要企业有修配厂、化纤厂、综合厂、养鸡厂、旅社、搬运队等。
  -
  教育卫生
  文教卫生方面,全镇共有学校51所,有医院、卫生院6所,各村均设有卫生所。洪洞一中、洪洞二中驻扎在境内。
  -
  文物古迹
  城北贾村西侧,有明代迁民遗址古大槐树处,现已开辟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所。东北部的永一堡为全省著名的西周文化遗址,1980年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东南部的李堡,为明代正德年间户部尚书韩文的故乡,村西有韩尚书陵园。县城内还有明代监狱,属省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4.01万人 ·洪洞旅游·洪洞特产·洪洞十大特产·洪洞十景·洪洞名人·洪洞 141024100 041000 -- 查看 大槐树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槐树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槐树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槐树镇

    大槐树镇,2001年由原来的南王乡、城关镇、冯张乡合并组成。东与明姜镇、广胜寺镇、苏堡镇、曲亭镇为邻,西隔汾河与辛村乡相望,南与甘亭镇相连,北与赵城镇接壤。全镇辖6个居委会,54个村委会,59个自然村,45716户,140103人。全系汉族。   -   地理环境   镇政府驻县城玉峰路全镇地势东高西低,汾河自北部赵城镇入境,蜿蜒向南流去,洪安涧河自东部苏堡镇入境,向西注入汾河。   南同蒲铁路和霍侯一级公路自北向南平行而过,洪(洞)广(胜寺)公路自南向东,进入广胜寺镇,洪(洞)古(县)公路自西向东,进入苏堡镇,洪(洞)三(交河)公路由县城向西经汾河大桥进入辛村乡。境内有洪洞车站,交通极为便利。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9453公顷,总耕地面积5043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棉花和蔬菜为主。乡镇企业方面,主要企业有修配厂、化纤厂、综合厂、养鸡厂、旅社、搬运队等。   -   教育卫生   文教卫生方面,全镇共有学校51所,有医院、卫生院6所,各村均设有卫生所。洪洞一中、洪洞二中驻扎在境内。   -   文物古迹   城北贾村西侧,有明代迁民遗址古大槐树处,现已开辟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所。东北部的永一堡为全省著名的西周文化遗址,1980年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东南部的李堡,为明代正德年间户部尚书韩文的故乡,村西有韩尚书陵园。县城内还有明代监狱,属省文物保护单位。  

甘亭镇

  "洪洞县辖镇。1958年置南垣公社,1961年改甘亭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边沿,距县城15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3.4万。南同蒲铁路、太(原)三(门峡)公路、临(汾)安(泽)公路过境。辖甘亭、上桥、杨曲、士师、董堡、燕壁、靳堡、上王、郭堡、东孔、西孔、华林、南杜、北社、南李、北羊、侯建、天井、南羊獬、羊獬20个村委会。主要工业有造纸、化肥等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薯类、棉花、花生等。    ".  

曲亭镇

  洪洞县辖镇。1958年属南垣公社,1961年分治,1984年建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临(汾)安(泽)公路过境。辖曲亭、安乐、东张、范村、敬村、同上、逍洞、东李、侯村、吉恒、内坦、西乔泗、紫岸、薄村、董庄、师村16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杂粮、棉花等。乡镇企业有造纸厂、棉花加工厂、磷肥厂、农机修配厂、面粉加工厂等。本镇师村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故里。其墓仍在。薄村相传为西汉文帝刘恒生母薄太后的故乡。1883年9月18日太平天国刘凤祥部,北伐时曾在此地打败清军郝光甲部。.  

苏堡镇

  洪洞县辖镇。1958年置东方红公社,1961年改苏堡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5万。临(汾)古(县)公路过境。辖苏堡、西尹壁、南尹壁、东尹壁、中尹壁、下鲁、张家庄、董家垣、山头、茹志、原上、南铁沟、后山头、蜀村、古县、郭盆、董寺、柳沟、北铁沟19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杂粮、薯类等,果类有苹果、柿子、杏等。办有林场。.  

广胜寺镇

  洪洞县辖镇。1984年建广胜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4.4万。洪(洞)广(胜寺)公路过境,焦化厂建专用铁路一条通向西北与赵城车站相接。辖马头、北秦、板塌、北郇、曹生、长安堡、东安、东湾、道觉、坊堆、封里、高崖、南秦、南郇、南堡、严家庄、严家堡、早觉、油耳山等27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棉花等。境内有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临汾地区水泥厂等企业。有广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在境内第一次发现周初甲骨文。.  

明姜镇

  洪洞县辖镇。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3.6万。南同蒲铁路和太(原)三(门峡)公路过境。辖明姜、孔家滩、宫官后、中社、南社、师屯、罗家坪、胡坦、北伏牛、南伏牛、伏牛堡、陈家庄、大李托、小李托、李托堡、两太吉、东太吉、周家庄、北庄、孔家崖、后河牛、伏中崖、韩家庄、梁里、兴旺峪、温家庄、上柳树、下柳树、营田庄、郭家节、东董村、西董村、北社33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棉花等。有水电站、石料厂等。1955兴建了全国第一座农村水电站,曾于此召开过全国电气化现场会议。.  

赵城镇

  "洪洞县辖镇。1958年置赵城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6.1万。南同蒲铁路和太(原)三(门峡)公路纵贯全镇。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南关、东堡、磨头、沙桥庄、北堡、后沟、南堡、前村、东堡里、烧瓦窑、官庄、新庄、侯村、西沟里、下院、上院、耿壁、王家磨、孙堡、永乐、圪塔、瓦窑头、古屯、沟里、湾里、杨堡、王开、前街32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杂粮、豆类、薯类、棉花、油料、蔬菜等。乡镇企业主要有机械修配、铸造、粮油加工、酿造、塑料、皮革等。    ".  

万安镇

  洪洞县辖镇。1958年属万安公社,1961年分治,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9万。洪(洞)三(交河)公路横贯境内。辖万安、东漫底、西漫底、东梁、东步亭、西梁、西桥庄、西步亭、南步亭、高公、曹家庄、温家庄、铁炉庄、贺家庄、上舍、兰家节、石家庄、韩家庄、涧西、杨家庄、普安、枣坪、坡里23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杂粮、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蔬菜为主。万安村盛产大白菜。乡镇企业有机械厂、农机站、修配站、陶瓷厂、砖瓦厂、石灰厂、粮食加工厂、煤矿、碳素钙厂、炼焦厂等。.  

刘家垣镇

  洪洞县辖镇。1958年属吕梁公社,1961年析置刘家垣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的丘陵地区,距县城25公里。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刘家垣、楼村、效古、东义、曹家庄、黄村、西义、东梁、西梁、罗云、西梁庄、伏珠、陈村、虎峪里、东沟、柴家垣、大古、三峪、磊上、岭南、小峪里、大麦垣等23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杂粮、棉花等。乡镇企业以小煤窑为主。.  

淹底乡

  "洪洞县辖乡。1961年置淹底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边沿,距县城2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淹底、杨张、孙张、西张、程黄、府底、小甘亭、迪村、上张、东乔泗、高村、后泉、大孔寨、小孔寨、杨岳、敬圣、东谷、南谷、柏庄、寨子里20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薯类、杂粮、棉花等。企业有修配厂、农机站、粮食加工厂、砖瓦窑等。    ".  

兴唐寺乡

  兴唐寺乡原名苑川乡,2001年更名,位于洪洞县东北部,霍山主峰脚下,距县城30公里。东与古县为界,西与赵城镇为邻,南与明姜镇相连,北与霍州市接壤。   兴唐寺乡,2001年由原苑川乡更名为兴唐寺乡,位于洪洞县东北角,霍山主峰脚下,距县城30公里。东与古县为界,西与赵城镇为邻,南与明姜镇相连,北与霍州市接壤。兴唐寺乡全乡辖19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3595户,15480口人。全系汉族。乡政府驻苑川村。 全乡地势东高西低,属丘陵地区。东部霍山内多松柏,有省营林场。19个村委会分布在一涧、一川、二沟、三梁上。一涧:东自兴唐寺,西到涧头,为一季节性洪水涧河,全长25华里;一川:从乡政府驻地向西到王村,自古以来人们称为“一道川”(尽为平川地区)约长5华里;二沟:北边是从关口到兰家沟的一条10华里长沟,南边是从孙家山到水垣自然村的5华里长沟;三梁:第一条梁是从孙家山到王村,长10华里,第二条梁是从关口到兰家沟,长20华里,第三条沟是从杏沟到桥东,长20华里。 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698公顷,总耕地面积1668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和杂粮为主;200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5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68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982公顷,粮食总产量6275吨;经济总收入59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7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石料厂、砖厂等企业。 文教卫生方面,全镇共有学校18所,卫生院1所,各村均设有卫生所。 该乡苑川村东南有一名胜柏树泉,泉边的柏树,树身有十围,传说为周代所植。东北霍山内原有中镇庙,隋开皇十四年(594)建,《隋书》、《礼仪》志载,十四年“就山立祠”。旧志载为“唐高祖破宋老生处,于此建庙以祀”,当为重建。唐封应圣公,宋封应灵王,明改为霍山之神,《明史》载,每年春秋两季均有祭祀活动。[1]   

堤村乡

  洪洞县辖乡。1965年置堤村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汾河西岸,距县城20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4.4万。辖堤村、安定、安定堡、北石明、北垣、后涧、崔家庄、干河、圪堆底、跃上、李村、李村垣、南石明、平垣、三交、上张端、师庄、好义、下张端、小河、许村、杨洼庄22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杂粮、蔬菜等。盛产豆角、红枣。企业有煤矿、砖瓦厂、机修厂、农机站、调味品加工厂等。相传,许村为蔺相如故里,现坟墓仍存。.  

辛村乡

   辛村乡位于洪洞县城西郊,东临汾河,西依大运,总面积74平方公里,现辖20个行政村,13181户,56142人,耕地46161亩,是县城通往西部县乡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大运高速穿乡而过,二级路纵贯南北,槐乡街、迎宾街连接县城两端,成“井”字形,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农业生产   辛村乡农业调产成效显著,奶牛、肉猪、蛋鸡“三大养殖”和枣经间作,优质芦笋,小麦优种,城郊韭菜,优质杨树林“五大基地”得到较大发展壮大。全乡奶牛养殖达到3000余头,养鸡总数达到45万余只,肉猪存栏4.8万头,野山猪存栏2000头。全乡小麦优种繁育基地突破5000亩,推广优质小麦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2万吨。芦笋种植面积接近13000亩,产值达到6500万元。城郊蔬菜种植区域达到7700亩。枣经间作园2000亩。全乡杨树林面积达到2万亩,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   工业发展   辛村乡作为全县四大园区之一的轻工业园区,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轻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形成加工、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相互促动的新型工业化体系。目前落户园区的企业有金星啤酒厂、金星麦芽厂、恒富钢结构厂、正和机械制造厂、南段香厂、睿博服装厂。全乡工业总产值达7.8亿元,较上年增长8%,就业岗位达到1000余个,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08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98元。  

龙马乡

  洪洞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属白龙公社,1960年析置龙马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南龙马、东龙马、西龙马、龙张、南马驹、北马驹、东崔堡、西崔堡、熟堡、景村、沟南村、沟北、赵村、下沟、南邰、长命、岳柳、赤荆、柴家庄、西庄、郑家寨、苏家庄、西李家庄、新庄等28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杂粮、棉花、薯类等。乡镇企业有煤矿、电器修造厂、玻璃钢厂、机械修配厂、综合厂等。.  

山头乡

  "洪洞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为吕梁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分置为安头公社,1965年改山头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角,距县城3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妥当、山头凹、曹家沟、解家庄、安头、冯南山、南岭、窑上、毛家庄、东龙门、尚峰头、西龙门、石渠沟、笔架庄、水南村、沙凹里|迷子岭、石板凹、宜家庄、曲家岭、册头、上屯里、杨家腰、古家庄、曲树腰、芦沟里26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等。有铁、煤、硫磺、石膏等资源。抗日战争时期是革0据地。    ".  

左木乡

  洪洞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66年置左木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土石山区,距县城30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0.8万。洪(洞)三(交河)公路、洪(洞)峪(县)公路穿境。辖李家坪、柳沟里、左木、霍家庄、金山沟、中社、翟庄、东圪塔、三交河、红光、段家山11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等。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大槐树镇特产大全




大槐树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