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辖镇。1961年建水峪贯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东部山区,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0.9万。古吴公路过境。辖大游底、大足底、桃坡、果子山、念子山、背坡、董家圪垛、张家庄、西山头、野珠、龙眼洼、楼子山、牛心、长树、榆郡、吴安、鲁沿、青沿、水峪贯、西冶、西孟、东孟、西沟、大水、前官庄、后官庄、安家沟、石家岭、成家嘴、陈台、梁上、崖上3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建有煤矿、铁矿。古迹有西冶村、水峪贯的宋代冶炼遗址,前官庄的冶工居住遗址。榆群溶洞为旅游地。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42平方公里 | 141122103 | 033000 | 0358 | 查看 水峪贯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天宁镇 |
交城县天宁镇现有20个行政村,主要种植以玉米、蔬菜为主。有一部分小型铸件厂、骏枣、梨枣也是人们喜爱种植的一种枣树,品种好,对人有好处。全县剩余劳动力出外打工也为数不少。属于种植、工业相结合的乡镇。. |
夏家营镇 |
夏家营镇位于交城县城正东5公里,省城太原西南54公里处,307国道、夏祁、夏汾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横贯全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我县一个农业大镇、工业强镇、经济重镇。现所辖16个自然村,分别是:义望、覃村、王村、夏家营、大辛、小辛、辛南、贾家寨、段村、郑村、连家寨、王明寨、郭家寨、贺家寨、王家寨、温家赛。全镇总人口33956人,其中农业人口33213人,耕地面积51692亩,粮食总产量1089万斤,经济总收入88040万元,人均纯收入2702元。 镇机关工作人员 夏家营镇机关现有工作人员84名,其中在职人员71人,离退休人员13人,财政拔款人员61人,临时工8人。在职人员当中,中专以上学历51人,大专以上学历28人,党员46人,具有初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人,高级职称2人。全镇共设有林业站、畜牧站、农经站、农机站、农技站、企管站、财政所、计生办、水利站、民政办、司法办、团委、妇联、科协。 - 教育与企业 企业 夏家营镇共有企业340个,从业人员6000名,总产值9.5亿,年上交利税42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个(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分别是: 1、交城县义望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产值:锰合金4.9万吨,总产值5.03亿元,上交利税1802万元。) 2、交城义望铁合金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产值:电9029万度,总产值3538万元,上交利税630万元。) 3、交城县红星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产值:-2.5万吨,总产值6338万元。) 4、交城玄中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产值:活性碳7900吨,总产值3708万元,上交利税93万元。) 5、交城华岳玻璃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产值:玻璃瓶9514万个,总产值3159万元,上交利税203万元。) 6、交城新瑞昌铸造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产值:生铁1.4万吨,总产值2986万元,上交利税136万元。) 教育 2005年初,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该镇基于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大辛、小辛、辛南、贾家寨四村的共同努力下,辛寨初中于3月15日开工建设。该工程占地32亩,建筑面积近26000m2,为四规制初级中学,可容纳12个教学班及2个实验室、2个图书室、2个仪器室、2个微机室,工程总投资180万元。该校是2005年交城县委确定的学校布局调整重点工程,工程预计9月份竣工使用。 |
水峪贯镇 |
"交城县辖镇。1961年建水峪贯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东部山区,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0.9万。古吴公路过境。辖大游底、大足底、桃坡、果子山、念子山、背坡、董家圪垛、张家庄、西山头、野珠、龙眼洼、楼子山、牛心、长树、榆郡、吴安、鲁沿、青沿、水峪贯、西冶、西孟、东孟、西沟、大水、前官庄、后官庄、安家沟、石家岭、成家嘴、陈台、梁上、崖上3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建有煤矿、铁矿。古迹有西冶村、水峪贯的宋代冶炼遗址,前官庄的冶工居住遗址。榆群溶洞为旅游地。 ". |
西营镇 |
交城县西营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现有人口27047人,7个行政村。全镇主要以小麦、玉米为种植对象,近年来发展了不少蔬菜大棚,大营村以钢铁市场为主,现有一个较大的市场。. |
西社镇 |
交城县辖镇。1961年建西社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2万。镇政府驻西社。古吴公路、开麻公路过境。辖南堡、曲里、塔上、阳湾、东社、西社、沙沟、大岩头、米家庄、南沟、野则河、横岭、西家岭、苗家沟、岩立、高家岭、郭家背后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薯类、谷子、玉米、小麦、水稻。南堡东武元池迤东一带山丘分布有新石器时期遗址。. |
庞泉沟镇 |
交城县庞泉沟镇现有3322人,23个行政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莜麦为主,该镇有国家生态旅游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盛产各种野生菌类,如羊肚菌、野生木耳及各种野生珍贵药材等。旅游区环境优美,林水沟景自成一体,是一个悠闲度假的好去处。. |
洪相乡 |
交城县辖乡。县府驻地。1958年建火箭公社,1984年改洪相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3万。乡政府驻洪相。国道307、交西公路、裴小公路、洪斗公路、开落公路过境。辖平川成、安定、洪相、广兴、舍堂、窑儿斗、黄崖、圪洞坡、范家庄、西庄、西岭、落子岭、斗足洼、裴家山、槐湾、申家庄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水稻、玉米。建有玄中花炮厂、玄中筷子厂、水玻璃厂、冶炼厂、机械厂、玄中化工厂。北山有范家庄旧石器时期遗址;石壁山有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玄中寺,为中国汉族地区佛道教重点寺观保护单位。. |
岭底乡 |
交城县辖乡。1961年建岭底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0.5万。乡政府驻岭底。交岭公路过境。辖岭底、魏家沟、石家庄、郭家庄、西雷庄、东雷庄、马庄、东庄、竖石佛、峁上、窑底、冯家塔、后花塔、前火山、后火山、王山岭、窑则头、申家圪垛、偏交、郑井、光足、安则、圪洞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薯类、谷子、玉米。建有煤矿、砖厂。竖石佛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东坡底乡 |
东坡底乡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北部山区,东与交城县水峪贯镇为邻,西与交城县会立乡相接,北与太原市娄烦县接壤。全乡面积368.5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占地300余平方公里,山地50余平方公里,公路占0.5平方公里,村庄及道路占1.2平方公里,耕地12平方公里。95%以上的面积为山地,是一典型的山区乡镇。 东坡底乡有行政村14个,系在2003年底前在行政村合并中重新确定。原有行政村35个,其中东葫芦17个,西葫芦18个。全乡1785户,7541人,农民人均收入646元,是全县两个贫困乡之一。 东坡底乡下辖村:石沙峪口村、马家坪村、蔡家社村、罗扳村、冯家口村、石渠河村、小峪村、惠家庄村、贺家沟村、南沟村、马安坪村、向阳村、中家沟村、胡家沟村、杜里会村、李家沟村、中卷村、大塔村、逯家岩村、游家坪村、东坡底村、申家社村、冯家庄村、康家社村、横岭村、燕家庄村、杨家沟村、兑久村、李家坡村、王家沟村、舍科村、黄土沟村、鱼儿村。[1] - 地理环境 东坡底乡由东西两道葫芦川构成,东葫芦自逯家岩村始至鱼儿村结束,一座大山阻隔了北上娄烦县的交通,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胡同;西葫芦川自游家坪村开始到大塔村,北上可到达娄烦县,潘岔线贯穿西葫芦川并延伸到娄烦县潘家庄。 东西两葫芦川河属文峪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它们分别自鱼儿村、大塔村森林之水源,流至东坡底村会合,到达岔口村后汇入文峪河。东葫芦川河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长为35公里;西葫芦川河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长40公里。 东西葫芦川相比,西葫芦川面较宽,但最宽不足300米,东葫芦川最宽不足250米。最窄处均为50余米,平均宽度在120至200米之间。由于近年来的持续干旱和过渡放牧,以及多年来的滥砍乱伐导致两条河流量锐减,河流流量的减少已严重威胁到全乡的农业生产。 - 人口状况 乡政府及乡辖村东坡底乡于2002年乡镇合并时由燕家庄乡和惠家庄乡合并而成。乡政府现有干部、职工31名,其中行政干部17名,事业人员13名,临时工1名,离退休人员3人。 - 经济建设 农业、副业及特产.全乡总耕地面积12300亩,全乡群众主要以农业为主,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坡底乡的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莜麦、大豆、美国豆、荞麦等,作物品种较少,但由于其属于小杂粮系列,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2004年,全乡种植玉米3170亩、谷子3060亩、土豆2800亩、莜麦930亩、豆类1200亩、油料1240亩。 随着各大城市对无公害蔬菜的大量需求,东坡底乡杜里会——大塔村、横岭——鱼儿村一带农户已自行同市场取得一种默契,每年种植大量的返季节豆角,由于其属纯天然绿色蔬菜故受到社会的亲赖,每亩纯收入超过2000元。 由于东坡底乡盛产马铃薯,且淀粉含量高,其加工成粉条后同离石粉条属同一系列,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惠家庄村有一粉条加工户,其产品供不应求。每年东坡底乡马铃薯产量达3000余吨,除去很少部分自用外,决大部分需外运或加工,但由于农民市场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又没有掌握加工技术,因此仍然停留在过去坐在家里等用户上门的层次上,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马铃薯因不能加工或外运而白白烂掉。 东坡底乡70%以上的地表被森林覆盖,且有大量的榨树和山杨树林,因此每年有大量的羊肚菌、木耳和蘑菇生长,其生长期正逢农闲季节,采摘羊肚菌、木耳、蘑菇成为全乡农民的一项重要的副业,光这几项每年可为东坡底乡群众增加200万元以上的收入。同时,采中药材也是全乡群众的一项副业,在森林和坡地中生长着大量的贡芩,柴胡、窜地龙、沙参等名贵中药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群众已初步掌握了部分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开始进行人工培植中药材,上药材收入每年在100万元以上。 - 牧业方面 东坡底乡的大量森林资源给全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户大多均有相当数量的羊和大牲畜,全乡大牲畜存栏数在3470头,羊14310只,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历届党委政府也十分关心畜牧业的发展,全乡牲畜存栏数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畜牧业收入已成为50%以上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畜牧业已继农业之后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 东坡底乡除具有农业、畜牧业和一些小副业外,还有储量相当的石英矿、钾长石,铁矿,石绵矿、云母矿、硅矿和其他矿藏。去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响应县委“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战略决策,积极引进了两个年产5万吨的石英石矿和钾长石矿加工企业,目前正在建厂期间,预计可望在今年十月份投产。这两个工矿企业的投产将成为东坡底乡的龙头企业。对全乡的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将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彻底改变了东坡底乡没有企业的历史。 |
会立乡 |
交城县辖乡。1961年建会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226.6平方公里,人口0.3万。开麻公路、柏胡公路过境。辖岔口、柏叶口、会立、神堂坪、东沟、西落沟、田家沟、小柏沟、孔家庄、禅寺塔、兑久会、高家坪、王家庄、窑儿上、中庄、张家庄、柳树底、塔上、西沟、胡家沟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薯类、莜麦、玉米、小麦、稻谷。会立村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