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辖乡。1952年设营滩乡,1958年并入罸藏公社,1961年析置营滩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红水河上游两岸,距县城17公里。面积41.4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回族占75%,东乡族占8%。临(夏)大(河家)公路穿境而过。辖营滩、右旗、沙泥锅、羀山、竹沟、龙卧、小沟、大荒地8个村委会。有建材、农具修理等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薯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1万人 | 41.4平方公里 | 622921200 | 731100 | 0930 | 查看 营滩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龙卧村 | - | - |
---- |
查看 龙卧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沟村 | - | - |
---- |
查看 小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沙泥锅村 | - | - |
---- |
查看 沙泥锅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右旗村 | - | - |
---- |
查看 右旗村谷歌卫星地图 |
营滩村 | - | - |
---- |
查看 营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朱沟村 | - | - |
---- |
查看 朱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荒地村 | - | - |
---- |
查看 大荒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标山村 | - | - |
---- |
查看 标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韩集镇 |
自然环境:韩集镇位于老鸦关河下游北岸,总土地面积3.22万亩,耕地面积1.06万亩。平均海拔2224米,年平均气温5.8℃,全年无霜期148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21毫米。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261户,乡镇总人口22255人,乡镇从业人员13655人。 六通情况:8个村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6个村通自来水,4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8所,在校学生4596人,教师19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床位104张,医生88人。. |
土桥镇 |
自然环境:土桥镇地处临夏县东北的北源地区中部,总土地面积1.03万亩,总耕地面积0.42万亩,平均海拔203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7.2℃,全年无霜期155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142户,乡镇总人口7638人,乡镇从业人员3904人。 六通情况:2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3所,教师160人,在校学生3788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17人,病床120张。. |
马集镇 |
自然环境:马集镇位于临夏县县境西南,大夏河北岸。总土地面积5.05万亩,耕地面积1.32万亩。平均海拔2587米。年平均气温气5.7℃,全年无8霜期148天,年平均降雨量710毫米。 行政区划:辖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3167户,乡镇总人口15945人,乡镇从业人员8095人。 六通情况:9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4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9所,在校学生2015人,教师67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床位6张,医生5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41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864公顷,粮食总产量332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元;财政收入73万元,财政支出73万元。. |
莲花镇 |
自然环境:莲花镇位于临夏县东北部,刘家峡库区南岸。总土地面积6.12万亩,耕地面积0.85万亩。平均海拔1968米,年平均气温7.1℃,全年无霜期17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 行政区划:辖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620户,乡镇总人口7523人,乡镇从业人员4803人。 六通情况:5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7所,教师64人,在校学生1267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4人,床位5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32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84公顷,粮食总产量280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财政收入32万元,财政支出32万元。 名优特产:大红袍花椒 旅游景点:景区两处。莲花渡假村和五女山风景区两处。. |
新集镇 |
自然环境:新集镇位于县城以东,大夏河北岸。总土地面积5.35万亩,耕地面积1.99万亩。平均海拔2182米,年平均气温6.4℃,全年无霜期150天,年平均降水量546毫米。 行政区划:辖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471户,乡镇总人口20600人,乡镇从业人员10326人。 六通情况: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1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3所,教师167人,在校学生3484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5人,病床6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48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298公顷,粮食总产量506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元;财政收入64万元,财政支出64万元。. |
尹集镇 |
自然环境:尹集镇位于县境南部,大夏河南岸,总土地面积2.67万亩,耕地面积1.27万亩。平均海拔2110米,年平均气温6℃,全年无霜期149天,年平均降水量622毫米。 行政区划:辖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3391户,乡镇总人口16725人,乡镇从业人员8750人。 六通情况:6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1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8所,在校学生3241人,教师94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床位24张,医生9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918万元,粮食播种面积810公顷,粮食总产量415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97元;财政收入152万元,财政支出14万元。 旅游景点:咀头河滩、洞上河滩、林家河滩。. |
刁祁镇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刁祁乡,1958年并入马集公社,1961年析置刁祁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大夏河东南侧,距县城10公里。面积129.3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回族占64%。有公路接213国道。辖尕沟、大沟、围场、龙泉、转嘴、罸尕、兰达、铁家、友好、杨家庄、多么家、多支坝12个村委会。地处太子山麓。夏惠渠纵贯乡境,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薯类。大西滩农场设在境内。境内有明洪武年间石嘴关遗址。. |
北塬镇 |
临夏县辖乡。1958年建北塬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回族占13%、东乡族占9%。临(夏)莲(花)公路穿境而过。辖前石、上石、松树、朱潘、娄高祁、堡子、崔家、钱家8个村委会。地处台塬,北临岗沟。北塬渠纵贯乡境,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崔家庄齐家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黄泥湾镇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黄泥湾乡,1958年并入南龙公社,1961年析置黄泥湾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牛津河两岸,距县城35公里。面积19.4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回族占24%,东乡族占10%。康(家崖)临(夏)公路穿境而过。辖振华、程家川、郭吴家、十五里铺、红崖、王家、阴山、半山、五一、鲁家、黄泥湾11个村委会。有建材、牛羊毛绒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玉米、蚕豆。有振华文化遗址。. |
营滩乡 |
临夏市辖乡。1952年设营滩乡,1958年并入罸藏公社,1961年析置营滩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红水河上游两岸,距县城17公里。面积41.4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回族占75%,东乡族占8%。临(夏)大(河家)公路穿境而过。辖营滩、右旗、沙泥锅、羀山、竹沟、龙卧、小沟、大荒地8个村委会。有建材、农具修理等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薯类。. |
掌子沟乡 |
临夏市辖乡。1949年设掌子沟乡,1958年并入韩集公社,1961年析置掌子沟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公里。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0.8万,其中回族占60%,东乡族占11%。有公路接临(夏)大(河家)、临(夏)循(化)公路。辖王家湾、曹家坡、白土窑、达沙、关巴、尕巴山、中光7个村委会。有水泥袋厂。农业主产小麦、薯类。. |
麻尼寺沟乡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麻尼寺沟乡,1958年并入韩集公社,1961年析置麻尼寺沟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老鸦关河两岸,距县城6.5公里。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回族占70%。临(夏)循(化)公路穿境而过。辖唐尕、赵家、寺坡、马圈岭、麻尼寺沟、大坪、卧龙沟、三台、关滩、韩家门、中路、郭东山、寺庄、扎麻14个村委会。地处小积石山东麓,老鸦关河上游。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卧龙沟良种繁殖场、八里寺牧场设境内。. |
漠泥沟乡 |
临夏县辖乡。1955年为漠泥沟乡,1958年并入马集公社,1961年析置漠泥沟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小积石山麓,距县城5公里。面积72.8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回族占96%。有公路接213国道。辖前川、大庄、阳洼、何家、姬家、台塔等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薯类,盛产蜂蜜。境内何家、前川、大庄等村分别为清同治年间反清人士马占鳌、马海晏,抗日将领马彪出生地。. |
漫路乡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漫路乡,1958年并入尹集公社,1961年析置漫路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58.2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其中回族占18%。南(龙)双(城)公路穿境而过。辖漫路、高家沟、张家湾、周家岭、单岭、麻莲、老虎湾、小岭、红泥泉、牟家河、小沟门、唐家湾12个村委会。地处太子山麓,属梁峁沟壑区。农业主产小麦、蚕豆、青稞、玉米。有牦牛繁殖场及林场。. |
榆林乡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榆林乡,1958年并入尹集公社,1961年析置榆林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大 ? 夏河南侧,榆林沟两侧,距县城15公里。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1.4万,其中回族占51%。南(龙)双(城)公路穿境而过。辖榆河、夏家湾、联合、窑湾、榆林、榆峰、泉家岭、东沟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玉米、薯类。. |
井沟乡 |
临夏县辖乡。1961年设井沟公社,1983年置乡,1985年改井沟东乡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东乡族占42%,回族占13%。有公路接临(夏)大(河家)公路。辖井沟、大塬顶、果园山、西南庄、张家沟、崖头、大路、白杨树、红土坡、何王、卢家岭、谢家沟、马家大庄13个村委会。地处低山梁峁沟壑区。有木器加工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 |
坡头乡 |
临夏县辖乡。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0.7万。有公路通临夏市区。辖塬堡、寨子、坡头、冉坪、冯魏5个村委会。地处台塬,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 |
桥寺乡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桥寺乡,1958年并入北塬公社,1961年析置桥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临(夏)莲(花)公路穿境而过。辖大刘家、侯段家、大梁家、江家川、朱家墩、冯唐家、新庄窠、周家寺、尕金9个村委会。地处北塬西北部。有面粉、饲料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境内杨家河文化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朱家墩文化遗址及明代朱家墩烽火台。. |
先锋乡 |
临夏县辖乡。1961年设先锋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大夏河西南岸,距县城35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7万。有公路接临(夏)莲(花)公路。辖卢马、丁韩、大徐、前韩、徐马、赵官、鳌头、张梁、河西9个村委会。处半塬半川区。有地毯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盛产油菜子、瓜果等。. |
河西乡 |
临夏县辖乡。1988年置河西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0.9万,其中回族占38%,东乡族占22%。有公路接213国道。地处刘家峡水库南岸,大 ? 夏河西岸。东风渠贯境。辖桥窝、何家、张家、马家、尕庄、大庄、杨家、常家、李家、塔张10个村委会。有民用建材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盛产瓜果、蔬菜等。. |
安家坡乡 |
临夏县辖乡。1961年设安家坡公社,1983年置乡,1985年改安家坡东乡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大夏河西岸,距县城35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万,其中东乡族占45%,回族占7%。有公路接213国道。辖安家坡、史家楼、中寨、北小塬4个村委会。地处台塬,地势平缓。有石膏天花板、木器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蚕豆。有上庄文化遗址。. |
南塬乡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南塬乡,1958年并入莲花公社,1961年析置南塬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刘家峡水库南岸,距县城40公里。面积44.9平方公里,人口1.1万。临(夏)莲(花)公路穿境而过。辖江家寨、源泉、定坪、贾家沟、张河西、谢家坡、韩沟、尕塬、陈黄、张王10个村委会。地处半山半川塬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境内有明代尕撒拉烽火台。. |
红台乡 |
临夏县辖乡。1958年建红台公社,1983年设乡。位于县境中北部,红水河两岸,距县城11公里。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回族占18%、东乡族占10%。临(夏)大(河家)公路穿境而过。辖新成集、红水沟、陈姚、马家沟、王堡、三大湾、卜家台、姚何、拦坪、卢家庄10个村委会。地处低山梁峁沟壑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青稞、蚕豆。。. |
路盘乡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路盘乡,1958年并入南龙公社,1961年析置路盘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牛津河东侧,距县城30公里。面积33.4平方公里,人口0.7万,其中回族占15%,东乡族占5%。有公路接康(家崖)临(夏)公路。辖联丰、刘家山、大杨家、牟家、永胜5个村委会。地处低山梁峁沟壑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胡麻、芥子等。. |
民主乡 |
临夏县辖乡。1949年设民主乡,1958年并入南龙公社,1961年析置民主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0.7万,其中回族占5%。有公路接康(家崖)临(夏)公路。辖李家坪、邓家、民丰、五星、尹家湾、明光、孙家坪7个村委会。地处低山梁峁沟壑区。有地毯、木器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玉米。有李家坪文化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