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吕梁 >> 中阳县 >> 宁乡镇

宁乡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宁乡镇谷歌卫星地图)


宁乡镇简介

   宁乡镇是中阳县政府所在地,由原城关镇和刘家坪乡合并而成,国土面积461.5平方公里,户数17256户,人口49364人(农业人口26584人),所辖22村(居)委,有13个居委(目前正式挂牌的7个:城南、南街、北街、城北、城东、府南、钢城),9个村委(凤尾、河底、弓阳、刘家坪、关上、车鸣峪、阳坡塔、冯家岭、郝家岭)。全镇共有党支部23个,党员986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38名。
  受区位、资源、交通、气候及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该镇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从这一根本镇情出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即: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核心,突出农村、城镇两个经济板块,建成城南农产品基地、城区商业经营网点、沿川公路经济三个特色经济区(带),抓好安全稳定、新村建设、重点项目、造林护林四项重点工作。几年来,该镇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至2006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45元。
  1、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铁矾土、陶瓷土、粘土、红土、石英岩、白云岩、石灰岩、镁矿等九种矿种,现大部分矿种在合法有序开采中。
  2、旅游资源多样
  柏洼山、仙明洞、陈家湾水库、车鸣峪兵工厂旧址、关上战役纪念碑、上顶山草甸风光等景点被列入县级保护景点。综合开发后,可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身,融自然、人文、红色旅游成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
  3、工业经济强劲
  共有大小企业30余个,分布于矿产、冶炼、煤焦、建材、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年内建设县级重点调产项目4个,分别为聚星铸造、腾飞特种合金钢、鑫隆煤业、慧仁食品,上述项目全部进展顺利,腾飞机械石油钻杆项目如期投产。中钢、桃园两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幅延伸产业产品链条,发挥出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规模经济效应。
  4、农村经济繁荣
  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现已初步建成5000亩红芸豆,5000亩优质小米、5000亩优质核桃、6万袋香菇、百亩花卉、5000头肉牛、6万只獭兔等七大特色农产品基地;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22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3个示范村和2个治理村都请省级资质单位设计并着手实施,2006年,全镇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先后铺开并完成了钢城社区、府南新村的大规模建设,规划并铺开了枣庄则移民新村,阳坡塔新村、太高新村三期工程和尚家峪新村的建设;人民生活殷实安康,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45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613人,占到全镇总劳力的82%,非农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1%;广泛宣传并全力推进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让各项惠民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5 、社会和谐安定
  对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党风、社风、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观,全镇上下呈现出风清气正、安定有序、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该镇的具体做法是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争创五星级农村党支部为目标,全面落实新旧三项制度、党风廉政建设135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息诉罢访、源头治访”等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协助抓,农村主干全程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都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办理结果,有档案资料。围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各村居全部组建了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治保组、矛调组、巡逻队等组织,健全了制度,明确了职责,落实了经费,各个组织都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1]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461.5平方公里 141129100 033000 -- 查看 宁乡镇谷歌卫星地图

宁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宁乡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宁乡镇

   宁乡镇是中阳县政府所在地,由原城关镇和刘家坪乡合并而成,国土面积461.5平方公里,户数17256户,人口49364人(农业人口26584人),所辖22村(居)委,有13个居委(目前正式挂牌的7个:城南、南街、北街、城北、城东、府南、钢城),9个村委(凤尾、河底、弓阳、刘家坪、关上、车鸣峪、阳坡塔、冯家岭、郝家岭)。全镇共有党支部23个,党员986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38名。   受区位、资源、交通、气候及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该镇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从这一根本镇情出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即: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核心,突出农村、城镇两个经济板块,建成城南农产品基地、城区商业经营网点、沿川公路经济三个特色经济区(带),抓好安全稳定、新村建设、重点项目、造林护林四项重点工作。几年来,该镇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至2006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45元。   1、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铁矾土、陶瓷土、粘土、红土、石英岩、白云岩、石灰岩、镁矿等九种矿种,现大部分矿种在合法有序开采中。   2、旅游资源多样   柏洼山、仙明洞、陈家湾水库、车鸣峪兵工厂旧址、关上战役纪念碑、上顶山草甸风光等景点被列入县级保护景点。综合开发后,可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身,融自然、人文、红色旅游成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   3、工业经济强劲   共有大小企业30余个,分布于矿产、冶炼、煤焦、建材、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年内建设县级重点调产项目4个,分别为聚星铸造、腾飞特种合金钢、鑫隆煤业、慧仁食品,上述项目全部进展顺利,腾飞机械石油钻杆项目如期投产。中钢、桃园两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幅延伸产业产品链条,发挥出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规模经济效应。   4、农村经济繁荣   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现已初步建成5000亩红芸豆,5000亩优质小米、5000亩优质核桃、6万袋香菇、百亩花卉、5000头肉牛、6万只獭兔等七大特色农产品基地;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22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3个示范村和2个治理村都请省级资质单位设计并着手实施,2006年,全镇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先后铺开并完成了钢城社区、府南新村的大规模建设,规划并铺开了枣庄则移民新村,阳坡塔新村、太高新村三期工程和尚家峪新村的建设;人民生活殷实安康,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45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613人,占到全镇总劳力的82%,非农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1%;广泛宣传并全力推进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让各项惠民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5 、社会和谐安定   对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党风、社风、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观,全镇上下呈现出风清气正、安定有序、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该镇的具体做法是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争创五星级农村党支部为目标,全面落实新旧三项制度、党风廉政建设135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息诉罢访、源头治访”等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协助抓,农村主干全程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都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办理结果,有档案资料。围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各村居全部组建了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治保组、矛调组、巡逻队等组织,健全了制度,明确了职责,落实了经费,各个组织都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1]  

金罗镇

  中阳县辖镇。1958年建金罗公社,1984年设镇。距县城1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2万。209国道、307国道、孝柳铁路过境。辖金罗、墕头、冯家山、背阴板、王家垣、东合、西合、翟家山、土河、尧峪、西坡、毛港、白草、大石碛、寨则、沟门上、天凹、港里、道棠、高家墕、北坡、郝家畔、水峪、朱家店、殿则、岔上、沟底、高家沟、胡家岭、益家村3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铸造业为主。农业主产高粱、谷子、玉米。.  

枝柯镇

  中阳县辖镇。1958年建枝柯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0.8万。中汾线、307国道、孝柳铁路过境。辖枝河、麻子山、武家山、张家沟、会湾、沿落沟、韩家山、上桥、马家峪、天井沟、康家塌、前岭、秋峪、福岭、北大井、前师峪、西阳、后师峪、三角庄、獐鸣、师庄、谷罗沟、南大井、阎家峪2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煤炭、焦炭为主。农业主产薯类、莜麦,兼产谷子、胡麻、小麻。.  

武家庄镇

  中阳县辖镇。1958年建武家庄公社,1984年设镇。距县城3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武家庄、南垣上、阳塌、刘家山、草坪、榆坪、庄头、石口头、前梁、福禄峪、郝家塌、上庄、牧峪、高家庄、黄柏峁、留慈、堡则塌、刘家圪垛、安家塌、乔家庄、井沟、后沟、普善庄、马畔尔、卢家塌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  

暖泉镇

  中阳县辖镇。1958年建暖泉公社,1984年设镇。距县城60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1.6万,万沙公路过境。辖暖泉、义湾则、堡村、下垣、王家、沙塘、深墕、寺沟、孙家塔、中庄、宣化庄、桔槔、岳家山、寺底、神水沟、高崖头、正十嘴、港村、冯家圪台、杜家沟、土士、任家垣、青楼、乾村、桥上、乔家塔、庙沟、玛瑙墕、兰家庄、柳树沟、前岔沟、雷家庄、韩家庄3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高粱,盛产西瓜。.  

张子山乡

   张子山乡位于中阳县城东北,由原张子山乡和苏村乡2000年合并而成。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6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国土面积107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2个村组,57个自然村,2006年底有4343户,14171口人。全乡现有耕地34341.4亩(其中退耕还林18839.9亩),有生态林15059.7亩,以核桃、红枣为主的经济林10082亩。乡镇机构改革后现有行政事业人员38名。全乡现有煤矿16对,其中高瓦斯及按高瓦斯管理的矿井7对,高硫矿井8对,低硫矿井8对,有其他非煤企业7个,2006年共上缴税费7082万元。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全乡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粮食总产达510万斤,农民人均收入3080元,投资3000万元的一期移民工程已竣工入住,投资5000万元的二期移民工程正在建设,共投资1704万元修通了78.8公里村通水泥(油)路,投资450万元修通了45公里户通水泥路,进一步形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1]  

下枣林乡

  中阳县辖乡。1958年建下枣林公社,1984年改乡。距县城12.5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下枣林、付家塌、背崖底、裴家峪、米家塌、冯家坡、龙家庄、神圪塔、穆家庄、轩道嘴、阳坡、西郭家山、贺家墕、韩家坡、龙天庙、翟家岭、陶家岭、背坡、朱家庄、上罗侯、郝家圪旦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高粱、谷子。.  


宁乡镇特产大全




宁乡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