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贾家庄公社,1984年设乡,199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4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2.6万。307国道过境。辖贾家庄、古庄、西陈家庄、大相、米家庄、古浮图、北廓、古贤、万年青、罗城、小罗城、金井、前庄化、黄寺、后庄化、西雷家堡、曹兴庄、北关园、朝阳坡、籽城坊、新丰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水泥、焦炭、瓦楞纸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高粱。.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6万人 | 58.7平方公里 | 141182100 | 033000 | 0358 | 查看 贾家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文峰街道 |
文峰街道办事处位于汾阳市区,西至英雄路与西河乡为界,北至市东西大街与太和桥隔街相望,东南与阳城乡接壤。汾阳市区规划的向东向南扩展主要在我辖区内。文峰办事处是2001年市机构改革辙乡并镇后新组建的单位,管辖6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为东南村、南关村、东关村、洪南村、建昌村、昌宁宫村,其中昌宁宫村、东南村被评为“五星级农村党支部”,洪南村、建昌村被评为“四星级农村党支部”,昌宁宫村、建昌村、洪南社村、南关村被列为首批创建新农村的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近年来文峰街道办事处获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委,局的多次奖励,有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山西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5个居民委员会分别为:海洪社区。鼓楼南社区,小南关社区、西府社区、南薰楼社区。辖区面积1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00多亩,总人口数量34492人。辖区内交通十分便利,主要街道有:英雄路、东西大街、南大街、文峰路、南二环路、东二环路,市内公交I一6路贯通全区域。 - 文物古迹 辖区内主要文化古迹有:文峰塔、文峰寺、汾阳市博物馆、海洪塔、南熏楼、文湖景区正在建设中,它们都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文峰街道办以文著称,文化教育发展迅猛,成为全市的文化教育中心,有汾阳师范、海洪中学、南门小学、东关小学、南薰小学、建昌小学、昌宁宫小学、民办海洪小学、文峰双语小学、志杰中学等。 - 经济发展 文峰路南大街已成为全市新型商贸主要市场,文峰街是全市最大果品批发基地。正在建设中的汾孝大道和英雄路延伸是我街道的工业和商贸区。辖区内现在工业有汾阳市汉精矿机有限公司、宁宇工业机械有限公司、建军通用机械厂、兴达汽修汽贸有限公司、文峰耐火材料厂。郑兴实业有限公司、限公司、轻钢网架结构公司、展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昌兴洗煤有限公司、汾泉洒业有限公司,主要工业产品有洗煤、破碎机、钢球网架、各种铸铁铸件、汽车配件、大理石、铝钒土、白酒、易拉罐、花岗岩。辖区内工农业总产值达4.5亿元。人均收入4750元。 |
太和桥街道 |
太和桥街道位于汾阳市区东北、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街道辖6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34000人,面积751平方公里,耕地3096亩。 - 经济社会 近年来,太和桥街道党委、办事处在汾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以优化经济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和谐社区为工作主线,按照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要求,团结和带领全街道人民,继续解放思想、统筹发展、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2009年全街道生产总值实现4.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364元大关。 街道所辖北关、北关园以村办企业为依托抓大放小,集中力量打造名优企业、名牌产品,农副产品加工成为全街道的主导产业,汾阳王酒业有限公司先后被省、地、市评为“山西省创优名牌先进单位”、“山西省信誉A-企业”、吕梁市百强企业、吕梁市龙头企业;“德义园”系列调味品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北关园村全吕梁最大的建筑建材市场——晋园装饰城,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北关村、北关园村被吕梁市委命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东北村、籽城坊、古庄村、曹兴庄充分发挥独特的城郊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商业、运输业、餐饮业等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街道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把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在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积极引进资金、技术,推动企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辖区内汾阳王酒业有限公司、鸿盛玻璃制品厂、德义园味业有限公司、全盛达包装印业有限公司、狄遗元酿造厂等企业都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引进资金大力扶持培植新项目,汾阳市狄青酒业有限公司、如益坊豆捞火锅城、海滨玻璃有限公司、志文建筑建材公司等企业的成立成为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 - 特色产品 汾阳王酒 该酒是街道北关村辰北集团汾阳王酒业有限公司的产品,采用了传统的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选用当地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以大麦、豌豆等制成糖化剂和发酵剂,取当地优质泉水精心酿造而成,产品具有清雅纯正、绵甜爽净、酒体丰满、余味悠长为清香型白酒典型风格,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了产品的“零缺陷”指标,获北京国际精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山西省名牌产品,消费者指导品牌等称号。“汾阳王”商标连续三届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6年12月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被认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德义园”“巧太太”牌系列调味品 街道北关村辰北集团德义园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德义园”“巧太太”牌系列小磨香油、腐乳、芝麻酱、老黑酱、酱油、辣椒酱各种调味等十大类、三十多个品牌,产品主要销往太原、西安、包头、北京、石家庄以及我省各大中城市等地,企业通过了QS食品认证,产品先后在97、98、99、2001、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十大上榜品牌”、“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推荐可信产品”等荣誉称号,2008年12月小磨香油、腐乳传统酿造工艺被认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小磨香油王”瓶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外观设计专利。 - 文化旅游 文化工作坚持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挖掘、扶持发展农村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依托-,节日积极搭建平台,动员群众参加文化活动,展示文化风采。利用“三八”“五四”商贸文化节和校园文化节等节日组织各村、居、学校举办卡拉OK、比赛、民间收藏戏曲表演和街头文艺表演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了群众的才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村充分利用现有健身场所,文化图书室等资源,积极举办了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04年北关村投资400多万元,恢复重建古文物“五佛楼”引来无数游人前来观光,为北关村市场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活力。 |
贾家庄镇 |
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贾家庄公社,1984年设乡,199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4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2.6万。307国道过境。辖贾家庄、古庄、西陈家庄、大相、米家庄、古浮图、北廓、古贤、万年青、罗城、小罗城、金井、前庄化、黄寺、后庄化、西雷家堡、曹兴庄、北关园、朝阳坡、籽城坊、新丰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水泥、焦炭、瓦楞纸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高粱。. |
杏花村镇 |
"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杏花村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15公里。面积85.4平方公里,人口2.3万。冀孝公路过境。辖杏花村东堡、杏花村西堡、辛庄、武家垣、下堡、冯郝沟、上堡、安上、小相寨、小相、杠村、石老、永安、山庄头、张兴村、霍头、窑头、官道、庄上、上庙20个村委会。酿酒业发达,杏花村汾酒厂位于境内。农业主产高粱、小麦、玉米。风景名胜有杏花村竹叶青公园。古迹有金代太符观。 |
冀村镇 |
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冀村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1.2万。307国道过境。辖冀村、仁岩、艾子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厂等。农业主产小麦、高粱,兼产玉米、马铃薯。. |
肖家庄镇 |
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肖家庄公社,1984年设乡,199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8公里。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2.7万。汾平公路过境。辖肖家庄、八十堡、义安、宣柴堡、何家庄、玉兰、康宁堡、安头、中寨、唐家堡、青堆、高丰村、孙家庄、西马寨、东雷家堡、潴城、望春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焦炭、铁铸件为主。农业主产小麦、高粱、棉花、玉米。. |
演武镇 |
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演武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15公里。面积58.1平方公里,人口2.2万。汾屯公路、冀孝线过境。辖演武、师家庄、招贤、辛盖、南开社、白石、西大王、西河堡、西堡障、东堡障、北上达、中上达、南上达、韩家桥、北川头、东大王、北小堡、北辛庄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修、制焦、橡胶制品等厂。农业主产小麦、高粱、玉米。. |
三泉镇 |
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三泉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10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2.7万。307国道过境。辖三泉、任家堡、张新堡、赵家堡、李家街、南垣、团城、仁道、平陆、义丰南、义丰北、郭家庄、张多、段家庄、南马庄、北马庄、崞村、坂峪、西贾壁、东贾壁、员庄、巩村、东赵、西赵、尚文、上庄、北石、南石、东石、聂生、任义庄、北榆苑、新贤村3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焦炭、精煤、民用建材为主。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玉米、高粱。. |
石庄镇 |
采煤企业和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是全镇的经济支柱。特定的地理位置、持续干旱、交通条件差成为制约全镇各项事业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从石庄发展的长久之计着眼,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入手,确立了“管煤、造林、引水、通路”的发展思路,更新观念,改进作风,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紧紧抓住煤炭市场反弹的大好时机,严格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始终保持打击私开矿的高压态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人畜饮水解困、公路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为群众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先后完成了阳泉村集中供水蓄水池建设及附属设施配套工程和西武堡村人畜饮水恢复工程;完成阳西线、石阳线的堪测设计,公路建设集资款到位,即将开工修建;全镇 1 . 54 万亩退耕还林地补植工作结束,补贴粮款足额兑现;坚持栽管并重,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完成造林 0 . 41 万亩,栽植核桃树 3 万株。积极扶持煤炭运输业,培植块煤市场,多渠道提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投资 60 余万元,新建中学教学楼,危房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镇矿管站全年不间断巡回打击,使私开矿全部关停,私挖滥采行为得到遏止。镇机关干部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忠实践行“-”重要思想,严格执行镇机关工作“十项制度”,干部作风转变。发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促进和保证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0完成。 2003 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4810 万元,工农业总产值 15088 万元,镇企业营业收入 13340 万元,实现税金 248 . 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098 元。. |
杨家庄镇 |
在地距汾阳市区 15 公里 ,属边山丘陵地区,全镇下辖 28 个村, 4268 户·, 17123 人,总面积 14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1223 亩。其中核桃林面积出 2600 亩、 411300 株,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 1/3 。全镇核桃经济人队伍已扩大到 500 余人,产品已销往十余省市和欧美十余个国家。养殖业上,以加快建设草食型家畜为主,全镇猪、牛、羊饲养量大幅攀长,养殖业收入占全镇总收入的 1/5 。全镇有两个联营总矿、19 个矿坑,全年煤炭产量达到 38 万吨。煤炭产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全镇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有 4500 人,初中教育的 12000 余人,小学教育的有 14000 余人。农技水平方面,全镇现有中级农业技术职称 10 余人,初级农业技术职称 100 余人,全镇每 10 人培养一名农民技术员,每户有 1 人掌握 1 — 3 项实用农业技术的目标基本实现。 全镇共有初中 2 所,小学 25 所,共有初中在校生 830 人,小学在校生 2164 人,幼儿入园 567 人,共有教师 258 人,小学入学率达 100 %,义务教育普及率达 99 %。卫生上现有两个卫生院,村级卫生所 32 个,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初保工程目标工程基本实现。 三、经济特色: 煤炭、核桃、杏、优质小米、家畜养殖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五大优势。 四、潜力产品 煤炭深加工、土特产品深加工 五、招商项目 煤炭深加工,土特产品深加工 六、发展规划 突出一大主题,围绕两大目标,采取三大措施,实施四大工程,具体是:突出实现踊跃式发展这一主题;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小康城镇为两大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三大措施;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以及煤矿安全生产为四大重点工程,发挥煤炭、核桃“一黑一绿”两大优势,谋求新跨跃,实现新发展。. |
峪道河镇 |
汾阳市辖镇。1958年建峪道河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7公里。面积74.2平方公里,人口1.4万。307国道过境。辖赵家街、峪口、南崖底、肃静、梁家沟、堡城寺、田褚、崖头、刘村、李家沟、宏寺、南道、赵庄、沟北、下池家庄、上池家庄、柏草坡、后沟、王盛庄、开垣庄、安乐庄、金庄、熬坡、龙湾、桑沟、水泉、圪垛、张家坡2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以焦炭、白酒、建材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兼产高粱、豆类、水果。. |
西河乡 |
西河乡辖北门村、西关村、西门村、冯家庄、大向善、小向善6个村,5个社区,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6500亩。近年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2007年,完成社会经济总收入22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乡镇企业总产值2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业方面,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适度发展林果业,逐步扩大畜牧养殖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在企业发展上,注重依托城区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发挥了骨干企业的牵动作用,涌现出了西门神驰轮胎股份公司、北门飞龙大市场等一批较大企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宾馆饭店、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交通运输以及各种中介服务蓬勃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上,一方面继续狠抓了环境治理,安居工程和公益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从宏观上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全乡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乡党委、政府正在组织实施西北环道路建设,预计总投资7000余万元,它的建成将完善全市五纵五横的城建格局,并直接推动西河乡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拉动全乡经济再上新的台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党委、政府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西关中学改扩建工程,由8轨扩为16轨,实验小学、西河小学也在走向标准化,教育工作的大力改善为全乡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山西阳城西河乡6、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河乡 西河乡位于阳城县城西5公里,全乡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5万人,耕地面积15966亩,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环境优美乡”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小康乡”、“和谐乡”和“文明乡”。 近年来,西河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刀阔斧营造发展环境,与时俱进破解发展命题,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奋力开拓,力促发展,新世纪新西河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煤炭产业在关闭了三个矿井的情况下,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40万吨提升至120万吨;投资1.3亿元,创建新天地和金方圆陶瓷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4亿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全乡的整体规划,启动了具有城郊型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乡14个村及所有企业全部达到了绿化、硬化、净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通电、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通程控电话;投资2700万元完成了西小河治理工程;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西校路建设工程;投资5000万元和2500万元启动了农民休闲公园和敬老院建设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新能源使用乡。 教育事业异军突起。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设施全省一流的寄宿制小学,完成了乡中学的改建扩建和多媒体网络建设,实现了全乡教育资源的新整合和上档升级;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阳城一中西校后勤工程建设,加快了全乡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全乡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县前列。 乡村管理科学规范。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关、规范管理,政务、村务、企务、党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全市前列,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多次深入该乡调研,并对一些做法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几年来,西河的经济、社会始终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乡、村两级干部的团结奋进和开拓创新,更得益于按照县委、县政府要大力构建农村惩防体系“五大工程”的要求,制定实行了适合该乡乡情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率先在全县成立了“一室一校五中心”, 一室, 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 一校, 即:廉政教育学校; 五中心, 即: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煤炭企业结算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招投标采购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为该乡的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全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清廉的党风带动了务实的政风,促进了文明的乡风,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7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完成5.9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37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构建阳光政务,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全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
阳城乡 |
汾阳市辖乡。1958年建阳城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5公里。面积39.1平方公里,人口1.7万。汾介公路过境。辖西阳城、东阳城、赵家庄、孝臣、西龙观、东龙观、靳屯、乔家庄、文侯、峰南、小虢城、吴南社、西路家庄、昌宁宫、田屯、建昌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焦炭、精煤、建材、商业、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豆类。中国近代油画开拓者卫天霖、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出生于此。. |
栗家庄乡 |
"汾阳市辖乡。1958年建栗家庄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5公里。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1.3万。307国道过境。辖栗家庄、协和堡、石家庄、万户侯、南垣底、芦家垣、双圪堆、河北、牧庄、大向善、小向善、刘家堡、北垣底、田村、石塔、石盘山、芦家庄、刘家庄、北花枝、南花枝、桑枣坡、花豹里庄、郭庄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业为主。农业主产高粱、玉米、小麦、谷子、棉花、核桃。古迹有圣母庙、长春观、鹤鸣古洞、玄天庙、石嵩墓、石盘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