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呼和浩特 >> 回民区 >> 攸攸板镇

攸攸板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攸攸板镇谷歌卫星地图)


攸攸板镇简介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位于市区西北部,南至鄂尔多斯路,北与武川县大青山分水岭为界,东接新城区,西邻金川开发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9989人,其中农业人口28000人,耕地面积19000多亩。境内交通通讯条件便利,是一个农工商贸综合发展的典型的城郊型乡镇,地理位置优越,极具开发潜力,是商家进行投资的好地区。
  近几年来,攸攸板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发展经济、农民增收、社会全面进步作为工作目标,带领攸攸板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一心,以“清廉、公正、亲民、务实”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05年底,该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05亿元,税收完成2264万元,同比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6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16万元,同比增长24.3%。全镇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势态,连续几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村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镇党委、政府大力加强全镇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全镇17所小学中有3所小学被评为内蒙古现代技术教育优秀学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倡导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迅速发展广播电视通讯事业,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无线广播通讯、电视接收网络覆盖率达100%;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连续5年迎接自治区、呼市两级检查均受到好评;医疗卫生方面逐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卫生保健网,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环境卫生方面成效显著,工作中坚持集中清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确保了首府出城口及外围周边的干净和整洁,改善了全镇的镇容村貌;民族民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镇各民族团结和睦,基层政权稳固,基层民主政治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连续几年被回民区委、区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镇劳动保障、社会事务工作也有序开展,在社会救济、低保发放、再就业安置、孤寡收养、灾情救助等各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加强。此外,镇党委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虚功实做,重在建设”的原则,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开展星级文明镇、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努力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农民逐步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几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贯彻执行《中国0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领导全镇村级组织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分解落实《呼和浩特市2001-2005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目标要求,一把手亲自抓,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两推一选”制和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制,并以上下联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13652工程,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巩固和加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动力支持。镇党委多次被回民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镇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段家窑党支部被区委评为“红旗党支部”,东棚子党支部、孔家营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这些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在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中以及同自然灾害斗争的紧要关头,显示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十九个行政村:
  什拉门更村
  元山子村
  坝口子村
  小府村
  毫赖沟村
  西龙王庙村
  刀刀板村
  西乌素图村
  四合兴村
  东棚子村
  倘不浪村
  段家窑村
  青山村
  塔布板村
  一间房村
  厂汉板村
  孔家营村
  攸攸板村
  东乌素图村
  金龙居委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7.99万人 155平方公里 150103100 010000 0471 查看 攸攸板镇谷歌卫星地图

攸攸板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攸攸板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华西街办事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西路街道   新华西路街道:辖广场、医学院、东洪桥、新华西街、四合兴、大庆路6个社区居委会。    新华西街办事处东起锡林北路,西至果园东路、内蒙古铸锻厂西墙一线,南接新华大街,北以铁路线、光明大街南马路为界与回民区海拉尔西路办事处、新城区锡林路办事处相连接。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居住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共有人口30000人。辖区内交通便利,道路畅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新华大街、光明大街、通道北路、锡林北路等主要街道纵横交错,呼市的西河——扎达盖河由北向南穿过辖区。   辖区内共有38家驻区单位(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中国银行车站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呼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中心、中国银行培训中心,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有线网络公司以及内蒙古医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集中分布在辖区东部,使其成为了呼市乃至自治区的金融、文化传媒、医疗卫生中心。内蒙古京剧团、内蒙古杂技团、内蒙古歌舞剧院、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内蒙古公安消防总队文工团等文艺团体,更为这一地区增添了文化艺术氛围。   辖区内的通道北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温州机电城为龙头,国内众多名牌产品云集,有百余经营户的机电产品一条街,是西北地区机电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同时,依托原兰太药业呼和浩特制药厂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形成了以光明大街为中心点,以九合永龄堂连锁药店为重点,向周边辐射的药品、医疗器械批发零售市场。辖区西部为企业聚集区,原呼和制药厂、探矿机械厂、呼运集团厂区已改建为居民住宅小区,内蒙古铸锻厂、飞鹰集团南厂目前仍在生产,但随着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座落于市区的状况也将发生改变。   目前,新华西路办事处正按照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围绕发展辖区特色经济,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开展工作,力争早日把新华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和谐社会。   新华办事处“千手爱心超市”简介   新华办事处“千手爱心超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驻区单位和广大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党员、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于2005年3月18日下午3点在通北社区居委会正式成立。   超市建筑面积20平方米,共有4个货架,分为学生用品类(包括书包、钢笔、油笔芯、铅笔、随身听、格尺、磁带、中性笔、文具盒、各种作业本、铅笔刀、计算器、各种学习资料、钟表、各类书籍等)、粮油食品类(包括大米、白面、食用油、方便面、食盐、酱油、醋等)、衣物类(包括各类西服、风衣、羊毛衫、毛衣、毛裤、运动服、棉衣、棉裤、牛仔裤、西裤、运动鞋、围巾、女裙、运动帽等)、生活用品(包括吹风机、洗洁净、暖水瓶、牙膏、水杯、茶叶、毛巾、被套、手套、背包等)四大类,150多个品种。“千手爱心超市”通过人性化的超市运作模式,切实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体现了新华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千手爱心超市”兼具社会捐赠和社会救助两个职能,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了一个新的救助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网络,实现社会捐助和社会救助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实现了对城市困难人群能“按需帮困”目标;实现了物质资源最佳利用;积极倡导了爱心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让那些贫困家庭、贫困残疾人、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新华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以“千手爱心超市”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的带头作用。广泛深入的围绕“六进社区”、“五助”的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保持0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党和政府对-的关怀落到实处。   新华西街办事处历年来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政绩及获得的荣誉:   1992年,在全市基层党校达标升级活动中,被评为“一级党校”。   1996年,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回民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新华西街办事处党校被评为“市级标兵党校”;管区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区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   1997年,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居民自治市示范达标办事处”,所属西洪桥居委会被评为“全市居民自治示范模范居委会”;10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授予“全国群体先进集体”的殊荣,新华西街街道党工委被市委授予“双学”活动先进集体。   1998年8月,新华西街办事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晋升自治区一级;   12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回民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1999年12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回民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2000年6月,新华西街办事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心、社区服务就业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12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回民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2001年5月,新华西街办事处团工委被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评为“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6月,新华西街办事处参加回民区纪念建党80周年歌咏比赛获优秀奖;11月,新华西街办事处办公大楼投入使用;12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回民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2002年8月,新华西街办事处“星光计划”2个社区服务点投入使用;10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街道个体私营企业先进办事处。   2003年4月、5月,抗击SARS疫情,新华地区作为疫情首发区、重发区,取得抗击非典疫情阶段性胜利;5月,新华西路办事处安排103名下岗失业“4050”人员就业,从事居委会社区卫生工作;6月,新华西街街道党工委被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评为全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7月,新华西街街道党工委被回民区区委、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8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评为《科普法》知识竞答活动优秀组织奖;12月,新华西路办事处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新华西路办事处被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评为全区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新华西街办事处团工委获回民区团委“实绩突出团组织”荣誉称号,新华西街办事处工会被回民区工会评为“2003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3月,新华西街办事处妇联荣获市级“十佳巾帼志愿者队伍先进集体”;8月,新华西街办事处结合“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为民办实事,协调8 000元捐助22名特困生,为市儿童福利院幕捐款物1 179元、2 000件;9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回民区委、区政府评为民族团体先进集体;12月,新华西街办事处创建综合示范区工程验收,通北社区、广场社区居委会达标。   2005年3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回民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2004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4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获2005年回民区职工-会职工组第一名。   2006年4月,新华西街办事处被子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评为全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5月被共青团回民区委员会评为“共青团五四奖”;被共青团回民区委员会评为“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2006年4月办事处工会被呼市回民区总工会评为“2004—2005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新华西街办事处获2006年回民区职工-会职工组大庆路社区居委会简介   大庆路社区居委会,辖区东起扎达盖河,南起光明大街,西至大庆路小学及制药厂招待所,北到京包铁路。辖区面积0.35平方公里,居民1490户,人口3354人,由蒙、汉、回、壮等民族组成,居民住房主要是以50—60年代的平房为主,办公室地点设在光明路景泰花园。驻区单位有内蒙古铸锻总厂、飞鹰集团南厂、内蒙古探矿机械厂和大庆路小学。驻区企业效益不好,下岗工人较多,居民生活条件差,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杂,流动人口多,给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居委会领导班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努力进取,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加强居委会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居委会各项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居委会也因此跨入了办事处的先进行列。   东洪桥社区居委会简介   东洪桥社区居委会,辖区东起战备路,西至通道北街,南起建筑东巷,北至南马路,呈矩形板块,占地面积0.37平方公里,总户数1401户,人口3734人,有汉、蒙、回、满、朝鲜等十多个民族。驻区单位有:内蒙古人民银行培训中心、中国联通呼市分公司营业厅等十多个单位。   几年来,东洪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社区建设与管理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广场社区居委会简介   广场社区居委会地处我市中心地带,南临新华大街,东靠锡林北路,北至南马路,西到战备路,占地面积0.35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364户,人口4260人,有驻区单位13家,临街商业店铺近200家,医疗服务站1个,驻区单位主要有内蒙古交通厅、内蒙工行、文化厅等十多家单位。   目前居委会共有成员4人,其中党支部-兼主任1人,副主任1人,居民委员2人,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7人。办公地点设在原内蒙古交通厅办公楼三楼,面积30平方米,办公设施基本齐全。几年来,社区居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社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03年被评为甲级一等社区;抗非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街道党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四合兴社区居委会简介   四合兴社区地处回民区中心地带,东起扎达盖河,西至果园东路,北接光明路,南到钢铁路,辖区面积0.31平方公里,社区主要由铁路宿舍、呼运宿舍、内三建宿舍组成,社区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现有居民2914户,8748人。辖区共有驻区单位5家,分别为内蒙消防总队、呼运集团、铁三小、回民区城管大队及铁路幼儿园。   社区居委会班子健全,设支部-兼主任1名,副-兼副主任1名,居民委员2名,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0名。几年来,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围绕社区实际,开展各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和认可。   通北社区居委会简介   通北社区居委会,地处办事处辖区中段。北至京包铁路、南到钢铁大街、东邻通道北街、西沿滨河路。是一块狭长、整齐、占地0.24平方公里的地域。居委会办公地点在新华办事处综合楼西二楼。   全社区已建楼房53栋,有居民院落23个,总户数2114户,人口达5285人,有汉、蒙、回、满、朝鲜等十多个民族,驻区单位有12家。通道北街已成为五金机电、药品批发零售一条街并被回民区确定为经济发展的一路四街项目之一。   几年来,社区居委会立足社区实际,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肯定。社区党支部是办事处的先进党支部,社区也被评为甲级二等社区。   医学院社区居委会简介   医学院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位于新华大街1号内蒙古医学院家属区院内,辖区东起战备路,西至通道北街,南起新华大街,北至建筑东巷,其平面图呈四方形,占地面积0.19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438户,总人数3565人,其中,在职职工有1478人,离退休职工有592人,下岗失业人员316人。    医学院社区居委会班子健全,共有工作人员5名,-兼主任1名,副-兼副主任1名,居民委员3名。支部在册党员共14名。驻区单位有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回民区新华西街派出所3家。    医学院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领导下,按照我市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有序地开展着各项工作。今年又被列为创建“综合示范社区”居委会第一名。    四合兴社区居委会    东洪桥社区居委会    通北社区居委会    广场社区居委会    医学院社区居委会    大庆路社区居委会   

中山西路街道

  中山西路办事处辖区位于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是回民区成立最早的街道办事处,管区面积2.02平方公里,辖区东起锡林南北路,与新城区接壤;南至大学西路,以吕祖庙为界与玉泉区为邻;西到旧城北门;北至新华广场,文化宫街,与新华西街办事处相望。辖区总户数为7908户,总人口20582人,是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办事处办公地址现位于回民区祥和小区一区4号楼。   中山西路办事处是回民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辖区是由解放前旧城的东部区归属归绥市一区管辖的部分和解放后从新城区划归到回民区管辖的部分组成。前身中山人民公社成立于1960年。1962年撤消城市人民公社时改称中山西路办事处。1977年由办事处党总支改建为党委。1979年撤消了“革命委员会”,恢复了办事处。1988年由办事处党委组建为党工委。1990年5月根据市委组织部批复,改称中山西路街道党委。2000年根据上级指示又改称为中山西路街道党工委。党工委现辖社区支部8个,非公经济企业支部9个,共有党员361名。    根据工作的需要,办事处工作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有-一人,主任一人,副-两人(其中包括综合治理专职副-一人),副主任两人(经济副主任和卫生副主任),武装部长一人。办事处共有行政编制十二人,事业编制三十人。内部机构设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民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以及环卫站和税务征收所。   中山西路办事处成立时辖区只有六个居民委员会。1978年以后,大片的家属区改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居民委员会也曾多次进行调整。现在有贝尔路居民委员会,文化宫街第一、第二居民委员会,中山西路第一、第二居民委员会,公园东路、公园西路居民委员会,吕祖庙街居民委员会共八个居民委员会。共有居民20582人,其中少数民族6,622人。   中山西路办事处辖区内的文体、教育、科技、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区夕阳红歌队、腰鼓队、健体队队员200多人,成为活跃在社区组织居民群众参加健康向上文体活动的生力军。街道社区的夕阳红秧歌队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表演队”、自治区级“优秀表演队”和市级、区级多种荣誉。活动中心场地宽敞,设施齐备、先进,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周到的娱乐服务。   中山西路办事处的街道经济是从1958年开始兴办的, 1969年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大办街道工业。由街道居民自行组织,先后办起了6个生产厂家。1979年又建起了文印厂,为办事处街办企业奠定了基础。现办事处有内蒙古威尔浪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标牌制章有限公司两家主要工业企业。   中山西路办事处工业总产值的完成产值每年均突破计划产值。从1988年到2005年,办事处实际完成的工业产值最高超过了200%。   1998年后,街道经济向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拓宽引资渠道,扶持街道私营个体经济方面转变。2004年,办事处完成的固定资产任务53650万元,固定资产项目有新华广场的改建工程、首府广场、内蒙古出版大厦等14个项目。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000万元, 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99198万元。有内蒙古大厦、CBD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等9个支撑项目。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为22000万元,支撑项目有国美电器中山店、苏宁电器中山店、CBD中心等7个。辖区内现有私营个体1400多户,带动了辖区经济迅速发展。   中山西路办事处税务所。现共有工作人员9名,职能是完成本辖区税收任务。以辖区个体工商户、部分私营以上企业和由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其它地方税收任务。现征收税种有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中山办事处的税收任务年年超过计划指标。中山西路税务所先后被评为市、区两级政府收税先进税务所。   辖区驻区单位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作为自治区 成立四十周年献礼项目于1987年正式开诊,是自治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疗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项目合作单位,中国心血管培训中心协作单位,也是内蒙古医学院和包头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内蒙古围产医学研究所、中国遗传医学中心内蒙古分中心、自治区新生儿急救中心均设在院内。   医院占地1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79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年门诊量20万余人,年住院患者1万余人。医院在职职工48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5人,副高职称67人,中级职称148人。   医院共有26个保健、临床和医技科室。   医院始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办院方向,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深入挖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先后获得自治区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集体、杨崇瑞妇幼卫生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呼和浩特市少年宫简介:   呼和浩特少年宫成立于1984年9月8日,它是全市唯一的一所少年儿童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和活动场所,也是开发少年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培训中心,校外活动指导中心。建筑群由长廊把主楼和科技馆、游艺厅、文体馆、天象厅、讲演厅五大部分连成为一体,造型别致、美观、新颖、颇为壮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十年来,呼市少年宫已建立起一支事业心强,凝聚力强的教职工队伍,宫内现有美术、书法、钢琴、小提琴、小号、电子琴、手风琴、古筝、琵琶、扬琴、二胡、架子鼓、长笛、声乐、舞蹈、英语、珠心算、航模、乒乓球、棋类、武术等20多个专业,   自1992年,少年宫被国家教委等七个单位评为全国校外教育先进集体,同年,又被文化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宫;1995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宫。1996年被呼市授予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文明单位;2000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自治区唯一的“全国航天航空模型活动重点单位”、“全国航空模型指导站”。还连续十六年被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少儿部、中国儿童中心评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的优秀活动组织先进单位。2000年,全国“双有”活动组委会命名为“全国新世纪好少年社区教育基地”。2004年3月,少年宫又一次被团中央文化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宫”。   青城公园简介:   青城公园在本管区的中部,1931年4月建园时命名龙泉公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破败不堪,到处是臭水坑、乱坟岗、芦苇丛生,杂草遍地。新中国成立后在这里重新建造公园。占地面积4,575万平方米,改名为人民公园。现公园内有凉亭、假山、人工湖、动物园,动物园内有孔雀、天鹅、野鸭、老虎、猴子等飞禽走兽,以及游泳池、旱冰场等游乐场所,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04年更名为青城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辖区街道基本情况:   中山西路:中山西路原称大马路,是连接新、旧城的主要通道,民国时称中山路,1956年改名为中山西路,西起旧城北门,东接中山东路,全长1.645千米,宽26米。   温州步行街:原名前行城道,2003年改造而成,因由温州开发商改造,故得名温州步行街。南起中山西路,北至文化宫街西巷,全长674米,宽12米。   文化宫街:南起工人文化宫的东侧,故得名文化宫街,北至新华大街,是连接中山西路和新华大街两个主干道的南北干线之一,长1120米,宽10米。   贝尔路:由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而命名,是解放后新建的马路,1954年命名延用至今,2001年改建成现在的规模。   乌兰恰特西街:西起文化宫街,东到锡林郭勒北路,因与乌兰恰特剧院相邻而得名。   辖区内其它小街巷有:文化宫街西巷、文化宫街东巷、南顺城街、贝尔路南街、贝尔路北街、三顺店东巷、南顺城街、东寺巷、新民街、水渠巷。   辖区内共有小街巷14条。    文化宫街社区居委会    中山西路社区居委会    公园东路社区居委会    吕祖庙社区居委会    贝尔路社区居委会  

光明路街道

  光明路办事处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北部,东以回民区果园东路为界与新华办事处相邻,西至巴彦路与钢铁路办事处相邻,北靠京包铁路,南以钢铁大街为界与环河街办事处隔路相望。辖区面积约4.2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蒙、满、回等8个民族,人口约4.5万人。办事处机关占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有党办、综治办、民政办、计划生育办、经济办、税务所、卫生办、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办事处现辖13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有主干道1条即新华西街,东起回民果园东路南口,西至巴彦路属光明路办事处辖区范围。次干道2条,即光明西街(原光明路),东起回民果园东路北口,西至巴彦北路属光明路办事处辖区范围;还有车站西街(原大庆路),东起呼市铸锻厂大门西侧,西至西河槽属光明路办事处辖区范围。办事处辖区内有植物园、-纪念馆、呼铁一中、呼市二职业北校、呼市卫校、供电局旧城分局、清真西北寺、新金海马家居广场、金蓝港大酒店等驻区单位,其中-纪念馆于1992年12月落成,时任国家主席的-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总面积380亩,其中馆区占地面积约30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 100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主馆、纪念广场和塑像平台、碑亭、牌楼4个部分,整体建筑群以灰白色花岗岩为基调,在绿色琉璃瓦的衬托下,更显其庄严肃穆。特别是建筑师匠心独运的设计,创造性地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民族风格与先进的现代化建筑技术融为一体,在绿荫环绕下,更显雄伟壮观。馆内种植的灌木类、针叶类树种达300多种,120多种花卉在不同季节里争香斗妍,形成了以人文景观为内涵,园林绿色为载体,相互衬托的胜地,是0中央宣传部命名的“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金蓝港大酒店是一座-议、用餐、娱乐、住宿于一体的星级酒店;清真西北寺是内蒙古伊斯兰教协会所属的富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场所;植物园里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是居民休闲纳凉的理想地方。新金海马家居广场购物环境优雅,集各种档次的办公、家具于一体,广场设有1万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是办公、家具的理想购物场所。   光明路街道党工委下设20个党支部(包括1个机关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12个社区党支部、1个社区党总支),共有党员728名,其中机关党支部党员28名(包括6名退休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党员27名(包括17名退休党员),社区党员673名,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活动中,街道党工委严格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各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解决了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社区党员、党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了街道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受到党员群众的好评。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区建设为依托,发展街道经济,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管理,繁荣社区文化,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使社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星光老年之家成为社区老年人学习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现接收了3200多退休人员档案,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并为下岗职工提供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随着旧城区的开发改造,彤辉、金园、鑫潮、阳光、光明等新型小区相继落成,正在开发改造的工人北村和未开发的大庆路地区,将会为街道经济和其它各项事业增添新的活力。新修小街巷四通八达,两边绿树成荫,社区文化丰富多采,广场文化、小区文化、家庭文化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欢声笑语,满天星、夕阳红、常青健身队广受社区居民的欢迎。科普活动有声有色,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明意识逐年提高并深入人心,日臻完善的社区管理,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同时,办事处的工作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2002年获得自治区“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   2003年3月获得呼市团委授予的“2002年度市级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称号;   2003获得呼市体育局授予的“群众性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3年获得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内蒙古科技报》社区科普工程”优秀组织奖;   2003年11月获得呼市科协授予的“科普文明街道(办事处)”称号;   2003年8月获得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的“抗非典讲文明 做奉献”先进集体称号;   2003年获得呼市团委第二批市级“青年文明社区” 创建单位(东一);   2004年获得呼市团委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称号(光明);   2004年3月获得呼和浩特市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十佳’巾帼志愿者队伍”称号;   2004年5月获得呼和浩特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的“全市示范乡镇关工委”称号;   2005年3月获得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5月获得呼和浩特市妇女联合会授予的“争做合格家长 培养合格人才”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2005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授予的“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2005年获得全国“先进社区家长学校”称号;   2006年获得全国“科普知识进社区”先进集体称号。   光明路地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在未来的工作中,街道、社区将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继续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勇前进   光明路办事处工人东村第三社区概况   工人东村第三社区位于回民区大庆路,人口 4685人。辖区内困难群众较多,目前低保户有46户76人。辖区内有18栋楼房,86栋平房,平房区居住的大部分是动力机厂和铸锻厂的离退休和下岗职工。辖区还有一个封闭式商住小区——阳光小区。驻区单位包括内蒙邮电建安公司和内蒙邮电器材公司,现都不景气。   居委会办公室在阳光小区内,平房2间,面积30平方米,是协调物业借用的。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党组织是一个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184名党员。目前,党总支没有-,6个党支部-是由社区离退休职工党员担任。   居委会有2名社区干部,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3名委员是从“4050”人员产生的,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4050”工作人员共有13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社区有专业卫生队伍,负责辖区的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   光明路办事处西铁社区概况   西铁社区位于回民区光明路,属于城郊结合部,人口2591人,目前低保户有9户12人。西铁社区是一个封闭式铁路家属区,建成时间较早,目前部分房屋已出售或出租,流动人口较多。辖区内有16栋楼房,无驻区单位。   居委会办公室在小区内,平房2间,面积25平方米,是协调物业借用的,办公室配有电话。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有7名党员,党支部-是由社区“4050”人员担任。   居委会有2名社区干部,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3名委员是从“4050”人员产生的,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4050”工作人员共有4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   光明路办事处工人西村第一社区概况   工人西村第一社区位于回民区钢铁路,人口3658人,目前低保户有29户60人。辖区内有27栋楼房,15栋平房。辖区有两个封闭式商住小区——金园小区西区、祥泰小区。驻区单位有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铁一中、钢铁路小学、呼市货运所、呼市出租车管理所等。   居委会办公室是借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的小二楼1间房屋,面积15平方米。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共有44名党员,-是由社区干部担任。   居委会有2名社区干部,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3名委员是从“4050”人员产生的,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4050”工作人员共有9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社区有专业卫生队伍,负责辖区的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   光明路办事处工人西村第三社区概况   工人西村第三社区位于回民区光明路,属于城郊结合部,人口3254人,目前低保户有 29 户 59 人。西三社区有23栋楼房,34 栋平房。居住的大部分是企业离退休和下岗职工。辖区内无驻区单位。   居委会自有办公室,平房1间,面积15平方米,配有固定电话。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有24名党员,党支部-是由-干部担任。   居委会有3名社区干部,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3名委员是从“4050”人员产生的,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4050”工作人员共有7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   光明路办事处工人北村第二社区概况   工人北村第二社区位于回民区钢铁路,人口4527人。该社区是困难群众较多的一个社区,目前       低保户有28户59人。辖区内有35栋楼房,69栋平房,该社区内居住的大部分是机床厂、呼钢的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驻区单位有巴南、巴北2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居委会办公室位于钢铁路北,面积约15平方米,是租赁民房做为居委会办公场所,面积狭小,没有水、暖等设施,仅装有电话,办公条件简陋。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居委会有2名社区干部,分别担任党支-兼主任和副主任,社区党支部共有22名党员。居委会3名委员是从“4050”人员产生的,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共有“4050”工作人员11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社区有专业卫生队伍,负责辖区的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   光明路办事处工人北村第三社区概况   工人北村第三社区位于回民区钢铁路南,人口3432人。辖区目前有低保户有31户50 人。辖区内有市政管理处、二职北校、电信三分局、化工厂、丝钉厂、铸锻厂等单位宿舍区,化工厂、丝钉厂、铸锻厂的宿舍区绝大部分是平房,居民生活比较困难。驻区单位有呼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呼市植物园、-纪念馆、呼市二职北校、电信三分局。   居委会办公室在呼市二职北校职工宿舍区,是由二职北校提供的15平方米平房。有固定电话,无取暖设施,办公条件简陋。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由社区干部担任,党支部共有46名党员。   居委会有2名社区干部,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3名委员是从社区“4050”人员中产生,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4050”工作人员共有 10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社区有专业卫生队伍,负责辖区的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   光明路办事处工人北村第四社区概况   工人北村第四社区位于回民区阿吉拉南路,人口2980人。辖区内大部分是破产企业职工宿舍楼,困难群众较多,目前低保户有45户 80人。辖区内有19栋楼房,2栋平房。驻区单位有呼市体育运动学校,回民区妇幼保健所。   居委会办公室在阿吉拉南路,平房2间,面积约15 平方米,是租赁民房,配有一部固定电话。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党组织是一个党总支,由社区“4050”人员担任党支部-,社区共有66 名党员。   居委会有1名社区干部,担任主任,3名委员是从“4050”人员中产生的,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共有“4050”工作人员8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社区有专业卫生队伍,负责辖区的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   光明路办事处工人西村第二社区概况   工人西村第二社区位于回民区光明路,人口2063人,目前低保户有22户40人。西二社区有15栋楼房,18栋平房,有铁路家属区、龙祥苑住宅小区、奥登小区。辖区内有一家驻区单位——铁六小。   居委会办公室在平房区内,是租用的平房1间,面积 30平方米。   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健全。社区党支部有 名党员,党支部-是由社区“4050”人员担任。   居委会由两名社区干部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三名委员是从“4050”人员产生的,居委会组成人员是2004年10月选举产生的。目前社区“4050”工作人员共有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计生协会、妇委会、治保会、民调委员会。    工人东村第一社区居委会    工人东村第二社区居委会    工人东村第三社区居委会    工人西村第一社区居委会    工人西村第二社区居委会    工人北村第一社区居委会    工人北村第二社区居委会    工人北村第三社区居委会    工人东村第四社区居委会    光明小区社区居委会    西铁小区社区居委会    沿河小区社区居委会   

海拉尔西街街道

  回民区海拉尔西街街道办事处,地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北城郊结合部,东至赛罕路,与新城区海拉尔东街相接;南起京包铁路,与光明路办事处为邻;北至京包高速,与公路为界;西至呼铁局西机务段、内蒙古军区教导大队,与钢铁路办事处比邻。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设有7个社区居委会,4个社区党总支,21个党支部。辖区共有大、中、小型驻区单位42家。随着工作需要,办事处已逐步设立相应机构,内部设有党办、行政、民政、人口与计划生育、妇联、社会治安综治治理、经济、精神文明、关工委、信访、-、团总支、环卫站、物业、财务、劳动保障中心、人民武装部、税务征收所共18个部门,党工委-1人,副-2人,办事处主任、副主任3人,人民武装部部长1 人,共有职工72人。   海拉尔西街交通便利,是首府城区建设与开发改造的重点地区。海西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园区,驻有元和建材城、呼市迪森锅炉制造总厂等工业企业,形成了海西地区独特的经济发展格局。   海西街道办事处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结合海西地区实际,形成了自己的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扩大改革成果,开拓创新,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一个环境劣、治安差的老新钢正在被街道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社区功能齐全、居民安居乐业的新海西所代替。街道办事处一直本着“强化工业、巩固发展、拓展服务业”的基本思路,稳发展、活资产、强内联、建市场、促开发、增税收、招商引资、助工扶商,使海西地区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场建设逐具规模,社区建设日新月异。   海西办事处立志把海西这块家园建设成社区居民的乐园,让海西成为镶嵌在呼市西北城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为首府、为回民区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海西路社区居委会    工农兵路社区居委会    综合路社区居委会    附件厂社区居委会    赛罕路社区居委会    部队社区居委会    金海路社区居委会   

环河街街道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位于回民区西南方向,东起扎达盖河,西至巴彦卓尔南路与攸攸板镇西龙王庙接壤,南起西茶坊,与玉泉区相邻,北至钢铁路。辖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总户数7200户,总人口24438人,由汉、回、蒙、满等民族组成,属回族聚居区,辖区内设有两座清真寺,清真饮食文化一条街——牛街也坐落在本辖区。辖区文化阵地建设优良,两所小学:太平街小学、县府街小学;三所中学:呼市一中、七中、八中都为辖区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所民政福利单位:呼市社会福利院、呼市儿童福利院、呼市救助管理站、募捐办坐落在辖区,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辖区内还有呼市环境科研所、呼市环境检测站、内蒙古通信建设工程局、滨江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等驻区企事业单位。辖区内部及周边有扎达盖河、伊利广场、八中操场、植物园、吧街等休闲娱乐场所。一个集经济、餐饮、文化、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街区正逐步形成。   近年来,环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贯彻区委全委会议精神,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落脚点,围绕区政府的六大工程、十九个重点项目,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紧紧抓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引进资金开发旧城区建设为主线,发展商业及餐饮业,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为重点,扩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宣传和工作力度,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大城市建设改造力度,促进了街区工业产值、税收、招商引资、城区面貌都取得飞速的发展,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348元。新建成了牛街(饮食)、吧街(娱乐)两条主要商业街道、伊利二期广场(休闲健身)、扎达盖河(即西河)改造正顺利开展,新引进重庆德庄、陶然居两大餐饮业落户牛街,同时家世界超市已建成开始运营。   东沙梁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东沙梁社区地处环河街办事处东部,东起扎达盖河、西至北沙梁路,南起太平街小学,北至钢铁路。辖区面积0.25平方公里,总户数1263户,总人口3790人,由汉、回、蒙、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组成。辖区内驻区单位三家:环河街派出所、明泽房地产开发公司、金凤房地产开发公司。辖区内有幸福一区、二区、三区、铁路小区,环境优美、治安稳定。清真饮食一条街——牛街,以及新兴商业街——吧街都座落在社区,目前北沙梁一带正在拆迁改造,建成后的社区是一个集餐饮、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工人南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工人南社区地处环河街办事处西部,东起收容站巷、西至巴彦卓尔路,南起二职宿舍,北至化工厂宿舍与西龙王庙相邻。辖区面积0.21平方公里,总户数468户,总人口1706人,由汉、回、蒙等民族组成。辖区内驻区单位两家:呼市环境监测站、呼市环保科研所。辖区内有政府宿舍楼、化工厂宿舍等多个住宅小区,环境优美、治安稳定。   后沙滩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后沙滩社区地处环河街办事处中部,东起扎达盖河、西至祥和西区,南起县府街北巷,北至四合兴与光明办事处接壤。辖区面积0.26平方公里,总户数1175户,总人口3526人,有回族、蒙族等少数民族。后沙滩社区以纯居民为主,有金富小区、一中宿舍、广厦小区三处居民住宅楼,其余多为危旧平房,人口密度大,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社区硬件条件差,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造。目前部分地区已经经过协商,准备拆迁改造,建成后形成一个安定祥和的居民区。   太平街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太平街社区地处环河街办事处西部,南北走向,北起东沙梁路,东、南、西三面北扎达盖河(西河)环绕。辖区面积0.27平方公里,总户数785户,总人口2358人,有回族、蒙族、满族三个少数民族。辖区有三个驻区、区属单位,即呼市一中、呼市八中、回民区太平街小学学习气氛非常浓郁。辖区还座落着清真西寺,伊利二期广场,学苑小区、三所学校宿舍住宅楼和部分有待改造的平房。社区是一个环境幽雅、治安稳定的文化社区。   西茶坊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西茶坊社区居委会地处环河街办事处西南部,东起扎达盖河、西至巴彦卓尔路,南起鄂尔多斯路,北至县府街植物油厂。辖区面积0.31平方公里,总户数1044户,总人口2951人,由汉、回、蒙等民族组成。辖区内驻区单位两家:呼市七中,呼市社会福利院。社区平房较多,目前大部分已纳入旧城区拆迁改造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改变社区面貌,形成一个环境优美、治安稳定的新型社区。   县府街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县府街社区地处环河街办事处西南部,东起县府街大桥,西至呼市社会救助站,南起西茶坊统建楼,北至后沙滩广厦小区。辖区面积0.27平方公里,总户数1273户,总人口3468人,由汉、回、蒙、俄罗斯等民族组成。驻区单位有呼市滨江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呼市社会救助站、内蒙古通信建设工程局三家单位。社区内有华建宿舍楼、油厂宿舍楼,以及新建成县府家园、常青花园、宏远小区三处居民住宅小区。为丰富社区文体活动,社区内建设有老年活动中心。还有部分平房即将拆迁改造,是环河街办事处努力打造的一个新型社区。   祥和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祥和社区地处环河街办事处西部,东起邮电宿舍西墙,西至印刷厂宿舍,南起爱心路,北至西菜园与西龙王庙相邻。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总户数844户,总人口3032人,由汉、回、蒙等民族组成。辖区内驻区单位两家:呼市儿童福利院,回民区县府街小学。辖区内有祥和西小区、呼市印刷厂宿舍、西菜园信用社宿舍、回民区教工楼宿舍。社区平旧房较多,面积较大,具有成片开发的优势。   新华南社区概况   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新华南社区地处环河街办事处西南,东起扎达盖河、西至牛街,南起电焊机厂南巷,北至新华大街。辖区面积0.21平方公里,总户数348户,总人口1110人,由汉、回、蒙、满等民族组成。辖区内有振西公寓、幸福四区、天兴小区、电焊机厂宿舍小区。社区平房目前已大面积拆迁改造,目前全国连锁“家世界”超市已建成投入运营,5栋新型住宅楼也基本完工。社区环境正在逐步完善,一个更新、更现代化的社区正在建成。    太平街社区居委会    工人南村社区居委会    县府街社区居委会    牛街社区居委会    后沙滩社区居委会    西荼坊社区居委会  

通道街街道

  通道街办事处   一、基本情况   通道街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通道办)西起扎达盖河与环河街办事处相邻,北至新华大街与新华办事处相接,东至营坊道小学以南,南到清真大寺以北与中山办事处接壤。辖区面积为0.79平方公里。   通道办以市区主要街道通道街而命名,该路南起中山路与大北街相通,北至海西路,与呼武公路相通。是呼市南北交通的主干道。办事处设在祥和三区院内。   通道办人口密度大,1995年共住居民4205户,总人口为13025人,1995年后随着旧城区的改造,由过去的旧平房改造为功能完善的6层楼住宅小区,人口猛增,到2005年8月总住户为7114户,总人口为18500人,其中回族占43%,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除回族以外,还有蒙、汉、朝鲜、满、达斡尔等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回民区称归绥市第一区,但区不是一级政府,属于市的派出机构,叫“区公所”。区的基层组织是保甲制,按照居民户编为10户为1甲,每10甲1保。辖区范围是,西以旧城大十字为起点向北经(现为本办事处管区)北门外,礼拜寺至通道北口,南由大东街至吕祖庙街以北,东至“九·一八”纪念堂(今工人文化宫),北至小校场(我办事处管区内蒙体育馆一片),全区共设有11个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废除了保甲制,建立了闾组,1951年改为居民委员会。全区共设6个居民委员会。1958年回民区建立了6个城市人民公社。通道街办事处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的。管区当年成立了庆恺、新华两个人民公社。1960年调整成为一个友谊人民公社。1962年撤销人民公社改称通道街办事处。   1966年“0”初期,办事处工作处于全面瘫痪状态。1969年办事处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设“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1971年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了党总支。1977年党总支改建通道街革委会党委,1979年5月撤销了办事处“革委会”,恢复0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街道工作委员会名称。1988年由街道党委改称街道党工委,1990由街道党工委改称街道党委,2000年10月由街道党委改称街道党工委。   通道办2005年共有正式干部31人,其中公务员12人,事业编19人,干部中党员18人,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15人,高中学历1人。配备0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街道工作委员会-1人,副-1人,办事处主任1人,副主任3人,武装部长1人,另设专职政法副-1人。   随着工作的需要,办事处工作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部设党政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办公室、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司法所、地税所(属回民区地税局,通道办双重领导)。   截止1999年,通道办辖11个居委会,2000年根据社区建设以及“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需要,将原有的11个居委会进行了重新整合划分,建立了社区新格局,成立了5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是滨河路居委会,宽巷子居委会,友谊巷居委会,义和巷居委会,新华大街居委会。2002年滨河路居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辖区进行了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从2000年到2005年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各社区居委会都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电话。现有5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总面积达到410平方米。2000年市区两级选派干部到社区居委会任职后,分别担任了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党支部-等职务,创造性地开展了社区规范化。通道街友谊社区在2002年度被呼和浩特市评为市级“甲级一等社区”,成为回民区首家“甲级一等社区”,2004年义和巷社区被评为“甲级一等”社区。   通道办辖区内较大的单位有: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回民区工商局、回民区地税局、北门邮局、回民区法院、回民区司法局、回民区建设局、富泰供热公司。文教卫生机构有回民区教委、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通道街回族小学、营坊道回族小学、回民区回族第一幼儿园、回民区卫生局、回民区防疫站等。   通道办民族团结,民族宗教事业繁荣,辖区有清真大寺、清真小寺、清真东北寺、清真大北寺4座清真寺和1座天主教堂。其中:清真大寺位于旧城北门外通道南街南端东侧,是回民区境内清真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者。清真寺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信仰伊斯兰教者礼拜的场所。寺内有望月楼、大殿、沐浴室、过厅、南北讲堂,占地4000余平方米,藏《古兰经》三十卷,为呼和浩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堂,位于旧城北门外、通道南街路西,建于清朝咸丰六年(1851年)。天主教堂主楼高20米,钟楼(包括十字架)高32米,礼堂有效面积272.25平方米是天主教徒聚礼的地方。   二、主要工作及成绩   党建工作   通道街街道党工委共下设有8个党支部,截止2005年11月共有党员181人,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社区党支部5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2个。通道街街道党工委按照基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主题活动。2004年创建了街道党建工作“综合示范区”工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摸底,对“示范”和“学超”两个级别的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2005年通道街街道党工委开展了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3月起,在街道社区组织开展了以“情系百姓献爱心,小巷深处党旗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爱心超市”为依托开展了多次捐赠活动,共收到捐赠现金、物品共折合人民币16000多元,用以帮助、救助贫困居民和在校大学生。在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做好了前期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了党员底数,发放《致参加第二批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的一封信》,召开三次宣传动员大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社区居民参与的座谈会两次,针对辖区各类党员的不同情况,0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街道工作委员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讲党课,带头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努力使各党支部成为党在社会基层贯彻“-”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一步发挥了党支部基层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群团工作   1999年通道办宽巷子社区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活动,被共青团呼市委员会评为回民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同时在2000年宽巷子社区团委被共青团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4年被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1998年—2005年通道办妇联在巾帼志愿者活动、帮扶贫困女童、帮助下岗女工再就业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其中帮助贫困女童107名,帮助下岗女工3000多名)。在2002年被评为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在2003年被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先进集体。2005年妇联工作被自治区、呼市两级妇联评为先进单位。   经济工作   通道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实现了安居乐业。通道办按照回民区发展和产业调整的整体布置和安排,根据办事处实际提出了适度缩减工业,加快商贸业发展,做大做好第三产业。从1999年到2004年,办事处街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税收收入连年高速递增,其中工业总产值由935万元增加至1500万元,年均递增10%,工业增加值由296万元增加至570万元,工业税金由19.9万元增至78万元,商业零售总额由239万元增至8160万元,税收收入由120万元平加到597万元。街道税收实现超过年均50%以上的增长率。通道办对内做好企业扶持工作,服务到位,对外加强招商引资工作,2003年办事处共引进区内外资金5200万元。2004年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300万元。引进了大鸭梨饭店、奥威洗浴城等纳税大户,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004年底通道办辖区有各类商场、店铺500余家,如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祥和市场、铁兆义牛羊肉食铺、沙大牛羊肉食铺、同盛楼饭店、大鸭梨饭店、金马大酒店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清真小吃更是数不胜数,如一把手棕子、元霄、王记棕子、元霄,还有油香、稍麦、羊杂碎焙子等,商业经济繁荣,具有回族特色的民族用品店琳琅满目。   民政、劳动保障工作   通道办民政工作面向全体居民群众,积极推进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四进社区,以全面提高居民群众的道德、文化、健康意识,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为目的,2000年建成两处“星光计划”点,友谊巷社区170㎡,宽巷子社区168㎡,总投资30万元,内设书画室、健身房、棋牌室、多功能室,添置了多种活动器械,现有图书500余册,围棋、麻将、电视、影碟,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强身健体,了解国家大事,彼此交流、学习。   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组织双拥慰问小组慰问辖区内军烈属(共有烈属2户)、社救户(共11户)给他们送去慰问品。   2004年建立了劳动保障相关台帐(七台帐: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登记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登记表、社区就业服务实体情况登记表、用人单位情况登记表、企业离退休人员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登记表、企业离退休人员未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登记表、社区住户劳动保障相关情况汇总表),为辖区内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工作提供了具体数据,解决了底数不清、统计不实等问题。截止2005年11月共接收离退休档案1356人,遗属28人,失业人员档案212人。2004年全年发放失业金563708.26元,1465 人次。累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889人。2004年安置再就业800人。2005年发放失业金371519.70元,1279人次。   2001年建成劳动保障事务所办公楼,主要为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日常管理工作,共投资40万元,建筑面积360㎡。通道办劳动保障事务工作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及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的肯定与好评。   人武工作   通道街人民武装部根据《0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办公厅关于基层人民武装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原则等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999]24号)文件精神于2002年9月成立。目前,该部共组建民兵步兵连一个、民兵应急排二个、卫生救护班一个、工程抢修队一个、普通民兵连两个。   通道街人民武装部根据《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实施意见》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全面开展了民兵组织、政治、军事整顿工作,始终把民兵这支武装力量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确保民兵组织、政治、军事工作的三落实。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切实解决好属地编兵、属地管理、混编和一兵多职的问题,保持民兵组织现有规模,以基本民兵和专业技术分队、应急分队为主体,坚持种类齐全、技术含量较高,灵活多样,不交叉编组的原则,确保了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的顺利完成。   同时,在加强基层编兵单位基础上,全面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基层武装部“六有”标准,做到有旗子、有牌子、有场地、有办公室设施、有活动、有资料和图版,制定行动方案,规范各种统计表册。完善工作制度,以保证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并于2005年4月被内蒙军分区评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知识教育和竞赛活动,把《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兵役工作条例》宣传贯穿于民兵政治工作的始终,结合每年冬季的征兵工作,大力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对新入队的基层民兵严格政治审查,确保建设政治合格的民兵队伍。认真做好兵役登记工作,贯彻《兵役法》精神走进社区,深入适龄青年当中宣传《兵役法》,认真做好兵役登记,2005年,通道街辖区共有适龄青年200余人,全部进行了兵役登记,确定预征对象50余名,为冬季征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道街人武部严格执行《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严把身体关、政治关、学历关,共为部队输送合格兵源40余名,0的完成了征集新兵的任务。开展军事训练是民兵的首要任务,各编单位按照训练计划开展队列、专业训练、参加市、区两级军事部门组织的高炮演练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回民区民兵训练做出贡献。   通道街办事处辖区军属较多,街道办事处一直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坚持每年“八一”建军节期间组织慰问军烈属。   计生工作   通道街办事处位于回民区的中心地带,又是回族聚居区,1992年到1995年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在3‰—5‰,少数民族一孩领证率在15%,少数民族生育二孩达48%,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虽不生育二孩,但也不愿领取独生子女证。1996年至2000年总人口在120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为负增长,这是因为在通道街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少数民族一孩领证率达43%。通道街办事处计生办开设了人口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吸收了各界人士参与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行列。2001年至2005年总人口达17000人以上,自然增长率在0.4‰到0.5‰,趋于正常。少数民族领证率在55%以上,随着人们婚育观的转变,居民能够自觉参与到人口计生部门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如人口学校、协会、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婴,关心男性健康,关心女性生殖健康等活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通道办从2000年到2005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起,报送信息反映情况71条,调解成功率100%。辖区内有安全小区23个,覆盖户数8745户,覆盖率97%。安全单位24个,没有“法办功”练习者。目前通道办共建立帮教组织30个,共有两劳释解人员3名。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为重点。建立了通道地区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在回中、通道街小学、营坊道小学进行了法制教育讲座,深入社区、深入居民群众。2003年被市政府评为“无毒社区”先进集体,2004年被市政府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城市建设与市容环境卫生   通道办辖区1995年前,居民居住条件很差,住房以平房为主体,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米,共有小街小巷24条,其中不足两米宽的小街巷就有18条,其余6条也不足5米宽,全部由水泥方砖铺设而成,没有垃圾转运站,辖区环境卫生条件较差。1995年开始旧城区改造,到2003年通道办辖区除滨河路沿河槽建设规划没有改造,其余已全部完成旧城区改造。建成功能、设施较为完整的小区有祥和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奥威花园小区、景观小区,居民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小区内有从50平方米—140平方米的适用型住房到较为高档的豪华型住房应有尽有,全部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祥和三区、奥威花园体育局内都装有科普宣传栏,小街巷也得到了改造。宽巷子、后新城道、伊嘎拉达巷、三顺店街都改造为宽10米以上的柏油路。在2004年都安装了路灯,道路交通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通道办制定了保洁员清扫保洁制度,分路段、定岗、定责,从2002年实行了每周三环卫站协同各居委会分管卫生主任检查保洁员清扫保洁情况与平时不定期抽查制度,确保了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各居委会定期粉刷、清洗非法小广告,保证了辖区市容整洁、干净卫生。   文体科普工作   立足社区群众体育工作,有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社区情况,搞好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社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软硬件建设,自2001年至今已建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6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4处,自2001年至今已连续组织了社区文化艺术节6届,社区系列家庭运动会4届,同时各个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拔河赛、篮球赛、足球赛,丰富了广大居民的文体活动,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2003年获得自治区社区基层群众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办事处被评为自治区首批科普示范街道,2004年友谊巷社区被评为呼市、自治区两级科普示范区,2005年通道街办事处科普画廊被评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画廊。   新华大街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简介   新华大街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4月。辖区面积0.1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017户,2751人,其中,少数民族有504人,回族有454人。驻区单位11家,社区基层党支部18个。社区党员370人,其中在职党员221人,离退休党员131人,下岗党员6人,新华大街社区党支部党员12人。社区低保户8户15人,残疾人6人,社区下岗职工160人,其中领取优惠证108人,正在办理的有30人。社区离退休人员有289人。社区工作人员有13人。社区以景观小区、体委小区为主,辖区有内蒙体育局、体工二大队、体彩中心等大型单位,居民80%是内蒙体委、内蒙-、内蒙电影发行公司单位的职工。,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社区。   义和巷社区居委会简介   义和巷社区居委会原名为通道街第二居委会,位于回民区通道街,东起文化宫西街,南至义和巷,西起旧通道街,北至新华大街南侧,辖区总面积是0.18平方公里,总户数是1743户,4677人,有蒙、回、达斡尔、维吾尔、满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办公室设有电脑1台,电话1部,VCD1部,义和巷社区在2003年8月份被市里评为“一类甲级”社区。   友谊巷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通道街办事处友谊巷社区地处呼市回民区中心地带,面积0.15平方公里,居民1312户、3517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0%。驻区单位有11家。社区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硬化面积1.92万平方米。社区建有“星光计划”老年活动中心2处,户外活动中心1处,科普宣传栏2处。友谊巷社区原属旧城区,全部是平房,房屋破旧、道路拥挤、基础设施严重欠缺,1998年列入我市旧城区改造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呼市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1999年开始拆旧建新,于2001年年底全部竣工,形成了现在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的新兴社区。    宽巷子社区居委会简介    通道街办事处宽巷子居委会座落在祥和一区2号楼,面积0.09平方公里,居民1327户,3591人,少数民族2214人,党员30人,残疾人33人,社救户50人。辖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居委会日益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城市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滨河路社区简介   滨河路社区位于通道南街以西,南至伊利广场西至滨河路,北至钢铁路。面积0.24平方公里,有居民1128户,3204人,辖区内有1座清真寺、一座天主教堂,驻区单位22个,有伊利广场、街心花园两个户外活动场所。    滨河路社区居委会    义和巷社区居委会    友谊巷社区居委会    宽巷子社区居委会    新华大街社区居委会   

钢铁路街道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钢铁路街道   钢铁路街道:辖光明西路第一、光明西路第二、光明西路第三、钢铁路第一、钢铁路第二、西机务段第一、西机务段第二、化工路8个社区居委会。   钢铁路办事处,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部,属城郊结合部,东起巴彦淖尔南、北路,与回民区光明路办事处、环河街办事处事处相接;南至鄂尔多斯路,与玉泉区为邻;西至回民区金海工业园区西墙,与回民区攸攸板镇毗邻;北至京包铁路,与回民区攸攸板镇、海拉尔西路办事处事处相望。管区总面积3.19平方公里。    钢铁路办事处以呼和浩特市区主要街道钢铁路命名,该路2004年更名为新华西街,是呼和浩特市区东西交通主要干道。钢铁路办事处管区主要街道有新华西街、巴彦淖尔路、阿拉善路、光明路(现更名为光明大街)、化工路。    钢铁路办事处于2002年7月31日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2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属回民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钢铁路办事处办公机关设在阿拉善北路。2003年3月15日正式接管由回民区海拉尔西路办事处划转的西机务段第一、二社区居委会和光明西路办事处划转的糖厂路第一、二、三居委会及呼钢第一居委会,后将糖厂路第一、二、三居委会及呼钢第一居委会分别更名为光明西路第一、二、三社区居委会,钢铁路第一社区居委会。2006年10月调整为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西机务段社区居委会、光明西路第一、第二、第三社区居委会、钢铁路第一、第二社区居委会。    钢铁路办事处管区居民共有8 619户、21 435人,其中除汉族外,有回族403人、蒙古族1 201人、满族215人,还有苗族、彝族、锡伯族、朝鲜族、壮族等少数民族。     

攸攸板镇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位于市区西北部,南至鄂尔多斯路,北与武川县大青山分水岭为界,东接新城区,西邻金川开发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9989人,其中农业人口28000人,耕地面积19000多亩。境内交通通讯条件便利,是一个农工商贸综合发展的典型的城郊型乡镇,地理位置优越,极具开发潜力,是商家进行投资的好地区。   近几年来,攸攸板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发展经济、农民增收、社会全面进步作为工作目标,带领攸攸板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一心,以“清廉、公正、亲民、务实”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05年底,该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05亿元,税收完成2264万元,同比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6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16万元,同比增长24.3%。全镇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势态,连续几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   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村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镇党委、政府大力加强全镇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全镇17所小学中有3所小学被评为内蒙古现代技术教育优秀学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倡导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迅速发展广播电视通讯事业,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无线广播通讯、电视接收网络覆盖率达100%;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连续5年迎接自治区、呼市两级检查均受到好评;医疗卫生方面逐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卫生保健网,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环境卫生方面成效显著,工作中坚持集中清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确保了首府出城口及外围周边的干净和整洁,改善了全镇的镇容村貌;民族民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镇各民族团结和睦,基层政权稳固,基层民主政治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连续几年被回民区委、区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镇劳动保障、社会事务工作也有序开展,在社会救济、低保发放、再就业安置、孤寡收养、灾情救助等各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加强。此外,镇党委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虚功实做,重在建设”的原则,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开展星级文明镇、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努力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农民逐步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几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贯彻执行《中国0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领导全镇村级组织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分解落实《呼和浩特市2001-2005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目标要求,一把手亲自抓,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两推一选”制和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制,并以上下联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13652工程,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巩固和加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动力支持。镇党委多次被回民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镇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段家窑党支部被区委评为“红旗党支部”,东棚子党支部、孔家营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这些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在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中以及同自然灾害斗争的紧要关头,显示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十九个行政村:   什拉门更村   元山子村   坝口子村   小府村   毫赖沟村   西龙王庙村   刀刀板村   西乌素图村   四合兴村   东棚子村   倘不浪村   段家窑村   青山村   塔布板村   一间房村   厂汉板村   孔家营村   攸攸板村   东乌素图村   金龙居委会   


攸攸板镇特产大全




攸攸板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