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哇乡位于迭部县城西北部,东连电尕镇,西南与四川若尔盖县接壤,北与卓尼县隔山相邻,平均海拔2600米,气候高寒阴湿,无霜期短。全乡总面积36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915公顷,森林覆盖率43%,草场面积40.85万公顷,耕地8325亩(其中2001年至2004年退耕还林,还草4898亩),农作物主要靠蚕豆、青稞、小麦、油籽、洋芋等。
全乡辖知子、高杂、纳加、傲子、扎尕那、当多六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3户,人口4495人(其中贫困人口1375人),全乡各村座落在益哇河两岸的半山坡上,居住比较分散。全乡共有党员200人,其中女党员36名,农牧村党员176人,乡机关党员24名。
全乡共有9所学校,其中完全小学2所,村校7所,乡属设有卫生院、综合站、信用社等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65平方公里 | 623024102 | 747000 | 0941 | 查看 益哇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高杂村 | - | - |
---- |
查看 高杂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知子村 | - | - |
---- |
查看 知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傲子村 | - | - |
---- |
查看 傲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纳加村 | - | - |
---- |
查看 纳加村谷歌卫星地图 |
扎尕那村 | - | - |
---- |
查看 扎尕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当多村 | - | - |
---- |
查看 当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电尕镇 |
自然环境:电尕镇地处县境西部白龙江两岸,总土地面积94.2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平均海拔2500米,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均气温6.7℃,全年无霜期147天。 行政区划:辖2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014户,乡镇总人口14055人,乡镇从业人员7028人。 六通情况:7个村全部通电、通公路,5个村通电话,1个村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9所,教师360人,在校学生3857人。有医院、卫生院4所,医生45人,病床50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291万元,粮食播种面积711公顷,粮食总产量224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57元;财政收入110万元,财政支出110万元。 名优特产:药材 旅游景点:虎头雄风. |
益哇镇 |
益哇乡位于迭部县城西北部,东连电尕镇,西南与四川若尔盖县接壤,北与卓尼县隔山相邻,平均海拔2600米,气候高寒阴湿,无霜期短。全乡总面积36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915公顷,森林覆盖率43%,草场面积40.85万公顷,耕地8325亩(其中2001年至2004年退耕还林,还草4898亩),农作物主要靠蚕豆、青稞、小麦、油籽、洋芋等。 全乡辖知子、高杂、纳加、傲子、扎尕那、当多六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3户,人口4495人(其中贫困人口1375人),全乡各村座落在益哇河两岸的半山坡上,居住比较分散。全乡共有党员200人,其中女党员36名,农牧村党员176人,乡机关党员24名。 全乡共有9所学校,其中完全小学2所,村校7所,乡属设有卫生院、综合站、信用社等单位。. |
腊子口镇 |
迭部县辖乡。 1962年设腊子乡,196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5公里。面积440平方公里,人口0.3万,其中藏族占80%。岷(县)代(古寺)公路、林区公路穿境而过。辖黑多、久里才、腊子3个村委会。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狭窄,腊子曲南北穿流。以林业为主,有木材加工厂。农业主产青稞、蚕豆,特产蕨菜。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腊子林场设在境内。. |
旺藏镇 |
迭部县辖乡。 1962年为傲牙乡,1968年改傲牙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4年更名旺藏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6公里。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0.4万,均为藏族。两(河口)郎(木寺)公路穿境而过。辖高日卡、让尕、曹世坝、旺藏、亚日卡5个村委会。境南、北为山,中部为白龙江谷地。以林业为主,有木材加工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特产蕨菜。亚日卡园艺场、旺藏林场驻境内。. |
洛大镇 |
洛大乡素有“迭部小江南”、“迭部东大门”之称,地处舟曲、宕昌、迭部三县交界。具有“山川相切、山水相绕”的地理特征。乡境面积247平方公里,距县城94公里。平均海拔1678米,年均降雨量540毫升,气候温暖适宜,四季分明。 洛大乡下辖6个行政村, 21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截止2005年全乡总人口5294人,比1990年增长1110人。除赵藏村委会之外,其它各村“六位一体”活动室已建成,村级调解、治保、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健全,职能作用发挥良好。 全乡耕地面积5503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970.23万公斤,主要农作物以小麦、青稞、玉米为土;各类牲畜共计13080头(匹、只),其中刮牛1921头,羊8882只,猪2277头,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了29%、38%、26%;矿产资源丰富,迭部初步探明的17种矿产都存这里可以寻迹;磨沟村的育曲示范基地全州有名,远销兰州、青海、宁夏、四川等地,彻底告别了以往的营生模式;2005年乡党委、政府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由机关29名党员干部每人出资100元购买优质葡萄种苗己按户分发栽植,创建了洛大三村“农家乐”经济示范园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乡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红芪、天麻等产量稳定,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发展;公路沿线的村寨,交通便利、信息较发达,有利于实施各类经济项目:2005年在州、县水务水电局,县扶贫办等部门的投资下建成了得益坝干果基地,总面积168亩,该项目预计投资55万元,目前已投资15.7万元;洛大村扎拜坝林果基地,经2005年重新调整以后,经过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日趋实现,承包户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启发了乡民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录坝水上藏家,农家乐等旅游景点正在稳步有序地建设。 洛大乡处于迭部最东端,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单服饰着装,色彩艳丽,首饰繁多,较上、中迭服饰,更是别具一格,迥然不同;男子头戴盘巾,身着大襟短袄,下着白色裤腰的裤子,腰系两个长羊毛腰带,脚踝到膝下缠着层层绑腿,妇女也穿长袍,但外罩大襟马夹,腰系“给让”(毛织腰带),下着裤腿宽约45?50厘米的“灯笼裤”,足蹬“萨合”鞋(三、五、七、九层不等的高筒布鞋)。. |
卡坝乡 |
迭部县辖乡。 1959年设卡坝公社,1962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560平方公里,人口0.2万,其中藏族占95%。两(河口)郎(木寺)公路从南部经过。辖卡坝、桃吾卡、尼欠、安子4个村委会。地处山区,白龙江北岸。以林业为主。有制香厂、木器厂。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特产蕨菜。安子林场在境内。. |
达拉乡 |
迭部县辖乡。 1959年设达拉公社,1962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5公里。面积733平方公里,人口0.2万,均为藏族。有公路接两(河口)郎(木寺)公路。辖次哇、高吉、亚拉3个村委会。地处岷山山区,白龙江南岸,达拉曲两侧。森林茂密,林中栖息岩羊、梅花鹿、金钱豹等野生动物。驻有达拉林场。以林业为主,有木材加工厂。特产蕨菜。境内高吉村有革命纪念地俄界会议会址。. |
尼傲乡 |
迭部县辖乡。 1950年设尼傲乡,196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8公里。面积240平方公里,人口0.2万,均为藏族。两(河口)郎(木寺)公路从白龙江南岸经过。辖尼傲、巴藏、尖尼3个村委会。地处迭山南麓,白龙江北岸,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森林茂密。以林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特产蕨菜等。有尼傲林场。. |
阿夏乡 |
阿夏乡位于迭部县境内西南部,全境地处岷山北麓一条沟,地势西南高东北底,山高谷狭,日照时间较短。东邻多儿乡,西连达拉乡,北接旺藏、花园乡,南与四川九寨县接壤,区域平均海拔2700米以上,年降水量560mm,属高寒山区,气候反差较大。全乡总面积431平方公里,距县城76公里,现辖2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240户,总人口1194人。有寺院两座,名叫那告寺与亚湖寺,黄教派系,有僧侣62人,进行着藏教文化的衔接和传播,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和谐统一的表征。综合站一所,有职工9人,担负着全乡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情防治等工作。卫生院一所,有职工4人。各村建有""六位一体""活动室,村级解调、治保、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健全,职能作用发挥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草山面积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全乡属半农半牧区,总耕地面积3123亩,均为坡地。主要农作物有蚕豆、青稞、油菜、洋芋等。截止2006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860元,大小牲畜总存栏数3683头(匹、口、只),境内野生动植物、菌类、中草药等资源丰富,其中白蕨菜、羊肚菌、虫草享有盛名,产品远销兰州、青海、宁夏、河南等地,这就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径。 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用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通过全乡上下努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压粮扩经,压劣扩优""等措施,目前粮经比例从1999的18:1调整到11:1;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23.5%、30.14%和18.66%。使经济作物不断壮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 今年,落实发展抓项目的战略举措,大力改善农牧村基础设施条件。阿达海人饮维修有望7月份开工,投资为6万元;现已完成投资4万元的白赛村学的维修工程;投资4万元的克浪村校正在维修中;投资6万元的克浪村委会文化室也在建设之中;投资30万元的作木村道正在积极争取中。司法所建设也起步,资金达8万元左右。 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致富之路。. |
多儿乡 |
迭部县辖乡。 1949年设多儿乡,196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00公里。面积546平方公里,人口0.3万,均为藏族。有简易公路接两(河口)郎(木寺)公路。辖台力傲、次古、在日傲、白古、达盖5个村委会。地处岷山山区,多儿沟两侧。森林茂密,以林业为主,有木材加工厂。农业主产青稞、蚕豆,特产蕨菜。境内有然子寺、白古寺。. |
桑坝乡 |
桑坝乡地处迭部县以东113公里,东与腊子口乡接壤,西与花园乡、旺藏乡相连,乡机关驻地在赛当寺。全乡辖班藏、沙藏、唐尕、甘向四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共576户,3338人,其中农业人口3278人,属藏族居聚区。平均海拔在2600米左右,属暖温带山地形气候,全乡总面积349.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9247公顷,草山面积8378.6公顷,耕地面积6820亩,人均纯收入1100元,境内地形山恋叠嶂,沟壁纵横。阴坡多生长乔木林,阳坡以灌林丛、草山为主。境内种植的农作物以蚕豆、小麦、青稞、马铃薯、油籽等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铜、铁、锑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含量高,分布广,全乡13个村民小组,基本上每个村都有矿产资源分布,开发潜力大,真诚的邀请开发商到我乡投资发展。 桑坝乡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地之一,是一块待开发的红色旅游胜地,有海拔最高的麦老山(4455米),风景迷人,怪石嶙峋,有五光十色,风景秀丽,神奇的骨麻湖。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用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加大了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压粮扩经,压劣推优""的原则,引进优良""油籽华协1号""和""新薯5号""在班藏村委和甘向村委推广,积极加大农牧互补战略,动员致富能人建立良种培育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使经济作物不断壮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 我乡始终将抓项目建设作为全乡工作的重点,大力改善农牧村基础设施条件。桑坝去年主干道水毁公路,投资20万元,现已开始维修,已完成投资6万元的班藏村学重建工程,投资10.9万元对我乡甘向、班藏、查布、刀扎、唐尕等村村道进行了维修和拓宽,投资8万元已建成甘向村""六位一体""活动室一所,投资15万元的河坝村护村河堤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中。 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