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瑶族乡位于马山县东部的大石山区,东与加方乡接壤,西南与古零镇、白山镇相联,南与上林县镇圩乡交界,北与里当乡、金钗镇毗邻。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260个自然屯,辖区总面积152.61平方公里,石山面积18040公顷,耕地面积1245.8公顷,其中水田3.87公顷,旱地1243.13公顷,总人口21048人 。乡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23公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旱涝灾害频繁,该乡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种植业主要以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及金银花为主,养殖业主要以黑山羊、本地土鸡为主,全乡金银花种植和黑山羊养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乡种植金银花2700亩,产值 175多万元;养殖黑山羊5000只,产值150多万元。劳务输出是古寨经济的一大支柱,多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古寨乡大批群众到全国各地务工。现全乡外出务工人数已达总劳动力的70%以上,各村各寨也不断的建起了“打工楼”。古寨乡是马山县民族文化基地之一,其中“四老太齐赞瑶乡”、“打榔”、“瑶寨欢歌”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精品在地、县享有较高声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1万人 | 152.61平方公里 | 450124202 | 530000 | 0771 | 查看 古寨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白山镇 |
白山镇由原白山镇与合群乡于2003年3月合并而成,地处县城所在地,得天时、享地利、拥人和,是马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5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面积22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91.4公顷,其中水田1017公顷,旱地 1574.4公顷,总人口74817人 。白山镇所辖6个社区总面积9.97平方公里,共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957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多经富民”思想的指导下,该镇不断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02年,社区内共有个体私营企业2415个,企业总产值9407万元,财税收入达1100多万元,成为马山县举足轻重的财税大户。社区内先后兴建了两座农占地达9408平方米的农贸市场、道宽30米长1200米的新兴示范街、88.9亩的江滨居民住宅区第一和第二期工程、新兴电影院、金伦宾馆、人民广场、县城过境二级公路、江滨公路、水南高速路出口40米宽的大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街道绿化、亮化、美化进展迅速,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白山镇所辖的15个行政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总面积213.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08公顷,总人口42985人。 各行政村交通、通迅、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迅速。2002年,各村优质谷种植面积7000亩,高产高糖糖料蔗种植面积3440亩,速生丰产林9500亩,黑山羊养殖数量达2.5万多只,行政村农业总产值4190万元,财政收入298.59万元;以红山水泥厂、大同双飞粉厂为重点的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447万元。白山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走在全县的前列,舞龙舞狮、会鼓、花灯会展等民族传统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先后组织合群村、新兴社区的铜鼓队到南宁、梧州等地为区内外各届人士表演,多次载誉而归。2001―2002年,镇内的百悟屯、百怀屯、合灶屯、下旺屯等分别荣获“自治区文明村屯”和“地区文明村屯”称号。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乘-东风,新的白山镇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建设新白山,打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白山镇将以开放的胸怀,诚邀天下朋友投资开发,共创美好未来。. |
百龙滩镇 |
百龙滩镇位于马山县城北部,南距马山县城13公里,北至都安县城15公里,红水河绕镇而过,百龙滩水电站坐拥其中,210国道穿境而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电资源丰富。全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乡土风情浓厚,百龙滩至大化沿江风景区和红渡跨江石拱桥别具迷人的魅力。百龙滩镇共辖6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8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4.13公顷,其中水田214.8公顷,旱地899.33公顷,总人口20867人 。建镇十多年来,百龙滩人始终坚持走“农、工、商”协调发展的道路,全镇形成了以“甘蔗高糖高产示范园区”为支柱的农业经济,以马山县“工业园”为依托的企业发展格局,以运输、餐饮服务业为据点的个体私营发展网络。尤其是境内的工业园,地处红水河南岸,坐落在百龙滩集镇和装机总容量达 19.2万千瓦的全国首家无人值守股份制水电站―百龙滩水电站之间,占地面积1200亩,20米宽水泥大道贯穿园区,交通便利,水电资源充裕,征地手续齐全,配套服务完备,是各地客商投资投资创业的风水宝地。目前,已有中外合资茂丰纸业有限公司、百龙滩双飞纸质餐具厂、多元食品厂、百龙滩造纸厂等企业在园内安家落户、投产运营。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4125万元,企业总产值3400万元,财政收入162.14万元。百龙滩镇文化、教育、计生、综治、党建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境内有红水河百龙滩风景区、神奇的百龙洞和雄伟壮观的亚洲第二大石拱桥―红渡大桥横跨红水河南北两岸,百龙滩镇如一颗璀灿明珠矗立在红水河畔。回顾过去,踌躇满志;展望未来,豪情满怀。百龙滩人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四海强龙,共创更美好的新世纪。. |
林圩镇 |
林圩镇位于马山县西部,东邻白山、古零镇,西接周鹿镇,南界片联乡、武鸣县府城镇,北靠乔利乡。全镇共辖14个行政村,173个自然屯,辖区总面积214.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47公顷,其中水田1653.87公顷,旱地646.6公顷,总人口54312人,居住有壮、汉、瑶三个民族。镇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 36公里。林圩镇是一个传统农业镇,镇内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波江、塘石等十座水库,有效容量362万立方米。2002年全镇粮食生产面积3480公顷, 其中水稻2762公顷,产量12272吨;玉米420公顷,产量1396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914公顷,其中甘蔗263公顷,产量20746吨;花生187公顷,产量402吨;木茹670公顷,产量2007吨;荔枝、龙眼等水果905公顷,产量576吨。有林面积113公顷。林圩镇是全县原料蔗主产区之一。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镇在新华村建立了450亩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引种了良种木薯、淮山、剑麻等经济作物。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2789万元,财政收入173万元。几年来,林圩镇对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不断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现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90%的农户安了自来水,部分村屯安装了闭路电视,扩建了两座市亭,开通了移动电话基站,硬化、亮化了林圩街道和中心广场,街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群众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
古零镇 |
古零镇位于马山县东部、大明山北麓,东与上林县西燕、镇圩乡接壤,西与白山镇相靠,南与武鸣县两江镇为邻,北与加方乡、古寨乡相连,镇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22公里。全镇共辖14个行政村,504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255.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75.93公顷,其中水田837.13公顷,旱地1938.8公顷,总人口50705人,居住有汉、壮、瑶、仫佬、侗、黎等六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7%。古零镇资源丰富、政通人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铁、叶腊石、方解石、滑石矿、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古零、杨圩两个集市商贸繁荣。当地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上级村群众文化基地闻名全区。辖区内的大明山风景区和金伦洞旅游景点享誉区内外。近年来,该镇抓住西部大开发契机,与时俱进,猛攻重点,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的新路子,全镇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黑山羊、甘蔗、药材、八角、旱藕等特色经济示范园区,全镇每年养殖黑山羊2.5万只,种植甘蔗 8000多亩,八角9000多亩,旱藕1000多亩,弄拉屯中药材多达270种,比广西药 用植物园还多30多个品种,被有关部门列为国家药物自然保护区;加工生产的旱藕粉嫩滑爽口、老少皆宜,生产的黑山羊肉质鲜美、无膻味、营养丰富,远销区内外。古零是马山县有名的“藕粉之乡”和药材、黑山羊基地。. |
金钗镇 |
金钗位于马山县东部,地处南宁、来宾、河池三地市交汇的金三角地带,是马山县的东大门。东面与忻城县遂意乡、北更乡接壤,南面与里当乡毗邻,西北面隔红水河与都安县菁盛乡、百旺乡相望。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304个自然屯,辖区总面积1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13公顷,其中水田794.67公顷,旱地555.46公顷,总人口29435人,居住有壮、汉、瑶三个民族。镇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 54 公里。 金钗镇交通便利,马山、大化、都安至柳州省道穿境而过,镇区红水河岸有百兰、东屏两个码头,水路可达都安、忻城等地。几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大集镇整治力度,优化投资环境,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镇共有私营企业296 家,企业总产值578万元。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金钗镇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全镇已初步形成了种桑养蚕、指天椒、黑山羊等特色产业,2002年,全镇种植桑树面积615亩产蚕茧34吨,种植指天椒1355亩,养殖黑山羊1.4万只,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金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煤矿储藏量达896.61万吨,是马山县最大的煤矿产区。金钗是红水河恶滩水电站的主要库区,2004年电站下匣蓄水后,库区内宽阔的水域将为该镇发展水产养殖和红水河沿江旅游观光业提供良好的机遇。. |
周鹿镇 |
周鹿镇位于马山县西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城镇。该镇东临林圩镇、乔利乡,西与双联乡接壤,南靠片联乡,北与大化古感镇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3公里,距南宁市110公里,是马山西部主要交通枢纽。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148个自然屯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834人。辖区总面积218.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6.3公顷(其中水田2132.13公顷,旱地674.4公顷),水域面积533.33公顷,全镇年产粮食1.5万吨以上,水产产值276万元,是马山县的“鱼米之乡”。近几年来,周鹿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甘蔗、花生、黄豆、马玲薯等经济作物面积及速生丰产林面积,2002年,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853.33公顷,建立速生林基地666.67公顷,农业总产值达5426万元。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周鹿镇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管理,优质服务,大力发展工矿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2000年投资900多万元开发了坛槽重晶石矿,2002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533户,全镇企业总产值达8443万元。周鹿镇已发展为马山西部地区最大的商品物资集散地。百年老镇,风韵浓厚。亨屯丧事百年不开道场、廖天屯是全县有名的“园丁屯”、周鹿中学喜获全国“绿色学校”、文明乡镇建设勇夺地区第一,政治、经济、文化各行各业都显示出其深远的历史底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乘着-的东风,周鹿这个历史古镇将以崭新的姿态、矫健的步跃,昂首迈进新世纪。. |
永州镇 |
永州镇地处马山县最西端,地处南宁、百色、河池三市交界处,西与苹果县交界,南与州圩乡相连,北与大化县毗邻。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104个自然屯,辖区总面积106.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13公顷,其中水田794.67公顷,旱地555.46公顷,总人口28458人 。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曾是右江革0据地之一。镇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76公里。永州镇地形以石山、丘陵为主,植树造林条件得天独厚,永州林场有林面积 1433.3公顷。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封山育林工作。截至2002年止,全镇共植树造林83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13%,林业区用地绿化率达93.4%,林业生产走在全县前列。2002年,永州镇创建地区文明乡(镇)、文明村屯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永州米酒、永州生鱼片、永州香糯是永州有名的特产。永州米酒使用纯大米经过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口感醇厚,香气浓郁,酒力柔和,醉也不上头,是宴会聚餐的良好饮品。永州生鱼片则以质地晶莹、美味细嫩而闻名县内外。. |
乔利乡 |
乔利乡位于马山县西部,东与白山镇相连,西与周鹿镇相靠,南与林圩乡为邻,北与大化县接壤,乡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13公里,距大化县城14公里,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108个自然屯,290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17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2.4公顷,其中水田1221.8公顷,旱地1020.6公顷,总人口34505人,居住有壮、汉、瑶三个民族。正在施工的水南高速公路和大化―马山二级路呈十字型贯穿该乡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乔利乡具有蔬菜种植传统,是马山县的蔬菜生产基地。全乡现已形成了花菜、大白菜、萝卜、葱花、芹菜、大蒜、反季节西红柿等十多个种植专业村屯,其生产的蔬菜除供应本县及南宁、都安、大化、武鸣、上林等附近市县外,部分产品还远销广东、湖南、贵州、河池等地。2002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8087亩,产值800多万元。近年来,乔利乡除了巩固蔬菜种植这个传统产业外,还大力发展甘蔗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桑蚕业,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路子。2002年,全乡种蔗面积达5500亩,入厂糖料蔗1.997万吨,成为马山县甘蔗主产区之一;种植西瓜面积400亩,产值24万元。1998年该乡被评为自治区生态农业示范乡。. |
加方乡 |
加方乡位于马山县东部的大石山区,东与忻城县北更乡、上林县镇圩乡接壤,西与古寨乡相联,南与上林县镇圩乡隔河相望,北与里当乡、金钗镇毗邻。全乡共辖17个行政村,443个自然屯,辖区总面积204.69平方公里,石山面积18040公顷,耕地面积1755.8公顷,其中水田148.13公顷,旱地1603.74公顷,总人口30131人,居住有壮、汉、瑶三个民族。加方乡地处大石山区,自然资源贫乏。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确定了“山上竹木花,地上种好粮,栏内猪牛羊,劳务挣外钱”的经济发展路子,靠山吃山,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2002年,全乡金银花种植面积23570亩,干花产量49.6吨;杂竹22838亩,采伐量1653.7吨,旱藕3085亩,产量2337.2吨;黑山羊1万多只。金银花、杂竹产销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5.5%,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要致富,先修路”。几年来,加方乡积极内引外联,先后筹措了230万元,投入了40多万个工日,修建了六条总长为30公里的村级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解决了交通老大难问题,改善了投资环境。加方是马山县民族文化的主要基地之一,传统文艺节目扁担舞、马山三声部民歌、马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女隧洞”精神等均发源于此。加方文艺人才辈出,享有国际声誉的画坛奇才潘立远、陈庆珠等均出自加方。此外,该乡局仲屯集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为一体,是原南宁地区民族文化示范点。. |
古寨乡 |
古寨瑶族乡位于马山县东部的大石山区,东与加方乡接壤,西南与古零镇、白山镇相联,南与上林县镇圩乡交界,北与里当乡、金钗镇毗邻。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260个自然屯,辖区总面积152.61平方公里,石山面积18040公顷,耕地面积1245.8公顷,其中水田3.87公顷,旱地1243.13公顷,总人口21048人 。乡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23公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旱涝灾害频繁,该乡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种植业主要以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及金银花为主,养殖业主要以黑山羊、本地土鸡为主,全乡金银花种植和黑山羊养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乡种植金银花2700亩,产值 175多万元;养殖黑山羊5000只,产值150多万元。劳务输出是古寨经济的一大支柱,多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古寨乡大批群众到全国各地务工。现全乡外出务工人数已达总劳动力的70%以上,各村各寨也不断的建起了“打工楼”。古寨乡是马山县民族文化基地之一,其中“四老太齐赞瑶乡”、“打榔”、“瑶寨欢歌”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精品在地、县享有较高声誉。. |
里当乡 |
里当瑶族乡位于马山县东部的大石山区,东邻加方乡、忻城县北更乡,西南与古寨瑶族乡相联,北与金钗镇、都安县龙湾乡毗邻,镇政府驻地距马山县城32公里。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398个自然屯,辖区总面积14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4.4公顷,全部为旱地,总人口30131人。里当瑶族乡成立于1996年6月,是马山县最年轻的乡,也是县内仅有的两个瑶族自治乡之一。该乡属典型的石灰石山区,种植业以竹子、金银花、辣椒、桑树等山区特色经济作物为主,2002年全乡共种植竹子313公顷,产值28万元;金银花96公顷,产值8.7万元,辣椒10公顷,产值2万元。全乡劳务输出人员占全部劳动力的20%以上。劳务输出、金银花、辣椒是全乡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黑山羊、里当香鸡是里当乡知名的养殖品牌,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2002年全乡黑山羊饲养量为4500只,里当土鸡饲养量13500羽,产值26万元,全乡呈现出种养两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里当瑶胞热情好客,民风纯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的“达努节”是当地最富民族特色节日。2001年,里当乡被定为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试点,里当乡将吃深吃透国家扶贫优惠政策,努力争取新的进步、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