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镇位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城东南面,镇政府距南宁市100公里,距本县城15公里,辖区北面靠南梧二级公路15公里,南面与南北高速公路。距离8公里。宾横公路穿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管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委会,104个自然村,总人口6.2万人,全镇有耕地面积38051亩(其中水田33757亩,旱地4292亩),全镇森林覆盖率42.8%;有桃源、六佑两座中型水库,容量达2990万立方米,还有小型水库9座,容量达5328万立方米。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0.8℃,常年降雨量为1550毫米,是宾阳县的农业大镇。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足。主要作物有水稻、糖蔗、水果、青刀豆、速生桉、松脂、甜竹笋等,特色规模种植、养殖有优质小番茄、畜牧水产养殖、工业有牛角工艺品、大米加工、小五金、纸业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2万人 | ·宾阳县旅游·宾阳县特产·宾阳县十大特产·宾阳县十景·宾阳县 | 450126108 | 530000 | 0771 | 查看 武陵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宾州镇 |
宾州镇隶属宾县管辖。位于县境偏西部,为宾县县城,是哈同公路上的重要城镇。宾州镇地处张广才岭西麓支脉,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宾州河自南而北贯穿城区。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县属主要工商企业集中于镇内,镇办工业有电线厂、工艺美术绣品厂、开关厂等,1990年镇办工业总产值1324万元。城乡接合部有耕地1.3万亩,采用温室、大棚等方式种植蔬菜。交通便捷,客运汽车平均每10分钟往哈尔滨发车1次。全镇共辖5个街道和四季青、红旗、东风3个村。2009年全镇总人口1268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276人,多数为汉族,满、朝鲜、回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少。镇政府驻奋斗大街路东。 -历史沿革 宾州镇,原名苇子沟。清初为“八旗围场”边沿。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开始放荒,人烟渐多。翌年,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委派界官,驻苇子沟,管理地方。清廷批准设置宾州厅后,1881年9月(清光绪七年八月),于苇子沟开始修筑宾州城垣、衙署。到1883年(清光绪九年),宾州城已初具规模,修筑了土城墙,挖有护城壕,城内有东西大街一条。苇子沟河(今宾州河)穿城而过。随着府县建制的变更,宾州城从清末到民初先后为厅治、府城和县城。清末民初设置宾增区,管辖宾州城。1915年后,改为第一区,设城厢保。东北沦陷后,初为城厢保,后改为宾州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设城厢区,1949年6月改为第一区。1955年8月,改为宾州镇。1958年9月,改称宾州镇公社。1964年9月,将城郊农村划出,成立新立人民公社。1980年1月,恢复宾州镇称谓。 |
黎塘镇 |
黎塘镇是全国重点镇、自治区小康示范镇,辖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496亩,其中水田面积42634亩,旱地面积25106亩;全镇有14个村委会,9个社区,人口1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农村人口7.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6%。黎塘地处宾阳县东部,是广西交通要道,距南宁市区90公里,北距柳州市130公里,东距贵港市48公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的交汇点。陆路方面,黎塘火车站是一级站,货运站为广西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年货运量达310多万吨,湘桂铁路贯穿全境,黎堪、黎钦铁路都以黎塘为首发站,镇内企业拥有自用的铁路专线和仓库;南梧二级公路322和324国道、桂海高速公路穿腹而过,是南宁、百色、河池三市和云、贵、川通往玉林、梧州、广东、福建、海南的必经之地,每天过往客列40多趟,客流量1万多人次,过往汽车超过万辆次,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至二辆客车进出辖区内外。水路方面,与全国最大的内河外贸中转港贵港仅有48公里,距中国通往东南亚重要港口钦州港190公里,距湛江港220公里。空运方面,距柳州机场、南宁机场均为1个半小时的车程。黎塘镇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糖蔗、莲藕、蔬菜等为主,主要名特优产品有莲藕、萝卜、淮山、苦瓜。水资源丰富,距水源清水河约4.5公里,城区有黎塘供水公司、铁路供水站、煤田150队供水站三个供水单位,日供水能力15万吨,其中黎塘供水公司日供水可达6万吨。电力供应有南宁供电公司所属22万伏的变电站1个,11万伏的变电站2个,3万伏变电站2个。矿产资源丰富,锑矿、银矿、铝矿、石灰石、铅土、粘土等储量丰富,其中石灰石年开发达1000万吨以。游源资源有位于城区东部的龙岩公园,面积130亩,内有菩萨洞等20多处景点;位于黎塘镇凤鸣村委黄茶村南面三叉水库内大峡谷的相思潭风景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风光旖旎醉人。黎塘镇基础设施完备。2002年荣获广西第四届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奖,2005年又喜获“优秀城市”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宽带网络遍布全镇,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万多户,公众电报、用户电报、传真通信、数据通信等业务发达。文娱设施齐全,有一座2600个座位的全区乡镇一级规模的体育馆,16个图书馆(室),藏书量130多成册。. |
甘棠镇 |
甘棠镇位于宾阳县东南面,距县城50公里。北与古辣、露圩两镇接壤,南与横县石塘毗邻。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宾横公路和郁江支流——斑江穿境而过,离桂海高速公路古辣出口处20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宾阳三大古镇名镇之一。全镇现有人口5万多人,面积189平方公里,辖15个村(居)委、96个自然村。壮族人口居多,占85%。有耕地面积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万亩,有山林面积15万亩,属一个山区农业大镇。境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物产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糖蔗、桑蚕、木薯等,畜牧业发达,尤以生猪、仔猪和养鸡业出名。几来年,平均年生猪出栏4万头,仔猪上市10万头,肉鸡出栏22万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末,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300多户,较具规模的私营企业有16家,主要产品有衡器铸件、农机具系列产品、不锈钢产品等,是广西有名的农机具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区内外,并出口到东盟各国,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桑蚕、糖蔗、养殖业和民营经济属该镇的几大支柱产业,甘棠粉利享誉县内外,是群众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近年来,年均粉利产值都达1600万元,是该镇一项极具潜力的特色产品之一。. |
思陇镇 |
思陇镇位于宾阳县西南部,居抗日胜地昆仑关下,与二县一区(武鸣县、上林县、兴宁区)六乡镇(陈平、新桥、昆仑、罗波、巷贤、太平)相邻,距南宁市69公里,距县城20公里,面积173.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9.8万亩,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南梧二级公路和宾武公路均途径全镇,是进入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212个自然村,人口6.3万。2014年全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00万元,财政收入141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80元。思陇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花心红薯、姜、竹笋。 |
新桥镇 |
位于宾阳县西部,镇政府驻新桥圩,距县城4千米。面积91平方千米。辖新圩、尚武、新华、新桥4个社区居委会;大林、民范、三才、大-庄、立新、甘村、三友、林堡、大仙、马村、新和、大罗、白岩、白花、清平15个村委会。辖15个村委会,共146个自然村、491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6806户,总人口79479人。其中,农业人口76526人。. |
新圩镇 |
位于宾阳县北部,镇政府驻四镇圩,距县城14千米。面积66平方千米。辖四镇社区居委会;三塘、共和、梁凤、上国、黄凤、公义6个村委会。辖6个村委会,共54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5975户,总人口27596人。其中,农业人口26948人。. |
邹圩镇 |
位于宾阳县北部,镇政府驻邹圩,距县城19千米。面积154平方千米。辖邹圩社区居委会;六新、新华、永和、长安、长新、高龙、中南、同仁、同礼、同德、七星、古连、白山、古塘14个村委会。辖14个村委会,共118个自然村、31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9100户,总人口47403人。其中,农业人口45781人。. |
大桥镇 |
大桥镇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程思远的家乡,位于宾阳县中部,南梧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全镇下辖17个村(居)委,有135个自然村,532个村民小组,户数15325户,总人口73089人,其中农业人口69469人,劳动力44728人。全镇设有17个党总支部,125个党支部,有党员1374名,其中农村党员1001人,农村党员乡土人才123名。全镇面积1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万亩,其中水田5万亩,旱地3.3万亩。大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广西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城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客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形成了卫生香、造纸、编织袋、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产品畅销东南亚及区内外。大桥物产丰富,是宾阳县重要的粮食、甘蔗、桑蚕基地和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大桥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程思远先生的故居、宾阳八景之一 —— 石璧山,宾阳名泉鹰寨泉、建于清朝的秀峰古塔及“三仙岩”溶洞等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镇党委十分重视人才开发工作,近年来,利用镇党校加强党员干部、农村党员及各类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打造了一批具有“双带”能力的农村党员乡土人才,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2005年镇财政总收入11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该镇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和执行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搞好社会治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等。. |
武陵镇 |
武陵镇位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城东南面,镇政府距南宁市100公里,距本县城15公里,辖区北面靠南梧二级公路15公里,南面与南北高速公路。距离8公里。宾横公路穿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管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委会,104个自然村,总人口6.2万人,全镇有耕地面积38051亩(其中水田33757亩,旱地4292亩),全镇森林覆盖率42.8%;有桃源、六佑两座中型水库,容量达2990万立方米,还有小型水库9座,容量达5328万立方米。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0.8℃,常年降雨量为1550毫米,是宾阳县的农业大镇。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足。主要作物有水稻、糖蔗、水果、青刀豆、速生桉、松脂、甜竹笋等,特色规模种植、养殖有优质小番茄、畜牧水产养殖、工业有牛角工艺品、大米加工、小五金、纸业等。. |
中华镇 |
中华镇位于宾阳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宾横公路从全镇腹部贯穿而过,交通比较便利。其前身为中华乡,始建于1984年8月(从原武陵公社分开),1995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乡建镇。中华镇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总面积74.7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有81个自然村,7727户,总人口为35322人,有耕地面积27863亩,其中水田24651亩,旱地3212亩。另有林地面积6.5万亩。近几年来,中华镇农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中华香米”、桑蚕、小番茄、冬虫草、甜玉米、速丰林及糖蔗等已成为全镇的代表性产业。中华镇党组织健全,共有独立单位党组织80个,总共824名0党员。其中独立单位党委2个(镇党委和上施行政村党委);独立单位党总支6个(蒙记、育才、老卢、新塘、三军和中心校党总支);独立单位党支部72个,党建工作卓有成效,突出恒安(宾阳)卫生用品有限公司非公党建的特色。全镇工业企业虽较少,但恒安(宾阳)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座落在我镇,2005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上缴税收450万元,是宾阳民营企业中的一朵奇葩。. |
古辣镇 |
古辣镇位于宾阳县东南部,辖11个村委,现有人口50172人,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境内平原开阔山林苍翠,生态环境优良,一年温暖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辖区交通便捷,有湘桂、黎钦铁路、桂海高速公路、省道宾横公路穿境而过,并分别设有稔竹火车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走高速公路至首府南宁仅79公里,至工业重镇柳州138公里,至南宁到广州高速公路六景转盘15公里。古辣镇历来就是宾阳县东南农产品集散中心,在明清期间为永淳与宾上郡之接壤处,集市繁华,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可追溯到此年代。宾阳三大古建筑群之———蔡氏古宅就建成于此年间。建筑群古雅幽深,至今仍保持气势恢宏的神韵,为游人所向往。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辣镇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地位日益凸现。桂中南平地,宾阳有名的“不丈垌”即位于境内,每年所产水稻18000多吨,粮食产量位列我县16个乡镇前列。由于该田垌土层厚且土质优,因而其所产的八桂香、99香等优质米闻名区内外。我镇已有近二十年的种桑养蚕历史,现有桑园20000多亩,年产鲜茧294万公斤,占全县总产量之30%, 亦为全县各乡镇之冠。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桂红3号无籽西瓜、黑美人西瓜与大肉四季苦瓜远销广州、上海等地。工厂企业方面,标明产地并注册的“常发”、“顺发”等四个品牌的大米厂以本地优质香谷为加工原料,其产品已经在我区及广东、海南等地市场占据优势成并为-产品;七家烤茧厂也因本地茧丝厚,个大雪白而使产品供不应求。此外,引进外资建成的台湾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500亩,为我镇发展农业产业化路子开了先河。手工业方面有供不应求的“农力”牌轻便小型吊机,出口创汇的草(绳)编织品等。在旅游与房地产项目方面,古辣还是一块处女地。坐落在省道旁,湖基高于地面,湖水碧绿无污染,呈标准的长方形,面积340亩的人工湖——“水丽湖”,交通便捷,下车即到,是开发旅游的现成宝地;桂海高速公路与省道宾横公路交叉互通口旁,是平坦而瘦脊的旱地,而且地理位置较高,可开发面积八千多亩,地价低廉,是作为我镇重点推出的招商项目。. |
露圩镇 |
露圩镇位于宾阳县东南部,东邻黎塘镇,西接甘棠镇,南与横县灵竹相连,北面是古辣镇,距离县城37公里、南宁市84公里,全镇129.37平方公里,属半丘陵地带,共辖5个村委、一个街道居委,45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36886人,壮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7%。全镇设有7个党总支部,6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56名。有耕地面积2.94万亩,山地面积10万亩,有林面积7万多亩。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3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605元,增长9.36%,财政收入4.8万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露圩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实现2001—2005年连续五年荣获综合考评前三等奖;2004年被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县唯一一个“党员电教科技示范镇”;2004年被区基层政权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范乡镇”;2004年镇党委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基层党委;2004年镇党委被市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镇党委被市委办公厅评为“党委系统督查工作先进单位”;镇党委被评为南宁市2004-2005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我镇被评为“南宁市文明镇”。露圩镇交通便利,在建的宾横二级公路贯穿全镇3个村委直接与横县的灵竹连接,露灵公路也途经3个村委直通横县灵竹,境内黎钦铁路复线10.7公里,有平旺火车站,镇政府所在地距桂海高速公路古辣入口仅10分钟车程。目前,全镇6个村(居)委村村通汽车,其中周黎村委的周村、黎村、闭村等三个村的入村道路已水泥硬化1公里多。露圩镇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大人岭、高山、台五山是露圩的三大名山,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为当地人所称道。全镇分布有13座水库,其中百合水库属宾阳县第二大水库,其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有“宾阳小桂林”、“露圩阳朔”的美誉;库区有凤凰山瀑布,汛期落差38米,蔚为壮观,其与横县九龙瀑布相距不到5公里,胜景与美景相连;库中有一座长满参天大树的湖心岛,旅游开发潜力大。露圩镇是个典型的壮乡,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始建于1937年的露圩镇民兴街(又称老街)至今保留原貌,具有壮族骑楼建筑特色,古色古香。上塘村委韦坡村的战国墓是宾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露圩是宾阳、永源、横县和贵县四县粤桂纵队总部所在地,著名的东流麓战役和朱砂峡18烈士的事迹在宾阳的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
王灵镇 |
王灵镇位于宾阳县东部,东与黎塘镇交界,南与露圩镇相邻,西跟古辣镇、大桥镇接壤,北和洋桥镇、和吉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王灵镇前身为王灵乡,创建于1987年11月,1999年12月撤乡改镇,2005年7月原双桥乡及黎塘镇义和、三择两个村委并入王灵镇。全镇管辖九个村委,一个社区,共69个自然村,2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9万人。总面积148.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其中水田2万亩,旱地3.5万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12元,同比增长382元。王灵镇为农业镇,地理位置优越,南梧二级公路和桂海高速公路交叉穿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日照充足,对发展农业极为有利,主要种植水稻、糖蔗、蔬菜、西瓜、木薯、茉莉花、桑蚕、柠檬、茶籽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巩固一个支柱,打造七个品牌”。即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糖蔗这一个支柱产业;唱响西瓜套种木薯、茉莉花种植、反季节蔬菜生产、花菇种植、牛品种改良、凉薯种植、竹藤工艺品编织这“七个品牌”,走“品牌”强镇的路子。近年来,王灵镇党委、政府创新文化管理队伍模式,按照“突出特色、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发扬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坚持工作的超前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紧紧围绕“34561012”工作目标狠抓落实,有效促地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2003年南宁市“先进单位”、南宁市“五个好”乡镇党委、2001—2003年度南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2003年度南宁市“红旗基层党组织”、2004年自治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2002—2004年度南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2—2004年度南宁市思想政治工作“四心工程”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05年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度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是自治区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试点工作三个试点单位之一。. |
和吉镇 |
和吉镇属革命老区,位于宾阳县东北边缘,东与贵港市接壤,北与来宾市相邻,南与黎塘镇相连。镇政府距离县城45公里,距离黎塘镇15公里,湘桂铁路穿腹而过,南柳高速公路途经辖区内。全镇管辖8个村委1个社区51个自然村,总人口4.01万人,为汉、壮两族,其中壮族占近50%。全镇面积150.2平方公里,有耕地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5万亩,畲地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37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糖蔗作物等为主。和吉镇是农业大镇,糖蔗是支柱产业,2005年糖蔗种植面积2.74万亩,2006年完成新扩种任务1.44万亩,总面积接近4万亩。2005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比2004年增加382元。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广大群众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志广村300亩葡萄基地、下赤村400亩珍珠西红柿基地、三民村委2000多亩蔬菜基地、林山村龙眼基地等等都卓有成效,优质高效农业不断向前推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吉镇有十分丰富的矿产、旅游资源:石灰岩、重晶矿、硅矿等矿产储藏丰富,和吉镇燕山村委是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公司、万星水泥厂等大型企业的生产原料提供基地。燕山六五旅游风景区、华罗狮子洞等天然风景资源,有待有识之士前来考察、开发、投资。. |
洋桥镇 |
洋桥镇位于宾阳县东北部,距县城约50公里、黎塘镇18公里,与来宾市兴宾区陶邓乡接壤。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1227亩,其中水田16810亩,旱地44417亩,年产粮食1019万公斤。境内有区黎塘监狱,桂海高速公路及黎塘至廖平、洋桥至陶邓两条四级公路穿腹而过。1984年设立洋桥乡,1994年撤乡设镇。全镇共有9个村(居)委,87个自然村(屯),2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1万人,6624户,其中壮族17076人,约占56.7%,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木薯、黄豆为主。蔗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镇糖蔗种植面积达到了4万多亩,2005/2006 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18.62万吨,位居宾阳首位。. |
陈平乡 |
陈平位于宾阳县西部,东接我县甘棠、武陵两镇,南靠横县六景镇,西连青秀区伶俐、兴宁区昆仑两镇及我县思陇镇,北与芦圩镇接壤,集镇地距县城40公里,南宁70公里,六景工业园25公里,昆仑关景区18公里,广西清平旅游渡假区28公里。2005年7月,乡镇撤并后,原高田乡整体并入陈平乡,目前全乡辖8个村委,2个居委,144个自然村,2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有26974人,有汉、壮2个民族。全乡总面积23.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2万亩,山地面积17.3万亩,有林面积15.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76%,主要盛产杉木、松木、杂木,近年大力发展的八角、甜竹、速丰桉、观光竹等经济林已将近3.5万亩,“陈平甜笋”、“陈平土鸡”、“陈平野蜂蜜”、“高田酸梅”等生态环保食品深受县内外人们青睐;储藏有大量金矿、钨矿、砷矿、高岭土、花岗岩等矿产资源。陈平为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26℃,年降雨量达1600ml,水资源极为丰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山川风光秀丽,是一个绝好的“天然氧吧”。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可供开发旅游的项目有4个:陈平金坑峡漂流、六霞瀑布风景区、状元山生态旅游区、磨刀江水库休闲度假区。陈平金坑峡漂流沿途有古老的水车、垂榕、雷公石、庙宇、金坑峡等景点,江面时宽时窄,江水有缓有急,此起彼伏,险滩落差达1.5米以上,令人惊心动魄。六霞瀑布分为六叠,高达70米,气势雄壮,因瀑布直流而下,在阳光作用下现出六条美丽的彩虹,因而得六霞之名,瀑布水源来自小名山,无污染,风景区内有仙人手掌印、仙女池,有金鸭子等美丽传说。整个陈平风景区内林木茂盛,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无污染。近年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陈平成为最佳的生态旅游区。自加入大南宁和建设东陈柏油路后,给陈平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机遇。2003年广西起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万元对陈平金坑峡进行开发和经营,该项目开发是以陈平金坑峡漂流为主线,配以各种休闲娱乐、竞技、生态等活动为支撑的综合旅游项目。现在,陈平乡党委、政府紧抓市委、市政府开发昆仑关景区和全县旅游工作会议的契机,深挖和整合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生态旅游强乡,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陈平经济全面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