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庙街道办事处机关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8名,包括科级领导干部8名,一般干部10名,其中行政编11名,事业编5名,自收自支2名。内设7个,下设7个社区居委会,所属党支部11个,包括7个社区党支部,3个企业党支部,一个机关党支部,管理在册党员267名。
科室财神庙地区位于东河区北部,占地面积3.85平方公里,东到财神庙街,南到西门大街,西到红星河槽,北到石桥沟。有居民8012户,共18219人,其中汉族17605人,少数民族614人。
东河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妙法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彼得教堂等宗教场所资源,高品位地将财神庙地区定位为民族、生态、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特色园区,成为东河区五大特色园区之一。目前辖区内正在兴建的有龙藏新城、乔家金街、鹿鸣苑、龙泉公园等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财神庙地区将会成为多种宗教并存,宗教建筑林立,同时具有民族风情、民俗韵味,富于人气吸引力的宗教游览圣地和布局协调、合理,经济繁荣的商业集群。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85平方公里 | 150202002 | 014000 | -- | 查看 财神庙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和平路街道 |
和平路街道办事处地处东河区文化、商贸中心。东起和平路、西接红星、南到环城路、北至西长胜街。辖区面积0.88平方公里。辖区现有居民6900户约2.1万人,设有居民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各4个;辖区内有7条商业街、8大市场(通顺商城、通顺农贸市场、环西、劝业、888、东百、红星、新兴综合),共有各类工商户2743户,其中国税纳税户2460户(内含国有、集体、股份制企业49户),涉及范围通顺商城657户,劝业城231户,环西市场641户,其它882户。 办事处现有行政编10人,其中领导占6名,提前离岗1人,包括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主任各1名,专职副-及副主任1名,综治副主任及武装部长各1名。事业编9人(包括已到兄弟办事处任副主任两名),离退休29人。内设机构6个:党政办、经济发展办、街政城管办、计生办、综治办、劳动保障事务所。地区性组织机构7个:经济协调发展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综合治理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街道武装部。办事处主要地区性职能有:㈠区域经济及街财政税收;㈡党的建设;㈢精神文明建设;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㈤计划生育;㈥城市管理及环境卫生;㈦民政、社救及社区服务。㈧群众文化活动;㈨民兵武装工作;㈩其它群众性、社会性工作。随着社会职能的逐步归口和下放,街道办事处工作量日益增加。 |
财神庙街道 |
财神庙街道办事处机关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8名,包括科级领导干部8名,一般干部10名,其中行政编11名,事业编5名,自收自支2名。内设7个,下设7个社区居委会,所属党支部11个,包括7个社区党支部,3个企业党支部,一个机关党支部,管理在册党员267名。 科室财神庙地区位于东河区北部,占地面积3.85平方公里,东到财神庙街,南到西门大街,西到红星河槽,北到石桥沟。有居民8012户,共18219人,其中汉族17605人,少数民族614人。 东河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妙法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彼得教堂等宗教场所资源,高品位地将财神庙地区定位为民族、生态、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特色园区,成为东河区五大特色园区之一。目前辖区内正在兴建的有龙藏新城、乔家金街、鹿鸣苑、龙泉公园等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财神庙地区将会成为多种宗教并存,宗教建筑林立,同时具有民族风情、民俗韵味,富于人气吸引力的宗教游览圣地和布局协调、合理,经济繁荣的商业集群。 |
西脑包街道 |
西脑包街道办事处东至西河槽西沿,西至西井湾西路,南至毛凤章营包兰铁路北,北至井坪村,辖区占地面积4.72平方公里。有蒙、汉、回、朝、满族等5个民族,8个社区居委会,实有居民1.36万户4.0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7万户3.52万人,流动人口1892户5643人。辖区驻区单位435家,商业网点1334户,有2所中学,4所小学,宗教活动场所1家。 我办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2人(每人每年财政拨款1万元,其余由办事处自筹),企业编制2人(70年代参加工作,97年机构改革未落实编制,目前由办事处开支),聘用人员2人,统计站1人。 |
南门外街道 |
南门外街道办事处地处东河区中心地段,东至东河槽西岸,与河东街道办事处相邻;南到包兰铁路,与二里半街道办事处相邻,西起南门外大街,与东站街道办事处相邻,北以环城路为界,与南圪洞街道办事处相邻,是人流、物流、信息、商贸、酒店集中的地区。辖区共有工业企业44户,商贸流通企业267户,住宿餐饮企业34户,区域面积0.98平方公里,总户数12594户,常住人口33669人。 办事处内设六室二所,即:党工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街政城卫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劳动社会保障事务所、司法所。办事处下设7个社区居委会,即东官房社区、夏日花园社区、万达社区、盛世社区、宁鹿水岸社区、薛家营子社区、鹿王社区,街道党工委下设19个基层党组织,党员1266名。 南门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各项社区事业齐头并进,连续6年被东河区委、政府授予“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南圪洞街道 |
南圪洞街道办事处位于东河城区中心地带,辖区北起东长胜街、东门大街,南至环城东路,西起和平路,东至滨河西路,区域面积2.08平方公里,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44855人,16295户。驻辖区机关事业单位12个,个体工商户1028户,私营企业12户。党工委下设15个基层党组织。 街道办事处内设6个部门:党工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街政城卫办公室。 近年来,南圪洞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大胆构筑、开拓创新,坚持-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大招商引资为依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出发点,以招商引资、实施项目为载体,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面推动了南圪洞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南门里社区被评为自治区首批“绿色社区”,工业北路社区被全国妇联、民政局、文化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社会保障救助工作被包头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治理工作被市政法委、市人事局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包头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安全示范”街道办事处;工业北路社区被评为“市级安全小区”;包头市蒙中医院被为“自治区级全安示范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建区级文明单位9个,区级文明示范窗口4个,区级文明社区9个;市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个;自治区级标兵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个。群众性文艺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国“四进社区”文艺汇演活动,南圪洞代表队舞蹈《鹿城风彩》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评为银奖,是自治区唯一获银奖的单位。 |
东站街道 |
东站街道办事处是东河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地处东河区文化、交通、商贸发达的中心区域,是铁路驻地产业及电力地方产业职工及家属的主要居住区。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辖区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实有居民20150户,63068人,其中暂住流动人口1050户,2529人;驻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71个,其中幼儿园、学校12所,医院2所,集贸市场11个,大型企事业单位46个,商业网点996个。 |
回民街道 |
回民街道办事处机关现有工作人员24名,其中行政编人员12名,全额拨款事业编6名,自收自支事业编1名;临时工5名,有2名行政编人员长期借调到园区管委会和政府办。内设科室7个,分别为党工委办、行政办、经济办、街政办、综治办、计生办、劳动保障事务所。机关党员17名,群众7名。 办事处辖区地处东河区北梁。管辖面积3.2平方公里,(南至东长胜街、东门大街,北至110国道,东至东河槽,西至后水沟),辖区现有居民9783户,24368人。其中流动人口712户,2020人。汉族居民16493人,少数民族(回、蒙、满、朝鲜、锡伯、维吾尔族六个民族)7875人,回族(7783人)占绝大多数,是包头市、东河区的回族聚居区。 办事处辖区下设7个社区居委会,直属基层党组织12个,在册党员226人。辖区内现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21户,其中中小学校幼儿园8所,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武装部、审计局、地震台)6户,社会团体(清真寺、伊协)7户。辖区有宗教活动场所5处,包括清真寺3所,汉佛教居寺林1所,藏佛教福徵寺1所。辖区5户小型工业企业都不能正常生产经营。辖区有个体工商户451户。 |
天骄街道 |
南海街道办事处位于东河区的最南端,东起东河槽,西至毛凤章,南至南海湖,北至东站铁道线,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居民与河东镇的三个村委会村民杂居在一起,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区有10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3730户,总人口37072人,其中流动户3114户,流动人口8408人。办事处内设7个职能部门,共核定编制人员29人,现领导班子6人,一般干部12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159户,其中:工业企业45户(限上企业有9户,限下企业有36户),商业企业有46户(限上企业有5户,限下企业有41户),交通运输业15户,行政事业单位24户,服务业企业单位16户,房地产企业3户,物业2户,产业活动单位40户,个体工商户1209户。 |
河东街道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河东街道 河东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东河区城区的东部,西以滨河东路为界,东与银匠窑子村相接,北至冯家湾,南临京包铁路线,辖区的东、南、北三方为城乡结合部,面积约9平方公里。 辖区现有八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常住人口12005户、32275人,流动人口1250户、4567人;在总人口中有蒙、回、壮、满等八个少数民族16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5%。 管区的巴彦塔拉东大街是包头通往呼市主要的陆路通道,管区内的转龙藏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办事处机关现有在编工作人员19人(其中领导干部5人,一般干部14人),现在岗的16人。 河东街道:辖 环东一街、环东二街、巴东一街、巴东二街、巴东三街、巴东四街、巴东五街、巴东六街、耐火一街、耐火二街、河东一街、河东二街、河东三街、河东四街14个居委会。 |
铁西街道 |
东河区人民政府铁西街道办事处于1984年着手筹备,1986年正式成立。办事处辖区位于东河区西部,于九原区接壤,是东河区的 西出口。管辖区域东起西井湾河槽西沿,西至二道沙河,南沿包兰铁路,北到河东镇王家圪旦村,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辖区有居民13000多户近40000人,辖区有9个社区居委会,有内蒙交通征费稽查局包头分局、包头市公路路政管理支队、包头市豪德贸易广场等行政企事业单位49家。 近年来,作为党和政府的派出机构,铁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执政为民,积极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切入点,发扬团结、务实、创新精神,正抓实干,使辖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业总产值每年以22%的速度递增,2007年完成财政税收1800余万元,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香港豪德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的 豪德贸易广场,不但改善了城区整体面貌,而且为铁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2007被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2007年包头医学院、豪德二期工程建设、内蒙古监狱等项目相继落地铁西,为铁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无论是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改造,还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区各街道的前列,2005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被评为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 “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为铁西街道办事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办事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征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办事处的全体干部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为建设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 |
东兴街道 |
东兴街道党工委、东兴街道办事处,分别是0东河区委、东河区人民政府派驻东兴地区的办事机构。办事处距东河区中心10公里,辖区面积16.6平方公里,居民12896户。下设基层党组织17个,社区居委会8个。办事处机关人员29人,社区干部32人。 |
杨圪塄街道 |
杨圪塄街道办事处成立于二OO五年十一月。地理位置位于市区东北,沿110国道黑麻板处北行11公里的大青山深处。辖区面积0.9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091户2862人,下设基层党组织3个,有党员106名。社区居委会2个,社区干部9人。辖区企业有杨圪塄矿业公司。 |
河东镇 |
河东镇1998年由原郊区划归东河区管辖,2003年12月30日经内蒙民政厅批准,撤乡改镇。我镇原下辖24个村,2004年解放村撤村建居,整建制划归东河区南圪洞街道办事处和回民街道办事处管辖。2006年6月,为加强南海生态保护,经市政府批准,将九原区麻池镇所辖王大汉村和郑二窑村划归我镇管辖。2008年7月,包头市行政区划调整,将九原区麻池镇毛凤章村划归我镇管辖。目前我镇下辖26个村,分别是磴口村、毛其来村、下古村、上古村、臭水井村、河北村、壕赖沟村、陈户窑村、银匠窑村、东河村、留宝窑村、先明窑村、工农村、西北门村、留柱窑村、王家圪旦村、井坪三村、井坪四村、井坪五村、西井湾村、东二里半村、南二里半村、北二里半村、郑二窑村、王大汉村、毛凤章村。我镇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东至包头客车厂,西与九原区相接,环绕东河城区,辖区总面积约34.89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为15895户486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935人,流动人口25737人。京包铁路、丹拉高速公路、呼包公路、南绕环线、北绕环线等横贯境内。 河东镇政府办公楼位于包头市铝业大道279号,2005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河东镇设1个机关——河东镇人民政府;3个事业单位——河东镇农业服务中心(副科级)、河东镇计生服务中心、河东镇劳动社会保障所。镇政府内设11个部门:党委办、政府办、企业办、财经办、土地办、城乡一体化办、信访办、综治办、计生办、农牧林水办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河东镇核定行政编制21名,核定事业编制19名,连同聘用、借调人员共有工作人员61名。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镇-李侠,镇党委副-、镇政府镇长姜彬,镇党委副-、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张春芝,镇党委委员、镇政府副镇长姚保民、吕志强、赵永文、田永光、韩志高,镇党委委员、镇武装部部长杨翠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慧玲。 |
沙尔沁镇 |
沙尔沁镇位于东河区最东部,是2006年3月在原古城湾乡、沙尔沁乡、莎木佳镇的基础上新组建而成的。我们这里东邻土默特右旗,西连东河区河东镇,北依大青山与石拐区交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相望,境内东西最长处37.5公里,南北最宽处19公里,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全镇下辖23个行政村,共有17651户,常住人口有54058人,居住有蒙、汉、回、满等多个民族,有阿都赖村、阿善沟门村二个蒙古族聚居村。全镇总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保护地种植面积9200亩,果树种植面积1.1万亩。沙尔沁的蔬菜和葡萄种植远近闻名,通过近几年的培育打造,已建成了自治区最大的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保护地生产基地,南海子的鲤鱼、沟门的大葱、沙尔沁的黄瓜、东园的西红柿、海岱的蒜、莎木佳的葡萄已成为公认的品牌,已经注册商标的“沙尔沁”蔬菜、“佳园”葡萄正在成为畅销区内外的绿色食品。沙尔沁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呼包鄂“金三角”地区的黄金地段。110国道、呼包高速公路、包大公路、京包铁路线穿境而过,向北有即将通车的明沙公路,向南有东富黄河浮桥,还有两座黄河大桥正在修建,交通四通八达。依托交通、资源、区位优势,境内的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煤炭、制焦、建材、运输、旅游、劳务、酿酒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体系,扶持发展了伊泰、阿都牧神、佳能、公铁物流、维信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知名企业,培育成功了九原区第一个税收超亿元企业。 撤乡并镇以来,我镇深入贯彻市委、区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大力开展“三级联创”、“双链双推”、“双培双带”活动,以党建促经济。潜心研究镇情村情,准确定位镇域发展,科学谋划发展思路,按照“依托四线、打造四区、发展四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培育煤炭物流业,全力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全镇显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兴旺、社会进步的喜人局面。 现在,镇机关下设10个办公室和1个劳动社会保障事务所,分别是党委办、政府办、农业办、计生办、新农村建设办、企业办、综治办、财经办、民政办、信访办和劳动社会保障事务所,在职公务员25人,在职全额拨款事业人员43人,合同制事业人员14人,临时工12人。 镇党政班子领导成员有:镇-李秋平;镇党委副-、镇政府镇长赵守国;镇党委副-、镇人大主席、纪委-王官祥;镇党委副-赵丽霞;镇党委委员、镇政府副镇长杨占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云元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任少春;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文轶;镇党委委员、镇武装部部长石忠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