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渡镇位于鹿寨县西北角,方圆374平方公里,境内奇山秀水,民风淳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古镇,早在三国时就已建县,有“文化古镇,旅游乡镇”之美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以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九龙洞、响水瀑布、鹰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风光,以一方保障、香桥石刻、武庙等为代表的洛江文化,在区内外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中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5亿元,财政收入351.5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500元和2656元。产业特色比较明显。在工业方面,以水泥、炼铁、农机、酿酒、选矿为主的英山水泥厂,中渡炼铁厂,马安农机修造厂,阳阳酒业有限公司,响水铁矿、鹿寨金金矿粉厂、中渡厂石墨村酸菜等初步形成规模,产品畅销区内外。在农业方面,全镇形成以桑蚕、甘蔗、西红柿、沙田柚、沙塘蜜桔、芥菜、莲藕、茨菇、水产、畜牧等产业和一大批龙头产品,是桂中有名的“西红柿之乡”。在旅游方面,香桥岩地质公园,中渡古城,一方保障等一批旅游项目,形成了以生态旅游,文化游,农家乐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这是一块文人倍出的地方,文化名人韦晓萍、潘文经生于斯,长于斯。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中渡一幅完美的画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50223102 | 545000 | 0772 | 查看 中渡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鹿寨镇 |
作为自治区乡镇之星的鹿寨镇,位于洛清江畔,是民国时期广西四大名镇之一,是鹿寨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都是桂中、桂东的交通要冲和物流集散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西距西南重要工业城市柳州仅30公里,北距举世闻名的旅游名城桂林市120公里,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平鹿二级公路、323国道和洛清江贯穿境内,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该镇辖区总面积438平方公里,人口约13万人,下辖16个行政村、4个社区。城区有综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品小区、工业园区、娱乐广场等市政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历有桂中商贾之地之称,居民素有经商传统,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繁荣。“十五”期间,鹿寨镇紧紧围绕县委“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强工业、建城镇、兴农业、活三产”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利用外资,有力促进镇内企业发展,现已逐渐形成建材、化工、包装、机械铸造、农产品加工业综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县、镇的一批工业、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县中心工业园区和城南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县城的绿化、亮化、美化、硬化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2005年荣获自治区第五届“南珠杯”殊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形成桑蚕、水果、甘蔗、蔬菜种植的农业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据统计,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6.24亿元,工业总产值8.1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7.82亿元,财税收入完成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1.4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此外,科教、卫生、社会、稳定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2005年,该镇在各项工作上的创新与发展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赞誉,获得了柳州市安全生产乡镇、鹿寨县2005年度“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
雒容镇 |
雒容,是一个具有13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位于东经109度36分、北纬24度35分。即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东北部25公里,鹿寨县城西南部17公里,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西南向138公里。据广西各县沿革和柳州府志,雒容县志及中渡旧县石碑记载:雒容,汉属潭中县地,唐贞观中年分象地置洛容县,属柳州府,因地处洛清江畔,山青水秀,境内有西桥远眺、东阁朝暾、双童捧日、一柱擎天、鹿山冬雪、象洞薰凤、观音真境、响水鸣琴等佳景。为洛清江两岸山水容貌之代表,故称之洛容。县治始建于白龙岩,明天顺被毁,奔朱洞。城廓(城角)。明朝万历年迁灵塘(现境内老城),清改洛为雒,沿用至今。公元1951年鹿寨县成立时分为六个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2年称雒容区,1966年恢复雒容公社,1983年改为雒容区公所,1987年10月改为建制镇。二、辖区现状全镇总面积362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1个社区居委会;区域内有区直属企业广西林纸公司和区直属桂中、桐林2大监狱。区域总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目前集镇城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集镇居民近2万人。主要民族有汉、壮、苗、瑶、仫佬等民族。三、地理环境和资源、交通条件全镇属低丘平原地貌、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锰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盛产水稻、玉米、柑桔、甘蔗、竹笋、西瓜、红瓜子等农业产品。①公路。国道322线、桂海(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横穿境内,柳州市北环高速公路绕城而过,道路四通八达。南距柳州白莲机场28公里、北离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37公里。②铁路。在湘桂铁路线上的雒容火车站位于城区北侧,近年年均货运总量达20万吨;亦为柳州---桂林---井头圩(838普客)的短途过境旅客列车上落点。③水路。西临柳江河,在镇北面16公里处的三门江段柳江河设有一个可通行15吨位货船、近年来年吞吐量达5万吨的货运码头,柳江航道上通湘桂中原,下通柳邕梧粤。城区中部,风光旖旎的洛清江畔设有年货运量2万吨、客运吞吐量达4万人的北可达桂林市永福县境内、南可至本县江口乡境内的短途货运、客运综合码头一个。 柳州市召开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确认鹿寨县雒容镇正式整体划入鱼峰区。由此,柳州市的市区面积将扩大到1016.75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增加了56%,为柳州市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建设超大城市拓展了发展空间。 |
中渡镇 |
中渡镇位于鹿寨县西北角,方圆374平方公里,境内奇山秀水,民风淳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古镇,早在三国时就已建县,有“文化古镇,旅游乡镇”之美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以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九龙洞、响水瀑布、鹰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风光,以一方保障、香桥石刻、武庙等为代表的洛江文化,在区内外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中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5亿元,财政收入351.5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500元和2656元。产业特色比较明显。在工业方面,以水泥、炼铁、农机、酿酒、选矿为主的英山水泥厂,中渡炼铁厂,马安农机修造厂,阳阳酒业有限公司,响水铁矿、鹿寨金金矿粉厂、中渡厂石墨村酸菜等初步形成规模,产品畅销区内外。在农业方面,全镇形成以桑蚕、甘蔗、西红柿、沙田柚、沙塘蜜桔、芥菜、莲藕、茨菇、水产、畜牧等产业和一大批龙头产品,是桂中有名的“西红柿之乡”。在旅游方面,香桥岩地质公园,中渡古城,一方保障等一批旅游项目,形成了以生态旅游,文化游,农家乐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这是一块文人倍出的地方,文化名人韦晓萍、潘文经生于斯,长于斯。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中渡一幅完美的画卷。. |
寨沙镇 |
寨沙镇位于柳州市东部,距柳州市69公里,距鹿寨县城30公里,东毗荔蒲、金秀两县,西邻鹿寨镇、南连四排乡、北接拉沟乡,323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两乡一镇”(即四排乡、拉沟乡、寨沙镇)的商贸中心。2005年6月撤乡并镇后,该镇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辖22个村民委、1个社区,216个自然屯、7个街道、1个渔业社,镇党委下辖57个党(总)支部,党员1896人。共有耕地9.64万亩,其中水田4.9万亩,是全县地域最广,村委数最多的一个乡镇。寨沙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牧、桑、林、果、菜”五大主导产业,坚持“调特、调优、调稀”的原则,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桑蚕、头菜、淮山、马蹄、茨菇、黄桅子等优质农业产品,其中寨沙头菜、寨沙淮山和和尚岗茶油、和尚岗茶叶名扬区内外,畅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其中寨沙茨菇在上海农业博览会中荣获金奖。该镇是闻名区内外的“桑蚕之乡”和“黄桅子之乡”。寨沙镇资源丰富,淮山种植面积0.85万亩,年产量1.3万吨,头菜0.45万亩,年产1.35万吨,桑园面积3.42万亩,年产鲜茧0.51万吨;境内森林覆盖率62%,成材林占25%,木材储备十分丰富;和尚江流域有丰富的原始水源林,与荔浦县蒲芦度假区相连,处于桂林大旅游圈内。丰富的资源适宜兴办桑蚕、淮山、马蹄、茨菇、头菜、木材、黄桅子色素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开发和尚江生态旅游资源。寨沙镇紧紧围绕“124”工作思路即:“用三到五年时间力争把寨沙建成柳州市东部重镇”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认真做好“兴工、靓城、稳农、活商”四篇文章,全力建设一个平安寨沙、生态寨沙、富裕寨沙、文化寨沙和和谐寨沙。. |
平山镇 |
一、基本情况平山镇位于鹿寨县城西北部42公里处,距柳州市65公里,东靠中渡镇,南连雒容镇,西界柳城县东泉镇,北与融安县桥板乡比邻,是自治区授予的革命老区之一。全镇下辖10个村民委、1个社区,118个自然屯,18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81户,人口4.2万人,总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6万亩。全镇地处四十八弄腹地,群山环抱,景色如画,为喀斯特地貌,地势平坦,面积宽广,土地肥沃,年平均温度19.5℃,降雨量1590毫米,全年无霜期348天,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区域小气候特点,适合甘蔗、水果、水稻、蔬菜及各种农作物生长。二、资源情况1、境内公路纵横、蔗路相通,集镇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有铁路一条横穿屯秋村、榨油村、中村村直达柳州;通讯发达,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移动信号覆盖全镇;镇区内政府机关、农业部门、中小学、邮电、供电、自来水厂、商贸、市场等设施一应俱全。2、境内蕴藏有大量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勘探量约达15910亿吨,自治区直属屯秋铁矿场在本镇境内。3、境内石山林立,婀娜多姿,风景优美。土地宽广、肥沃,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具独特小气候,盛产甘蔗、水果、蔬菜、生猪、山羊等农牧产品。三、经济发展状况这些年来,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践行“-”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工作目标,根据镇党委提出的工作思路(坚持与时俱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做到两个确保:确保计划生育达标,确保社会稳定;推进三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实现两个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生活继续改善,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 |
黄冕镇 |
黄冕镇位于鹿寨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属丘陵半山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50C。全乡总面积437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135个自然屯,总人数3.2万人,其中农业人中2.9万人。耕地面积50654亩,其中水田32700亩,旱地17954亩,主要经济作物是桑蚕、水果、蔬菜、黄桅子,盛产木材、松脂、香菇、木耳、八角等。水陆交通便利,洛清江、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穿乡而过,柳城上雷至鹿寨黄冕二级公路正在筹建之中,距世界旅游名城桂林74公里,距广西重工业城市柳州仅63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黄冕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005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100万元(按当时价计算),财政收入30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4万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兴工、靓城、稳农、活商、旺旅游”工作思路,结合本乡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桑蚕、水果、速生桉等特效农业,促进全乡经济发展。2006年再次掀起种桑热潮,目前全乡桑园面积已达3.3万亩,实现“人均一亩桑”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桑蚕之乡”。2006年预计可年产鲜茧5200吨,产值10400万元,实现人均桑蚕单项收入2680元。乡党委、政府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以蚕茧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2001年成功引进外资对原乡缫丝厂进行技改扩建,并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成立了广西鹿寨洛江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现该公司已有员工近800名,拥有14组自动缫生产线共5600绪,年可消耗干茧1480吨,产白厂丝450吨,质量全部达4-以上,年产值8100万元以上。黄冕矿产、水力、电力、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锰矿、金矿;黄冕水电站装机容量2300KW,里定电站装机容量1100KW,正在建设中的古赏电站装机容量12000KW,即将兴建的西岸电站装机容量也达18000KW。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1.7万公顷,活立木储量19万立方米。同时新区第一、二期开发已成功进行,基础设施正日趋完善,第三期开发已于2005年11月上旬全面启动,轻工业小区也正在规划筹备中。. |
江口乡 |
江口乡位于鹿寨县西南部,地处古老的柳江河与风光旖旎的洛清江的交汇处,地域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面与江河下游的本县导江乡接壤,南面与柳江县白沙乡隔河(柳江)相望,西与柳州市阳和工业开发区相邻,北接本县雒容镇。交通条件相对发达,陆路距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区仅17公里,经导江乡境内鹿导公路18公里可达鹿寨县城;水路可直达梧州、广州,目前建有五百吨货运码头一个。2005年,全乡耕地面积1221公顷,其中水田877.3公顷,旱地333.7公顷。下辖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总户数5087户,人口1.75万。年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现价)10415万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950万元,同比增长6.41%,工业总产值完成3000万元,占任务的102%,全乡固定资产总投资6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7元,农民人均增收344元。2005年乡镇、民营企业收入112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43万元,实现全乡农民减税57611元;新建沼气池381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2857户,9490人,占全乡64.4%。全乡境内山清水秀,树多林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发适合建成休闲度假山庄、观光农庄。目前已引进建成了葫芦娃山庄、大风车农庄等项目6个,引资总额4016万元;其中引进投资2500万元的山岔湾度假山庄已建有高档宾馆、度假木楼、沙滩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吸引了柳州市区内外许多游客。目前全乡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636人,教职工42人;小学10所,在校生984人,教职工82人;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4人,村级合作医疗卫生所6所,医务人员6人。2005年,荣获柳州市“创建平安柳州活动平安单位”称号和鹿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称号,鹿寨县“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鹿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称号。. |
导江乡 |
导江乡位于鹿寨县境南部,南临柳江县,东南与象州县水晶乡、运江镇接壤,东部毗邻四排乡,西接江口乡、雒容镇。导江乡原属江口乡管辖,1987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乡,下辖导江、古懂、温村、佛子、石排、黄坭、长垌等7个村民委71个自然屯13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5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16205人,3774户,其中农业人口15588人,3598户。导江乡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以水稻壤、红土壤为主,耕地面积4万亩,其中,水田14650亩,旱地25350亩。境内有两条河流,其中柳江河自西向东流过本乡边界,过境长13公里,上达柳州、贵州等地,下达梧州、广州等地。小河发源于四排乡江南村,过境长20公里,呈东南—西南汇入柳江河。水利设施有龙母中型水库,六利、必蒙、二旺三座小型水库。境内有导江至鹿寨柏油路、有导江至雒容、导江至运江、导江至江南等多条四级公路。长垌村民委:共有10个自然屯1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340人535户,在校小学生150人。耕地面积8843亩,其中水田2686亩,旱地6157亩。以甘蔗为农业支柱产业,有蔗面积3266亩。黄坭村民委:共有13个自然屯2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023人700户,在校小学生280人。耕地面积6919亩,其中水田3288亩,旱地3631亩,是导江乡的主要产粮区。导江村民委:共有10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75户,人口2961人,其中农业人口2350人599户,在校小学生261人。耕地面积4549亩,其中水田1240亩,旱地3309亩。古懂村民委:共有12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771人634户,在校小学生419人。耕地面积6649亩,其中水田1694亩,旱地49557亩。以甘蔗为农业支柱产业,有蔗面积2109亩。佛子村民委:共有7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816人435户,在校小学生130人。耕地面积4237亩,其中水田2231亩,旱地2006亩。温村村民委:共有4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04人340户,在校小学生195人,该村中心小学已撤并石排小学。耕地面积4237亩,其中水田1964亩,旱地2237亩。石排村民委:共有9个自然屯1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84人355户,在校小学生152人。耕地面积3450亩,其中水田1368亩,旱地2082亩。. |
拉沟乡 |
鹿寨县拉沟乡位于鹿寨县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北跟永福、荔浦两县交界,全乡辖拉沟、民主、背塘、木龙、六章、关江、大坪7个村民委,62个自然屯,全乡2540户,总人口10513人,主要居住的是汉、壮、瑶三个民族的村民。其中瑶族37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6%,瑶族群众主要居住在大坪、关江、木龙、六章四个村民委。拉沟属林业乡,属自治区鸟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境内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罗汉果、香菇、八角、木耳、竹笋、蜂蜜等土特产品。全乡总面积24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1942公顷,森林覆盖率88.83%。全乡耕地面积816公顷,其中水田6945亩,旱地6799亩,人均水田0.66亩,人均旱地0.65亩。近年来,按照“近抓桑蚕、罗汉果,中抓杂交竹、尾叶桉,远抓八角林”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民主、背塘、六章、拉沟、木龙为主的种桑养蚕产业,抓好桑蚕生产示范点,积极推广“省力化蚕台”,现已改扩建桑园达到1600亩,逐步实现桑园总面积3000亩,养蚕3800张,产鲜茧6000担生产目标,加快推进了以种桑养蚕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大力发展野山猪特种养殖和速生丰产的人造林业。拉沟乡的集镇建设突出“小而精、小而美、有特色”的规划目标,重点抓好屠宰场、公厕的建设,人行道的铺装,集镇标致性建筑的设计与安装,整个集镇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走上了新台阶,集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另外,多方筹资新建和维修了多条村级道路,新建了多处人畜饮水工程,全乡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认真抓好大洲河漂流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通过开发大洲河漂流,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现在“大洲河漂流”已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广告效应,从而提高了拉沟的社会知名度。另外,全乡的科教文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稳步发展。全乡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 |
四排镇 |
清同治年间属修仁县辖,以地域划分十个排,以顺序排列其四,遂名四排。解放前为修仁县第三区。解放初(1949-1950年)修仁县第二区。1951年划归鹿寨为第十区,1858年成立四排公社,1962年中平、吉云两个公社并入为四排区,1966年恢复公社,1983年改为区,1987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设为四排乡至今。辖16个村民委118个自然屯,408个村民小组10024户,4万6千多人口。以壮、汉族为主。全乡总面积356平方公里,地处半山区,属丘陵地区,东北高,西南低,呈不规则长方形,耕地面积81438亩,其中水田53356亩,旱地14460亩。林地16万亩。乡内323国道横贯而过,主要河流有白合河,从头排镇入境,流经三排、思民、四排、白合、德占五个村民委,向北流入寨沙镇汇入石榴河,全长12公里。境内主要山脉有猪肝吊胆,海拨572米;古海岭401米。水利工程有二排河干渠,从东往西依山而流,全长18公里,可灌溉三排、思民、四排三个村民委农田7279亩。境内小1型水库3座,小2型水库23座,山塘水库157座,总库容量1450万立方米,可灌溉水田12500亩,电灌站3个,正常使用1个,机灌2500亩,有效灌溉15000亩。在白合河庭秀屯河段,自治区建有水文站,为水利电力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料。农业主种水稻,年产稻谷26210万吨,经济作物有甘蔗、桑蚕、水果、苦瓜、淮山、西瓜等。2005年,全乡有蔗面积22311亩;桑蚕12000亩;年种商品蔬菜18000亩;水果11000亩,以板栗、蜜桃、桃形李、三华李、椪柑、无核蜜橙为主,其中柑橙类水果尤其出名,四排椪柑曾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优质产品奖,并定为名牌产品。四排无核蜜橙是全国独有,由四排果农廖厚安培育,2005年获柳州市优质果品称号,被列为鹿寨县重点推广品种。建有工业园区,有隆达木衣架厂、同乐金属铸造厂进驻园区并投产,有酿酒厂、大米加工厂、木材加工厂,重晶石矿等一批小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