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 >> 三江县 >> 独峒镇

独峒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独峒镇谷歌卫星地图)


独峒镇简介

  独峒乡位于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南面和本县八江乡相连,南面与本县同乐乡一水相依,西南跟贵州省黎平县雷洞乡接壤,北和湖南省通道县独坡乡毗邻。
   独峒乡乡内有位于西北面,海拔1034米,素有高山天湖之美称的方圆1.2平方公里的大塘坳水库,境内河流长度30公里,年平均经流量32486万立方米。属红黄壤性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面积为17.04万公倾,森林覆盖率53%,自然资源丰富。
   全乡辖15个村委会、44个自然屯,1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380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乡境内已村村通公路、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屯屯通电和基本通公路。全乡建有风雨桥29座,其中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岜团风雨桥为最具代表性,有鼓楼6 3座,与侗族吊脚木楼民居和自然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成和谐靓丽的胜景。独峒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有9000多平方米的集市,有桂北和三省(区)交界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盛产茶叶、油茶,禾花鱼等,宝石加工业快速发展,全乡拥有7000多台加工机台,茶叶加工厂26个,日加工鲜茶叶4000多斤。全乡现有初级中学2所,在校中学生1500多人,有完小20所,在校小学生5500多人。有乡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室)42个。
  独峒乡民间活动丰富多彩,春节芦笙睬堂、中秋斗牛节、农历九月十五坡会节等场面热烈,蔚为壮观,2002年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侗族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侗族建筑、民族服饰和民间风情极具特色,是集独特的侗族人文景观与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少数民族之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24万人 179平方公里 450226105 545000 0772 查看 独峒镇谷歌卫星地图

独峒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独峒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古宜镇

  古宜镇位于三江县城浔江河畔,总面积2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73公顷,其中水田130.13公顷,旱地面积34.2公顷,辖大竹、大洲、西游3个村民委和古宜镇社区居委会,13个自然屯,36个生产小组,4个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88人。    古宜镇为三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柏油路直通柳州、桂林和湖南省通道县,321国道已通到贵州从江县;20吨位货船可运至融安、柳州;枝柳铁路三江站离古宜镇13公里。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养殖猪、牛,家禽为主。年末粮食产量327.14万公斤,生猪出栏6897头,家禽6.21万羽。农业总产值723.4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3.04亿元,财税收入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8元。    年末,投资500万元完成河东征地及土地开挖开整,24.53公顷的土地已批准建房271宗。年内增加财税收入50多万元,提供3100多个就业机会。投资368万元规划占地3.33公顷的古宜镇人民政府办公楼用地和干部职工住房用地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动工,镇政府搬迁带动白石小区的开发,全镇的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得到发展。   古宜镇有青年、老年活动中心各一个,敬老院1所,图书馆1个,藏书1万多册,戏台5座,业余文艺队11个,龙狮队2个,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入户率90%以上,被自治区评为农村有线广播先进单位。镇设有中医院1个,该院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有计划生育服务室1个,个体医疗所9所,从业人员120多人。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1291多人,教职工82人;完小4所,在校生1336人,教职工112人。古宜镇中学被自治区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古宜镇中心小学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县级实施形象学校工程”。.  

斗江镇

  斗江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东部,与桂林龙胜县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镇土地总面积278.6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全镇耕地总面积17182亩,水田面积11487亩,林地面积20572.7公倾,森林覆盖率为76.6%,民族文化浓厚,居住着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209、321国道贯穿全境,东去龙胜、桂林,西去10公里为县城古宜,下达融安、柳州等地;水路以浔江河为主,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资源情况 (一)土地资源。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7182亩,水田面积11487亩,是我县重要的产粮区,地势较平整,是加工办厂的理想之地。牙林文武坡40多亩荒地垦复项目已申报,正待批复。现拟开发有牙林小学背260多亩等。通过实施土地垦复,增强了土地储备量,有效地缓解了耕用地紧张的局面。 (二)森林资源。全镇共有林地面积20572.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6.6%。用材林2170公顷,经济林4657.3公顷,有三乡林场6600多亩。每年能产经济材2000~3000立方米,自用材1000立方米。水果面积11000亩,竹林面积15000亩,茶叶面积3800亩。 (三)电力资源。斗江镇水力资源丰富,全镇水力电力蕴藏量为3.6万千瓦,现在仅有装机容量分别为1000千瓦的团结电站和九江电站。还有3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尚未开发,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投资1.4个亿的木洞电站前期工程已经结束。同时,斗江镇的小水电资源也十分丰富,滩底河水力资源相当可观,可逐级开发,归元、大坪、文武坡、江尾等地,理论装机量均在500千瓦以上。 (四)矿产资源。矿产主要有锰、钒、磷等,其中锰储藏量最大,查明资源储藏量为3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32.6万吨,主要分布在河村一带,工业矿体为次生淋积型。钒矿主要在杉木寨,为小型沉积型矿床,未开发。磷矿集中在周牙村读论一带,未开发;建筑用灰岩有沙宜界脚和扶平两处,主要为大中型建筑工程料石用。 (五)旅游资源、风土民情。适宜的气候、独特的地形地貌加上浓厚、淳朴的侗族方化,造就了斗江镇别具一格的旅游资源。1.洞口沟-东岭-宇往茶场的生态休闲观光游。2.乐村-沙宜奇石游,领略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化神秀赋予石头的千姿百态。3.浔江河畔的山水田园风光、休闲渔业游。.  

丹洲镇

  丹洲镇位于三江县南端,西邻融水,南靠融安县城,209国道贯穿全镇7个行政村,西有枝柳铁路线和融江航线。往南140公里达柳州,北上55公里到三江县城。镇人民政府驻板江街。全镇总面积23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8公顷,林业用地15604.8公顷,有林面积13395.8公顷,森林蓄积量110000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67.3%。辖 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4年总人口为16073人。 近年来,丹洲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382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627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3万元,完成第三产业总产值744万元;财政收入207万元,人均有粮249公斤,人均纯收入1605元。在全镇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丹洲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镇村村通公路、电话,电视入户率达80%。全镇有医院一所,9个行政村均设有卫生所;有镇中学、镇中心小学及9个行政村中心小学,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升学率均达98%以上。 目前,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养殖---沼气---种植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的经济结构逐步形成。现已成功开发了丹洲村生态古迹旅游及石门冲生态自然景观旅游,2004年游客达6万人,带动当地消费300多万元。养殖以猪、牛、家禽为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以种植水稻、竹木、蔬菜、水果为主,其中以种植沙田柚及竹子为主导产业,目前,全镇共种植沙田柚3500亩,竹子5000亩; 2004止,全镇共建沼气池1839座,入户率46%。.  

独峒镇

  独峒乡位于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南面和本县八江乡相连,南面与本县同乐乡一水相依,西南跟贵州省黎平县雷洞乡接壤,北和湖南省通道县独坡乡毗邻。    独峒乡乡内有位于西北面,海拔1034米,素有高山天湖之美称的方圆1.2平方公里的大塘坳水库,境内河流长度30公里,年平均经流量32486万立方米。属红黄壤性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面积为17.04万公倾,森林覆盖率53%,自然资源丰富。    全乡辖15个村委会、44个自然屯,1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380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乡境内已村村通公路、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屯屯通电和基本通公路。全乡建有风雨桥29座,其中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岜团风雨桥为最具代表性,有鼓楼6 3座,与侗族吊脚木楼民居和自然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成和谐靓丽的胜景。独峒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有9000多平方米的集市,有桂北和三省(区)交界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盛产茶叶、油茶,禾花鱼等,宝石加工业快速发展,全乡拥有7000多台加工机台,茶叶加工厂26个,日加工鲜茶叶4000多斤。全乡现有初级中学2所,在校中学生1500多人,有完小20所,在校小学生5500多人。有乡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室)42个。   独峒乡民间活动丰富多彩,春节芦笙睬堂、中秋斗牛节、农历九月十五坡会节等场面热烈,蔚为壮观,2002年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侗族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侗族建筑、民族服饰和民间风情极具特色,是集独特的侗族人文景观与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少数民族之乡。.  

八江乡

  八江乡位于柳州市三江县城北部,距县城17公里,东与林溪乡相邻,西与独峒乡连接,南与周坪乡接壤,北与湖南省通道县独坡乡交界。全乡总面积169.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47亩,水田面积111 72亩,现辖八江、三团等14个行政村,63个自然屯,197个村民小组,2002年总人口为32606万人,农业人口为32266人。    全乡交通便利,有13个行政村通公路,大部分自然屯通屯级路,枝柳铁路贯穿全乡南北,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和养殖猪、牛、家禽为主。2002年粮食产量为5595.7吨,生猪出栏5867头,家禽7.5万羽,鱼总产量9.5吨,农业总产值1088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1300万元,财政收入8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l240元。    全乡茶叶面积达l万多亩,“仙人山”茶叶远销国内外,产品供不应求,此项年收入在900万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乡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乡有宝石加工厂287家,宝石加工机械4800台,解决了48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此项年收入在700万元以上;有茶叶加工厂45家,年产干茶45万公斤,产值889万元。   八江乡有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设有卫生院1个,该院已被评为国家合格医院,有计划生育服务室1个,个体医疗所16个,从业人员总数达18人,全乡有中学两所,在校生1228人,教职工68人,完小22所,教学点14个,在校生3569人,教职工212人。   乡内有侗、苗族特色的鼓楼,大小风雨桥45座,其中马胖鼓楼、八斗风雨桥是自治区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远近闻名的民族风情旅游胜地。.  

林溪乡

  林溪乡是三江县北部的一个高寒贫困山区,北边与湖南省通道县牙屯堡镇毗邻,南边与周坪乡连接,东边与湖南省通道县甘溪乡相邻,西边与八江乡相邻。全乡总面积为153平方公里,有15个村街,211个生产小组,65个自然屯,居住着28000多侗、苗族同胞,劳动力有17530人,耕地面积15179亩,茶油林面积32214亩,水果面积1626亩,茶叶有1240亩,人均有粮458斤,人均收入在1100元。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世界四大名桥之一的“程阳风雨桥”就座落在这里。林溪乡农民历年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以茶油、木材、水果、茶 叶、养猪。近三年来主要是以外出打工(劳务输出)、旅游业为经济来源收入。 “八七”扶贫攻坚中,林溪乡累计解决了1万多人口的温饱问题,整个乡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发展,几年来,扶贫开发项目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投资180万元完成了农网改造52个台区,投资50万元完成几个高压线路架设,投资300万元完成3.5万伏变电站的地基征收和平整工程,投资3万元架设水团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5万元修通吉昌屯级公路,投资9.5万元完善程阳茶叶加工厂,并投资16万元完成竹寨屯、皇朝屯、都亮屯、代布屯等屯级公路建设,并修建78个地头水柜,新建沼气池466个,农村改厕316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0万元(主要是农户种养),收回小额信贷66.5万元,还款率为49%。 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原因,总体上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幅度不大,人均收入仍然不高,贫困人口所占比率还较大,贫困的原因有:客观上说:一是林溪乡人口多,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是0.5 亩,交通不便,至今尚有高友、高秀、牙已、枫木、弄团等村屯未通公路,生产出来的一些农副产品和仅有的少量木材都无法拿到市场去卖,加上信息的闭塞,大部分行政村在2001年才通电话和安装电视接收站,但大部分自然屯至今仍未通电话和电视,更不用说用移动电话了。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和新鲜事物、科技知识一窍不通,一直是沿袭着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由于气温较低,几乎所有的村都不能种双季稻,粮食严重紧缺,靠外出打工所得的钱买粮补缺。二是资源贫乏,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很少,木材加工不景气,农民收入甚少。.  

同乐苗族乡

  座落在苗江河畔上的同乐苗族乡,地处桂北山区,位于三江县西部,距县城古宜镇45公里,东与良口乡接壤,西与贵州省雷洞乡、龙额乡毗邻,北连独峒乡。全乡土地面积182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39065人,8103户,辖19个行政村95个自然屯(街),居住有苗、侗、瑶、汉、壮等5个民族;交通网络较为方便,目前全乡共有公路11条。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同乐乡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苗乡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形成了"沼气-茶叶-养殖"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积极引进外资进行小城镇建设,目前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市场交易日渐活跃,成为拉动本乡新的经济增长点。苗乡民情风俗多姿多彩,有多耶、对歌、坐妹、芦笙踩堂等习俗。苗乡山青水秀,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前景喜人,全乡人民齐心协力,正稳步朝小康迈进。.  

梅林乡

  梅林乡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部,西、南、北三面与贵州省从江县毗邻,东面与本县富禄乡接壤,土地面积89平方公里。梅林宋居安寨,崇宁四年(1105年)置百万寨,寻改万安寨,明初为万石镇巡检司。1984年10月前属富禄公社,公社改乡建制后成立梅林乡,辖石碑、车寨、梅林、新民四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53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梅林村,距三江县城99公里。2004年全乡共有2618户,总人口1168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人,境内居住侗、苗、汉、壮等民族,以侗族为主,占人口总数96%。森林覆盖率为71.8%。耕地面积七千亩。梅林乡地处都柳江两岸,地势东高西低,山河谷为中线,两边高中间低呈一狭长槽形,属山地低山类型,山峦重迭,起伏不断,海拔在200-300米之间,梅林较为平展,素有"三江-原"之称。都柳江由东向西穿全境18公里,年平均径流量95.2亿立方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沛,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温度36℃,最低-1℃,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日照时数1274小时/年,无霜期300天以上,是发展水果和各类经济作物的好地方。野生植物有桔梗、杨梅、五倍子、鱼腥草、勾藤、樟树、榕树等;野生动物有:野兔、竹鼠、挖田猪、野鸡、竹鸡、白脸鸡、画眉、白头翁、野鸽等。土特产品主要有黄皮果、红心花生、茶油、香糯、百合、椪柑、夏橙等。 梅林乡有中学一所,村完小六所,在校中小学生1443人,教育普及率为99.8%;文物胜迹主要有:始建于明末的龙王庙清水碧流,现庙宇保留完好;石碑农历正月初八"抬官人"节、车寨"踩歌堂"节、梅林"二月二"花炮节、新民"九·九"重阳节都沿习俗举行,新民上、中下三寨鼓楼始建清初,高达13.5米,结构精致,富有民族特色;风景秀丽,山河环抱的车寨屯,古木参天,银滩环绕,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梅林乡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侗族大歌尤为有名,倍受媒体和旅客的关注,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以侗族大歌为典型,授予梅林乡"广西民间艺术之乡"之美称。.  

富禄苗族乡

  富禄苗族乡位于三江县西部,距县城约64公里的榕江河畔,地处黔桂两省(区)四县九乡镇交界处,东连本县洋溪乡,南接融水县大年乡、拱洞乡,西靠本县梅林乡和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贯洞镇,北邻贵州省从江县庆云乡、黎平县龙额乡、地坪乡,321国道贯穿境内。乡政府所在地富禄街是周边九个乡镇的集贸中心。地处北纬26°,东经109°交点附近,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全乡下辖龙奋、大顺、仁里、纯德、归述、岑洞、岑旁、匡里、高岩、富禄、富禄居委、高安、甲圩、培进等15个村(居)委,总人口2.48万人,居住着苗、侗、汉、壮、瑶、仫佬等六个民族。境内有榕江河、大年河、八洛河、龙额河交织汇聚及大闹山、租留山、布六洞山等山峰,全乡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是典型的山区地貌乡镇。.  

洋溪乡

  行政区划及人口。全乡总面积11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41亩,2004年度人均纯收入1350元,财政收入35万元。全乡总户数3623户,人口18018人,其中农业人口17488人,居住着侗、苗、壮、瑶、汉等五个民族。辖53个自然屯,122个村民小组。 地理位置。洋溪位于东经108°53′-109°47′、北纬25°21′-26°23′,洋溪乡位于县城西部41.5公里处,濒临榕江河北畔,南连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北邻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东与本县良口乡接壤,西与融水县拱洞乡毗邻,属于低山丘陵地貌。 交通。洋溪乡交通便利,距柳州市区250公里,桂林市区208公里,贵州省从江县66公里、黎平县137公里、都匀市340公里。321国道横贯境内,全乡有六个行政村开通了村级公路,榕江河航运东达融安、柳州,向西则达贵州从江、榕江县。 自然资源。属于中亚气候区,空气湿润,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8℃, 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14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48毫米。森林覆盖率达 73.6%,空气负离子含量高,是柳州的后花园和天然的大氧吧。榕江河穿流而过,境内7条小河流,水资源相当丰富,水质清澈凉爽。 产业结构。洋溪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杉木、茶子油、茶叶是本乡经济支柱,木材、竹子、茶叶、茶子油、沙田柚、板栗、百合、肉牛等农林产品外销势头良好,其中全乡以高路村煮茶为代表响誉区内外。茶叶、肉牛、油茶林,是今后洋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发展品种。 地方特色: 茶叶乃是洋溪乡今后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3200多亩,茶农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户年纯收入2000至10000元。尤其以高路村煮茶享誉区内外,洋溪乡的无公害绿色茶叶产品近年发展迅速,2005年新种茶叶面积630多亩,到2010年左右,全乡发展茶叶10000亩。禾花鲤,全乡有水田8440亩,规范稻田和池塘养鱼,禾花鲤易于管理和养殖,能提高禾花鲤产量,可实行禾花鲤制罐加工。以每亩产值400元计算,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茶子油集中在红岩、玉民、信洞村,每年产量200多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肉牛主要集中在良培村、波里村,年牛存栏数800头和出栏数500头,产值200万元。.  

良口乡

  良口乡地处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面与老堡、程村交接,北面与八江相连,西面与洋溪毗邻,南面与老堡、融水白云乡交界,321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其境,都柳江由西向东流贯其中。全乡总面积177.2平方公里,辖十五个村民委,66个自然屯,155个生产小组,32个乡直单位。二00四年统计,全乡有5715户,280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0 户,1225人,占总人口的4.3%。良口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侗族人口占79%,苗族占16%,瑶族占2%,其它民族占3%。全乡耕地面积15830亩,其中水田13229.8亩,旱地2600.2亩,人均水田0.51亩,林地169831.5亩,森林覆盖率72%。林业产品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桐子、毛竹、茶叶等,矿产资源有重品石矿、磷矿、石灰石矿石以及石材开发用的辉绿岩等,侗族木楼建筑、风雨桥以及"三皇宫"庙会、产口古榕等风土民情都是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良口乡行政中心位于三江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34公里。陆上交通主要是321国道公路,水上交通是都柳江航道,逆航50公里达贵州省从江县县城,顺航8公里可达枝柳铁路老堡站,航线可达柳州、广州。县城和老堡站通往洋溪、梅林、贵州省丛江、龙额的汽车和水上航线均必经良口车站和良口航站,水陆通航,交通方便。.  

老堡乡

  老堡乡位于浔、榕两江交汇处,距县城30公里,东邻丹洲镇,西毗良口乡,南连融水县大浪乡,全乡有 11 个村行政村41个自然屯,人口16134人。据历史证实,老堡乡是明朝万历年间,怀远(今三江)县城旧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建乡于1980年,现已有26年,解放以来,老堡乡在经济文化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科教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全乡现有普通中学1所,村完小学10所,教学点13个。在职中小学教师129人,在校学生2139人。老堡乡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全乡土地面积170.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4.53公顷,森林覆盖面积5144.47公顷,森林覆盖率70%,全乡沼气池入户率达55.8%。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达1779万元,财政总收入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元。盛产茶叶、脐橙、椪柑、楠竹、木材及丰富的矿产资源等。现有木材、竹器、矿产业加工厂等391个。 老堡乡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内在潜力,境内浔、榕、融三江相汇,三道石门天险面江而立,气势威严,素有"小三峡"之称;境内旅景点甚多:有洋洞明-州遗址;沿河风景秀丽,溯江而上,有太白遗岩、曲泠瀑布、蜈蚣穿鼻、双龙抢宝等十余景点,千姿百态、各具千秋;白云山上原始森林、蚂拐塘、仙人塘风景宜人;老巴云雾梯田、与龙胜龙脊梯田相媲美的古这"三千段"梯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老堡乡的"五月十三"龙舟节、"正月十三"斗鸟节在桂北和贵州从江等地有着深远影响,老堡乡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久负盛名。枝柳铁路贯穿南北,辖区内有3个火车站,水陆路交通十分便利。.  

高基瑶族乡

  高基瑶族乡位于三江县东南部,东连龙胜县三门镇,南邻融安县板榄镇,北面和西面与本县斗江镇及和平乡相邻。乡政府距县城26公里。全乡辖8个村民委,56个自然屯,83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7057人,其中瑶族人口2061人,占总人口数的29.21%。 高基瑶族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独特。瑶族风俗至今保存得比较完整。该乡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杉松、楠竹、罗汉果;矿产资源有铅锌矿、铁矿、锡矿、锰矿、金矿、铜矿、滑石矿等,其中以铅锌矿、铁矿蕴藏量最大,铁矿含量最高达33.3%以上。 全乡总体面积138.71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56800亩,森林覆盖率为86.7%,生态植被保持较好,素有“绿色高基”之称。 全乡现有毛竹面积36500亩,产量占全县的60%以上;罗汉果面积3500亩,年产罗汉果达500多万个。被人们称为“罗汉果之乡”和“毛竹之乡”。该乡地理位置优越,高基至斗江柏油公路直通209和321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该乡旅游资源相当丰富,龙塘原始森林是全县自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面积最大的平分秋色野生动植物生长原始森林区,也是全区独一仅有的一级风景旅游区。乡内还有保护较为完好近百年的篦梳地主庄园。 2004年该乡国内生产总值7368万元,财政收入7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1元。全乡以竹木加工和罗汉果为支柱产业,私人竹木加工厂共有250多家,成为全乡经济增长农民增收 的主要途径。.  

和平乡

  和平乡位于三江县东南部,东与高基乡相连,西与丹州镇连接,北与斗江镇毗邻,南与融安县板榄乡接壤。全乡共辖5个行政村,44个自然屯,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9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7640人。    和平乡于1987年10月成立,是三江县成立最晚的乡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03840亩,森林覆盖率为82%,具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森林旅游资源。农业以种植水稻、早地作物和养殖猪、牛等家禽为主。林业尤其是竹林加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乡2002年共有竹林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411个,产值1871万元,竹木加工产品主要是竹凉席、竹筷(含竹筷坯)、竹帘、木拼板,方条、原木等。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大明滩生态漂流,拉坪原始森林、大地岩溶洞、大寨村万亩竹林等景点,同时,当地居民具有历史悠久的洗“杼桶”(即中草药浴)的习俗。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912.5万元,财税收入55.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2元。    境内村村通村级路,目前正在修建通乡柏油路,新建和平至融安板榄镇四级路,两路工程竣工后,和平乡将成为三江县和融安县接边地区的又一物质和文化交流中心。全乡屯屯通高压电,村村通程控电话和无线电讯。全乡现有中学1所,5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79人,在校学生1181人。设有幼儿园1所,现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500 0册,2个村图书室,藏书达6000册以上.  

程村乡

  程村乡位于柳州市北部三江县中部,东与古宜镇交界,南跟老堡乡相连,西同良口乡接壤,北和周坪乡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古宜镇仅13公里。全乡现有3个村委会和一个木帆社,13个自然屯,41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7800余人。    全乡土地总面积62.88平方公里,其中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用地面积51.7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5527.日公顷,森林覆盖率82%;耕地面积4835亩。乡境内建有装机21.4万KW的草头坪电站,县信兴工贸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乡境内交通方便,枝柳铁路横贯全乡,并设有程村火车站(现申报为三江县火车站),公路321国道通过乡境13公里,村村通公路。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12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5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921万元,财政收入9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元,人均有粮2 2日公斤。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茶油、杉木、毛竹、水果、肉猪、鸡鸭和鱼等。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3所,冲小学在职教师68人,在校学生1300余人。乡设有文化,广播站1个,图书馆1个,藏书13000余册,电视普及率98%,电话入户率45%,村村通移动电话。   程村乡于1984年从原古宜公社划分出来,主要居住汉族人口,民间风俗独特,人杰地灵。.  


独峒镇特产大全




独峒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