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 临桂区 >> 五通镇

五通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五通镇谷歌卫星地图)


五通镇简介

  五通镇位于桂林市西郊,距市区30公里,距临桂县城20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8公里,东与灵川、北与龙胜相毗邻,是原义宁县府所在地,历来为桂北四大古镇之一,更是临桂县北部七个乡镇20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镇区交通发达,新建的高等级公路——321国道横穿镇区,是通往龙胜、湖南、贵州的交通要道,桂海高速公路和湘桂铁路也邻近镇区,是集陆运、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工贸综合发展的中心小城镇。五通镇辖一个居委会、十四个村委会,总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建成面积l.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4.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3万人,耕地总面积4.9万亩。境内环山拥抱、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盛产驰名中外的“五通青皮蔗”及享誉区内外的“银簪茶”、“谷雨茶”、“清明茶”、“泗江沙田柚”、“五通香芋”等名优特产。勤劳精明的五通人,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按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古镇二次创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58平方公里 450312104 541000 0773 查看 五通镇谷歌卫星地图

五通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五通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临桂镇

  临桂镇地处桂林市西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区,距市中心仅8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下辖两个村委和一个街道居委会,人口4.5万人。临桂镇近郊的地理位置,桂海高速公路、321国道、铁路、两江国际机场等编织的便利交通,共同构成临桂镇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工业扩散、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发展的理想之地。临桂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型经济,依托球泰中华鳖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中华鳖、黄鳝骨、黄鳝、鳅鱼水产养殖基地,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合作,新引进杂交鲟、俄罗斯鲟30万尾,开辟广西水产养殖新领域。依托广西桂林丰华果苗公司,发展南方优质梨等名特优水果种植。依托广东温氏公司,发展温氏鸡养殖户117户。依托县农业局和农工办发展日本韭菜花、蘑菇等蔬菜种植基地,并成立了临桂镇花木盆景协会,新增花卉盆景6万盆,会员达68多人。新开辟特种养殖梅花鹿示范基地。临桂镇现有规模企业75家,个体工商户1530户,初步形成了以电线、印刷、建材制品、农副产品综合开发为龙头的较大稳定的产业结构。并先后建成了金山农贸批发市场、桥头市场。临桂镇小太平村发现的大岩史前文化遗址,是岭南地区十分典型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水仙岩距县城2公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动人,水源丰富,自然生态优越,石奇洞美,山上长有珍岩松树种黄枝油松,距水仙岩100米处。有一洞穴布满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岭脚底村已建设成为市、县级保护生态环境旅游村。临桂镇以休闲、旅游带动其他行业经济发展。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六塘镇

  临桂县六塘镇,位于县境南部,距桂林市中心30公里,321国道(桂林—阳朔)贯穿东部,与境内六塘——雁山公路相接,交通十分方便。全镇下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4.3万人。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是桂北四大古镇之一,也是著名战将李天佑将军的故乡。六塘镇耕地面积3.8万亩,是广西商品粮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结合当地实际,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两个万亩生产格局。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先后建成万亩夏阳白、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种植基地。早辣椒种植得到进一步推广,年种植面积4000多亩,产量1.2万吨,个大肉厚,远销全国各地。六塘镇的蔬菜“夜市”批发也颇负盛名,从每天下午六点起直到第二天清晨,各地商贩云集于此,争相贩运农产品,热闹异常。水果种植,形成葡萄、南方梨、夏橙、板栗等万亩名优水果生产基地,其中巨峰葡萄的种植已有二十年历史,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6000多吨,早熟、果大、味甜,远近闻名。乡镇企业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麻布生产,竹藤制品和腐竹加工,其中麻布生产始自唐代,精选中国桂林种植的优质苎麻为原料,由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手工织纱木机织成,质料精细、柔软光滑、透气散湿、清凉离汗、挺括美观、经久耐用;竹藤制品美观大方、价廉实用,吸引了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并形成了专业市场。六塘镇是一个历史古镇,曾经富甲一方,有许多名胜古迹,街内建有高大宽敞的湖南、江西、广东、十洋、灵川会馆及广西迄今保存下来规模最大、工艺最佳的清真寺。西南有座山叫白鹿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流传许多动人的传说。境内有大江、东计岭、小江水库群,湖光山色、波平浪静,是度假、旅游、避暑的绝佳去处。六塘镇地处桂(林)阳(朔)旅游黄金通道的中部,有集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柚子湾开发区。著名的“蛇大王”和“鳄鱼世界”就是落户于此,是桂林旅游的特色景区。.  

会仙镇

  会仙镇位于临桂县西南部,距市区和临桂县城3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会仙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与本县四塘乡、六塘镇,永福罗锦镇,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桂林雁山区雁山镇毗邻。会仙镇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全镇辖16个村委会,145个自然村(屯),人口居临桂县之首达5.23万人,是临桂四大古镇和桂林市西南面的一个重镇。镇区人口l.2万人,1999年5月被列为自治区区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会仙镇盛产粮食、蔬菜、西瓜、马蹄、鱼、生猪、家禽、柑桔、葡萄等,特别是大白菜、西瓜使会仙镇形成一道绿色风景线,万亩蔬菜、万亩鱼塘、千亩优质果示范场,扬名区内外。 会仙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境内群山耸立,千姿百态,河塘纵横,波光岚影。唐长寿元年(公元692年)的古桂柳运河,勾通桂林漓江和柳江水系,古为中原与西南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长15公里,共有24个陡闸,现基本保存完好。还有素有“水泊梁山”之称的2000亩相思湖,为桂林市唯一天然胜地,湖内芦苇浩荡,船只出没,好一幅水上人家画面。与相思湖相通的八仙湖,流水潺潺,船在山中行,极具探险意识。还有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曾驻军的石门崴,水往高处流,传说十分迷人。在距镇区1公里处,更有保存完好的白崇禧故居。会仙镇仍属于大桂林市旅游圈内,旅淤开发前景极其诱人,现八仙湖、相思湖和七里古仙洞已做好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会仙市场繁荣,社会安定,客商云集形成了一公里长的商业街,大米市场圩日销售达10万公斤以上,小商店遍及村村寨寨。企业正在起步发展,年产8000吨的木薯淀粉厂即将投入运转,甜笋加工厂和奶牛场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中。.  

两江镇

  两江作为著名爱国人士——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先生的故乡,曾为国人所敬仰。而今,随着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通航,两江又将成为闪耀之星,为世界所瞩目。两江镇是桂林市西部重镇,下辖16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人口4.8万人,总面积154.6平方公里,东距桂林市区30公里,南连示福县,西通融安、融水县,北接龙胜县通湖南省,20171省道及义江河穿镇而过。优越的地理环境,培育了两江独特的区位优势。两江历史文化悠久,旅游景点繁多,目前已开辟的有李宗仁故居,两江城古南门,城联古塔,犀牛望江,即将建成的有桂林玉龙高尔夫休闲山庄,炎黄书画院,桂林民国影视城等。人民勤劳敢闯,现建有特种水果、蘑菇、韭菜花、罗汉果、桑蚕等基地,盛产果蔗、凉薯、草席、猕猴桃、黄瓜、西红柿、毛瓜、双季莲藕、优质大米、鳗鱼、湘云鲫,有四大林场。成材湿地松300万株,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两江镇党委、政府以发展一方经济为目的,倾力舞好小城镇建设这个龙头,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5000万元,用于镇区的硬件建设,目前已建成日供水量6000吨的水厂,新修街道5条,镇区新建楼房500多座,村村开通程控电话,拥有耕牛猪花、木材、花卉苗木等3个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800多户,圩日人流量3万多人,年交易额3亿元。两江镇以她独特的魅力,备受各方宾客青睐。目前,已落户两江的企业有年产600吨的林化厂,1000亩工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筹建,白岩岩洞正准备开发。假以时日,两江将成为层次较高、规模较大、名副其实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旅游重镇。.  

五通镇

  五通镇位于桂林市西郊,距市区30公里,距临桂县城20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8公里,东与灵川、北与龙胜相毗邻,是原义宁县府所在地,历来为桂北四大古镇之一,更是临桂县北部七个乡镇20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镇区交通发达,新建的高等级公路——321国道横穿镇区,是通往龙胜、湖南、贵州的交通要道,桂海高速公路和湘桂铁路也邻近镇区,是集陆运、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工贸综合发展的中心小城镇。五通镇辖一个居委会、十四个村委会,总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建成面积l.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4.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3万人,耕地总面积4.9万亩。境内环山拥抱、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盛产驰名中外的“五通青皮蔗”及享誉区内外的“银簪茶”、“谷雨茶”、“清明茶”、“泗江沙田柚”、“五通香芋”等名优特产。勤劳精明的五通人,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按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古镇二次创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南边山乡

  南边山乡位于临桂县南隅,距县城44公里,东与阳朔县葡萄乡交界,南与阳朔县企宝乡接壤,西与永福县堡里乡毗邻,北与本县六塘镇相连。全乡辖有13个村委会,169个自然村,总人口30110人,总面积159。7平方公里。近年来,南边山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提出的“1234610”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向导,经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粮经种植比例,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的比重,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市场品牌,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钱村建有500亩美国黑提示范园,在朗联建有150亩南方大优质梨示范点,在五敬——东山建有630亩月柿、优质毛板粟、红板粟、密柚、冬槐杨梅生产基地,在南利公路沿线建有2000亩日本韭菜花、茄子、大白菜、西红柿生产经济带,在五个山区村委以袋装香菇为主发展资源型经济。在乡镇企业管理中,乡党委、政府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点业制度,为乡镇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投资近20万兴建了“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收费,全方位服务”的占地80亩的竹木工业园。目前,全乡乡镇企业163家,逐渐形成以竹木加工为主,铸造业为辅的乡镇企业体系。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乡党委、政府投资300多万元用于全乡的公路建设,极大改善了全乡的交通状况,铺设了北通六塘2公里的柏油路,南通阳朔县利学11。5公里的四级公路,完成了南新至五敬、军洞至永平、南新至钱村、南边山至永忠总共26。5公里的乡村四级公路建设。现在,除偏僻山区靖远村委正在修建公路外,全乡已有12个村委通了公路,行政村通公路率达92。3%,这对南边山乡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水利设施齐全,水电资源丰富。境内有大江水库,总库容量416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量277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8万亩,年发电量达300万度。另有塘头、竹高岭、赖家冲、王喜庙、新门岭5座小型水库,可灌溉面积2500亩。南边山乡人民决心在新的起跑线上,迎着改革开放的朝霞,奔向前程似锦的未来。.  

四塘乡

  四塘乡是清代名臣陈宏谋故里,地处临桂县南部,距县城10公里,距桂林市20公里;有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横穿过境,横山站是湘桂线的一个客运站,辖区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下辖 15个村委会,总人口4.13万。四塘乡是临桂县产粮大乡之一,粮食生产是主导产业;全乡有水田面积5.6万亩,年产粮2万吨以上,其中优质稻比例达70%以上,每年向市场提供粮食近万吨;近年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重点抓了四塘马蹄和南方优质梨的生产。四塘马蹄的种植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所产水果型马蹄个大、皮薄、清渣而清甜,明清时期曾为贡品,如今享誉海内外,有“四塘马蹄销国外”之说;2000年被评为“桂林市首批名、特、优农产品”,每年的种植面积在4000亩以上,年产量6000吨;2001年发展到了6500亩,其中新增了1500亩加工型马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种植,现种有南方优质梨近2000亩,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发展到5000亩,成为桂林市南方优质梨生产基地;红皮果蔗和西瓜的生产发展较快,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红皮果蔗 9000吨,西瓜 5000吨以上。四塘乡境内有四塘圩、太平圩、界牌圩三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以交易大米、果蔬产品、畜牧水产品为主,百货、日杂商品为辅,有四岩路、四会路相连,交通便利;四塘圩大米交易市场的兴建,将极大地促进四塘市场的繁荣;出台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相继引进了临桂选冶厂、临桂助剂厂、桂丰医疗器械公司临桂分厂等企业,其中桂丰医疗器械公司临桂分厂的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目前全乡有企业384家。境内陈宏谋故里——横山村一带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亟待开发,供世人景仰。东部、西部尚有数万亩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草坪、森林、湖泊(水库)可供开发,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四塘投资开发。四塘乡社会稳定,市场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建成区、市、县三级文明村l个,区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l个,县级文明村、街道、单位9个。.  

中庸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2公里,有321国道过境,总人口1.95万人,总面积59.6平方公里,地处丘陵、平原,主要河流有义江,另有义江东西干渠自北向南流经全境。总耕地面积1645公顷,其中水田1455公顷。主种水稻,兼种甘蔗、蔬菜等作物,为广西商品粮基地之一。根据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确定以大力发展甘蔗、大米加工,发展水果、蔬菜加工,同时也兼有其他工艺工业作为发展方向。.  

宛田瑶族乡

  临桂县宛田瑶族乡位于桂林市西北部,全乡面积330平方公里,东靠灵川,北接龙胜,西与黄沙瑶族乡毗邻,南与中庸乡相连。乡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45公里,并有321国道穿乡而过,是桂林通往龙胜、三江以及贵州和湖南等地的必经之路。 全乡共有15 个村委会,142个自然村,总人口23000多人,有瑶、壮、苗、汉等四个世居民族,其中瑶族人口有11290人,占全乡人口的47.8%。宛田于1984年被批准为瑶乡建制,是桂林市1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宛田属于桂西北山地温凉风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228.6—2556.7mm之间,多云、雾,日照少,年总日照11000—14000小时,山地土壤多为疏松粘壤土,肥沃湿润,有机质高,PH值5-5.5,适宜植物生长,是杉木、毛竹、棕榈、茶叶以及其他经济林木生长的理想环境。全乡森林资源丰富,林木种类较齐全,现有毛竹林11万亩,毛竹储量达1800多万根;杉木森林7.8万亩,优质树木储量达29.26万m3。此外,还盛产香菇、水耳、竹笋、罗汉果、弥猴桃、灵香草、药材、蜂蜜等土特产。宛田乡地处山区,雨水多,水电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有庙坪河、合作河、流丰河、中江河、古落河、下柳河、平水河等河流,水资源丰富,而且落差大,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此外境内还蕴藏有铅锌矿、铜矿、金沙矿、赤铁矿和水晶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流。 宛田乡与龙胜花坪林区接壤,境内茂密的原始森林,美丽壮观的五大瀑布(小滩瀑布、笔架河瀑布、长明湾瀑布、红滩瀑布、平水瀑布),以及如诗如画的瑶寨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 资源,若能加以合理开发,为桂林增加新的旅游景点,将会吸引众多的游客。.  

黄沙瑶族乡

  黄沙瑶族乡位于临桂县西北隅,东与县内的宛田瑶族乡、五通镇、保宁乡接攘,西与融安县交界,西南连永福,北接龙胜县国家花坪自然林管护区。乡政府驻地黄沙街距县城70公里,有客运班车直达桂林市汽车总站。黄沙乡下辖5个村委,58个自然村,63个村民小组,聚居有汉、瑶、壮、侗等民族,1998年底,有总人口5228人。黄沙乡属山地温凉风雨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6℃,高寒地区常有冰雪和霜冻,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2228~2556mm之间,相对湿度为81%,是临桂县的半雨地区,多云雾,日照少,年总日照1100~1400小时,山地多为疏松粘壤土,肥沃湿润,有机质高,PH值5~5.5,适宜植物生长和发展反季节蔬菜。黄沙乡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贫困山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宽广的土地,优美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的土特产品。黄沙乡人均土地面积55亩,林业用地人均54亩。全乡森林覆盖面积为14533公顷,用材林面积9451.7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75.96%、49.4%,人均杉木林10亩,毛竹林2.3亩。全乡除了木材、毛竹等森林资源外,还有棕桐,油桐等林业产品,另还有杜仲、灵香草、鱼腥草等中药材和香菇、木耳、竹笋、罗汉果、蜂蜜等食用特产。这些土特产品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境内长24.98公里,集雨面积89.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75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45立方米/秒的黄沙河自然落差580米可利用落差250米,每年可开发水能8514万千瓦时。目前黄沙电站群项目正在筹建中。乡辖境内有一个九级瀑布,群众称“九滩”,其气势极为壮观。清秀的黄沙河与黄沙山区的景色属天然植物公园,气候十分凉爽。可在这些地方修建一些避暑设施,圈些小动物作为猎场,则七至九月它是旅游休养避暑的好地方。热情好客的瑶乡人民谒诚欢迎各地有识之士前来发展,共创辉煌。.  

茶洞镇

  茶洞乡位于临桂县北部,距县城28公里,距离两江国际机场10公里,乡道与20171省级公路相连接。辖区面积217.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人口2.1万人,其中有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3800人。茶洞乡属半山区,境内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18.l℃,降雨量1891毫米,无霜期312一332天。水利便利,北江河穿境而过。山区林木资源丰富,林木藏量达38万立方米,平原主产粮食和蔬菜,十多年来通过狠抓“绿色证书”培训,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罗汉果、优质稻、南方梨、花卉、养殖等五大产业区,名优反季节蔬菜和虹鳟鱼等特种养殖业正不断扩大形成规模。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乡镇企业,先后引进了汽配、竹材、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4家,还将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进一步对重晶石矿、旅游休闲等行业进行开发。以徐村岩洞、富合水库、慈洞古籁河等处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外来投资者投资开发。茶洞乡山区盛产罗汉果,是罗汉果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产区,为天然“绿色食品”,素有“茶洞汉果最有名”的美誉。全乡现有罗汉果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果量2000多万个,产地具有丰富的培苗种植和生产加工经验。注册有“德润”牌罗汉果专用品牌商标,是桂林市名牌农产品,多次参加农展会、博览会,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和欢迎,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现正组织申报全国名牌产品,罗汉果富含甜甙、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可入药、可泡茶,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咳等功效,食用不产生热量,是医药、卫生、食品行业蔗糖的最佳替代品,其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茶洞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山区各村饮水困难逐步得到解决,村容街貌不断改观美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一批文明村、文明街道、双文明先进个人脱颖而出。新农贸市场和村镇规划正得到实施,全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五通镇特产大全




五通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