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堤乡位于阳朔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杨堤圩,距县城39公里,离桂林市区50公里,总面积102.80公里。东与兴坪镇交界,西南与葡萄镇相连,北与雁山区大埠乡、草坪乡接壤。1968年成立杨堤公社,1984年改为杨堤乡至今,现辖杨堤、忠南、土岭、唐家、浪石、地水、浪洲7个村委及杨堤居委会,38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2721户,总人口1.1万多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3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7元。杨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境内群山耸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乡仅有耕地10009亩,其中水田6394亩,旱地3615亩。以农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2003年粮食总产量为3947吨,人均有粮349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沙田柚、黄皮果、柑橘、柿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盛产方解石矿﹙学名重质碳酸钙﹚,主要分部于唐家村委,矿藏量覆盖面积达4 0平方公里,矿质白度达9 5 %以上,现已经开采三个点,年产量达6万多吨,产品远销区内外。杨堤集镇是乡政府所在地,有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供销合作社、食品站、信用合作社等财政金融商业部门,文化广播站、中心小学、中心卫生院等文化卫生单位,及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执法机构。境内有初中一所,11个班,学生501人,教职工43人;小学5所,教学点6个,学生920人,教师63人;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2人,村医疗点10个。每逢一、四、七为圩日。连通桂阳公路的杨堤柏油公路是杨堤乡的主要通道,全长13公里。乡道有中南至土岭,土岭至下龙,中南至唐家,杨堤至半边渡,除杨堤、中南、土岭、唐家及浪石部分自然村,其它村委均尚未通车。开通有杨堤至阳朔班车,每20分钟一趟,出入十分方便。 “黄金水道”漓江从其境内穿过,长度达16公里,一路峰回水转,留下了许许福利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城东部,东与平乐县沙子镇、福兴乡交界,南与本县普益乡相邻,西与本县阳朔镇接壤,北与本县兴坪镇和恭城县西岭乡相毗邻,位于漓江北岸。镇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区70公里、阳朔县城8公里。全镇现有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18个自然村,3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695人,土地总面积约222.8平方公里。全镇地形属丘陵、山地,有耕地面积52868亩,林地面积11万亩,水库、山塘33处,其中中小型水库4座,常年有效蓄水量达1201万立方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1万人 | ·阳朔旅游·阳朔特产·阳朔十大特产·阳朔十景·阳朔名人·阳朔 | 450321202 | 541000 | 0773 | 查看 杨堤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阳朔镇 |
阳朔镇是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南面,东与福利镇、普益乡交界,南与高田镇相邻,西与白沙镇接壤,北与兴坪镇相毗邻。全镇现有5个村委、6个社区居委,87个村民小组、144个居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44231人,其中农业人口18509人,非农业人口25722人,全镇总面积76.5平方公里。阳朔镇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阳朔镇是旅游名县阳朔县城所在地,距桂林市区65公里,交通便利,国道321线、世界闻名的漓江河以及已动工兴建的桂梧高速公路横穿阳朔镇。通讯发达,2003年末,全镇有移动电话用户6800户,无线寻呼用户9200户,程控电话用户13183户(其中小灵通1884户),电话入户率89%。水电设施较完善,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要。阳朔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突飞猛进。200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3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38855万元,财政收入1305.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全镇有名的旅游景点10多年,如梦幻·刘三姐、徐悲鸿故居、东岭朝霞、西街、蝴蝶泉、遇龙河漂流等。以酒店、游船、工艺品店、运输业为主的乡镇企业2142家。有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一星级3家,还有几家星级宾馆正在建设、共有宾馆旅社142家,床位5177张,涉外饭店62家,床位3012张,客车164辆。2002年接待游客259万人次,住宿27.5万人次,旅游收入1.46亿元。阳朔镇农产品比较丰富,教育、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阳朔镇盛产沙田柚、阳朔香芋;特色养殖有乳鸽、二元0猪、高洲鸭蛋、七彩山鸡等;有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个(玉龙食品厂)。全镇共有中学4所、小学9所、幼儿园4所。文体活动非常丰富,有1个可容纳1500人的影剧院、2000人的室内体育场、文化馆1个,全镇可收看电视节目29套,有卡拉OK娱乐场所50多处,每逢节假日都有大型联欢晚会及演出,平时经常举办一些中外联欢晚会、球赛等。阳朔镇历史悠久,环境幽雅,历代名人学者驻阳朔论典颂经,是阳朔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企业投资者最佳的投资环境,更是中外游客旅游、休闲的好去处。1973年以来,有100多个国家首脑或领导人到过阳朔镇考察或旅游。. |
白沙镇 |
白沙镇地处阳朔县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里,南下阳朔县城9公里。全镇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辖区面积1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白沙镇始建于宋(960~1279)时,原在现址西北方1公里,清道光年(1821~1850)迁现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1950年为第1区,1954年改为白沙区, 1958年改为白沙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为白沙镇至今。白沙镇交通十分便利。321国道、建设中的南梧高速公路从北至南贯穿全境,与东西两方延伸的白富、白金公路,形成白沙镇“大十字”型的交通网络。镇境内基础设施完善,村村通四级公路、通电话。白沙镇是桂北最大的水果、苗木集散地,对周边诸乡镇、县的商贸都有影响,成为桂北最大的商贸市场之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9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亩第一期农贸市场,现已投入使用,第二期占地140亩的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投资400多万元,全镇的排污系统工程的建设已接近尾声。集镇范围内新建房屋林立,设计独特,镇容镇貌整洁,参加广西小城镇建设“南珠杯”活动中曾获“优秀城镇奖”称号。电力充足,集镇区有35千伏200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完全能满足全镇工农业生产、加工和生活的需要。有日供水量达3600多吨的自来水厂,可满足集镇区内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程控交换机电话容量达10000门,各村委都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发射塔4个,全镇移动信号覆盖面广。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集镇市区接通与县城联网的光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节目达20套。开通了信息网络,建立了“数字村镇”。镇上设有图书馆、影院、歌舞厅、宾馆、饭店、茶座,文化、娱乐、旅游等设施齐全。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粮食作物以优质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以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橙子、温州柑、生姜、辣椒、玉米、花生等为主,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堪称白沙镇四大名果。其中金桔2003年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种植面积达15000亩,年产1.8万吨,为全国最重要的金桔产区之一;全镇优质苗木培育达5000多亩,成为全国有名的优质苗木培育的生产基地。. |
福利镇 |
福利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城东部,东与平乐县沙子镇、福兴乡交界,南与本县普益乡相邻,西与本县阳朔镇接壤,北与本县兴坪镇和恭城县西岭乡相毗邻,位于漓江北岸。镇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区70公里、阳朔县城8公里。全镇现有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18个自然村,3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695人,土地总面积约222.8平方公里。全镇地形属丘陵、山地,有耕地面积52868亩,林地面积11万亩,水库、山塘33处,其中中小型水库4座,常年有效蓄水量达1201万立方米。全镇属亚热带气候,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盛产水稻、沙田柚、板栗、果蔗、柿子、柑橙、红瓜子、淮山等农副产品,是阳朔县三大产粮区之一和水果大镇。近年来,以青鸟的淮山、双桥的果蔗及忠和、洞心的夏橙,洞心、锁石村委的二元杂母猪养殖示范及双桥村委的鹧鸪养殖等为主的种养业,逐渐形成了福利的知名品牌辐射周边村委。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画扇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画扇第一镇”之称。全镇现有集体企业5家,私营企业2家,个体企业559个,从业人数3000多人。有阳朔县炮竹厂、福龙机砖厂、宝峰山木材加工厂等骨干企业。至2004年末,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684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478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03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288万元。境内有桂林与广州公路区内段20163线横穿东西,漓江“钻石水道”纵贯南北,水陆路交通十分便利。自1986年以来,共修建村级四级公路69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兴建了村委办公楼17座,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其中15个村委建起了两层的办公楼,实现了村村有钢混结构办公楼,建立首个村级“数字村”示范点,实现了镇、村信息上网。修建旅游鹦鹉码头及8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镇区主街道水泥路二期铺设等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得到完善。2003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镇。现有农贸市场占地8605.6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摊位300余个,是阳朔县乡镇市场中规模最大、设施功能最完善的钢筋水泥结构市场。筹资800多万元的二期水果、粮食、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目前正在加紧施工之中。逢二、五、八为圩日,赶集者多达1万余人。. |
兴坪镇 |
兴坪素以山水秀丽、景甲天下而著称,是“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县的旅游重镇。位于阳朔县城东北部,距阳朔县城25公里。世界著名的漓江蜿蜒流于该镇西南部,境内江段长达20多公里,两岸群峰连绵,如剑芒排扦,奇特怪异,万态千姿,绿水滢回,青山环列,倒影幢幢,翠竹成林,垂柳如茵,泛舟江心帆星点点,相映成趣。兴坪,桂林山水之精华,这里有著名的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僧伲斗嘴、朝板山、榕潭揽胜、雾绕青螺,这里有两个总统游过的神秘、古朴村落——渔村,这里有堪称世界岩溶奇观的——莲花岩,这里有被印制在1999年版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上的兴坪大河背秀丽风景。古往今来,兴坪秀丽的山山水水,引得无数骚人墨客为之陶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元帅曾在1963年畅游兴坪时写下了“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的不朽诗篇。兴坪古镇历史悠久,该地三国时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起即为熙平县治,治所设在今兴坪镇狮子嵅村。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熙平县治由狮子嵅迁往阳朔镇,此处仅作圩集,“熙平”经年深日久便渐讹传为“兴坪”,至今已有1730多年历史。全镇总面积305.4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下辖桥头铺、西山、古皮寨、书家堡、白山底、思的、大源、江村、西塘、水洛、兴坪、画山、渔村、大坪14个村委和兴坪街道、渔业2个居民委员会,171个自然村,1.04万户,4.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25万人;汉族42156人,其它民族 479人。兴坪镇地属丘陵,地势东高西低,镇西为岩溶地貌,群峰如剑芒排插,分列于漓江两岸,东半部属蒿坪龙山脉,山高坡陡,海拔多在400米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数以百计,最高峰是蒿坪龙,海拔1701米,是阳朔县最高点,境内有漓江、大源河,湖家源流经境内。兴坪镇自然资源丰富。全镇有耕地44032亩,其中水田27735亩,旱地16297亩,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玉米、香芋、花生、大豆、板粟、甘蔗等。水果主要以沙田柚、柿子、夏橙、金桔、桃李为主,其中以沙田柚、夏橙、金桔最为有名。兴坪镇的香芋从1999年起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芋类专用食品,2002年向国家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商标,成为阳朔县最早注册商标的农产品;金桔曾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农产品称号;沙田柚1995年获农业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1998年在全国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 |
葡萄镇 |
葡萄镇位于县城北面,南接白沙镇,东临兴坪镇,西与临桂的南边山乡和六塘乡接壤,北连雁山区,离县城22公里。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辖葡萄、福旺、仁和、马岚、垌村、周寨、杨梅岭、报安、陵陂、下岩、西岭11个村委会和葡萄镇居民委员会,共87个自然村,8573户,3.3379万人,其中汉族3.2729万人,壮族558人,回族71人,其它民族2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2人。葡萄集镇是葡萄镇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镇政府所在地福旺街,镇设有公安派出所、财政所、税务所、工商所、农业服务中心、文化站、合作社、食品站、粮管所、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信用社、中心医院、职业高中、初级中学、中心小学、镇办企业和农贸市场。其中,初级中学占地面积七十亩,建筑面积约6680平方米,教职工110人,32个初中班,学生1800多人,是阳朔县规模最大的乡镇独立初级中学。葡萄新市场位于桂阳公路线4公里处,1986年筹建,1997年竣工,新市场建成后,对葡萄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成为了葡萄镇以及相连的金宝乡、兴坪镇、临桂县部分乡镇的农产品集散地。葡萄积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镇有耕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水田2.46万亩,旱地1.57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玉米、高粱等杂粮,经济作物以葡萄、翠梨、沙田柚、早熟板栗、脐橙、西红柿、生姜、花生为主。近年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2002年始起,先后建成了全县葡萄种植基地、“名特新稀优水果十里长廊”、13个花卉苗木基地,“桂园花场”。葡萄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企业户数从1976的17家发展到2001年的579家,创办了八塘工业园区,工业产品主要有优质竹凉席、竹筷、生木健身板鞋、果脯、米酒、食品袋、家私、皮箱、石材等,品种多,规格全,档次高,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和国家。葡萄镇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镇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有名的古石城、观音岩均在葡萄境内,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为了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民居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开发活动。目前,葡萄镇民居旅游规模正不断扩大,杨梅岭民居旅游示范点去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 |
高田镇 |
高田镇位于桂林市南面,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东与普益乡相邻,西与金宝乡交界,北与阳朔镇毗连,南与荔浦县接壤。全镇辖11个村委会,人口3.5万人,其中壮族占58%,为桂林市最大的壮族群众聚居地。高田镇物产丰富。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玉米、高梁等杂粮,经济作物以沙田柚、桠柑、柿子、酸梅、板栗、西瓜、香瓜、花生、黄豆、辣椒、茨菰为主。全镇有耕地面积40775亩,其中水田30440亩,旱地10730亩。粮食年总产量20400多公斤,水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年产水果近7000吨。高田镇的特色农产品有茨菰、酸梅等,高田茨菰在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化肥,2002年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标准认证,2003年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产量达4000多吨,酸梅可加工制作成罐头食品。高田镇旅游资源丰富,为阳朔最重要的风景区。境内奇峰林立,千姿百态,田园风光旖旎,环境怡人,金宝河、遇龙河蜿蜒于奇峰田园之间,构成一幅和谐的天然画图。大榕树、月亮山等景区早已闻名于世,聚龙潭、鉴山寺等新景点游人如织,菩萨岩、水岩的泥巴浴令游客流连忘返,龙潭、朗梓等村拥有阳朔县最大的古建筑群,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境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构成了高田旅游的主线。近年来,高田镇党委、政府认真实施“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特色旅游项目,发展旅游经济。民居旅游、田园风光游、竹排漂游、骑车背包游逐渐成为高田镇旅游热点。现全有民居旅馆60户家,拥有床位320多张,农家饭55家,经营竹筏211张,旅游经营摊位42个,有探险、洗泥巴浴岩洞4个,田园风光及寻幽访古游览线路4条(大榕树——棋丘树、大榕树——乐响、大榕树——龙潭、大榕树——朗梓),全镇旅游从业人数1000人,其中获导游证书的农民导游124人。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旅游工艺品开发,古登和朗梓的竹雕、木雕,工艺精湛,蕴涵着浓厚的壮乡民族文化气息,深受游客欢迎,产品供不应求。据统计每年到高田的游客达150多万人,全镇旅游业年收入近300万元。. |
金宝乡 |
金宝乡位于阳朔县西部,东出白沙镇,南界高田、荔浦县双江二镇,西与永福县堡里乡接壤,北与葡萄镇和临桂南边山乡毗邻,乡政府机关所在地金宝街信廉路。全乡辖12个行政村合金宝居民区,182个自然村,总人口31091人,总面积约205平方公里。金宝乡是阳朔县唯一的林乡区,森林覆盖率为76.3%,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旅游资源丰富。金白公路(金宝——白沙)、金葡公路(金宝——葡萄)、金高公路(金宝——高田)在此交会。金宝竹凉席、竹木保健鞋、山水竹筷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盛产香菇、黄竹笋等农副产品,特别是以金宝山土鸡、竹鼠、山蛙、野鸡等特种养殖闻名区内外,境内有素称“小漓江”的金宝河以及旅游胜地遇龙河、大桥风雨桥、久大水库、阳朔垌水库、紫竹林、南峰寺等。金宝乡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8298万元,第一产业总产值7281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9550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967万元。财政收入4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万元。全乡现有乡镇企业157家,主要从事竹制品、食品、米酒、农副产品、石材等产品生产和加工,其中竹凉席、山水竹筷、竹木健身板鞋、腊制香猪肉、蜂王酒、香菇、笋干等产品成为客商的-货,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运输、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境内有两所初中,12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238人,在校学生3349人。该乡旅游胜景有:古老的大桥风雨桥和百年之久的佛教圣地南峰寺、紫竹林何必鼠、垂钓的理想场所久大水库、阳朔垌水库以及风光秀丽的金宝河流域。大桥风雨桥是桂林唯一的壮族风雨桥,位于金宝碎江河之下游,始建于通知庚午年(公元1870年),全长56米,宽4米余,桥两端及中央建有三层亭阁,与碧波绿水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久大水库位于金宝乡西北部,依金葡公路旁,积雨面积27.7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83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16万立方米。环境优美,烟波浩淼,如诗如画,是休闲、自娱、避暑、踏青、垂钓的理想场所;金宝河发源于金宝的三盘、兴界,流经久大、金宝、大桥行政村和高田的安定、龙村、龙潭、风楼行政村至穿岩村东侧遇龙河汇合为田家河,全长40公里,河宽22-35米,水深约0.3-0.5米,是徒步旅游的理想地。. |
普益乡 |
普益是个美丽而宁静的江边小镇,原称小湾圩,1909年始由小湾举人莫自逸捐资建圩以来,已将近100年的历史。后取普天得益之意,故名普益。普益乡位于阳朔县城的东南面,漓江“刘三姐水上公园”的下游段,乡政府所在地设在普益街,它与县城水陆两通,交通十分便利。水路距县城20公里,陆路距县城17公里。全乡地域面积70.2平方公里,它北与福利新寨相邻,东南与平乐福兴乡隔江相望,西南与荔浦县毗邻,西北与高田、阳朔接壤。普益乡下辖留公、普益、大山、上游、古乐、上观、勇村、木桥等8个村委和普益街1个居委会,56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1914人。其中壮族4573人,瑶族164人,苗族12人、侗族4人、回族5人,水族1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普益乡是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小乡,全乡有农业人口11663人,耕地11138亩,人均耕地0.95亩。年产粮食3877吨,水果7436吨。土特产主要有:公子米、虫仔鸡,柿饼、砂糖桔、红江橙、阿尔及利亚夏橙、板栗、漓江清水鱼。2003年实现全年农业总产值56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37元,财税收入87.11万元。全乡现有程控电话1000多部,电话入户率达到38.5%;共有闭路电视2000多户,电视覆盖率达到80%。现有中小学9所,卫生院1所,合作医疗卫生所11所,拥有技术人员24人,就医非常方便。普益乡先后获得了“桂林市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工作先进乡镇”、“阳朔县‘-’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党委“、“桂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阳朔县2003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模范达标乡镇”、“桂林市防‘非典’工作先进乡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村民自治模范乡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普益乡风景秀丽。主要景点有留公三色潭、留公古民居、得月楼、玉女挑水,普益老街,普益鲤鱼洲风光,普益码头莫自逸名句,上观韦氏宗祠、古乐祠堂等。 普益民间文化活动内容丰富,除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外,还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活动——十月香、三月三等。留公十月香,一年一度,唱灯、舞狮,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远方的朋友们,欢迎到普益来!纯朴、温柔的普益姑娘们,会用“赛过少女温柔的公子米”和“好过鸟的大山虫仔鸡”热情地款待你们,使你们游得开心,吃得也开心,让你们高兴地来满意地归!. |
杨堤乡 |
杨堤乡位于阳朔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杨堤圩,距县城39公里,离桂林市区50公里,总面积102.80公里。东与兴坪镇交界,西南与葡萄镇相连,北与雁山区大埠乡、草坪乡接壤。1968年成立杨堤公社,1984年改为杨堤乡至今,现辖杨堤、忠南、土岭、唐家、浪石、地水、浪洲7个村委及杨堤居委会,38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2721户,总人口1.1万多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3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7元。杨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区,境内群山耸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乡仅有耕地10009亩,其中水田6394亩,旱地3615亩。以农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2003年粮食总产量为3947吨,人均有粮349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沙田柚、黄皮果、柑橘、柿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盛产方解石矿﹙学名重质碳酸钙﹚,主要分部于唐家村委,矿藏量覆盖面积达4 0平方公里,矿质白度达9 5 %以上,现已经开采三个点,年产量达6万多吨,产品远销区内外。杨堤集镇是乡政府所在地,有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供销合作社、食品站、信用合作社等财政金融商业部门,文化广播站、中心小学、中心卫生院等文化卫生单位,及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执法机构。境内有初中一所,11个班,学生501人,教职工43人;小学5所,教学点6个,学生920人,教师63人;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2人,村医疗点10个。每逢一、四、七为圩日。连通桂阳公路的杨堤柏油公路是杨堤乡的主要通道,全长13公里。乡道有中南至土岭,土岭至下龙,中南至唐家,杨堤至半边渡,除杨堤、中南、土岭、唐家及浪石部分自然村,其它村委均尚未通车。开通有杨堤至阳朔班车,每20分钟一趟,出入十分方便。 “黄金水道”漓江从其境内穿过,长度达16公里,一路峰回水转,留下了许许福利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城东部,东与平乐县沙子镇、福兴乡交界,南与本县普益乡相邻,西与本县阳朔镇接壤,北与本县兴坪镇和恭城县西岭乡相毗邻,位于漓江北岸。镇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区70公里、阳朔县城8公里。全镇现有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18个自然村,3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695人,土地总面积约222.8平方公里。全镇地形属丘陵、山地,有耕地面积52868亩,林地面积11万亩,水库、山塘33处,其中中小型水库4座,常年有效蓄水量达1201万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