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 灵川县 >> 公平乡

公平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公平乡谷歌卫星地图)


公平乡简介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桂政函[2013]242号文件,灵川县青狮潭镇更名为九屋镇,设立公平乡,以推动和促进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50323205 541000 -- 查看 公平乡谷歌卫星地图

公平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公平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灵川镇

  灵川镇是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湘桂铁路、桂黄公路、漓江呈“川”字纵贯全境,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124个自然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 7.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有耕地2912公顷,旱地333公顷。   城区灵川镇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本地的区位优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针,使全镇的两个文明建设一年上一个台阶。199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工业总产值35000万元,为年计划的113.8%。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3元,比上年增加148元。该镇连续四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执行岗位责任制一等奖。   城区农业是灵川镇的主要经济支柱,在全镇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9年大力推广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完成种植面积3771公顷,实现总产2291.6万公斤;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359公顷;改造和扩种水果面积133公顷,牲猪出栏40072头,存栏26254头;三鸟出笼1318161羽。   城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现已初县规模,形成了龙头岭工业开发区和灵勃路口工业开发小区,主要产品有结晶硅、电石、石灰、水泥、红砖、片石等几十个品种。1999年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175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5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0万元,新上项目12个,其中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个。   城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620万元,(含滚存结余,1999年当年实现1268万元),比上年增长0.5%。保证了全镇各项事业费的开支,做到收支平衡。   城区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湘桂铁路、322国道、桂海高速公路、漓江纵贯全境、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村村通公路、通电以及程控电话的开通,为灵川镇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有利条件。   城区灵川镇现有初中3所,在校学生1841人、小学21所,在校人数6106人,中小学教职员2390人。近几年来,学校的教学秩序明显好转,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普九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卫生事业:有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45人,病床15张,村级医务室12个,村级卫生员35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村村通广播,部分村队安上有线电视,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大圩镇

  大圩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大圩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 24’30’’--1100 25’30’’,北纬250 10’50’’--250 11’05’’。行政区划面积193.78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耕地35.2公顷。下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61个自然村。大圩古镇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商品集散地。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城区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市,百尺清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昏后,壮人荷叶裹盐归"。清为桂林东乡"水陆码头",抗战时期有"小桂林"之称,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沿江亦形成十多个靠码,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之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状况。如今,沿江约2华里的老街多用青石板铺设路面,基本保持当年的格局和风貌,风格别具。很多的建筑保持较好,如高祖庙、清真寺、祠堂、廖宅(东方街47号)、黄宅(民主街28号)、李宅(民主街37号)等等,有二进、三进的深宅大院。长约1公里的青石板街、河卵石拼花的道路依旧古香古色,街区之间的隔火墙,沿街骑楼,可拆卸的木结构铺面等,使沿街的古风依旧。此外,镇内还有许多名人的活动遗迹,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灵川最早的0组织--0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0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毛洲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镇内有万寿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单拱石桥,位于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体稳健古朴,为县重点保护文物。.  

定江镇

  灵川县定江镇位于灵川县南大门,与桂林叠彩区相连,距桂林市中心仅4公里,总面积84.4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61个自然村、1个城镇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6万多入,有耕地面积2.8万亩。    定江镇原址在定江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函[1991]88号文件批复,同意定江迁移至八里街。1992年经自治区批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元月经自治区批准撤乡改镇后,定江镇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从定江圩搬迁至八里街经济开发区。镇内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桂黄公路、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铁路穿腹而过,桂林火车始发站距镇政府办公地不到400米,98年全镇实现了61个自然村通公路,7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通程控电话。    近几年来,定江镇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是全县产粮重镇之一,国家三期农业综合开发万亩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带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镇内有奉富的页岩砖厂,现有12个页岩砖厂。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5413万元(90年不变价),乡镇企业总收入28588万元,财政收入174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68元。2001年被自治区评为“文明镇”。    镇政府所在地八里街,距新建的桂林火车始发站仅400米,城镇面积1500亩,水、电、路、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学校、医院、市场完善、城区建成率达90%,成为一个集工、商、贸于一体的卫星城镇,镇三号工业区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三街镇

  三街镇位于桂林市北部,为灵川县北门户。距桂林市中心23公里,湘桂铁路、桂黄一级公路纵贯全境,漓江、潞江河穿过三街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11个村委,1个居委会,总人口2.08万人,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0.9公顷。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昔有文笔千秋一一千秋峡等“灵川八景”,今有新开辟和发现的溶江漂流、石达开翼王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该镇贮藏有丰富的赤铁矿、石灰石、河沙等矿,盛产竹、木、柑桔等经济作物。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了以干亩草莓、千亩葡萄为龙头的名、特、优新水果种植。1998年,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57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3元,全镇的经济正朝着可持续性方面大发展。.  

潭下镇

  潭下镇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城西7公里,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l43.42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1万人。    潭下镇系桂北商贸重镇,交通发达,经济开发早,是灵川县西北地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当今灵川县农、工、贸并举的龙头乡镇之一。全镇有耕地3319.5公顷。是广西重要商品粮基地,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吨;有水果林2.3万亩,年产量1.68万吨,素有“柑桔之乡”美誉;黄豆种植历史悠久,年产量500多吨,又有“黄豆之乡”的盛名;竹编、铸铁、精制木器等是农村传统工艺;家禽饲料颇具规模,被定为桂林市副食品生产基地的老街麻花鸡生产基地年出笼肉鸡100万羽。现全镇有具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30余家,从业人数3000多人;白云化工有限公司系灵川县最大的明星私营企业,2001年产值1506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48万元;金山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轻质碳酸钙系列产品夺得全国同行“质量、产量、销量第一”之殊荣,2001年产值1669万元,上缴税金136万元。农贸市场活,潜力大。集镇城区面积达100公顷,正在扩建中的市场建成后达16856平方米,为灵川最大农贸市场,现圩日交易人数达4万人,市场日均成交额达70万元。   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元,财政收入760万元。.  

九屋镇

  九屋镇位于桂林市区西北30公里处,是广西历史悠久的古镇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这里有以佛教文化闻名于世的龙岩禅院,以漂亮著称的东江,有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东源瑶寨,更有“华南第一湖”的青狮潭水库和江头古村的儒家文化。   

灵田镇

  广西区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位于桂林市区北面,灵川县城东面,距桂林市区35公里,灵川县城26公里,均为三级柏油路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人口27814人,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8.6,极端最低温度-1,年降雨量1614毫米,4-6月份为全年降雨量的高峰期,占全年降雨量的51%。该乡社会治安稳定,从1995年至今没有发生过群众械斗,集体-及其他重大案件,人民安居乐业,地方民风淳朴,村民待人热情大方。灵田乡集贸市场人流量6000余人,因与兴安县、桂林市、灵川县城相临,市场工农业产品交流量大,在此购买生活资料极为方便。乡政府附近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的灵田初中、灵田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学校纪律严明,教学质量较高,方便来此兴办工农业企业的投资商及其聘请的职工子女就学。   总之,该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供电、人文、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灵田乡政府率领全乡人民热诚欢迎各界人士、各位客商前来考察兴办各种文化经济项目,我们将给予最好的服务、最优惠的条件以及全方位的支持,为投资商来我乡投资创造最好的环境。.  

潮田乡

  潮田乡位于灵川县城东南部。东与大境毗邻:南与阳朔县交界:西与大圩接壤;北至海洋。交通方便,形成“十”字形交通枢纽。全乡辖10个村委会,1个街委会,117个自然村,共有2.6万人。乡人民政府驻潮田街,总面积21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25公顷,有林面积9011.5公顷。距桂林市23公里。以城郊型经济为主。主产粮食为水稻、玉米。.  

大境瑶族乡

  大境瑶族乡位于灵川县东南部,东界恭城县、灌阳县,南邻阳朔县,西接潮田乡,北连海洋乡。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64公里。洞(洞井)大(大境)公路穿山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大境瑶族乡属高寒山区,位于海洋山西麓。全乡人口1.2692万人,是瑶族聚居地。共有水田面积8573亩,早地面积6573亩。物产资源丰富。林木资源有杉、松、茶、白果树、三木药材、八角、毛竹等;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铅锌矿,据地质专家考察,贮藏量居广西第二;土特产有水蜜桃、香菇、笋干、茶叶等:盛产果菜,尤以红宝石西红柿最为有名。畜牧业兴旺,主养山羊、猪、鸡、鸭等。全乡有企业347家,全年工业总产值10000万元大关。.  

海洋乡

  海洋乡是远离县城48公里的山区乡镇,总面积216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个街委会,总人口24212人,有耕地面积280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9987亩,是一个典型缺水型高寒干旱乡镇。    该乡以一红(西红柿)、一白(白果)、一绿(绿辣椒)、一紫(紫长茄)为主的四色农业争奇斗妍,竞相发展,每年都种有8000亩的华南红宝石西红柿,平均亩产可达8000多斤;总产值可达2500万元;种有白果树56万株,其中老树1700多株,年产白果650吨左右;另外还发展1500亩的辣椒,700亩的紫长茄的种植规模。仅这“四色”农业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800多元。    此外,在“四色”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还发展以海洋青梨、上海蜜桃、油桃、国庆桃的水果生产,力争今年下半年发展400亩的优质梨基地,使全乡突破1000亩的种植规模,创造了一个山上海洋。.  

兰田瑶族乡

  兰田瑶族乡位于青狮潭湖北面,邻“两县”(龙胜、临桂)“三乡”(九屋、公平、青狮潭),始建于1 986年元月,是灵川县两个瑶族乡之一,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全乡辖3个村委会,22个村民小组,75个自然村,现有人口6200多人。   全乡有森林面积25.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3万亩;有耕地4250亩,其中水田3862亩,人均有水田0.62亩,境内水资源丰富,全乡水电蕴藏量为9600千瓦,可开发5600千瓦,目前已开发1200千瓦,建小水电站1座。    竹木是主要经济支柱。全乡年产毛竹100万根左右。1998年以前年产木材3000立方米。毛竹加工后的成品(如:筷子、水果串、铁包串等)远销东南亚等地。主要特产有香茹、木耳、竹笋、灵香草等,近年来新种“三木”药材5.5万多株,柑桔1.8万多株,白果2.42万株,丛生竹1.23万株,初步形成了“以竹木为龙头兼多种经营”的格局。1998年荣获国家民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公平乡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桂政函[2013]242号文件,灵川县青狮潭镇更名为九屋镇,设立公平乡,以推动和促进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  


公平乡特产大全




公平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