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环境
夏郢镇位于桂江、思良江畔,苍梧县的东北面,古称“多贤之乡”。地灵人杰,人才辈出,镇政府驻地距苍梧县城35公里,距梧州市20公里,全镇总面积227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委会,2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610人。
夏郢镇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四面群山环抱,岭南余脉天洪岭屹立在其北面,形成天然屏障,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桂江支流思良江自北向南蜿蜒贯穿全镇入桂江,北回归线穿过境内。年平均气温21.1℃,日照充足,无霜期年约340天。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以上,适合大部分南亚热带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农田四季均可耕种,可一年三熟。
全镇有耕地面积3.67万亩,人均耕地0.8亩,其中水田3.16万亩,旱地面积0.46万亩,主产优质水稻和粉蕉、西瓜、蔬菜,兼种花生、红薯、甘蔗、木薯、粉葛、芋头、豆类等经济作物。经济林果主要有八角、玉桂、龙眼、黄榄、柑桔、三华李等,其中八角林种植面积2万亩,有山林面积23.28万亩,年产松脂1500吨。矿产资源丰富,有金矿、银矿、水晶石的石类矿,今开采的有石坎冲银矿。
夏郢镇人民热诚欢迎国内外广大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和投资办厂,同展夏郢之宏图,共创“名乡名镇”、“多贤之乡”。
二、基础设施
夏郢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内村村通公路。水路有梧州至宦家湾码头的桂江航线;陆路县通旺狮公路贯穿境内10个村委,通过夏郢至梧州20公里水泥路,北可达贺州、桂林,往东可直达珠海、深圳等地。
夏郢镇水电设施齐全,通讯网络极力完善,镇内村村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全球通、八桂通等通讯网覆盖全镇,有线及无线电视接收信号较强。
夏郢镇内金融、邮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网点齐全。金融服务网点分布较广,可进行全国通存通兑,电汇24小时即可到达,能为客商提供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健全,达到人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6万人 | 227平方公里 | 450403102 | 543000 | 0774 | 查看 夏郢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东街道 |
城东街道位于广西梧州万秀区。下辖: 450403001001 111 中山社区 450403001002 111 大-区 450403001003 111 云盖社区 450403001004 111 石鼓社区 450403001005 111 贺院社区 450403001006 111 云龙社区 |
城南街道 |
城南街道位于广西梧州万秀区。下辖: 450403002001 111 五坊社区 450403002002 111 南中社区 450403002003 111 阜民社区 450403002005 111 平-区 450403002006 111 平西社区 |
城中办街道 |
城中办街道位于广西梧州万秀区。下辖: 450403003001 111 民主社区 450403003002 111 四坊社区 450403003003 111 北山社区 450403003004 111 东正社区 450403003005 111 冰泉社区 |
城北办街道 |
城北办街道位于广西梧州万秀区。下辖: 450403004001 111 桂北社区 450403004002 111 桂江社区 450403004003 111 华机社区 450403004004 111 钱鉴社区 450403004005 111 百花社区 450403004006 111 白云社区 |
角嘴街道 |
角嘴街道位于蝶山区西部。角嘴,即三角嘴,因其地处三江会合处形成一个伸向江中的三角形半岛而得名。“三角嘴”被作成梧州市的一个区划,代表河西城区。角嘴街道原辖属范围西至白后村东至三角嘴一带。明代,西段是训练兵马的教场,称古较场。至清末,此处已成为大片菜地。许多外地人迁来这里居住,耕种,落籍。逐步成为城市郊区,在这里居住的大都是农民。三角嘴地段,清代属梧州府苍梧县管属的水西坊,宝伦坊。民国时期属河滨镇。1949年,其区划范围包括到沿江一带及富民坊和大学路地段。1953年,曾与文澜路、大学路合并统称角嘴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与该路平行走向的新马路建成,命名为角嘴路;原角嘴路则更名为角嘴后街。1950年1月~1953年5月属河滨镇。1953年5月~1955年8月属梧州市第二区。1955年8月~1958年9月,属梧州市人民委员会角嘴街道辖属。1958年9月~1960年4月属河西区辖属。1960年4月~1980年8月属蝶山(向阳)人民公社、蝶山区辖属。1992年3月~2002年8月,角嘴街道辖角嘴路居委、工厂一路第一居委、工厂一路第二居委、新兴一路第一居委、新兴一路第二居委、新兴一路第三居委和第四居委、高旺路居委、胜隆里居委、西堤二路居委。2002年8月,实行社区建制,角嘴街道辖新兴社区、珠山社区、新华社区、奥奇丽社区、高旺社区、潘塘社区、塘源社区。辖街道22条。 清光绪三年(1877年)在三角嘴就有一家中国人(广东人)开办的工厂——炼锑厂,为广西省第一家工厂。光绪二十三年,梧州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梧州许多工业都在这里立足,开发和奠基。民国12年(1923年),军阀沈鸿英在三角嘴开办银钱局(铸钱工场)。至1949年,在三角嘴地段开办的工厂累计达30多家,其中包括日用品、纺织、化工、机械、铸造、食品、工业、炼油、林产化工等。角嘴街道成为梧州市最早的工业区。至20世纪80年代,河西工业区工厂已发展到80多家。90年代,梧州市人民政府调整梧州市工业布局,将河西工业区的工厂分期分批迁出远郊。三角嘴一带又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地段之一。2010年,角嘴街道共有行政、事业单位60多个,主要行政、事业单位有梧州市建筑设计院、梧州市水利电力局、梧州市防汛指挥部、中国银行梧州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梧州中心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梧州支行、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梧州分公司、梧州石油分公司、梧州市水文局、梧州航道工区、梧州市环保局、梧州市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卫生监督所等。有新兴、文澜2个菜市场。 角嘴街道是梧州市教育事业开发最早的区域。明成化元年至二十三年(1465~1487年)广西总督韩雍首先在珠山南麓的白鹤观建立书院,接受儿童入学读书,是有历史记载的梧州最早的“学堂”。并在白鹤观创办菉漪书院。明泓治年间在桂江北岸建龙泉书院。民国17年(1928年)在蝴蝶山建立广西第一所大学广西大学。1958年,在珠山创建梧州大学。2010年,角嘴街道共有中小学10所,其中包括广西重点高中(梧州高中)1所,有幼儿园12所。角嘴街道成为梧州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较早和学校集中的区域。 2000年,角嘴街道共有人口3.22万人,2003年有人口3.23万人,2006年有人口7.47万人。2010年,有人口5.18万人。 |
东兴街道 |
东兴街道位于蝶山区西北部。明清时期属梧州府苍梧县三云村,民国时期属苍梧县东兴乡,1949年划入梧州市管辖。20世纪50年代部分地段划入梧州市郊区,部分地段划入梧州市角嘴街道管辖。60年代后,划入蝶山人民公社管辖。1979年3月,梧州市革命委员会对城区和郊区的行政区划进行明确划分,东兴街道管辖街道7条。 1984年重新命名上三云路、下三云路、西环路3条街道,至1992年3月成立东兴街道,辖蝶山一路第一居委会、蝶山一路第二居委会、蝶山二路居委会、工厂二路居委会、步埠路第一居委会、步埠路第二居委会、上三云居委会、龙骨路居委会、三云东居委会、西环中路居委会、工厂二路居委会、三和里居委会。2002年8月,实行社区建制,东兴街道辖上冲社区、下冲社区、龙骨社区、步埠社区、上三云社区、下三云社区、蝶彩社区、西环社区,共社区8个,街道28条。至2010年12月不变。 2010年,东兴街道所辖区域共有行政事业单位48个,其中有自治区重点职业高中1所,大专院校3所。主要行政事业单位有梧州市供电局、中国南方电网、梧州市自来水公司、梧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梧州市中恒集团、梧州市技监局、梧州市国土资源局、梧州市税务局、梧州军供站、梧州市民政局、梧州市卫生局、梧州市妇幼保健院以及梧州市宝石城、梧州市委党校、广西电大梧州分校、梧州市消防支队、武警梧州边防检查站、梧州市-蝶山分局等。 东兴街道辖属的步埠路、西环路、下冲路、龙骨路等街道是人工宝石的主要加工区,共有从事人工宝石加工人员2.5万人(大部分是外来工)。2006年12月共有人工宝石收发经营户352户。被称为“人工宝石街”,年加工人工宝石300多亿粒。占全国人工宝石生产量的95%。2004年、2005年、2006年、2010年,梧州市第一至第三届和第七届国际人工宝石节在西环路的梧州宝石城和星朗名都举行。形成了以宝石城、星朗名都为主的人工宝石饰品交易中心和市场。 2000年,东兴街道人口6.6万人,2003年5.36万人,2006年5.41万人。2010年,有人口8.46万人。 |
富民街道 |
富民街道位于蝶山区东北部。所辖区域,明清时期属梧州府管辖称富民坊。民国时期属苍梧(梧州)管辖称富民乡。所辖街道(村)包括大学村、三云村、富民上村、中村、下村。1949年后,将村的主要街道定名富民路,并逐渐延长,至2006年,共分为富民一、二、三路。 1953年5月~1955年8月,富民路属梧州市第一区辖属,莲花山路、太和路(冲)、新民路等属市郊区辖属。1955~1958年8月,富民路属抚河街道办事管辖,1958年9月~1960年4月,富民路为梧州市城北区辖属。1960年5月,梧州市城北区公所撤销。1960年5月~2006年12月,富民街道归蝶山区辖属。 1992~2002年7月富民街道辖文澜路第一居委会,文澜路第二居委会、大学路居委会、富民一路第一、第二居委会、富民二路居委会、莲花山路居委会、太和路居委会、富民三路第一居委会、一建司(宿舍)居委会、枣冲居委会、文澜里居委会、文澜路环山道居委会。2002年8月,实行社区建制,富民街道辖傍山社区、大学社区、枣冲社区、富民社区、富新社区、富和社区、东山社区、莲花山社区,2005年8月成立富康社区。2010年富民街道共辖社区9个,街道24条。其中大学路的命名始于民国16年(1927年),当年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修筑此路通往广西大学校区(蝶山),故取名大学路。并在白鹤山北侧大学路入口处(今河滨公园公交站处)建造拱式牌坊,称“双十门”,门额题字为“大学之道”。并撰有对联:“致之格物,明德新民”,由当时梧州市市长蒙民伟手书。进入牌坊后,就是大学路。20年,广西大学还在大学路东头桂江河边修建码头,称大学码头。民国19年(1930年)7月,广西大学扩展到白鹤山,梧州商埠局修建了大学支路,分为大学街(今桂江一桥西桥头至梧州高中操场及大山脚)和大学二路(包括今一中花圃、一中校区和步埠路)。并在鹤山洲山顶(今第二职业中学)建农学院。广西大学校区占地约0.6平房里。大学路于1953年曾一度并入角嘴路,1971年起,该路分段改建和扩建。1982年调整延伸至蝶山一路。在大学路处(一中花圃)原称“十五间”,这是梧州市一处历史地域标志,因为此处原有15间屋而得名。 民国15年(1926年),梧州电力公司择地在富民坊榜山兴建梧州火力发电厂,进口德国发电机3台,可供电力600千瓦时。21年8月,广西省政府将梧州电力厂改由省经营。1958年12月,电力厂从榜山迁至莲花山。 民国20年(1931年)富民坊开设米机厂,代政府加工公粮。23年,商人黄伟廷等在富民坊办起织造厂,生产毛巾,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成立梧州市西华毛巾厂。富民工业区,主要以日用品和食品生产,粮油加工为主。1958年后逐渐建立有重工业、轻工业厂家。至20世纪90年代后,已有锻压机床厂、光学仪器厂、制药厂、炭素厂等20多家轻重工业在富民路建厂。工业区用地面积40万平方米,占全市工业区用地面积的16.3%。 1958年开发莲花山工业区。工业区以机械和铸造工业为主。当时,梧州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要把莲花山建成梧州市第一个机电工业基地。至20世纪80年代,莲花山已成为以电机、机械、铸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主要工厂有锅炉厂、电厂、起重设备机械厂、铸造厂、船用机械厂、制钉厂、电筒厂等共10多家工业企业,用地面积69.7万平方米。 20世纪50至60年代,在富民路一带先后发现和发掘了汉代古墓56座,分布面积达2平方公里。在上述范围内,发掘出西汉早期至晋朝的各种文物11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墓砖、陶器和玉器。 2010年,富民街道有本科大学1所,校区占地面积700多亩,在校生1.4万人;自治区重点中学1所,实验小学1所,小学2所,技工校3所。其他有市直、自治区直行政事业单位梧州市财政局、梧州市教育局、梧州市福利院、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梧州盐业公司等。 2003年,富民街道共有人口5.42万人,2006年富民街道有人口5.96万人。2010年,有人口5.08万人。 |
龙湖镇 |
龙湖镇位于广西梧州蝶山区。下辖: 450404101201 111 新民村 450404101202 220 高旺村 450404101203 220 旺步村 450404101204 220 塘源村 |
城东镇 |
城东镇毗邻县城,全镇辖两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总人口 43430人,面积204.47平方公里,交通便利。 城东镇农业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经年作物有甘蔗、木薯、花生等,水果以龙阳、西瓜、香蕉为主。近年来城东镇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了城东大同万亩高效农业园、邓广2万亩西 瓜示范片。高效农业园引进香蕉喷灌种植2000亩,引进优质高产木耳种植,发展.养蚕业。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城东镇充分发挥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乡镇企业。有年产12万吨的香山水泥建材厂,产品525#、425#水泥获国家质量认定;有年产2000吨以上的淀粉场4个。近年来又引进花生深加工、变性淀粉开发、木材加工等项目。同时,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红岭商贸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镇集体企业13个,个体私营企业843个,红岭商贸区被区政府授予乡镇企业示范区。全镇经济建设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08亿元,财政收入703万元。. |
夏郢镇 |
一、自然环境 夏郢镇位于桂江、思良江畔,苍梧县的东北面,古称“多贤之乡”。地灵人杰,人才辈出,镇政府驻地距苍梧县城35公里,距梧州市20公里,全镇总面积227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委会,2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610人。 夏郢镇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四面群山环抱,岭南余脉天洪岭屹立在其北面,形成天然屏障,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桂江支流思良江自北向南蜿蜒贯穿全镇入桂江,北回归线穿过境内。年平均气温21.1℃,日照充足,无霜期年约340天。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以上,适合大部分南亚热带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农田四季均可耕种,可一年三熟。 全镇有耕地面积3.67万亩,人均耕地0.8亩,其中水田3.16万亩,旱地面积0.46万亩,主产优质水稻和粉蕉、西瓜、蔬菜,兼种花生、红薯、甘蔗、木薯、粉葛、芋头、豆类等经济作物。经济林果主要有八角、玉桂、龙眼、黄榄、柑桔、三华李等,其中八角林种植面积2万亩,有山林面积23.28万亩,年产松脂1500吨。矿产资源丰富,有金矿、银矿、水晶石的石类矿,今开采的有石坎冲银矿。 夏郢镇人民热诚欢迎国内外广大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和投资办厂,同展夏郢之宏图,共创“名乡名镇”、“多贤之乡”。 二、基础设施 夏郢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内村村通公路。水路有梧州至宦家湾码头的桂江航线;陆路县通旺狮公路贯穿境内10个村委,通过夏郢至梧州20公里水泥路,北可达贺州、桂林,往东可直达珠海、深圳等地。 夏郢镇水电设施齐全,通讯网络极力完善,镇内村村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全球通、八桂通等通讯网覆盖全镇,有线及无线电视接收信号较强。 夏郢镇内金融、邮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网点齐全。金融服务网点分布较广,可进行全国通存通兑,电汇24小时即可到达,能为客商提供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健全,达到人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