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 >> 龙圩区 >> 龙圩镇 >> 寨中村

寨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寨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寨中村简介

  寨中村[Zhàizhōnɡ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北18千米,东与广东郁南县交界,西与思念、社学行政村相邻,南与大坡镇马峡村相望。北与广东封开县相连。
  因大队驻地在山寨之中,故得名寨中。清朝时,原分为三冲、四叉,鸭利冲、思礼冲、桂田冲,大眉叉。
  清朝属吉阳乡,1950年10月属社学乡,大坡人民公社辖,称寨背村,1951年改称寨中村,1952年5月属思念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思念大队,1962年在四组划分出黄屋八组,1965年在思念大队分出寨中大队,1970年前归大坡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79年成立寨中大队管理委员会,1980年在牛瑞平划分出第九生产队。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寨背、寨中、思礼3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1995年12月28日龙圩镇与林水镇合并,称为龙圩镇寨中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于南蛇头。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8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9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寨一、寨二、寨三、寨四、寨五、寨六、寨七、寨八、寨九9个村民小组,365户,1353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16平方千米,主种杉林、肉桂、松脂、果树、水稻等。人均有山林10亩。耕地3688亩,水田858亩,农民工劳务输出成为寨中村一项经济增长点。2001年至2010年被定点为自治区扶贫村之一。属典型的贫困边远的山区村。村内尖锋顶山海拨683米为村内最高山山峰。寨中河流经社学开发区面前。龙圩至寨中水坭路通至寨中村委会。村内九个村民小组已开通乡村公路。有寨中小学,学生158人。
  寨中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期间曾出李德三、李伟贤、韦所朋三秀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50421100 543000 -- 查看 寨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寨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寨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东社区

  城东社区[ChénɡdōnɡShèqū]   龙圩镇辖社区,位干镇政府东北2.5千米,东邻恩义村,西与龙城社区相接,南与城南社区相连,北与西江相依。   城东社区居居委员会于2003年6月27日成立。2010年辖政贤、下廓、广信、龙湖、钛白5个小区,地名代码BD500421100004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001邮政编码543100辖区内有世纪广场、体育馆、龙湖景区,企业以钛制品、松脂、电线加工为主,现有集体企业二十家,外资企业1家,私营业产320家,美佳乐综合商场、城东市场是辖区最大的商贸中心,饮食娱乐有帝龙大酒店、龙湖美景大酒店、洪斌龙饭店、古典鸡大酒店,地方特产有龙圩猪油饼、鸡公煲。有龙圩中学、职业中学、经贸校、下廓小学等4所学校,民办幼儿园4所,杏林骨科医疗机构1家,辖财政、税务等26个行政单位。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苍梧县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3个。2856户,11593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其中外来人口2130多人。社区工业产值3.5亿元,居民人均年纯收入3830元。  

城南社区

  城南社区[ChénɡnánShèqū]   龙圩镇辖社区,位于镇政府东2千米,东与祥龙新城、城东社区相接,南与城西大道城西社区相邻,西和长洲水利枢纽相连,北和县教研室、龙城社区接壤。   2010年面积3平方千米,辖龙城路、竹园明新、祥龙、农林、新塘、龙泉6个生产生活区,3636户,13228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6月27日,社区居民委员在政贤六路2—1号,地名代码BD500421100003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003邮政编码543100   南梧二级公路,长洲水利枢扭三、四号船闸从境内通过。辖区内大小单位110个、私营私企业户506户、有肉菜市场、有桂东卫校、新城中学等中小学校5所,学生2015人,有苍梧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3家,辖大街小巷50条,是县城最繁华商贸旅宿区之一。  

城西社区

  城西社区[ChénɡxīShèqū]   龙圩镇辖社区,位于镇政府南1千米,东与城南社区相邻,南与林水村相邻,西与大恩村相邻,北与四合村相邻。   2010年分为11个居民小组,总面积2.7平方千米,有住户1256户,人口5117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居民委员会在安泰二路7号。地名代码BD500421100002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004邮政编码543100   城西社区2003年6月27日成立。辖龙兴路、南一巷、南二巷、城西大道、龙城路、小学巷、花园路、花园南路、花园北路、安泰一、二、三、五路、城南大道、西南大道、大地一、二路、城南一路。  

龙城社区

  龙城社区[LónɡchénɡShèqū]   龙圩镇辖社区,在龙圩镇政府东北2千米。东是城东社区,南是城南社区。西是城西社区。北靠浔江与长洲隔江相望。   2010年共4835户,19285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社区居委会驻地在峽顶街86号,地名代码BD500421100001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002邮政编码543100龙城社区于2003年6月27日由原凤岭、忠义、峡顶3个居民委员会合并而成。社区辖高冲街、新街、凤岭街、忠义街、下廓街、龙华街、峡顶街、新月街,广信路、银兴一、二路、龙珠路,新街高基巷、大地巷;凤岭街井冲巷、龙华街牛皮巷、新社巷、大巷、三合巷、西华巷、东华巷;峡顶街福寿巷、保兴巷、凤岭街文化里、下廓街烟皮里;凤岭街上贯塘、忠义街大园塘。1977年4月凤岭街改称反帝路;高冲街曾叫工农路;新街、凤岭街部分曾叫工农一路、工农二路、工农三路;忠义街曾叫东风一路;龙华街曾叫东风二路;峡顶街曾叫东风三路;下廓街曾叫共青路。现附小学校曾叫反帝小学,苍梧主要学府苍梧中学、苍梧一中在本社区内。  

佛子冲铅锌矿社区

  佛子冲铅锌矿社区[FózǐchōnɡQiānxīnkuànɡShèqū]   龙圩镇政府辖单位形社区。社区辖龙圩佛子办公生活1个小区、广平佛子冲、岑溪河三2个工矿区,有546户,4268人。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龙圩镇城西大道60号。地名代码BD500421100005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005邮政编码543100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6年7月3日经苍梧县人民政府【苍政函(2006)52号】文件批准成立,归口龙圩镇人民政府管辖。佛子冲铝锌矿社区的办公场所、管理人员篇制、工资、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由佛子冲铅锌矿自行解决。2006年12月25日召开佛子冲铅锌矿社区第一届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李松当选为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思念村

  思念村[Sīniàn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11千米,东与广东省郁南县相邻,南靠大坡镇,西连念村村,北接社学村。   思念村四面环山,四面与思念谐音,因而取名思念村。   民国属大坡区吉阳乡,1950年10月属社学乡,1952牟5月从社学乡分出成立思念乡,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思念大队,1965年在思念大队划分寨中大队,1970年前属大坡公社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思念一、思念二、廪村3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1995年12月28日龙圩镇与林水镇合并,称为龙圩镇思念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思念村。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9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10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思一、思二、思三、思四、思五、思六、思七、思八、思九、廪一、廪二、廪三、廪四13个村民小组,501户,2228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16平方千米,耕地3652亩,主种水稻、砂糖桔、荔枝、桉树、松脂等,13个村民小组已开通水泥公路,有思念小学,学生393人。   

都坎村

  都坎村[Dūkǎn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北1千米,是原林水人民公社林水大队旧址。东与恩义村交接,西与四合村相邻,南与林水村相邻,北与龙城社区、古凤村、县政府广场接壤,因驻地得名。   1974年从林水大队分出,成立都坎农科站,因重名,1981年12月改称都坎大队,依驻地在都坎片而取名,1984年7月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村公所,辖都坎1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销村公所改称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地在龙圩镇龙城路105号。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1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3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都一、都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六、都七、都八、中一、中二、中三11个村民小组。770户,3116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7平方千米,耕地975亩,其中水田390亩,旱地585亩,主种蔬菜、花生、红薯、豆类、荔枝、沙糖桔等,鱼塘120亩,交通方便。   

恩义村

  恩义村[ēnyì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北4千米,东接新利、念村,西邻苍梧县城,南与中村、古凤村隔河相望,北靠梧州市郊髙旺村,因驻地得名。   1960年由林水公社古凤大队划出另立恩义大队,1962年6月成立区公所时改为乡政府,1965年11月成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时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3月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时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成立公社管理委员会时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三多、下恩、下仄3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村中辖区上恩自然村,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2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1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多一、多二、瓦窑、猪腰、上恩、下一、下二、下三、头塘、河口、仄一、仄二12个村民小组,613户,3448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辖区面积1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20亩,其中水田1600亩。村内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荔枝、柑桔、松脂等农林产品,车云顶山海拨351米,为村内最高山峰,下小河为村内的主要河流,321国道从村内经过,辖区内设有多家外资企业,有恩义小学1所,学生480人。村级集体年收入3.6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300元。恩义村依山傍水,北回归线上的炳尉塔就在恩义村与梧州市髙旺村交界的山顶上。  

四合村

  四合村[Sìhé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西面4千米,东接都坎村,南连大恩村,西邻藤县,北靠浔江。   四合村因四片合村而成村名。   清朝、民国时属泗洲乡辖,1950年10月戎城区改称第一区,1957年撤销区成立大乡时,由泗洲乡分出,成立四合小乡,属林水大乡辖,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四合大队,属大坡公社辖,1959年从大坡公社划出为城关公社辖,1960年撤销城关公社后划归长洲公社辖,1962年改为四合人民公社,1968年改为大队,1970年12月长洲公社拔归梧州市郊区辖,四合划归林水公社管辖,1987年8月设村公所,辖上仕、黑石、容塘、河囗、白沙、新安6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四合村民委员会驻四合小区。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3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4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上仕一、上仕二、上仕三、上缆、下缆、容塘一、容塘二、容塘三、容塘四、容溏五、黑石、河口、白沙一、白沙二、新安一、新安二、新安三17个村民小组,925户,3784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1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36亩,其中水田1629亩。主要种植水稻,沙糖桔、西瓜等,浔江从村前流过,长洲水利枢纽座落在四合村边,南梧一级公路、马梧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南广高速铁路从村中经过,南广高速铁路梧州站设在四合村中。村内17个村民小组已开通乡村公路,水路、陆路交通十分便利,有四合小学1所,学生378人。有冶炼厂、桐林监狱等一批企业以及国家机关、单位设在四合村中。  

大恩村

  大恩村[Dà’ēn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驻地西南5千米,东与古凤村接壤,南与新地镇大村相连,西与藤县六坊为邻,北与四合村相连。   因所辖大寿、常恩两个自然村较大,各取一字而得大恩村名。   民国属乐正乡管辖,一九五二年五月改称大恩乡,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大恩大队,1970年前属大坡公社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80年11月成立公社管理委员会时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四龙、富墨、独木、保村、飞鹅、大寿、四六、常恩8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地在波塘口苍岑一级公路旁。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4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5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四龙一、四龙二、四龙三、独朩、保一、保二、保三、飞一、飞二、所山、鸡尖嘴、富一、富二、富三、寿一、寿二、寿三、四六塘、四六一、四六二、常恩21个村民小组,998户,3689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面积22平方千米,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2273亩,其中水田1895亩,旱地378亩,主种水稻、红薯、玉米、花生、木薯、烟叶、草莓、西瓜、荔枝、园林花卉等,鱼塘370亩,鸭10万羽,养鸡20万羽,生猪2000头。县林科所现改称梦都美生态园、县农科所、县畜种场等三个单位设在村境内,岑苍一级公路、苍梧岑溪高速公路从村境通过。   

古凤村

  古凤村[Gǔfènɡ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南5千米。东北接恩义村,西邻大恩村,南与中村相连。   古凤村地貌似凤凰而得古凤村名。   清朝年间属吉阳乡辖,1933年改为戎城区德胜乡辖,1947年撤销区,改为戎城镇辖,称古凤村,1950年1月改为戎城区戎圩乡辖,1950年10月改为第一一区德胜乡辖,1951年称为古凤乡,1952年5月属第一区林水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称古凤大队,从古凤大队分出宕室大队,1962年古凤、宕室两个大队再合并为古凤大队,属长洲公社管辖,1970年3月划归林水公社辖,1980年11月成立公社管理委员会时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河村、高村、宕上、宕下、古凤5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宕室自然村。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5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6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古一、古二、古三、古四、古五、古六、古七、古八、古九、宕一、宕二、宕三、宕四、宕五、宕六、岩七、高一、髙二、髙三、髙四、河一、河二、河三、河四24个村民小组,有1272户,4935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13平方千米,耕地4505亩,其中水田3790亩。主种水稻、荔枝。因盛产古凤荔枝而闻名古今中外,下小河、马兰河为主要河流,包茂高速公路、南广铁路从村内经过,24个村民小组已开通乡村公路,有古凤小学,学生607人。  

中村村

  中村[Zhōnɡ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南7千米,地处丘陵,东与念村交接,西与古凤村毗邻,南与大坡镇坡头村接壤,北与恩义村交界。   因所辖自然村中村比较大而开名,故取名中村。   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时,属大坡公社念村大队管辖,1962年从念村大队分出成立中村大队,1963年又并入念村大队,1970年前属大坡公社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70年成立林水人民公社归属林水公社念村大队管辖,1980年再从念村大队分出,复名中村大队,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滩底、毕村、中村、地麻4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地在毕村。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6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7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思仍、滩一、滩二、灶本冲、毕一、毕二、毕三、毕四,中村、地一、地二、地三、地四13个村民小组,518户,2086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面积13平方千米,经济以务工和以农耕收入为主,耕地1980亩,其中水田1606亩,旱地276亩,有鱼塘293亩,主种水稻、花生、红薯、豆类、沙塘桔,有荔枝树614亩,山地8300亩,以松树为主。县一九五八年在村境内建有赛塘水库,库容量520万立方米,还有一干渠流经境内,有中村小学一所,学生255人,苍梧至郁南高速公路、南广高速铁路贯通境内,交通方便。  

林水村

  林水村[Línshuǐ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1.5千米,东与恩义村相望,南与古凤村接壤,西接都坎村,北与县人民政府广场相连。   2010年全村总面积6平方千米,辖林一、林二、林三、坡一、坡二、宜一、宜二,天一、天二、天三10个村民小组。625户,人口4228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林水村民委员会驻地在龙圩镇城南二路。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0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2邮政编码543100   因大队驻地在林水村,故称林水大队。   1950年属第一区德胜乡辖,1952年属长洲区辖称林水乡,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林水大队,属长洲公社辖,1968年3月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70年属林水公社辖,1980年11月成立公社管理委员会时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7月成立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林水、宜岭2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   有耕地3200亩,其中水田2300亩,山林900亩,主种种水稻、蔬菜。2010年以后因县城建设耕地基本被征收了,村民外出务工和养禽畜为主要经济来源。林水村和都坎村共有1所中心校,学生1023人,教师131人,有卫生所、卫生室3间,医生10人。   因辖区在县城中心,是镇的城中村,交通方便。  

寨中村

  寨中村[Zhàizhōnɡ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北18千米,东与广东郁南县交界,西与思念、社学行政村相邻,南与大坡镇马峡村相望。北与广东封开县相连。   因大队驻地在山寨之中,故得名寨中。清朝时,原分为三冲、四叉,鸭利冲、思礼冲、桂田冲,大眉叉。   清朝属吉阳乡,1950年10月属社学乡,大坡人民公社辖,称寨背村,1951年改称寨中村,1952年5月属思念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思念大队,1962年在四组划分出黄屋八组,1965年在思念大队分出寨中大队,1970年前归大坡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79年成立寨中大队管理委员会,1980年在牛瑞平划分出第九生产队。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寨背、寨中、思礼3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1995年12月28日龙圩镇与林水镇合并,称为龙圩镇寨中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于南蛇头。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8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9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寨一、寨二、寨三、寨四、寨五、寨六、寨七、寨八、寨九9个村民小组,365户,1353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16平方千米,主种杉林、肉桂、松脂、果树、水稻等。人均有山林10亩。耕地3688亩,水田858亩,农民工劳务输出成为寨中村一项经济增长点。2001年至2010年被定点为自治区扶贫村之一。属典型的贫困边远的山区村。村内尖锋顶山海拨683米为村内最高山山峰。寨中河流经社学开发区面前。龙圩至寨中水坭路通至寨中村委会。村内九个村民小组已开通乡村公路。有寨中小学,学生158人。   寨中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期间曾出李德三、李伟贤、韦所朋三秀才。  

社学村

  社学村[Shèxué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13千米,东与广东封开县江川镇五星村相邻,西面紧靠念村;南与思念村接壤,北与梧州市郊区旺步、塘源毗邻。   社学是在清咸丰年间(约1852年)当地群众为纪念古代文人昌帝君,在本地回龙建了一间庙宇,门额上刻有“吉阳社学”,1950年10月建乡时依此取名社学。   民国时属吉阳乡,1950年10月由吉阳乡分出成立社学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社学大队,1970年前属大坡公社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门囗、独岗、备村、湛村、潭村、大培、新福7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1995年12月28日龙圩镇与林水镇合并,称为龙圩镇社学村民委员会,村委会原驻地在独岗村,1995年10月迁至门口村三岗街。地名代码BD600421100210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11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门一、门二、独一、独二、独三、独四、备一、备二,湛一、湛二、湛三、潭一、潭二、潭三、潭四、潭五、谭六、大一、大二、大三、新一、新二、新三23个村民小组,1134户,4596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辖区总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4786亩,其中水田3663亩,主种水稻、柑桔、肉桂、甜笋、荔枝、松林、八角、李子。尖峰顶海拨526米,为村内最高峰,境内有两条小河,一条发源于大培新福村,一条发源于寨中村,流至独岗汇合,经念村汇入下小河,有龙圩至寨中水坭公路经过境内,7个自然村也开通水泥公路,有中心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学生1250人,2010年苍梧县在社学村开发社学工业园区。   社学村人杰地灵,莫舜晧就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研究生。  

新利村

  新利村[Xīnlì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东8千米,东邻社学,南接念村,西连恩义,北与梧州郊区的高旺相接,因驻地得名。   新利在1961年前属社学辖,到1961年从社学大队分出设立新利大队,因当时大队驻地在新利村而取名新利大队,1970年前属大坡公社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新兴、新利、新民3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1995年12月28日龙圩镇与林水镇合并,称为龙圩镇新利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新利自然村。地名代码BD600421100211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12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民一、民二、民三、民四、民五、民六、民七、利一、利二、利三、利四、利五、利六、兴一、兴二、兴三、兴四、兴五18个村小组,724户,3013人,其中农业人口2808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17平方千米,耕地2858亩,其中水田2228亩,主种水稻、沙糖桔、西瓜、豆角、蔬菜等,兼营养鸡、鸭、猪,有新利小学,学生400人。有龙圩至寨中公路穿过境内。   新利村缪飞在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念村村

  念村[NiànCūn]   龙圩镇辖村,位于镇政府南8千米,东与思念村相邻,西与中村相邻,南与大坡镇河步村相连,北与社学会、新利村相邻,因驻地得名。   民国属吉阳乡辖,1952年5月从吉阳乡分出成立念村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念村大队,因所辖自然村中念村较大,故取名念村大队。1970年前属大坡公社辖,1970年后划归林水公社辖,1980年从念村大队分出中村大队,1984年7月成立林水镇人民政府时改称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称村公所,辖古兴、僚村、大坦、念村4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8月撤村改所后再称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驻在念村村。地名代码BD600421100207601行政区域代码450421100208邮政编码543100   2010年辖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南山、大坦、勉村、僚一、僚二、僚三、僚四、僚五、十四岭、古一、古二16个村民小组,有821户,3359人,为汉族聚居地,粤语方言。   全村总面积14平方千米,有耕地3520亩,其中水田有2811亩。村内主要种植水稻、西瓜、沙糖桔、松脂、桉林等。南广高速铁路从村中而过。有念村小学一所,学生413人。   


寨中村特产大全




寨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