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 >> 龙圩区 >> 大坡镇 >> 新安村

新安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安村简介

  新安村,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在镇境东南部约九公里处。东接大燕村,西邻天堂村,南与广平镇调村连接,北与大城村交界。村民委员会新安村(水口庙)。辖保安一、二、三、四组、新村一、二、三、四、五组、水尾组、下一组、下二组、冲办组、镇武组、冲担组、牛训组、高岭组、六庆组、冲窝组等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平方千米,2016年全村有546户,人口2124人。耕地面积1779亩,其中水田1209.72亩。民国时属广平乡胜洲乡,1950年10月第三区胜洲乡。1952年5月从胜洲乡分出成立新安乡。1957年12月设高级农业社,管理委员会。1958年8月设新安大队管委会,当时新安分为新安、大燕两大队,1962年这两个大队合并为新安大队,1966年正式分出大燕、新安两大队。1984年7月设新安村民委员会,1987年9月设新安村公所,1995年村公所改名为新安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新安村因驻地新村和保安之间,各取一字而得名。村内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砂糖桔、松等农林产品。王光顶海拔570米为村内最高峰,新村河为村内主要河流。村内有龙燕公路和富城公路经过,村内19个村民小组已开通乡村公路。村内有新安小学,2011年在校学生223人。新安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清朝时曾出举人名叫覃朝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50421101 543000 -- 查看 新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安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安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坡社区

  大坡社区【dàpōshèqū】   大坡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苍梧县大坡镇辖区,位于县境西南,与大坡村同处大坡镇中心,北接白鹤村,南邻松柏村,西靠古元村,东与马王村隔河相望。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大坡镇开发区,管辖镇直各机关单位,包括苍梧中山中学、大坡中学、大坡镇中心小学和十六所村小学以及河步、胜洲、龙尾岗、大坡四个圩镇非农户口。总面积0.8平方公里。2016年全社区有769户,1791人。清朝时属冠盖长行乡,民国22年隶属冠盖区管辖。1956年成立大坡街居民委员会,2003年6月起改称大坡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大坡社区因镇驻地而得名,“大坡”指大的山坡延伸而形成,镇的市场、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都集中于此山坡上,故而得名“大坡”。铜镬大山海拔753米,为社区内最高山峰,下小河为社区主要河流。龙圩至广平县级水泥公路从社区内经过,社区内19间中小学都已通乡村公路。大坡社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民国时有“上乡好妹仔,下乡好子弟”之称。是原国家领导人李济深、-及抗日英雄谢鼎新的家乡。  

夜村村

  夜村村【yècūncūn】   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在镇境西南部。东接松柏村委,西邻新地镇四落村,北靠古元村,南与合垌村委笔村相连,村民委员会驻夜村。辖鲤鱼、夜一二三、夜双、古城、孔勒、则九、新一二三、古一二、古双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4.6平方千米。2016年全村有484户,2014人,耕地面积1980亩,其中水田1450亩。1980年以前属古元大队管辖。80年后从古元大队分出夜村村公所,称夜村村。1987年夜村村公所改为夜村村民委员会。夜村村因驻地得名,“夜村”原来是“椰村”,因村民勤劳耕作,早出晚归,而以“夜村”取代。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以砂糖桔为主,农副产品以松柏、木材、竹子为主。罗鸦顶海拔357米,为村内最高峰。新塘和夜村两条河流流至鲤鱼交汇成一条河流为村内主要河流,村内14个村民小组均已通乡村公路,村内有夜村小学,2011年在校师生200多人,夜村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国民革命军少将万金策的家乡。   

马王村

  马王村系苍梧县大坡镇所辖,在镇境内东南部,东接广东郁南平台镇,西邻大坡松柏村街,北靠育民双元村,南与松柏隔河相望,本辖区村委会驻富华桥头。   马王所辖绿扬一二三四五组、道神、领村、龙眼、榃示、富华一二组、古地、太平一二三四组、马王一二三四组、沙柏一二三四组,共有23个村民小组。   辖区总面积2.2万平方米,2016年全村有1445户共6193人。耕地面积5403亩,其中水田面积4168亩,据传清朝时期属冠盖乡,到民国其时仍属冠盖乡富禄村,富禄当时系以辖区内有一户大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系今绿扬村过去的苏万昌,其拥有的土地是从绿扬村水出一源,逢水架桥都属他所有而起名富禄村。   解放后,一九五零年大坡设第三区人民政府,辖上即今广平、大坡、社学。一九五七年12月设立农业初级社,一九五八年分大队,设绿扬大队、道神大队、马王大队、沙柏大队,分别辖各辖区的生产队,一九六二年合并大队,称马王大队。一九八四年七月设村民委员会,称为马王村民委员会,一九八七年,设村公所,称为马王村公所,又一九九五年,设村民委员会,称马王村民委员会。   解放后,村办公地驻马王马王村的大地主屋办公,因马王村村大,人口众多,故一直马王村得称。村内主要种植水稻、西瓜、砂糖桔以及松木采脂和其它经济林、木、竹子等。   苍郁油路从村境内贯穿,富城水泥路也同时在村中心通过,到达胜洲、大城、新安、大燕等村,全村23个村民小组,都全部享受硬化水泥路出入,全村交通十分方便。村内有中心小学一间,2011年有在校学生578人。马王地大人多,物产丰富、人勤地生宝加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全村近十年来,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据不完全的统计有100多人,其中某一生产小组就有18人。  

大坡村

  大坡村属苍桔县大坡镇辖村,在大坡镇的中心位置,村小组分布于大坡街及街的周边。大坡镇政府、苍梧中山中学、大坡中心小学、大坡街座落于大坡村内,共14个村民小组,2016年全村共897户3699人,总面积1万平方米,有水田2432亩、山林1958亩。种有2000多亩砂糖桔,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桔、松脂。大坡村委会位于大坡街开发区,大坡至广平公路、苍郁公路、大坡河经过大坡村。大坡村地势开阔平坦,人杰地灵,是大坡镇的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村内曾出现过秀才及抗日英雄。   

松柏村

  松柏村座落于大坡中心圩镇一公里,下辖22个村民小组,十个自然村。有山林面积9000多亩,水田5000多亩,旱地2000多亩,2016年全村共1030户,4385人。东与马王村交界,北与大坡村相邻,南与新龙村相连,西与古元村相接,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桔、松脂等。   

大燕村

  大燕村是大坡镇的辖村,在镇境南部,东接广东省郁南县桂圩镇木强村、丁村,南接广平镇四化村、胡良村,西接新安村,北是同乐大山分界。村委会座落在大燕村,辖丰春、大一二三四、培南6个小组,总面积约2.5平方千米,2016年全村有208户、901人口,耕地面积652亩,其中水田521亩。解放初期属胜洲乡,之后分出新安大队,1966年再分出大燕大队,1988年设为村公所,1955年大燕村公所改为大燕村民委员会。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桔、松脂等农林产品,同乐大山鸡心顶海拔820米为村内最高山峰。大燕村内河主流是流向广东的大河水库,村内有大燕小学,2011年在校学生76人,大燕村山清水秀,是旅游的好地方。  

新安村

  新安村,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在镇境东南部约九公里处。东接大燕村,西邻天堂村,南与广平镇调村连接,北与大城村交界。村民委员会新安村(水口庙)。辖保安一、二、三、四组、新村一、二、三、四、五组、水尾组、下一组、下二组、冲办组、镇武组、冲担组、牛训组、高岭组、六庆组、冲窝组等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平方千米,2016年全村有546户,人口2124人。耕地面积1779亩,其中水田1209.72亩。民国时属广平乡胜洲乡,1950年10月第三区胜洲乡。1952年5月从胜洲乡分出成立新安乡。1957年12月设高级农业社,管理委员会。1958年8月设新安大队管委会,当时新安分为新安、大燕两大队,1962年这两个大队合并为新安大队,1966年正式分出大燕、新安两大队。1984年7月设新安村民委员会,1987年9月设新安村公所,1995年村公所改名为新安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新安村因驻地新村和保安之间,各取一字而得名。村内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砂糖桔、松等农林产品。王光顶海拔570米为村内最高峰,新村河为村内主要河流。村内有龙燕公路和富城公路经过,村内19个村民小组已开通乡村公路。村内有新安小学,2011年在校学生223人。新安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清朝时曾出举人名叫覃朝选。  

大城村

  大城村,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在镇境东南部,东靠同乐大山,西邻新龙村,北与胜洲村相连,南与新安村相接。村民委员会驻寨景组,辖大伞、付河、大传、横垌、古蚕、路德、路榃、路中、寨景、四涝、顺岭、榃厐、冲沙、榃作、榃吟1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4公顷。2016年全村有848户,3137人,耕地面积2875亩,其中水田1875亩。民国时分为上大城、下大城,解放后上大城下大城胜洲新安大燕合并为胜洲乡。1955年设为大城乡,1959年改为大城大队,1994年设村公所,2000年村公所改为大城村民委员会。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桔、松脂、竹子等农林产品。村内15个自然村已开通乡村公路。村内有大城小学,2011年在校学生370人,大城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富城水泥路已硬化通车,村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其中钛矿已开采。  

料神村

  位于距梧州市区30多公里的大坡镇料神村,就是原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乡。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济深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走过稻花飘香的田野,跨越乡村的小桥流水,座落在山环水抱之间的一处恢宏建筑就是李济深先生的故居。   这座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沧桑岁月,饱受过战火劫难而幸存的庭院,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南方四合院式的青砖瓦房建筑,融合了中西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故居简朴的大门口正上方镶嵌着一块大理石,镌刻着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五个苍劲的大字。挺立在庭院后面的是一片青翠茂密的树林,在绿荫掩影中更展现出整个庭院的幽雅风韵。   从大门进到院内,只见门口到宅院的阳廊两厢藤缠蔓绕,冬青花丛簇拥,绿树婀娜婆娑。古朴的青砖瓦房前后相互贯通,庭院的中间设置有采光的天井,而天井的地面是按照古八卦图的排列来铺砌的。故居建成有大大小小的厅房共约五十多间,靠近在大榕树左廊的二楼,就是李济深先生的居室。   跨上台阶走入厢房,顺着扶梯信步登上二楼,南方典型的骑楼式回廊,将上下左右的楼层连接贯通,既可方便人的快速行动,也可遮阳挡雨。环顾四周,走道回廊上设计别致的西式栏杆,门框窗台上精雕细凿的花草图案,更增添了房屋内古色古香的韵味。   故居的二楼置建有住房寝室数间,除了李济深先生自用的主卧室外,还留有多间的客房、书房、议事厅、会客厅及警卫室。1933年后,李济深先生在福建通电反蒋失败出走香港,不久就转道回家乡,继续进行反蒋抗日救国工作,坚持到抗战胜利方才离开故居前往广东。   当年,李济深先生曾经在这里接待过不少国民党的政要大员,以及大批的爱国民主文化人士,共同商议反侵略反内战的大计。为了更好地把握国际国内时局的发展和变化,他在故居的三楼内还专门设立有电台和一间电报房,每日有专人负责收录电讯,并随时与外界保持通讯联络。同时,他还将电讯中收录到的前线战况逐一整理编辑,并印刷成报章---《南报》散发给民众,用以激发民众抗日的士气。另外,故居内还自备有地下水井水源,建造有食物贮藏仓和武器库。在楼房的屋顶上更建有数个瞭望台和射击孔,以及掩墩式的人行通道,可与屋顶四角上的炮楼相通,构成互为倚角之势,在当时堪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式建筑物。如今,故居内所有的陈设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到过故居参观的人,在为中西建筑艺术以及居室与炮楼完美的结合赞叹不已时,更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儒将风范和革命业绩感动与敬仰!   解放后,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鹤村

  白鹤村委会在镇政府中北部,东与马王村付华交界,北与育民村相邻,距镇政府1公里,座落开发区处。辖3个自然村产村、白鹤、榃突4个小组,2016年共269户、共1235人。耕地面积1100亩,其中水亩790亩,1974年前属大坡大队,1974年改为农科所,1988年设村公所,1995年村公所改为村委会。苍郁公路在本辖区经过,村内有小学学校一间,卫生室一间,主要种植砂糖桔为主要产业。  

合洞村

  合洞村【hédònɡcūn】   合洞村受苍梧县大坡镇辖,在镇的南部,东同新龙村连接,西接新地镇四落村,南与广平镇平地村相连,北与新龙村付观组交界。村民委员会驻龙尾岗街,辖笔一二三、古蒙、古榄一二、合垌、下令、榃灯、峡山、上垌、念村、乾眉一二、平沙一二、大宕一二共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2016年全村人口1040户,共4194人。耕地面积2490亩,其中水田2018亩。民国时属和平乡,1951年爱广平公社管辖,1958年,改合洞大队,属平地公社(广平分社)管辖,1962年,合洞大队分三个大队(合洞、峡山、平沙三个大队),1964年重新合并为合洞大队,1988年设村公所,1995年改为合洞村民委员会。村内主要以种植水稻、砂糖桔、经商、劳务输出、养猪等收入。四耳顶山海拔486.5米,是村内最高的山峰。下小河是村内主要河流,起点从广平镇平乐村、终点到龙圩小河口止。县道公路大广线从村而过,全长26公里,是村及广大民众方便的运输纽带,村内有17个村小组开通乡村道路,村内有合洞小学,2011年在校生486人。合洞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旱涝保收,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清朝曾出秀才,2000年代曾出正处1人,副处2人。  

古元村

  古元村【ɡǔyuáncūn】   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在镇境西部,东邻大坡村、北邻坡头村、南与夜村相邻、西与新地镇古令村接壤。村民委员会驻地噌咀,辖便村一二、沙江一二三、金子一二三四、木景、上为一二、蛤山、古洲一二共1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2016年全村有617户2535人,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水田面积1802亩。民国时属冠盖乡,解放初期称冠北乡、1958年分为冠元、夜村两个大队,1962年全为古元大队,当时大队部设在古洲村,1973年迁往瓦噌咀,1980年分为古元大队和夜村大队,1988年设村公所,称古元村,1995年古元村公所改为古元村民委员会。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桔、松脂、速生林、竹等农林产品。金子石顶山高200米,为村内最高山峰。古元河为村内主要河流,乡村公路贯穿古元全境,四通八达。村内有古元小学,2011年在校学生160多人。古元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时曾出举人李式韩,官至广西桂林全州知县。   

育民村

  育民村属苍梧县大坡镇辖村之一,位于大坡镇东北部。东与广东郁南县交界,南邻马王村,西与坡头村相邻,北与交村相连。村民委员会坐落于元坦自然村,辖管下山、新村、屈江一二组、狮子岭、路马、元坦一二组、寨上组、峡山、大田头、冲耸、白社、双元一二三组、大冲共17个村民小组。2016年全村共751户,总人口3428人,耕地面积4500亩,其中水田面积2750亩,山林面积20000亩。民国时属吉阳乡管辖,1949-1961年属交村乡,1961年与交村分为育民大队、双元大队,1962年改为育民人民公社,1964年与双元大队合并为育民人民公社,1968年改为育民大队,1988年设为村公所,1995年育民村公所改为育民村民委员会。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橘等农副产品。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梧州市砂糖橘专业村。村里有白社水库,该水库建造于1958年,库容量为6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000多亩。村内有育民小学,在校师生267人。育民村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交村村

  交村村,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在镇的东北部,距镇政府5公里,东边是两广分界的云开大山,与广东省封开县、郁南县为交界,南面是育民村,西接坡头村,北与龙圩镇思念村相接。村委会管辖马峡一二组、突村、新塘、谢村、榃宥一二组、新都、都彀、下彀、龙扶、交村一二三、平山、宕上一二组,共十七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6.8平方公里,耕地5680亩,其中水田2510亩。2016年人口4118人,939户。   交村明清时属吉阳乡,民国没前置,1951年设都宁乡,1985年设新塘、交村两生产大队,不久合并,1962年分置育民、交村生产大队,1995年改为交村村民委员会。交村村因驻地而得名,交村是一个自然村,村中的地形、山势象一张交骑而取名。   全村农业主要是水稻、砂糖桔;林业有松脂、广玉兰树。叶脉加工、松树盆景制作是交村村特色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欧盟地区。交村从1985年起是全国农村经济固定观察点。苍郁公路、广昆高速公路、南广高铁都经村而过,十七个组由两条乡村路分别连接,全长9.5公里,村内有中心小学、榃宥分校两所学生共359名。   交村村人杰地灵,清朝光绪年间有太学士莫乃贤,官至广西承宣布政司布政使,民国时期有校官级林琼才等5人,台湾少将高参李中兴。   

寨村村

  寨村村【zhàicūncūn】   寨村,苍梧县大坡镇轄村,位于镇的西南部,东接古元村,西邻新地镇题甫村,南与新地镇交界,北与坡头村相连,村民委员会驻寨村与思旺路段的中间位置,辖孔一二、上村、榄塘、乌石、罗贡、四仂、思一二、寨一二三、罗塘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至2016年会村553户,2412人,耕地面积2470亩,其中水田1900亩,旱地570亩。原与坡头村公所属为寨村大队,1978年乡村管理调整时分出坡头村公所、寨村村公所,由于寨村的自然村较大,且开始成立大队的时候办公地点就选址在寨村,所以沿用至今。村内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2002年起逐步发展成以种植砂糖桔为核心,松脂为辅,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较慢,所以村民还是比较贫穷。1998年村内办起了一所寨村小学,在校学生300多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全村的适龄儿童基本入学就读。   

坡头村

  坡头村距离县城18公里,1978年前寨村大队,1978年3月分为寨村大队和坡头大队,由于驻地是坡头小组由此而立为坡头,成为基层组织机构的常驻地。1983年改为村公所,1988年改为村民委员会。   坡头村民委员会至今辖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马塘、胆村、龙村一二、坡头、料神一二、木棉一二、沙头一二三、佘村、魁村一二、宕王,2016年人口4038人,976户。耕地3500亩,林地37000亩。多年来盛产名优水果荔枝、龙眼、砂糖桔和水稻。11个自然村已开通乡村公路、电话、电视网络等。   坡头村委会是历史名人、开国元勋李济深的家乡,李济深故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教育基地,李济深小学就设在村委会附近,2011年在校学生650多人,近20名教职员工。名人、贤士、国家栋梁层出不穷,如-、李沛金等等。坡头村山清水秀,绿树如荫,一条大河直奔西江,源远流长。令人惊叹曰坡头村“前有狮象迎送,后有旗鼓伴随”。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河步村

  河步村位于镇府北南约八公里,地处丘陵,东与龙圩镇思念村毗邻,西与新地镇题甫村接壤,南与交村相依,北与龙圩镇念村交界。解放初期属戎城区吉阳乡管辖,1950年10月改为第三区吉阳乡管辖,1952年5月由吉阳分出成立河步乡,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河步大队,1984年改为河步村公所,1995年改为河步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全村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约4374人,1064户,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均为汉族。   河步村有耕地面积3700多亩,经济以农为主,农业主种砂糖桔、水稻,养殖业以猪、鸡、鸭为主。境内河流有下小河从坡头村流入后经龙圩镇河口汇入西江,流经河步村境内全长约4公里。1959年前可通行船只,后由于沙土流失,沙泥淤积,河床浅无法通行,苍郁高速公路,204县道贯通境内,交通方便。   

天堂村

  天堂村【tiāntánɡcūn】   天堂村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在大坡镇的南部,东接新安村,西接合洞村,北靠,南隔三丰顶与广平调村相接,村委会驻地在秧地。辖火榃、丰笔、三丰、大石、东方、华堂、上但、天一二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2016年全村有471户,1915人,耕地面积1198亩,林地面积7080亩,水田面积1055亩,1963年前为广平人民公社管辖,1963年后为大坡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为天堂大队,1968年设村公所,1995年由天堂村公所改名天堂村民委员会。天堂村因以前塘多而得名,由“千塘”演变为天堂。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桔、松脂、玉桂、竹子等农林产品。三丰顶为村内最高山峰,海拔600多米,村内有6个村民小组通水泥公路,村内有天堂小学,2011年在校学生262人。   

新龙村

  新龙村【xīnlónɡcūn】   新龙村属苍梧大坡镇辖村,在镇南部,东接大城、胜洲村,西邻合洞村,北靠夜村,南靠天堂村,村民委员会驻新龙村,管辖新一二、老一二、寨上、四化、和兴、冲元、力元、付元、付观、付民、高地、大楼、榴塘、峡底1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30.27平方公里。2016年全村人口有881户3702人。耕地面积2420亩,其中水田2160亩。民国时期属和平乡,1950年属广平乡管辖,1972年转大坡公社管,1968年改为大队,1988年设村公所,1995年新龙村公所改为新龙村民委员会。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砂糖桔、桉树、松脂、竹子等农林产品。下小河为村内主要河流,苍梧至广平县道从边经过,村内有3个村民小组已开通村通公路,村内有新龙小学,2011年在校学生480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陈柱深的家乡。  

胜洲村

  胜洲村,属苍梧县大坡镇辖村。座镇境东南部,东接广东郁南县,西邻马王村,北靠马王绿杨,南与大城村相邻,村民委员会驻胜洲街,辖同乐、路聘、路陂、平村一、二、三组、大田组、新一、二组、胜洲一、二、三、四组,胜洲街一、二、三、四组,岭底、石龙一、二组、榃花组共2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2016年全村总户数1076户,总人口4182人,总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水田2200多亩。   清朝时期属上行乡下头堡管辖,民国时期属冠盖区管辖,民国时期胜洲设乡,为乡公所驻胜洲街,辖胜洲、大城、新安、大燕四个大队,1953年分胜洲、新安两个乡。1964年,胜洲分大城两个大队,胜洲大队仍驻胜洲街。   胜洲因为两广相邻,地处同区,又设有小圩市,同乐大山最高海拔为560多米,为全村最高山峰是胜洲小河的发源地,盛产竹木柴炭和药材、蘑菇等土特产,耕地由于水源充足,主要是种水稻为主。由于山地多,木茹种植广。   胜洲由于有小圩是竹木柴炭、药材山货土特产的集散地,在过去肩挑年代,胜洲圩成为广东郁南商贩的中转站。广货日用品在外运入,以满足村民日用需要,山货外运使村民增加收入,使胜洲圩长盛不衰。   胜洲村辖有胜洲中心小学一所,村级卫生所一间。90%村民参加医保。   交通方面:镇至胜洲有水泥硬化路,胜洲村委至平村组有硬化路,至广东有砂石路交通方便。   胜洲地处山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清朝时曾有街组韦朗木杀贼立功,保一方平安,而获清朝嘉奖,平村组钟梧刚曾任永安州(今蒙山县)县令。平村组钟裕魁、钟继荣是清朝举人,钟少珊为秀才。民国时期平村钟氏有县长两人。李济深创办大坡中山中学,平村组钟宝衡出任第一任校长、冠盖区长。解放后:平村组钟克振任去南超通地委政协主席,其子钟鹰任超通地区体校校长。钟佐军、教授,任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钟任军、教授任航空航天部8358所所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胜洲村罗琨玉任苍梧县副县长。路碑组聂敏轩任南宁市秘书。   改革开放后,确实是日新月异,大批农村剩余劳力进城务工、经商或其他赚钱行业,使农村村民收入大增,现在整个村委各小组,村貌已经大大改变,80%村民已经建新居,大部分有三四层高平顶房,确实称得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生活水平已经大部分超过温饱线。大部分农户安有有线电视,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伴随着温氏农牧项目的落户,对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有信心。  


新安村特产大全




新安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