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新圩镇位于县西北部,是金秀县、荔浦县交界地。321国道二级公路贯穿全镇南北,北通桂林、南达梧州。全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委员会,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360多人。新圩镇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已初具规模。
新圩镇盛产优质稻米,生产的“七桂粘”优质米在区内外市场享有声誉。境内屯巴山白毛茶,在广西区茶叶评比中荣获名茶称号。石灰石开采全县最多。重晶矿蕴藏丰富,土特产有桑蚕、松脂、大肉姜、柿子、椪柑、脐橙、甲鱼、山猪、果蔗等。全镇桑蚕种植面积达4500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全镇有15000多亩柿子园,年产柿子8000万公斤以上,部分鲜果加工成柿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全镇3000亩椪柑。镇办企业有 7个,私营企业 13个,个体企业820个。镇骨干企业:新圩水泥厂,年产优质“南雁牌”水泥13万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速丰林基地20000亩,旅游资源明胜古迹有:新圩村“月亮桥”,四联村“出水龙洞”“汉代古墓群”和“屯巴天然牧场”等。镇办企业还有红砖一厂、二厂、屯巴茶场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34万人 | 144平方公里 | 450423102 | 543000 | 0774 | 查看 新圩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蒙山镇 |
蒙山镇隶属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北距国际著名的“山水甲天下” 旅游城市桂林市146公里,南距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的梧州市186公里,国道321线和湄江河贯穿全镇南北,有二级公路直达柳州、桂林和梧州市,地理环境优越。是古永安州(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地,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故里),今蒙山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一个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城乡结合大镇。全镇辖8个行政村,188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11条自然街123个居民小组。二○○五年末总人口4.56万人。 全镇总面积82.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66万亩。林地总面积3890公顷,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2%。桑园7770亩,木薯7350亩;甘蔗1000亩,水果2850亩;板栗3000亩,黄榄1100亩,八角2000亩,其他经济作物3600亩(其中蔬菜1500亩)。全年牲猪存栏5.4万头,出栏6.3万头,家禽存栏18.5万只,出栏80万只。 有北楼瘦肉型母猪专业村;高堆、甘棠养兔专业村;高堆木薯种植专业村。全镇有乡镇企业1917个,其中工业企业302个。. |
西河镇 |
蒙山县西河镇位于蒙山县中部,环绕于县城外围,为拱卫的一个小盆地,地貌以丘陵为主。交通便利,国道321线贯穿其中,环镇油路和各村公路全线开通。境内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气候温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7℃,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镇政府座落于县城中心湄江河西岸。全镇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地228090亩,耕地面积28395亩,其中水田面积24870亩,旱地3525亩。辖管13个行政村,291个村民小组,8800户33000人。. |
新圩镇 |
蒙山县新圩镇位于县西北部,是金秀县、荔浦县交界地。321国道二级公路贯穿全镇南北,北通桂林、南达梧州。全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委员会,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360多人。新圩镇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已初具规模。 新圩镇盛产优质稻米,生产的“七桂粘”优质米在区内外市场享有声誉。境内屯巴山白毛茶,在广西区茶叶评比中荣获名茶称号。石灰石开采全县最多。重晶矿蕴藏丰富,土特产有桑蚕、松脂、大肉姜、柿子、椪柑、脐橙、甲鱼、山猪、果蔗等。全镇桑蚕种植面积达4500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全镇有15000多亩柿子园,年产柿子8000万公斤以上,部分鲜果加工成柿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全镇3000亩椪柑。镇办企业有 7个,私营企业 13个,个体企业820个。镇骨干企业:新圩水泥厂,年产优质“南雁牌”水泥13万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速丰林基地20000亩,旅游资源明胜古迹有:新圩村“月亮桥”,四联村“出水龙洞”“汉代古墓群”和“屯巴天然牧场”等。镇办企业还有红砖一厂、二厂、屯巴茶场等。. |
文圩镇 |
文圩镇位于蒙山县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是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的故乡。全镇总面积143.67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300个村民小组,24个镇直单位,总人口3.5万人。 耕地33315亩,林地总面积9854.9公顷,木薯1.4万亩,桑园1.1万亩,甘蔗3000亩,水果4800亩,有蒙山“水果之乡”的美称;玉桂八角3000亩,尾叶桉速生林基地3000亩。冬季发展食用菌生产面积3万m2以上。 全镇建有千头养猪场一座,百头猪场7个,是蒙山猪花交易的集散地。全镇年出栏生猪14.7万头,其中肉猪出栏7.7万头,外销仔猪7万头。有万羽养鸡场2个,家禽出栏86万羽。有高产养牛示范基地1个,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是梧州市最大的杂交牛养殖基地。. |
黄村镇 |
蒙山县黄村镇位于蒙山县中南部,东邻昭平县,西与文圩镇相连,南与汉豪乡接壤,北连西河镇,距县城20公里。国道321线纵贯全镇,省道20745线由东向西经过,交通方便.全镇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6万亩。全镇有山地面积近30万亩,森林资源丰富是黄村镇的一大优势。镇内辖10个村民委员会,2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 该镇初步形成了以桑蚕、木薯、甘蔗、茶叶、水果、八角、毛竹、养蜂等为特色的发展格局。目前全镇有桑园面积4950亩,年养桑蚕2.2万张以上;高产木薯种植面积1.2万亩,有八角、玉桂、毛竹等经济林近10万亩;速丰林1.2万亩,水果面积3500亩;养蜂2万多群;年出栏肉猪2万头,猪花1万头以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以竹木加工、兽药、水电、茶叶等为主。2004年—2005年外商共投资6000万元建设鲤鱼电站、百合电站、朋汉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000千瓦;正通瑞和药业有限公司投入1000万元进行技改、搬迁新厂房,已通过GMP验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有大小竹木加工厂20多家,利用本地丰富的竹木资源进行深加工。. |
陈塘镇 |
陈塘镇地处蒙山县最南端,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委员会,共206个小组,总人口2.3万人,集镇人口0.3万人,全镇面积15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林面积16.57万亩,森林覆盖率87.5%。 该镇交通十分使便利,321国道荔梧公路贯穿全镇,镇政府所在地陈塘街距县城50公里,距柳州市230公里,距桂林市196公里,距梧州市153公里,每天有长、短途客班车过境,交通比较便利。东与昭平县五将乡、藤县平福乡相连,西接藤县大黎镇,南与藤县东荣镇相邻,素来为蒙藤昭三县交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贸比较繁荣。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属丘陵山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农林产品有松木、杉木、篙竹、松脂、玉桂、八角、生姜、生猪、香菇、木耳、笋干、蜂蜜、木薯及各种水果。黄金、铅锌矿分布广、品位高、储量丰富,开采前景可观。全镇有八角种植面积35290亩,玉桂种植面积13340亩,水果种植以“山地开发公司”、“恒业公司”、“独峰龙眼果场”、“三闸青黄榄果场”为基地,带动全镇发展水果生产,目前全镇有水果种植面积3842亩。2005年,全镇有乡镇企业609家,其中股份合作企业6家,联营企业45家,私营企业450家,其它108家。企业总收入达1.1亿元,企业总产值8954万元。 ". |
汉豪乡 |
汉豪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城东南部,地处北纬23度51分40秒——24度2分30秒,东经110度33分22秒——110度40分20秒。东面与昭平县五将乡相邻,西南与藤县大黎镇接壤,北面与南面分别与蒙山县的黄村镇、陈塘镇毗邻。 321国道贯穿其中。乡政府设在大塘街,距县城35公里。1984年,汉豪、樟村、都坡、大车、白竹、金垌等6人村从陈塘镇分出,成立汉豪乡,全汉豪乡行政区域面积106.37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会,1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175人,其中农业人口11722人。 汉豪乡位于蒙山县城东南部,321国道贯穿其中。乡政府设在大塘街,距县城35公里。 汉豪乡全乡总面积106.3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55499亩,耕地总面积6425亩,下辖6个村委会,121个村民小组,人口12731人。 全汉豪乡属山区地貌,县内主要河流——湄江河从乡境北南流过。乡南北面分别与蒙山县的陈塘镇和黄村镇相邻,东南面分别与昭平县五将乡和藤县大黎乡相连。国道321线北南走向贯穿乡镜,交通方便。 汉豪乡汉豪乡全乡总面积106.3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55499亩,耕地总面积6425亩,下辖都坡村、樟村村、汉豪村、大车村、白竹村、金垌村。 - 本地资源 汉豪乡主要种植水稻、木薯、蚕桑、甘蔗、西瓜、水果、潮州芥等高效益的农业经济作物。该乡是个山区乡,全乡共有山林面积10366.6公顷,林木蓄积量32009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9.1%,森林资源丰富。松原木、松脂和八角是该乡最大宗的林副产品。规模以上林场3个,大车村林场、金垌村林场林地规划设计面积9015亩。 - 历史沿革 民国22年(1933年)撤区并乡设大塘乡,乡公所设在大塘街观音庙。民国36年8月属蒙南区署,民国38年1月30日属彰村警备区署。1950年10月改属大塘村。1952年9月25日,为纪念梁汉豪烈士改名为汉豪乡(村级)。1953年12月30日全县撤区设16个大乡,由陈塘区分设汉豪乡,乡政府设在 汉豪乡 大塘街北321国道旁。1958年8月25日属湄江人民公社,编为汉豪民兵营。1961年6月全县设14个大公社,汉豪改为大塘公社。1962年10月属陈塘区。1984年7月1日由陈塘镇分设汉豪乡民委员会。1987年10月改为汉豪乡人民政府。 - 资源优势 汉豪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很适合农作物、林果、蔬菜等的生产。汉豪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有玉米、红薯、土豆、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桑蚕、木薯、西瓜、沙糖桔、百香果等。耕地面积6425亩,农田 八角林 有效灌溉面积5386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500亩,其中桑园面积1828亩、甘蔗305亩、水果850亩、木薯3100亩。种桑养蚕、木薯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 - 交通情况 汉豪乡位于蒙山县南部,坐落在湄江河畔,桂梧321线国道从境内通过,南接梧州通向富庶的粤、港、澳,北连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交通通畅便捷。同时,汉豪乡实现了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高压电路的“村村通”目标,部分村庄已实现通宽带网络工程。 |
长坪瑶族乡 |
长坪瑶族乡位于蒙山县东北部,是梧州市仅有的两个瑶族乡之一。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3公里,距梧州市202公里,全乡总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2%。境内居住着瑶、壮、汉等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7%以上。全乡辖5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89人。 长坪瑶族乡以林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松木、杉木、八角、板栗、毛竹、油茶、木薯、水桅子等,特产有生姜、香菇、木耳、笋干、茯苓、灵芝、香草等。现在全乡共建有三个1000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东护村八角种植示范基地、六坪村早熟板栗种植示范基地、南垌村毛竹种植示范基地。. |
夏宜瑶族乡 |
夏宜瑶族乡位于梧州市蒙山县城西南部,东邻文圩镇,西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西南与平南县接壤,东南与藤县毗邻,是三市(梧州、来宾、贵港市)四县(蒙山、平南、金秀、藤县)五个乡镇的交汇点。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23公里。全乡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1580户6300多人。有瑶、汉、壮、苗、布依等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87,是梧州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 夏宜地处金秀大瑶山南簏,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000毫米,水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水利、电力资源的有利条件。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5%,林木蓄积量丰富,是全县天然林区之一。主要林产品有松、杉、八角、玉桂、毛竹、板栗,特产有松脂、八角、玉桂、篙竹、干笋、蜂蜜、绞股蓝、灵芝等。其中六洛村是梧州的养蜂专业村,年产蜂蜜40000斤。夏宜地处山区腹地、山青水秀、夏天气候宜人,境内有夏宜峡、茶花山、茶浮冲、拜仙洞等风景,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四是瑶乡传统的节日,夏宜周边村寨的瑶族群众万人以上聚集在夏宜街“闹歌圩”,用具有瑶族风情的山歌咏唱生活,唱爱情,并进行各种农副产品交易。 建立瑶乡20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历届乡党委政府及全乡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荣获全国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