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北海 >> 银海区 >> 侨港镇

侨港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侨港镇谷歌卫星地图)


侨港镇简介

侨港镇  作为北海市对外开放区域重要组织部分的侨港镇,位于北海市南端,正处在北海银滩中段,东邻北海国际客运码头,南濒北部湾,西临咸田镇电建村,
  北靠华侨投资开发区,省级公路广西滨海大道"擦肩"而过,市级大道四川南路、贵州南路、云南南路直通镇辖区,距市中心7公里,水陆交通便捷。拥有优良的渔港、码头和海上浴场。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17300人,其中归侨侨眷约占80%。下辖管3个社区居委会、1个村委会、10家渔业生产公司、5家镇属企业。主要产业是海洋捕捞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拥有800多艘总马力16.2万匹和类渔船,年捕捞量达10万吨以上,年水产品加工达8万吨,是广西最大的海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北海市重要渔业生产基地。
  20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了帮助从越南归国回到北海的8000多旅越难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中国政府拨款2908万元人民币,联合国难民署资助785万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楼,总建筑面积93739平方米,并相继配套建设了学校2间,医院1家,渔港(内外港各1个,港池总面积39万平方米)、船厂、渔业生产公司以及供水、供电、道路街道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镇20多年来,侨港镇立足科
  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大手笔书写"渔"、"侨"两篇文章,实现了由渔业建镇到渔业兴镇的跨越。经济强劲发展,渔船由建镇当年676艘小帆船,发展到总功率16.2万千瓦的近千艘机动渔船,年渔业产量10万吨以上,产值3亿多元。建成了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广西最大海产品深加工基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引进了总投资3亿元的旧城改造项目,主打"中越风情"的餐饮、购物、海上休闲、旅业一派兴旺,呈现了一产引领,二、三产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2004年全镇GDP2830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财政收入816.4万元,比上年增长34.7%,渔农民人均收入3598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侨务、侨联、计生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镇等。全镇社会稳定,归侨安居乐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3万人 1.1平方公里 450503103 536000 0779 查看 侨港镇谷歌卫星地图

侨港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侨港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福成镇

  福成镇地处北海市区、合浦县城和铁山港区的“金三角”地带,西与北海市区相连,东与铁山港区毗邻,背靠合浦县城,面向北部湾,区位独特。全镇面积293.8公里,下辖22个村居委,215个自然村,总人口7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63000人,城镇居民10000多人,福成镇境内交通便利,北海机场距镇政府所在地公7公里,距钦北铁路25公里,北海至铁山港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其他过境公路四通八达,运输业居全市乡镇之首。1997年列入十个农村小堀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    全镇拥地耕地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6万亩,盛产水稻、糖蔗、木茹、花生等亚热带作物,其中尤以糖蔗产量最大,年产达40多万吨,是银海区主要的蔗糖原料基地,素有“蔗乡”之称,此外,还拥有可供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80000多亩,是珍珠、大蚝、对虾、青蟹、沙虫等海珍品养殖的天然场所。境内石油、褐煤、高岭土、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广阔。.  

银滩镇

银滩镇    银滩镇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塘镇和咸田镇合并而成,位于北海市南面,地辖国家4-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距市中心约5公里。东与福城镇隔港相望,西至深水码头,北与海城区接壤,南面临海,总面积79.8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8万人,暂住人口约2万多人。辖区内四川南路、广东南路、滨海大道、美景路、银滩3号、4号路等十多条大道纵横交错,镇行政中心距北海国际客运码头仅1公里,北海火车站镶嵌镇内,形成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十分便利。   银滩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风光秀丽,除著名的北海银滩外,还有大江埠民族风情园、情人岛公园等旅游景点,以及中华专家园、海滩大洒店等一批酒店宾馆,每年慕名而来观光度假的游客达300万人次以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平坦肥沃,气候四季如春,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镇海岸线长达20多公里,海滩宽阔,港湾深,既有适宜于旅游开发的海滩,也有适合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还有可为城市提供高值农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及高新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   近年来,银滩镇立足“一品牌,一片海,一方地”,大力发展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和工业为基础,海洋产业和旅游产业比翼双飞的经济格局。全镇拥有海水养殖面积24平方公里,建成了广西较大的虾苗孵化基地、无公害对虾养殖示范基地,虾米加工基地,形成了“虾苗孵化--海水养殖--虾米加工”三位一体产业化体系。镇辖区内建有南万、咸田、电建、后背等四大渔港,全镇拥有海洋捕捞机动渔船521艘,总功率33498千瓦。银滩镇党委、政府依托银滩优势,提出了“配套银滩,服务银滩,受益银滩”的思路,引导群众发展旅游服务业,建成了白虎头渔家宾馆一条街、咸田海鲜餐饮一条街、南万海上餐棚等具有疍家风情特色的旅游服务系列,促进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陶瓷、烟花炮竹、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四大行业。   银滩镇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镇。禾塘旧村改造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建设文明新村,打造了广西区以人为本改造旧村的典范。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改造镇村道路、电网设施,整治镇容镇貌。开展“我为银滩添光彩”活动,精心创建十里银滩文明带,城镇品位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镇辖各村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治安巡逻组织,民间艺人、文体骨干组成的腰鼓队、醒狮队、足球队等业余文体团体常年活跃全镇,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风纯朴,社会秩序井然有序。银滩镇获自治区文明镇称号,白虎头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龙潭村、白虎头村、咸田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和兴村被评为自治区军民共建示范村。   银滩镇是一座具有丰富海洋文化风情的年轻乡镇,又是一片到处洋溢着拼搏进取气息的灼灼热土,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有志人士到银滩镇观光考察,投资兴业,与勤劳智慧的银滩人民一起,将以建设和谐富裕的新银滩为已任,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共创未来!   

平阳镇

  平阳镇是属隶北海市银海区的一个建制镇,原称高德镇,2005年8月,北海市乡镇撤并后更名为平阳镇。地处北海市东郊,北接廉州、福成两镇,东南与银滩镇相连,东面临海,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钦北铁路、迎宾大道纵横经过,距北海国际机场10公里,是各地进入   北海的陆上门户镇,是北海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北海市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镇和北海市科技信息网络示范镇。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0亩,下辖平阳、包家、东星、横路山、赤东、孙东、东山7个村委,总人口约1.2万人。   近年来,平阳镇依据区位优势和城郊经济两大优势,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稳农、兴工、旺商、增税”的工作思路,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069万元,财政总收入7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迅速扩大,建成了北生药业万亩苦瓜种植基地、横路山海水养殖基地、包家罗非鱼繁育基地、平阳花卉长廊等一批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基地。建成了2000多亩平阳花卉种植基地,成为了全市闻名的“花卉镇”。全镇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名优花卉、无公害蔬菜、罗非鱼、对虾等农渔产品占据了全镇农渔业的主导地位。   工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几年来,该镇狠抓企业改革发展,通过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内部管理),怡林公司、包家砖厂等企业运行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整合各种资源,组建了包家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率先在全市推出了第一个新型建筑材料商标品牌,扩大了企业生产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引进了太平洋汽车城、北生药业绿色产业科技园、平阳花卉长廊、包家安兴达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项目,北海市工业园银海区分园的成功落户,拓宽了全镇经济发展空间,拉动了全镇工业增长,2008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052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665万元。   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几年来,该镇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了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被列入了北海市科技示范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有合作医疗所。计划生育多年来   均通过自治区达标检查验收,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树立了平阳、包家等自治区、北海市两级小康文明示范村、“五村、两规范”典型。综治工作扎实,是北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全镇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群众安居乐业,正以豪迈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侨港镇

侨港镇  作为北海市对外开放区域重要组织部分的侨港镇,位于北海市南端,正处在北海银滩中段,东邻北海国际客运码头,南濒北部湾,西临咸田镇电建村,   北靠华侨投资开发区,省级公路广西滨海大道"擦肩"而过,市级大道四川南路、贵州南路、云南南路直通镇辖区,距市中心7公里,水陆交通便捷。拥有优良的渔港、码头和海上浴场。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17300人,其中归侨侨眷约占80%。下辖管3个社区居委会、1个村委会、10家渔业生产公司、5家镇属企业。主要产业是海洋捕捞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拥有800多艘总马力16.2万匹和类渔船,年捕捞量达10万吨以上,年水产品加工达8万吨,是广西最大的海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北海市重要渔业生产基地。   20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了帮助从越南归国回到北海的8000多旅越难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中国政府拨款2908万元人民币,联合国难民署资助785万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楼,总建筑面积93739平方米,并相继配套建设了学校2间,医院1家,渔港(内外港各1个,港池总面积39万平方米)、船厂、渔业生产公司以及供水、供电、道路街道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镇20多年来,侨港镇立足科   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大手笔书写"渔"、"侨"两篇文章,实现了由渔业建镇到渔业兴镇的跨越。经济强劲发展,渔船由建镇当年676艘小帆船,发展到总功率16.2万千瓦的近千艘机动渔船,年渔业产量10万吨以上,产值3亿多元。建成了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广西最大海产品深加工基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引进了总投资3亿元的旧城改造项目,主打"中越风情"的餐饮、购物、海上休闲、旅业一派兴旺,呈现了一产引领,二、三产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2004年全镇GDP2830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财政收入816.4万元,比上年增长34.7%,渔农民人均收入3598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侨务、侨联、计生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镇等。全镇社会稳定,归侨安居乐业。   


侨港镇特产大全




侨港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