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闸口镇位于合浦县城东 32 公里,总面积 9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800 公顷。东南部濒临北部湾铁山港,西北为大廉山脉延伸的丘陵,中部为山地平原。下辖 14 个村委会和 1 个居民委员会。 2001 年末,辖区总人口 3.67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10.7 ‰。 区位优势 地处广西沿海金三角,是通往广东和桂东南的必经之地。 325 国道从东向西直贯全境,钦北高速公路过境。海运有被国家交通部列为全国商港的闸口港,距北海国际机场 36 公里。向东 185 公里可达广东湛江,向西 110 公里至钦州 ,225 公里至南宁,向南 120 海里至海口, 16 海里至北海。境内各行政村和 200 人以上的自然村均有公路与国道相通,海陆交通便捷。邮电通讯便利快捷。基础设施齐全,广西电网 110 千伏安的供电线路可保证电力供应。高标准的自来水厂可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基础设施良好 2001 年,闸口镇抓住机遇,内筹资金,外引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325 国道闸口至圩镇境内路段路面加高加宽, 325 国道至观音山路面硬底化,合湛高速公路闸口路段建设及铁山港跨海大桥竣工,水库除险加固 3 座。 港口资源 海岸线长达 27.75 公里,海湾深入内陆,与北海铁山港码头唇齿相连,背风避浪,水深七米以上,具有建造万吨级码头泊位的优越条件。 矿产资源 石灰石储量丰富,初步探明的储量在 3 亿吨以上。按目前的开采规模可开采 300 年以上。石灰石的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此外还有高岭土、石英砂、粘土、原煤等,是发展建材工业的理想场所。山土资源 全镇有丘陵山地 8 万多亩,山坡低缓,土质肥沃 , 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均无霜期在 355 天以上,年均气温 23.2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 1650 毫米,年均光照 1928 时,宜种荔枝、龙眼、芒果、香蕉、柑桔、菠萝等亚热带水果和发展畜牧养殖业。 海洋和滩涂资源 有水深 1.5 米以下的浅海滩涂 3 万亩,泥砂底质、无污染、浮游生物充足,宜于养殖对虾、青蟹、大蚝、贝类等名贵海鲜。目前我镇已开发滩涂面积 533.8 公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67万人 | 90平方公里 | 450521105 | 536000 | 0779 | 查看 闸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廉州镇 |
概况 廉州镇地处北部湾畔,是合浦县人民0所在地,合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镇面积229平方公里,辖29个村(居)委会,耕地面积4047.3公顷,2001年末,全镇人口15万,是合浦县第一大镇。325、209国道、南北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过境,距北海国际机场仅16公里,离北海港30公里,钦北铁路在廉州南郊设站。海、陆、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环境资源 廉州镇地处沿海,属亚热带过渡性气候,雨水和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花生、黄麻、蔬菜、马蹄、莲藕、豆类和花卉等作物。近年来,群众利用城郊地带和山坡地发展规模养鸡、养猪、养牛和养羊;利用沿海滩涂和镇内江河湖塘资源养大蚝、文蛤以及各类淡水鱼,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经济成就 廉州镇历来是合浦县主要的工业基地,现辖镇属工厂企业27间,还有一批私营个体和民营企业,形成有廉州特色的轻工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烟花炮竹、五金、机械、建材、农药、商标印刷、纸箱包装、羽绒制品、工艺美术等五十多类1500多个品种。其中二十多类100多个品种进入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38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全镇企业总产值23.88亿元,企业总收入30.4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614亿元,财政收入4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7元。 旅游资源 廉州镇早在汉代就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繁荣的商埠。至今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珠还合浦"美丽传说,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汉墓群、海角亭、东坡亭、文昌塔等;西与南国星岛湖旅游度假村相郊。 文教卫生 廉州镇现有中小学35所,幼儿园4所,在职教师1500人,其中公办教师1200人,中级职称以上350人,全国特级教师2人,在校学生23786人。镇内有医院1所,卫生院1所,卫生分院1所。. |
党江镇 |
概 况 位于合浦县城西 8 公里,区域面积 81.5 平方公里,下辖 17 个村委会, 1 个居委会, 325 个村民小组, 2001 年末总人口 46826 人,有小学 17 所,中学 2 所,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6.6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5.4 亿元,工业总产值 1.2 亿元,财政总收入 49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90 元。 环境资源 1、土地资源 :全镇耕地面积 61837 亩,其中 58433 亩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年种植水稻 11 万多亩(其中制种基地 10000 亩,该制种基地是广西区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基地之一,优质稻谷 9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90 %以上,年总产粮食 43000 多吨以上,每造亩产 400 公斤,人均产粮 900 多公斤。全镇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 400 多万公斤,最高年达 1500 万公斤,是广西区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2、淡水资源 :党江镇三面环江,淡水资源丰富,宜网箱养殖“四大家鱼”和自然养殖水鱼、毛蟹、各种鳝鱼等珍贵淡水产品;拥有淡水鱼塘 3000 多亩,可开发高值饲养水鱼、毛蟹、各种鳝鱼等珍贵产品。 3、海洋资源 :党江镇海岸线 105 公里,拥有 0 —— 10 米等深海滩涂 18 多万亩,虾、蟹、鱼、贝等十分丰富,到 1998 年开发浅海滩涂养殖文蛤面积达 5.5 万亩 , 是党江经济发展的“龙头”。 4 、经济成就:农村经济,主要是种养并举。种,全镇有 58433 亩适宜水稻种植的良田,其中种植优质稻谷 53000 亩,占耕地面积的 90 %;制种基地面 5000 亩,是广西农村制种基地之一。同时,有 40000 亩良田适宜复种,发展冬季蔬菜种玉米的种植。养,全镇建立了沿海地区的“渔江村”为中心的养鸭的基地和以郊区的“亚桥村”为中心的养鸡基地。年养三鸟 500 万羽以上,出栏 450 万羽以上;同时,有 6000 亩淡水养殖场,适宜养殖“四大家鱼”、毛蟹、水鱼、鳝鱼等水产品。 乡镇企业 主要是造船业和炮竹生产。全镇村村办有造船厂,年产值 1 亿元以上;镇办有烟花炮竹厂,产品销往省内外。. |
西场镇 |
概况 西场镇位于县城西30公里,东邻沙岗镇,东北与乌家接壤,南临北部湾,西与钦州市隔江相望,海岸线长51.8公里,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33.3公顷,下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2001年末辖区内总人口86367人,其中农业人口78059人。北部为丘陵台地,南部为冲积平原。 环境资源 有0--10米等深线的浅海滩涂1.27万公顷,目前主要养殖大蚝、对虾、泥蚶、弹涂鱼等,其中养殖大蚝400多公顷,文蛤500多公顷,班节对虾800多公顷。西场镇是合浦县甘蔗种植基地,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水稻。家禽养殖较多,主要以鸡、鸭、鹅为主,年出栏禽畜163万羽。水果有460多公顷,主要以龙眼、荔枝为主。乡镇企业主要是烟花炮竹,出口东南亚及销售全国各地。钛铁矿丰富,储藏量在10万吨以上。 经济成就 200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65351万元,财政收入145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场2970元。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2280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62770吨,销售收入1.4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30%。沿海形成了三鸟养殖带,鸭蛋年产量1200多吨。2001年已经形成了大风江大蚝、高沙文蛤、东江口和卸江对虾,鲎头村跳鱼养殖基地,以16公里标准海河堤经济带正逐步完善,已展示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2001年全镇种蔗5万亩,进厂原料蔗达16.5万吨。 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以来,建设了13公里全区首段20年一遇的标准海堤,200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东水坝主渠道道"两面光"工程和面前垌"三面光"节水灌溉工程已发挥效益。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西大道和九街硬底化街道早己完工,36米大道进一步绿化美化,村级集镇发展迅 速,公路直通农村,通讯发达,社会稳定,市场繁荣。开通了移动电话、BP机接收塔,有生猪、三鸟市场1个,成衣市场一个,乡村等级公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 文教卫生 全镇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高完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25所,中心幼儿园1所,社会办学幼儿园3所,中心卫生院是等级医院。. |
沙岗镇 |
主要成就 沙岗的工业企业主要有炮竹加工生产、生物肥料、木茹淀粉、蜗牛加工、模具铸造、瓶盖等企业。其中合资企业二间,“祺丰生物肥料厂”和“‘庆丰公司” (主要加工蜗牛)。二00一年,沙岗镇农业总产值2.46亿元,工业总产值1654万元,财政总收入6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9元。 投资环境 面对机遇和挑战,沙岗经济应有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主要特点是: 1、地处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东部区域,交通方便,离县城和市区较近,极容易受中心城镇的幅射带动。2、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和要是有良好的气候条件,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全年基本上无霜期,是典型的季风性海洋气候,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和名贵海、淡水鱼、虾、蟹及贝类的种植、养殖。特别是浅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全镇可开发的滩涂近10万亩,目前只开发利用1.2万亩。 3、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生产力发展水平仍不高。主要是缺少农副产品的加工,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只利用一万亩左右,尚有2万亩可开发利用。 4、治安环境和人缘关系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5、基础设施齐全,交通方便。沙岗镇目前已实现村村通电,通讯设施完备,交通道路四通八达,全镇十六个村(居)委会,除七星村外村村通四级公路,百分之八十的村民小组可通行五吨载重汽车。. |
乌家镇 |
概 况 乌家镇位于县城西北部, 325 国道、钦北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呈平行线横贯境内。全镇总面积 196 平方公里,辖 7 个村(居)委会, 8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3114 人。方言以廉州话为主。镇政府驻地乌家圩镇,距县城 23 公里。全镇耕地面积 2703 公顷,主种甘蔗、水稻,兼种玉米、红薯、木薯、芋头、水果等,同时种少量花生、芝麻、大豆、辣椒等经济作物,其中甘蔗种植居各类作物之冠, 2001 年产原料蔗 14.5 万吨,人均产原料蔗 11 吨,居全县之首。 乌家镇万亩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一角 镇内有万亩甘蔗示范基地、万亩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万亩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该镇是木材之乡,全镇有林面积 4136.2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35.6% 。资源优势 乌家镇属低坡丘陵地区,最高的马鞍岭海拔 88.9 米,较大的河流有丹竹江,为合浦县与钦州市的交界河。该河沿岸可开发的海水养殖基地 300 多亩。境内土地、森林、矿产资源丰富,高岭土、花岗岩储藏量较大。 主要成就 2001 年全镇有镇、村企业 5 家,个体企业 345 家,从业人员 1725 人。主要企业有香港利添生物有限公司(原都乐公司)果场、区属钦廉林场及其附设的纤维板厂、切片厂及合浦松香厂、合浦南珠炮竹厂等,其中利添公司果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新科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乌家牛圩是全县最大的耕牛市场。 2001 年财税入库 576 万元。 文教卫生 全镇有中学 1 所,共有学生 868 人,教师 62 人;小学 6 所,学生 1905 人,幼儿园 1 所,入学儿童 76 人,教职工 126 人;有卫生院 1 所,医务人员 16 人,农村卫生所 10 所。. |
闸口镇 |
概 况 闸口镇位于合浦县城东 32 公里,总面积 9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800 公顷。东南部濒临北部湾铁山港,西北为大廉山脉延伸的丘陵,中部为山地平原。下辖 14 个村委会和 1 个居民委员会。 2001 年末,辖区总人口 3.67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10.7 ‰。 区位优势 地处广西沿海金三角,是通往广东和桂东南的必经之地。 325 国道从东向西直贯全境,钦北高速公路过境。海运有被国家交通部列为全国商港的闸口港,距北海国际机场 36 公里。向东 185 公里可达广东湛江,向西 110 公里至钦州 ,225 公里至南宁,向南 120 海里至海口, 16 海里至北海。境内各行政村和 200 人以上的自然村均有公路与国道相通,海陆交通便捷。邮电通讯便利快捷。基础设施齐全,广西电网 110 千伏安的供电线路可保证电力供应。高标准的自来水厂可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基础设施良好 2001 年,闸口镇抓住机遇,内筹资金,外引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325 国道闸口至圩镇境内路段路面加高加宽, 325 国道至观音山路面硬底化,合湛高速公路闸口路段建设及铁山港跨海大桥竣工,水库除险加固 3 座。 港口资源 海岸线长达 27.75 公里,海湾深入内陆,与北海铁山港码头唇齿相连,背风避浪,水深七米以上,具有建造万吨级码头泊位的优越条件。 矿产资源 石灰石储量丰富,初步探明的储量在 3 亿吨以上。按目前的开采规模可开采 300 年以上。石灰石的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此外还有高岭土、石英砂、粘土、原煤等,是发展建材工业的理想场所。山土资源 全镇有丘陵山地 8 万多亩,山坡低缓,土质肥沃 , 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均无霜期在 355 天以上,年均气温 23.2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 1650 毫米,年均光照 1928 时,宜种荔枝、龙眼、芒果、香蕉、柑桔、菠萝等亚热带水果和发展畜牧养殖业。 海洋和滩涂资源 有水深 1.5 米以下的浅海滩涂 3 万亩,泥砂底质、无污染、浮游生物充足,宜于养殖对虾、青蟹、大蚝、贝类等名贵海鲜。目前我镇已开发滩涂面积 533.8 公顷。. |
公馆镇 |
概 况 公馆镇于合浦县城东部 51 公里处,东与博白县接壤,北与浦北县相邻,南临北部湾的铁山港终端,总面积 178.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678.4 公顷,宜发展经济林果的山地 4000 公顷,下辖 23 个村委会, 1 个居委会, 2001 年末总人口为 11.9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21 万人。历年来,先后被评为北海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荣获自治区百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环境资源 地处南亚热带,属季风型海洋气候,亚热带植物繁多。境内海岸线长 37.03 公里。现有盐田码头,可泊 500 吨的船只, 325 国道横贯全镇,合山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全镇 23 个村委会均在 15 公里范围内,并通四级公路,运输网络发达。电信业务发展迅猛,电话交换机容量达 1.75 万门。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硫铁矿、重晶石和金矿等,其中石灰石可采量达 3 亿吨。 经济成份 烟花炮竹、建材、造纸、纸箱包装、印刷、运输和建筑业等待业支支撑全镇经济。 2001 年,全镇工业总产值 105890 万元,财政收入 482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08 元。 文教卫生 全镇拥有高完中和职业中学各 1 所,初级中学 5 所,小学 43 所。人民医院 1 间。陈振林先生捐资 300 万元兴建公馆中学科学馆一座,设备齐全。电视覆盖率 100% ,村级有线电视入户有新秀等 10 个村委。 名优特产 (一)烟花炮竹。烟花炮竹是公馆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厂家四家:公馆出口烟花厂、公馆镇杨梅烟花厂、万宝集团第一出口烟花厂、公馆炮竹厂。产品驰名中外,出口远销美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芬兰、马来西亚等 28 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合浦公馆出口烟花厂 2001 年出口烟花 85 万箱,总产值 17819 万元,总收入 19688 万元,出口量居全区烟花企业首位。 (二)香山鸡嘴荔。香山鸡嘴荔枝产于公馆镇香山村委。因果实的果核退化成小鸡嘴状而得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五十年代初,曾选样寄送毛主席品尝,得到0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复信赞誉。 1995 年,香山鸡嘴荔枝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开发。. |
白沙镇 |
概 况 白沙镇位于合浦县城东面。东与博白县龙潭镇相邻,南临北部湾,西隔铁山港与南康、闸口两镇相望,北与公馆镇相连。全镇面积 224.9 平方公里,下辖 1 个居民委员会, 23 个村委会, 320 条自然村, 2001 年末,总人口 97433 人,耕地面积 5276 公顷,有林面积 7000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30.1% 。镇政府驻地白沙圩,距县城 64 公里。环境资源 白沙镇地势北高南低,丘陵起伏,面海靠山,自然条件优越,有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 4000 公顷,低丘山地 3000 公顷,地埋位置得天独厚,为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环境保证。 1 、地埋位置与北海、湛江等城市相距不远,既可接受它们包括经济、技术、文化、信息等多种幅射,壮大自己,又可以把它们作为市场,生产畅销对路商品,并借助湛江湛口、北海港口,开展对外贸易,走上与世界交往之路,建立本镇外向型经济结构。 2 、交通优势:一是目前的 325 国道穿境而过,是本区域通往粤西地区的必经之路;二是白沙距北海机场仅一个小时路程,该机场目前已建成国际机场;三是合山高速公路是西南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西南出海口的咽喉要道;四是潜在优势:规划中的玉林至铁山港铁路;白沙可借这些交通道路,方便地与外界取得联系。 3 、濒海优势:拥有海岸线 84.25 公里,全镇 24 个村(居)委会中有 13 个临海。一可发挥港口优势,通过海上与铁山港的石头埠开发区相通,仅需 10 多分钟;二可发挥海养优势,有可一切利用的浅海滩涂 4000 公顷, 2001 年末,开发尚不足 1575 公顷,开发潜力巨大;三可发挥旅游优势,这里水清沙白,且有老邪洲墩等可开发旅游景点,伴随铁山港开发,可吸引大量游客。 4 、矿产资源优势:白沙镇富含建村型矿产资源,主要有高岭土、石英砂、石灰石、玻璃砂等品种,分布于平田、独山、沙尾、东风、西坎等地,其中石灰石矿带宽 3KM 、长 20KM 。此地矿产资源质优量大,产品需求量也大,可大力发展。. |
山口镇 |
概 况 山口镇位于合浦县的东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的交汇处,325国道和新建的大西南主动脉渝湛高速公路穿镇而过,14公里处两个港口即英罗港和沙田港分列东西两翼。区域条件优势,海陆交通十分便利,是连接“两广”乃至大西南的交通咽喉。全镇下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总人口7.3万人,辖区面积123.6平方公里。 环境资源 山口镇资源丰富,有优质高岭土达2000多万吨,水泥生产原料火山灰5000多万吨,有石英沙、花岗岩、石灰石等数千万吨。全镇海岸线长42公里,可开发利用养殖的浅海滩涂达7万多亩,沿海盛产海沙串、沙虫、龙利、沙甲、黄丝、螃蟹、明虾等优质海鲜。沿海滩涂可养殖珍珠、对虾、青蟹、蚝蛎、文蛤、泥蚶、鱼、栉江瑶等。合浦古代八大珠池的乌泥池和永安池位于境内,辖区内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旅游景点: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士阁。 主要成就 山口镇党委、政府认真按照“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总方针,努力实施“经济强镇、交通要镇、流通大镇、旅游名镇”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各项事业的新跨越。尤其小城镇建设,工业生产、招商引资等方 面开创新局面。去年,我镇以两个市场建设为依托,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成为合浦县乃至北海市小城镇建设的亮点。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招商引资达3500多万元,开创了历史新高,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财税工作先进单位和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7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4%,财政收入923.2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0.6%,工业总产值达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9%,人均纯收入2718元。文教卫生 山口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l994年被评为广西区体育达标镇,卫生院的建设也走在全县乡镇先进行列。. |
沙田镇 |
概况 沙田镇西南面临北部湾,镇政府驻地沙田圩镇距县城92公里。是合浦、博白、廉江三县市交汇点。全镇面积4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公里。耕地面积535.5公顷,辖6个村委会,2个纯渔村,4个半渔半农村,2001年末,总人口1.8万。 交通便利 海陆交通十分便利。沙田港现有三个300吨船泊位及500吨混装码头一个,渔业码头2个,其中货吞吐量达40万。与国内外多个港口相通,越南雄基煤炭、玉林和合浦县水泥等货物经常通过沙田港进出。沙田港是广西和广东西部通往海南乃至东海亚的便捷出口通道。陆上,合山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到山口镇,距沙田镇15公里,进出货物十分方便。 环境资源 沙田港是桂东南与海南省货运距离最近港口。海上可直达东南亚各国。有商、渔业码头各一个。商业码头年吞吐量达5O万吨,且可泊5OOO吨轮船。沙田镇渔业发达,全镇有机动渔船416艘,总马力为16094马力。海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鱿鱼、墨鱼、黄鱼、对虾、蟹、包螺、带子螺、圣主螺、沙虫等。2001年捕捞量为3.99万吨,占全县产量三分之一以上。 沙田镇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石英砂和煤,名优特产有:珍珠、鱿鱼、墨鱼、对虾、包螺、带子螺、圣子螺、沙虫等。 沙田镇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可养珍珠、贝类、大蚝、对虾、蟹等,目前已开发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达519多公顷。年产量2.09万吨。镇养殖的珍珠珠体圆滑、色泽光亮,为优质珠。沙田镇种植业发展较快,现水果种植面积66公顷。 沙田镇境内淀州沙西侧海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俗称海牛、美人鱼)的生态自然保护区,故沙田有“美人鱼”故乡之美称;大坡岭山岗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沙田镇附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山口红树林和永安大士阁(四排楼)。因此,开辟沙田——北海——海南三角海上旅游航线很有发展前途。 经济成就 有镇、村企业13家,联户、个体企业728家。主要产业有捕捞、造船、炮竹、码头装卸、海产品加工等,200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38亿元,财政收入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5元。 文教卫生 沙田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镇卫生院1所。 投资导向:①万吨级码头建设;②渔船避风港建设;②海产品批发市场建设;④海产品加工厂建设;⑤浅海滩涂养殖;⑤土地承包种养。. |
石湾镇 |
概况 石湾镇地处南流江下游,位于合浦县城正北11公里,镇境北部为低丘陵,南部为南流江冲积平原。合(浦)灵(山)公路过境,南北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座落在该镇正中央沙朗村,交通方便。石湾镇区域优势明显,地理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平均气温22℃左右,全镇总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0多公顷。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4万。 地方名优特产 石湾白花塘米酒,在区内外享有盛名;我镇具有地理优势,以镇北部山区村委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镇年均鸡出栏290万羽,生猪出栏32000头,以镇南部大力发展经济农作物,年均种植花生l.5万亩,甘蔗1000亩,蔬菜2.7万亩,黄麻0.5万亩,冬辣椒1万亩。烟花炮竹行产品畅销国内外。 旅游资源 境内大浪古城遗址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尔的南国星岛湖,“十里淡-滩长廊”和射马岭观音庙、古代校马场等都是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文教卫生 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7所,幼儿园17所,卫生院1所,卫生所18所,还有娱乐城、影剧院、灯光球场、图书室,广播、电视等文化设施。 经济成就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工业总产值0.78亿元,财政收入4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17元。 引资项目 一是矿产资源开发,我镇主要矿产资源有钛铁矿、金矿、石灰石、河沙、卵石;二是水力资源开发。沙儿江可开发筑坝蓄水发电;三是山区资源开发。有5万亩残林地,可开发造林种果。四是农业综合开发。可在大田、红锦、张屋、桥头等山区村一带建设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优质水果、万亩香蕉生产基地;可在东江、周江、沙朗、垌心、汉马、汉水一带建设万亩蔬菜基地。五是淡水养殖。可在大白水库搞100亩以上网箱养鱼, 并在大白水库坝脚连片开发l00亩鱼塘搞立式养殖。 六是开发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保鲜、运输服务业。七是旅游资源开发。. |
石康镇 |
概况 石康镇位于合浦县东北部,全镇区域面积 135 平方公里,辖 2 个居委会, 17 个村委会, 2001 年末,全镇总人口 5.09 万。城区面积 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8 万。 环境资源 石康镇物阜民康,人杰地灵,为岭南重镇。该镇地处南流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丰富的高岭土和河沙、卵石等自然资源。 209 国道过境,交通便利,市场繁荣,经济发达。 经济成就 发展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综合开发势头强劲。盛产水稻、玉米、花生、黄麻、蔬菜、香蕉、龙眼、荔枝等,形成了蔬菜、水稻、冬种、香蕉、家禽养殖、热带水果六大生产基地。农产品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尤其是辣椒、蔬菜、家禽养殖在北海市乃至全自治区均小有名气。“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正在形成,十万头养猪场——广西建邦公司石康养殖基地、台商独资的千亩花卉基地,成为联结市场与农户的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镇办集体企业 12 个,内联外资企业 5 个。支柱产业为烟花炮竹、麻纺、玻璃、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该镇的浦康牌花生香油名扬九州。 2001 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 3.01 亿元,财政收入 758.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75 元。 招商引资 近年来,石康镇充分挖掘资源、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潜力,制订优惠政策,降低门槛,强化服务,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来投资者纷至沓来。仅 2001 年就引进项目 16 个,资金 1680 万元,今年招商引资势头更劲,目前,投资总额 3000 万元的香港汇源出口烟花厂已竣工, 7 月试产;投资总额 1500 万元的石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于 6 月试点,投资 1500 万元的合浦县城区河道整治续建工程(大湾至多葛河段)和投资 500 万元的绕城路等四大项目已全面动工,预计 2002 年年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城镇建设 石康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1984 年以来,在成功改造好老区的同时,建设了一个占地面积 40 公顷,集工、贸、住于一体的康乐新区。新区规划合理,建设有序,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全镇拥有容量为 2500 门的程控电话和 11 万伏的变电站,日供水量 3500 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座,发展前景看好。. |
常乐镇 |
概 况 广西合浦县常乐镇位于合浦县北面,与浦北县接壤。离县城32公里,距北海市6O公里,209国道合(浦)灵(山)公路横贯全境,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常乐镇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21公顷,山地面积1万公顷,全镇设22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有280个自然村,村民小组510个,2001年末全镇总人口727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09人。 资源优势 该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月照总时数1920小时,年均气温22℃左右,无霜期362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年均湿度74--84%;该镇土地肥沃, 镇内多为丘陵地和南流江冲积-原,西部为南流江沿岸-原,东部为低丘(缓丘)山地,地势平坦,土层疏松深厚,有机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适宜林果种植。农业以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甘蔗、蚕桑、香蕉等为主,是合浦县的农业大镇,也是北海市主要的冬季农业开发示范基地、蔬菜基地和蚕桑基地,蚕桑业久负盛名,已有300多年历史。该镇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联动、项目启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缫丝厂、酒精厂、木片厂、食品加工厂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调整形成了蚕桑、木薯、速生林、甘蔗、蔬菜、良种牛繁殖六大农业产业基地。 经济成就 该镇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优势,按照“3618”工作思路、(即扶持壮大三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六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十八个重点项目)发展经济、效果显著,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782万元,农业总产值21978万元,财政收入6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3元。. |
星岛湖镇 |
概 况 星岛湖乡于1995年1月18日建乡,因南国星岛湖座落境内而得名。乡辖区东与廉州镇交界,南与党江镇隔河相望,西与沙岗镇接壤,北与乌家镇、钦廉林场、灵山县和钦州市相连。全乡总面积154.48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178个村(居)民小组,2001年末人口25184人。 区域优势 星岛湖乡地处南流江畔,区域优势独特。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北部的上洋圩镇,距县城9公里,距北海市37公里。全乡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半丘陵荒山、荒坡,中部是低矮丘陵和台地混合带,南部则是南流江冲积平原。境内水陆交通方便,南流江环流全乡,钦北铁路和南北二级公路纵贯南北。正在兴建的桂海高速公路也过境。 环境资源 全乡有地面积32442亩,有林面积5599.5公顷,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木薯、豆类、黄红麻和优质龙眼、荔枝、黄榄等经济作物,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石膏矿;建筑材料主要有红砖、细砂、石子。星岛湖乡主要矿产有石膏矿和高岭土。探明的石膏矿储量达2.7亿吨。境内高岭土储量大,品位高,远销台湾和区内外。此外本乡还有量大质优的河沙石等建筑材料。洪潮水库库区内有大小岛屿1026个,星罗棋布,被称为“南国星岛湖”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中央电视台《水辩传》拍摄外境基地座落其间,年接待游客达18万人次。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济成就 200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l0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289万元,农业总产值1081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602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23827万元,财政收入50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 文教卫生 全乡共有小学9所,幼儿园1所,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4770人,中小学教师320人。卫生院一所,全乡已有7个村委恢复了村级合作医疗组织,医疗设备日趋完善。. |
曲樟乡 |
概 况 曲樟乡位于合浦县东北部,现辖 11 个村民委员会, 175 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地曲木距县城 62 公里,离北海市区 78 公里。位于合浦、浦北、博白三县交界的汇合处,距 325 国道 9 公里,离 209 国道 17 公里。辖区总面积 137 平方公里。山地面积 16 万亩,其中可开发面积 14 万亩。 2001 年全乡 4573 户总人口 2.19 万 人。农业人口 2.11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4 ‰。 主要成就 乡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群众转变种植观念, 2001 年种植香蕉 3500 亩,冬春又落实计划 2000 亩,年底突破 5000 亩。拟创建合浦县第一个香蕉之乡。香蕉种植已成为该乡的新兴支柱产业。原产于公馆镇的名优香山鸡嘴荔枝落户曲樟,产值产量较之间同类品种效益好,畅销于高层次消费阶层, 1999 年每公斤卖价 80 多元。 2002 年产量达 10000 公斤。仅 2001 年,全乡就种植丰产林 20000 亩,荔枝龙眼等水果 9500 亩,撑绿竹 3000 亩,构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 2001 年工业总产值 29743 万元,农业总产值 1995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900 元,人均有粮 850 公斤。 基础设施建设 2001 年修通曲樟至常乐公路,合浦水库公路沿旺盛江、六湖水库岸边经过本乡。乡级公路三条(一条曲樟至公馆,一条曲樟至常乐,另一条全浦水库至十字路乡),境内全长 57 公里。现有汽车 30 辆。邮电代办所职工 1 人,通讯线光缆长 45 公里, 2001 年全乡财政收入 75 万元,支出 250 万元,税收总额 93 万元,存款总额 875 万元,有集体商业网点 2 个,个体商业 300 户。 社会事业 2001 年全乡有小学 20 所, 132 个教学班,学生 3220 人。初中 1 所, 22 个教学班,学生 990 人,中小学教职工 307 人。小学升学率 100% ,初中升高中学率 80% 。 84 年始,建立乡文化站, 2002 年文化广播电视合并,更名为文化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入户 300 户。卫生机构现有卫生院,医务人员 18 人,病床 13 张。乡村医生 22 人,农村合作医疗 10 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