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6°46′至107°05′,北纬39°31′至39°52′之间。东倚卓子山(乌仁都喜乌拉)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邻;西隔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至四眼井与海南区相连;北与鄂托克旗碱柜乡交界。总面积529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其中城镇人口18万。有蒙、汉、回、满等20个民族。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16000。代码:150302。区号:0473。拼音:Haibowan Qu。
海勃湾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南缘的中山丘陵、河谷及部分平缓起伏区内。整个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西北部较为开阔平坦,平均海拔1100米。属典型的极端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3℃(1961—1980年),年均降水量154.8毫米,年蒸发量为35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为3047.3小时。
行政区划
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1个镇:滨河街道、凤凰岭街道、海北街道、新华街道、新华西街道、卡布其街道、千里山镇。
滨河街道
凤凰岭街道 办事处成立于1981年5月。辖区南起新华大街、北至养殖小区、东到海拉北路、西达包兰铁路,是市、区两级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5.9万,共有7个社区。办事处驻人民北路38号(西湖小区)。
海北街道
新华街道
新华西街道 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6月。辖区位于城区西南端,东至人民路,西至包兰铁路线,南至市黄河化工集团,北至新华大街。辖区面积8平方千米。下设7个社区,常住人口29212人。办事处地址驻海达西街。
卡布其街道 “卡布其”为蒙古语,意为山谷或峡谷。办事处始建于1962年。位于海勃湾区政府驻地东南方向,海拉公路9千米处。其地域四面环山、东高西低,东跨桌子山与鄂尔多斯市阿尔巴斯苏木交界,西抵甘德尔山,南至海拉路18千米处与海南区接壤,北起三厂与新华街道办事处相连。辖区总面积约156平方千米,有6个社区,总人口19267人,其中流动人口2719人。
千里山镇
历史沿革
1961年7月9日,国务院第111次全体会议通过,批准:设立海勃湾市,以鄂托克旗的卓资山(卓子山)矿区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达市,海勃湾市,设立乌海市。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县级办事处。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
2000年,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9955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凤凰岭街道 31125 海北街道 45147 新华街街道 32936 新华西街街道 22294 卡布其街道 21281 千里山街道 6003 下海勃湾镇 32938 新地乡 7833
?年,海勃湾区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凤凰岭街道 辖:新城、和平街北、鄂尔多斯大街北、建设、育红路北、黄河西路、长青西路、车站路北、新华西路北、乌兰路东、海河路东、鄂尔多斯大街南、公园路、海拉路西14个居委会。
海北街道 辖:新华北、青山、煤城、东山南、长青东、凤凰岭东街、海拉东、利民、胜利西、黄河东、东山北、青山北、海北东、鄂尔多斯东街、狮城小区、海北南、海拉北、大庆、大庆西、摩尔沟20个居委会。
新华街街道 辖:新华大街东路南、甘德尔路东、海河路东、新桥大街二、新桥大街三、新桥大街四、新桥大街五、新桥大街、公园南路、卓子山大街东路、沃野路南、河槽东、大庆东路、海拉南路、体育大街东路、清泉大街、新桥大街东路、新桥大街东路第二18个居委会。
新华西街街道 辖:车站路西、车站路东、乌兰南路、新华、卓子山西街、甘德尔西街、建设南路、海河路西、车站路南、海巴、海达11个居委会。
卡布其街道 辖:铅矿区、幸福区、和平区、建设区、钢铁区、包钢区、新建区、红卫区、旧洞沟、六千米10个居委会。
千里山街道 辖:新区、南区、北区3个居委会。
下海勃湾镇 辖:镇北、河东、渠南、白楼、路通、果园、五区、顺达8个居委会。
新地乡 辖:铁管区居委会;黄河、巴音、乌素、新地、伊克、三坝、海北7个村委会。
五一乡 辖:河源、中海南、中海北、中河源、富园、绿园、新园、幸福、新一、王元地、红星、北河源12个村委会。
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新华街、新华西街、凤凰岭街、海北街、卡布其、千里山)、1个镇(下海勃湾)、2个乡(新地、五一)。
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1个镇、2个乡:凤凰岭街道、海北街道、新华街道、新华西街道、卡布其街道、千里山街道、下海勃湾镇、新地乡、五一乡。
2006年乌海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海勃湾区将3个乡镇(乡2个、镇1个)调整为1个镇、1个街道:原新地乡和千里山街道办事处合并组建千里山镇,镇政府设在原千里山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原五一乡和下海勃湾镇合并组建滨河街道办事处。调整后,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滨河、新华街、新华西街、凤凰岭街、海北街、卡布其)、1个镇(千里山)。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万人 | 529平方公里 | 150302 | 016000 | 0473 | 查看 海勃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凤凰岭街道 | 0 | 25平方公里 |
---- |
查看 凤凰岭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海北街道 | 0 | 0 |
---- |
查看 海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新华街道 | 0 | 0 |
---- |
查看 新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新华西街道 | 约2.92万人 | 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新华西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卡布其街道 | 约1.93万人 | 156平方公里 |
---- |
查看 卡布其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滨河街道 | 0 | 0 |
---- |
查看 滨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千里山镇 | 0 | 0 | 团结新村 | 查看 千里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海勃湾区 |
海勃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6°46′至107°05′,北纬39°31′至39°52′之间。东倚卓子山(乌仁都喜乌拉)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邻;西隔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至四眼井与海南区相连;北与鄂托克旗碱柜乡交界。总面积529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其中城镇人口18万。有蒙、汉、回、满等20个民族。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16000。代码:150302。区号:0473。拼音:Haibowan Qu。 海勃湾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南缘的中山丘陵、河谷及部分平缓起伏区内。整个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西北部较为开阔平坦,平均海拔1100米。属典型的极端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3℃(1961—1980年),年均降水量154.8毫米,年蒸发量为35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为3047.3小时。 行政区划 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1个镇:滨河街道、凤凰岭街道、海北街道、新华街道、新华西街道、卡布其街道、千里山镇。 滨河街道 凤凰岭街道 办事处成立于1981年5月。辖区南起新华大街、北至养殖小区、东到海拉北路、西达包兰铁路,是市、区两级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5.9万,共有7个社区。办事处驻人民北路38号(西湖小区)。 海北街道 新华街道 新华西街道 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6月。辖区位于城区西南端,东至人民路,西至包兰铁路线,南至市黄河化工集团,北至新华大街。辖区面积8平方千米。下设7个社区,常住人口29212人。办事处地址驻海达西街。 卡布其街道 “卡布其”为蒙古语,意为山谷或峡谷。办事处始建于1962年。位于海勃湾区政府驻地东南方向,海拉公路9千米处。其地域四面环山、东高西低,东跨桌子山与鄂尔多斯市阿尔巴斯苏木交界,西抵甘德尔山,南至海拉路18千米处与海南区接壤,北起三厂与新华街道办事处相连。辖区总面积约156平方千米,有6个社区,总人口19267人,其中流动人口2719人。 千里山镇 历史沿革 1961年7月9日,国务院第111次全体会议通过,批准:设立海勃湾市,以鄂托克旗的卓资山(卓子山)矿区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达市,海勃湾市,设立乌海市。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县级办事处。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 2000年,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9955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凤凰岭街道 31125 海北街道 45147 新华街街道 32936 新华西街街道 22294 卡布其街道 21281 千里山街道 6003 下海勃湾镇 32938 新地乡 7833 ?年,海勃湾区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凤凰岭街道 辖:新城、和平街北、鄂尔多斯大街北、建设、育红路北、黄河西路、长青西路、车站路北、新华西路北、乌兰路东、海河路东、鄂尔多斯大街南、公园路、海拉路西14个居委会。 海北街道 辖:新华北、青山、煤城、东山南、长青东、凤凰岭东街、海拉东、利民、胜利西、黄河东、东山北、青山北、海北东、鄂尔多斯东街、狮城小区、海北南、海拉北、大庆、大庆西、摩尔沟20个居委会。 新华街街道 辖:新华大街东路南、甘德尔路东、海河路东、新桥大街二、新桥大街三、新桥大街四、新桥大街五、新桥大街、公园南路、卓子山大街东路、沃野路南、河槽东、大庆东路、海拉南路、体育大街东路、清泉大街、新桥大街东路、新桥大街东路第二18个居委会。 新华西街街道 辖:车站路西、车站路东、乌兰南路、新华、卓子山西街、甘德尔西街、建设南路、海河路西、车站路南、海巴、海达11个居委会。 卡布其街道 辖:铅矿区、幸福区、和平区、建设区、钢铁区、包钢区、新建区、红卫区、旧洞沟、六千米10个居委会。 千里山街道 辖:新区、南区、北区3个居委会。 下海勃湾镇 辖:镇北、河东、渠南、白楼、路通、果园、五区、顺达8个居委会。 新地乡 辖:铁管区居委会;黄河、巴音、乌素、新地、伊克、三坝、海北7个村委会。 五一乡 辖:河源、中海南、中海北、中河源、富园、绿园、新园、幸福、新一、王元地、红星、北河源12个村委会。 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新华街、新华西街、凤凰岭街、海北街、卡布其、千里山)、1个镇(下海勃湾)、2个乡(新地、五一)。 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1个镇、2个乡:凤凰岭街道、海北街道、新华街道、新华西街道、卡布其街道、千里山街道、下海勃湾镇、新地乡、五一乡。 2006年乌海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海勃湾区将3个乡镇(乡2个、镇1个)调整为1个镇、1个街道:原新地乡和千里山街道办事处合并组建千里山镇,镇政府设在原千里山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原五一乡和下海勃湾镇合并组建滨河街道办事处。调整后,海勃湾区辖6个街道(滨河、新华街、新华西街、凤凰岭街、海北街、卡布其)、1个镇(千里山)。 |
海南区 |
海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6°35′-107°07′,北纬39°13′-40°10′之间。东依鄂尔多斯高原,西傍黄河,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接壤,北与河套平原毗邻。总面积1004.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2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000人,由蒙、汉、回、满、达斡尔等15个民族构成。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16030。代码:150302。区号:0473。拼音:Hainan Qu。 行政区划 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拉僧庙镇、公乌素镇、巴音陶亥镇。 历史沿革 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达市,海勃湾市,设立乌海市。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县级办事处。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其中拉僧庙办事处更名为海南区。 2000年,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008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拉僧仲街道 22207 西卓山街道 8169 老石旦镇 14781 拉憎庙镇 11895 公乌素镇 24927 巴音陶亥乡 11743 东风乡 7097 海南区行政区划一览 辖2个街道(拉僧仲、西卓子山)、3个镇(老石旦、拉僧庙、公乌素)、2个乡(巴音陶亥、东风)。(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拉僧仲街道 辖:第一~第十一11个居委会。 西卓山街道 辖:第一~第五5个居委会。 老石旦镇 辖:第一~第十二12个居委会。 拉僧庙镇 辖:第一~第八8个居委会。 公乌素镇 辖:第一~第十五15个居委会。 巴音陶亥乡 辖:渡口、迎河、四道泉、绿化、东风、东红、东方红、巴音陶亥、一棵树、新渠、新胜、新坝、都斯图、新建、机井、红墩16个村委会。 东风乡 辖:万亩滩、永乐、三店、五新、菜园、三河、沿河、田盖素、大桥、永盛、雀尔沟、瓦窑、曙光、桃园、东风、河畔、头道坎、二道坎、三道坎、仲庙、黄河21个村委会。 2005年,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老石旦镇、拉僧庙镇、公乌素镇、巴音陶亥乡、东风乡。 2006年乌海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海南区将5个乡镇(乡2个、镇3个)调整为3个镇:原东风乡和巴音陶亥乡合并组建巴音陶亥镇,镇政府设在原巴音陶亥乡政府所在地;原老石旦镇和拉僧庙镇合并组建拉僧庙镇,镇政府设在原拉僧庙镇政府所在地;保留公乌素镇。调整后,海南区辖辖2个街道(拉僧仲、西卓子山)、3个镇(拉僧庙、公乌素、巴音陶亥)。 |
乌达区 |
乌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与海勃湾区相邻,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毗邻。总面积219.716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04年)。 区人民0驻地邮编:016040。代码:150302。区号:0473。拼音:Wuda Qu。 乌达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3℃,日温差在10-25℃之间,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年日照3000-3300小时。 行政区划 乌达区辖7个街道、1个镇、1个乡:巴音赛街道、三道坎街道、五虎山街道、梁家沟街道、教子沟街道、振华街道、苏海图街道、乌兰淖尔镇。(注:根据“乌海市0网”乌达区有8个街道:还有1个是滨河街道) 历史沿革 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达市,海勃湾市,设立乌海市。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市人民0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县级办事处。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 2000年,乌达区辖7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271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巴音赛街道 36995 三道坎街道 7539 五虎山街道 21157 梁家沟街道 15378 教子沟街道 10827 振华街道 11034 苏海图街道 14078 桥西镇 7005 乌兰乡 3164 ?年,乌达区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巴音赛街道 辖:第一~第十五15个居委会。 三道坎街道 辖:第一~第三3个居委会。 五虎山街道 辖:第一~第八8个居委会。 梁家沟街道 辖:第一~第九9个居委会。 教子沟街道 辖:第一~第八8个居委会。 振华街道 辖:第一~第七7个居委会。 苏海图街道 辖:第一~第九9个居委会。 桥西镇 辖: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 乌兰乡 辖:巴音敖包、乌兰阿日勒、呼和勃勒格3个嘎查;南村、北村2个村委会。 乌达区辖7个街道(苏海图、振华、教子沟、梁家沟、五虎山、巴音赛、三道坎)、1个镇(桥西)、1个乡(乌兰)。 乌达区辖7个街道、1个镇、1个乡:巴音赛街道、三道坎街道、五虎山街道、梁家沟街道、教子沟街道、振华街道、苏海图街道、桥西镇、乌兰乡。 2006年乌海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乌达区将2个乡镇(乡1个、镇1个)调整为1个镇:原乌兰乡和桥西镇合并组建乌兰淖尔镇,镇0设在原乌兰乡0所在地。调整后,乌达区辖8个街道(滨河、苏海图、振华、教子沟、梁家沟、五虎山、巴音赛、三道坎)、1个镇(乌兰淖尔)。 乌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境内、黄河之畔,辖一镇、七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各一个,是乌海市所辖三个县级区之一。全区总人口13万人,国土面积198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是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全年平均日照达3227.3小时,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 乌达区矿产资源丰富且集中配套,发展工业条件得天独厚。作为一个以工业经济为重要支撑的新兴工业城市,该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0批准乌海市建设高载能开发区,乌达区抓住机遇,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规划建设了乌达工业园区(乌达经济开发区)。乌达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5亿元,水、电、路、讯设施已趋完善,日供水能力达7万吨,建有220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3座,建成网状公路30公里,完成生态绿化面积2000亩,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壮大了能源、化工、特色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煤-电-化及煤-焦-化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现已落户企业83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近20户。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0确定为20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并获得自治区工业开发区单项评比优秀奖,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力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给乌达地区带来了发展契机,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形势,乌达区将审时度势,应时顺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资源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开创乌达区更加美好的明天。地区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5.2亿元;引进国内外资金30亿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0亿元。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原煤、洗煤、焦炭等传统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化学工业产值比重逐步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