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北市 >> 杜集区 >> 高岳街道 >> 任庄村

任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任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任庄村简介

  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任庄村位于淮北市北部,省道202线东侧,辖有8个自然庄,人口4892人,耕地面积2000亩,村主导产业为集体经济----淮北市惠黎酒厂、千亩精品桃园,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2680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108人。淮北市杜集区高岳办事处任庄村在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村、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建设示范村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602001 235000 -- 查看 任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任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任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湖社区

  东湖社区是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高岳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602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602。邮政编码为23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61 ,车牌号码为皖F。与双楼村、韩楼村、徐暨村、博庄社区、高岳社区、刘庄社区、任庄村、孙庄村、李洼村相邻。  

博庄社区

  博庄社区居委会隶属于杜集区高岳办事处。有博庄、徐楼、栗苑、杜庄四个自然村。现有居民5055人,总户数1445户。    博庄社区位于杜集区的最西南部与相山区的东山办及任圩办紧紧相连。距东岗楼立交桥仅300米,境内公路:东山路、相杜路;铁路:符夹铁路均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由于博庄社区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使辖区内拥有中煤特殊工程公司、煤炭部爆破研究所、安徽325地质队、淮北市气象局、安徽天象公司、天地人集团等国家企业及民营企业单位共计37家。这些企事业的发展为博庄社区经济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随着淮北市的东扩,博庄社区的老庄址及土地现已全部被招标、拍卖。整个社区下步全部被规划为居民住宅区。自九八年以来,紫荆花园小区及东方红小区已投入使用。龙轩雅舍一期工程已全部入住,龙盛公司二期正在施工。青岛花园一期正在实施。栗苑路建设已竣工。这一切均为博庄社区的全面开发建设提供保障。    目前我社区共38个党员。其中有下派书记1名。选聘生1名。其中女党员8名。男党员30名。    东黎市场坐落我社区,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博庄社区全体干群努力按照上级规划,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开拓,锐意进取,为把博庄社区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高岳社区

  高岳社区位于淮北市北部,是杜集区政府和高岳办事处所在地,南邻刘庄社区和博庄社区,东依岱河和韩楼行政村隔河相望,北和徐暨行政村毗邻,西靠相山脚下,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高岳社区居委会隶属于淮北市杜集区高岳办事处,解放初期属濉溪县,建市后属郊区高岳公社高岳大队,后又改为高岳乡高岳村,高岳镇高岳村,从2008年起更名为高岳社区居委会。靠近高岳的相山原先盛产中草药,比较有名,在山脚下形成了一个集市,名叫好药集,后来叫白了,被叫成了“高岳集”,因此,沿袭为高岳,被称为村名。   人口民族    高岳社区辖六个自然村,十五个居民小组,1750户,6120人,有汉、回民族,主要姓氏有刘、张、黄、王、纵、董、马、吴等。   自然状况    高岳社区地处相山脚下,地势西高东低,交通便利,境内有相杜路、龙湖路、龙山路、博山路、311国道,符夹铁路等。以种植蔬菜为主,全居仅有土地370亩,2010年全居人均纯收入为7120元。   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逐步得到发展,办起了石料厂、肉联厂、砖瓦厂、预制厂、酱油厂、针织厂、建筑队等村办企业,从业人员达500多人。近年来,由于经济大潮的影响,集体企业大多已不存在,而私营企业却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纵兆义创办的淮北市华飞转页门厂,专业生产转页门、非标门等,产品销往苏鲁豫皖二十多个城市。   村镇建设    高岳社区现有农贸市场一个,商业街二条,临街门面一千多间。社区内有开渠广场、东渡苑广场、文化广场等,并配有居民健身器材。   科教文卫    高岳社区有1所小学,教学楼3栋,幼儿园3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    高岳社区十分重视科技工作,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社区有农民技校2所,农家书屋一所,有各种书籍5000余册,VCD、音箱、光盘俱全。社区有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室、有党员远程教育电视学习室。多年来,被淮北市评为“农科教示范村”,被中国农学会列为“全国科教兴村试点村”。   社区有卫生室4所,医务人员12名,重点开展地方病防疫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自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解决了居民看大病难的问题。   组织建设    高岳社区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七个党小组,0党员101名。高岳社区团总支下辖七个团支部,有共青团员338名。高岳社区党总支先后被省、市、区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高岳社区团总支被团省委授予“红旗团总支”。  

刘庄社区

  刘庄社区委居会位于杜集区的最南部、岱河西岸、南邻淮北市相山区、东邻烈山区、杜集区矿山集办事处、北与高岳办事处、高岳居委会相邻,西与高岳办事处博庄居委会相连。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刘庄社区居委会,隶属淮北市杜集区高岳办事处,解放初期属肖县,建市后属郊区,高岳公社胜利大队,后改为高岳乡,刘庄村,高岳镇刘庄村,从2008年起更名为刘庄社区居委会,据传明末刘姓从-县迁此定居,原村名薛刘庄,由于刘姓人丁兴旺,加之北边高岳有小刘庄,为了区分,改叫大刘庄,以姓定村名。   人口与民族    刘庄社区辖3个自然村、4个居民小组,700余户,4500余人,均为汉族,主要姓氏有刘、王、周、张、黄、高、吴、梁、宫、薛等。   自然状况    刘庄社区地处相山脚下,岱河西岸,地势西高东低,交通便利,境内有相杜路,龙山路,栗苑路,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蔬菜为主,由于历年采煤塌陷征用,只剩下零星土地及煤灰复垦土地。全居仅有土地500亩用以耕种。   村镇建设    刘庄社区居委会属旧城改造村居,属城乡结合部。由于市区东扩,淮海东路、龙山路、栗苑路相继建成,目前龙溪水岸小区正在实施建设,是淮北市目前最大的居民小区。   教科文卫    刘庄社区有一所完全小学、教学楼一栋,幼儿园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升学率100%。1994年以来,连续多年被市文明委命名为文明单位,绿色学校等光荣称号。    刘庄社区十分重视科技工作,科教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社区有农民技校1所,VCD,音箱,光盘,电教室,远程教育室,党员活动室,社区有卫生室2所,医务人员7名,重点开展地方疾病防疫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自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居民生活    建国前,村子缺医少药,多数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吃的是糠菜,多数家庭逃荒要饭,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互助,居民生活有了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近几年,80%以上的居民都翻盖了楼房,电视机,电话,电冰箱,手机普及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已安装了90%以上,部分家庭已开始安装了电脑,购买了家庭轿车。   组织建设    刘庄社区党支部下辖3个党小组,有0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7名,刘庄社区团支部下辖3个团小组,有共青团员38名。  

双楼村

  双楼村为淮北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辖4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人口5663人,现有党员118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7800元。双楼村由于靠近岱河煤矿,造成土地大面积塌陷,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先后复垦造地4000亩,开挖精养鱼塘1680亩。    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现已建成节能温室133栋,年产反季节蔬菜94万公斤,产生经济效益250余万元,二期规划建设节能温室56栋,努力把双楼村建设成为淮北市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林业经济发展,现已种植速生杨600亩,预计5年后成材,将产生240万元的经济效益;利用精养鱼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1680亩鱼塘年产水产品90万斤,年产值360余万元,现正通过改进养殖品种和进行精养进一步增加产出;从上海引进外资800万元盘活闲置资产,成立了安徽虹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和培育种兔新品种,解决了20人的就业,通过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已发展社员近600户,拓宽了农村增收途径,引进占地70亩,年出栏肉鸭27万只养殖小区一个,年增收54万元,从山东引资1000万元的森通木业板材加工项目已经投产,延伸了产业链条;着力推进劳务经济,每年有组织劳务输出300人,年增收310万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务全面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已修建水泥路面46000平方米,柏油路面8000平方米,沟渠6400米,村内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水系全部沟通;数字电视已全部安装入户,村民可以清晰收看30多个频道节目;加快推进人畜饮水安全工作,确保2008年7月底以前自来水入户率100%;加强农村公共、公用设施建设,已建设村幼儿园、小学、养老院各一座,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建设骨灰堂一座,实现了骨灰集中存放,节约了土地资源。    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双楼村通过多方筹措资金86万元,建设了全市第一家开放式村部和高标准的农民休闲健身广场,把双楼村村部建设成为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和村民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村党支部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把村部打造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体娱乐中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集聚人气、凝聚人心。   

韩楼村

  韩楼村位于高岳办事处东部,西邻岱河,东与矿山集办事处毗邻,全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有6个自然村,18个村小组,1413户,5347人。   自然状况:    韩楼村地处淮北市郊,交通便利,6个自然村分布在岱河煤矿周围,多数土地被煤厂采煤塌陷,全村在册土地面积306亩,可耕种土地面积1610亩,塌陷水面500亩,人均可耕种土地0.3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花生、蔬菜为主,尤其以程庄蔬菜远近闻名,特产有扬洼的花生、酥梨和韩楼的鲜鱼。   组织建设:    2007年11月按照上级要求和区域调整规划,原程庄行政村和韩楼行政村合并,统称为韩楼行政村,并村后成立了村党总支委员会,下设三个支部,九个党小组,110名党员。   农业种植:    全村粮食种植面积1100亩,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花生为主,年总产量180万公斤;蔬菜种植面积510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380亩,程庄蔬菜基地被淮北市评为“无公害”蔬菜基地,并成立了程庄蔬菜合作社,主要以番茄、黄瓜、芹菜等为主,年产量400万公斤。   畜牧养殖:    随着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08年全村有专业大型养殖户16户。其中养猪场5家,存栏600头,年出栏生猪1200头;养鸡户4家,存栏10000只,年产禽蛋25吨;水产养殖面积500亩,其中精养鱼塘340亩,年产鲜鱼50吨。   第三产业:    随着土地越来越少,仅靠土地只能解决温饱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村里依靠煤矿优势,鼓励村民从事煤炭运输,现在全村共有运输专业户75户,各种运输车辆90部,经商人员41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80人,年劳务收入550万元。   基础设施:    全村共修建村庄道路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7.6公里,柏油路面1.4公里。共灌溉机井54眼,对口井70眼,有效灌溉土地面积1500亩,现有街道一条,南北长200米,临街店铺80间;2009年新建菜市场一个,面积1200平方米。   社会事业:    现全村有全日制小学2所,教学楼2栋,面积1500平方米,在校学生381名,教师37名,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巩固率100%,毕业率100%。    近年来,农村医疗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现有村级卫生所5个,医务人员11名,重点开展地方病防疫和常见病防治工作。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来,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改善,2008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开放式村部正在建设,村部有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会议室、图书室、警务室和村民健身器材、公开栏等。    近年来,村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08年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0%,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0部,移动电话180部,电视机99台,部分家庭还有了电脑和私家车。   

徐暨村

  徐暨村由原来的徐暨村和王庄村合并而成,该村位于高岳街道办事处西部,周边与高岳、韩楼、双楼、李洼、滂汪五个行政村接壤。东山路从该村境内穿过,村部座落在东山路西侧、中央粮库南侧。村内有岱河一条,辖区内有军分区训练基地、矿务局水泥厂、新立机电公司、春升生态园等1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   徐暨行政村下辖郭庄、王庄、蒋庄、下南、上村五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75人,可耕地面积3000亩。党总支一个,3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87名党员。   

任庄村

  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任庄村位于淮北市北部,省道202线东侧,辖有8个自然庄,人口4892人,耕地面积2000亩,村主导产业为集体经济----淮北市惠黎酒厂、千亩精品桃园,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2680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108人。淮北市杜集区高岳办事处任庄村在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村、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建设示范村等。   

孙庄村

  孙庄行政村位于淮北市北郊,东山路北端,萧淮路贯境而过,北有外环路,202省道交通便利,是淮北市杜集项目重点开发区,南北长4.5公里,面积8平方公里。   孙庄行政村于2008年元月与滂汪、圩子自然村合并,现有一个党总支部,3个党小组,127名党员,20个村民小组,人口5100人,土地面积1600余亩,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6200余元,2011年9月新的村两委班子成立后做了详细的分工,尚永学任党总支部书记,谢松涛任村委会主任,张宏光、谢长永、马捷、谢长立任支部委员,王淑侠任村委委员。   按照“拆除一堵墙、建好六个室、设立四个栏、打造五个中心”的工作标准”,加强开放式村部建设。建立了党员活动、图书阅览、为民代理、文体活动、计生服务、调解警务“六室”,设立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四栏”,农家书屋收集各类图书10000余册,订阅几十种报刊杂志,接入了宽带网络,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大屏幕液晶电视机,接入了党员远程教育网,休闲健身区安装了高杆灯、太阳能路灯,以及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同步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教育培训等制度20余项,孙庄村已成为全村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的中心。   孙庄村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引导和鼓励村民积极创业,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扩大农贸市场经营规模,为村民创业提供平台。同时村两委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出承诺制、代办制、全程服务制等方式,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现在孙庄村已成为一个“党员活动的主阵地、便民惠民的好窗口、先进文化的助推器、和谐村庄的坚强堡垒”。   

李洼村

  位置面积:    李洼行政村位于淮北市北郊,北外环路、孙梧公路横贯全村,东南与市级文明村双楼行政村接壤,西与滂汪工业园隔河相望,北与朔里镇搭界,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李洼行政村在公社时期称李洼大队,1968年前属安徽萧县朔里区管辖,1969年朔里撤区,李洼归郭庄公社,“0”后归朔里区钱楼公社,1980年10月划归淮北市实行以矿代社,时全村有8个自然村。1984年钱楼公社改制,李洼属杜集区钱楼乡,辖3个自然村。1992年3月并入高岳镇,2007年12月31日行政村合并,张庄、钱楼二村并入李洼村。现李洼行政村辖李洼、李楼、方庄、钱楼、砖楼、张庄、杨庄、胡菜园8个自然村,   人口:    全村24个村民小组,978户,5296人,均为汉族。主要姓氏有“赵钱孙李,张杨刘王,郭田胡陈,黄曹葛方,朱董圣任,吴丁谢汤,崔翟郑魏,纵杜徐蒋”等。   自然环境:    李洼行政村地处相山脚下、岱河东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境内有北外环路,孙梧路和杨河路,符夹铁路南北穿村而过,各自然村内水泥路村村相通,柏油路条条相连,直通村部和几条主干道。境内龙支河、引水沟东西走向穿村而过,分别流向岱河和龙河。   经济发展    全村有耕地2644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粮食作物产量年年增产。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500多人,年收入400万元左右。养殖大户12户,有养猪、牛、羊、鸡、鸭等。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出栏鸡鸭30万只,羊几千只,牛100头左右。私营种植业及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大棚西瓜基地、蘑菇种植基地、食用菌基地。楼板预制厂12家,年销售额500万元左右,纯利润50万元左右。运输大汽车10辆,三轮、四轮车60多辆。   基础设施建设:    李洼行政村有农贸市场一个,东西长600米,南北长600米,呈十字交叉型,沿街门面房1000余间,市场繁荣。村部办公楼二层,22间,属标准开放式。   科教文卫:    全村有三所小学,有教学楼三栋,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毕业率100%。    张庄中学,每年为市重点高中输送优秀学生100多名。所有校园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并达到“六配套”标准。张庄中学及三所小学先后被评为农村一类学校、地类电教市级文明单位和区级文明单位。全村建远程教育网点三个,农民技术学校3所,多次聘请市、区科技人员为农民授课,讲授养殖、种植技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知识,每年培训人员800人次。    全村有图书馆一个,各种书籍3000余册,VCD音响、光盘俱全。有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室。有卫生室3所,医务人员9名,重点开展地方病防治和常见病防治工作。自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彻底解决了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   组织建设    李洼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有党员87名,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总支先后被市、区、办事处授予“先进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称号。   李洼村团总支下设3个团支部,有共青团员156名。   


任庄村特产大全




任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