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丽镇位于钦州市东南部,东与合浦县乌家镇相近,南临大风江,是钦州市东大门。全镇有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82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3万多人。全镇土地总面积226.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万亩。南北二级公路、钦北铁路、桂海高速公路、原国道325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财政收入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农林渔牧全面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辣椒、黄瓜、百香果、对虾、大蚝、木薯、木材等。乡镇有淀粉、松香、糖果、食品加工、石材等企业。运输、饮食、服务、房产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在职中小学老师400多人,在校学生4000多人。建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0多人。
该镇自古设有圩日,与邻近那思、那彭周期轮换三日一圩。有九月跳岭头庆丰收的传统习俗。境内距圩镇1公里有北部湾畔最高峰—那雾岭,岭上到处可见鹅卵石与各种奇石,以及火成岩花岗石,山明水秀,自然景观众多,每当春夏之际,晨曦或雨后,雾霭弥漫,岭巅腰际。岭顶建有广西电视调频台和微波转播台,博峨山寺等,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圣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万人 | 226.08平方公里 | 450702109 | 535000 | 0777 | 查看 那丽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向阳街道 |
向阳街道位于钦州市城区中心,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下辖新兴、城中南、沙坡、永福4个社区居委会共64个居民小组。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紧紧围绕构建平安和谐街道这一目标,强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是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协调并进,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通过会议、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拓宽群众信访渠道。 二是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和“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从服务群众入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去年,街道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综治维稳中心。把民政、计生、社保等部门集中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公,把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集中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办公,对群众来信来访、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实行“敞开式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注重边缘管理。街道社区均设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机构,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率先成立了广厦花苑小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及城中南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 四是成立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及安置帮教措施,强化对11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不脱管、不漏管; 五是建立社会矫正领导小组,完善矫正工作制度措施,抓好每月的学习、义工、法制教育等工作,确保12名矫正对象顺利改造; 六是开展了在“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建设工作。共建立了10个“两新”组织党支部,这些党支部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在协助社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是建立社区二室、两站、一队(警务室、调解室;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站、社区戒毒工作站,社区治安巡防队)。形成街道、居委会、居民小组互相协作的管控网络,加强社区治安管理; 八是开展“结对共建”、察民情、解民忧、化矛盾等活动。采取单位与小区结对、领导及干部职工与低保特困户、重点稳控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帮教对象结对,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的办法开展活动; 九是建立社区“爱心超市”,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在城中南社区设立了一个以救助困难群体 “爱心超市”,通过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向辖区内的低保、五保、孤寡等困难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为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体之间搭建了一个爱心平台。 通过开展以上社会管理创新活动,有力地推进街道各项工作的开展,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快速推进、深入发展的良好势头,街道先后荣获“广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钦州市“平安建设先进街道”“基层武装部规范化达标建设先进单位”、“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以及钦南区“2007-2010年防范和处理-工作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
水东街道 |
水东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7年2月,地处钦州城区东面,属城郊结合部,辖区面积17.8平方公里,下辖东面、五里桥、小江、山塘4个社区居委会,55个社区居民小组、市直、区直单位50多个,人口25765人,其中农业人口11735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通往市区有钦州大桥、二桥、三桥(在建)三座主要桥梁,安州大道、南北二级公路、扬帆大道、南珠东大街、蓬莱大道(在建)贯穿整个辖区。 在1997年之前,水东街道辖区属沙埠镇管辖。1997年成立钦城管理区后,先后成立了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开展了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工作中,重点整治了社区环境卫生和社会稳定工作,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活动,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2003年归钦南区管理后,区委区政府对街道工作十分重视,配强配齐了办事处的领导班子,完善了办事处的软硬设施建设,使办事处的各项工作时一步朝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一大批重大企业、项目 、学校、商业等落户我街道,特别是市行政中心,带动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都在3.5亿元以上,我街道将会成为钦州城市开发建设的热土。 |
文峰街道 |
钦南区文峰街道位于钦州城区南部,辖区总面积7.1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东风、江滨、中山、三宣堂、文昌、新隆),16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6130户,总人口6.5万人。辖区范围:钦江桥头沿南珠西大街至大花坛以西,大花坛沿人民路至新兴西路口以东,沿新兴西路跨文峰南路,沙井大道至钦江支流边,南沿钦江河堤而下至尖山桥头,包括平山岛和环头半岛。辖区驻有中直、区直、市直单位200多个,3500多户个体户,180多家私营企业,有大世界、新隆市场、华信、金辉、添富、敬强、长生、城区房地产、钦州第三建司、金汇花园等房地产10多家。有大小街巷100多条。人气最旺盛的钦州商业大厦、金湾大酒店、大世界商业广场座落期间,全市最繁华地段的人民路贯穿全境。文峰街道是钦州城的发祥地,具有厚厚历史人文底蕴,千年古陶、千年龟鳖、古城门、古井、古码头、骑楼群、广州会馆、4-旅游景区刘永福故居、文峰卓笔、雷王庙等等充满神秘色彩传说的古迹或著名景点都在辖区内。文峰街道既有浓郁的古钦州城的历史涵养,又散发着一股股现代城市的时代气息。 |
南珠街道 |
南珠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7年2月,位于钦州城区西北面,辖区范围东起人民路接钦州湾大道,南至新兴街,西至钦州市水泥总厂,北至进城路口南北公路大花坛与三十六曲林场为界,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72亩,山林9736亩,下辖北营、白水塘、城西、高岭四个社区居委会,116个居民小组,纯居民1.6万人,辖区总人口5.4万人。其中北营社区居委会位于城区西北部,总面积约3.4平方公理, 总户数1870户,总人口6250人;白水塘社区居委会位于城区西北部,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总户数3543户,总人口13355人;城西社区居委会位于城区中西部,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户数3428户,总人口13827人;高岭社区居委会位于城区西面,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总户数1386户,总人口5840人。办事处现有在职干部22人,科室有:办公室、劳保所、社工办、综治办、计生办、武装部、经发办,居委会干部共有23人,白水塘7人、城西6人、北营5人、高岭5人。辖区内有钦州湾大道、南珠西大街、文峰北路、建设街、新兴街等主要街道,共有区直单位82个,是钦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中心地带。 |
尖山街道 |
尖山镇位于广西钦州市区南郊,南临钦州湾茅尾海,东南与钦州港隔海相望,西以大榄江为界与康熙岭镇毗邻,东与沙埠镇隔江接壤,具有典型的城郊、沿海、临港优势。钦沙公路、钦防高速公路纵横其中,沙井港码头位于境内,是钦州市货物进出口东兴、北海、越南等东盟各国及地区的天然良港,水陆交通非常便捷。 镇政府驻地钦沙(钦州市-沙井港)公路边,距钦州市中心3.8公里,辖尖山、西沟、九鸦、黄坡启、谷仓、排榜、犁头咀7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1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867人。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浅海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7公里,耕地面积20598亩,以无公害蔬菜种植、花卉种植、酿酒养猪、海蛋鸭、对虾养殖、大蚝养殖为支柱产业。海水养殖得天独厚,是茅尾海最大天然牡蛎繁殖基地,万亩对虾养殖亮点基地。辖区内企业主要有亿元企业东塑业有限公司,芳菲制药有限公司,中燃管道煤气有限公司等。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2.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6元。 尖山镇人杰地灵,群贤辈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全镇基础设施完备,村村通水、通电、通公路、通公共汽车、通广播电视、网络等,是四海客商投资兴业、综合开发的理想之地。尖山镇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最佳的投资环境,真诚欢迎您到尖山做客交流、投资创业、共谋发展! |
沙埠镇 |
钦南区沙埠镇位于钦州市东郊,北与久隆镇相连,东与那丽,东场镇接壤,南与大番坡镇,钦州港毗连,北部靠山,南部临海。辖 15个村委会,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3796人,耕地面积38315亩,林地面积82432亩,海滩涂面积7000亩。 交通:钦州至北海高速公路、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南宁至北海铁路等贯穿境内,交通方便。 农业:农业生 产以种植水稻、甘蔗、速生丰产林、蔬菜、水果为主,对虾、鸡、鸭、猪等 养殖初具规模。 招商引资:“工业强镇”战略有效实施,“十五”规划期间,全镇共引进项目71个,投资总额达37300万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有9个。2006年,沙埠镇乘着市委市政府“三大目标”建设东风,在钦南区 “336”工作思路和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心区”目标 的指导下,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搭建项目建设平台,在项目建设上找出路,求效益,谋发展 。 成就:据初步统计,全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93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62 万元,工业总产值39180万元,财政收入16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10元。 目标:“十一五”时期,沙埠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壮大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钦南新城区为依托,全面推进以富裕沙埠、文化沙埠、生态沙埠、平安沙埠为中心内容的和谐沙埠建设。 |
康熙岭镇 |
康熙岭镇位于钦州市西南部,地处沿海,距钦州市区15公里,2013省道、南北高速公路、南防铁路贯穿经过。辖区基本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貌,陆地总面积89.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5公里,浅海滩涂面积43000亩,红树林防护林面积达7920亩,主要分布于竹甬口、平排等地。 人口与民族:现有人口达39196人,其中农业人口38034人。主要少数民族有壮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京族,壮族人口5521人,苗族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 耕地面积:耕地面积1989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0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562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0公顷。农机总动力为20404千瓦,有林面积48884亩,森林覆盖率为100%。 主要景点:二十年一遇兼顾堤、路、海、景、林、渔、牧“七位一体”长达25公里的标准观光海堤;位于镇上西部约0.5公里处的康熙湖,山水环绕、风景秀丽,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主要特产:海鸭蛋、对虾、鲈鱼、青蟹、大蚝。其中绿壳海鸭蛋生产基地已成为康熙岭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重要示范基地。 |
黄屋屯镇 |
黄屋屯镇位于钦州市西郊,距钦州城区的金海湾西大街4公里。东连钦北区大垌镇,南邻钦南区康熙岭镇,西毗钦北区大直镇和防城港市滩营镇,北接钦北区大寺镇。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南防、南北高速公路、钦屯二级公路、钦(州)上(思)省道纵横贯穿全镇,等级公路19公里。黄屋屯江与大直江贯穿镇内交汇于茅岭江流入茅尾海。 人口与面积:全镇总面积226.7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及1个社区居委会,216个村民小组和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435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是钦州市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镇。耕地面积2603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62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90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8公顷。有林面积188339亩,森林覆盖率52.7%。 农业:盛产水稻、蚕桑、蔬菜、水果、红薯、玉米、花生、大豆等。 矿产资源: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锰矿、铁矿、钛铁矿及花岗岩等矿产资源,锰矿、铁矿储藏量居钦南区之首。 特产:江鲤、江蚬、江虾和狗肉四大传统风味特色饮食饮誉远近。 企业:黄屋屯镇有水泥厂、谷虫净总厂、锰粉厂、矿品厂、食品制罐厂、砖厂等工业企业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 成就: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2.26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8816万元,同比增长5%。 |
大番坡镇 |
大番坡镇位于钦州市区南部,南临北部湾茅尾海,处于钦州市区与钦州港之间,镇政府所在地北距钦州市区18公里,南距钦州港14公里。全镇辖10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133.7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88公里,有浅海滩涂面积18360亩,耕地面积1137公顷,2003年总人口l8732人。 大番坡镇区位及资源优势明显,依山傍海,钦州港进港公路、铁路、桂海高速公路、钦犀国防二级公路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 全镇农业以甘蔗、水稻、水果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生猪、家禽养殖为辅。2003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983万元,农业生产总值19749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17166万元,财政收入3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548元。 全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辖区内建有大中小型水库18座,总库容量14000万立方米,常年有效蓄水量1101万立方米。集镇建有水厂1座,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要。程控电话及通讯网络遍布各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镇现有小学10所,中学1所,在职中小学教师195人,在校生2196人。. |
龙门港镇 |
龙门港镇位于钦州市南部,东与钦州港隔海相望(约3公里),西与防城港市茅岭乡毗邻,南与防城港市光坡乡交界,北濒茅尾海。全镇四面环海,是一个众多岛屿组成的岛镇,岛上风光旖丽,有“将军楼”、“五井流香”、“中流砥柱“(亚公山)”、“龙泾还珠”(龙门七十二泾)等旅游景点。全镇管辖4个村委会,总面积为11.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671人;聚居汉、壮、瑶、回、京等民族。岛上水陆交通方便,可乘船前往钦州港、防缄港、海南等沿海地区,陆上可以经茅岭乡到钦州,也可以从防城港走高速公路到钦州、南宁、北海等地。全镇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设施完善,镇上开通了国际互联网,通讯方便。 龙门港镇地处钦江、茅岭江两大河流入海口,属咸淡水交汇区,海水盐度适中,水质肥沃,适宜各种鱼虾贝类繁衍生息,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历史悠久,有对虾、青蟹、大蚝、石斑鱼四大名产。目前,全镇已形成对虾、青蟹、大蚝、网箱养鱼四大海养基地。2003年,全镇拥有各种型号的渔船627艘,其中60匹以上马力的捕捞渔船186艘,捕捞产量54610吨,产值8519万元;海水养殖面积45500亩,养殖产量55600吨,产值7035万元。 近几年来,龙门港镇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3年共引进工业项目三个,总引资5500万元。乡镇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以油气、海产品加工服务为主的乡镇工业体系,全镇现有较大规模工业企业5家,工业产品中,星星食品有限公司以本地大蚝为原料生产的“亚公山”牌蚝油系列产品较为畅销。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99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29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4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3元,完成财政收入295万元,镇内有中学1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人数1057人。. |
久隆镇 |
久隆镇是钦州古城源地,位于钦州市东北部,距市区19公里,是城区较近的郊区镇之一。东接那丽、那彭、西邻大垌,南接沙埠,北近平吉。行政区域面积222.2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96个自然村,201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35913人,838l户,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集镇面积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30人。 境内水陆交通方便,陆地有钦一级公路横贯其中,水上有钦江蜿蜒盘绕于沿江久隆、黎屋、沙田、水铺、丁屋、高桥等6个村委。村村通电话、通电及通有线电视。全镇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经济作物为辅。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木薯、辣椒、红皮香芋、何首乌、蚕桑,名优水果有荔枝、龙眼、百香果、大青枣、黑美人西瓜等。 城镇化建设卓有成效,2003年度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确立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钦南区堀镇化建设评比先进称号。完成造林绿化12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招商引资工作初见眉端,青草百香果场落户青草村委、大岭淀粉厂扩建投产、平新关草塘万头猪场三批肉猪投养成功、炮竹厂扩建生产。 2003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3276.75万元,人均纯收入2276元,财政收入381.2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6558.55万元。. |
东场镇 |
东场镇位于广西钦州市东南部,东与合浦县交界,北跟沙埠镇、那丽镇接壤,西同大番坡镇相连,南和犀牛脚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钦州市城区中心27公里。全镇面积178.1公里,辖7个村委会,人口18495人。 东场镇是全市为数不多的沿海乡镇之一。大风江贯通全镇。沿海、沿江的滩涂资源丰富,滩涂面积约2万亩,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该镇属丘陵地带,蔬残林地、荒坡岭地等资源潜力大,适宜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陆路、水路交错。桂海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钦犀公路穿境而过:大风江的水上交通也比较发达。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9100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7.9%;全镇固定资产投入1570万元,增长12.1%;全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300万元,增长15.9%;财政税收入448万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2710元,增长10.7%。该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甘蔗种植业占着经济支柱地位。2003/2004度榨季进厂原料蔗约11万吨。速生桉、加勒比松等经济林木种植逐步规模。对虾养殖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入深圳老板资金200多万元,对桥南区进行开发,对加速城镇化建设,乃至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
那丽镇 |
那丽镇位于钦州市东南部,东与合浦县乌家镇相近,南临大风江,是钦州市东大门。全镇有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82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3万多人。全镇土地总面积226.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万亩。南北二级公路、钦北铁路、桂海高速公路、原国道325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财政收入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农林渔牧全面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辣椒、黄瓜、百香果、对虾、大蚝、木薯、木材等。乡镇有淀粉、松香、糖果、食品加工、石材等企业。运输、饮食、服务、房产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在职中小学老师400多人,在校学生4000多人。建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0多人。 该镇自古设有圩日,与邻近那思、那彭周期轮换三日一圩。有九月跳岭头庆丰收的传统习俗。境内距圩镇1公里有北部湾畔最高峰—那雾岭,岭上到处可见鹅卵石与各种奇石,以及火成岩花岗石,山明水秀,自然景观众多,每当春夏之际,晨曦或雨后,雾霭弥漫,岭巅腰际。岭顶建有广西电视调频台和微波转播台,博峨山寺等,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圣地。. |
那彭镇 |
那彭镇位于钦州市钦南区东部,东与那思镇相连,南与那丽镇和丽光场交界,西与沙埠镇、久隆镇接壤,北与平吉、伯劳、陆屋等镇毗邻。全镇现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镇区占地面积260公顷。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36346人,其中镇区人口6915人,农村人口29431人。总面积29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718亩,其中水田面积26200亩,旱田7088亩,坡地8430亩,山地面积26829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辣椒、黄瓜、木薯、水果、笋竹等。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花岗岩、红壤土、高岭土、河沙石资源。大风江南北走向低贯穿全镇,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4座,水资源十分丰富,建有梯级电站7个:距南北二级公路、并有柏油路相通,交通便捷,是钦南区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之一。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3552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73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6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7万元,财政收入7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1元。盛产稻谷、甘蔗、辣椒、三黄土鸡、黄瓜、生猪、鱼类、禽蛋、木材等。全镇有中外合资中型糖厂1家,国有企业3家,乡镇企业12家。镇内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20所,在校教职工358人,在校学生总数5795人。. |
那思镇 |
那思镇位于钦南区境东部,东南分别与灵山、合浦两县交界,距钦州市区62公里。境内属典型低丘陵地带,西部地势稍高,东南部有洪潮水库,水面宽阔,跨合浦钦南、灵山3县区。全镇土地总面积24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2公顷,2003年有那思集镇和150个村民小组,共189个自然村,分设10个村委会,共6097户23230人,语言以粤语为主,兼行灵山话、廉州话、客家话。风俗有跳岭头。镇内有公路西通那彭镇、北至灵山、南下合浦。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甘蔗、辣椒、水果、木薯、黄皿、并发展种植鸡骨草、金钱草的中草药种植,特产有黄榄、红椎菌,远销闽、粤各地;生猪肉在钦南因好食而著名。2003年粮食和甘蔗生产受到台风“乌布都”、“玉兔”袭击,水稻产量9525吨,进厂原料甘蔗15万吨;辣椒2.03万吨、甘橙1676吨,荔枝473吨,木薯2308吨,黄瓜4259吨,鸡骨草、金钱草等中草药产量吨。乡镇企业以建筑、汽车运输为主。年社会总产值2.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财政收入499.17万元。. |
犀牛脚镇 |
犀牛脚位于钦州市钦南区最南端,三面临海,一面接陆,东隔大风江与合浦县西场镇相望,东北与东场相连,西北与大番坡镇接壤,西面隔金鼓江与钦州港毗邻,南临北部湾。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市中心46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5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4.7公里,全镇现有22个村委会,301个自然村,年末总人口64290人,2003年10月定为广西区小康示范镇。 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0904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52431万元,财政总收入1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0元。 犀牛脚镇处于北部湾的顶端,是广西临海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背靠大西南,是大西南便捷的出海通道,钦犀国防公路贯穿全境,全国三大中心渔港码头之一的犀牛脚中心渔港码头疏竣扩建工程和三墩岛30万吨级深水码头工程已被国家立项,准备上马。镇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国家4-三娘湾旅游区,碧海、沙滩、奇石、绿林相影生辉,茂名的人文景观三娘湾伏波将军庙,广西沿海最高山峰乌雷大岭、三墩岛、情人岛、大环半岛、月亮湾、麻蓝岛等。目前正在开发的三娘湾旅游景区,已接待区内外游客47万人次,创收3055万元。 矿产资源主要有钛铁、砂金、花岗岩、高岭土、红沙石、黄金等。矿产分布面积广,含量高、质量好;海产资源主要有珍珠、对虾、青蟹、沙虫、石斑鱼、大蚝、蚊蛤、泥蚶、其中对虾、青蟹、珍珠远销区内外,全镇街道90%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镇村办公条件完善,共有村级公路ll8公里,电话普及率10.1%,年可供电量1300万度,镇内拥有小一、二型水库9座,水厂2座,年可供水68.3万立方米,为临海工业园区的用水用电提供了保障。 镇内现有投资人民币415亿元的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3000万元犀牛脚海产果蔬综合加工厂、日榨2000吨甘蔗的犀牛脚粮厂、广西第二大产盐基地犀牛脚镇盐场及其他建材、食品、化工等企业396家,汽车运输、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二产业方兴未艾,全镇现有中学3所,中心小学1所,在职中小学老师681人,在校生9536人。. |
丽光华侨农场 |
丽光华侨农场(以下简称农场)位于钦州市东部,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华侨农场聚居区,距钦州市区43公里,距钦州港57公里,距北海市72公里,到三娘湾风景区只有50公里。进场主干线7.8公里水泥公路与南北(南宁—北海)高速公路那丽支线路口相接,交通十分便利。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1′32″— 109°01′03″,北纬21°50′25″—22°03′42″,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1940.7毫米,年均日照1850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0.2%,植被覆盖率85%左右,全场总面积139.94平方公里,实有可利用面积116878亩。土壤以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的深厚沙质红壤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2%之间,PH值在5—8左右。有山塘水库3座,大风江自东向西蜿蜒而过,水源充足。总人口16650人,其中归国难侨及侨眷3508人,他们与在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住的2000多名华人华侨有着亲缘联系,是农场的人文资源优势。 农场以钦州临海工业市为依托,发挥国有土地连片易开发优势,坚持“产业立场,科教兴场,商业旺场,人才强场,依法治场”的总体思路,重点开展高新科技产业,外向型工业和农副产品海产品加工业,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以及具有华侨特色和南国风味的旅游业等。逐步形成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区,观光旅游度假区等园区。农场现有农作物为甘蔗、龙眼、黄瓜、菠萝、茶叶、辣椒、木薯、粉葛等,工业有:仙鹿化工制品有限公司,丽光华侨农业技术开发公司,丽光华侨建筑公司,钦州桂侨食品有限公司,铧鑫金属朔料制品有限公司,茶厂等企业。 农场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理念,对外来投资者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为投资者在项目审批等各个环节上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保姆式”服务,竭诚欢迎您来丽光投资办实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