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北市 >> 烈山区 >> 宋疃镇 >> 东风村

东风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风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风村简介

  东风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南部,面积约6平方公里,东临闸河,西临濉河,101省道和符夹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本地区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投资开发的好地方。
  东风村东邻黄营村、北接宋疃社区、南至古饶社区、西与古饶镇隔濉河相望。东风村于2007年区划调整由由原王楼村、马务山村合并而成,下辖马务山、东赵庄、董庄、黄湾、西赵庄、刘庄、徐庄、王楼、大周庄、小周庄、马庄、王楼、瓦房等13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8个村民组,人口6000人。东风村有耕地8000余亩,193名党员,3个党支部、28个党小组,主要以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0604101 235000 -- 查看 东风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风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风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松山社区

  松山社区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406041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604。邮政编码为23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61 ,车牌号码为皖F。与宋疃社区、东风村、雷山社区、费寨村、马场社区、古饶社区、军王村、太山社区、新园村、黄营村、马桥村、和村社区相邻。  

宋疃社区

  宋疃社区:位于宋疃镇中部,距合徐高速入口3公里,北邻马场社区,东至和村社区,西接雷山社区,南连东风村,梧桐南路、南外环路、101省道穿境而过,宝迪食品工业园坐落境内,以相王大桥与淮北经济开发区相接。宋疃社区于2007年由原宋疃村、店孜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4000亩,22个村民组,人口5100余人。   宋疃社区党总支下辖5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81名。  

雷山社区

  雷山社区位于宋疃镇西北端,据101省道1公里,辖20个村民组,土地面积约4800亩,其中根底面积4470亩,人均耕地0.9亩,林地大约950亩,交通、工矿、居民点及其它占地约650亩。村民5900人,1450户。村两委班子7人,党员168人,村民代表108人。驻村企业有长源焦化、淮北选煤厂等。全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新建卫生所的投入使用,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新农合医疗参合率为百分之百。  

马场社区

  马场居委会位于烈山区东部,是宋疃镇的北大门,北面与烈山镇新南村毗邻,有省道101穿境而过,是合徐高速公路淮北出入口。2011年通过“村改居”工程,马场村成为马场社区居委会,共有21个居民小组,居民代表97人,其中低保户有70户(党员6人),五保户有17户。总计人口 1700多户,5311人。    全村现有党员163名,其中高中以上学历25人;村级党组织设置为总支,下设四个支部,14个党小组。目前两委人员共10人,其中党总支-1人、书记1人、支委4人、村委会主任1人、计生专干2人、大学生村官1人,配套组织有妇联、共青团、民兵、调解等。    社区现有土地3300多亩,主要以生产小麦、大豆、油菜、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林地1800多亩,树种主要以杏树、柿子树等果树和杨树为主。另外,马场社区还有着十几年种植香菇的历史,目前香菇生产基地已发展到20个大棚,年产香菇达37万多斤。入冬后,该村种植的绿色无污染香菇源源不断地供应我市及周边地区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马场社区居民现年人均收入为5600元,居委会集体经济年收入为14500元,主要来源于房屋租赁。    多年来,马场社区一直注重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扬民主,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管理,坚持发展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并举。计划生育工作年年先进。近年来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新村规划建设已具规模。马场社区现被烈山区、宋疃镇委、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古饶社区

  宋疃镇古饶社区位于宋疃镇南端,东南部与宿州市符离镇接壤,西靠濉河与古饶镇隔河相望。社区总人口4600人,辖12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0亩。近年来,古饶社区蓬勃发展,社区以建材业为龙头,带动了运输业发展,养殖业突飞猛进,农村集市贸易活跃。  

太山社区

  太山社区位于宋疃镇东北部,东部、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东部以山为界与宿州市埇桥区相邻。太山社区总面积10000亩,耕地3600亩, 11个村民组,人口3000余人。太山社区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7名。可耕地1800亩,地少人多,一直以来发展较慢。2009年列为市“难点”村,经过各级部门一年多的努力,由原来的难点村,落后村、-村转化为发展村、和谐村、先进村。    一是以分析查找难点村形成的原因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二是以村级班子建设为突破口,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三是以落实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了村级活动场所、落实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环村乡村道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四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凝聚人心,解决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筹建太山建材工业园,组建太山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五是以社会稳定为基础,解决各种矛盾纠纷问题。大力进行法制宣传,做好稳控工作。六是以村务公开、三资清理为抓手,解决民主管理相关问题,公开透明的民主管理方式使得村民对村干部的猜忌减少,村民与村干部心的距离更近,村“两委”工作阻力大大减少,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工作成绩被村民认可。   

和村社区

  和村共有13个村民组,人口3558人,土地面积5270亩,1个党支部,党员102名,主要以生产苹果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苹果、梨、杏等。    和村村部坐落于果园内,拥有多样化得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和公开宣传栏。   一、 基本概况    和村位于国安电力有限公司东南部,宋疃镇政府北侧,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010户,3300人,其中村民代表64名,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99名党员,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2010年全村经济收入4000万元,人均纯收入7500元。和村以苹果种植和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另种植其他优质水果,目前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二、 党建情况    和村党支部由5名同志组成,李居全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目前,我村党支部现有党员总数93人,平均年龄55岁。文化结构: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凭9名;高中18名;中专8名;初中及以下58名。全村常住人口3300人,共计1010户。分13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64名。我村不断加强对党员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上半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    和村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成员具备年轻化、知识化、素质高,能力强,团结好,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备宣传群众号召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全村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创大业,同时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  

东风村

  东风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南部,面积约6平方公里,东临闸河,西临濉河,101省道和符夹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本地区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投资开发的好地方。   东风村东邻黄营村、北接宋疃社区、南至古饶社区、西与古饶镇隔濉河相望。东风村于2007年区划调整由由原王楼村、马务山村合并而成,下辖马务山、东赵庄、董庄、黄湾、西赵庄、刘庄、徐庄、王楼、大周庄、小周庄、马庄、王楼、瓦房等13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8个村民组,人口6000人。东风村有耕地8000余亩,193名党员,3个党支部、28个党小组,主要以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费寨村

  费寨村位于烈山区东部,是宋疃镇的北大门,北面与烈山镇青谷村毗邻,有淮北市东外环穿境而过。现有人口3839人, 八个自然庄,14个村民组。外出务工人员近800人,年务工人均纯收入1.2万元。京福高速(合徐段)、淮北东外环、南外环从境内穿越而过。    全村耕地面积4503亩,荒山面积3105亩,主要以小麦、大豆等经济作物为主。全村有养猪大户7户,食用菌种植蘑菇大户3户,种植池藕户2户。全村农用运输车近六十辆,主要营运毛石等石料,收益非常可观。在水利设施上,有70余眼抗旱井,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村内有小学两所,医疗点一个。新村部建设于2010年,设有人口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档案查询室、全程代理服务室等,功能齐全。    多年来,费寨村一直注重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主,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管理,坚持发展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并举。计划生育工作年年先进。近年来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均有较大的转变。借助有利的交通环境,党的惠民政策及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村民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不久将来村的各项事业会更加美好。  

军王村

  烈山区宋町镇军王行政村位于烈山区政府南约25公里,有5个自然村组成,869户,现有人口3462人,其中党员118人,农作物种植以小麦为主.    村庄道路平整,已由村村通水泥路向庄庄通水泥路发展。   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在外打工,但由于村内的经济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各项农业结构发展。    2011年投资100多万元投资兴建小学一个,在校学生300多人。   

新园村

  新园村位于宋疃镇以东,东边与宿州市毗邻,南至黄营村,西接马桥村,北至太山村。共有11个村民组,人口3800多人,土地面积3600多亩,104名党员,1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主要以生产粮食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水果。    2010年大唐虎山电厂开工建设,带动新园村第三产业较大发展,附近村民依靠服务业经济有较大提升。   2007年因区域规划调整由原董楼村和邵山村合并而成,开放式村部坐落于邵山自然村。新园村共有5个自然村,人口3800人,土地面积6000余亩,人均收入5000余元。   

黄营村

  黄营村位于宋疃镇东南部山区,由黄营、赵楼、后李家、汪家、马家、李庄6个自然村组成,13个村民组,863户,3222人,1个党总支,101名党员,全村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    黄营村有荒山面积万余亩,6个自然村有4个自然村靠山,村民祖辈上山上采石栽植杏树、石榴、李子等果树,由于分散种植不便于管理,村民收入甚少。1994年濉溪县林业局到黄营村搞荒山承包试点工作,成功栽植3000亩优质黄灵枣,聘请果树专家前来枣园指导,现场示范科学配方施肥、修剪技术管理、枝桠改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推广保险技术,经过果农精心栽培,果农收入逐年提高。    黄营村大力引进枣类新品种与“黄灵枣”杂交,选育优良枣品种,建立优质果木繁育基地,开发利用山区优势野生酸枣资源,研究枣整形、种植方式、早期丰产等关键性技术,不仅是新阶段我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推进小康进程的重要措施。    “黄灵枣”于2009年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品质优良,知名度高,远销江苏、浙江等省,市场供不应求。枣类产品也是目前国家较为重视的重要产业,是各种保健品的制作原料,对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市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扩大外贸出口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灵枣树是经野枣树苗嫁接而成,品质高,口感好。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黄灵枣已经成为烈山区乃至全省的一道特色产业。随着其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的拓展,市场对黄灵枣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经过项目建设将增加市场供应,满足市场对黄灵枣的需求。    烈山区宋疃镇黄灵枣被列为安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也是淮北市实施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和实施名牌战略的又一成果。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进一步增加果农收入,需要加强灵枣示范区的标准化管理并加大示范项目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打出地方品牌,助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大规模的灵枣种植,对环境改善有一定的贡献,也是农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马桥村

  马桥村位于宋疃镇中部,东部至新园村、北接费寨村、南连黄营村、西邻宋疃社区。马桥村于2007年区划调整由原马桥村、仓里村、务山村合并而成,总面积约10000亩,耕地8200亩, 16个村民组,人口4000余人。   马桥村现有党员157名,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共有22个村民组。人口5483人,土地面积7868亩,主要以生产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西 瓜、棉花和胡萝卜。  


东风村特产大全




东风村景点大全